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许嘉犇 刘士硕 +1 位作者 陈柏臻 薛玉满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550-555,共6页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痰湿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摩组、扳法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西药与常规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腹摩组施以腹部摩法,扳法组施以颈椎旋转定位扳法,联合组给予腹部摩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3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评分)、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elocitymean,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elocity systolic,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end of diastolic velocity,Vd)、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值]。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腹摩组70.00%(21/30)与扳法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ESCV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N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NDI评分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椎-基底动脉Vm、Vs、Vd参数均较治疗前升高,RI、PI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Vm、Vs、Vd参数明显高于腹摩组与扳法组,RI、PI参数明显低于腹摩组与扳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安全性分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摩法结合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湿阻络证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颈椎功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痰湿阻络证 腹部摩法 颈椎旋转定位扳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在体生物力学量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梁基耀 周红海 +4 位作者 韦贵康 苏少亭 陈龙豪 何心愉 刘粮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6-492,共7页
背景: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力学操作,但目前其生物力学还缺少相关量化数据;且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了众多参数并且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完善其相关数据。目的:量化颈椎定点旋转手... 背景: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属于技术要求较高的力学操作,但目前其生物力学还缺少相关量化数据;且颈椎定点旋转手法的影响因素研究包括了众多参数并且存在差异性,需要进一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完善其相关数据。目的:量化颈椎定点旋转手法在体生物力学参数,探讨各生物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研究对象个体特征差异对手法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35例颈椎病患者为测试对象,均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骨伤科门诊就诊者。术者佩戴穿戴式力学测量手套采集手法力学参数,包括拇指预加载力、拇指最大推力、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并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参数,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和颈围。对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力学参数进行特征分析及不同个体特征进行量化,对力学指标参数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参数对生物力学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双侧力学参数相比,左侧操作与右侧操作无显著差异性(P>0.05)。(2)拇指预加载力均值为(7.21±1.19)N、拇指最大推力均值为(28.40±4.48)N、掌心预加载力均值为(5.67±2.49)N、掌心旋扳力均值为(10.90±5.11)N、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均值为(16.00±7.27)N。(3)掌心预加载力和掌心旋扳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812,P<0.01);掌心预加载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773,P<0.01);掌心旋扳力和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存在显著正相关(Rs=0.939,P<0.01)。(4)患者体质量与拇指预加载力、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及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5)结果证实,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操作中生物力学有一定的标准量值。该手法左右侧操作无显著差异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掌心预加载力、掌心旋扳力及掌心旋扳最大作用力3种力之间存在一致性和协调性,对于治疗效果的贡献是相近的。患者的体质量是影响颈椎定点旋转手法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定点旋转手法 生物力学 影响因素分析 量化研究 颈椎病 正骨手法 保守治疗 个体特征
下载PDF
李业甫定位腰椎旋转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3
作者 张燕 栾国瑞 +2 位作者 吴雯 刘晓丽 杜鹏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目的 观察李业甫教授定位腰椎旋转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初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 目的 观察李业甫教授定位腰椎旋转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初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组在常规推拿的基础上采用李业甫定位腰椎旋转扳法。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腰部不适程度、肢体功能受限程度,VAS评分、JOA评分,并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症状、体征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VAS评分明显减少,JOA明显评分增高。两组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愈和显效的例数均多于对照组。结论 李业甫定位腰椎旋转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业甫 推拿 定位腰椎旋转扳法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旋提手法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动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广伟 冯敏山 +2 位作者 朱立国 尹逊路 陈焯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6-1351,共6页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旋提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椎间孔的测量是临床上重要的参考标准。目的:分析不同状态下旋提手法对下颈椎间孔结构变化的影响,探讨旋提手法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方法:颈椎标本置入螺钉方便CT成像时定位,首先应用MTS材料机在新鲜颈段标本上模拟不同状态下的旋提手法,同时利用运动捕捉技术获取旋提手法过程中Marker点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螺旋CT薄层扫描颈椎标本,运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颈椎实体重建,依据旋提手法过程下颈椎体的运动轨迹,通过Autodesk maya软件进行多模医学图像三维配准实现动态虚拟现实仿真,进行动态图像处理;最后,分别采用ImageJ软件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测量旋提手法前后下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结果与结论:(1)定位牵引有利于提前打开下颈椎间孔,牵引效果略差于中立位牵引,但定位牵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2)扳动力在150 N以内,旋提手法的扳动力越小,颈椎间孔的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也越小;扳动力超过150 N之后,颈椎间孔纵径及面积的增加幅度影响不大;(3)旋提手法通过增大下颈椎间孔可能有助于松解椎间孔周缘的粘连,从而缓解神经根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旋提手法 颈椎间孔 虚拟现实 动态 定位牵引 中立位牵引
