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形式技巧表演 |
彭在钦
邓华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1
|
|
2
|
论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英美文学通俗性 |
张龙海
张英雪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3
|
后现代时间性图景——从利奥塔的观点看现代向后现代的过渡 |
张尧均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4
|
“现代”与“后现代” |
王锺陵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5
|
跨越现代化基本要素和结构的“超现代形态”——从现代化视角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
毛立言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7 |
1
|
|
6
|
“随意形态”标志设计研究 |
邵陆芸
韩超
|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7
|
高层建筑形态变异与未来走势 |
刘丛红
|
《城市建筑》
|
2010 |
3
|
|
8
|
从隐藏到展露:形式和技巧之美是如何走向艺术前台的 |
丁倩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2
|
|
9
|
邱振中与中国书法现代性的两副面孔 |
王毅霖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0
|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理性与民主——论韦默尔的现代性理论 |
汪行福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1
|
我选择 |
张永和
|
《建筑师》
|
2006 |
8
|
|
12
|
观念更迭场域中的舞蹈形态流变 |
孙慧佳
|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3
|
二维构成对后现代语境下丝网版画的影响 |
王磊
|
《蚌埠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4
|
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对“艺术真实”的独特追求 |
史新粉
|
《衡水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5
|
后现代景观设计的形式语言与反现代性 |
葛祥国
|
《江西服装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6
|
我思故我在——艺术笔记随想录 |
吴建陵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7
|
我国民法典:近代、现代抑或后现代——《德国民法典》的启发 |
麻锦亮
|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8
|
听觉话语与“70后”小说的抒情形式 |
颜水生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9
|
“父法”的超越和“经典”的背叛——以1999年“政治形态小说”为读解对象 |
麻尧宾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20
|
被隐藏的与被消解的——“后现代性”视野下的城市与建筑 |
李琦
史永高
|
《建筑与文化》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