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disaster spatial re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rural settlement nich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1
作者 LIU Yanguo WANG Li +5 位作者 ZOU Qiang LI Jingji LU Yafeng LI Lin XU Binni WANG Lihu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630-1646,共17页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isaster vulnerability of, and promote leapfrog development in, an affected area. To date, studies that have used administrative boundar... Post-disaster recovery and reconstruction provide an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the disaster vulnerability of, and promote leapfrog development in, an affected area. To date, studies that have used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to investiga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settlement space have not been able to clearly define the real boundaries of land use changes or quantify the degree of response to the ‘Build-Back-Better’ initiative, and have lacked any consideration of the fourth reconstruction stage–development period(10 years).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 mountain settlement niche 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spatial reconstruction, and drivers of rural settlements during 2009–2019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southwe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e following:(1) Natural factors were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settlement niches. The scale of the settlement niche and its land use structure depended on the physical geography features and the ethnic farming and grazing traditions. The settlement niche provided a realistic boundary for the spatial reconstruction.(2) The layout of residential land around cropland was the common feature of the mountain settlement niche. Of all the land use types, the roads and rural residential lands showed the most change over the 10 years;13,860 residential patches increased in size and 4,742 patches were abandoned.(3) The area of orchards, planted to reconstruct the economy in the mountains, increased by nearly 2.5 times.(4) Collapses,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and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influenced the spatial reconstruction. While the main focus of post-disaster recovery is spatial reconstruction, initiatives should include economic and spiritual recovery, and should als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ettlements Spatial reconstruction Settlement niche post-wenchuan Earthquake Reconstruction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四川汶川县板子沟“6·26”特大型泥石流成因特征与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宪政 铁永波 +9 位作者 宁志杰 杨昶 李宗亮 李明辉 梁京涛 卢佳燕 鲁拓 李光辉 李果 向炳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145,共12页
2023年6月26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板子沟发生灾害性泥石流,沟口冲出总量约8.28×10^(5) m^(3),堵塞岷江并形成面积约0.4 km^(2)的堰塞湖。为揭示汶川震后15 a仍发生特大型泥石流事件的内在成因机制,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地形... 2023年6月26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板子沟发生灾害性泥石流,沟口冲出总量约8.28×10^(5) m^(3),堵塞岷江并形成面积约0.4 km^(2)的堰塞湖。为揭示汶川震后15 a仍发生特大型泥石流事件的内在成因机制,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地形叠加分析与动力学参数计算等方法,分析板子沟泥石流的成因和堵江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板子沟泥石流触发降雨具有短历时高强度的特征,泥石流以沟道物源启动为主;(2)泥石流洪峰流量高达755.5 m^(3)/s,是导致堵塞岷江的主要原因;(3)板子沟泥石流表明,震后这类泥石流的活动性因物源耦合输移而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建议加强震区泥石流隐蔽型同震滑坡物源和沟道物源动态调查评估。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震后泥石流活动性演变规律的认识,并可为震后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县 板子沟 震后 泥石流 岷江 堵江
下载PDF
汶川灾后重建的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洋洋 谭平 +1 位作者 陈建秋 周福霖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2,共7页
开发并实施了汶川灾后重建的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对汶川灾后重建的汶川第一小学教学楼(非隔震)、汶川第二小学教学楼(隔震)和映秀安置房(隔震及非隔震)三个代表性隔震工程实施了远程实时监测,在汶川5.12大地震近5周年之际,该监测... 开发并实施了汶川灾后重建的隔震建筑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对汶川灾后重建的汶川第一小学教学楼(非隔震)、汶川第二小学教学楼(隔震)和映秀安置房(隔震及非隔震)三个代表性隔震工程实施了远程实时监测,在汶川5.12大地震近5周年之际,该监测系统已正常运行满1年,成功对上述结构受到的震中位于四川地区的几次小型地震响应进行了监测并给出典型测试记录和初步分析结果。该工作有望构建我国隔震结构理论验证与隔震工程实测分析新的研究平台,同时为未来可能的隔震结构强震作用下的实时监测做好技术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灾后重建 隔震建筑 远程实时监测
下载PDF
关于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 被引量:18
4
作者 邱建 蒋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15,共5页
