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0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Blockade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Resistant to Conventional Antihypertensives, in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被引量:1
1
作者 Kamel El-Reshaid Shaikha Al-Bader 《Open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Background: Hypertension (HTN) is present in up to 90% of end stage kidney disease (ESRD) patients irrespective of the etiology of their kidney disease. Moreover, it is an important modifiable risk factor for progress... Background: Hypertension (HTN) is present in up to 90% of end stage kidney disease (ESRD) patients irrespective of the etiology of their kidney disease. Moreover, it is an important modifiable risk factor for progression to ESRD and its overall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bjective: to evaluate, prospectively, the role of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blockade (RAAS) in HTN, resistant to 3 conventional antihypertensives, in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 Patien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52 such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amipril and 5 with Losartan after intolerable cough/shortness of breath following Ramipril-use.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fluid depletion, renal artery stenosis and primary endocrinopathy. The study group was compared to a matched control group of MHD patients with normal blood pressure following 3 drugs-combination therapies. Results: All patients, with resistant HTN, had significant activation of RAAS system prior to treatment compared to inactive on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ose with resistant HTN, control of HTN, was established within 2 weeks of therapy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ion of the RAAS. Such therapy was associated with minor side effects. Conclusion: Our study has shown that RAAS blockad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such resistant HTN in MHD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I aldosterone Angiotensin ARB HEMODIALYSIS HYPERTENSION REN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
下载PDF
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和分型以及临床转归中的应用
2
作者 谭璐 陈涛 +2 位作者 高洪蛟 陈彦希 任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92-2599,共8页
背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作为继发性高血压中发病率最高、心脑血管危害大但手术后治愈率高的疾病,已被各大高血压指南推荐扩大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但该类患者的确诊、分型和治疗后临床转归判定方式繁多且存在较多争议。卡托普利... 背景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作为继发性高血压中发病率最高、心脑血管危害大但手术后治愈率高的疾病,已被各大高血压指南推荐扩大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但该类患者的确诊、分型和治疗后临床转归判定方式繁多且存在较多争议。卡托普利抑制试验(CCT)因其便捷、安全可直接用于社区、门诊,期望CCT能对PA患者进行全程管理以改善预后。目的 探究CCT对PA的诊断、分型以及临床转归的判断能力。方法 选取2020-10-01—2022-12-3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接受内分泌性高血压病因筛查并登记的8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最终3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23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纳入EH组,247例PA患者分别纳入单侧醛固酮瘤(APA)组81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组55例和未分型PA(u-PA)组111例。比较4组间差异并绘制CCT后各指标及联合诊断P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其次绘制CCT后各指标诊断APA和IHA亚型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CT对APA和IHA的分型判断能力。最后根据术后临床结局将单侧肾上腺切除患者分为3组:未缓解组11例、临床改善组27例和临床缓解组54例,比较3组间差异并判断CCT对APA患者术后临床转归的判断能力。结果 CCT后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对PA的诊断效能最高(AUC=0.921,95%CI=0.893~0.950),最佳截断值为11.7 ng/d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6%和86.0%;CCT后醛固酮/肾素比值(ARR)对PA也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0.868,95%CI=0.823~0.923),最佳截断值为2.8(ng/dL)/(mU/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2%和81.0%。CCT后PAC>17.0 ng/dL可协助诊断APA亚型,CCT后PAC<11.7 ng/dL同时ARR<2.8(ng/dL)/(mU/L)的患者可排除APA亚型。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87.2%患者经CCT后PAC<11.7 ng/dL,89.7%患者CCT后ARR<2.8(ng/dL)/(mU/L)均接近术后临床缓解水平(88.0%)。结论 CCT可全程用于PA患者的诊断、分型和临床转归评价,CCT后PAC及CCT后ARR诊断P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7 ng/dL和2.8(ng/dL)/(mU/L),也可用于APA的分型判断以及术后生化缓解的判断。CCT前采血检验临床意义小,可适当简化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卡托普利 卡托普利抑制试验 单侧醛固酮瘤 醛固酮/肾素比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和自动机器学习的PA患者肾上腺静脉取血结果的研究
