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形式技巧表演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在钦 邓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73-77,共5页
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主要文类,元小说发扬了后现代主义文化不确定性的特征,通过极端的形式探索和语言游戏,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叙事技巧的表演,它也为后来的小说创作开拓了一种新的方向。
关键词 元小说 后现代主义小说 语言游戏 形式技巧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龙海 张英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63,共9页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是英美社会后现代性的产物,"精英文学边缘化"与"大众文学市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文学发展潮流中,"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线已被...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是英美社会后现代性的产物,"精英文学边缘化"与"大众文学市场化"是其发展的基本走向。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文学发展潮流中,"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界线已被打破,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诺贝尔文学奖和英美文学大奖获奖作品的颁奖词以及作品可以看出,非主流意识叙事、小说体裁的通俗性、文学跨界现象、不确定性的故事叙事策略等特征颠覆了既有的文学传统,助推了当代英美文学的通俗化发展。从英美当代通俗文学这些后现代主义特征观之,其通俗性特征仅是文学作品的外部表征而已,深刻的思想内涵仍是其价值取向的核心,只不过其作品改换了文学反思的方式,把文本世界的完美性与现实生活中的非完美性连接起来,从而赋予了当代人理想的完美性以确定的应然性意义。因此,英美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虽然在形式上看似"通俗",但思想内涵上却并不"庸俗",其通俗性实质上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人类终极价值追求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后现代主义思潮 通俗性 形式与内容
下载PDF
后现代时间性图景——从利奥塔的观点看现代向后现代的过渡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尧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以利奥塔的论述为依据,以现象学的思想作参照,从时间性这一角度入手,阐述了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过渡,即从形式化的时间性向质料化或信息化的时间的过渡,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三种后现代的时间性体验图景。
关键词 时间性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时间形式 时间质料
下载PDF
“现代”与“后现代”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锺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共14页
"现代"与"后现代"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在西方学者的论述中颇为纠缠。其实,"现代",从社会历史进程上说,是指以启蒙运动为先导,以理性为观念核心,以科学技术及哲学思想的发展为基础,以人及人类的主体性的树... "现代"与"后现代"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在西方学者的论述中颇为纠缠。其实,"现代",从社会历史进程上说,是指以启蒙运动为先导,以理性为观念核心,以科学技术及哲学思想的发展为基础,以人及人类的主体性的树立为标志,以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目的的一个历史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浪漫主义文艺运动,是现代进程的正面的表现;以反对浪漫主义文艺兴起的现代主义文艺,则是现代进程的负面的表现。"后现代"有三个层面。第一,从社会历史进程上说,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全球化在以空前的规模展开,计算机的发展愈益使社会信息化了,从而人的生活方式、研究与教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黑格尔的、启蒙运动的大叙事被颠覆,主体中心理性失落了,纵向等级的社会相当程度地容纳了更多的并列与横向的关系。自信自足的、理性的资产阶级独立个体不再存在,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下明白自己微不足道的个人,却又处于网络的交流、联结之中。偶然与无序,成为日常的经验,被重视的是信息的联结与组合,而不是思想与文艺的创造。第二,从文化变迁上说,"文化产业"构成了后现代的文化世界:文化平面化、低俗化、快餐化、碎片化。"主体的灭亡"成为一个相当盛行的观念,它有三项含义:一是去中心,二是主体性的失落,三是理性之被颠覆。第三,从文艺上说,后现代文艺将现代主义文艺中反理性的,表现个人的卑琐、孤独、反叛与狂放的倾向,更进一步加以了发挥,并增加了反深度、反精英文化、反审美、反形式等一些新内容,因此,后现代文艺对于现代文艺来说,是集继承与反叛于一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后现代 社会历史进程 文化形式 文艺流派
下载PDF
跨越现代化基本要素和结构的“超现代形态”——从现代化视角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毛立言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8-44,共7页
