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诊断在日本血吸虫病中实用价值研究——Ⅰ.正常人群肝脾大小及门脉内径的测量结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卫民 周承 +7 位作者 刘荣华 陈峰 陈智 俞毛毛 王玉琴 屠乐鸣 张素娥 郁俊豪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9-82,共4页
本文报道按开罗会议制订并于1992年发表的“超声诊断在血吸虫病应用中试行标准化方法”,对585位正常人群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获得不同年龄、身高、体重者肝脾大小及门脉血管内径正常范围值,为今后超声检查血吸虫病患者判断异常,提供依据.
关键词 超声诊断 正常人群 肝脾大小 门脉内径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与肝脏组织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杜瑞清 马春华 +1 位作者 孝奇 吴小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5期374-37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肝组织不同纤维化阶段脾脏大小、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量等指标变化的关系,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7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5例,采用... 目的通过观察肝组织不同纤维化阶段脾脏大小、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量等指标变化的关系,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7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5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常规检查肝脾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测量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计算出其血流量;并行穿刺活检取得肝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的不断加重,脾脏逐渐增大,静脉增宽,脾静脉血流量增加,Qsv/Qpv比值增大。脾脏长度≥12.0 cm,诊断肝硬化的特异度为79.0%,脾脏厚度≥4.0 cm,诊断肝硬化的特异度为78.8%,Qsv/Qpv大于0.6,提示肝硬化的特异度是96.0%。结论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形成早期阶段,即可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门静脉和脾静脉管径及血流速度、脾脏大小、Qsv/Qpv值大小等改变,对早期肝硬化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门静脉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叶华 何波 王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026-2030,共5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C组(生长抑素治疗组).对A组建立门静脉置管动物模型;B组和C组均建立50%肝切除及门静脉...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C组(生长抑素治疗组).对A组建立门静脉置管动物模型;B组和C组均建立50%肝切除及门静脉置管动物模型,并于术中及术后早期分别滴注生理盐水和生长抑素.定期(0.5、1、2h)检测上述3组动物模型门静脉压力差值,用超声多普勒检测动物模型门静脉血流方向、血管内径、截面积、平均血流速率及血流量,同时检测动物模型肝功能变化.结果:动物模型在肝切除术后门静脉压力升高,与A组相比,B组门静脉压力升高幅度明显高于C组(0.5h:436.001±169.654Pavs258.012±167.497Pa,P<0.05;1h:394.324±163.182Pavs224.767±164.653Pa,P<0.05;2h:193.092±154.356Pavs351.861±183.579Pa,P<0.05).术中及术后早期检测A、B、C3组动物门静脉血管内径和截面积无明显差异,但C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率及血流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均P<0.001).肝切除术后2h,B组与C组间ALT、AST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升高幅度,这种作用可能与生长抑素降低了门静脉血流速率和血流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生长抑素 门静脉压力
下载PDF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向肝性侧支静脉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健湘 杨欣欣 +3 位作者 吕涵青 胡元明 段柯 蒲学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向肝性侧支静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诊断为CTPV的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均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向肝性侧支静脉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CT诊断为CTPV的患者40例,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均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进行血管成像,以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向肝性侧支静脉情况。结果40例CTPV患者中,37例能清楚地显示CTPV向肝侧支静脉起源部位、走行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从而判断侧支静脉来源,占92.5%。主要表现为以下3支向肝性侧支静脉:(1)胆囊周围侧支开放者28例,占75.6%;(2)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16例,占43.2%;(3)胰十二指肠周围侧支开放者11例,占29.7%。另外3例只能显示门静脉周围蜂窝状侧支血管网,无法识别侧支静脉的起源及走形途径,占7.5%。结论 MSCT检查能优化CTPV侧支静脉的显示,能准确地识别向肝性侧支血管的起止和走行路线,提供直观的诊断依据,是诊断CTPV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海绵样变性 向肝侧支静脉 多层螺旋CT 门静脉高压
下载PDF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other than sorafenib for the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vading portal vein 被引量:13
5
