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the Surgical Outcomes 被引量:1
1
作者 Jia Liu Xi-jing He +2 位作者 Li Zhang Hao-peng Li Si-yue X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1年第2期158-165,共8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the outcome of surge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8 consecutive patients...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ifferent surgical approaches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d th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the outcome of surgery.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68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2003-08-01 to 2006-12-01 were collected. The quantiz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operation was made by applying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ing system, based on which the recovery rate and satisfaction rate were calculated. In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terior approach, we compared the recovery rate among the subgroups of different duration of symptoms, age at surgery and the severity of diseases. Any surgery-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also noted. Results 73.5% (50/68) patients underwent anterior approach, with an average recovery rate of (68.21 ± 10.06)%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88.00%;20.6% patients (14/68) underwent posterior approach, with an average recovery rate of (64.03 ± 7.07)%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100%. The recovery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wo approaches. Only 4 patients (5.9%) underwent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ombined approach, and the recovery rate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were 65.10% and 100%, respectively.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who accepted anterior approac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recovery rates of different age subgroups and different duration of symptom subgroups;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covery rates between the moderate and severe subgroups were identified. Min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asymptomatic screw misplacement, transient dysphagia/odynophagia, pain related to the donor site and axial syndrome, were observed in a few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JOA score can be improved by applying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es and the high recovery and satisfaction rates can be achiev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icacie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 were similar. The complications of surgery were minor. In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nterior approach, the severity of diseases was a predictive factor for the outcome of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SPONDYLOSIS MYELOPATHY surgery ANTERIOR posterior
下载PDF
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刘红正 郜顺兴 张楠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研究目标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引流方式联合氨甲环酸对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失血量、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研究目标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18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负压引流情况分为A组(持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B组(间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46例)、C组(持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及D组(间断负压引流,不使用氨甲环酸,45例)。对比四组病人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72 h血红蛋白水平,生化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手术后,四组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24 h引流量[A组(191.21±22.38)mL、B组(175.34±17.85)mL、C组(205.62±20.78)mL、D组(210.43±20.14)mL]、术后隐性失血量[A组(275.37±30.12)mL、B组(251.42±26.12)mL、C组(321.47±35.62)mL、D组(296.78±32.14)mL]、引流管留置时间[A组(1.85±0.51)d、B组(1.45±0.42)d、C组(2.32±0.65)d、D组(2.78±0.7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最优,其次为A组。四组术后72 h血红蛋白水平[A组(112.43±12.57)g/L、B组(120.53±17.85)g/L、C组(103.47±10.78)g/L、D组(102.58±11.12)g/L]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B组下降最少,其次为A组。四组血清APTT、PT、Fib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最明显,B组血清APTT水平变化最小;四组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发热、脑脊液漏、血肿压迫脊髓、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中应用间断负压引流联合氨甲环酸利于手术时间缩短,并减少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改善血红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 持续负压引流 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 氨甲环酸 凝血酶原时间 间断负压引流
下载PDF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王理想 李春根 +5 位作者 柳根哲 赵子义 赵思浩 陈超 祝永刚 李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8-235,共8页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35例和后路组35例,前路组患者行Hybrid手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联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后路组患者行EODL。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满意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术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JOA评分和JOA改善率明显升高(P<0.01),NDI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JOA评分明显升高(P<0.01),NDI和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按术后满意度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均较高。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EODL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Hybrid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 椎管减压 颈椎前路手术 Hybrid手术
下载PDF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朱霞 刘俊 +3 位作者 黄彦 黄平 马灿华 赵波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7期426-428,共3页