3
作者 谢薇 陈涛 +5 位作者 罗国婷 王寒箫 舒炀 刘娟 郑涛 孙怀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高分辨率增强CT影像和自动机器学习技术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亚型术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肾上腺静脉取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结果亚型诊断的PA患者312例,其中,207例诊断为单... 目的建立基于高分辨率增强CT影像和自动机器学习技术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亚型术前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肾上腺静脉取血(Adrenal Venous Sampling,AVS)结果亚型诊断的PA患者312例,其中,207例诊断为单侧优势(AVS-右∶AVS-左=93∶114),105例诊断为双侧优势。纳入患者初诊CT影像,基于薄层静脉期图像提取双侧肾上腺影像组学特征,并定义影像组学商值特征为双侧肾上腺对应影像组学特征的比值,再将特征向量输入自动机器学习进行模型训练。结果根据自动模型筛选,随机森林分类器在预测AVS结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整体性能,其中准确度为0.7500,召回率为0.746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92。结论本系统在预测PA患者的AVS结果方面展示出了一定的潜力,因此,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在常规临床实践中辅助预测PA的亚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静脉取血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亚型诊断 影像组学 自动机器学习
下载PDF
灵芝调脂茶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代谢指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探讨
4
作者 朱琳 郑梅生 邹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5期16-20,共5页
目的 观察灵芝调脂茶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代谢指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101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对照组口... 目的 观察灵芝调脂茶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代谢指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101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均指导健康生活方式,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饮用灵芝调脂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AAS[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结果 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HDL-C水平上升,且治疗组FPG、U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PG、U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更为显著, HDL-C水平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UA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NS及HOMA-IR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INS(89.51±33.00)pmol/L、HOMA-IR(3.16±1.44)均低于对照组的(104.09±38.76)pmol/L、(3.8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A、AngⅡ、AL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RA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AngⅡ、AL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RA(1.61±0.74)ng/(ml·h)、AngⅡ(87.19±10.05)pg/ml、ALD(112.08±30.85)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2.02±0.32)ng/(ml·h)、(93.08±14.80)pg/ml、(128.25±25.2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灵芝调脂茶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血脂,改善HOMA-IR,调节RAAS系统,安全性好,是值得临床广泛使用的中药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灵芝调脂茶 代谢紊乱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左右颈7交叉移位术对脑部疾病偏瘫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郭瑛 黄芳 +1 位作者 赵彩霞 孙育民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左右颈7交叉移位术对脑部疾病偏瘫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其安全性评估及后续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行左右颈7交叉移位术的70例脑部疾病偏瘫患者,比较其术前、术后3 ... 目的:探究左右颈7交叉移位术对脑部疾病偏瘫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其安全性评估及后续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行左右颈7交叉移位术的70例脑部疾病偏瘫患者,比较其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心率和血压情况。同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的动态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率变异性。结果: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患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3.898、68.620、131.106,P<0.05),且均随时间发展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术后1个月,患者动态血压、RAAS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率变异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颈7交叉移位术可能引起患者心率、血压波动,但对患者RAAS、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部疾病偏瘫患者 左右颈7交叉移位术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黄芪治疗高血压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世杰 张诗雨 +5 位作者 李雪 崔琳 高原 谢世阳 邢作英 王幼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升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导致高血压肾病的主要病理学机制,而肾脏纤维化是其最常见的病理学特征。目前... 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升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导致高血压肾病的主要病理学机制,而肾脏纤维化是其最常见的病理学特征。