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素和 辛映卿 +1 位作者 庄少惠 彭皓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76-1277,共2页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限期乳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L组:氯诺昔康40mg+吗啡10mg;T组:曲马多800mg+氟哌啶5mg,将以上药液加生理盐...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限期乳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20例。L组:氯诺昔康40mg+吗啡10mg;T组:曲马多800mg+氟哌啶5mg,将以上药液加生理盐水至100ml。术毕前30min静注相应负荷药液后开始静脉镇痛治疗,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配合单次按压剂量(1ml),锁定时间30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度评分,记录每个患者术后的疼痛和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度评分:12h以后T组高于L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L组低于T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全麻乳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安全有效,满意度优于曲马多,副作用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吗啡 乳癌根治术 自控镇痛
下载PDF
乳癌患者血清TNF、IL-2、IL-6检测 被引量:5
2
作者 付迎辉 阎嘉茵 杜晓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探讨乳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4 9例乳癌、31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TNF、IL 2、IL 6进行了测定 ,并与 30例健康女性对照。结... 目的 :探讨乳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L 6 )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4 9例乳癌、31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TNF、IL 2、IL 6进行了测定 ,并与 30例健康女性对照。结果 :乳癌组血清TNF、IL 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 (P <0 0 1) ;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 ,而逐步升高 ;而IL 2含量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 (P <0 0 1) ,且随病情进展呈降低趋势 ;良性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TNF、IL 2、IL 6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乳癌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分泌调节紊乱 ,检测乳癌患者血清TNF、IL 2、IL 6 ,可作为乳癌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 放射免疫法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血清TBX3、CA15-3及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丁金旺 罗定存 +5 位作者 叶柳青 王克义 周美琪 张卧 蔡菊芳 谢乐斯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TBX3、CA15-3及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标本作为实验组,78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良性对照组,100例健康女性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TBX3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血清TBX3、CA15-3及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0例乳腺癌患者血清标本作为实验组,78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良性对照组,100例健康女性血清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血清TBX3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15-3和CEA表达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健康女性血清TBX3含量为1.72(1.12~2.49)ng/ml,按百分位数法(P95)确定其正常人群上限界值为5.50ng/ml。与良性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组血清TBX3、CA15-3和CEA含量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TBX3、CA15-3及CEA在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患者(P<0.05)。血清TBX3、CA15-3和CEA对全组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48.57%、36.43%和31.43%,特异性分别为91.03%、98.72%和100.00%,准确度分别为68.33%、58.72%和55.96%。血清TBX3、CA15-3和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敏感度为60.00%,特异性为89.74%,准确度为70.64%。在64例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中,血清TBX3、CA15-3和CEA的敏感度分别为64.06%、68.75%、62.50%,而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则高达79.69%。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诊断敏感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血清TBX3、CA15-3和CEA联合检测能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病期判断以及监测复发或转移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 TBX3 CA15—3 CEA诊断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林海平 陈健 李清浩 《医学综述》 2012年第3期475-476,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乳腺癌根治术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压和心率改变情况以及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入手术室时血压和心率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前、插管后即刻、切皮时和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安全有效,术后麻醉恢复快,麻醉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根治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加温输液对乳癌根治术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光华 李淑琴 +3 位作者 董宁蝉 王月凤 孙小菊 李金娜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减少病人术中出血。方法将 80例乳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 (加温输液 )和对照组 (室温输液 )各 40例。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输入加温液体 (37~ 38℃ ) ,腹部以下盖保温毯 ,使肛温保持在 36~ 37℃ ;对照组输入室温液体 (2 0~ 2 ... 