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断联合术与断流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对比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德明 马庆久 +6 位作者 鲁建国 何泽生 何显力 武永忠 褚延魁 梅乐园 赖大年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1937-1940,共4页
目的 对比观察分断联合术 (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EVB)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总结 1978/ 2 0 0 0入院的 2 2 0例 EV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施行分断联合术 (n=12 0 )和断流术 (n=10 0 ) ,通过疗效观... 目的 对比观察分断联合术 (脾肾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EVB)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总结 1978/ 2 0 0 0入院的 2 2 0例 EV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施行分断联合术 (n=12 0 )和断流术 (n=10 0 ) ,通过疗效观察和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 (DC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 (FPP)动态测量 ,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对比研究 .结果 分断联合术后近期无出血 ,再出血率为 8.9% ,术后肝性脑病为 5 .1% ,术后 5 ,10和 15 a生存率分别为 83.4 % ,6 4 .5 %和 5 4 .5 % .其术后近期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临床疗效均好于断流组 .分断联合术后 FPP和 PVF降低有显著意义 (P<0 .0 1) .结论 分断联合术保留了断流和分流术二者的优点 ,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 ,具有止血效果确切 ,再出血率低 ,肝性脑病发生率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断联合术 断流术 治疗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EVB 术式 门静脉高压症 并发症
下载PDF
门奇断流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竝 蔡乾荣 姜朝晖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评价门奇断流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将58例门脉高压症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1)门奇断流术组(断流组)23例;(2)近端脾肾分流术组(分流组)19例;(3)门奇断流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手术组(联合组)16例,观察病人... 目的评价门奇断流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手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将58例门脉高压症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1)门奇断流术组(断流组)23例;(2)近端脾肾分流术组(分流组)19例;(3)门奇断流近端脾肾分流联合手术组(联合组)16例,观察病人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及近、远期疗效。结果关腹前联合组自由门静脉压明显低于断流组(P<0.05),而与分流组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及随访时联合组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量均显著小于断流组(P<0.05),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显著大于分流组(P<0.05);术后断流组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程度明显重于分流组和联合组(P<0.05),而分流组和联合组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无手术死亡,近期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在远期疗效上,联合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断流组(P<0.05),肝功能分级显著好于分流组(P<0.05)。结论联合术应为目前门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症 门奇断流术 脾肾分流术 联合手术 联合手术治疗 疗效观察 近端 门脉高压性胃病 择期手术病人 自由门静脉压
下载PDF
抗凝治疗在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意义
3
作者 陆炜 王李华 +4 位作者 申桂娟 诸葛勇华 胡雅国 吴显清 徐天生 《浙江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在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67例均行联合手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对照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在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将67例均行联合手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凝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对照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胃病的改善情况。结果抗凝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对照组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为30.0%,明显高于抗凝组的7.1%(P<0.05)。抗凝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得到明显缓解。结论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联合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联合手术 血栓形成 抗凝药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姚戈冰 王青 +2 位作者 段颖 杨媛 鲁建国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04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脾肾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手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2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04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脾肾分流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手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2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性别、门静脉直径、门脉脉直径、门静脉血流流速的变化、门静脉压力变化、血小板数值等相关指标监测分析,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率为15.50%(20/129),其中断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率为18.18%(16/88),联合手术后血栓形成率为9.76%(4/41)。血栓组患者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脉直径较非血栓组患者增宽,有显著性差异。术后血全组PV、SV的流速下降显著(P<0.05)。血栓组患者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均较无血栓组患者低,有统计不差异(P<0.05)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凝血酶原时间,术后血小板增高等因素不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检因素。结论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主干直径、脾静直径增宽,门静系统血液流速减缓,门静脉压力降低有显著性差异,是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除因素。进一步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解决这个问题是必要的和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脾肾分析流术 断流术 血流动力学 门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加断流术后门静脉内抗凝预防血栓形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李华 陆炜 +5 位作者 申桂娟 余耀生 诸葛勇华 胡雅国 吴显清 徐天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抗凝在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加断流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2组,均行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A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B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之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 目的探讨抗凝在门静脉高压症分流加断流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2组,均行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A组(32例)在术后行抗凝治疗,B组(35例)术后未行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之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及手术前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改善情况。结果A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0)明显低于B组(20%),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9,P〈0.05。B组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发生率(30%)明显高于A组(7%),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3,P〈0.05。A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得到明显缓解。结论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断流加分流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远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血栓形成 抗凝药 脾肾分流术 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