目前认为,控制血压是治疗高血压肾病的关键,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通过应用降压药控制高血压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是,有研究报道指出,强化降压对改善高血压所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和肾脏纤维化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探明高血压肾病的发病机制并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学认为,高血压肾病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益气活血为其主要治法。黄芪具有补气及“逐恶血”的作用,常用于益气活血方中。诸多研究表明,黄芪及其制剂具有多种药理学作用,其中包括调节血压、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抑制纤维化。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联合中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更具优势。然而,针对黄芪治疗高血压肾病,尚缺乏系统的阐述。因此,从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方面系统地论述黄芪治疗高血压肾病的药理学机制,从而为更好地促进黄芪及其制剂在高血压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药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高血压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氧化应激 炎症
下载PDF
枳壳中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对湿阻中焦大鼠的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龚文慧 谢亚婷 +7 位作者 辛力 严世豪 赵蓓蓓 郑郁清 郭静英 商杰 郑鹏 张金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9-824,共6页
目的研究枳壳中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HMF)对湿阻中焦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消旋山莨菪碱片,1 mg/kg)和HMF低、中、高剂量组(0.3、0.6、0.9 mg/kg),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 目的研究枳壳中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HMF)对湿阻中焦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消旋山莨菪碱片,1 mg/kg)和HMF低、中、高剂量组(0.3、0.6、0.9 mg/kg),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内因加外因复合因素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饮食量、饮水量及精神状态等一般行为学状态,测定大鼠粪便含水率及唾液流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胃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血浆中醛固酮含量;检测大鼠胃组织中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饮食量、饮水量均显著减少(P<0.01),粪便含水率、唾液流率、血浆中醛固酮含量和胃组织中AQP3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升高(P<0.01);大鼠胃组织损伤侵及黏膜肌层,黏膜肌层断裂;小肠出现少量肠绒毛糜烂,腺体结构破坏等病理形态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HMF各剂量组大鼠饮食量、饮水量均增加,粪便含水率、唾液流率、血浆中醛固酮含量和胃组织中AQP3表达水平均减少/降低,上述差异大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胃和小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枳壳燥性成分HMF对湿阻中焦大鼠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醛固酮含量、下调胃组织中AQ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 6 7 8 3′ 4′-七甲氧基黄酮 燥性 湿阻中焦 醛固酮 水通道蛋白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征
8
作者 汪贻熙 孙文哲 +5 位作者 晋冰楠 王雨 熊洪亮 杨娇 李宁 董一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0-766,共7页
目的:明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肾上腺动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PA并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的119例患者的DSA图像,描述肾上腺动脉的数... 目的:明确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肾上腺动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PA并行经皮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的119例患者的DSA图像,描述肾上腺动脉的数量、起源、分布、角度和直径。结果:119例PA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1)岁,其中男性71例(59.7%)。所有患者均成功找到至少1条肾上腺动脉,共获得192条肾上腺动脉,其中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分别有20条(10.4%)、40条(20.8%)、132条(68.8%),起源于肾动脉、腹主动脉、膈下动脉的肾上腺动脉分别有82条(42.7%)、72条(37.5%)、38条(19.8%)。72.8%(83/114)的左肾上腺动脉和60.3%(47/78)的右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腰椎水平。28.1%(54/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2腰椎水平,4.2%(8/192)的肾上腺动脉分布在第12胸椎水平。左肾上腺动脉与起源动脉肾动脉、副肾动脉、腹主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35.90°~160.07°、27.08°~171.99°、0°~158.70°,右肾上腺动脉与上述起源动脉的夹角范围分别为18.43°~172.53°、69.26°~114.62°、12.32°~232.85°。左、右肾上腺动脉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98±0.45)mm和(1.27±0.42)mm。结论:本研究提供了PA患者较为详细的肾上腺动脉放射学解剖特征,作为人体解剖学特征的补充,可为肾上腺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实用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动脉 选择性造影 放射学 解剖学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下载PDF
基于肾小球滤过率的肾上腺醛固酮瘤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研究
9
