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on leaching resistance of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1
作者 YU Li-li GAO Wei CAO Jin-zhen TANG Zhen-zho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ching resistance of active ingredient-copper in ammoniacal copper quat-type D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aching resistance of active ingredient-copper in ammoniacal copper quat-type D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percentages of leached copper from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with different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ere obtained after leaching tests by analyzing the copper retention in treated wood. The fixation mechanism of copper in the treated wood was determined with the help of SEM and FTIR spectra, while the valence conversion of copper after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was studied by UV spectroscopy.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entage of leached copper w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after microwave post-treatment over time. This development was reinforced by allowing even more time for the treatment as well a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power of microwave post-treatment. The leaching resistance of copper in wrapped samples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unwrapped samples,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Compared with air-dried samples, the valence conversion in the samples with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changed slightly,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cannot impair the natural decay resistance of ACQ-D treated wood. SEM and FTIR spectra showed the presence of crystal particles formed by 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copper and wood ingredients in wood cell walls and wood pits. Only a small amount of copper reacted with cellulose, while lignin and hemicellulose were the major bonding sites for copper in wood. Give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wave post-treatments had a slight effect on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parallel to the grain and on the erystallinity of ACQ-D treated Chinese f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 ammoniaeal copper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type D (ACQ-D) copper leaching resistance microwave post-treatment
下载PDF
溴化5-[4-(4-吡啶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对铜离子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彦钦 邓辉 韩士田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5-167,共3页
本文研究了溴化5-[4-(4-吡啶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与Cu2+的显色反应条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14nm,试剂(H4P2+)最大吸收波长为446nm。对比度为32nm,试剂与铜络合比为1... 本文研究了溴化5-[4-(4-吡啶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与Cu2+的显色反应条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14nm,试剂(H4P2+)最大吸收波长为446nm。对比度为32nm,试剂与铜络合比为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5L·mol-1·cm-1,铜含量在0.2—1.0μg/10mL内符合比耳定律,可用于痕量铜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吡啶 季铵盐 分光光度法 测定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季铵盐的含量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亚红 陈冲 +1 位作者 武杰 侯纯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37,共2页
提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季铵盐含量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浓缩倍数的海水进行紫外扫描,确定季铵盐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3nm。蒸馏水和海水中季铵盐的质量浓度和其吸光度分别在100mg·mL-1和50mg·m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 提出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季铵盐含量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浓缩倍数的海水进行紫外扫描,确定季铵盐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3nm。蒸馏水和海水中季铵盐的质量浓度和其吸光度分别在100mg·mL-1和50mg·m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3.205mg.L-1,平均回收率为94.95%,相对标准偏差(n=5)为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海水 季铵盐
下载PDF
CTMAB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钻井泥浆中羧甲基纤维素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艳华 杨胜科 +1 位作者 王文科 李元岗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0,共3页
