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Factors Asscociated with Hypokalemia during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and Its Impact on Outcomes in Gynecological Patients: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Study
1
作者 Bei-bei WANG Li HU +2 位作者 Xin-yue HU Dong HAN Jing WU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4年第2期441-449,共9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hypokalemia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from anesthesia in the gynecological population.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cluded 208 patien...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hypokalemia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from anesthesia in the gynecological population.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cluded 20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ynecological surgery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January 2021 and March 2022.Data were collected for each patient,including demographics,disease status,surgical data,and clinical information.Preoperative bowel preparation,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and electrolyte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using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Results:The incidence of hypokalemia(serum potassium level<3.5 mmol/L)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from anesthesia was approximately 43.75%.After PSM,oral laxative use(96.4%vs.82.4%,P=0.005),the number of general enemas(P=0.014),and the rate of≥2 general enemas(92.9%vs.77.8%,P=0.004)were identified as risk factors for hypokalemia,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decreased PaCO_(2) and hypocalcemia.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outcomes,such as the time to first flatus or feces,the I-FEED score(a scoring system was created to evaluate impaired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o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utcomes,between the hypokalemia group and the normal serum potassium group.Conclusion:Hypokalemia during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occurred in 43.75%of gynecological patients,which resulted from preoperative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however,it did not directly affect clinical outcomes,including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KALEMIA gynecological surgery post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perative electrolyte disturbance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麻醉恢复室全麻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观察
2
作者 万代红 陈琳 汪晓玲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观察。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低体温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流程,全程监督反馈,进行质量改进。结果PACU全麻低体温发生率由49.83%降到了6.67%。结...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观察。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对低体温发生率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关护理常规流程,全程监督反馈,进行质量改进。结果PACU全麻低体温发生率由49.83%降到了6.67%。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PACU全麻恢复期患者低体温发生率,达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低体温 护理
下载PDF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
3
作者 郭秋月 赵婧 陈培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8月洛阳市中心医院的麻醉恢复室复苏的3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3月至5月纳入的150例患者对照组,2022年6月至8月纳入的150例患者... 目的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8月洛阳市中心医院的麻醉恢复室复苏的30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3月至5月纳入的150例患者对照组,2022年6月至8月纳入的1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口头和常规交接单进行交接;观察组在常规交接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规范交接。比较两组患者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后,患者交接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全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模式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交接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进一步规范麻醉恢复室护理床旁的交接,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质量,降低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沟通模式 麻醉恢复室 护理床旁交接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病人年龄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
4
作者 郭先才 孙艺 +2 位作者 蓝涛 蓝婷露 龚丽霞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4期2595-259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病人年龄与术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电子信息系统提取数据,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在医院手术的479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及线性回归模...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病人年龄与术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从电子信息系统提取数据,选取2022年6月—2023年3月在医院手术的479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及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全身麻醉病人年龄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关系。结果:年龄对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有独立作用,多因素分析中年龄为连续变量时,模型Ⅰ中效应值(β)为0.63,95%CI[0.56,0.70],P<0.001;模型Ⅱ中β为0.44,95%CI[0.35,0.53],P<0.001;模型Ⅲ中β为0.41,95%CI[0.33,0.50],P<0.001;将年龄按65岁分层时,年龄≥65岁组与年龄<65岁组比较,模型Ⅰ中β为17.83,95%CI[15.24,20.41],P<0.001;模型Ⅱ中β为11.35,95%CI[8.58,14.12],P<0.001;模型Ⅲ中β为11.58,95%CI[8.87,14.30],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发现,年龄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存在曲线关系,拐点分析得出拐点数值为65.653,即在约65岁时出现拐点。结论:全身麻醉病人年龄是影响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的独立因素,年龄与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之间呈现曲线关系,拐点在约65岁,年龄≥65岁的病人较年龄<65岁的病人麻醉恢复室住院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苏醒延迟 护理 年龄