作者 常钰朋 耿茜茜 +6 位作者 火睿 孙侃 常向云 李军 朱凌云 董玉洁 罗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0-1486,共7页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 背景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常见类型。对于单侧肾上腺腺瘤者,虽然共识推荐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作为APA的筛查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流程,ARR切点值范围变化大。因此临床需要一种可靠、快捷的预测模型协助鉴别APA。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与APA的相关性,基于此构建APA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收集2012—2022年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上腺内分泌激素评估后行手术治疗病理回报为单侧肾上腺肿物患者493例,根据APA和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诊断标准,最终纳入APA组155例,无功能腺瘤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113例。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生化资料等。按照GFR四分位数水平将患者分组,分析GFR与APA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PA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准度,Hosmer-Lemeshow检测模型的拟合度,运用决策曲线与临床获益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按照GFR四分位数进行分组(Q1~Q4组),Q1组:≥107.4 mL·min^(-1)·(1.73 m^(2))^(-1)(n=67),Q2组:99.7~107.3 mL·min^(-1)·(1.73 m^(2))^(-1)(n=67),Q3组:88.6~99.6 mL·min^(-1)·(1.73 m^(2))^(-1)(n=67),Q4组:≤88.5 mL·min^(-1)·(1.73 m^(2))^(-1)(n=67),各组APA发生率分别为47.8%(32/67)、53.7%(36/67)、58.2%(39/67)、71.6%(48/67)。Logistic回归趋势性检验提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160mmHg(OR=5.209,95%CI=2.531~10.720)、高血压病程≥59个月(OR=4.326,95%CI=1.950~9.595)、血钾<3.25 mmol/L(OR=4.714,95%CI=2.046~10.860)、GFR[Q4组:≤88.5 mL·min^(-1)·(1.73 m^(2))^(-1)](OR=4.106,95%CI=1.492~11.300)、基础血浆醛固酮>13.42 ng/dL(OR=8.756,95%CI=4.320~17.749)为A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根据多因素筛选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59~0.936),以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898,模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拟合度(χ^(2)=14.059,P=0.080)。预测概率阈值在0.10~0.90时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随着GFR水平降低,APA患病风险呈趋势性升高。基于收缩压、高血压病程、血钾、GFR四分位分组、基础血浆醛固酮5种因素构建的APA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可帮助识别APA,有助于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瘤 肾小球滤过率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腹部内脏脂肪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10
作者 唐丽 李莉明 +2 位作者 蒋耀军 刘宏建 高剑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分布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因“高血压查因”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A的54例患者,利用定量CT(QCT)测量腰1~3椎体的BMD值,测量腰2椎体层面...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分布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因“高血压查因”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A的54例患者,利用定量CT(QCT)测量腰1~3椎体的BMD值,测量腰2椎体层面的腹部总脂肪面积(TF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及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按照BMD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24例)、B组(骨量正常组,30例)。结果与B组相比,A组年龄、VFA、总胆固醇及立位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与肾素活性(PRA)的比值增高,立位的血浆肾素水平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BMD与年龄(r=-0.521、P<0.05)、VFA(r=-0.373,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VFA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内脏脂肪增多较非内脏脂肪增多的PA患者BMD值降低(P<0.05)。结论内脏脂肪增多的PA患者更容易表现为低骨量,VFA增高可能是PA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骨密度 内脏脂肪面积 定量CT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薛忠文 吕松桧 王爽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利尿剂抵抗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利尿剂抵抗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2例A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利尿剂抵抗发生情况分为抵抗组与非抵抗组。查...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利尿剂抵抗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利尿剂抵抗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2例A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利尿剂抵抗发生情况分为抵抗组与非抵抗组。查阅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HF患者利尿剂抵抗的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构建AHF患者利尿剂抵抗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风险预测模型对AHF患者利尿剂抵抗的预测价值。结果住院期间,102例患者中38例发生利尿剂抵抗,发生率为37.25%;抵抗组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高于非抵抗组,低钠血症、入院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占比高于非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抵抗组,血清B型钠尿肽(BNP)、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醛固酮水平高于非抵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入院时血清BNP、NT-proBNP、醛固酮水平高是AHF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是AHF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通过上述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显示,模型C-index值为0.967,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Y与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结论入院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入院时血清BNP、NT-proBNP、醛固酮水平高、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均为AHF患者利尿剂抵抗发生的影响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AHF患者利尿剂抵抗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利尿剂抵抗 预测模型 白蛋白 醛固酮
