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sorption,in vitro digestion and human gut microbiota reg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s 被引量:1
1
作者 Fangming Zhang Hui Zheng +10 位作者 Tao Zheng Pan Xu Yao Xu Yuxin Cao Fan Jia Yiqiong Zeng Yubing Fan Kai He Xinwen Dai Fengfei Hou Yong Yang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685-1697,共13页
Poria cocos(PC)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a widely used healthcare ingredient,which has antiobesity,enhancing immunity and improving sleep effects.Traditionally,only water-soluble poria polysacch... Poria cocos(PC)is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and a widely used healthcare ingredient,which has antiobesity,enhancing immunity and improving sleep effects.Traditionally,only water-soluble poria polysaccharide(WSP)is extracted and appli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while insoluble polysaccharide(alkali-soluble poria polysaccharide,ASP)is discarded as herb residue.However,the whole PC has also been historically utilized as functional herbal food.Considering the beneficial role of dietary fiber and the traditional use of PC,ASP may also contribute substantially to the therapy function of PC.Compared to WSP,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ASP and ASP modified product carboxymethyl poria polysaccharide(CMP)which has been used as an antitumor adjuvant drug.In this study,the oil,cholesterol,metal ions and polyphenols adsorption ability,in vitro simulated digestive and the gut microbiota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SP,ASP and CMP were studied to evaluate the functional values of three P.cocos polysaccharides(PC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PCPs had good adsorption capacity on cholesterol,polyphenols and metal ions(Cd^(2+)/Zn^(2+)/Mg^(2+)),among which ASP showed the highest capacity than WSP and CMP.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ll three PCPs on heavy metal ions(Cd^(2+)/Zn^(2+))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non-heavy metal ions(Mg^(2+));The in vitro digestibility of all three PCPs was very low,but WS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ASP and CMP;Moreover,the indigestible residue of all three PCPs could improve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gut microbiota,among which ASP had the greatest influence.In general,ASP and CMP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proliferation of some probiotics and inhibit the growth of some harmful bacteria.The gut microbiota diversity of CMP was reduced,but the richness of probiotics,especially 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 wa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compared with the ASP group,and the growth of harmful bacteria Klebsiella pneumoniae was inhibited after CMP treatment.The 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ree PCPs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acetic acid,propionic acid and the total acid content compared with blank control group,and SCFAs producing activit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oliferative capacity of probiotics.Taken together,the good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ut microbiota regulatory activity of ASP may lay foundation for its lipid-lowering and immune-improving function.Additionally,the probiotic effect of CMP and ASP indicated that except for only use the water extract of PC in clinic,CMP and ASP also can be used in healthcare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valuable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ia cocos polysaccharides Alkali-soluble poria polysaccharide Carboxymethyl poria polysaccharide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In vitro simulated digestion In vitro simulated gut microbiota fermentation
下载PDF
黄大茶与薏苡仁、茯苓复配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营养性肥胖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胡岳云 谢忠稳 +4 位作者 杨东梅 钱力维 罗胜勇 袁静静 李庆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6-94,共9页