改革的深度是与对改革对象认识的深度直接相关联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更客观更严格的审视和认识,是使它能够真正在纠正失误、克服弊病中向前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形态,相对资本主义这种特定现代化形态... 改革的深度是与对改革对象认识的深度直接相关联的,在一定意义上讲,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更客观更严格的审视和认识,是使它能够真正在纠正失误、克服弊病中向前发展的必要前提。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形态,相对资本主义这种特定现代化形态来讲,是一种"后现代社会形态",即超越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后的社会形态。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是在社会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跨越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和结构而形成的"超现代社会形态"。在社会主义改革中重又启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既要培育现代性、培育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又要超越现代性、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新型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形态 超现代形态 新型现代化
下载PDF
“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邵陆芸 韩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5-70,共6页
目的对当代标志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即"随意形态"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方法以案例搜集、分类整理、综合分析为手段,从"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的概念、分类、主要特征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结论得出该类标... 目的对当代标志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即"随意形态"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方法以案例搜集、分类整理、综合分析为手段,从"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的概念、分类、主要特征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阐释。结论得出该类标志作为一种目前尚属新颖和稀缺的视觉语言,已逐步受到相关从业者的关注和部分消费者的喜爱。它具有大众传播优势,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在具体实践中,为确保"随意形态"标志设计过程的不随意,应有诸多要点值得深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意形态 标志设计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高层建筑形态变异与未来走势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丛红 《城市建筑》 2010年第10期41-42,共2页
高层建筑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成功典范,解决了工业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建筑的迫切要求,实现了形式创新,体现了机械文明的最高成果。在全球倡导绿色、可持续、低碳的背景下,本文提出高层建筑的创新只有以"建筑与环境相融合"为... 高层建筑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成功典范,解决了工业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和建筑的迫切要求,实现了形式创新,体现了机械文明的最高成果。在全球倡导绿色、可持续、低碳的背景下,本文提出高层建筑的创新只有以"建筑与环境相融合"为目标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后现代 形态变异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从隐藏到展露:形式和技巧之美是如何走向艺术前台的 被引量:2
8
作者 丁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98-102,共5页
文学艺术形式的自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理论上更是如此。中外美学历来认为,文学艺术的方法技巧等形式要素完全是为内容意蕴服务的,它自身没有独立意义和价值,所以它只能隐藏在作品之后,而不能展示在前台。但进入20世纪以后,在技术决定论... 文学艺术形式的自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理论上更是如此。中外美学历来认为,文学艺术的方法技巧等形式要素完全是为内容意蕴服务的,它自身没有独立意义和价值,所以它只能隐藏在作品之后,而不能展示在前台。但进入20世纪以后,在技术决定论的深刻影响下,在俄国形式主义的呐喊和鼓吹中,文艺美学篷转,文学艺术形式技巧的独立价值和意义,不仅被重新认识且不断高估,并终于在后现代艺术中走向前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和技巧 隐藏 展露 后现代艺术
下载PDF
邱振中与中国书法现代性的两副面孔
9
作者 王毅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118,131,共9页
如果说,中国当代书法论和创作的研究正是经过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工具理性分析到审美的现代性甚至是后现代性的一个历程,邱振中正是这个历程的缩影。必须给予肯定的是,邱振中一直致力于为传统书法寻找一条通往现代的出路。然而,传统与现... 如果说,中国当代书法论和创作的研究正是经过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工具理性分析到审美的现代性甚至是后现代性的一个历程,邱振中正是这个历程的缩影。必须给予肯定的是,邱振中一直致力于为传统书法寻找一条通往现代的出路。然而,传统与现代、本质与非本质、现代与后现代对于当代中国书法美学而言都如此的含混不清,这种含混性的血液同样流淌在邱振中的书法理论与创作中。无疑,在邱振中的身上,彰显的是中国书法美学现代性激进与折衷的两幅面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法 轴线 现代性 后现代 形式 空间