下载PDF
PET/CT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功能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徐成伟 周福林 +1 位作者 黄勇 张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06,共7页
目的:探讨靶向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的68Ga-Pentixafor PET/CT核素显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优势侧功能定位以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重庆... 目的:探讨靶向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的68Ga-Pentixafor PET/CT核素显像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优势侧功能定位以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PA的66例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ET/CT及肾上腺静脉取血(adrenal vein sample,AVS),且行腹腔镜下单侧或部分肾上腺切除术,分析比较PET/CT和AVS对PA分侧诊断的符合率;根据术后随访血压、用药改善情况及血钾水平,判断PET/CT对PA优势侧功能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及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对患者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66例手术患者中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63例、部分肾上腺切除术3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中有腺瘤58例、增生8例,PET/CT和AVS对PA分侧诊断的符合率83.3%(55/66);以术后临床获益为标准,PET/CT对PA优势侧功能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88.14%(52/59),AVS对PA优势侧功能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3.22%(55/59);术后治愈患者病灶SUVmax[14.70(8.75~19.45)]要高于术后好转患者[10.90(6.65~1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术前病灶SUVmax与术后醛固酮降低值、术后血浆醛固酮肾素比(aldosterone-to-renin ratio,ARR)降低值和术后血钾升高值呈正相关(r=0.267、0.365、0.392,P=0.034、0.003、0.001)。结论:靶向CXCR4的68Ga-Pentixafor PET/CT对PA优势侧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与AVS接近,但更具有可重复、无创等优势;病灶SUVmax越高,术后临床获益越明显,有一定的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肾上腺静脉取血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单侧肾上腺切除术
下载PDF
基于噬菌体展示技术醛固酮特异性抗体的筛选
13
作者 王素娟 田晓平 +1 位作者 赵巧辉 王天云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及重组抗体构建技术筛选出特异性醛固酮(ALD)抗体,为ALD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提供原材料。方法取5只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将抗原ALD-血蓝蛋白(KLH)稀释至2 mg·L^(-1),采用背部多点注射方法对5只新西兰大白兔...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及重组抗体构建技术筛选出特异性醛固酮(ALD)抗体,为ALD诊断试剂盒的研发提供原材料。方法取5只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将抗原ALD-血蓝蛋白(KLH)稀释至2 mg·L^(-1),采用背部多点注射方法对5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首次免疫,免疫剂量为每只1 mg;每隔2周进行1次免疫,且免疫剂量减少50%;从第3次免疫开始,每次免疫1周后采集大白兔耳缘静脉血,使用包被0.25 mg·L^(-1) ALD-BSA抗原的化学发光板,采用间接法和竞争法测定血清滴度;第5次免疫后选取血清效价高、特异性好的大白兔,取其脾脏和骨髓等组织。将脾脏组织研磨,采用TRIzol试剂一步法提取RNA,获取轻链可变区(VL)和重链可变区(VH)基因序列。通过连接肽连接成单链片段(ScFv)并构建至噬菌粒载体Pcomb3xss中;然后,通过电转化方法将其导入大肠杆菌TG1,完成ALD ScFv噬菌体展示库构建。对文库进行3~5轮富集筛选,并挑取单克隆进行噬菌体上清制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竞争法鉴定后送测,获得高竞争性克隆序列;将筛选得到的克隆序列插入至pCMV3表达载体,提取质粒后使用瞬时转染方法进行HEK293细胞转染;1周后,收取上清,应用亲和层析纯化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鉴定其纯度及表达量。结果5只大白兔在第5次免疫后,间接法检测其血清效价结果显示,4#、5#大白兔血清在稀释32000倍后,效价仍>10000。竞争法检测结果显示,5#大白兔血浆样本低值与高值的比值为2:1,优于其他大白兔。选取5#大白兔进行噬菌体文库构建。使用常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出VL及VH基因片段,经搭桥拼接成ScFv(VL+VH)后,琼脂凝胶电泳分析可看到750 bp左右大小条带,与最初设计的片段大小一致。ScFv经酶切连接电转至大肠杆菌TG1中,构建一个库容为4.73×10^(8) cfu·mL^(-1)的噬菌体文库。经3轮淘洗出库平皿挑取300个单克隆,制备单克隆噬菌体,ELISA结果显示,300个克隆中阳性率达100%,校准品竞争检测阳性克隆42个,筛出率14%;42个阳性克隆进一步进行临床样本竞争检测,筛出16株单克隆符合要求,将16株进行复测,2次检测结果一致;测序后优选6条抗体序列进行构建表达,纯化后SDS-PAGE还原胶电泳结果显示,在重链50000及轻链25000位置均有条带,获得6株高亲和力、竞争性的兔ALD单抗。结论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筛选出6株高亲和力、竞争性的兔ALD抗体,这为小分子抗体的发现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筛选出的AD185、AD277抗体在校准品及临床样本竞争中,均表现出比阳性对照高出2倍的竞争优势,这为ALD检测试剂盒原材料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醛固酮抗体 蛋白A亲和纯化
下载PDF
Klotho蛋白对RAAS系统影响的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清妍 孙丽娟 +1 位作者 王令令 解佳惠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09-1212,共4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生理机制。Klotho蛋白最初在小鼠的肾脏中被发现,随后发现在人类内分泌器官、神经系统、肌肉组织等多个组织中都有表达。Klotho缺失和RAAS激活是不同原因导致...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生理机制。Klotho蛋白最初在小鼠的肾脏中被发现,随后发现在人类内分泌器官、神经系统、肌肉组织等多个组织中都有表达。Klotho缺失和RAAS激活是不同原因导致的内皮损伤及组织纤维化过程常见病理表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Klotho蛋白与RAAS系统密切相关,但是RAAS与Klotho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本文主要对Klotho蛋白影响RAAS系统潜在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疾病研究及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toho蛋白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通路 机制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的电兴奋性与醛固酮分泌:离子通道的作用