在弱酸性至弱碱性介质中,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由于多个羧基离解而以大阴离子状态存在,它能与CTMAB借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而形成离子缔合物,此时,溶液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Triton-X100对体系有增敏作用。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40 nm处。建立了... 在弱酸性至弱碱性介质中,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由于多个羧基离解而以大阴离子状态存在,它能与CTMAB借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而形成离子缔合物,此时,溶液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Triton-X100对体系有增敏作用。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40 nm处。建立了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CMC的新方法,最大摩尔吸光系数达6.73×106L.mol-1.cm-1。方法可用于石油钻井废弃泥浆中CMC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季铵盐 紫外分光光度法 钻井泥浆
下载PDF
以卟啉吡啶季铵盐为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铜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志华 石晓霞 韩士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2-534,共3页
应用新试剂5-[4-N-(对氯)-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吩氯化物作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痕量铜,在pH 3.2的邻苯二甲酸盐缓冲介质中,此试剂与铜离子生成组成比为1比1的稳定配合物,其吸收峰位于428.0 nm波长处,表观摩尔... 应用新试剂5-[4-N-(对氯)-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吩氯化物作显色剂,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痕量铜,在pH 3.2的邻苯二甲酸盐缓冲介质中,此试剂与铜离子生成组成比为1比1的稳定配合物,其吸收峰位于428.0 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9×105L.mol-1.cm-1。铜含量在0.1 mg.L-1以内符合比耳定律,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152+0.31C(r=0.999 1)。按所提出的方法测定了3种环境水标准样品中的痕量铜(Ⅱ),测得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卟啉吡啶季铵盐 铜离子 环境水
下载PDF
一种新尾式卟啉吡啶季铵盐对锌离子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彦钦 邓辉 +1 位作者 韩士田 谢虹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1期91-93,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尾式卟啉吡啶季铵盐5-[4-(4-吡啶丁氧基)苯基]-10,15,20-三(4-氯苯基)卟啉溴化物与锌的反应条件。pH=10.0,在吡啶存在下,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其与Zn2+形成1∶1配合物...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尾式卟啉吡啶季铵盐5-[4-(4-吡啶丁氧基)苯基]-10,15,20-三(4-氯苯基)卟啉溴化物与锌的反应条件。pH=10.0,在吡啶存在下,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其与Zn2+形成1∶1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28.6nm,在此条件下试剂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18.2nm,相差10nm,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4.64×105L·mol-1·cm-1,锌在0—1.2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r=0.9888,本法是目前报道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锌的最灵敏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锌离子 卟啉吡啶季铵盐 测定 显色剂
下载PDF
新型尾式卟啉-吡啶季铵盐对铜(Ⅱ)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士田 刘彦钦 邓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研究了三种新型不同链长尾式卟啉 -吡啶季铵盐与Cu2 +的显色反应条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13nm(Ⅰ ) ,(Ⅱ ) ;4 14nm(Ⅲ )。在相同条件下 ,试剂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4 3 5nm(Ⅰ ) ;4 4 4nm(Ⅱ ) ;4 4 6nm(Ⅲ )。对比度大约 ... 研究了三种新型不同链长尾式卟啉 -吡啶季铵盐与Cu2 +的显色反应条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13nm(Ⅰ ) ,(Ⅱ ) ;4 14nm(Ⅲ )。在相同条件下 ,试剂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 4 4 3 5nm(Ⅰ ) ;4 4 4nm(Ⅱ ) ;4 4 6nm(Ⅲ )。对比度大约 30nm。试剂与铜络合比均为 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Ⅰ ) 3 4× 10 5,(Ⅱ )2 9× 10 5;(Ⅲ ) 2 5× 10 5L·mol-1·cm-1,铜含量分别在 (Ⅰ ) 0~ 0 5 μg·( 10mL) -1;(Ⅱ ) 0~ 0 6 μg·( 10mL) -1;(Ⅲ ) 0~ 1 0 μg·( 10mL) -1内符合比尔定律 ,可用于痕量铜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式卟啉-吡啶季铵盐 铜(Ⅱ) 显色反应 痕量分析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卟啉吡啶季铵盐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铜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志华 韩士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0-121,129,共3页
在pH1.0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新卟啉吡啶季铵盐显色剂——溴化5-[4-N-(对硝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与铜(Ⅱ)形成1∶1配合物。在此显色反应中,新卟啉试剂具有显色和表面活性剂双重功能。此配合物的最大... 在pH1.0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新卟啉吡啶季铵盐显色剂——溴化5-[4-N-(对硝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与铜(Ⅱ)形成1∶1配合物。在此显色反应中,新卟啉试剂具有显色和表面活性剂双重功能。此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7.0nm,表观摩尔吸光率为1.78×105L.mol-1.cm-1,铜(Ⅱ)质量浓度在0.12mg·mL-1以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3个环境水样中铜(Ⅱ)的测定,测定值与已知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卟啉吡啶李铵盐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盐-磺酞类染料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永生 李贵荣 +1 位作者 吕昌银 刘传湘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83-486,共4页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季铵盐(QAS),磷酞类染料(SPD)显色反应的机理,发现QAS分别与AS和SPD形成离子缔合物,SPD与QAS的摩尔比和SPD的三级电离常数pK,(HL^-)有关,AS和QAS的缔合比为1:1.基于这一显色反应,建立了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季铵盐(QAS),磷酞类染料(SPD)显色反应的机理,发现QAS分别与AS和SPD形成离子缔合物,SPD与QAS的摩尔比和SPD的三级电离常数pK,(HL^-)有关,AS和QAS的缔合比为1:1.基于这一显色反应,建立了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溴甲酚紫(BCP)光度法测定AS的方法.