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mation of layer-shaped pores in TiC-Fe cermet by combustion synthesis 被引量:4
1
作者 范群成 柴惠芬 金志浩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1年第5期760-763,共4页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layer shaped pores in TiC Fe cermet, two Ti C Fe powder compacts containing Ti powders with two size ranges (< 44μm and 135~ 154μm ) respectively were ignited in a special ignition mode... To study the formation of layer shaped pores in TiC Fe cermet, two Ti C Fe powder compacts containing Ti powders with two size ranges (< 44μm and 135~ 154μm ) respectively were ignited in a special ignition mode. The combustion temperatures of the reactions were measured, the phase constituents of the combustion synthesized products were inspected by X ray diffractometry (XRD),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ts were observ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In the case of the finer Ti powder used, TiC Fe cermet and pore rank in an alternately laminar shape, and the shape of the por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combustion wavefront, implying that the layer shaped pore results from a gather of the retained gas into the combustion wavefront. While in the case of the coarser Ti powder used, the lower combustion temperature causes the gather of the retained gas to be difficult, the pore being present in an arbitrary shape and distributing random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 shaped pores TiC Fe combustion synthesis
下载PDF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Slit-Shaped Pore Size In Solids from Adsorption Isotherm
2
作者 陈小立 童祜嵩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Assuming the pores in a porous solid to be slit-shaped,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urface chemical thermody-namics,an equation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ore size fromthe desorption branch of the isotherm of physical ... Assuming the pores in a porous solid to be slit-shaped,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urface chemical thermody-namics,an equation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ore size fromthe desorption branch of the isotherm of physical adsorp-tion of nitrogen on the porous solid at liquid nitrogentemperature is derived.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btainedby different methods,namely,the classical method,BB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this paper,are compared.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pore sizes d_T and d_H calculat-ed by the method of this paper and BB method respec-tively are larger than the pore size d_c calculated by theclassical method in the range 0【p/p_s【1;d_T】d_Hatp/p_s【0.71 and d_H】d_T at p/p_s】0.71;The results byBB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this paper tend to be thesame as that by the classical method while p/p_s ap-proaches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OLIDS physical adsorption surface thermodynamics slit-shaped MESOpore pore size.
下载PDF
Constitutive Laws for Visco-plastic Porous Medium Shaped by Regularly Distributed Circular Particles
3
作者 Yunzhu Cai Huaicui Li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6年第6期1-8,共8页