文章总结了27例“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合理规划机器人设备摆位、做好患者评估及物品准备,术中做好体位护理、手术配合及皮肤护理,术后做好患者安全管理及手术机器人相关器... 文章总结了27例“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经验,包括术前合理规划机器人设备摆位、做好患者评估及物品准备,术中做好体位护理、手术配合及皮肤护理,术后做好患者安全管理及手术机器人相关器械管理。除1例患者因椎动脉出血改为徒手置钉外,其余26例患者均在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置钉效果满意,患者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玑”骨科机器人 颈椎骨折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手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对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镇痛的影响
5
作者 熊瑞昌 张桦 +1 位作者 章扬 胡凯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半棘肌间平面(Inter Semispinal Plane,ISP)阻滞对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镇痛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3年6—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行择期颈椎后路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头颈半棘肌间平面(Inter Semispinal Plane,ISP)阻滞对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镇痛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23年6—9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行择期颈椎后路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行ISP阻滞,对照组直接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12、24、48 h的静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量、术中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切皮即刻、手术开始后1 h及出室时的心率(Heart Rate,HR)与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术后24、48 h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4、12、24 h静息状态VAS评分分别为(6.87±0.90)分、(5.86±1.01)分、(3.23±1.10)分、(2.47±1.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33±0.95)分、(7.23±1.01)分、(3.97±1.10)分、(3.17±1.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0、5.255、3.440、4.873,P均<0.05);两组术后48 h的静息状态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与术中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研究组切皮即刻、手术开始后1 h及出室时的HR与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24、48 h的血清IL-6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ISP阻滞可安全用于颈椎后路手术老年患者,能降低术中应激反应,并能提供充分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 颈椎后路手术 镇痛 应激
下载PDF
颈椎管狭窄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的效果对比
6
作者 郑朋飞 邱锴 +1 位作者 张宾 梁晓飞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8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究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在颈椎管狭窄(CS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60例CSS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次全切组行ACCF术,减压组行颈后... 目的探究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在颈椎管狭窄(CS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60例CSS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次全切组行ACCF术,减压组行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白细胞介素(IL-6、IL-1β)]、颈椎生物力学特征(Cobb角、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颈椎功能(NDI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次全切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减压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减压组(P<0.05);术后1 d、3 d次全切组MCP-1、IL-6、IL-1β水平低于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次全切组Cobb角、椎管横截面积、颈椎曲度均高于减压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NDI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CF与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均是CSS安全可靠的方案,但ACCF能优化手术流程,减轻炎症损伤,在术后早期恢复及颈椎生物力学特征改善方面优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减压术 减压融合术 炎症 颈椎生物力学 颈椎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颈椎后路微创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景玮 杨帆 +3 位作者 任星光 陈朝波 钱济先 周程沛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经典的颈椎后路手术包括半或全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椎板扩大成形术等,但存在出血量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等不足。近十年随着微创理念及内镜技术的普及,脊柱外科医生越来越关注微创术式治疗颈椎病。由最初的显微内窥镜发展到通... 经典的颈椎后路手术包括半或全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椎板扩大成形术等,但存在出血量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等不足。近十年随着微创理念及内镜技术的普及,脊柱外科医生越来越关注微创术式治疗颈椎病。由最初的显微内窥镜发展到通道显微镜,再到近年来广泛应用的经皮内镜技术及双通道内镜技术。此外MRI神经根成像技术、超声引导脊神经阻滞术等诊断技术以及计算机导航辅助技术、全可视(镜外)环锯、镜下超声骨刀、镜下磨钻、镜下激光等技术的发展也为颈椎后路微创手术提供了便利。微创手术在有效减压的同时,也展现出创伤小、出血量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本文对颈椎后路微创手术的治疗进展进行全面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微创 颈椎后路手术 显微镜 内镜
下载PDF
关于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以降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出血量的研究
8
作者 朱文潇 崔宏勋 +4 位作者 孔亮 刘永辉 程卫东 郑振雨 曹向阳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40-344,共5页
目的研究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对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下行颈椎后路单... 目的研究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对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8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将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未使用机器人辅助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5例为对照组。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出血量及颈椎JOA评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出血量分别为(206.89±39.19)mL、(83.11±24.37)mL、(641.78±63.67)mL,均小于对照组的(245.73±40.55)mL、(134.60±30.54)mL、(726.07±80.69)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总引流量对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5.33±2.0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3.20±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定位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有利于精准定位椎管边界,快速、准确定位开门位置,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出血量,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后路单开门手术 失血量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颈后路椎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唐立 李敏杰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颈后路锥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0月于大荔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接受颈后路锥... 目的探究颈后路锥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0月于大荔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接受颈后路锥板减压术)与对照组(n=48,接受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曲度、椎管占有率差异,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曲度和椎管占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JOA评分、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Nurick分级、椎管占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实施颈后路锥板减压术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颈椎曲度和椎管占有率,相较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势,手术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锥板减压术 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曲度 椎管占有率