该研究考察黄大茶、薏苡仁和茯苓复配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改善的作用与机制。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L 6 N雄性小鼠12周,同时分别用黄大茶复配物(large-leaf yellow tea formula aqueous extracts,LFAE)、薏苡仁+茯苓水提物(Coix lachry... 该研究考察黄大茶、薏苡仁和茯苓复配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改善的作用与机制。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L 6 N雄性小鼠12周,同时分别用黄大茶复配物(large-leaf yellow tea formula aqueous extracts,LFAE)、薏苡仁+茯苓水提物(Coix lachrymajobi L.combined with Poria cocos Wolf formula aqueous extracts,CPAE)或黄大茶水提物(large-leaf yellow tea aqueous extracts,LAE)干预处理,每周记录小鼠的体重及能量摄入。饮食干预完成后,检测各组小鼠血脂水平变化,HE染色法检测小鼠肝脏及附睾脂肪组织(epididymal adipose tissue,EAT)的形态变化,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差异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EAT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p-AMPK、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和p-HSL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高脂组相比,CPAE和LAE组小鼠体重降低均不显著,而LFAE组小鼠的体重、TC、LDL-C、AST、ALT水平和脂质沉积显著降低,肠道菌群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升高,属水平中阿德勒克罗伊茨菌(Adlercreutzia)、异杆菌属(Allobaculum)、经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狄氏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丰度显著提高,p-AMPK、ATGL和p-HSL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此外,与LAE组相比,LFAE组小鼠的体重、TG水平和脂质沉积显著降低,厚壁菌门丰度降低,拟杆菌门丰度升高,Adlercreutzia、Allobaculum、Blautia、Parabacteroides丰度显著提高,ATGL和p-HSL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综上所述,黄大茶、薏苡仁和茯苓复配物能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促进脂肪组织脂解,协同增效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黄大茶 薏苡仁 茯苓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脂解
下载PDF
茯苓液体发酵及活性产物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谭钤文 邹存超 +3 位作者 侯春英 刘冰 张明臣 王兆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85-392,共8页
该文通过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学术数据库对茯苓进行检索并分类归纳,介绍了茯苓发酵活性物质的制备和抗肿瘤作用;总结了不同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对茯苓多糖和三萜产量的影响以及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和原理。结果表明,茯苓是... 该文通过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学术数据库对茯苓进行检索并分类归纳,介绍了茯苓发酵活性物质的制备和抗肿瘤作用;总结了不同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对茯苓多糖和三萜产量的影响以及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和原理。结果表明,茯苓是一类具有广泛抗肿瘤活性和潜力的天然药物,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存活、迁移、侵袭、转移等方面,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茯苓发酵工艺的稳定性以及发酵产物的安全性和毒性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改进或创新。未来可以使用更多种类和来源的肿瘤细胞或动物模型来评价茯苓发酵产物的抗肿瘤活性,使用更深入和全面的技术来探讨茯苓发酵产物对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机制,使用更充分和系统的方法来评价茯苓发酵产物的安全性和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发酵 抗肿瘤 多糖 三萜 药理
下载PDF
茯苓菌固态发酵香菇柄基质的酶活力、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变化
4
作者 余青松 马欣龙 +1 位作者 陈玉霞 胡国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0-238,共9页
为了探究茯苓菌丝体能否发酵利用香菇柄基质并提高其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以香菇柄基质为培养基,对茯苓菌固态发酵过程中的关键酶活力、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发酵基质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纤维素外切酶... 为了探究茯苓菌丝体能否发酵利用香菇柄基质并提高其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以香菇柄基质为培养基,对茯苓菌固态发酵过程中的关键酶活力、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发酵基质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纤维素外切酶活力在发酵6 d时达46.14 U/g,随后快速降低至17.15 U/g,到发酵18 d时基本保持不变;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力在发酵12 d时分别达77.70 U/g和74.23 U/g,随后逐渐降低;β-葡萄糖苷酶活力在发酵18 d时达75.06 U/g,随后逐渐降低。与未发酵的香菇柄基质相比,发酵基质中总糖、可溶性蛋白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明显下降,但还原糖、多糖、总酚、总黄酮、氨基态氮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提升。发酵基质水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较发酵0 d时提高了97.75%和38.15%。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可以发酵香菇柄,改变香菇柄的营养成分构成且发酵基质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香菇柄 固态发酵 酶活力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茯苓乳酸菌发酵粉的工艺优化研究