目的减少病人术中出血。方法将 80例乳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 (加温输液 )和对照组 (室温输液 )各 40例。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输入加温液体 (37~ 38℃ ) ,腹部以下盖保温毯 ,使肛温保持在 36~ 37℃ ;对照组输入室温液体 (2 0~ 2 1℃ ) ,不用保温毯。比较两组术后体温、出血量、输血量及部分凝血项目测定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终止和手术后 2 h体温比较 ,均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比较 ,均 P<0 .0 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术后血小板 (PL T)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 (PT% )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比较 ,均 P<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温输液可使病人术中术后的体温维持正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根治术 加温输液 凝血机制 肿瘤科护理
下载PDF
人源性抗乳腺癌单链抗体库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净 王慧 +4 位作者 王超 袁媛 崔岩 叶菁 李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37-84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已构建的大容量人源性抗乳腺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基础上,筛选出高亲和力的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并对抗体基本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靶标,经过4轮淘洗,筛选出高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乳腺癌scFv,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已构建的大容量人源性抗乳腺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基础上,筛选出高亲和力的特异性单链抗体(scFv)并对抗体基本特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为靶标,经过4轮淘洗,筛选出高亲和力的特异性抗乳腺癌scFv,并对其结构序列进行分析;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scFv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以及其蛋白的基本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具有高亲和力的抗乳腺癌单链抗体库,获得scFv的长度约为750 bp,ELISA证实所得抗体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高度的特异性,IPTG诱导表达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cFv为相对分子质量(Mr)30 000的可溶性蛋白。结论:本研究在已构建的大容量抗乳腺癌单链抗体库的基础上,筛选获得了高亲和力的抗乳腺癌单链抗体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获得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乳腺癌靶向性抗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抗体 乳腺癌 人源性 噬菌体抗体库 筛选 表达
下载PDF
Orem自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蕾 杨丽华 +1 位作者 高丽萍 卢爱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8期632-633,共2页
关键词 OREM自理模式 乳腺癌根治术 护理
下载PDF
术前导丝穿刺定位对可疑乳腺癌病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卞丽琴 张长海 +3 位作者 王兆信 刘芳 赵国华 谭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7期748-750,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导丝穿刺定位对可疑乳癌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钼靶X线影像资料,搜集可疑乳癌病灶患者42例,采用X线导丝穿刺定位,留置导丝于病灶区,引导手术行病灶切除活检,病例均经组织病理证实。结果:经定位术后病变切除率达100%,其... 目的:探讨术前导丝穿刺定位对可疑乳癌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钼靶X线影像资料,搜集可疑乳癌病灶患者42例,采用X线导丝穿刺定位,留置导丝于病灶区,引导手术行病灶切除活检,病例均经组织病理证实。结果:经定位术后病变切除率达100%,其中,乳腺癌15例,乳腺增生症20例,良性乳腺肿瘤4例,炎症病变2例,脂肪坏死1例。结论:乳腺导丝定位术安全可靠,对引导切除可疑乳癌病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疑乳腺癌 导丝定位 乳腺X线摄影术
下载PDF
乳癌根治术患者甲氨蝶呤组织学分布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淑贤 邹伟平 +1 位作者 宋秉鹏 薛新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392-393,共2页
本文研究了42例乳腺癌患者,在一次性应用MTX1mg/kg静注1、5、13、24、48、72h后分别行根治术,术中取血、肿瘤、淋巴结、胸大肌、脂肪、腺体、应用FPLA法测定其MTX含量。表明肿瘤及淋巴结中的浓度明显高... 本文研究了42例乳腺癌患者,在一次性应用MTX1mg/kg静注1、5、13、24、48、72h后分别行根治术,术中取血、肿瘤、淋巴结、胸大肌、脂肪、腺体、应用FPLA法测定其MTX含量。表明肿瘤及淋巴结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1),提示术前给药杀瘤方案可取;外周血MTX浓度不能如实反映效应器的实际浓度,血药浓监测时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根治术 早氨蝶呤 组织浓度 药物疗法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与切口选择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蒋勇敢 余东升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 探讨乳癌切口类型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 对50例行乳癌手术者,采用纵形切口10例,斜形切口24例,横形切口16例。比较各切口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 皮瓣坏死斜切口患者发生率(45.83%)明显比纵切口(10%)及横切口(6.25%)患者发... 目的 探讨乳癌切口类型对皮瓣血供的影响。方法 对50例行乳癌手术者,采用纵形切口10例,斜形切口24例,横形切口16例。比较各切口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 皮瓣坏死斜切口患者发生率(45.83%)明显比纵切口(10%)及横切口(6.25%)患者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x^2=9.4811,P<0.01)。结论 乳癌切口选择宜顺应胸前皮肤血供分布规律,横切口和纵切口是合适的选择,而斜切口则应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皮瓣坏死 切口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选择对其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树根 胡进晖 陈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554-555,共2页