下载PDF
基于推拿教材分析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发展脉络
5
作者 林昊泓 黄颖欣 +5 位作者 魏燊 谢艺 雷骏轩 骆一娜 李倩思 王继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678-685,共8页
【目的】分析各版本推拿教材中关于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内容并探究其发展脉络。【方法】收集1960年至2021年间出版的36本推拿类教材,整理并分析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其在操作要领、临床适应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目的】分析各版本推拿教材中关于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内容并探究其发展脉络。【方法】收集1960年至2021年间出版的36本推拿类教材,整理并分析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其在操作要领、临床适应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汇总各版本教材中对该扳法的描述,发现该扳法变化的重点在于定位、旋转、发力技巧以及“弹响声”。【结论】随着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的归类从笼统到具体、定义从模糊到清晰、操作要领从简单到详尽,手法逐渐规范,其作用和适应证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该手法对于治疗腰椎疾患具有较大优势,选取该手法作为研究方向有助于其在腰椎疾患的治疗领域中发挥出更大作用。通过该文的梳理和总结,得出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初学者在学习该手法过程中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为推拿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坐位定位旋转扳法 推拿学教材 发展脉络 操作要领 适应证
下载PDF
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
6
作者 王文东 马帅 +1 位作者 孙国栋 徐海东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万方、CMB、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有关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万方、CMB、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有关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2项研究,共178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牵引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基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OR=4.26,95%CI 1.94~9.36,P<0.001),基于症状体征积分(OR=5.13,95%CI 2.26~11.64,P<0.001);能够改善症状体征积分(MD=-3.40,95%CI-4.30~-2.50,P<0.001)及FS-CSA评分(SMD=-1.30,95%CI-2.18~-0.42,P=0.004)。结论牵引旋转手法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旋转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陈爱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密云区不老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提拉旋转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X线成角指标、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颈肩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寰枕后间隙成角、寰枢椎椎体成角、C2~3椎体成角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提拉旋转手法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有效改善其X线成角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提拉旋转手法 天麻钩藤饮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颈椎旋转手法的扳动方向与颈椎旋转角度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梅凌 李义凯 +1 位作者 付小勇 王华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2,18,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旋转手法的扳动方向对颈椎旋转角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7人。分别对4组受试者行一侧或两侧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测量4组受试者每次手法扳动前、后颈椎旋转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结果:向... 目的:探讨颈椎旋转手法的扳动方向对颈椎旋转角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8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7人。分别对4组受试者行一侧或两侧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测量4组受试者每次手法扳动前、后颈椎旋转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结果:向一侧扳动后,颈椎向两侧的主动旋转度显著增大(P<0.05),且扳动侧的改变幅度大于对侧;向两侧分别扳动颈椎,第一次扳动侧的主动活动度增大(P<0.05),但明显小于仅向一侧扳动时(P<0.01);无论是向一侧或是两侧扳动颈椎,都不会明显改变颈椎的被动旋转范围(P>0.05)。结论:为了改善患者的颈椎主动旋转范围,颈椎旋转手法的扳动方向应与患者颈椎主动旋转受限的方向一致且仅扳动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旋转手法 扳动方向 主动旋转度 被动旋转度
下载PDF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特征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耿楠 于天源 +4 位作者 刘卉 鲁梦倩 冼思彤 于跃 姚斌彬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607-610,共4页
目的为了对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操作特征进行初步的量化、客观化研究,本试验对各力学参数进行数字化描述。方法邀请一位具有2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推拿医师对25名年龄在18~36岁的男性健康志愿者进行第2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应用三维测力... 目的为了对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操作特征进行初步的量化、客观化研究,本试验对各力学参数进行数字化描述。方法邀请一位具有2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推拿医师对25名年龄在18~36岁的男性健康志愿者进行第2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应用三维测力台采集手法操作过程中施术者足底的动力学参数,应用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采集手法操作过程中施术者及受试者的运动学参数。结果第2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发力值均值约59.77 N;受试者的扳动相中前屈角度均值约3.73°,侧屈角度均值约0.50°,旋转角度均值约10.20°,瞬间扳动时间约0.101 6 s。结论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是一个综合前屈、侧屈和旋转的过程,本试验以数据化的形式充分体现了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运动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 按摩疗法
下载PDF