汶川地震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迅速组织编制了一系列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目前《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10个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颁布实施,为做好下一步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 汶川地震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迅速组织编制了一系列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目前《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10个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颁布实施,为做好下一步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组织途径、总体思路和规划内容;对规划在定位、前期法律法规与政策储备、科学性以及协调性方面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构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体系的设想,并就其体系建构的原则和框架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 规划 体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地区的人口容量分析 被引量:36
5
作者 高晓路 陈田 樊杰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76,共13页
结合国家汶川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工作任务,对区域人口容量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了研究。依据区域人口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汶川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耕地总量为基本约束的人口容量测算思路,并对影响区域人口承... 结合国家汶川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的工作任务,对区域人口容量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了研究。依据区域人口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汶川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耕地总量为基本约束的人口容量测算思路,并对影响区域人口承载能力的各种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由此确定了测算人口容量的政策参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人口容量分析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模型,对灾区各县市的合理人口容量、人口超载情况及人口超载的不同类型,灾后人口调整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测算,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分析表明,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区的51个县市区的灾后实际人口为2025.91万人,而整个区域未来可以承受的总人口在2970万人左右,整个区域的人口容量尚有较大富余。为了避免跨县跨区域人口迁移的后续难题,应该重点解决由于地震而引起的部分县市的人口超载问题。在51个县市区当中,这样的县包括汶川、北川和茂县,三县的超载总人口为10万人左右。3县目前在外打工的人口较少,仅靠打工所在地省市对于这一部分人口进行就地安置不足以解决10万人口的超载问题。为此,有必要采取更加直接的中长期人口对策,包括实施跨县人口转移,提高耕地的复垦率、通过政策扶持的手段提高城镇化率、降低农村居民对于耕地的依赖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灾后重建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人口容量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评价——基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国平 彭思奇 杨凌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2-135,共4页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政策效应评价 灾区受灾群众
下载PDF
重铸脊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记忆 被引量:3
7
作者 尹强 张莉 +4 位作者 朱郁郁 郭枫 朱思诚 束晨阳 周乐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3-58,共6页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汶川地震城镇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规划、城镇重建类型、综合...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汶川地震城镇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空间结构规划、城镇重建类型、综合交通重建、市政工程重建、风景名胜区重建、重建投资估算等内容,记录、回顾与总结了各部分的编制过程与技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城镇体系规划 记忆
下载PDF
灾后重建中的资金来源及有效性对比研究--以美国绿堡镇与中国汶川灾区南坝镇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石蜜蜜 杨赛霓 +2 位作者 贺帅 杜娟 孙小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3,共4页
以美国堪萨斯州绿堡镇龙卷风灾区和中国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为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研究区——美国堪萨斯州绿堡镇和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为研究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出发,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二... 以美国堪萨斯州绿堡镇龙卷风灾区和中国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为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研究区——美国堪萨斯州绿堡镇和四川省平武县南坝镇为研究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出发,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二者在资金来源及使用成效在当地灾民认知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可能原因,以期为中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借鉴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绿堡 汶川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氡震后效应机理讨论 被引量:8
9
作者 任宏微 刘耀炜 马玉川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3,共11页
在汶川地震氡震后效应特征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氡震后效应变化规律及机理展开了初步的探讨。按水氡阶变上升速度与恢复时间的长短,近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远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 在汶川地震氡震后效应特征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氡震后效应变化规律及机理展开了初步的探讨。按水氡阶变上升速度与恢复时间的长短,近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远场水氡震后效应可分为短期恢复型与长期不恢复型。针对氡震后效应的4种变化规律,提出了4种可能的机理:破裂混合机理、破裂射气增大机理、振动射气增大机理、裂隙开启-闭合机理。研究氡震后效应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是从另一角度探讨氡的来源、迁移、表现与应力-应变、含水层动力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氡地震前兆机理的研究与前兆异常判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震后效应 机理
下载PDF
基于灾后旅游重建的“汶川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柳青 邱云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汶川经过近三年的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其旅游业复兴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课题组总结出汶川灾后旅游振兴发展的"三高一统"模式,即高目标引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旅游重建工作,实现以旅游为主... 汶川经过近三年的地震灾后恢复建设,其旅游业复兴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课题组总结出汶川灾后旅游振兴发展的"三高一统"模式,即高目标引导、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统筹整体推进旅游重建工作,实现以旅游为主导,整体推进交通条件和接待设施升级、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旅游产业关联效应、旅游资源整合和路线打造、民族文化保护和新文化注入、标准规范和品牌树立等重建路径,进而实现了旅游支撑系统改善、特色旅游村寨集镇、旅游带动产业升级、旅游布局科学合理、旅游文化彰显、旅游形象提升等六大突出绩效,最终全面实现灾后旅游产业振兴。"汶川模式"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模式 灾后重建 旅游振兴
