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3/11 Europe and Its Ties with the U. S.
1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04年第8期1-1,共1页
关键词 post-3/11 Europe and Its Ties with the U NATO EU
下载PDF
危机主题与希望使者:日本“后3·11文学”中的《献灯使》 被引量:4
2
作者 侯冬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5-71,共7页
日本当代女作家多和田叶子的《献灯使》是一部描写当代日本社会危机主题的作品."3·11大地震"后,孤岛日本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形成作品的主线,而"献灯使之会"的存在则构成作... 日本当代女作家多和田叶子的《献灯使》是一部描写当代日本社会危机主题的作品."3·11大地震"后,孤岛日本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形成作品的主线,而"献灯使之会"的存在则构成作品的伏线.多和田叶子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辽远的人类共同体思考模式打破了作品主线危机主题的沉闷,以"献灯使"的培育和派遣过程举动为伏线让陷入危机中的孤岛看到了一缕救赎的希望.严峻的多重危机与"献灯使"的希望之光在作品中交互显现,是《献灯使》在同时期涌现的"3·11东日本大地震文学"以及"后3·11文学"作品中的清新夺目之处.《献灯使》是成就多和田文学的重要作品,也是作家多和田在平成年间的重要文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和田叶子 《献灯使》 3·11文学 危机主题 希望之光
下载PDF
日本后“3·11”文学《山猫·圆顶》的多元叙述与精神空间的构建
3
作者 冯立华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7,共9页
东日本大地震后,津岛佑子创作的小说《山猫·圆顶》以“混血儿”为视点,通过神话式结构、生死时间意识对立以及母子共生图示的多元叙述方式,将日本历史上的原爆经历以及美军占领时期出生的混血儿的人生和福岛核电站事故连接起来,构... 东日本大地震后,津岛佑子创作的小说《山猫·圆顶》以“混血儿”为视点,通过神话式结构、生死时间意识对立以及母子共生图示的多元叙述方式,将日本历史上的原爆经历以及美军占领时期出生的混血儿的人生和福岛核电站事故连接起来,构成原爆(战争)-混血儿-核电站(灾难)的交叉空间,构筑超越灾难的共生理论,即以文学的方式构建精神想象力的“圆顶”,超越种族和国界,在共生中实现未来人类的再生。这篇小说包含了后“3·11”文学书写上的多种特征,本文在分析此小说的同时,从灾难文学的视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试图勾勒出日本后“3·11”文学的部分书写特征并探讨文学之于灾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岛佑子 后“3·11”文学 《山猫·圆顶》 精神空间
原文传递
日本震灾后文学中的“3·11”书写:川上弘美《神明2011》中的新“日常” 被引量:3
4
作者 时渝轩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即"3·11"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催生了以书写核泄漏危机为主的震灾后文学,深刻影响了当代日本文学。作为其开端,川上弘美的作品《神明2011》在并置震灾前后两种"日常"的基础上,以对核...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即"3·11"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故催生了以书写核泄漏危机为主的震灾后文学,深刻影响了当代日本文学。作为其开端,川上弘美的作品《神明2011》在并置震灾前后两种"日常"的基础上,以对核泄漏的可视化呈现,实现了对震灾记忆的保存以及对近代以来"人类=神明"这一思维模式的批判。同时,小说关注在新"日常"下,被虚构的日本共同体所遮蔽的灾区留守群体于绝望中探寻自救的现实。《神明2011》不仅是日本文学界抵制官方"3·11"叙事、保存震灾记忆的起点,更是日本文学探寻近代文学功能回归、重返现实主义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灾后文学 3·11 川上弘美 新“日常”
原文传递
历史叙事与现实书写的罅隙之间——大江健三郎《晚年样式集》论
5
作者 霍士富 吐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9-145,共7页
《晚年样式集》是大江以日本"后3·11事件"为契机,历史书写"核爆"问题的日记体小说,是其"晚期工作"的集大成之作。文本从"核爆"问题的演变史出发,揭露日本二战史是践踏"民主"的... 《晚年样式集》是大江以日本"后3·11事件"为契机,历史书写"核爆"问题的日记体小说,是其"晚期工作"的集大成之作。文本从"核爆"问题的演变史出发,揭露日本二战史是践踏"民主"的侮辱史;战后史是"核伞"下政府行为的荒诞史。进而提出日本政府应正视"核爆"惨剧,积极推进"核电站为零"政策,塑造人类共有的"道德"规范,探讨"个人、国家和世界"的未来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3·11事件” 核电站爆炸 《晚年样式集》 战后史
原文传递
身体的改写与重置——论金原瞳小说里的后现代伦理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晨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82,共9页
金原瞳是日本新生代作家中相当“多产”的一位。她擅长采用多视角及多线叙事,通过刻画略显偏执、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女主人公形象,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伦理世界。后现代伦理基于身体,寻求的是多维时空中生命经验的解... 金原瞳是日本新生代作家中相当“多产”的一位。她擅长采用多视角及多线叙事,通过刻画略显偏执、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女主人公形象,呈现出了一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后现代伦理世界。后现代伦理基于身体,寻求的是多维时空中生命经验的解辖域、去层化。金原瞳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对身体进行技术改造(舌洞)、对“情欲”、“母性”等身体经验进行改写与重置的书写,包蕴着深层的后现代伦理拷问,并由此形成一股难以抗拒的文学张力。近作《一无所有》作为一部典型的震灾后文学作品,将伦理身体介入灾害叙事,从而完成了一场性别化的、对“3·11”震灾记忆的镜像反观,呈现出此前作品不曾有的聚焦现世冲突的伦理关怀,是对如何从伦理层面观照灾害书写问题的有力揭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原瞳 身体 后现代伦理 3·11”东日本大震灾 灾害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