作者 Su Jong Yu Yoon Jun Kim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5年第11期1553-1561,共9页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ccompanying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 have relatively few therapeutic options and an extremely poor prognosis. These pati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barcelonaclinic l...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ccompanying 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 have relatively few therapeutic options and an extremely poor prognosis. These patients are classified into barcelonaclinic liver cancer stage C and sorafenib is suggested as the standard therapy of care. However, overall survival(OS) gain from sorafenib is unsatisfactory and better treatment modalities are urgently required. Therefore, we critically appraised recent data for the various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patients with HCC accompanying PVTT. In suitable patients, even surgical resection can be considered a potentially curative strategy.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 can be performed effectively and safely in a carefully chosen pop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reserved liver function and sufficient collateral blood flow nearby the blocked portal vein. A recent meta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ACE achieved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OS in HCC patients accompanying PVTT compared with best supportive care. In addition, transarterial radioembolization(TARE) using yttrium-90 microspheres achieves quality-of-life advantages and is as effective as TACE. A large proportion of HCC patients accompanying PVTT are considered to be proper for TARE. Moreover, TACE or TARE achieved comparable outcomes to sorafenib in recent studies and it was also repor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radiotherapy with TACE achieved a survival gain compared to sorafenib in HCC patients accompanying PVTT. Surgical resectionbased multimodal treatments, transarterial approaches including TACE and TARE, and TACE-based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strategies may improve OS of HCC patients accompanying PVT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FENIB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ortalvein THROMBOSIS
下载PDF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companied by microscopic portal vein invasion 被引量:10
6
作者 Ken Shirabe Kiyoshi Kajiyama +4 位作者 Norifumi Harimoto Hideaki Masumoto Tatsuro Fukuya Masafumi Ooya Yoshihiko Maehar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1期2632-2637,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ccompanied by microscopic portal vein invasion(PVI).METHODS:Of the 267 patients with HCC undergoing hepatic resection at Aso Ii... AIM: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accompanied by microscopic portal vein invasion(PVI).METHODS:Of the 267 patients with HCC undergoing hepatic resection at Aso Iizuka Hospital,71 had PVI.After excluding 16 patients with HCC that invaded the main trunk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branches of the portal vein,55 patients with microscopic PVI were enrolled.RESULTS:The patients with HCC accompanied by microscopic invas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solitary PVI(PVI-S:n = 44),and multiple PVIs(PVI-M:n = 11).The number of portal vein branches invaded by tumor thrombi was 5.4 ± 3.8(2-16) in patients with PVI-M.In cumulative survival,PVI-M was found to be a significantly poor prognostic factor(P = 0.0019);while PVI-M and non-anatomical rese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oor prognostic factors in disease-free survival(P = 0.0213,and 0.0115,respectively).In patients with PVI-M,multiple intrahepatic recurrence was more common than in the patients with PVI-S(P = 0.0049).In patients with PVI-S,non-anatomical resection was a significantly poor prognostic factor in disease-free survival(P = 0.0370).Operative procedure was not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PVI-M.CONCLUSION:The presence of PVI-M was a poor prognostic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HCC,accompanied by microscopic PVI.Anatomical resection is recommended in these patients with HCC.Patients with HCC and PVI-M may also be good candidates for adjuvant chemo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icroscopic portalvein invasion HEPATECTOMY PROGNOSIS Recurrence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伴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金瑞 熊峰 +2 位作者 张世斌 王贞彪 丁惠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454-456,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胃黏膜病变的特点。方法521例研究对象共分为3组:A组191例,为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B组175例,为慢性肝炎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C组155例,为对照组,既往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黄疸性肝...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胃黏膜病变的特点。