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5篇文章
< 1 2 1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叶片装配执行过程智能检测及AR引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杰 王淑侠 +4 位作者 何卫平 李江红 吴世鑫 魏兵钊 王满贤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3-1272,共10页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装配执行过程的作业智能化程度,本文提出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装配执行过程智能检测及AR引导方法,该方法包括叶片编码识别、物料AR出入库和齐套摆放过程状态检测3个环节。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物料缺乏自动化识别和...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装配执行过程的作业智能化程度,本文提出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装配执行过程智能检测及AR引导方法,该方法包括叶片编码识别、物料AR出入库和齐套摆放过程状态检测3个环节。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物料缺乏自动化识别和智能化纠错的问题,搭建基于编码识别的叶片物料管理架构,提出基于图像处理的叶片编码图像前处理增强操作,并利用贝叶斯纠错对识别结果进行正误判断和纠错校正的后处理操作,提高了叶片编码识别准确率;在物料人工出入库环节,利用AR增强可视化信息辅助用户快速执行作业任务,降低了叶片物料选取作业的时间;针对叶片物料齐套准备过程,构建了基于检测比对的防错纠错系统,避免发生人为错误。所提叶片装配执行过程智能检测及AR增强辅助引导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消耗,在推动航空发动机迈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上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叶片 光学字符识别 后处理 增强现实 装配执行过程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头颈CTA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头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祁冬 乔晓春 +3 位作者 施彪 沈艳 胡淑敏 姚木子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6期790-798,共9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对头颈动脉CTA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42例均行头颈CTA和头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后处理及诊断分为AI组和人工组,对比...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对头颈动脉CTA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42例均行头颈CTA和头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后处理及诊断分为AI组和人工组,对比两组在图像后处理用时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识别头颈动脉斑块性质(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性斑块)的差异。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在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并将两组诊断结果与DSA结果进行一致性Kappa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I组和人工组对头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并采用Z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AI组后处理及诊断用时为(366.48±18.54)s,较人工组(1291.63±52.27)s缩短了约7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得到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组共识别头颈动脉斑块145个,AI组共识别头颈动脉斑块145个,其中AI组准确识别不同性质斑块141个,总准确率为97.24%(141/145)。AI组与人工组对识别头颈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识别斑块性质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45)。AI组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7.09%(27/31)、81.82%(9/11)、93.10%(27/29)、69.23%(9/13)和85.71%(36/42),与DSA诊断头颈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0.792);人工组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0.32%(28/31)、81.82%(9/11)、93.33%(28/30)、75.00%(9/12)和88.10%(37/42),与DSA诊断头颈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0.801),并且两组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I组与人工组诊断头颈动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5和0.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I技术在头颈CTA图像后处理用时、评估头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识别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医师分析诊断头颈CTA的有效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MRI迭代新技术在脑发育与脑损伤评估中的进展和前景
3