下载PDF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理性与民主——论韦默尔的现代性理论
10
作者 汪行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40,共8页
本文主要探讨后形而上学时代理性与民主这一核心问题。韦默尔认为 ,后形而上学现代性是“第二现代性” ,是一个没有终极基础与和解梦想的现代性 ,一个不可避免地带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只有靠解释学的反思才能继续前进的现代性。理性批... 本文主要探讨后形而上学时代理性与民主这一核心问题。韦默尔认为 ,后形而上学现代性是“第二现代性” ,是一个没有终极基础与和解梦想的现代性 ,一个不可避免地带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只有靠解释学的反思才能继续前进的现代性。理性批判需要抛弃绝对主义和先验主义立场 ,回到日常交往的生活世界。只有借助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反思 ,才能走出自我意识的囚笼 ,找到通向“他者”的道路。后形而上学理性观为民主的思考确定了新的哲学坐标。政治现代性是个人的否定自由和人类共同自由的历史和解 ,民主既不是一个确定的乌托邦 ,也没有一个先验的基础 ,它只能依赖于后传统的民主伦理生活形式。现代民主既依赖保护个人自由的法律和市场经济 ,也依赖公共自由的政治实践和制度 ,如公共辩论和民主决策。这一政治思想本质上是自由主义的 ,因为它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理论 后形而上学现代性 理性 后传统民主伦理生活形式
下载PDF
我选择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永和 《建筑师》 2006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是作者对建筑学现状的一些认识以及自己目前从事建筑实践和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 盖房子 物质性 社会性 城市 策划 后现代技术 可持续发展 建造 全球化 形式 方法 过程 风格 教育
下载PDF
观念更迭场域中的舞蹈形态流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慧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人类社会的观念总体上经历了传统、现代、后现代三个发展阶段,传统舞蹈、现代舞蹈、后现代舞蹈就是在观念流变的语境下交替出现的不同的舞蹈形态。传统观念以客观世界为中心,现代观念以人的主观世界为中心,后现代观念则消解中心、追求... 人类社会的观念总体上经历了传统、现代、后现代三个发展阶段,传统舞蹈、现代舞蹈、后现代舞蹈就是在观念流变的语境下交替出现的不同的舞蹈形态。传统观念以客观世界为中心,现代观念以人的主观世界为中心,后现代观念则消解中心、追求关系的和谐。受不同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传统舞蹈的内容以反映自然世界和人们的客观社会生活为主,形式上呈现出鲜明的程式化倾向;现代舞蹈的内容多专注于反映人的主观精神世界,打破了传统舞蹈的程式规范,追求动作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协调;后现代舞蹈则消解了内容与主题的中心和中心化的表演模式,并开始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舞蹈形态 传统 现代 后现代
下载PDF
二维构成对后现代语境下丝网版画的影响
13
作者 王磊 《蚌埠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8-60,共3页
"构成"一词对于视觉艺术而言,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二维构成着重于视觉元素在二维空间中,按照形式美法则组合、解构视觉元素,强调以逻辑性来创造新形象。丝网版技术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其绘画性似乎正在... "构成"一词对于视觉艺术而言,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二维构成着重于视觉元素在二维空间中,按照形式美法则组合、解构视觉元素,强调以逻辑性来创造新形象。丝网版技术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其绘画性似乎正在逐渐迷失,但二维构成却让其发挥了后现代主义的功能,在质疑和否定艺术核心价值的同时,用不确定的确定性引导丝网版画的创作观念、构成形式和表现方法,使得丝网版画的创作形式更具活力,从而反映时代的面貌和艺术家鲜明的风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版画 二维构成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艺术真实”的独特追求
14
作者 史新粉 《衡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否定和变化的过程,如果从其本质和对“艺术真实”的追求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这3种绘画样式各有其特点,而且古典主义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理解,可现代主义虽历经...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否定和变化的过程,如果从其本质和对“艺术真实”的追求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这3种绘画样式各有其特点,而且古典主义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理解,可现代主义虽历经百年且与后现代主义并存,但能理解它的还只是一部分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揭开现代主义绘画那浓雾般的面纱观其本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传统艺术的否定和对“艺术真实”的独特追求,是现代主义绘画各流派之间的相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 西方 后现代主义 古典主义 发展经历 绘画艺术 传统艺术 否定
下载PDF
后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语言与反现代性
15