针刀结合三维定位平衡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胡沛铎 马军虎 沈明球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究颈性眩晕患者行针刀结合三维定位平衡整脊治疗的效果及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1月本院诊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刀松解治疗,研究组行针刀结合三维定... 目的:探究颈性眩晕患者行针刀结合三维定位平衡整脊治疗的效果及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1月本院诊治的颈性眩晕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刀松解治疗,研究组行针刀结合三维定位平衡整脊手法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Vp、Vd、Vm)、症状及功能评分(ESCV)、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ESCV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48/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刀结合三维定位平衡整脊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可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临床症状及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针刀 三维定位平衡整脊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旋转斜扳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1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渊 李盛华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7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9例采用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11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9例采用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11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疼痛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体征及疼痛积分2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斜板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神经根型 旋转斜板手法 中药外敷 疼痛
下载PDF
坐位斜扳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德斌 张峻峰 +1 位作者 王健雄 陈威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B09期98-99,102,共3页
目的 探讨坐位斜扳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坐位斜扳法和针刺治疗20d,并观察疗效和起效时间。结果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 目的 探讨坐位斜扳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坐位斜扳法和针刺治疗20d,并观察疗效和起效时间。结果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推拿治疗组起效时间在1~2周之间,占42、9%;而针刺治疗组起效时间在2周~1个月之间,占45.2%,说明推拿的起效时间比针刺的早。结论 坐位斜扳法治疗颈椎病起效快,疗程短,治疗方便安全,临床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坐位斜扳法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不同间隔时间推拿配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亚洲 顾非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5期150-15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间隔时间推拿配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三步推拿法及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干预的最优间隔时间。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设计方案为治疗间隔时间因素(隔1天治疗1次、隔3天治疗1次... 目的:观察不同间隔时间推拿配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三步推拿法及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干预的最优间隔时间。方法:采用2×2析因设计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设计方案为治疗间隔时间因素(隔1天治疗1次、隔3天治疗1次)×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因素(使用、不使用),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隔1天有扳组(隔1天推拿治疗+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隔1天无扳组(隔1天推拿治疗+不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隔3天有扳组(隔3天推拿治疗+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和隔3天无扳组(隔3天推拿治疗+不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每组15例。比较4组临床疗效,观察4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张力的变化,分析两因素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总有效率隔1天有扳组为93.3%,隔1天无扳组为86.7%,隔3天有扳组为86.7%,隔3天无扳组为80.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软组织张力均较治疗前增大(P<0.01)。4组软组织张力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隔1天有扳组软组织张力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其余3组(P<0.01);隔3天无扳组软组织张力治疗前后差值低于其余3组(P<0.01)。治疗间隔因素的主效应及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两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推拿间隔时间及是否使用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均为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隔1天推拿治疗配合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在改善软组织张力方面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三步推拿法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间隔时间 软组织张力
下载PDF
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依怀 王史潮 +1 位作者 吕存贤 王庆来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使用如意黄金膏外敷。比较2... 目的:观察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使用如意黄金膏外敷。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VAS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NDI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NDI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意黄金膏联合定点旋转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颈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程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定点旋转拔伸手法 如意黄金膏 视觉模拟量表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
下载PDF