目的讨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最佳切口选择。方法对13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机选择横切口和纵切口,将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总结分析。结果横切口与纵切口比较愈合无显著差异,但横切口可以明显缩短有并发症患者的住院... 目的讨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最佳切口选择。方法对134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机选择横切口和纵切口,将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总结分析。结果横切口与纵切口比较愈合无显著差异,但横切口可以明显缩短有并发症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乳腺癌手术切口应尽量选择横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横切口 纵切口 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引起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芙瑶 吴友义 +1 位作者 原少斐 王玉斌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7期856-858,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 目的研究临床、物理因素对左侧乳腺癌术后逆向调强放疗后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发生的影响。方法对32例左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放疗,所有患者分别在放疗前、放疗中(30Gy时)、放疗结束时和放疗结束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心电图和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应用NCI-CTCAE 3.0版对急性放射性心脏分级标准评价。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物理因素与心脏损伤的关系。结果放疗结束3月未检测出c Tn I异常。随着心脏受照射量的增加,血清c Tn I含量随之升高,放疗剂量达DT 30Gy时血清c Tn I含量较放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476,P<0.05);放疗结束时与放疗前的比较,血清c Tn I含量显著升高(t=9.834,P<0.001),放疗后1个月与放疗前比较,c Tn I含量仍有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5,P<0.05);放疗后3个月与放疗前比较,显示血清c Tn I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0.284,P>0.05)。无心脏损伤组和有心脏损组年龄、KPS评分、病理类型、ER表达情况、PR表达情况、Her-2表达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91、0.36、1.54、0.68、2.50、0.10,均P>0.05),无心脏损伤组心脏Dmax、心脏V30均显著低于有心脏损伤组(t值分别为2.29、3.34,均P<0.05),而两组心脏Dmin、心脏Dmean、心脏V40均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89、1.68、1.56,均P>0.05)。结论乳腺癌逆向调强放疗后心脏的损伤以心电图异常较为常见,其中心脏Dmax、V30是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血清中c Tn I的变化可早期反映放射性心脏损伤,以利于尽早预防和治疗放疗并发症和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癌根治术 逆向调强放疗 放射性心脏损伤
下载PDF
CA153,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飞 吕军 +3 位作者 冯景 曹峰 汪智琼 吴丹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血清标志物CA153,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3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A153... 目的:探讨肿瘤血清标志物CA153,CEA和CYFRA21-1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乳腺癌组,3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其血清CA153,CEA和CYFRA21-1含量。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53,CEA和CYFRA21-1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对照组及乳腺良性疾病组(P<0.05)。三项标志物进行串联检测的敏感度和诊断准确度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CA153,CEA和CYFRA21-1水平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糖类抗原153 癌胚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弹性固定胸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思凤 吴修荣 《齐鲁护理杂志》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为了提高乳腺癌术后切口包扎的舒适度 ,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研制了乳腺癌术后弹性固定胸带 ,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随机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6 2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 31例 ,其切口用弹性固定胸带包扎 ,对照组 31例 ... 目的 :为了提高乳腺癌术后切口包扎的舒适度 ,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研制了乳腺癌术后弹性固定胸带 ,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随机将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6 2例分为两组 ,观察组 31例 ,其切口用弹性固定胸带包扎 ,对照组 31例 ,其切口用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结果 :2种方法的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结论 :自制弹性固定胸带能减轻切口疼痛 ,避免呼吸受限 ,提高了舒适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 弹性固定胸带 乳房切除术 根治术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乳癌术后内乳区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建春 李立 +6 位作者 荣大庆 董齐 柳青峰 宫本松 张志强 张风兰 胡永胜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乳癌根治术后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和方法。方法2005年6月至2005年12月,选择经内乳区淋巴结显像证实有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12例乳癌患者,于胸骨旁肋间隙经穿刺针导入柱状激光光纤,进行光动力学照射。术后3...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乳癌根治术后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和方法。方法2005年6月至2005年12月,选择经内乳区淋巴结显像证实有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12例乳癌患者,于胸骨旁肋间隙经穿刺针导入柱状激光光纤,进行光动力学照射。术后3个月再行内乳区淋巴结显像复查。激光仪波长630nm,光敏剂血卟啉剂量5mg/kg;柱状激光光纤,末端输出功率密度300mW/cm^2,照射时间15min。结果9枚直径0.5~1.0cm内乳区淋巴结完全消失,4枚直径1.1~1.3cm明显缩小。结论光动力学照射内乳区淋巴结是治疗乳癌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内乳区淋巴结 光动力学疗法
下载PDF
