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栝楼桂枝汤醇提物对氧化应激PC12细胞内NrF2和HO-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毛敬洁 李钻芳 +3 位作者 黄佳 林如辉 朱晓勤 陈立典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观察栝楼桂枝汤乙醇提取物(EEGLGZD)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缺氧损伤时细胞内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 目的观察栝楼桂枝汤乙醇提取物(EEGLGZD)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缺氧损伤时细胞内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EGLGZD低剂量组(0.5 mg.mL-1)和EEGLGZD高剂量组(1 mg.mL-1)。采用H2O2诱导PC12细胞建立缺氧损伤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EEGLGZD干预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测定药物作用后H2O2损伤PC12细胞NrF2和HO-1 mRNA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EEGLGZD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PC12细胞增殖率明显增加(P<0.01);与EEGLGZD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细胞密度明显增加(P<0.01)。RT-PCR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较,EEGLGZD高剂量和低剂量组的PC12细胞内NrF2和HO-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栝楼桂枝汤醇提物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NrF2和HO-1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桂枝汤 脑卒中后痉挛 PC12 NRF2 HO-1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通过调控mTOR-EAAT2通路影响脑卒中后痉挛大鼠大脑皮层神经递质代谢 被引量:18
2
作者 庞青民 赵欲晓 +2 位作者 邵素菊 李鸿章 王承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01-2007,共7页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通过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mTOR-EAAT2)通路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大脑皮层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穴位组和针刺+抑制剂组,每组10...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通过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mTOR-EAAT2)通路对脑卒中后痉挛大鼠大脑皮层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非穴位组和针刺+抑制剂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线栓法+内囊注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法制作脑卒中后痉挛大鼠模型。Zea Long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评价肌张力;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检测法测定大脑皮层γ-氨基丁酸(GABA)、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和甘氨酸(Gly)含量;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mTOR和EAAT2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造模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针刺组、非穴位组和针刺+抑制剂组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升高(P<0.05)。实验结束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及大脑皮层Glu和Asp含量升高(P<0.05),GABA、Gly含量及mTOR、EAAT2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大脑皮层Glu和Asp含量降低(P<0.05),GABA和Gly含量及mTOR和EAAT2的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针刺组相比,针刺+抑制剂组神经功能评分、肌张力评分及大脑皮层Glu和Asp含量升高(P<0.05),GABA和Gly含量及mTOR和EAAT2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激活mTOR-EAAT2通路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抑制肌张力提高、改善大脑皮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代谢,从而缓解脑卒中造成的痉挛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mTOR-EAAT2信号通路 脑卒中后痉挛 神经递质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激活后抑制的影响
3
作者 姜帅 肖娟 +3 位作者 刘泽键 罗玲玉 李新 武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8-1643,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作用及其对胫骨前肌和小腿三头肌激活后抑制(post activation d...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作用及其对胫骨前肌和小腿三头肌激活后抑制(post activation depression,PAD)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伴随下肢痉挛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序列法分为r TMS+FES联合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rTMS+FES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rTMS和FES联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独FES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痉挛严重程度;用H反射观察患者PAD水平,并记录患者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ion threshold,RMT)和运动诱发电位(motion-evoked potential,MEP)引出率。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CSI评分[(4.70±2.23)分]、RMT[(66.00±8.83)%]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胫骨前肌PAD、小腿三头肌PAD、MEP有效率分别为(0.34±0.18)%、(0.32±0.15)%、21.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后CSI评分与胫骨前肌PAD、小腿三头肌PAD均呈显著负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FE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一定程度上提示高频rTMS联合FES治疗痉挛的机制与皮层兴奋性、皮质脊髓束通路完整性的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功能性电刺激 激活后抑制
下载PDF
电针联合运动疗法在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樊留博 刘素芝 +4 位作者 王仲苔 刘宝华 田瑛 卢战 马利中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12期1178-118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对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强制性运动组(运动组)和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联合组)各20例,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对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强制性运动组(运动组)和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联合组)各20例,3组均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行相应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星期后对3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4星期后3组改良Ashworth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运动组低于电针组(P<0.05),联合组更低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FMA及BBS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运动组高于电针组(P<0.05),联合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能够减轻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强制性运动疗法 肌痉挛 中风后遗症 偏瘫