作者 李贤军 董素贞 杨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脑发育与脑损伤研究是认识发育规律并保障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MRI是脑发育与脑损伤评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儿科适宜的MRI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MRI在儿科人群的适用性。本文主要论述了包括人工智能加速成像、运... 脑发育与脑损伤研究是认识发育规律并保障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MRI是脑发育与脑损伤评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儿科适宜的MRI技术不断迭代更新,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提升了MRI在儿科人群的适用性。本文主要论述了包括人工智能加速成像、运动伪影消除、图像畸变校正、儿科适宜的脑形态与功能量化分析等在内的MRI新技术与图像处理新方法,并简要论述了新技术在揭示脑发育规律与脑损伤病理生理机制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指出了部分新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期待本文能够为进一步拓展儿科适宜脑MRI技术的应用启发新角度,为儿童脑病早期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希望更多的研究推动儿科适宜MRI新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提升儿童脑病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发育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成像技术 后处理方法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及体检信息对肋骨骨折诊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张鹏 焦健 +1 位作者 都基权 司迎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99-70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及体检信息对肋骨骨折(RF)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01至2023-12武警山东总队医院收治的400例RF患者的MSCT资料,其中受伤7d内初检且受伤3~8周内复检的9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初检分为A、B组,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及体检信息对肋骨骨折(RF)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01至2023-12武警山东总队医院收治的400例RF患者的MSCT资料,其中受伤7d内初检且受伤3~8周内复检的9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初检分为A、B组,由2名影像科高年资医师独立诊断,A组医师了解患者体格检查信息后,对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进行针对性诊断;B组医师对以上项目进行盲诊.以复检结果为标准,统计分析常规横断面(TRA)图像和后处理技术诊断各类型RF的效能.结果初检时,A组不同方式诊断Ⅰ、Ⅱ、Ⅲ型RF的准确率均高于B组,其中Ⅰ、Ⅲ型RF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CPR方式诊断Ⅰ、Ⅲ型RF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其他方式(P<0.05);不同方式诊断Ⅱ型RF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MPR后处理技术可视性强、诊断平均用时短于其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RF在初检时未检出,88例均在复检时检出,其中MIP方式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可用于不同类型RF的诊断,不但诊断准确率高,且诊断用时较短,可明显提高诊断RF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后处理技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伤残鉴定
下载PDF
马扎克五轴加工中心后处理研究及验证
5
作者 段向敏 张春 游思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9-242,共4页
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产品对零件的结构及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三轴加工中心无法满足零件加工要求,而五轴联动机床能很好适应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然而,机床厂家并不会免费提供该设备的专用后处理,这给机床使用人员带来了极大困难... 在制造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产品对零件的结构及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三轴加工中心无法满足零件加工要求,而五轴联动机床能很好适应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然而,机床厂家并不会免费提供该设备的专用后处理,这给机床使用人员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也浪费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这里针对马扎克五轴加工中心,运用Tcl脚本语言在UG/Post环境中编制适合该机床的后处理系统。该系统能有效读取刀位文件,并且按照机床要求生成相应加工程序,该程序能安全有效地运行于马扎克VARIAXIS j-500/5X机床。最后通过加工检测五轴联动机床的S试件证明了该后处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扎克 五轴加工中心 后处理 UG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与Canny算法的服装纸样轮廓提取
6
作者 庹武 杜聪 +4 位作者 陈谦 吴超 魏新桥 张欣汝 刘思雨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182,共9页
为提高服装二维纸样轮廓信息采集转换的准确性及方便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服装纸样轮廓提取方法。将手机相机作为图像采集设备,采用相机标定的方法进行图像畸变矫正,对图像灰度化处理后进行伽马变换。通过改进的Canny算法对纸... 为提高服装二维纸样轮廓信息采集转换的准确性及方便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服装纸样轮廓提取方法。将手机相机作为图像采集设备,采用相机标定的方法进行图像畸变矫正,对图像灰度化处理后进行伽马变换。通过改进的Canny算法对纸样图像进行边缘信息的提取,使用自适应双边滤波保边去噪;在原Sobel算子上增加了45°和135°方向的梯度模板计算梯度;采用自适应双阈值确定边缘;融合形态学算法处理轮廓;最后按需进行轮廓骨架提取。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适用于二维纸样的轮廓提取,其提取误差在0.15~1.50 cm之间,可实现单独对服装纸样的外轮廓、内轮廓及内外轮廓图的提取,完成轮廓的无差别提取,减少后期人工对轮廓图的编辑,提高二维纸样数字化录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纸样提取 计算机视觉 相机标定 图像处理 CANNY边缘检测算法 轮廓后处理 样板转化