5
作者 刘文美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7期117-121,共5页
对茯苓乳酸菌发酵粉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得到茯苓乳酸菌发酵粉最优工艺参数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RSQ19)、嗜酸乳杆菌(SSM11)和乳脂乳球菌(RSHN25)按1∶1∶1比例混合,并于(37±1)℃发酵44 h后,再加酵母发酵4 h达到发酵终点,进行干... 对茯苓乳酸菌发酵粉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得到茯苓乳酸菌发酵粉最优工艺参数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RSQ19)、嗜酸乳杆菌(SSM11)和乳脂乳球菌(RSHN25)按1∶1∶1比例混合,并于(37±1)℃发酵44 h后,再加酵母发酵4 h达到发酵终点,进行干燥、包装。在该工艺条件下,茯苓乳酸菌发酵粉具有较好的风味与酸度,同时游离氨基酸、硫胺素、核黄素、叶酸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本研究为开发乳酸菌发酵剂及优良乳酸菌发酵生物医药制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乳酸菌 发酵剂 营养价值 生物医药
下载PDF
茯苓配方浸膏对高脂饮食小鼠肥胖及脂质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岳云 谢忠稳 +1 位作者 袁静静 李庆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49-355,共7页
为了探究茯苓配方(茯苓、山楂、黄大茶)浸膏对高脂饮食小鼠肥胖及脂质沉积的影响,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利司他药物对照组,茯苓配方(Poria cocos Wolf formula,PWF)浸膏低、高剂量组。除对照组给予低脂饲料,其他组均... 为了探究茯苓配方(茯苓、山楂、黄大茶)浸膏对高脂饮食小鼠肥胖及脂质沉积的影响,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奥利司他药物对照组,茯苓配方(Poria cocos Wolf formula,PWF)浸膏低、高剂量组。除对照组给予低脂饲料,其他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12周。每周记录小鼠的体重、能量摄入。给药结束后,计算各组小鼠Lee’s指数、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肝细胞与脂肪细胞形态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TG、TC、HDL-C、LDL-C、AST及ALT水平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Lee’s指数、脏器系数、TG、TC、LDL-C、AST及AL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肝脏脂滴数量与脂肪细胞直径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茯苓配方浸膏高剂量组小鼠体重、Lee’s指数和脏器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低剂量组小鼠体重、Lee’s指数和脏器系数均没有显著变化,茯苓配方浸膏高剂量组小鼠肝脏脂滴数量与脂肪细胞直径减少,TG、TC、LDL-C水平、AST及AL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或P<0.001)。综上所述,茯苓配方浸膏能够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体重及脂质沉积,为开发改善肥胖的天然物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山楂 黄大茶 肥胖 脂质沉积
下载PDF
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条件的优化
7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2 位作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3-548,共6页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g/L,生物量为(14.63±0.21)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发酵 胞内多糖 Plackett–Burman试验 Box–Behnken试验
下载PDF
茯苓摇瓶补料液体发酵和发酵罐补料液体发酵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羿 万德光 杨胜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6-59,共4页
在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茯苓摇瓶补料液体发酵和发酵罐补料液体发酵的发酵工艺,为其产业化打下基础。通过每升发酵液中茯苓菌丝体干重的测定,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补料工艺。发酵罐液体补料发酵较摇瓶补料液体... 在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茯苓摇瓶补料液体发酵和发酵罐补料液体发酵的发酵工艺,为其产业化打下基础。通过每升发酵液中茯苓菌丝体干重的测定,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补料工艺。发酵罐液体补料发酵较摇瓶补料液体发酵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使发酵时间从168h缩短为120h;发酵罐液体补料发酵还较摇瓶补料液体发酵提高了茯苓的生物量,使菌丝干重从10.74g/L增长到11.9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发酵 发酵条件 补料 发酵罐
下载PDF
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羿 万德光 +1 位作者 刘忠荣 杨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67-669,673,共4页
本文对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中多糖的提取分离进行了研究,并分别测定了二者总多糖的提取率及总糖的平均含量。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中总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24.47%和82.93%;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总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17%... 本文对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中多糖的提取分离进行了研究,并分别测定了二者总多糖的提取率及总糖的平均含量。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中总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24.47%和82.93%;发酵茯苓菌丝体和天然茯苓总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17%和8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茯苓菌丝体 天然茯苓 多糖 提取率 总糖
下载PDF
发酵型茯苓葡萄酒的研制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培梧 曹婧 +3 位作者 米洁 陈林 廖彦 谭朝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52,共5页
