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for limb spasm of post-stroke spasticity based on GABA and BDNF/Trkb-KCC2 signaling pathway
1
作者 Qiong-Shuai Zhang Yi Li +2 位作者 Yu Zhang Yu-Feng Wang Bai-Lin Song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4年第7期42-48,共7页
Background: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post-stroke limb spasm model rat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Methods:A total of 50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Control group(10... Background: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post-stroke limb spasm model rat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Methods:A total of 50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Control group(10),Model group(20)and Zhishen Tiaoxing(ZSTX)acupuncture group(20).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as conducted in SD rats to establish post-stroke limb spasm rats,which were treated with ZSTX acupuncture.Behavioral assay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Narrow ally test,the limb muscle tension was detected by the BL-420S test system,and infarct volume was assessed after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by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staining.Heterogeneous neurotransmitterγ-aminobutyric acid(GABA)and its receptors GABAA and GABAB in the cerebral cortex of the infarct area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The release of Trkb and K-Cl cotransporter isoform 2 was detected by an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 labeling study.Western Blot was utilized to measure the expression of BDNF and Trkb.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havioral assays in post-stroke limb spasm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treatment of ZSTX acupuncture.14 days of ZSTX acu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muscle tone and decrease Infarct volume,which was measured with BL-420S biological function experiment system and 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Meanwhile,the results of Double-Label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s showed that ZSTX acupuncture improved the expression of GABA,GABAA,GABAB,BDNF,and K-Cl cotransporter isoform 2.Double-Label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s and WB results showed that 14 days ZSTX acupuncture declined the expression of Trkb.Conclusions: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14 days of ZSTX acupunctu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ost-stroke limb spasm.Meanwhile,the pathogenesis of post-stroke limb spasm and the efficacy of ZSTX acupuncture involve metabolic pathways of neurotransmitters,and electro-acupuncture can treat post-stroke limb spasm by regulating BDNF/Trkb-KCC2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scalp acupuncture limb spasm of post-stroke
下载PDF
Lates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Limb Spasm with Botulinum Neurotoxin
2
作者 Shuhua Chen Lingjing Jin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edicine Science》 2018年第4期133-139,共7页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use of botulinum neurotoxin for post-stroke limb spasm. Methods: This paper looks up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in PubMed, Web of Science, Sprin...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use of botulinum neurotoxin for post-stroke limb spasm. Methods: This paper looks up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s in recent years in PubMed, Web of Science, Springer, Ovid, CNKI, WanFang databases and summarizes them. Result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use of botulinum neurotoxin for post-stroke limb spasm was studi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botulinum neurotoxin;efficacy evaluation;injection dose;target muscle selection;guiding technology;combination therapy. Conclusion: Botulinum neurotoxin is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ost-stroke limb spasm. We need to mak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progress from the treatment period, injection dose, target muscle selection, guiding technology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majority of post-stroke survivor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ULINUM NEUROTOXIN post-stroke limb spasm GUIDING technology Combination therapy Efficacy evaluation
下载PDF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深层肌肉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及对皮质血氧的影响
3
作者 雷俊芳 范晓华 +2 位作者 臧姝琦 张承栋 汤继芹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31-238,247,共9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rTMS)与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痉挛状态及皮质血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rTMS组、DMS组、联合组各20例...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经颅磁刺激(rTMS)与深层肌肉刺激(DMS)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痉挛状态及皮质血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rTMS组、DMS组、联合组各20例,四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rTMS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DMS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给予DMS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的基础上联合rTMS与DMS治疗,四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评分、大脑氧合血红蛋白(O2Hb)水平。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的MBI、FMA-UE、MAS评分及O2Hb水平变化的S积分与均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联合组MBI、FMA-UE、MA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1);rTMS组、DMS组、联合组大脑O2Hb水平变化S积分均优于针刺组(P<0.05),且联合组优于rTMS组(P<0.01);rTMS组、DMS组、联合组大脑O2Hb水平变化均值均优于针刺组(P<0.01),且联合组优于rTMS组、DMS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rTMS与D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可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痉挛状态,提高大脑皮质血氧水平可能为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针刺 重复经颅磁刺激 深层肌肉刺激 皮质血氧
下载PDF
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范凌燕 陈丽雪 +3 位作者 曾清平 祝丽松 罗小军 钟伟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4期29-33,共5页