基于运动捕捉技术比较2种颈椎手法治疗后颈椎活动范围的差异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东鑫 黄学成 +7 位作者 秦庆广 杨洋 邓羽平 谭晋川 王勉 苏炜炜 黄涛 黄文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281-3285,共5页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但手法使用不当易造成不良后果。通过对比临床上较为常用且均有一套标准操作流程的斜扳与旋提手法,为临床提供手法安全性指导。目的:利用运动捕捉技术测量颈椎斜扳和旋提手法治疗后颈椎活... 背景: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但手法使用不当易造成不良后果。通过对比临床上较为常用且均有一套标准操作流程的斜扳与旋提手法,为临床提供手法安全性指导。目的:利用运动捕捉技术测量颈椎斜扳和旋提手法治疗后颈椎活动范围的差异,探索2种手法的运动特征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10人),随机分为2组,各10人(男5人,女5人)。分别对2组受试者行颈椎斜扳和旋提手法。测量两组受试者颈椎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以及亚生理区活动度。试验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斜板组与旋提组主动运动活动度和被动运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斜扳组亚生理区活动度大于旋提组,且斜扳组左侧亚生理区活动度大于右侧(P<0.05),但不同性别的亚生理区活动度接近(P>0.05);而旋提组左右两侧及男女之间亚生理区活动度接近(P>0.05)。提示颈椎旋提手法亚生理区活动度较斜扳手法小,更稳定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捕捉 斜扳法 旋提手法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亚生理区 旋转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扳动幅度
下载PDF
基于推拿教材分析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文端 于天源 +4 位作者 陶艳红 马驰 杨超 吴帅 吕桃桃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8-11,共4页
收集整理1959年至2015年出版的28部推拿学教材,分析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发展脉络。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发展经历了操作要点描述由少到多、操作手法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放射性的脉络变化;手法的规范化程度逐渐得到提高,整体上趋... 收集整理1959年至2015年出版的28部推拿学教材,分析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发展脉络。颈椎定位旋转扳法的发展经历了操作要点描述由少到多、操作手法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呈现出放射性的脉络变化;手法的规范化程度逐渐得到提高,整体上趋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教材 脉络 规范化
下载PDF
颈椎斜扳手法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史继祥 王志泉 王以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0-113,105,共5页
推拿临床上颈椎斜扳法操作常带有一定盲目性,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医源性损伤。本实验采用七具新鲜颈椎标本,运用生物力学电测技术,设计了一种斜扳装置,测量了斜扳时颈椎寰齿关节和关节突关节在不同生理、病理状态;拔伸与非拔... 推拿临床上颈椎斜扳法操作常带有一定盲目性,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医源性损伤。本实验采用七具新鲜颈椎标本,运用生物力学电测技术,设计了一种斜扳装置,测量了斜扳时颈椎寰齿关节和关节突关节在不同生理、病理状态;拔伸与非拔伸条件下的关节作用内力变化。结果显示:正常生理状态下斜扳,后伸位的局部作用力大于前屈位和中立位,前屈位(15°)关节内力最小;颈椎病理失稳状态下斜扳,关节内力显著增大;而拔伸下斜扳能有效降低关节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斜扳手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小针刀加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开旭 吴爱红 郭建香 《中医正骨》 2003年第11期7-8,共2页
为探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想方法。将 32 6例患者随机分成 4组 ,分别采用针刺疗法、旋牵手法、小针刀疗法和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等不同方法治疗 ,按规定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 ,针刺组总有效率 85 .5 2 % ,显效率 6 5 .79... 为探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想方法。将 32 6例患者随机分成 4组 ,分别采用针刺疗法、旋牵手法、小针刀疗法和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等不同方法治疗 ,按规定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 ,针刺组总有效率 85 .5 2 % ,显效率 6 5 .79% ;手法组总有效率 88.4 1% ,显效率 6 8.12 % ;针刀组总有效率 95 .4 0 % ,显效率 83.91% ;针刀加手法组总有效率 10 0 % ,显效率 97.87%。经 χ2 检验 ,在两两比较中 ,针刺组与手法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均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针刀组与手法组相比较 ,虽在总有效率上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而显效率却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针刀配合手法组与针刀组比较 ,不但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别 (P <0 .0 5 ) ,显效率差别更加显著 (P <0 .0 1)。认为小针刀配合旋牵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优于其他疗法 ,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治疗 小针刀 旋牵手法 针刺疗法 CSA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艾灸百会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芙蓉 黄海彬 霍锐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8期56-57,62,共3页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艾灸手法治疗组(45例)和针刺对照组(45例),并给予相应治疗,疗程20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艾灸百会结合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艾灸手法治疗组(45例)和针刺对照组(45例),并给予相应治疗,疗程20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为66.7%(P<0.05)。艾灸手法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加快(P<0.05),血流阻力指数下降(P<0.05);针刺对照组则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艾灸百会结合整脊手法可扩张椎动脉、改善椎动脉血液供应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百会穴 整脊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颈椎旋转手法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粥样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苏琼 俞乐 +1 位作者 张峰 林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2期12-14,共3页
目的观测旋转手法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粥样斑块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2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证实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患者,观察颈椎旋转手法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粥样斑块大小的影响... 目的观测旋转手法对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粥样斑块的影响,为颈椎旋转手法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2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证实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患者,观察颈椎旋转手法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粥样斑块大小的影响。结果旋转手法作用下,脑动脉的最大流速Vmax明显增大,血流阻力指标PI和RI明显减小(P<0.05)。手法前后粥样斑块的大小分别为2.1mm×1.2mm和2.2mm×1.3mm(P>0.05).结论颈椎旋转手法能显著地影响中老年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但不会引起动脉粥样斑块的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手法 颈椎 椎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