方法521例研究对象共分为3组:A组191例,为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B组175例,为慢性肝炎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住院患者;C组155例,为对照组,既往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患者。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3 d内行胃镜检查,观察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及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检出情况。结果A组患者有131例(68.6%)检出PHG,81例(42.4%)检出AGML,B组患者PHG和AGML检出例数分别为119例(68.0%)和79例(45.1%),C组PHG和AGML的检出例数分别为11例(7.0%)和21例(13.5%);A组与B组患者其PHG及AGML检出例数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论A组或是B组其PHG及AGML检出例数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易合并PHG及AGML,上述2种胃黏膜病变的胃镜检出率远高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PHG及AGML可能与慢性肝病基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急性胃黏膜病变
下载PDF
TACE、PVC、PEI三介入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总结
8
作者 刘建辉 黄平 +4 位作者 李凌 刘安文 魏建平 吴建兵 兰琼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TACE、PVC、PEI三介入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30例(对照组);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及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即三介入联合治疗组30例(联合... 目的:分析TACE、PVC、PEI三介入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晚期原发性肝癌60例,分为两组进行治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组30例(对照组);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及CT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即三介入联合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观察两组间的生存率及门脉癌栓的消失率。结果:对照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6.7%(17/30)4、0%(12/30)、20%(6/30)、6.7%(2/30),门脉癌栓消失率43.75%(7/16)。而治疗组6、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7%(23/30)、56.7%(17/30)、36.7%(11/30)、16.7%(5/30),门脉癌栓消失率为64.7%(11/17)。两组间生存率及门脉癌栓消失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介入联合治疗优于单纯栓塞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药物疗法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门静脉
下载PDF
门脉高压所致肠道细菌易位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张永模 彭贵祖 邓小荣 《江西医药》 CAS 1999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对门脉高压所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肝前性门脉高压大鼠模型,于术后2d取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和外周静脉血作细菌培养,对肠道细菌定量培养。检测门静脉,外周静脉和肠内容物内毒素含量,光镜观察回肠粘膜。... 目的对门脉高压所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肝前性门脉高压大鼠模型,于术后2d取肠系膜淋巴结、门静脉和外周静脉血作细菌培养,对肠道细菌定量培养。检测门静脉,外周静脉和肠内容物内毒素含量,光镜观察回肠粘膜。结果门脉高压组肠系膜淋巴结和门脉血细菌检出率明显升高,但外周血培养阴性,易位细菌中肠道G-杆菌菌量明显升高,门脉血、外周血、肠内容物内毒素水平显著各项高。光镜观察,回肠上皮细胞变性脱落,粘膜下淤血,淋巴细胞浸润增多,绒毛样结构减少。结论门脉高压导致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肠粘膜屏障受损,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的重要促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血压 细菌易位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不同微创治疗方法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梦阁 赵亚林 +3 位作者 刘晓利 王欣慧 江宇泳 杨志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84-688,共5页
目的分析微创治疗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患者1年生存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为HBV相关PHC合并PVTT的患者,经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共191例。对... 目的分析微创治疗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患者1年生存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诊断为HBV相关PHC合并PVTT的患者,经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共191例。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存活时间,将其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信息。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6个月内存活的患者共80例,接受微创治疗的52例(65%),1年内存活的共57例,接受微创治疗的36例(63.16%)。微创治疗与否对HBV相关PHC合并PVTT患者6个月生存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9,P=0.009);对其1年生存率无影响(χ~2=1.881,P=0.093),但对其生存时间有影响,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得出DBil和GGT为HBV相关PHC合并PVTT 1年生存的危险因素,微创治疗是1年生存的保护因素(风险比分别是0.812、1.007、1.002,P值分别为<0.001、0.002、0.017)。结论 HBV相关PHC伴PVTT患者应尽早采取射频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手段,可延长早期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癌栓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经皮肝门静脉灌注化疗治疗肝癌
11
作者 董建堂 张周龙 +1 位作者 吴晓鹏 黑红仆 《洛阳医专学报》 2000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 观察经门静脉化疗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定位下 ,经皮经肝穿刺入门静脉分枝内 ,注入卡铂 5 0 0mg、5 氟尿嘧啶 10 0 0mg ,阿霉素 5 0mg或者榄香烯乳 40 0~ 6 0 0mg,治疗后临床观察 1~ 2个月。结果 观... 目的 观察经门静脉化疗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定位下 ,经皮经肝穿刺入门静脉分枝内 ,注入卡铂 5 0 0mg、5 氟尿嘧啶 10 0 0mg ,阿霉素 5 0mg或者榄香烯乳 40 0~ 6 0 0mg,治疗后临床观察 1~ 2个月。结果 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行B超及CT检查 ,肿瘤近期疗效明显 ,临床症状改善 ,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平均缩小 2 1% ,3例门静脉内癌栓病人 2例癌栓消失 ,不良反应较轻 ,均能耐受。结论 B超定位下 ,经皮肝门静脉介入治疗肝癌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缩小肿瘤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B超 门静脉灌注 化疗