该研究主要分析了初始糖度、接种量、主发酵温度、偏重亚硫酸钾添加量对发酵型茯苓葡萄酒发酵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酿造条件,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发酵型茯苓葡萄酒... 该研究主要分析了初始糖度、接种量、主发酵温度、偏重亚硫酸钾添加量对发酵型茯苓葡萄酒发酵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酿造条件,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发酵型茯苓葡萄酒最佳主发酵条件为初始糖度225.56 g/L、酵母接种量3.4%、主发酵温度27.23℃、偏重亚硫酸钾添加量89.26 mg/L,此时茯苓葡萄酒酒精度为13.72%vol,其感官品质及理化、微生物指标检测数据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葡萄酒 发酵 品质评价
下载PDF
茯苓液体培养条件研究及其营养浓缩液的相关检测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谦 闫蕾蕾 +5 位作者 王超 冀宏 丁万杰 刘传斌 邢志华 李宝佳 《食用菌学报》 2003年第2期17-20,共4页
研究表明 ,液体培养条件下 ,茯苓经 0~ 4 8h的适应期 ,4 8~ 14 4h的增殖期后进入稳定期 ,发酵液 pH骤降。经检测 ,发酵液中含有包括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在内的有机酸 ;发酵罐培养 12 0h ,生物量≥ 30g/10 0mL(鲜重 )。茯苓营养浓缩液... 研究表明 ,液体培养条件下 ,茯苓经 0~ 4 8h的适应期 ,4 8~ 14 4h的增殖期后进入稳定期 ,发酵液 pH骤降。经检测 ,发酵液中含有包括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在内的有机酸 ;发酵罐培养 12 0h ,生物量≥ 30g/10 0mL(鲜重 )。茯苓营养浓缩液多糖含量≥ 5 .0mg/mL ,氨基酸含量≥4 80mg/10 0mL。动物实验证明 ,茯苓营养浓缩液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和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 ,其重金属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培养 培养条件 营养浓缩液 发酵 多糖 免疫 氨基酸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林 崔培梧 +5 位作者 鲁耀邦 廖彦 张志丽 张书航 黄绍国 易刚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探索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从MeJA添加量、添加时间角度考察MeJA对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确定最佳调控策略,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RT-PCR)技术分... 目的探索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从MeJA添加量、添加时间角度考察MeJA对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确定最佳调控策略,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RT-PCR)技术分析MeJA对茯苓甲羟戊酸途径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fps)和鲨烯合酶基因(sq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其调控机制。结果 MeJA可显著促进茯苓三萜的生物合成,最佳添加策略为发酵4 d添加150μmol/L的MeJA,此时茯苓三萜得率可达20.95 mg/L,为空白组的1.55倍、吐温-80组的1.32倍;RT-PCR结果显示MeJA可使fps、sq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分别为吐温-80对照组的1.17倍、788.70倍。结论 MeJA通过显著上调sqs基因表达实现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过程强化,为一种有效的促进茯苓三萜合成的外源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三萜 生物合成 发酵调控 茉莉酸甲酯
下载PDF
三种药用菌发酵茶的最适茶培养基 被引量:8
13
作者 林戎斌 陈济琛 +2 位作者 郑永标 蔡海松 林新坚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3期38-42,共5页
分别以低档乌龙茶、茶青、珠茶初胚为培养料培养灵芝、茯苓和猴头菌发酵茶。研究结果表明,茯苓和猴头菌发酵茶最适茶培养基为乌龙茶培养基;灵芝发酵茶最适茶培养基为茶青培养基。
关键词 发酵茶 灵芝 茯苓 猴头菌 培养基 乌龙茶
下载PDF
不同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羿 杨胜 +1 位作者 杨万清 李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本文测定了天然茯苓、发酵茯苓、药性发酵茯苓和复合药性发酵茯苓的多糖、总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茯苓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探讨了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上述研究为茯苓相关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 本文测定了天然茯苓、发酵茯苓、药性发酵茯苓和复合药性发酵茯苓的多糖、总糖、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茯苓的化学成分有较大差异,探讨了上述差异产生的原因。上述研究为茯苓相关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摇瓶液体发酵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液体发酵茯苓胞外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宇 高文远 +2 位作者 张黎明 王娟 张强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9年第12期1438-1441,共4页
以本实验室组织分离纯化的茯苓菌株Po为出发菌株,采用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对Po胞外多糖液体发酵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培养基组成。实验表明茯苓胞外多糖发酵的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25g/L、酵母膏5g/L和蛋白胨5g/L,KH2... 以本实验室组织分离纯化的茯苓菌株Po为出发菌株,采用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对Po胞外多糖液体发酵的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培养基组成。实验表明茯苓胞外多糖发酵的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25g/L、酵母膏5g/L和蛋白胨5g/L,KH2PO41g/L,MgSO40.5g/L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能积累胞外多糖3.55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胞外多糖 发酵
下载PDF