下载PDF
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晓红 丁一鸣 +3 位作者 周晶 武骏 刘宏飞 井溢鑫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 h 39 min,平均出血量16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6 d,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未诉明显颈部不适。结论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外观满意度高,颈部舒适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腔镜手术 颈侧入路 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
下载PDF
双侧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桦 张璐璐 +3 位作者 章扬 孙文杰 李晴 熊瑞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 探讨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ISPB)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4月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ISPB... 目的 探讨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ISPB)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4月择期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患者分为两组:ISPB组(I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使用超声定位于C_(5)平面,I组在双侧头半棘肌和颈半棘肌之间筋膜平面内注射0.25%罗哌卡因20 ml, C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15 min开始麻醉诱导。记录术前1 d、术后1、2 d 40项恢复质量评分(QoR-4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记录术后1、6、12、24、48 h NRS评分。记录PCIA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喷他佐辛用量。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术后首次独立下地行走时间和首次经口进食时间、血肿、感染或局麻药中毒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1、2 d QoR-40各项评分和总分明显降低,PSQI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I组术后1、2 d QoR-40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疼痛评分和总分均明显升高,PSQI明显降低(P<0.05);术后1、6、12、24 h 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PICA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喷他佐辛用量、PONV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术后首次独立下地行走时间和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无一例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结论 双侧ISPB可有效改善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减轻术后疼痛,降低PONV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棘肌间平面阻滞 颈椎后路手术 恢复质量
下载PDF
颈椎后路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严重丢失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胜 苗嘉航 +4 位作者 余会林 李渠蓬 曲哲 潘彬 冯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4435-4440,共6页
背景:目前的研究只是通过影像学测量指标及其他指标来预测颈椎术后前凸曲度丢失,汇总这些预测指标的相关文章尚少,此文旨在建立一个预测模型来汇总这些预测指标。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严重丢失的危险因素,并建... 背景:目前的研究只是通过影像学测量指标及其他指标来预测颈椎术后前凸曲度丢失,汇总这些预测指标的相关文章尚少,此文旨在建立一个预测模型来汇总这些预测指标。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严重丢失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颈后路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选择、手术节段数、手术是否累及C_(2)或C_(7)、术前C_(2-7)Cobb角、手术节段Cobb角、C_(7)倾斜角、颈椎矢状面垂直距离、C_(2)-C_(7)曲率、伸展活动范围、屈曲活动范围,通过术前、术后颈椎C_(2-7)Cobb角差值确定颈椎术后前凸曲度变化(ΔCL),以ΔCL≤-10°为颈椎前凸曲度严重丢失组,ΔCL>-10°为无颈椎前凸曲度严重丢失组。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与结论:(1)共有11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男69例,女48例,随访时间12-26个月;(2)在117例患者中,发现术后颈椎前凸严重丢失者30例,没有颈椎前凸曲度严重丢失者87例;(3)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式的选择、手术是否累及C_(2)或C_(7)椎体、术前C_(2-7)Cobb角、C_(7)倾斜角、C_(2)-C_(7)曲率、屈曲活动范围是导致颈后路手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严重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增加术后曲度严重丢失风险最明显的是手术节段是否累及C_(2)或C_(7)节段(OR=3.524,95%CI:1.127-11.013)以及手术术式选择(OR=3.165,95%CI:1.013-9.889);(4)并进一步建立了临床预测模型(Nomogram)并进行验证,其内部验证C-index值为0.91,验证组进行外部验证C-index值为0.87,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5)提示手术术式的选择、手术节段是否累及C_(2)或C_(7)节段、术前C_(2-7)Cobb角、C_(7)倾斜角、屈曲活动度是颈后路手术后颈椎前凸曲度严重丢失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凸曲度 颈椎后路手术 临床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黎明 杜明奎 +1 位作者 张西峰 仲伟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术和开放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 CR)短期疗效,探讨CR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术和开放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 CR)短期疗效,探讨CR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北京电力医院手术治疗的52例CR患者资料,采用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手术治疗25例(内镜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61±9.23)岁;采用ACDF治疗27例(融合组),其中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2.32±9.05)岁。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颈椎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估;末次随访时测定颈椎生理曲度;同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内镜组手术时间(73.23±7.61) min,融合组手术时间(75.28±8.49) min。内镜组住院时间和恢复工作时间均短于融合组。内镜组和融合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颈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术后3 d时内镜组颈部VAS评分明显低于融合组(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颈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两组间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15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00%;融合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17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59%。结论 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术和传统ACDF术治疗CR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两种方式均可选择。高龄不能耐受全麻患者更建议考虑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开放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经皮后路全内镜下锁孔术