在60μgCPC存在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分别在0—55μg·10ml^(-1)和0—50μg·10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6.88×104~L·mol^(-1)·cm^(-1)和6.34×10~4L·mol^(-1)·cm^(-1).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河水和生活废水中的AS,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 磺酞类染料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新型水溶性吡啶卟啉季铵盐的合成及其与铜(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焕君 韩士田 刘彦钦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45,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吡啶卟啉季铵盐即溴化5-[(4-N-苄基)吡啶基]10,15,20-(4-N-吡啶基)卟啉,探索了其合成、分离及纯化方法,用1H-NMR,UV,IR和MS确证了其结构。新的卟啉试剂与Cu(Ⅱ)进行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沸水浴加热15min形成1∶1... 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吡啶卟啉季铵盐即溴化5-[(4-N-苄基)吡啶基]10,15,20-(4-N-吡啶基)卟啉,探索了其合成、分离及纯化方法,用1H-NMR,UV,IR和MS确证了其结构。新的卟啉试剂与Cu(Ⅱ)进行显色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沸水浴加热15min形成1∶1的络合物,λmax=426nm,在0~0.1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铜质量浓度关系符合比尔定律,ε=1.62×105(L.mol-1.cm-1),该法已应用于环境水试样中痕量铜离子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卟啉季铵盐 合成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新水溶性卟啉季铵盐的合成及与锌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焕君 韩士田 刘彦钦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2-295,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吡啶卟啉季铵盐即溴化5-[(4-N-苄基)吡啶基]10,15,20-(4-N-吡啶基)卟啉,研究了该试剂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2.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形成了配位比为1∶1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424nm,表观摩尔吸光... 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吡啶卟啉季铵盐即溴化5-[(4-N-苄基)吡啶基]10,15,20-(4-N-吡啶基)卟啉,研究了该试剂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2.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形成了配位比为1∶1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42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03×105L.mol-1.cm-1。在0—1.2μg/10mL范围内吸光度与锌质量浓度关系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本法应用于环境水试样中痕量锌离子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卟啉季铵盐 合成 分光光度法 锌离子
下载PDF
从氰化液中萃取铜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建顺 杨惠明 周展云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7-41,共5页
本文研究了氢氧化三烷基甲铵(转型的N_(163))—煤油体系从氰化液中萃取铜的机理。采用多种方法对萃合物的研究表明,铜以Cu(CN)_4^(8-)的形式被萃入有机相,萃合物的主要形式分别为Cu(CN)4·3(R_8CH_3N)和Cu(CN)_4·(ReCH_3N)_2(R... 本文研究了氢氧化三烷基甲铵(转型的N_(163))—煤油体系从氰化液中萃取铜的机理。采用多种方法对萃合物的研究表明,铜以Cu(CN)_4^(8-)的形式被萃入有机相,萃合物的主要形式分别为Cu(CN)4·3(R_8CH_3N)和Cu(CN)_4·(ReCH_3N)_2(R_8CH_3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化液 季铵盐 萃取
下载PDF
微波后处理对ACQ-D处理杉木抗水流失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丽丽 高巍 +1 位作者 曹金珍 唐镇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6,共7页
为了提高胺溶铜季胺盐-D型(ACQ-D)处理杉木中有效成分铜的抗水流失性,采用微波方法对ACQ-D处理杉木进行后处理,然后测定经过流失试验试材中的铜流失率,并借助FTIR、SEM谱图,结合微波后处理过程中一价铜的转变情况,对铜的固着机理进行深... 为了提高胺溶铜季胺盐-D型(ACQ-D)处理杉木中有效成分铜的抗水流失性,采用微波方法对ACQ-D处理杉木进行后处理,然后测定经过流失试验试材中的铜流失率,并借助FTIR、SEM谱图,结合微波后处理过程中一价铜的转变情况,对铜的固着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微波后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铜的流失率,且随着处理时间和微波强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包膜试件中铜离子的抗水流失性要好于不包膜的试件,这是温度和水分协同作用的结果;试件中铜的化合价转变不大,因此可确保微波后处理不会削弱ACQ-D处理材的耐腐性。SEM及FTIR谱图显示:铜与木材生成的晶体颗粒主要分布在木材细胞壁及木材的纹孔中;铜与纤维素间的反应很少,而木素及半纤维素是铜固着的主要场所。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后处理对试件的顺纹抗压强度及纤维素结晶度的影响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胺溶铜季铵盐-D型 抗流失性 微波后处理
下载PDF
新型卟啉吡啶季铵盐对铜(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志华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研究了在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新型卟啉吡啶季铵盐溴化5-[4-N-(甲氧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对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1.2时卟啉与Cu2+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23nm,试剂与Cu2+络合比... 研究了在不使用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新型卟啉吡啶季铵盐溴化5-[4-N-(甲氧基)苄铵基吡啶基]-10,15,20-三(4-N-吡啶基)卟啉对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1.2时卟啉与Cu2+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23nm,试剂与Cu2+络合比为1∶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24×105L.mol-1.cm-1,铜含量在0-0.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中铜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吡啶季铵盐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溴化5-[4-(3-吡啶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对铜离子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彦钦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62-464,共3页