A numerical study is presented,using a homogenization technique to consider the plain strain problem of visco-plastic porous medium shaped by regularly distributed circular particles. Based on a rigid plastic material... A numerical study is presented,using a homogenization technique to consider the plain strain problem of visco-plastic porous medium shaped by regularly distributed circular particles. Based on a rigid plastic material,the paper derives the macroscopic constitutive laws for homogenous equivalent medium. By changing the shape parameter of circular particles,the effect of pore shape on macroscopic constitutive laws is explored. Yield surfaces with different pore shapes are obtained. About voids,a two-scale conception is introduced,which regards main void as macroscopic scale and secondary cavities as microscopic scale. The macroscopic potential involving main and secondary voids is achieved. The proposed macroscopic constitutive law taking microscopic features as influence factors is helpful for exploring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medium when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requi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edium visco-plastic material macroscopic constitutive laws pore shape two-scale voids
下载PDF
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的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
4
作者 刘焕才 刘亚平 +2 位作者 张正艺 解德 何文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海洋工程钢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受风、浪、流或地震等极端循环载荷的影响,易发生超低周疲劳断裂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及寿命预测对于海工结构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基于累积损伤理论提出的多种... 海洋工程钢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受风、浪、流或地震等极端循环载荷的影响,易发生超低周疲劳断裂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及寿命预测对于海工结构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基于累积损伤理论提出的多种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无法对多尺度节点实现统一预测,造成了实际工程应用的不便。因此文中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开展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首先,开发了基于循环孔洞扩张模型的VUSDFLD程序,实现ABAQUS与FORTRAN子程序联合应用,利用有限元分析验证循环孔洞扩张模型在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断裂分析中的有效性;其次,根据多组X型圆管节点超低周疲劳断裂有限元分析结果,在宏观层面提出了一种基于Manson-Coffin公式的超低周疲劳寿命预测公式;最后,依据Miner理论,将适用于等幅加载的超低周疲劳寿命公式扩展至变幅加载情况,验证了多种节点尺寸下超低周疲劳公式的适用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圆管节点 循环孔洞扩张模型 裂纹萌生 断裂失效 疲劳寿命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夏青松 陆江 +5 位作者 杨鹏 张昆 杨朝屹 聂俊杰 朱云舫 李立芳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含量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二氧化碳吸附、氮气吸附/脱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自发渗吸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为“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利用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含量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二氧化碳吸附、氮气吸附/脱附、高压压汞、核磁共振、自发渗吸等实验手段,系统分析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特征,精细表征了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英西地区渐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段储层为细粒沉积岩,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石和铁白云石等碳酸盐,含有长石、石英等陆源碎屑,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2)研究区储集岩整体较为致密,孔隙度为1.0%~14.5%,平均为4.0%,渗透率为0.011~6.146 mD,平均为0.125 mD,具有低孔特低渗特征。(3)研究区储集岩的孔隙类型以晶间孔、溶蚀孔、溶洞和裂缝为主,储层孔隙形态为平行狭缝型。(4)研究区微孔的质量体积平均为0.005 6 mL/g,占总孔的质量体积的34.70%;中孔的质量体积平均为0.006 6 mL/g,占总孔体积的40.84%,宏孔的质量体积相对较小,为0.003 9 mL/g,占总孔体积的24.46%,因此,对岩石储集性贡献最大的为中孔,其次是微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间孔 低孔特低渗 平行狭缝型孔隙形态 吸附/脱附实验 核磁共振 下干柴沟组上段 渐新统 英西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射流破岩的孔隙形状近似法