下载PDF
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洪亮 薛智慧 +3 位作者 陈果 向娟 李飞 李铁浪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5期612-61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并总结常用穴位。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VIP)等数据库自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国内所有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半...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疗效并总结常用穴位。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VIP)等数据库自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国内所有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随机对照试验及半随机试验,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最常用穴位有曲池、肩髃、合谷、天井、外关、足三里、三阴交、尺泽等。针刺配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有效率[OR=3.13,95%CI(2.00,4.89),P<0.00001]、基本治愈率[OR=2.42,95%CI(1.53,3.83),P=0.0002]、MAS评分[MD=-0.48,95%CI(-0.62,-0.35),P<0.00001]、FMA评分[MD=5.58,95%CI(4.96,6.20),P<0.00001]、BI指数[MD=10.46,95%CI(7.19,13.74),P<0.00001]及NDS评分[SMD=-0.68,95%CI(-0.91,-0.44),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配合康复疗法可有效缓解中风后痉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但纳入研究质量上存在一定缺陷,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肌痉挛 系统评价 中风后遗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自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贾爱明 胡文梅 +4 位作者 张红 刘耘 刁凤声 毕伟莲 艾群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4周1疗程,分别观察肌痉挛情况、运动... 目的观察自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常规运动疗法。4周1疗程,分别观察肌痉挛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肢痉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肢体痉挛缓解总有效率(90.91%)优于对照组(80.95%),疼痛缓解总有效率(88.64%)亦优于对照组(73.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痉止痛方熏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疼痛 脑卒中后 解痉止痛方 中药熏洗 康复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伟 柴铁劬 +1 位作者 王春 向乔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17-122,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5.1.0中的方法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5.1.0中的方法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共包括94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OR=1.88,95%CI(1.35,2.61)];(2)MAS评分:针刺(综合)组疗效优于康复组,有统计学意义[WMD=-0.58,95%CI(-0.77,-0.39)];(3)FMA评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WMD=10.90,95%CI(8.69,13.11)]。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一定的疗效,在与康复结合时更能凸显优势。但是由于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不足,目前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性结论,需要以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后遗症 痉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纳甲法选穴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痉挛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方丽娜 任钰 +2 位作者 刘欢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 周钰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目的观察周铭心教授研创的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卡选穴针刺对脑卒中下肢痉挛偏瘫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4例脑卒中下肢痉挛偏瘫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28例。空白组采用单纯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康复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周铭心教授研创的子午流注纳甲法取穴卡选穴针刺对脑卒中下肢痉挛偏瘫的改善情况。方法将84例脑卒中下肢痉挛偏瘫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28例。空白组采用单纯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康复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针刺。观察3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评定等级、Barthel指数及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治疗后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肌痉挛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Ashworth肌痉挛评定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最优(P<0.01,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选穴针刺配合普通针刺和康复治疗对改善肌张力、提升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疗效肯定,此子午流注选穴卡操作运用简便,准确率高,可供临床医者拓展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头针 子午流注纳甲法 偏瘫 肌痉挛 脑卒中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孙远征 李成晨 许娜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4期446-450,共5页
目的观察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手指拘挛程度评分、手指肌力评分、前臂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及总体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手指拘挛程度评分及手指肌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疗效明显,在降低拘挛手指肌张力和提高其肌力方面具有相应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放血 中风后遗症 肌痉挛 表面肌电信号 肌张力 头针 电针
下载PDF
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59
10
作者 徐世芬 顾金花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单独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靳三针加康复训练治疗)36例,对照组(康复...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单独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靳三针加康复训练治疗)36例,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35例,两组疗程均为28 d。治疗前后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评定量表(ADL)、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功能综合评定(FCA)进行两组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痉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评分(P<0.01)。治疗组在上肢FMA评分的改善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NDS及下肢FMA、ADL、FCA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后遗症 偏瘫 肌痉挛 靳三针疗法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分层腹针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玲媚 何茂松 《光明中医》 2016年第12期1765-1767,共3页