下载PDF
JPP聚丙烯粉料脱挥新工艺研究与开发
7
作者 周涛 赵泽浩 +5 位作者 马凯旋 李元凯 肖建勇 许腾飞 周顺 赵旭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143-146,共4页
介绍了JPP聚丙烯粉料脱挥新工艺探索性研究,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挥发分含量高、气味大等突出问题,研究原有聚丙烯粉料后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参数,通过增加粉料加热器提高聚丙烯粉料温度,同时保证粉料高温下的停留时间,开发出JPP聚丙... 介绍了JPP聚丙烯粉料脱挥新工艺探索性研究,针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挥发分含量高、气味大等突出问题,研究原有聚丙烯粉料后处理的工艺流程及参数,通过增加粉料加热器提高聚丙烯粉料温度,同时保证粉料高温下的停留时间,开发出JPP聚丙烯粉料脱挥新工艺。保证聚丙烯粉料后处理脱挥新工艺产品各项参数、性能满足现有生产要求同时降低挥发分、降低气味,提高现有生产装置的综合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PP聚丙烯粉料 后处理 脱挥 降低气味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的MPR及VR重建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敖平 张玉霖 +4 位作者 朱丽 罗艺 陈聪 俞梅美 修志刚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收治的90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的MSCT图像,根据轴位薄层图像分别结合MPR、VR重建图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90例患者共371处肋骨骨折,其中错位骨折254处,MPR及VR的诊断敏感度率分别为98.03%(249/254)、96.85%(246/254),误诊率分别为0.40%(1/250)、0.40%(1/247),MPR及VR对肋骨错位骨折诊断的敏感度及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及VR对117处无错位骨折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8.03%(103/117)、74.36%(87/117),误诊率分别为2.83%(3/106)、5.43%(5/92);MPR及VR对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88%(352/371)、89.76(333/371),误诊率分别为1.12%(4/356)、1.77%(6/339);MPR对无错位骨折及总的肋骨骨折诊断敏感度高于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误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平均诊断时间(174.59±21.64)s短于MPR平均诊断时间(211.66±27.7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R诊断用时短,MPR对无错位骨折敏感度更高,合理利用两种重建技术能提高肋骨骨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面向强后处理场景的图像篡改定位模型
9
作者 谭舜泉 廖桂樱 +1 位作者 彭荣煊 黄继武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6-159,共14页
针对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对图像进行的压缩、尺度拉伸等有损操作带来的篡改痕迹模糊或被破坏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对抗强后处理的图像篡改定位模型。该模型选用了基于Transformer的金字塔视觉转换器作为编码器,用于提取图像的篡改特征。同... 针对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对图像进行的压缩、尺度拉伸等有损操作带来的篡改痕迹模糊或被破坏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对抗强后处理的图像篡改定位模型。该模型选用了基于Transformer的金字塔视觉转换器作为编码器,用于提取图像的篡改特征。同时,设计了一个类UNet结构的端到端编码器-解码器架构。金字塔视觉转换器的金字塔结构和注意力机制可以灵活关注图像的各个区块,结合类UNet结构能够多尺度地提取图像上下文间的关联信息,对强后处理的图像有着较好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对抗JPEG压缩、高斯模糊等常见的后处理操作以及在不同社交媒体传播场景的数据集上的定位性能上明显优于目前主流的篡改定位模型,展现出了优异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后处理场景 图像篡改定位 鲁棒性 金字塔视觉转换器
下载PDF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流程优化研究
10
作者 曹闻亚 常红 +3 位作者 李苗 范琳琳 田飞 刘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52-458,共7页
目的优化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入住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53例首发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优化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时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护理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入住北京某三甲医院神经科ICU行血管内低温治疗的53例首发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的25例患者,实验组为2020年6月—2021年12月的28例患者。实验组采用优化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鼻肠管置入成功率、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总耗时及血管内低温治疗启动耗时。结果实验组的鼻肠管置入成功率为85.7%,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总耗时(48.84±19.12)min,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鼻肠管置入时鼻咽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管内低温启动耗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间实现早期幽门后喂养的优化流程可确保血管内低温治疗按时启动,有效缩短鼻肠管置管耗时,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 血管内低温治疗 早期幽门后喂养 流程优化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PPK技术在免像控条件下山区光伏地形图的生产