下载PDF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徐亮 马厦 曾祥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3-78,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 目的 比较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曲度D值。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 <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 <0.05),出血量少于B组(P <0.05);B组术后JOA、VAS评分均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D值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率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葛志宏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8例MCS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8例MCS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曲夹角和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12个月,两组颈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颈曲夹角均大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MCSM患者可降低术后VAS评分,效果优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手术 椎弓根螺钉 颈椎曲度 疼痛程度 颈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保留椎体后壁横联结构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史凤之 吴成如 +5 位作者 孙军战 孙国荣 蒋传海 陈然 顾庆陟 石林新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570-573,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orectomy and fusion,ACCF)手术中保留椎体后壁横联结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于2015年3月~2021年3月行ACCF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orectomy and fusion,ACCF)手术中保留椎体后壁横联结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于2015年3月~2021年3月行ACCF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ACCF手术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ACCF手术30例,纳入常规组;保留椎体后壁横联结构的改良ACCF手术30例,纳入改良组。术后获访1年,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减压效果(JOA评分)、影像学指标(颈椎曲度、融合节段高度)、手术安全性和植骨融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数据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共出现7例并发症,其中常规组4例(13.3%),3例为术后肩颈部疼痛,1例声音嘶哑;改良组3例(10%),均为肩颈部疼痛。上述并发症均于1~4周后自行好转。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JOA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术后3个月和1年的JOA评分呈持续改善趋势(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颈椎曲度、融合节段高度等影像学指标均获不同程度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保留椎体后壁横联结构的改良ACCF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取得与常规ACCF手术一致的减压效果,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减少了对椎体结构的破坏程度,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手术 椎体次全切除 植骨融合 保留椎体后壁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曾红生 金健 +1 位作者 陈子华 陈鑫营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34-538,共5页
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到我院及南方医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其进行选取(30例),均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分... 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到我院及南方医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其进行选取(30例),均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30例患者开展为期15~25个月的随访,平均手术治疗时间(3.63±0.58)小时,平均术中出血量(2010.49±345.02)mL,α角约0°~1.3°,术后脊柱融合、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失败出现;26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至少改善1级,4例无明显变化;术后2、4、8、16个月,30例患者疼痛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骨科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经对症干预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减轻疼痛,促进脊柱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术后虽具有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但经对症干预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骨折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椎神经功能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发生Tapia综合征风险及相关因素分析
18
作者 张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3期384-386,389,共4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发生Tapia综合征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发生Tapia综合征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年龄、性...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发生Tapia综合征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颈椎后路手术治疗后发生Tapia综合征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年龄、性别、主刀医生及相同手术类型作为匹配条件,按1∶4原则,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8例术后未发生Tapia综合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麻醉时间、中立位下颌骨—椎体距离、中立位舌骨—椎体距离、中立位甲状软骨—椎体距离、过屈位舌骨—椎体距离、过曲位Cobb角、中立位Cobb角、住院时间等相关资料,分析Tapia综合征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Tapia综合征发生率为0.28%,症状出现在术后1~2d,平均症状出现时间(0.62±0.12)d。临床表现以伸舌偏移者6例(85.71%),构音障碍5例(71.43%),吞咽困难3例(42.86%),舌头表现不灵活者4例(57.14%),声音嘶哑者2例(28.57%)为主,经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症状改善。Tapia综合征患者中立位下颌骨—椎体距离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下颌骨—椎体距离由中立位至过屈位时,Tapia综合征组由3.96mm降至1.97mm,降幅为50.25%,而对照组由7.21mm降至4.92mm,降幅为31.76%。Tapia综合征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下颈椎后路手术患者发生Tapia综合征风险相对较低,但发生后可对患者术后康复及日常生活情况造成影响;术前中立位颈椎X片下颌骨角—椎体前缘距离较小可能是术后发生Tapia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经口气管插管 颈椎后路手术 Tapia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新进展
19
作者 卢炳肖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6期69-72,77,共5页
脊髓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与颈椎退行性改变有关,多发于中老年人,可累及相应节段神经,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针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可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 脊髓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与颈椎退行性改变有关,多发于中老年人,可累及相应节段神经,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针对脊髓型颈椎病,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可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后路以及前后路联合三类。文章主要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后路手术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入路方式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20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3 位作者 朱海波 袁文 吴德升 戴力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8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切除1个椎节8例(Ⅰ组),2个椎节11例(Ⅱ组),3个椎节9例(Ⅲ组),术后采用日本矫形... 目的: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8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切除1个椎节8例(Ⅰ组),2个椎节11例(Ⅱ组),3个椎节9例(Ⅲ组),术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判。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3年,平均改善率75.8%。患病时间、术前脊髓损伤及症状的轻重均影响到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手术 后纵韧带 骨化 外科手术 颈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