目的 分析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在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2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1于对照组2... 目的 分析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在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南康区中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2仅行常规治疗,对照组1于对照组2基础上加以热敏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1基础上加以针刀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肌张力改善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上肢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治疗第28天、治疗结束后1个月,研究组上肢FMA评分、MBI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敏灸联合针刀治疗可降低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肌张力,加速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屈肌痉挛 热敏灸 针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王颖针刺督脉结合夹脊穴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经验
5
作者 杨文鑫 王颖 +3 位作者 计海生 段冕 何洋 韩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总结王颖主任针刺督脉结合夹脊穴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证经验。王颖主任认为卒中后上肢痉挛发病之根本在于阴阳失衡,神机失用;所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失和,经筋失养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当以通调阳气,舒筋解痉为原则,基于“形神一体观... 总结王颖主任针刺督脉结合夹脊穴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证经验。王颖主任认为卒中后上肢痉挛发病之根本在于阴阳失衡,神机失用;所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失和,经筋失养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当以通调阳气,舒筋解痉为原则,基于“形神一体观”及“通督调神”理论提出针刺督脉穴结合夹脊穴,振奋周身阳气,恢复神机功能,以求形神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上肢痉挛 针刺 督脉 夹脊穴
下载PDF
经筋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志文 牟杨 +1 位作者 侯爱莲 施伟 《西部医学》 2023年第6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表面肌电图结果观察经筋电针治疗方法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功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52例,运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方法分为经筋电针组、电针组,每组2... 目的探讨基于表面肌电图结果观察经筋电针治疗方法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功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52例,运用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器方法分为经筋电针组、电针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在接受规范临床治疗基础上,以30 min/次,1次/d,6次/周,共两周的治疗频率、疗程接受经筋电针治疗或电针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患侧均接受表面肌电图、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表面肌电图结果显示:两组患者F波阈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经筋电针组较电针组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F波波幅、F波出现率、M波波幅却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经筋电针组较电针组明显增高(P<0.05);量表评估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经筋电针组较电针组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示,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经筋电针组较电针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经筋电针治疗在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痉挛症状、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远期疗效优于传统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表面肌电图 经筋刺法
下载PDF
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在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李文杰 刘红建 李金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8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在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6例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 目的探讨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在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6例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阴阳平衡透刺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DNF、NGF水平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肩关节活动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阴阳平衡透刺法联合综合性康复训练用于偏瘫上肢痉挛患者中的效果满意,可改善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平衡透刺法 综合性康复训练 偏瘫上肢痉挛
下载PDF
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治疗卒中上肢痉挛临床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建敏 冯博 +3 位作者 曹斌 刘琳 吴琛 王京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 研究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治疗卒中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 目的 研究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治疗卒中上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均治疗8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级、上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U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并统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上肢痉挛MAS评级分布、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痉挛MAS评级均有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较本组有提高,且治疗后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38/50),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针巨刺法联合八段锦练习可有助于改善卒中上肢痉挛的患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肢运动能力和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针 巨刺法 八段锦 卒中 上肢痉挛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雪迪 赵凯 +3 位作者 陈岩 张阿康 高晓平 陈和木 《康复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NF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22、22、23例,治疗过程中分别有2、2、3例患者脱落/中止,最终每组纳入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物理因子治疗(20 min/次,2次/d,6 d/周)、偏瘫肢体综合训练(40 min/次,1次/d,5 d/周)和作业治疗(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PNF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上肢PNF训练,其中偏瘫肢体综合训练20 min/次,PNF训练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4周;联合组在PNF组基础上接受肌内效贴治疗,贴布每3 d更换1次,持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估肌张力;采用表面肌电(sEMG)评估积分肌电值(iEMG)和协同收缩率(CR)。结果:①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上肢肌张力: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及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表面肌电图: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PNF组和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NF组治疗后CR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CR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iEMG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技术联合肌内效贴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上肢肌电信号传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肌内效贴 痉挛 运动功能 表面肌电
下载PDF