15
作者 张雪峰 胡长龙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753-757,共5页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ZG)细胞产生的类固醇类激素,对体液电解质平衡和血压稳定起着关键调控作用。醛固酮生成是一个钙离子依赖性的过程,离子通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临床上发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多与离子通道的突变...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ZG)细胞产生的类固醇类激素,对体液电解质平衡和血压稳定起着关键调控作用。醛固酮生成是一个钙离子依赖性的过程,离子通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临床上发现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大多与离子通道的突变有关。最近ZG细胞独特的rosette结构与其电兴奋性的关系引起了更多研究兴趣。阐明rosette与ZG细胞电兴奋性以及醛固酮分泌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调节醛固酮分泌的机制,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 电兴奋性 醛固酮 离子通道 rosette结构
下载PDF
Prevalence and impact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on presenta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 at diagnosis
16
作者 Debmalya Sanyal Pradip Mukhopadhyay Sujoy Ghosh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8期3332-3339,共8页
BACKGROUND 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PH)is considered to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and prediabetes.Both PH and DM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hypertension,car... BACKGROUND 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PH)is considered to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and prediabetes.Both PH and DM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for hypertension,cardiovascular diseases,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s.However,data on prevalence of T2DM and prediabetes in PH,and impact of T2DM and prediabetes on presentation and cardio renal complications in PH at presentation is sparse.AIM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T2DM and prediabetes in PH at diagnosis and impact on presentation and complications of PH.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ertiary care settings in individuals with confirmed diagnosis of PH at presentation.Demographic variables,clinical presentations,duration and degree of hypertension,complications,laboratory parameters including sodium,potassium levels,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plasma renin activity(PRA),and 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and cardio-renal parameters were collected.Comparison was done between three groups:PH with no DM(Group A)or with pre-diabetes(Group B)or with T2DM(Group C).P<0.05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 Among 78 individuals with confirmed PH,62%had pre-diabetes or diabetes;with 37%having DM.Mean duration of T2DM was 5.97±4.7 years.The mean levels of glycaemic parameters among the group A vs B vs C individuals were fasting plasma glucose(mg/dL):87.9±6.5,105.4±9.02,130.6±21.1;post prandial plasma glucose(mg/dL):122.7±9.8,154.9±14,196.7±38.0;glycated haemoglobin(%)(5.3±0.2,5.9±0.2,7.5±0.6,P<0.05),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biochemical parameters(PAC,PRA,ARR,sodium,potassium levels),presentation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groups.Cardio renal parameters or degree and duration of hypertension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groups.CONCLUSION Significant prevalence of T2DM and prediabetes in PH at diagnosis does not impact its presentation or complications.Early screening for undetected PH in T2DM and prediabetes subjects with hypertension may prevent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 DIABETES PREDIABETES HYPERTENSION aldosterone 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
下载PDF
沙坦类药物的临床特点和注意事项
17