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乳癌根治术的麻醉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兰华 李淑萍 +1 位作者 王梅 王立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情况。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相同,咪达唑仑0.05mg/kg... 目的:比较乳腺癌根治术七氟醚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恢复情况。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相同,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插入喉罩。麻醉维持:S组吸入七氟醚,PR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输注。手术结束时,停止吸入七氟醚,纯氧吸入。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记录手术时间、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P<0.05),Aldrete评分达到9分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延长(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醚麻醉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较快,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患者术后早期意识状态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异丙酚 瑞芬太尼 乳腺癌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预防乳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志强 裘华德 +1 位作者 陶世明 霍景山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7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150例实施乳癌根治术后分别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及常规引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出现皮瓣下局限性积液分别为5例(6.4%)...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150例实施乳癌根治术后分别应用负压封闭引流及常规引流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术后出现皮瓣下局限性积液分别为5例(6.4%)及15例(20.8%),实验组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乳癌根治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明显降低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比例,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积液 引流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在乳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宝林 鲍红光 史宏伟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9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乳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6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气管内全麻。A组为实验组,在气管插管完成后,手术开始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为对照组,于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乳癌根治术中超前镇痛的有效性。方法:60例乳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气管内全麻。A组为实验组,在气管插管完成后,手术开始前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为对照组,于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两组术后均未使用自控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拔管后10 min,回病房后4、8、12、24 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观察有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24h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乳癌根治术中,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乳癌根治
下载PDF
综合措施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建华 吕绍江 荆军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综合采用易积液部位皮瓣开窗引流、皮瓣与胸壁固定、腋下单管负压引流、切口非加压包扎等方法(观察组49例)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并与传统乳腺癌根治方法(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综合采用易积液部位皮瓣开窗引流、皮瓣与胸壁固定、腋下单管负压引流、切口非加压包扎等方法(观察组49例)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并与传统乳腺癌根治方法(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皮瓣下积液率(6.1%),明显低于对照组(27.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采取综合措施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且术后管理方便,便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皮瓣下积液 预防
下载PDF
126例胸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苏萍 张琴 +3 位作者 覃晓波 蒿艳蓉 肖和卫 吴洁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肿瘤、不同治疗方法下,胸部肿瘤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对动态心电图(AECG)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临床肿瘤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26例,按照肿瘤类型分为左肺癌组43例,左乳癌组39例,食管癌组4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肿瘤、不同治疗方法下,胸部肿瘤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对动态心电图(AECG)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临床肿瘤中心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26例,按照肿瘤类型分为左肺癌组43例,左乳癌组39例,食管癌组4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放疗组36例,同步放化组46例,序贯放化组44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半年后进行24 h Holter监测,比较这3个时间段的AECG异常发生率,以及在2种分类方法下各组治疗后新增AECG异常发生率。结果偶发房(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半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各3组患者治疗后新增AECG异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后胸部肿瘤患者的AECG改变多在治疗早期出现,是可逆性的。由于调强放射治疗的精确性,不同类型胸部肿瘤放疗后的AECG改变无显著性差异。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对AECG影响较小,其心脏毒性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肺肿瘤 乳肿瘤 食管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