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对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10
作者 艾瑛煊 刘红 +2 位作者 马欣 孙雪 程为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对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和西医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对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和西医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基础上予冲击波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otor status scale,MSS)、上肢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和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评分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的等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上肢FMA评分、MSS评分、WMFT评分和ADL评分均升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上肢FMA评分、MSS评分、WMFT评分和ADL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治疗后痉挛等级低于2级的患者占比升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痉挛等级低于2级的患者占比升高(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和西医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能有效促进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上肢屈肌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冲击波 中风后遗症 偏瘫 上肢功能 痉挛
下载PDF
重复性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瘫痪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佩 赵高年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联合常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瘫痪侧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瘫痪上肢屈肘肌痉... 目的观察重复性外周磁刺激(repetitive peripheral magnetic stimulation,rPMS)联合常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瘫痪侧上肢屈肘肌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瘫痪上肢屈肘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重复性外周磁刺激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选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肌张力分级进行评估,选用表面肌电仪检测肱二头肌肌电积分值(iEMG)对痉挛情况进行判断,选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scale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选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组内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患者肱二头肌iEMG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FMA-UE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述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外周磁刺激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更有效地减轻脑卒中后瘫痪肢体上肢屈肘肌痉挛,并且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重复性外周磁刺激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华武 袁佳 +6 位作者 周长斗 黄伟昌 冯文锋 麦方永 冯声旺 骆金凤 邢荣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2022年1月至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30例。讨论组采用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 目的:研究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2022年1月至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30例。讨论组采用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常模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患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讨论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讨论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讨论组治疗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临床采取新Bobath技术结合针刺的方法治疗能够获得理想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患肢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Bobath技术 针刺 脑卒中 上肢痉挛 上肢运动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通经解痉汤结合肉毒毒素A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吉王琦 韩易 +2 位作者 苗雯蓉 刘慧蕊 陈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4-237,共4页
目的评价通经解痉汤结合肉毒毒素A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 目的评价通经解痉汤结合肉毒毒素A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改善作用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注射肉毒素A治疗,依据肉毒素治疗成人肢体肌肉痉挛指南建议,用B超监测靶肌肉,并在B超的引导下肌腹部进针,依据肌群大小及痉挛程度选择剂量。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通经解痉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感觉减退、自汗、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和治疗后4周的上肢运动评估量表(the 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el-meyer,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assachusetts broadband institute,MBI)比较;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14 d的治疗,两组患者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感觉减退、自汗、面色[白光]白、气短乏力等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和治疗后4周的上肢M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和治疗后4周的上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后和治疗后4周的上肢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经解痉汤结合肉毒素A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通经解痉汤 肉毒毒素A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研究
下载PDF
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腕手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少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1期149-152,共4页
目的 探讨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腕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电脑中频治疗... 目的 探讨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腕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0 s抓握测试(HGRT)、患侧腕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8周结束时,两组患者的FMA、ADL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 MAS、VAS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 HGRT多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30.08±4.13)分、ADL评分(72.35±12.35)分高于对照组的(22.85±4.39)、(54.45±12.66)分, MAS评分(1.35±0.20)分、VAS评分(1.05±0.95)分低于对照组的(2.20±0.10)、(3.10±1.50)分, HGRT(13.35±3.28)次多于对照组的(9.35±3.0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结束时,两组患者患侧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均大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患侧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活动度分别为(58.21±11.20)、(21.76±6.63)、(11.24±2.88)、(25.09±6.01)°,均大于对照组的(51.56±10.10)、(13.83±5.74)、(7.65±3.22)、(18.20±5.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减轻疼痛症状,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腕关节活动度及抓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电脑中频治疗仪 康复训练 腕手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中药塌渍结合体位摆放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海明 《智慧健康》 2023年第5期240-244,共5页