6
作者 马小晶 周新超 +1 位作者 肖新朋 程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45-252,共8页
为了精准模拟油气资源开采领域中射流破碎孔隙岩体的动态过程,构建准确且有效的孔隙岩体是十分关键的。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提体的孔隙形状近似法(pore shape approximation,PSA)。通过... 为了精准模拟油气资源开采领域中射流破碎孔隙岩体的动态过程,构建准确且有效的孔隙岩体是十分关键的。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方法,提体的孔隙形状近似法(pore shape approximation,PSA)。通过模拟孔隙岩体的单轴压缩试验,验证了PSA方法所构建的孔隙岩体模型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似性,通过引入描述水射流和岩体力学特性的本构方程,建立了射流冲击孔隙岩体的数值模型,并与数字岩心技术进行了对比,本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效率和稳定性。随后,分析了孔隙形状、尺寸和不同形状孔隙占比对岩体破损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形状的孔隙均存在一个使岩体破损效果最佳的尺寸;含薄片体、正三棱柱或正三角锥的孔隙岩体更容易破损,这三种孔隙的占比越高,岩体破损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形状近似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 孔隙尺寸 孔隙结构 射流破岩
下载PDF
基于热模拟实验的页岩孔隙连通性与形状系数演化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张宇航 陈尚斌 +4 位作者 张瑛堃 李学元 王阳 林威 彭一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02-2714,共13页
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演化与页岩气赋存富集关系密切,孔隙连通性与形状演化特征对储集空间精细表征和页岩气赋存机理的揭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山东半岛北部古近系黄县组低成熟富有机质页岩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模拟产物开展低温液氮吸附和... 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演化与页岩气赋存富集关系密切,孔隙连通性与形状演化特征对储集空间精细表征和页岩气赋存机理的揭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山东半岛北部古近系黄县组低成熟富有机质页岩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模拟产物开展低温液氮吸附和扫描电镜实验,并辅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页岩孔隙连通性和形状系数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低成熟阶段,有机孔少量发育,无机孔主要为矿物基质孔;随热演化程度增加,大量近圆形有机孔逐渐形成,少量溶蚀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生成;到过成熟阶段,压实作用导致部分孔隙减小或消失;(2)随热演化程度增加,有机孔和无机孔孔径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隙形状系数均呈现近“V”型变化趋势;(3)高温高压导致样品孔隙系统第二个优势孔径峰值变大,表明孔隙系统增加了狭长-裂缝型孔隙,有助于沟通其他类型孔隙,提高孔隙系统的连通性;(4)热演化过程中生成的大量近圆形有机孔能为甲烷提供更多吸附位,生成的黏土矿物层间孔等狭缝型无机孔能够提高孔隙连通性,从而有助于提高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能力。本研究可为页岩气储层表征与页岩气赋存富集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熟页岩 孔隙连通性 形状系数演化 热模拟实验 页岩气 黄县组
下载PDF
免蒸压钢渣-矿渣加气混凝土孔结构特性及其导热系数模型研究
8
作者 曾智 李小华 +3 位作者 罗伟 覃向阳 苏欢 李文菁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1-78,共8页
多孔特性是加气混凝土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配比和工艺对气孔特性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和自编程序计算得到了钢渣-矿渣加气混凝土气孔的平均孔径和平均孔形状因子,研究了钢渣-矿渣配比、密度、搅拌时间及... 多孔特性是加气混凝土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配比和工艺对气孔特性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和自编程序计算得到了钢渣-矿渣加气混凝土气孔的平均孔径和平均孔形状因子,研究了钢渣-矿渣配比、密度、搅拌时间及水料比对孔结构的影响,利用平均孔形状因子、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定义了孔结构因子,建立了免蒸压钢渣-矿渣加气混凝土孔结构因子导热模型,并与目前常用的几种导热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气混凝土密度的增加,其孔结构越好,当搅拌时间为35 s时气孔结构最好;钢渣-矿渣加气混凝土孔结构因子导热系数模型与常用模型相比,计算简单方便,且结果相对误差不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 孔径 孔形状因子 孔结构 导热系数模型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技术研究引气剂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巧真 孙轶 张淑娴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8-23,共6页