11
作者 黄小兵 牛仁义 +5 位作者 王炫懿 程万君 杨健 张社轩 赵三星 刘宇 《北京测绘》 2024年第6期846-850,共5页
针对光伏场区高差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通信信号弱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后处理技术(PPK)在免像控条件下航测光伏地形图生产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免像控的条件下对航测获取的无人机影像定位测姿系统(POS)数据和点云数据进行PP... 针对光伏场区高差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通信信号弱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后处理技术(PPK)在免像控条件下航测光伏地形图生产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免像控的条件下对航测获取的无人机影像定位测姿系统(POS)数据和点云数据进行PPK解算;然后利用点云后处理、影像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微分纠正等技术生成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OM)成果;最后利用DEM和DOM成果构建三维模型,实现地形图生产。利用两个典型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可完全满足光伏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地形图 后处理运动学定位技术 三维模型 免像控
下载PDF
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刘洪业 张翔海 汪肖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1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应用X线技术,观察组术前应用CT后... 目的探讨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应用X线技术,观察组术前应用CT后处理技术,同时利用2种诊断方式进行踝关节骨折诊断及参且手术治疗效果评估。比较2组患者术前踝关节LangeHansen骨折分型、术后1d解剖复位及内固定情况,评估2种检查方法对踝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及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探查结果显示,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中存在旋前外展型(PAB)骨折7例,旋前外旋型(PER)骨折4例,旋后内收型(SAB)骨折8例,旋后外旋型(SER)骨折11例,术前观察组CT后处理技术、对照组X线探查踝关节Lange-Hansen骨折分型结果准确性分别为93.33%、8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观察组利用CT后处理技术发现内固定适宜和解剖复位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X线技术,CT后处理技术诊断踝关节骨折患者骨折分型准确率较高,可辅助完成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CT后处理技术 X线片 诊断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代码生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泽洲 陈思榕 +3 位作者 高翠芸 李振昊 李戈 吕荣聪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4-628,共25页
关注根据自然语言描述生成相关代码片段的代码生成(code generation)任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常常会面临两种情形.一种是通用功能的实现,需要开发人员编写大量重复且技术含量较低的代码;另一种是依赖于特定任务要求,需要开发人... 关注根据自然语言描述生成相关代码片段的代码生成(code generation)任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常常会面临两种情形.一种是通用功能的实现,需要开发人员编写大量重复且技术含量较低的代码;另一种是依赖于特定任务要求,需要开发人员查询文档或使用其他工具才能完成的代码编写工作.代码生成作为最直接辅助开发人员完成编码的工作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让机器理解用户需求,自行完成程序编写也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在软件工程领域任务中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预训练模型的引入使得代码生成任务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性能.系统梳理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代码生成相关工作,并将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代码生成方法分为3类:基于代码特征的方法、结合检索的方法以及结合后处理的方法.第1类是指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利用代码特征进行代码生成的方法,第2类和第3类方法依托于第1类方法进行改进.依次对每一类方法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与总结.除此之外,汇总并分析已有的代码生成工作中常用的语料库与评估方法,以便于后续研究进行实验设计.最后,对代码生成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针对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码生成 深度学习 代码检索 后处理 机器翻译
下载PDF
氯乙烯光催化氟化联合合成HFC-152a和HCFC-142b后处理工艺的研究
14
作者 刘岭梅 《中国氯碱》 CAS 2024年第6期18-20,24,共4页
根据氯乙烯光催化氟化联合合成HFC-152a和HCFC-142b反应产物的特点,设计了工艺成熟、流程合理的后处理工艺,并提出了各工序的技术要点。
关键词 氯乙烯 HFC-152A HCFC-142b 后处理工艺
下载PDF
后处理工艺对抗静电滤料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柳静献 任磊 《产业用纺织品》 2024年第7期19-26,共8页
