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mogram model for predicting oculomotor nerve pals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1
作者 Yuan-Yue Cui Bin Wang +1 位作者 Bo Jiang Shi-Hong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2年第8期1316-1321,共6页
AIM: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ONP)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IA)and develop a nomogram model for predicting ONP of IA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329 IA patients were included.L... AIM: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ONP)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IA)and develop a nomogram model for predicting ONP of IA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329 IA patients were included.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factors,which were then integrated into the nomogram model.The performance of the nomogram model was evaluated by calibration cur ve,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and decision curve analysis.RESULTS: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PCo A)aneur ysm[hazard ratio(HR)=17.13,P<0.001]and aneurysm diameter(HR=1.31,P<0.001)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ONP in IA patient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a nomogram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ONP in IA patients was constructed.The calibration curve indicated the nomogram had 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predictions and observations.The nomogram showed a high predictive accuracy and discriminative ability with an area under the curve(AUC)of 0.863.The decision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omogram was powerful in the clinical decision.PCo A aneurysm(HR=3.38,P=0.015)was identified to be the onl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ONP severity.CONCLUSION:PCo A aneurysm and aneurysm diameter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ONP in IA patients.The nomogram established is performed reliably and accurately for predicting ONP.PCo A aneurysm is the only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ONP seve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ranial aneurysm oculomotor nerve pals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NOMOGRAM
下载PD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a patient with oculomotor palsy caused by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compression: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2
作者 Jian Zhang Zheng-Jun Wei +2 位作者 Hang Wang Yan-Bing Yu Hong-Tao Su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0期7138-7146,共9页
BACKGROUND Aneurysm compression,diabetes,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re well-known causative factors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ONP),while cases of ONP induced by neurovascular conflicts have rarely been reported in th... BACKGROUND Aneurysm compression,diabetes,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re well-known causative factors of oculomotor nerve palsy(ONP),while cases of ONP induced by neurovascular conflicts have rarely been reported in the medical community.Here,we report a typical case of ONP caused by right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compression to increase neurosurgeons’awareness of the disease and reduce misdiagnosis and recurrence.CASE SUMMARY A 54-year-old man without a known medical history presented with right ONP for the past 5 years.The patient presen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right ptosis,diplopia,anisocoria(rt 5 mm,lt 2.5 mm),loss of duction in all directions,abduction,and light impaired pupillary reflexes.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 examinations showed no phlebangioma,aneurysm,or intracranial lesion.After conducting oral glucose tolerance and prostigmin tests,diabetes and myasthenia gravis were excluded.Cranial ner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that the right PCA loop wa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cisternal segment of the right oculomotor nerve(ON).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of the culprit vessel from the ON through a right subtemporal craniotomy was carried out,and the ONP symptoms were significantly relieved after 3 mo.CONCLUSION Vascular compression of the ON is a rare pathogeny of ONP that may be refractory to drug therapy and ophthalmic strabismus surgery.MVD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ONP induced by neurovascular comp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oculomotor nerve palsy oculomotor ner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Neurovascular conflict Case report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胡泽达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1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究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MNP)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因后交通动脉瘤所致OMNP患者,查阅电子归档病历及追踪随访信息;应用Kaplan-Meier... 目的:探究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OMNP)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2022年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04例因后交通动脉瘤所致OMNP患者,查阅电子归档病历及追踪随访信息;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究各因素随时间延长直至到达随访终点的结局走势,测算独立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结局的危险比率。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下,发病-手术时间、术前OMNP程度、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高血压分级为可疑影响因素(P<0.05),术式不是影响术后OMNP完全恢复的可疑影响因素(P>0.05);在多因素分析下,发病-手术时间、改良Fisher分级、术前OMNP程度是影响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 d内的早期手术干预是破裂型后交通动脉瘤所致术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完全恢复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术同手术夹闭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对Fisher分级和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表现评估,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改良Fisher 分级