为探究引气剂掺量及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通过坍落度、含气量、相对动弹性模量,研究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工业CT扫描仪,研究其对混凝土孔隙率、孔隙直径、形状因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引... 为探究引气剂掺量及冻融循环作用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通过坍落度、含气量、相对动弹性模量,研究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工业CT扫描仪,研究其对混凝土孔隙率、孔隙直径、形状因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引气剂的掺入可提高混凝土相对动弹性模量、坍落度和含气量。随着引气剂掺量持续增加,孔隙率呈增加趋势,形状因子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且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25)引气剂掺量为0.3%时,无害孔占比达到最高(48%),较h=0,h=0.1%,h=0.2%,h=0.4%掺量引气剂分别增加700.1%,496.4%,381.1%,493.6%。但引气剂掺量为0.4%时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多害孔增加,且孔隙率过高,孔隙形状的不规则会进一步导致抗冻性能下降。研究结果可为寒冷地区引气剂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引气剂 冻融循环 相对动弹性模量 孔隙率 孔隙直径 形状因子
下载PDF
基于近场动力学方法的泡沫混凝土单轴拉伸三维数值模拟
10
作者 饶烽瑞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3年第2期68-72,共5页
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泡沫混凝土三维模型的单轴拉伸,通过与文献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基于对孔隙率为30%~70%、单元孔隙球度为0.6~1.0的泡沫混凝土三维模型的模拟结果,探讨了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对抗拉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近场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泡沫混凝土三维模型的单轴拉伸,通过与文献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基于对孔隙率为30%~70%、单元孔隙球度为0.6~1.0的泡沫混凝土三维模型的模拟结果,探讨了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对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弹性模量、强度和断裂能)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单元孔隙球度的增加而提升。泡沫混凝土三维模型的抗拉性能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这是由于孔隙随机分布导致不同模型的水泥骨架壁厚级配不同所致,在壁厚较薄的局部区域容易造成应力集中,从而削弱泡沫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近场动力学 单轴拉伸 孔隙形状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的孔结构调控研究
11
作者 汪霞 钱欣怡 +2 位作者 蒋成 郭文禄 黄羿衡 《福建建筑》 2023年第7期99-102,共4页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轻质且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其孔隙率、孔径大小、孔径分布以及孔的形状因子等,对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保温性能影响比较大。由于泡沫混凝土的优良性能和独特的内部结构,使得其在节能墙体材料中获取... 泡沫混凝土是一种轻质且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墙体保温材料,其孔隙率、孔径大小、孔径分布以及孔的形状因子等,对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保温性能影响比较大。由于泡沫混凝土的优良性能和独特的内部结构,使得其在节能墙体材料中获取显著的成就,并逐步被广泛应用于泡沫混凝土砌块、泡沫混凝土轻质墙板、泡沫混凝土补偿地基等建筑领域中。因此,主要对泡沫混凝土孔结构的特征参数及其影响因素、调控措施进行分析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孔结构 孔形状因子 调控措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温循环载荷下石英坩埚气孔-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模拟
12
作者 赵国彦 瞿立 +1 位作者 李进 马润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3-500,509,共9页
连续拉晶用石英坩埚的内壁会随拉晶次数的增多而形成更多的气泡,易在晶体中产生位错和侵蚀性硅熔体,导致坩埚随时间溶解和腐蚀等。为研究侵蚀性硅熔体与气泡相互作用对坩埚的影响,研究人员期望对石英坩埚的性能进行原位观察,然而,单晶... 连续拉晶用石英坩埚的内壁会随拉晶次数的增多而形成更多的气泡,易在晶体中产生位错和侵蚀性硅熔体,导致坩埚随时间溶解和腐蚀等。为研究侵蚀性硅熔体与气泡相互作用对坩埚的影响,研究人员期望对石英坩埚的性能进行原位观察,然而,单晶炉内的极端高温环境使得很难通过实验手段对其内部进行研究。本文以石英坩埚内表面气孔-裂纹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获得了高温循环载荷下石英坩埚不同气孔形态、裂纹形状和裂纹倾斜角度的各拉晶阶段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KⅢ),分析了总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裂纹倾斜角的增加,KΙ值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KⅢ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KⅢ值沿倾斜角45°对称;随气孔深径比增大,KΙ值呈现减小趋势,且减小速率以深径比等于1为界有明显的增大,KⅢKΙ,说明裂纹主导形式为Ⅰ型;裂纹形状比对KΙ或KШ值影响显著,形状比越小,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值越大;当倾斜角为0°时,总应力强度因子K值最大,此时裂纹扩展趋势最强,对石英坩埚危害最高;此外,连续拉晶下放肩阶段的总应力强度因子总是大于等径、收尾、冷却阶段。仿真结果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坩埚 气孔 深径比 裂纹形状 应力强度因子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H型护岸桩沉桩产生的超孔压及水平位移计算