作者 葛祥国 《江西服装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6-39,共4页
后现代景观设计在形式语言上依赖语境,存在着不确定性、多元性;精神上体现出强烈的个性体验追求,尊重感性,采用象征、隐喻、拼贴与转印等构建形式。后现代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来的反现代性是对现代单一性的包容,是对个体审美的大尊重。
关键词 后现代 景观 形式
下载PDF
我思故我在——艺术笔记随想录
16
作者 吴建陵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283-284,共2页
中国艺术家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五千年所形成心理结构在面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明的冲击下,其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撞击。新时期的艺术形式语境话语是在历史的延续性中和本土文化的条件中形成的,艺术风格具有历... 中国艺术家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五千年所形成心理结构在面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明的冲击下,其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理想与现实发生激烈的撞击。新时期的艺术形式语境话语是在历史的延续性中和本土文化的条件中形成的,艺术风格具有历史和文化的规定性,在特定的本土历史语境中,时代的印记赋予艺术家本身的艺术形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艺术形式风格 历史语境话语
下载PDF
我国民法典:近代、现代抑或后现代——《德国民法典》的启发
17
作者 麻锦亮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从理论上说,法律形式主义所要求的法律自治应包括公法自律与私法自治两个方面,在理论上仍有必要大声疾呼私法优位和私法自治,应该正确认识《德国民法典》在本位选择上向近代民法“回归”的“保守”立场。当代中国应该摈弃制定“后现代... 从理论上说,法律形式主义所要求的法律自治应包括公法自律与私法自治两个方面,在理论上仍有必要大声疾呼私法优位和私法自治,应该正确认识《德国民法典》在本位选择上向近代民法“回归”的“保守”立场。当代中国应该摈弃制定“后现代”民法典的思路。我们既不能违背民法的基本精神,也不能脱离我国的现实国情,为民法典而制定民法典。另外,民法典作为市民社会的宪章要求,应尽可能地体现私法的形式理性,以自治规范为其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民法典》 近代 法律形式主义 私法自治 “后现代” 法律自治 私法优位 “回归” 当代中国 基本精神 市民社会 形式理性 自治规范 制定 公法 本位 国情 作为
下载PDF
听觉话语与“70后”小说的抒情形式 被引量:2
18
作者 颜水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51,共9页
在中国当代小说接受的跨媒介影响中,音乐和戏剧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小说中不仅有声音景观的直接描摹,小说中的音乐和戏剧实际上也是一种拟声写作。音乐、戏剧和声音景观都可以看作是听觉话语。小说中的听觉话语是自然与生活的外在呈... 在中国当代小说接受的跨媒介影响中,音乐和戏剧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小说中不仅有声音景观的直接描摹,小说中的音乐和戏剧实际上也是一种拟声写作。音乐、戏剧和声音景观都可以看作是听觉话语。小说中的听觉话语是自然与生活的外在呈现,也是人类心理与情感世界的外在化身。"70后"作家对声音有着特殊而又深刻的认识,他们在老百姓的日常声音中听到了艰辛的内容与劳苦的基调。"70后"小说通过歌曲唱词、复调形式和声音景观构筑了声音的大合唱,再现了丰富复杂的生活画面和情感世界。听觉话语使"70后"小说在体裁、结构、语音方面都呈现了抒情特征,也体现了对听觉意识形态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小说 听觉话语 抒情形式 意识形态 “70后”作家 巴赫金 《现代小说的风格》 《他乡》
下载PDF
“父法”的超越和“经典”的背叛——以1999年“政治形态小说”为读解对象
19
作者 麻尧宾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1-74,共4页
新时期“政治形态小说”背叛经典现实主义的模式 ,以“从容”的精神跨度观照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现实 ,是在“中心化”价值体系逐渐消解这一大背景下较为独特的文化景观。它普遍潜隐着对政治现代化演进中“被腐蚀”的心理焦虑 ,亦是作家... 新时期“政治形态小说”背叛经典现实主义的模式 ,以“从容”的精神跨度观照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现实 ,是在“中心化”价值体系逐渐消解这一大背景下较为独特的文化景观。它普遍潜隐着对政治现代化演进中“被腐蚀”的心理焦虑 ,亦是作家这一特殊知识群落超越“父法”有限默许范畴的一种集体“政治无意识”。它抛却理想化的承诺与转变 ,叙述的情感基本呈平隐凝滞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形态小说 中国 价值体系 文化景观 父法 情感
下载PDF
被隐藏的与被消解的——“后现代性”视野下的城市与建筑
20
作者 李琦 史永高 《建筑与文化》 2007年第12期81-83,共3页
在对于现代性的反思中,由于后现代主义建筑对于后现代思想的工具化取用使其无法进入问题的实质。本文致力于探讨基于后现代思想和当代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后现代性”对于城市和建筑的影响,指出城市层面上曾经被隐藏的日常性理应得到更... 在对于现代性的反思中,由于后现代主义建筑对于后现代思想的工具化取用使其无法进入问题的实质。本文致力于探讨基于后现代思想和当代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后现代性”对于城市和建筑的影响,指出城市层面上曾经被隐藏的日常性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至于建筑层面上,形的消解与事件的浮现则成为“后现代性”的重要内涵。基于这一考察,文章指出那种脱离于当代社会条件的对于地区性建筑的片面追求,往往阻碍了对于问题的思考。真正需要的是去探寻和发现有针对性和负责任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性 城市 日常性 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