氧载体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培梧 胡亚强 +3 位作者 钟瑜萍 朱辉 殷玉岚 谭朝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氧载体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氧载体种类、浓度和添加时间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进而确定氧载体添加策略,并分析氧载体对茯苓菌在10 L生物反应器中的代谢调控过程。结果:氧... 目的:探讨氧载体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调控效应。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氧载体种类、浓度和添加时间对茯苓菌液态深层发酵的影响,进而确定氧载体添加策略,并分析氧载体对茯苓菌在10 L生物反应器中的代谢调控过程。结果:氧载体最佳添加方案为接种48 h后添加1.0%(V/V)吐温-80,此时10 L反应器中茯苓菌细胞干重可达13.43 g/L,胞外多糖和茯苓酸产量分别为8.58 g/L、989.52μg/L,明显高于未添加氧载体发酵体系。结论:吐温-80可显著提高液态深层发酵体系中茯苓菌细胞生长、胞外多糖合成及茯苓酸积累水平,为解决高等真菌液态发酵过程中因溶氧限制引起的菌体生长和产物抑制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态深层发酵 氧载体 代谢调控
下载PDF
茯苓菌固态发酵小麦基质的成分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佳欢 林辉 +2 位作者 金文松 张燎原 胡开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109,共7页
以小麦基质为培养基,对茯苓固态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力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淀粉酶在20 d时达最高值,约为494.2 U/mL,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木聚糖酶在20 d达1073.2 U/mL,随后略有下降;纤维素酶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提升,40 ... 以小麦基质为培养基,对茯苓固态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力及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淀粉酶在20 d时达最高值,约为494.2 U/mL,随后基本保持稳定;木聚糖酶在20 d达1073.2 U/mL,随后略有下降;纤维素酶随培养时间延长不断提升,40 d时达1280.5 U/mL。与未发酵小麦相比,经发酵后的小麦中总糖质量分数明显下降,但还原糖、多糖、三萜的质量分数显著提升。茯苓菌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利用小麦的营养成分,进而提升小麦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小麦 固态发酵 酶学性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茯苓发酵罐补料液体发酵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羿 李晨 +1 位作者 游元元 钟世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7-851,共5页
发酵罐补料液体发酵是实现茯苓高密度液体发酵的有效发酵方式。本文探讨了补料液的葡萄糖浓度、氮源浓度及补料时间对茯苓发酵罐液体发酵的影响。最佳茯苓液体发酵工艺提高了茯苓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产量,缩短了液体发酵的时间。
关键词 茯苓 液体发酵 补料 发酵罐
下载PDF
茯苓发酵液中多糖的提取分离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羿 万德光 杨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99-1101,共3页
Polysaccharides contain exocellular polysaccharide and endocelluar polydaccharide in fermentation liquid of Poria cocos.Moreover,endocelluar polydaccharide consisted of endocelluar water resolvable polydaccharide and ... Polysaccharides contain exocellular polysaccharide and endocelluar polydaccharide in fermentation liquid of Poria cocos.Moreover,endocelluar polydaccharide consisted of endocelluar water resolvable polydaccharide and endocelluar alkali resolvable polysaccharide.It was shown that contents of exocellular polysaccharide and endocelluar polydaccharide per liter fermentation liquid of Poria cocos were 5.43 gram and 4.09 gram,respetively.Water resolvable polysaccharide and alkali resolvable polysaccharide were extracted and isolated.The contents of water resolvable polysaccharide and alkali resovable polysaccharide per liter fermentation liquid of Poria cocos were 1.17 gram and 2.92 gram,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发酵液 胞外多糖 胞内多糖 水溶性多糖 碱溶性多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茯苓菌丝体总三萜的液态发酵工艺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学玲 杨素云 +1 位作者 严云梅 申慧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2-1119,共8页
为了探索茯苓5.78(Poria cocos 5.78)液态发酵生产菌丝体总三萜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11个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初始pH值、VB1、转速、温度4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茯苓菌丝体... 为了探索茯苓5.78(Poria cocos 5.78)液态发酵生产菌丝体总三萜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11个因素中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初始pH值、VB1、转速、温度4个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茯苓菌丝体总三萜含量的关键因素最佳水平范围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液态发酵生产菌丝体总三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pH5.45、VB17.3 mg/L、转速132 r/min、温度26.6℃。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茯苓菌丝体总三萜含量为7.06%,比优化前提高近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液态发酵 菌丝体总三萜 响应面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