下载PDF
汶川 8. 0 级地震震后泥石流空间分布和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奋生 李勇 +7 位作者 赵国华 颜照坤 郑立龙 李敬波 王世元 闫亮 张威 马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41,共4页
基于对汶川8.0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和震后5年来龙门山中北段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刻画,对震后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识:震后泥石流集中分布在北川-映秀断裂上盘10 km范围以内,相对于同震崩塌、滑坡具有更明显... 基于对汶川8.0级地震同震地质灾害和震后5年来龙门山中北段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刻画,对震后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及其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获得以下认识:震后泥石流集中分布在北川-映秀断裂上盘10 km范围以内,相对于同震崩塌、滑坡具有更明显的上盘效应。震后泥石流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松散堆积物分布范围、地形地貌、岩性、降水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同震崩塌、滑坡松散堆积物为震后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地形地貌是控制震后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泥石流提供了势能和启动的空间条件;震后泥石流集中发生在前震旦系彭灌杂岩和古生界粉砂岩、砂岩等岩性分布区;降水是导致震后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震后 泥石流 空间分布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村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春振 谭荣志 刘应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723-9724,9726,共3页
"5.12"汶川地震给灾区许多村镇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地震过后,灾区群众正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积极开展家园的恢复重建工作。文章就震后村镇建设涉及到的选址规划、房屋建造、道路交通、通讯网络、居民社区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几... "5.12"汶川地震给灾区许多村镇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地震过后,灾区群众正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积极开展家园的恢复重建工作。文章就震后村镇建设涉及到的选址规划、房屋建造、道路交通、通讯网络、居民社区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建设
下载PDF
汶川地震后3个月和6个月男性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齐建林 郭琳 +3 位作者 周晓梅 侯桂芝 董燕 杨征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第6期670-672,共3页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3个月和6个月在男性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震后3个月1182名和6个月1604名男性救援者进行人口学资料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问卷(PLC-C)调查。结果震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2个随机样...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3个月和6个月在男性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发生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震后3个月1182名和6个月1604名男性救援者进行人口学资料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问卷(PLC-C)调查。结果震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2个随机样本在人口学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时PCL-C测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6个月时的得分(t=15.63,P<0.001)。得分大于38分即可能患有PTSD的人员百分率也明显低于6个月时(1.02%V S.4.30%;χ2=26.04,P<0.001)。此外,3个月时回避或麻木因子(t=35.04,P<0.001)和警觉性增高因子(t=14.23,P<0.001)均较6个月时得分低。而创伤体验重现因子(t=11.47,P<0.001)较6个月时得分高。结论汶川地震后3个月和6个月时男性救援者的PTSD症状在加重,PTSD患病率增高。此外,救援者创伤体验重现症状随着时间而缓解,而回避或麻木、警觉性增高症状却出现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汶川 地震
下载PDF
非常态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评价比较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升 吕志奎 罗桂连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49-56,共8页
在对国家、省级政府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全面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顾客导向的政策执行评估模型,围绕受灾群众最需要但不太满意的政策(包括住房、就业、保障等)进行梳理、归纳,设计相关问卷,并通过对千余户受灾家庭问卷调... 在对国家、省级政府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全面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顾客导向的政策执行评估模型,围绕受灾群众最需要但不太满意的政策(包括住房、就业、保障等)进行梳理、归纳,设计相关问卷,并通过对千余户受灾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收集数据,研究灾后重建政策的执行情况、各类群体的评价差异。研究表明,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农房修改重建政策落实得较好,城镇住房修复重建政策、就业援助政策落实得较差;受灾程度越大的群体对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越差。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改善非常态环境下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政策执行 政策评价
下载PDF
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34
15
作者 辛勇 白柯 +2 位作者 陈谢平 朱殿庆 刘传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7-823,共7页
研究考察了汶川地震十年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并检验了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创伤后成长问卷和心理韧性问卷对997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有显著的正... 研究考察了汶川地震十年后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并检验了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创伤后成长问卷和心理韧性问卷对997名高中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2)心理韧性对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的中介过程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韧性的预测作用比男生更大。这表明社会支持既能直接正向影响创伤后成长,也能通过心理韧性正向影响创伤后成长,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有助于青少年的创伤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后十年 青少年 创伤后成长 社会支持 心理韧性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人口与居民点配置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创琳 吴丰林 李茂勋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0年第1期63-78,共16页