13
作者 刘世旭 吴跃东 刘坚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36-43,共8页
H型桩由于特殊的截面形式,打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特征不能简单地采用管桩的挤土规律代替。因此基于湖嘉申二期工程现场试验数据,研究其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位移规律,通过修正的圆孔扩张模型考虑H型桩在扩孔时的特殊性,推导出... H型桩由于特殊的截面形式,打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特征不能简单地采用管桩的挤土规律代替。因此基于湖嘉申二期工程现场试验数据,研究其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位移规律,通过修正的圆孔扩张模型考虑H型桩在扩孔时的特殊性,推导出适合H型桩的矩形孔扩张的计算公式。用该公式对沉桩产生的超孔压及土体位移进行计算,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扩孔模型在计算H型桩的超孔压和土体位移方面充分考虑到孔隙水压力沿深度线性变化的特点,结果更加接近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桩 挤土效应 现场试验 孔隙水压力 土体位移 修正扩孔模型
下载PDF
焦煤孔隙结构形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孟巧荣 赵阳升 +2 位作者 胡耀青 冯增朝 于艳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7-490,共4页
利用微焦点显微CT技术和压汞法分别对东曲2号焦煤的孔隙结构进行测试,综合分析两种方法所测结果,从孔隙连通性和尺度两个方面,全面研究了2号焦煤的孔隙结构和形态特征。研究表明:2号焦煤的孔隙率为17.2%,连通的开放孔隙占27.04%,封闭孔... 利用微焦点显微CT技术和压汞法分别对东曲2号焦煤的孔隙结构进行测试,综合分析两种方法所测结果,从孔隙连通性和尺度两个方面,全面研究了2号焦煤的孔隙结构和形态特征。研究表明:2号焦煤的孔隙率为17.2%,连通的开放孔隙占27.04%,封闭孔隙占72.96%;孔径大于0.64μm的孔占67.74%,孔径介于0.64μm和7.50 nm的孔占32.26%,但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93.4%,煤中微孔径的孔数量很大;大量微孔径孔和封闭孔的存在导致煤体渗透性、连通性很差。东曲2号煤的封闭孔多呈圆形、葫芦形和不规则形,孔隙壁厚,连通团呈镂空的雪片状,相互连通的吼道小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煤 孔隙结构 孔隙形态 微焦点CT 压汞法
下载PDF
形状记忆效应对水合物开采井防砂用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强嗣祺 孙友宏 +3 位作者 张国彪 沈奕锋 孙颖 李冰 《钻探工程》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形状记忆聚合物防砂筛管在日本第二轮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成功应用,但形状记忆效应对聚合物孔渗特征和防砂性能等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研发了一种以聚氨酯作为基质的形状记忆聚合物防砂材料,探究了聚合物形状记忆特性、形状记忆... 形状记忆聚合物防砂筛管在日本第二轮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成功应用,但形状记忆效应对聚合物孔渗特征和防砂性能等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研发了一种以聚氨酯作为基质的形状记忆聚合物防砂材料,探究了聚合物形状记忆特性、形状记忆前后的孔渗特性和力学强度等的变化规律,并评价了防砂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多孔聚氨酯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特性和孔渗特性,形状固定率>98%,形状恢复率为100%,形状记忆温度为59.8℃;回弹前后渗透率均维持在10 D左右,且回弹前后抗压强度均维持在1 MPa左右;压汞测试表明形状记忆是一个对材料内部大孔的压缩-回弹过程,会导致材料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造成抗压强度略有降低,但完全回弹后,渗透性会小幅度增加;防砂性能测试表明仅在实验初期会有少量砂产出,砂粒的产出会对聚氨酯渗透性有一定的损伤,但对完全回弹的聚氨酯的渗透率仍可保持在10 D左右。综合材料性能分析认为,研制的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可配合机械防砂筛管使用,能满足水合物开采井防砂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形状记忆聚合物 多孔聚氨酯 防砂 渗透率 孔隙结构
下载PDF
辽西黄土湿陷变形特性及湿陷后微观结构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常明 林容 +2 位作者 陈多才 张先伟 王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71-477,共7页
初始含水率对黄土湿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人工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SEM技术测试了黄土湿陷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采用微结构定量化分析方法和分形几何方法分析了黄土试样微观孔隙的变... 初始含水率对黄土湿陷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人工制备不同含水率的试样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SEM技术测试了黄土湿陷前后的微观结构变化,采用微结构定量化分析方法和分形几何方法分析了黄土试样微观孔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初始含水率对辽西黄土的湿陷变形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试样初始含水率的增大,同一压力下的湿陷变形量越来越小;2)不同初始含水率试样的压力-变形关系曲线可以统一用双曲线形式表达;3)湿陷后黄土试样的结构变得较为致密,孔隙总数显著增加,而孔隙面积减小。湿陷过程主要是小孔隙数量增加、孔隙形状分维数减小、孔隙复杂程度显著增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变形 孔隙形状分维数 孔隙定量分析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应力路径试验前后不同黄土的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海军 蒋明镜 +1 位作者 彭建兵 申志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79-2485,共7页