目的探讨分层腹针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针刺疗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确定为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一组(引气归元+腹四关穴组30例,取... 目的探讨分层腹针刺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为临床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针刺疗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确定为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一组(引气归元+腹四关穴组30例,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外陵)和治疗二组(引气归元+风湿点穴组30例,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上风湿点、下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下点),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天1次,每次留针30分钟。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组间、组内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改良Ashworth评分(P<0.05);治疗一组疗效优于治疗二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改良Ashworth评分总有效率比较(P>0.05),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下肢改良Ashworth评分总有效率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分层腹针刺法对改善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症状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肢体痉挛 分层腹针刺法 肢体痉挛 疗效评价
下载PDF
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子康 鲍治君 +3 位作者 陈彩容 张静 林孔锦 林应祥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5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补阳...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M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CA、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CA、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NDS、CS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NDS、CS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7,P=0.020<0.05)。结论: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运动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气虚血瘀型 推拿 补阳还五汤 痉挛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内经》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13
作者 严睿峻 程波 +2 位作者 陈麓圣 沈雪勇 宗蕾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8期930-934,共5页
目的观察《内经》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1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61例)和恢关刺组(60例)。每组治疗2星期,每星期5次。用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Tardieu量表、日... 目的观察《内经》恢刺和关刺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1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61例)和恢关刺组(60例)。每组治疗2星期,每星期5次。用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改良Ashworth量表、Tardieu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下肢痉挛情况进行评估。并且,在常规针刺组和恢关刺组中,分别随机抽取4例患者,共计8例,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三维步态分析,选取踝背伸角、踝关节活动度、足内翻角、足跟抬离地面高度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恢关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均有明显临床疗效。恢刺和关刺法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肢体平衡能力、关节活动情况、肌张力、下肢阵挛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恢刺和关刺法可能通过改善中风后偏瘫的肢体平衡能力、关节活动情况、肌张力、下肢阵挛而改善患者足内翻和偏瘫步态。三维步态分析踝背伸角、足内翻角、足跟抬离地面高度,可用以更为客观、细致、精确地评估中风后偏瘫的痉挛性步态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肌痉挛 刺法 三维步态分析
下载PDF
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临床选穴规律探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孔谐和 黄琴峰 +7 位作者 杨光 李茜莹 董小庆 吴丽洁 韩榕 杨延婷 施征 马晓芃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11期1302-1309,共8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运用《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54年至2018年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应用《中医针灸信息...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运用《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54年至2018年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应用《中医针灸信息库》内相关分析软件进行计量分析,SPSS23.0进行聚类分析,Clementine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应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合谷、曲池、肩髃、外关、足三里、阳陵泉;应用频次最高的经络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应用频次最高的治疗方法是针刺和针康结合;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支持度最高的关联群为阳陵泉、足三里、外关、肩髃、曲池和合谷,此6穴均为拮抗肌附着部穴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穴组可分为3类,合谷、曲池、外关、手三里、肩髃、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解溪归为第一类,此9穴均为拮抗肌附着部穴位;极泉、尺泽、内关、三阴交、委中归为第二类,太溪单独归为第三类。结论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以阳经选穴为主,以拮抗肌选穴为多,治疗方法上以针刺、针康结合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中风后遗症 偏瘫肌痉挛 数据挖掘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针刺外关、支沟穴治疗脑卒中手痉挛状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叶文成 汪军 +1 位作者 裴建 陈宇杰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8期935-938,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外关、支沟穴治疗脑卒中手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手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分级评价≥Ⅰ级且≤Ⅲ级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外关、支沟穴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康复... 