下载PDF
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的介入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6
12
作者 刘崎 田建明 +6 位作者 贾雨辰 王振堂 叶华 杨继金 孙飞 林琳 贺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38-541,共4页
目的 分析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评价不同介入方法的疗效。方法  182例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行 2次以上介入治疗 ,2 6例单纯肝动脉内化学药物灌注 (化疗 )(A组 ) ,4 2例化疗加碘油栓塞 (B组 ) ,114例化疗加碘油明... 目的 分析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评价不同介入方法的疗效。方法  182例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行 2次以上介入治疗 ,2 6例单纯肝动脉内化学药物灌注 (化疗 )(A组 ) ,4 2例化疗加碘油栓塞 (B组 ) ,114例化疗加碘油明胶海绵栓塞 (C组 ) ,对其预后因素进行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 1)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是Child分级、病灶类型、病灶直径、病灶占据率、有无合并动静脉瘘 (AVS)、治疗方法、治疗后肿瘤大小改变、癌栓改变及治疗次数 ;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分级、病灶占据率、有无AVS、治疗方法及治疗次数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2 )从治疗后肿瘤缩小、癌栓消失及生存率来看 ,C组疗效最好 ,B组次之 ,A组最差 (P <0 0 0 1)。结论 肝癌并门脉主干癌栓患者的预后与病人一般状况、肿瘤发展程度和治疗方法及时机这三者密切相关 ,对ChildA级、肿瘤相对局限者 ,积极的超选择性化疗加碘油及明胶海绵栓塞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脉主干癌栓 介入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门静脉癌栓的MRI及其门静脉造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孔祥泉 徐海波 +6 位作者 彭振军 刘定西 梁波 肖学宏 于群 熊茵 董道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689-691,共3页
目的 评价门静脉( 简称门脉) 癌栓MRI和磁共振门脉造影(MRportography,MRP) 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 例门脉癌栓形成的MRI和MRP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门脉主干癌栓24 例,右支癌... 目的 评价门静脉( 简称门脉) 癌栓MRI和磁共振门脉造影(MRportography,MRP) 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 例门脉癌栓形成的MRI和MRP表现,并与手术对照。结果门脉主干癌栓24 例,右支癌栓12 例,左支癌栓9 例,主干及右支均有癌栓9 例,主干及左支均有癌栓4 例,主干及左右支均有癌栓4 例。MRI表现为门脉增粗,其内失去流空信号,代之以肝癌信号充填。增粗的门脉呈团块状、竹节状或鹿角状。MRP表现为高信号门脉突然梗阻中断,梗阻端呈火柴头状、杯口状及不规则形状,并有丰富的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MRI及MRP对门脉癌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门静脉癌栓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原文传递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肝癌患者门脉受侵的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林江 陈祖望 +11 位作者 周康荣 王建华 颜志平 程洁敏 龚高全 沈继章 陈财忠 施伟斌 姜莺 崔珊静 樊佳 吴志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11-514,共4页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 3DDCEMRA)用于诊断肝癌患者门脉受侵的价值。方法 共有 77例病人在肝脏手术或门脉造影前接受门脉 3DDCEMRA检查。 3DDCEMRA用于诊断门脉主干、左支和右支是否有肿瘤累及。门脉受累分成包埋、...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 3DDCEMRA)用于诊断肝癌患者门脉受侵的价值。方法 共有 77例病人在肝脏手术或门脉造影前接受门脉 3DDCEMRA检查。 3DDCEMRA用于诊断门脉主干、左支和右支是否有肿瘤累及。门脉受累分成包埋、闭塞和癌栓形成三种。以手术或造影为标准 ,对总共 2 3 1条门脉主干和分支的 3DDCEMRA诊断结果做了评价。结果 手术或造影发现 5 7支门脉受肿瘤侵犯。 3DDCEMRA准确检出了 5 7支中的 5 6支 ( 98% ) ,其敏感性为 98%。特异性为 98% ,阳性预测值为 93 % ,阴性预测值为 99%。结论  3DDCEMRA能较准确地判断肝癌患者门脉受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细胞癌 磁共振血管造影 门脉受侵
原文传递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肝癌疗效分析(附1例报告) 被引量:15
15
作者 洪德飞 刘合春 +10 位作者 彭淑牖 陈伟力 胡秋灵 张远标 邹勇 成剑 淦勤 吴兆平 王知非 黄东胜 欧阳霆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03-07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合并肝硬化的右肝巨块性肝癌病人行ALPPS治疗,并对围手术期指标进行分析。手术方案... 目的探讨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在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03-07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例合并肝硬化的右肝巨块性肝癌病人行ALPPS治疗,并对围手术期指标进行分析。手术方案:原位前入路离断左肝外侧叶和内侧叶后,肝劈离面用人工血管材料缝合覆盖,结扎门静脉右支;术后15 d,顺、逆法行肝右三叶切除术。结果第1步术前剩余肝脏体积(左肝外叶)460.8 mL,第2步术前增大至760.2 mL,增加65.0%。标准全肝体积1019.3 mL,第1步术前标准剩余肝体积320 mL/m2,第2步术前527.9 mL/m2;标准剩余肝体积占标准全肝体积分别为31.4%和52.0%。第1步和第2步手术时间分别为188 min和124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2000 mL和400 mL;术后恢复肝功能时间分别为6 d和4 d。第1步术后并发胆瘘和少量腹水、右上肺小动脉部分栓塞;第2步术后无并发症,术后10 d出院。结论ALPPS为剩余肝体积不足的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性肝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剩余肝脏体积 二步肝切除术 门静脉结扎
原文传递