目的 探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应用中药塌渍结合体位摆放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2年1月在本中心接收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治疗的13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与... 目的 探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应用中药塌渍结合体位摆放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2年1月在本中心接收的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治疗的13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与体位摆放,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辅以中药塌渍干预疗法,比较肌张力、运动功能恢复、独立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肌张力、Brunnstrom、功能独立性评分无显著差别,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runnstrom、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明显增加,且研究组指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IM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应用中药塌渍结合体位摆放,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上肢异常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痉挛所致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塌渍 体位摆放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痉挛
下载PDF
五行扶阳艾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朱小丹 朱小燕 +1 位作者 傅娟 冯炯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6期843-845,共3页
目的观察五行扶阳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6例因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次/d,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 目的观察五行扶阳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6例因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次/d,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五行扶阳艾灸治疗,2次/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评级及MBI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MAS评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五行扶阳艾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扶阳艾灸 中风 上肢痉挛
下载PDF
温通拨筋罐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睡眠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黄姗 黄丽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794-2796,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温通拨筋罐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对睡眠质量、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宁德市霞浦县中医院康复中心脑卒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 目的:探讨采取温通拨筋罐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对睡眠质量、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宁德市霞浦县中医院康复中心脑卒中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用温通拨筋罐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因子得分与总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Burnnstrom分级5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拨筋罐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以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温通拨筋罐 皮肤针循经叩刺 睡眠质量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善军 李季 +1 位作者 李宏玉 唐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8期3084-3087,309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脑卒中常规内科处理基础上给予新Bobath技术康...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脑卒中常规内科处理基础上给予新Bobath技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针丛刺针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FMA评分)、肌张力(MAS评分)、肘关节屈伸功能(肘关节屈协同收缩率、肘关节伸协同收缩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AS评分及肘关节屈协同收缩率、肘关节伸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63.3%(26/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肘关节屈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 针康法 肌张力 上肢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座椅面倾斜方向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前伸功能和姿势调整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琦 何艳 +3 位作者 胡春英 岳青 黄秋晨 马婷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上肢执行前伸动作时座椅面倾斜方向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前伸功能和姿势调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014年本院痉挛型双瘫儿童15例作为患者组,同期正常发育儿童1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分别在座椅面前倾15°、水平0°... 目的探讨上肢执行前伸动作时座椅面倾斜方向对痉挛型脑瘫儿童上肢前伸功能和姿势调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2014年本院痉挛型双瘫儿童15例作为患者组,同期正常发育儿童15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分别在座椅面前倾15°、水平0°及后倾15°等三种方式下上肢前伸的反应时间和动作时间,以及前伸动作过程中躯干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的肌肉收缩次数,并计算肌肉收缩率。结果两组座椅面前倾15°,上肢前伸反应时间和动作时间显著短于水平0°和后倾15°(P〈0.001),腹部肌肉和背部肌肉收缩率显著低于水平0°和后倾15°(P〈0.001)。两组间反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动作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患者组收缩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座椅面前倾15°可改善痉挛型双瘫儿童的姿势控制和上肢前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座椅面 倾斜 上肢 前伸 姿势调整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肘伸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琳 席艳玲 +2 位作者 严会荣 陈祢 黄海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肘伸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常规肢体康复训练的43例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肘伸展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常规肢体康复训练的43例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44例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作为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FMA-UM)以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肘关节主动伸展角度、肱二、三头肌肌电积分(iEMG)及协同收缩率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DL和FMA-UM评分同组内与干预前比较,均上升,M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ADL和FMA-UM评分为(51.36±7.03)、(34.71±4.07)分,均高于对照组[(44.58±5.70)、(27.52±3.05)分],观察组MAS评分为(2.12±0.29)分,低于对照组[(3.19±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肘关节伸展角度、肱二、三头肌iEMG同组内与干预前比较,均升高,观察组肘关节伸展角度为(48.52±6.14)°大于对照组[(32.15±4.03)°],肱二、三头肌iEMG为(276.39±40.38)、(37.51±8.36)mV/s,高于对照组[(223.51±44.68)、(31.69±7.09)m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肱二、三头肌协同收缩率同组内与干预前比较,均降低,观察组患者肱二、三头肌协同收缩率为(15.36±2.16)%、(27.06±3.65)%,小于对照组[(17.26±2.09)%、(34.69±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患者在常规肢体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治疗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缓解肌肉痉挛,增加肘关节伸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康复机器人 上肢屈肌痉挛 肘伸展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