目的评价针刺外关、支沟穴治疗脑卒中手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手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分级评价≥Ⅰ级且≤Ⅲ级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外关、支沟穴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康复治疗,针刺治疗、康复治疗均每日1次,每星期5次,共观察3个月。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患者治疗前后手痉挛程度的动态改变进行评价;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手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关配伍支沟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手痉挛状态;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手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外关 支沟 中风后遗症 肌痉挛 改良Ashworth量表 改良BARTHEL指数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下载PDF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倪欢欢 崔晓 +6 位作者 胡永善 吴毅 黄德权 瞿佩育 汪军 吴佶 史骏超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11期789-791,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井穴及自拟的上解痉穴,在上肢痉挛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肌张力评分(改良Ashworth)、上肢的运动功能评定(FMA)、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FC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FC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F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偏瘫 痉挛 康复训练 中风后遗症
下载PDF
调气和营外洗方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之幸 陈越 王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调气和营"法外洗方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疼痛的临床疗效,探究其机制。方法气虚血瘀型偏瘫肢体痉挛疼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治疗组予调气和营汤外治方,对照组:予安慰剂外治方。两组外洗用药每晚睡... 目的观察"调气和营"法外洗方治疗卒中后肌痉挛疼痛的临床疗效,探究其机制。方法气虚血瘀型偏瘫肢体痉挛疼痛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6例。治疗组予调气和营汤外治方,对照组:予安慰剂外治方。两组外洗用药每晚睡前浸泡熏洗涂擦一次,每次20 min,每周3次,每2周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2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患肢肌痉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肢肌痉挛疼痛、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患肢运动功能。且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CHO)、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调气和营"法外治方能有效改善患侧上肢肌痉挛(F=4.54,P<0.01)、肌疼痛(P<0.01),及患肢运动功能的作用(F=10.33,P<0.01),且CRP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气和营"法外治方能有效改善患肢肌痉挛、肌痉挛疼痛及运动功能,且能降低患肢的炎性反应状态,"调气和营法"在脂代谢及炎性微环境方面有待更深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气和营 外治方 卒中后痉挛疼痛 上肢
下载PDF
刺络拔罐治疗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单衍丽 刘敬花 +2 位作者 孙良伟 李强 王靖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对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90例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电针组、刺络拔罐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传统电针、刺络拔罐、刺络拔罐联合传统电针3种疗法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对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 90例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电针组、刺络拔罐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3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传统电针、刺络拔罐、刺络拔罐联合传统电针3种疗法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Fugl-Meyer评定(FMA)评分和肌电图H反射最大H波与M波比(Hmax/Mmax)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传统电针组总有效率为60.0%,刺络拔罐组总有效率为100.0%,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刺络拔罐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电针组(P<0.05)。3组治疗后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刺络拔罐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传统电针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高于刺络拔罐组(P<0.05)。3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Hmax/Mmax比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刺络拔罐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Hmax/Mmax比值优于传统电针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治疗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疗效显著,刺络拔罐能有效降低肌张力,刺络拔罐联合传统电针能更好改善上肢的自主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刺络拔罐疗法 放血疗法 针药并用 中风后遗症 偏瘫 肌痉挛
下载PDF
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伟财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9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研究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拮抗... 目的研究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拮抗肌侧取穴针刺。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及GQOL-7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拮抗肌侧取穴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训练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肌侧取穴针刺 现代康复训练 中风后痉挛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及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廷凤 《四川中医》 2022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及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12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给予...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效果及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125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肌张力、运动功能、疼痛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肌电图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积分肌电值(AEMG)的协同收缩频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正常生活功能评分(BI)分值、膝关节拮抗肌群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协同收缩频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的临床疗效佳且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肌痉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中药熏蒸 脑卒中 脑卒中后肌痉挛 自理能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