下载PDF
穴位按摩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程艳 郭建伟 +2 位作者 曹萌 李鑫 赵义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PACU)内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穴位按摩对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受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PACU)内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穴位按摩对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受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及维持术后送至PACU中不接受穴位按摩;观察组给予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按摩,按摩时间为每次每穴按压5 min,每分钟按压15~20次,30 min重复1次,直至患者达到PACU出室标准。记录术前Apfel简化风险评分;记录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及48 h PONV例数及严重程度分级,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口干、躁动、寒战及头晕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0 min,两组间PONV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两组间PONV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PONV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疼痛评分(VAS评分)逐渐降低,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组间)>0.05),与时间无交互效应(P_(交互)>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U中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按摩可降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 PONV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恢复室 穴位按摩 内关穴 中脘穴 足三里穴
下载PDF
老年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秋瑞 王明明 +3 位作者 李华 陈晨 屠伟峰 邹圣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入PACU的全麻老年患者262例,男110例,女152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低氧血症定义为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30 min时的氧合指数≤30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后麻醉恢复室(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入PACU的全麻老年患者262例,男110例,女152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低氧血症定义为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30 min时的氧合指数≤300,根据PACU内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分为两组: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将单因素分析后P<0.1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患者全麻后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05例(40.1%)患者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低氧血症组比较,低氧血症组年龄明显增大,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明显增多,ASAⅢ级、合并高血压、术前SpO_(2)<95%、术前压疮风险评分11~17分、术前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5分、俯卧位、术中输血、术后入PACU体温<36℃的比例明显升高(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OR=3.475,95%CI 1.781~6.781,P<0.001)、术前SpO_(2)<95%(OR=4.159,95%CI 1.768~9.782,P=0.001)、术前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5分(OR=4.582,95%CI 2.310~9.087,P=0.001)、入PACU体温<36.0℃(OR=6.023,95%CI 2.039~17.795,P=0.001)是老年患者全麻后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高血压、术前SpO_(2)<95%、术前Caprini血栓风险评分≥5分、入PACU体温<36.0℃是老年患者全麻后PACU内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血症 危险因素 全麻 老年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荀梅 刘曙光 +3 位作者 华荣丽 王红 乔亚峰 丁美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4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究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麻醉恢复室(PACU)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等距抽样法分别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和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观察组)收治的KOA患者中各选取839例为研究对象。对照... 目的探究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麻醉恢复室(PACU)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等距抽样法分别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对照组)和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观察组)收治的KOA患者中各选取839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入PACU后接受常规麻醉苏醒期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RCA管理。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责任护士的护理知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风险细节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KOA患者PACU常规安全管理基础上开展RCA管理,能有效提高责任护士业务素养,降低麻醉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苏醒质量、舒适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麻醉恢复室 安全管理 根本原因分析法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亚莉 马涛洪 +2 位作者 朱潇玲 刘幸 冯可欣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15-2021,共7页
目的: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指导麻醉恢复室护士高效率、同质化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化访谈法拟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后确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 目的: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指导麻醉恢复室护士高效率、同质化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基于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化访谈法拟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后确定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结果:共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88.24%、100.00%、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70,0.794,0.817,专家意见的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210,0.248,0.268(均P<0.05)。最终形成的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2项、三级指标97项。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标准作业流程体系科学、可靠,可为麻醉恢复室护士连续性、同质化的实施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标准作业流程 护理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基于圆形统计分析的麻醉恢复室护士梭形排班法的创建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红 肖伦华 +1 位作者 姜玉梅 何利君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2期151-152,共2页