汶川地震灾后山区城乡人口与居民点空间配置适宜性评价是科学确定灾后山区人口与居民点规模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灾区51个县市的1 264个乡镇为评价范围,以各乡镇实地调研统计数据为依据,选取灾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外出打工... 汶川地震灾后山区城乡人口与居民点空间配置适宜性评价是科学确定灾后山区人口与居民点规模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灾区51个县市的1 264个乡镇为评价范围,以各乡镇实地调研统计数据为依据,选取灾后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外出打工人口比率、人口震亡率、民族人口比率以及高程、坡度等综合地形指标共7个指标为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灾后城乡人口与居民点空间配置适宜性评价指数,然后根据适宜性程度将灾区分为高度适宜地区(面积占11.03%)、较高适宜地区(占15.29%)、中度适宜地区(占29%)、较低适宜地区(占30.08%)和不适宜地区(占14.6%)共5级,依此提出了灾后山区城乡人口与居民点空间配置适宜性评价对重建的几点建议,建议灾区城镇体系和新农村建设以人口与居民点空间配置适宜性分区为引导,人口与居民点配置尽量避开龙门山大断裂带沿线地区及高山峡谷地区,人口与居民点配置规模不能超过人口容量及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安置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同质性,尽量就近安置,平原及丘陵地区是人口集中配置的地区,鼓励外出打工人口带家属在打工地自愿就地安置,产业布局、就业及重要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布局要与人口配置格局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人口 空间配置 适宜性评价 汶川地震 灾后山区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绵竹市回澜立交桥震害调查 被引量:55
17
作者 孙治国 王东升 +3 位作者 郭迅 孟庆利 于德海 李晓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2-138,共7页
绵竹市回澜立交桥跨越绵竹货运火车站,包括主桥及4个平面为圆形的曲线匝道桥,匝道桥为连续箱梁结构。5.12汶川大地震中,回澜立交桥遭到严重破坏,通过对震害的现场调查及分析发现,圆形匝道桥破坏严重,每个匝道桥破坏集中于1-2个抗弯刚度... 绵竹市回澜立交桥跨越绵竹货运火车站,包括主桥及4个平面为圆形的曲线匝道桥,匝道桥为连续箱梁结构。5.12汶川大地震中,回澜立交桥遭到严重破坏,通过对震害的现场调查及分析发现,圆形匝道桥破坏严重,每个匝道桥破坏集中于1-2个抗弯刚度较大的低矮桥墩并引起上部箱梁横向断裂,其余桥墩发生轻度或中度破坏,主要为桥墩混凝土保护层脱落、混凝土开裂及墩顶橡胶支座的滑移,且总体来看,匝道桥破坏沿切向更为明显。主桥破坏相对较轻,主要包括桥墩顶部的支座滑移及主桥与匝道桥间的碰撞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回澜立交桥 曲线桥 震害调查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网——基于农村低保居民社会支持网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卓 莫丽平 曹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136,共10页
汶川地震影响了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体系,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网规模小于农村低保居民。亲属关系主要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物品支持。非亲属关系主要提供劳务支持和社交支持。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网中主要关系类型由强到弱依次为:配偶—父母—兄... 汶川地震影响了灾区居民的社会支持体系,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网规模小于农村低保居民。亲属关系主要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物品支持。非亲属关系主要提供劳务支持和社交支持。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网中主要关系类型由强到弱依次为:配偶—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朋友—邻居—其他亲戚—同事。"志愿者/社工/大学生"微弱呈现在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网中。灾后重建四年来,灾区居民社会支持网尚未复原。建议政府在灾后重建硬件建设任务完成之后,加大力度组织发展灾区经济,确保灾区居民生计安全;政府和社会组织合力推进灾后社区建设,恢复重建灾区居民社会支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灾后重建 社会关系 社会支持网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后半年及1年都江堰安置点432例群众心理状况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茵 杨德华 +6 位作者 毛文君 张涛 胡珉 代光智 何江军 冉茂盛 陈丽云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7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半年及1年后,都江堰地震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并探索其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P-C)、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震后半年...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半年及1年后,都江堰地震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并探索其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P-C)、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在震后半年和1年对都江堰安置点受灾群众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实施相关的灾后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地震灾区群众震后半年及1年的PTSD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8.3%、6%;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1.6%、8.4%;焦虑症状发生率为19.7%、5.6%。结论震后1年较之震后半年灾区群众PTSD、抑郁及焦虑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该结果可能对研究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政府、社会、家庭的支持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后救援者心理创伤评估报告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皓 贾巧枝 于少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8-760,共3页
为了解5.12汶川地震中参与救援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情况,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5.12汶川地震中550名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重度PTSD症状表现的救援者为9.0%;地震后部分救援者感到内疚、无助、压抑、... 为了解5.12汶川地震中参与救援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情况,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5.12汶川地震中550名救援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重度PTSD症状表现的救援者为9.0%;地震后部分救援者感到内疚、无助、压抑、无信心和生命无意义,救援者成为PTSD症状的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汶川地震 创伤后应激障碍 救援者 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