作者 王佳洁 匡泽民 褚紫昕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沙坦类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具有降低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脑血管保护、肾脏保护等作用,常见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阿利沙坦、阿齐沙坦等。本文详细介绍了沙坦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以期更好... 沙坦类药物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具有降低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脑血管保护、肾脏保护等作用,常见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阿利沙坦、阿齐沙坦等。本文详细介绍了沙坦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注意事项,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坦类药物 临床特点 注意事项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泻肺利水方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18
作者 姚冬梅 袁先琢 柏玉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01-805,共5页
目的 探讨泻肺利水方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 探讨泻肺利水方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在硝苯地平控释片基础上加用泻肺利水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情况[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的比值(E/A)]、血浆肾性活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浆醛固酮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分别为(124.22±10.23)、(80.24±9.89) mmHg,均低于对照组[(140.33±13.24)、(93.11±9.34)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眩晕、头痛、暴躁易怒、心悸、失眠评分分别为(1.21±0.20)、(0.23±0.05)、(0.42±0.08)、(0.43±0.07)、(0.34±0.06)分,均低于对照组[(1.81±0.23)、(1.10±0.15)、(1.04±0.21)、(1.09±0.19)、(0.89±0.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低于对照组,射血分数、E/A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浆肾性活素、血管紧张素Ⅱ、血浆醛固酮水平分别为(3.02±0.43)μg·L^(-1)·h^(-1)、(65.23±4.89) pg/mL、(150.45±28.79) mmHg,均低于对照组[(3.89±0.65)μg·L^(-1)·h^(-1)、(79.99±7.34) pg/mL、(180.88±27.89)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14.2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2%,稍高于对照组(2.86%),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泻肺利水方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改善中医症状评分、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泻肺利水方可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硝苯地平 泻肺利水方 不良心血管事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优势的Meta分析
19
作者 苗依婷 葛亚龙 +5 位作者 黄晶 贺雪梅 赵萱 柴程程 蒋东洋 梁英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402-408,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对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ACEI/ARB)在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n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对比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ACEI/ARB)在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RH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nchrane Library)及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CBM)中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及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1118例老年RHF患者。结果显示,应用ARNI组(研究组)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MD=-282.61,95%CI-344.56~-220.66,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3.48,95%CI-4.58~-2.39,P<0.05)低于应用ACEI/ARB组(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D=6.35,95%CI 4.65~8.06,P<0.05)、有效率(OR=2.449,95%CI 1.851~3.241,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肾功能损害、头晕、高血钾比较无差异,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ACEI/ARB相比,ARNI可显著改善心室重构,进一步改善老年RHF患者心功能,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老年 沙库巴曲缬沙坦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META分析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RAAS系统因子等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海燕 丁宇 王灿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及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老年原...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及颈动脉结构和血流动力、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生活干预和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RAAS系统指标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颈动脉超声内-中膜厚度(IMT)、血管舒张期内径(Dd)、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最大剪切率(SR),血脂指标及Hcy、Lp-PLA2、hs-CRP水平,血压、心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以及日间心率(dHR)、夜间心率(nHR)、24 h心率(24hHR)、AngⅡ、ALD、PRA、hs-CRP、Hcy、Lp-PLA2、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颈总动脉IMT、PI、RI、D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颈总动脉EDV、PSV及S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静息心率增快,能抑制患者RAAS系统激活,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流动力,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血脂和Hcy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静息心率 增强型体外反搏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血脂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