使用圆形统计分析法,分析3 46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出入室时间分布特点呈梭形分布,根据此规律,麻醉恢复室护士实施梭形排班法,此方法能均衡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及实际床护比,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梭形排班法 圆形统计分析法 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下载PDF
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效果分析
10
作者 干晓宇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2期272-274,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PACU患者106例,按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结果护...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PACU患者106例,按双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护理告知流程用于PACU患者,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缩短患者停留时间,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护理 告知流程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服务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对全身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广彦 赵砚丽 +3 位作者 李建立 朱熹春 张东 岳立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评价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预防全身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常规访视组(A组)、全程心理疏导组(B组)、术后镇痛组(C组)及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组(D... 目的评价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预防全身麻醉开胸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常规访视组(A组)、全程心理疏导组(B组)、术后镇痛组(C组)及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组(D组),每组40例。记录麻醉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出气管导管即刻(T2)、拔出气管导管后5 min(T3)、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程度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4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患者T2时MAP水平和HR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与B组、C组及D组比较,D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全程心理疏导联合术后镇痛的综合性措施,可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临床 镇痛 麻醉 全身 麻醉后护理
下载PDF
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应用 被引量:35
12
作者 朱海娟 吕娜 +1 位作者 黄丽华 马秀梅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950-3952,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5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手术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且实施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5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手术且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室和入室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两组平均交接时间、每月差错事件及护理满意评分,以及出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室时,干预组患者的血压、呼吸、意识和活动力得分分别为(1.8±0.5)分、(1.7±0.6)分、(1.8±0.6)分和(1.7±0.4)分,对照组分别为(1.3±0.2)分、(1.3±0.3)分、(1.3±0.4)分和(1.1±0.4)分,两组比较,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交接时间、差错事件分别为(2.2±0.5)min、(4.5±0.4)次,低于对照组的(4.5±1.3)min、(12.5±3.6)次,而护理满意评分为(92.6±4.9)分,高于对照组的(79.5±4.3)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率为5.2%(3/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1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PACU麻醉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PACU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护理一体化 麻醉恢复室 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儒红 陈亚军 +3 位作者 张雪艳 彭炜 易凤琼 闵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3,共1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方法:将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具体化,对病人在恢复前、恢复时、恢复后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我科实施人性化护理一年来,恢复前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恐惧情绪,恢复时使病人平稳而舒适的度...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方法:将人性化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具体化,对病人在恢复前、恢复时、恢复后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我科实施人性化护理一年来,恢复前缓解了病人的焦虑、恐惧情绪,恢复时使病人平稳而舒适的度过恢复期,恢复后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在麻醉恢复室推行人性化护理,可以减少恢复前病人的焦虑、恐惧,提高病人对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麻醉恢复室 护理质量
下载PDF
麻醉后监护室病人监测治疗应注意的问题(附2000例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方才 秦凤华 +1 位作者 杨文辉 王文芸 《安徽医学》 200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 评价麻醉后监护室 ( post -anesthesiacareunit ,PACU)的重要意义。 方法  2 0 0 0例择期手术病人术后入PACU进行监测治疗 ,其中男性 10 75例 ( 5 3 .75 %)、女性 92 5例 ( 4 6.2 5 %) ,年龄 6个月~ 90岁 ,气管插管静 -吸复合麻... 目的 评价麻醉后监护室 ( post -anesthesiacareunit ,PACU)的重要意义。 方法  2 0 0 0例择期手术病人术后入PACU进行监测治疗 ,其中男性 10 75例 ( 5 3 .75 %)、女性 92 5例 ( 4 6.2 5 %) ,年龄 6个月~ 90岁 ,气管插管静 -吸复合麻醉 13 97例 ( 69.85 %)、全凭静脉麻醉 3 0 8例 ( 15 .4%)、硬膜外麻醉 15 7例 ( 7.85 %)、硬膜外阻滞复合气管内浅全麻 116例 ( 5 .8%)和神经阻滞麻醉 2 2例 ( 1.1%)。结果 病人在PACU留观时间 10min~ 3h不等 ,其中 10min~ 1h180 2例 ( 90 .1%)。 1968例 ( 98.4%)病人在PACU达到恢复标准后 ,转至病房 ,3 2例 ( 1.6%)重症病人保留气管导管送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 )继续监测治疗。监护期间常见并发症和意外主要有心律失常、低氧饱和度血症、恶心、呕吐、拔管后呼吸抑制和躁动等。结论 监护设备完善、急救物品齐全、医护人员高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事项 麻醉后监护室 监测治疗 并发症 麻醉后恢复室
下载PDF
颅脑手术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学斌 王会文 +3 位作者 张雪梅 侯春梅 曾横宇 韩如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调查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3月~12月进入PACU的颅脑术后患者2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14.0%)、心律失常(13.9%)、疼痛(13.7%)、寒战(10.5%)、恶心呕吐(9.3%)、... 目的调查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3月~12月进入PACU的颅脑术后患者21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见的并发症有高血压(14.0%)、心律失常(13.9%)、疼痛(13.7%)、寒战(10.5%)、恶心呕吐(9.3%)、谵妄躁动(8.6%)。低氧血症(3.4%)、呼吸道梗阻(1.9%)、苏醒延迟(1.5%)、低血压(0.5%)的发生率较低。1例患者发生误吸。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52.2%。在监测体温及肌松残余的患者中,体温异常和肌松残余的发生率分别为7.2%和22.8%。全部病例经PACU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神经外科PACU的常见并发症有其特殊性,需要针对不同的病种、手术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后恢复室 神经外科 并发症