为了解不同黄土孔隙形状复杂程度的差异和应力路径对孔隙形状复杂程度的影响,对两种黄土应力路径前后孔隙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比较了3种分维模型所得孔隙分形维数的可靠性,然后选用热力学关系模型,由进汞、退汞试验得到地裂缝区黄... 为了解不同黄土孔隙形状复杂程度的差异和应力路径对孔隙形状复杂程度的影响,对两种黄土应力路径前后孔隙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首先比较了3种分维模型所得孔隙分形维数的可靠性,然后选用热力学关系模型,由进汞、退汞试验得到地裂缝区黄土、充填黄土初始样和三轴应力路径试验后的孔隙分布,据此分析了两种土体进汞孔隙和退汞孔隙分形维数的差异和受载后的分形维数变化,根据退汞过程仅管形孔内的汞流出及孔隙由管形孔和球形孔组成的假定,得到了应力路径试验前后孔隙形状的改变。结果表明,热力学关系模型得到的孔隙分形维数合理、可靠。初始状态,原状和重塑充填黄土的孔隙形状比原状和重塑黄土复杂;常规三轴试验后试样孔隙比减少,孔隙分形维数增加,球形孔向管形孔转变;相对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减围压三轴压缩试验后试样的孔隙分形维数较小,管形孔占总孔隙的体积比例较少;总体上管形孔的分形维数比球形孔大,且基本不受应力路径的影响,其占总孔隙的体积比例随着试样宏观孔隙比的减少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应力路径 孔隙形状 分形维数 热力学模型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ZrO_2热障涂层孔隙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保福 詹肇麟 +1 位作者 张红松 李莉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6-99,共4页
采用等离子喷涂在铝合金基体表面制备ZrO2-Ni/A1梯度热障涂层。利用定量金相分析技术对ZrO2陶瓷层、陶瓷-中间层过渡区和ZrO2+Ni/Al中间层的孔隙率、孔隙大小和孔隙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的孔隙率、孔隙大小、孔隙形状服... 采用等离子喷涂在铝合金基体表面制备ZrO2-Ni/A1梯度热障涂层。利用定量金相分析技术对ZrO2陶瓷层、陶瓷-中间层过渡区和ZrO2+Ni/Al中间层的孔隙率、孔隙大小和孔隙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的孔隙率、孔隙大小、孔隙形状服从相似的概率分布;陶瓷-中间层过渡区的孔隙率最高(5.97%),ZrO2陶瓷层和ZrO2+Ni/Al中间层的孔隙率略低;涂层中孔隙尺寸为1~10μm的占72%~80%;孔隙大多呈现等轴状(形状系数Fk〉0.94),其数量约为8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梯度热障涂层 孔隙率 孔隙大小 孔隙形态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ZrO_2涂层孔隙定量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红松 王富耻 +3 位作者 马壮 成志芳 王全胜 冼文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407-410,425,共5页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梯度热障涂层.利用定量金相技术对两种涂层富陶瓷区域不同位置的孔隙率、孔隙大小和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涂层富陶瓷区域孔隙率相近,其中界面处孔隙率较高,但在6%以下;孔隙大小服从相...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梯度热障涂层.利用定量金相技术对两种涂层富陶瓷区域不同位置的孔隙率、孔隙大小和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涂层富陶瓷区域孔隙率相近,其中界面处孔隙率较高,但在6%以下;孔隙大小服从相似的概率分布,其中直径在1~10um范围内的孔隙含量最多,在72%~80%之间,其次是1um以下的孔隙,在20%~25%之间,而10um以上的孔隙含量在0.2%~4%之间;孔隙形状同样服从相近的概率分布,而且等轴孔隙比重最大,在82%~87%之间,其次为不等轴孔隙,在13%~17%之间,缝隙状孔隙最少,在0.1%~0.4%之间.说明涂层结构对富陶瓷区域的孔隙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涂层 孔隙率 孔隙大小 形态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不同埋深马兰黄土孔隙结构试验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林翠 李喜安 +1 位作者 洪勃 王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3-503,共11页
本文采用"注胶法"制得用以观察分析和定量研究的黄土微观结构试样,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数字化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并讨论黄土孔隙结构特征及其随黄土埋深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埋深马兰黄土依据孔隙率或孔隙面积率分... 本文采用"注胶法"制得用以观察分析和定量研究的黄土微观结构试样,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数字化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并讨论黄土孔隙结构特征及其随黄土埋深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埋深马兰黄土依据孔隙率或孔隙面积率分类均属于疏松多孔性土。黄土孔隙连通性随埋深增加逐渐减弱;埋深由小到大,马兰黄土孔隙的主要结构特征由相对不稳定的大、中架空孔隙,过渡为相对稳定的微、小镶嵌孔隙,定量表现为大、中孔隙面积率之和随黄土埋深的增加减小约63.04%,而小孔隙面积率增加约40.57%,微孔隙面积率增加约22.47%。通过对孔隙形状分布的分析,上述不同类型孔隙面积率的增加或减少主要源于细长形和不规则形孔隙面积的改变。此外,不同埋深马兰黄土中细长孔隙的面积在微、小、中、大孔隙的面积中均占主导地位。就孔隙数量而言,马兰黄土中微、小、中、大孔隙的数量随深度增加依次急剧减少,此现象主要由4种孔隙中圆孔数量的显著差异引起,表明圆孔的孔径多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黄土 扫描电子显微镜 孔隙分类 孔隙大小分布 孔隙形状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