选择基布中嵌织导电纱线的基布导电型和面层中混入导电纤维的面层导电型2种典型抗静电滤料作为基材,进行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浸渍处理和PTFE微孔膜覆膜处理,得到面密度和厚度均匀的复合滤料。再基于电阻率、静电压衰减时间及摩擦带电电... 选择基布中嵌织导电纱线的基布导电型和面层中混入导电纤维的面层导电型2种典型抗静电滤料作为基材,进行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浸渍处理和PTFE微孔膜覆膜处理,得到面密度和厚度均匀的复合滤料。再基于电阻率、静电压衰减时间及摩擦带电电压3项指标,从静电荷的消散及积聚2个角度,探究了后处理工艺对抗静电滤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浸渍处理后,滤料抗静电性能提升,2种滤料的迎尘面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均降低且降幅小于1个数量级,基布导电型滤料和面层导电型滤料的迎尘面静电压半衰期分别由0.40 s、0.23 s缩短至0.38 s、0.20 s,摩擦时间为60 s时摩擦带电电压分别由1043 V、596 V减小至668 V、67 V。覆膜处理后,滤料抗静电性能下降,基布导电型滤料迎尘面表面电阻率升高且升幅为1个数量级、体积电阻率升高但升幅小于1个数量级,面层导电型滤料迎尘面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均升高且升幅为4个数量级,基布导电型滤料和面层导电型滤料迎尘面静电压半衰期分别由0.40 s、0.23 s延长至0.53 s、0.77 s,摩擦时间为60 s时摩擦带电电压分别由1043 V、596 V增大至1952 V、920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处理工艺 浸渍处理 覆膜处理 抗静电滤料 表面电阻率 体积电阻率 静电压衰减时间 摩擦带电电压
下载PDF
不同碳氮比下后置反硝化工艺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贤 程华仔 +3 位作者 韩成龙 丁丽丽 胡海冬 任洪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8-2671,共14页
污水处理厂后置反硝化工艺中外加碳源的投加量会影响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特性,从而影响后置反硝化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本研究以实际污水中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 ICR-MS)开展了不同碳氮比(C/N=3、4、5... 污水处理厂后置反硝化工艺中外加碳源的投加量会影响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的特性,从而影响后置反硝化的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本研究以实际污水中DOM为研究对象,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 ICR-MS)开展了不同碳氮比(C/N=3、4、5、6)下后置反硝化工艺中DOM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C/N下,C/N=5的反应器出水芳香性DOM分子(AImod>0.5)和不饱和程度高的分子(DBE≥4)占比最高,分别为24.72%和97.6%,说明C/N=5时,出水难生物降解程度较高.通过分子转化分析可知,C/N=5的反应器产生的DOM分子占比(58.35%)最高且不饱和程度较高,去除的分子占比(2.80%)低且不饱和程度较低,再次证实C/N=5的反应器出水相较于C/N=3、4、6的反应器出水DOM分子惰性高,排放至受纳水体环境风险较低.此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DOM的关联分析可知,Proteobacteria在C/N=5的反应器中相对丰度最高,其主导后置反硝化工艺中DOM分子的产生,Planctomycetota、Nitrospirota、Chloroflexi和Gemmatimonadota对DOM分子的去除和产生也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推荐C/N比为5作为后置反硝化工艺中外加碳源的适宜C/N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DOM) 后置反硝化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FT ICR-MS) 微生物群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冷喷涂制备纯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晓娜 陈威 +2 位作者 邹晋 胡强 吴丹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62-72,共11页
纯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材料之一,在一些工业应用中需要采用纯铜对零件表面进行修复,或使用纯铜成型结构复杂的异形件。冷喷涂作为一种固态沉积技术,可有效避免喷涂材料的氧化和偏析。此外,纯铜延展性好以及易氧化的特点,使其非... 纯铜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材料之一,在一些工业应用中需要采用纯铜对零件表面进行修复,或使用纯铜成型结构复杂的异形件。冷喷涂作为一种固态沉积技术,可有效避免喷涂材料的氧化和偏析。此外,纯铜延展性好以及易氧化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采用冷喷涂技术制备。目前,针对冷喷涂制备纯铜沉积体已有深入研究,并且以纯铜作为冷喷涂技术的先驱材料,促进了冷喷涂制备纯铜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根据已有报道,阐明了冷喷涂金属沉积体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冷喷涂纯铜沉积体的过程调节参数,重点探讨了喷涂颗粒的形貌、尺寸、含氧量、硬度及喷涂载气的种类、温度对纯铜沉积体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冷喷涂铜沉积体微组织结构、单个喷涂颗粒的沉积特征及颗粒间界面特征;总结了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冷喷涂铜沉积体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研究冷喷涂制备铜合金与其他金属及其合金的沉积机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纯铜 形成机理 微观结构 后处理
下载PDF
面向机械零件三角网格模型自动配准中增强特征的分割方法
18
作者 巫志辉 王立忠 +4 位作者 梁晋 龚春园 朱峰 常志文 徐建宁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2-1124,共13页
三角网格模型配准是工业自动化检测软件中的重要一环,其配准精度对检测机械零件的形位公差有重要影响。针对三角网格模型的自动配准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机械零件三角网格模型自动配准中增强特征的分割方法。首先,... 三角网格模型配准是工业自动化检测软件中的重要一环,其配准精度对检测机械零件的形位公差有重要影响。针对三角网格模型的自动配准精度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机械零件三角网格模型自动配准中增强特征的分割方法。首先,确定三角网格模型特征分割的K值,通过拉普拉斯矩阵确定种子点进行迭代初始化。其次,本文采用合适的区域形状代理和代价函数以加速该过程,并通过多源迭代聚类得到特征分割结果。最终,在三角网格模型特征分割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奇异值分解法的粗配准,之后再根据EM-ICP进行精配准。与传统的特征描述子粗配准结合ICP精配准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配准误差下降了25.2%,自动配准时间缩短了62.6%,有效地提高了三角网格模型自动配准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网格模型 特征分割 种子点选取 分割后处理 自动配准