下载PDF
维生素B_1在妇科腹部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玉花 吴礼生 +2 位作者 黄昭穗 王紫琴 袁凤銮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探讨妇科经腹手术后 8h肌内注射(肌注 )维生素B1,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妇科经腹手术后 12 0例病人随机分为维生素B1组与对照组 (各 6 0例 )。维生素B1组在术后 8h肌注维生素B110 0mg ,1次 ,对照组在手术后不给任何影响... 目的 :探讨妇科经腹手术后 8h肌内注射(肌注 )维生素B1,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妇科经腹手术后 12 0例病人随机分为维生素B1组与对照组 (各 6 0例 )。维生素B1组在术后 8h肌注维生素B110 0mg ,1次 ,对照组在手术后不给任何影响胃肠蠕动药物。 2组术后均输液及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 :维生素B1组手术结束至首次自觉肠蠕动时间为 19h±s4h ;首次出现肛门排气时间为 33h± 6h ,显著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1h± 6h和51h± 9h) ,均P <0 .0 1。结论 :维生素B1能促进胃肠蠕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系B1 妇产科手术后 临床应用 妇科腹部手术
下载PDF
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丽丽 徐维昉 +1 位作者 李丽 李新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麻醉恢复室2016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从进入麻醉恢复室到出室均... 目的评价不同时点变换头高位对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麻醉恢复室2016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从进入麻醉恢复室到出室均为有枕平卧位,Ⅱ组进入恢复室连接呼吸机时床头抬高30°,Ⅲ组拔出气管导管后床头抬高30°,Ⅳ组拔出气管导管后观察10 min后床头抬高30°,分别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烦躁的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的舒适程度及手术部位的疼痛程度。结果 4组患者入PACU时生命体征平稳,4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改变后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烦躁的发生率为23%,观察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4%、7%和15%。Ⅲ组拔出气管导管后床头抬高30°的发生率为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部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对照组得分为(4.80±0.92),实验组得分分别为(4.00±1.15)分、(4.63±0.66)分、(4.29±0.38)分,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和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舒适度得分,对照组分数为(76.70±6.18),观察组得分分别是(104.10±11.58)分、(102.70±4.59)分、(103.2±3.88)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3组的舒适度都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插管全麻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床头抬高30°的体位是最佳体位,其既减少恢复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又可减轻患者手术部位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时点 头高位
下载PDF
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评估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多志 梁敏 周德华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29-30,共2页
目的评估并分析麻醉恢复室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以期指导临床质控及提高护理水平提供有益数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476例患者术中及恢复室内并发症并进行评估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恢复室并发症因年龄不同,分布也不同,且相同并发症其发... 目的评估并分析麻醉恢复室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原因,以期指导临床质控及提高护理水平提供有益数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476例患者术中及恢复室内并发症并进行评估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恢复室并发症因年龄不同,分布也不同,且相同并发症其发生原因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也有差异。术中处理及术前并存相关系统疾病也与恢复室内并发症发生相关。结论麻醉恢复室医师及护士宜在整个恢复室期间对病人负责,应依据不同年龄、不同病人实施重点不同的治疗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并发症 原因 分析
下载PDF
建立中国麻醉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探索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萍 尹露 +2 位作者 钟媛 殷小容 左云霞 《护士进修杂志》 2022年第8期746-748,753,共4页
麻醉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风险性高和工作强度大等特点,但刚进入麻醉科工作的护士大多没有经过规范和系统的培训,麻醉学及麻醉护理学相关知识储备少,岗位胜任力不足,不利于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安全,亟须探索和建立麻醉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制... 麻醉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风险性高和工作强度大等特点,但刚进入麻醉科工作的护士大多没有经过规范和系统的培训,麻醉学及麻醉护理学相关知识储备少,岗位胜任力不足,不利于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安全,亟须探索和建立麻醉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以提高低年资麻醉科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和构建了麻醉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开创了麻醉科护士毕业后教育的新形式,并初步构建“麻醉科护士规范化培训-麻醉专科护士培训-麻醉高级实践护士培训”的三阶梯毕业后教育体系,旨在能与全国同行分享麻醉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以提升我国麻醉科护士核心能力,促进麻醉护理学科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科 医院 麻醉手术护士 规范化培训 毕业后教育 教育 护理 麻醉后护理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在PACU低体温改善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妤 刘燕菊 丁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730-2733,共4页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改善患者出入PACU低体温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麻醉科PDCA循环干预前(2019年4-5月),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6-7月)和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8-9月)入室、出室低体温发生率等数...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改善患者出入PACU低体温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麻醉科PDCA循环干预前(2019年4-5月),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6-7月)和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9年8-9月)入室、出室低体温发生率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价PDCA循环管理效果。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PACU入室低体温、出室低体温分别由干预前12.88%、4.67%下降至2.14%、0.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降低PACU低体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恢复室 PACU 麻醉护理 低体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