本文研究了溴化 5- [4 - (3-吡啶丙氧基苯基 ) ]- 10 ,15,2 0 -三苯基卟啉 ,在 p H=4 .0时与 Cu2 + 的显色反应条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4 13nm。在相同条件下 ,试剂最大吸收波长为 4 4 4nm,对比度大约30 nm。试剂与铜络合比为 1∶... 本文研究了溴化 5- [4 - (3-吡啶丙氧基苯基 ) ]- 10 ,15,2 0 -三苯基卟啉 ,在 p H=4 .0时与 Cu2 + 的显色反应条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4 13nm。在相同条件下 ,试剂最大吸收波长为 4 4 4nm,对比度大约30 nm。试剂与铜络合比为 1∶ 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9× 10 5L· mol-1·cm-1,铜含量在 0— 6 0 μg/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可用于痕量铜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测定 痕量分析 溴化5-[4-(3-吡啶丙氧基苯基)]-10 15 20-三苯叶卟啉
下载PDF
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抗菌剂在织物上的整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忠利 陈懿懿 毛露甜 《印染助剂》 CAS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以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为织物抗菌剂,以大肠杆菌为菌种,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织物处理方法、微乳液中有机硅的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对织物抗菌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整理工艺条件:反法处理织物,微乳液处理时间30min,微乳液中有机硅的... 以聚硅氧烷季铵盐微乳液为织物抗菌剂,以大肠杆菌为菌种,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织物处理方法、微乳液中有机硅的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对织物抗菌效果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整理工艺条件:反法处理织物,微乳液处理时间30min,微乳液中有机硅的质量分数为2.5%.大肠杆菌培养液经用反法/水洗5次和反法/水洗50次的纯棉布处理后,其吸光度(OD值)由0.441分别下降至0.252和0.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季铵盐 微乳液 织物抗菌剂 整理工艺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溴化5-[4-(2-吡啶-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对铜离子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彦钦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76-378,共3页
本文研究了溴化 5- [4 - ( 2 -吡啶 -乙氧基 )苯基 ]- 10 ,15,2 0 -三苯基卟啉与 Cu2 +的显色反应条件 ,在 p H=4 .0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4 13nm,试剂最大吸收波长为 4 4 3.5nm。对比度大约为 30 nm。试剂与铜络合比为 1∶ 1,其... 本文研究了溴化 5- [4 - ( 2 -吡啶 -乙氧基 )苯基 ]- 10 ,15,2 0 -三苯基卟啉与 Cu2 +的显色反应条件 ,在 p H=4 .0时 ,其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 4 13nm,试剂最大吸收波长为 4 4 3.5nm。对比度大约为 30 nm。试剂与铜络合比为 1∶ 1,其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4× 10 5L·mol-1· cm-1,铜含量在 0— 0 .5μg/ 10 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显色反应 测定 溴化5-[4-(2-吡啶-乙氧基)苯基]-10 15 20-三苯基卟啉
下载PDF
季铵盐类消毒剂的质量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晓旭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99-102,共4页
对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获取其质量信息。定性检测采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采取两相滴定法。结果表明:除原料外的其他六种产品,中五种季铵盐含量达标。可见市场上流通的季铵盐类消毒剂存在不合格产品。
关键词 季铵盐 消毒剂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紫外分光光度法 四苯硼钠滴定法
下载PDF
携带季铵阳离子的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岳夏丹 朱彩艳 张田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5-178,共4页
以N,N-二甲基烯丙基胺,5-氯甲基水杨醛及邻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5-[氯化(N,N-二甲基-N-烯丙基铵基)甲基]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DMAA-QAs-HAE),之后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 以N,N-二甲基烯丙基胺,5-氯甲基水杨醛及邻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5-[氯化(N,N-二甲基-N-烯丙基铵基)甲基]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DMAA-QAs-HAE),之后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共聚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得携带季铵阳离子的铜(Ⅱ)离子印迹聚合物[Cu(Ⅱ)-IIPs]。实验结果表明:在pH=4,铜(Ⅱ)离子初始浓度为800mg/L,25℃,吸附15min,Cu(Ⅱ)-IIPs对铜(Ⅱ)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可达52.78mg/g,对干扰离子Fe^(3+)、Pb^(2+)、Cd^(2+)和Ni^(2+)都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聚合物 铜(Ⅱ)离子 季铵盐 席夫碱
下载PDF
曙红Y分光光度法测定季铵盐消毒剂的含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梁勇坤 郭丽娟 王北明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01-604,共4页
建立了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消毒剂中季铵盐含量的方法。用水溶性曙红Y与季铵盐进行显色反应,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在545 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季铵盐类消毒剂的线性范围为0. 5~5. 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相... 建立了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消毒剂中季铵盐含量的方法。用水溶性曙红Y与季铵盐进行显色反应,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在545 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季铵盐类消毒剂的线性范围为0. 5~5. 0 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在97. 0%~107. 5%之间,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消毒剂中季铵盐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季铵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曙红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