复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亚进 商昌珍 +1 位作者 罗旋 许林锋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2,共3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行右半肝癌切除术后9年,发现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2个月”入院。患者9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后叶肝细胞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性肝硬化”.并接受肝右后叶部分切除术。术后规律服用抗HBV药物...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因“行右半肝癌切除术后9年,发现肝内多发占位性病变2个月”入院。患者9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右后叶肝细胞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性肝硬化”.并接受肝右后叶部分切除术。术后规律服用抗HBV药物.定期于当地医院复查功能、AFP、超声和腹上区CT检查。2个月前复查CT结果显示:肝S6段及左半肝弥漫性占位性病变,AFP2605.0μg/L;诊断:左半肝及肝s6段复发性肝癌、肝硬化、脾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复发性 门静脉癌栓 多学科团队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伟 赖佳明 +5 位作者 张昆松 黄力 陈东 陈流华 殷晓煜 梁力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6-869,共4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血管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和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的胰头癌...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血管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和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血型A型,病例2血型O型。术中均发现肿瘤包裹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包裹长度分别为6 cm,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及同种异体血管(血型B型)移植。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肿瘤转移、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结果: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病例1手术时间为480 min,脾静脉阻断时间为45 min,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30 min,术中出血量为3 000 mL,术中输RBC 10 U,血浆600 mL。血管切除长度为7 cm。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5天恢复进食,第5、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21天出院。术后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仍生存,未见肿瘤复发。病例2手术时间为480 min,脾静脉阻断时间为30 min,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阻断时间为 25 min,术中出血量为600 mL,术中输RBC 2U,血浆400 mL。血管切除长度为7 cm。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5天恢复进食,第5、 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14天出院。至随访截止时间仍生存,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的血管重建,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肠系膜上静脉 门静脉 血管移植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本 宋江波 +4 位作者 王晓东 司红霞 廖粤斌 张芬琴 张紫霞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8-309,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引起肝内转移,加重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导致临床治疗困难和治疗后复发.为探讨肝癌伴PVTT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对86例肝癌伴PVTT无手术指征的... 原发性肝癌易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VTT),引起肝内转移,加重门静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导致临床治疗困难和治疗后复发.为探讨肝癌伴PVTT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对86例肝癌伴PVTT无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SRT临床治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放射疗法 门静脉 癌栓
原文传递
经皮微波或射频消融肝实质分隔联合门静脉栓塞计划性肝切除术治疗剩余肝体积不足结肠癌肝转移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远标 洪德飞 +2 位作者 范小明 罗祖炎 沈国樑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5-546,共2页
虽然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能使剩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 FLR)在短期内迅速增生,从而使更多FLR不足的肝癌患者... 虽然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 ALPPS)能使剩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 FLR)在短期内迅速增生,从而使更多FLR不足的肝癌患者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但该术式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分别高达44%和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肿瘤转移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微波射频消融 剩余肝脏体积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的活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政 杨镇 徐鋆耀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动、静脉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PHT)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方法检测肝硬化PHT患者脾脏动、静脉和正常血管NF-κB的活... 目的探讨脾脏动、静脉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的表达在门静脉高压症(PHT)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方法检测肝硬化PHT患者脾脏动、静脉和正常血管NF-κB的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TNF- α mRNA分别为(0.24±0.12)、(0.21±0.10),显著低于肝硬化PHT组脾动脉、脾静脉TNF-α mR— NA的表达(0.38±0.21)、(0.36±0.16),(P<0.05);对照组脾动、静脉NF-κB未被检测到明显的活性,而于肝硬化PHT组检测到显著具有活性的NF—κB表达(P<0.05),且PHT组脾脏动、静脉 TNF-α mRNA表达与NF-κB的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肝硬化PHT血管组织NF-κB的活化、TNF-α表达增强,可能是肝硬化PHT时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门静脉高压症 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