下载PDF
CT图像后处理方法对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准确性的影响
19
作者 吴钖莹 张丽娟 +2 位作者 康绍磊 王国树 吕发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为“金标准”,基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比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联合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 目的: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为“金标准”,基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比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联合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减影的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这2种图像后处理方法之间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2例(共116个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头颈CTA和DSA影像资料。使用双盲法分别在3D-DSA的VR、CTA的MIP-MPR和减影VR图像上测量动脉瘤的形态学参数,测量2次取均值,并计算相关的形态学衍生指标。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比较观察者间测量值的一致性,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后处理图像上测量结果的差异,后续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采用卡方检验对比各组小、微小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的分布情况。结果:基于MIP-MPR、减影VR和3D-DSA测得的动脉瘤最大径、瘤宽和瘤高在三组间整体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84、5.808、4.468,均P>0.05);而得到的颈宽、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在三组间整体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341、87.948,均P<0.001);进行后续的组间两两比较时结果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在颈内动脉虹吸部与非虹吸部2个亚组内又有一定区别。由MIP-MPR得出的形态学衍生指标均偏大,与DSA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除高宽比外,与减影VR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7)。基于减影VR进行动脉瘤的形态学评估,仅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和大小比与DS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载瘤动脉的平均直径测量差异在亚组分析时不明显(P>0.017);其余参数与DS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减影VR上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测量的准确性优于MIP-MPR,更适用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形态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图像后处理 形态学 最大密度投影 多平面重组 容积再现
下载PDF
胺功能化沸石吸附剂载体的结构性质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刘天祥 李蓉 +1 位作者 李晶莹 马晓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0-2850,共11页
为了探究胺功能化沸石吸附剂载体的结构性质对其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出低成本制备高效CO_(2)吸附剂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MCM–41沸石的孔道结构进行改造,并将四乙烯五胺(TEPA)负载在这些沸石上制备胺功能化... 为了探究胺功能化沸石吸附剂载体的结构性质对其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出低成本制备高效CO_(2)吸附剂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对MCM–41沸石的孔道结构进行改造,并将四乙烯五胺(TEPA)负载在这些沸石上制备胺功能化吸附剂。利用N_(2)吸脱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沸石载体进行表征,并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系统研究了载体的结构性质、活性胺负载量以及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计算了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活化能。最后,通过循环吸脱附实验评估了吸附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载体的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基于不同吸附原理的吸附剂的CO_(2)吸附性能。微孔沸石对物理吸附过程更有利,而具有宽孔径分布的多级介孔沸石则比微孔沸石在负载TEPA后表现出更好的化学吸附性能。在80℃和15%(体积分数)CO_(2)条件下,经结构改造并负载TEPA的吸附剂(M–N−T60)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4.04 mmol/g。10次吸脱附循环后,其吸附容量仅下降8.4%,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这表明M–N−T60为一种有望应用于烟气中CO_(2)捕集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胺功能化吸附剂 MCM–41沸石 后处理改性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