下载PDF
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谭海斌 黄光富 +3 位作者 张天 刘进平 李自力 王振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比较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N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6例PcomAA同时伴有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 目的 比较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两种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N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6例PcomAA同时伴有O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13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大小、是否破裂、治疗间隔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术前ONP程度及术后12个月的ONP恢复程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影响ONP恢复程度的因素.结果 176例PcomAA瘤患者中,最终ONP完全恢复137例(77.8%),部分恢复25例(14.2%),无恢复14例(8.0%).(1)手术夹闭组132例中,有SAH 73例,无SAH 59例,最终ONP完全恢复123例(93.2%),部分恢复7例(5.3%),无恢复2例(1.5%);血管内栓塞组44例中,有SAH 26例,无SAH 18例,最终ONP完全恢复14例(31.8%),部分恢复18例(40.9%),无恢复12例(27.3%).(2)对ONP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的治疗方法是ONP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OR=36.368,95%CI:7.556- 47.603,P<0.01).结论与血管内栓塞比较,手术夹闭使 PcomAA导致的ONP恢复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损伤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栓塞术
下载PDF
老年动眼神经麻痹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红鸭 史明 +1 位作者 裴瑞 赵钢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86-188,共3页
目的分析首诊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眼科病房收治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诊症状的动眼神经麻痹老年患者56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其中完全性动眼神经... 目的分析首诊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眼科病房收治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诊症状的动眼神经麻痹老年患者56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单眼发病,其中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5例(26.8%),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41例(73.2%)。病因诊断明确42例:动脉瘤19例(33.9%),糖尿病15例(26.8%),痛性眼肌麻痹1例(1.8%),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1.8%),外伤1例(1.8%),神经梅毒1例(1.8%),鞍区占位2例(3.6%),松果体肿瘤1例(1.8%),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病1例(1.8%),病因诊断不明14例(25.0%)。动脉瘤以完全性眼肌麻痹居多(63.2%),糖尿病患者均为不完全眼肌麻痹(100%)。动脉瘤患者19例中行动脉瘤栓塞术18例,随访6个月症状均有改善;1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意识昏迷、症状较重,曾多次抢救,未行动脉瘤栓塞术,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3 d死亡。15例糖尿病患者均给予降糖治疗,随访6个月症状完全缓解7例;明显改善8例。其余患者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略有好转。结论老年患者动眼神经麻痹中,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以动脉瘤最常见,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以糖尿病为首要病因。早期及时诊治,大部分患者症状可以改善,甚至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病因 动脉瘤 糖尿病 老年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宋贵军 尹琳 王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于术后3个月时行脑血管的CT血管成像(CTA)检查,明确栓塞效果及有无再通发生。评价术后1.5年时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1例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于术后3个月时行脑血管的CT血管成像(CTA)检查,明确栓塞效果及有无再通发生。评价术后1.5年时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1例患者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后3个月时行经脑血管CTA检查发现栓塞效果较好,均为完全闭塞,无栓塞后血管再通现象。随访1.5年发现,31例患者中16例患者完全恢复,12例患者部分恢复,3例患者无改变;有效率达90.3%,治愈率为5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眼神经完全麻痹是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差的影响因素(OR=32.53,95%CI:2.89~365.92,P=0.005),而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治疗效果好的影响因素(OR=11.63,95%CI:1.12~121.37,P=0.040)。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完全麻痹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效果差的危险因素,而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治疗效果好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杨明琪 王硕 赵继宗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8期449-45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6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三组,A组40例,行单纯动脉瘤蒂夹闭术;B组34例,动脉瘤蒂夹闭...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6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单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三组,A组40例,行单纯动脉瘤蒂夹闭术;B组34例,动脉瘤蒂夹闭术后行动眼神经减压术;C组12例,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GDC)。结果A组40例中,病程14d内者20例,术后10~40d完全恢复;14~30d者14例,12例30~90d完全恢复;﹥30d者6例,4例术后半年完全恢复。B组34例中,病程14d内者15例,术后10~40d完全恢复;14~30d者16例,14例30~90d完全恢复;大于30d者3例,术后半年2例完全恢复,1例不完全恢复。C组12例中,病程14d内者8例,10~40d内完全恢复;14~30d者3例,2例30~90d完全恢复。结论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尽早病因治疗,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极为重要,但术中行动眼神经减压与否,以及手术同GDC介入治疗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栓塞术(GDC)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顾大群 张扬 +4 位作者 晁迎九 魏建军 傅先明 牛朝诗 余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ONP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开颅手术治疗19例。结果术后ONP完全恢复25例(48.1%),部分恢复2...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致ONP患者临床资料,血管内栓塞治疗33例,开颅手术治疗19例。结果术后ONP完全恢复25例(48.1%),部分恢复21例(40.4%),无变化6例(11.5%)。血管内栓塞33例中,ONP完全恢复15例,部分恢复14例,无变化4例;手术夹闭19例中,ONP完全恢复10例,部分恢复7例,无变化2例;两组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和ONP持续时间与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对改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引起的ONP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前动眼神经部分麻痹和ONP持续时间短患者术后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显微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瘤破裂致动眼神经麻痹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荣华 宣井岗 +1 位作者 彭亚 王穗暖 《当代医学》 2010年第35期666-667,共2页
目的探讨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神经功能恢复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2例。恢复程... 目的探讨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式及神经功能恢复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例,部分恢复2例。恢复程度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能更快、更有效恢复动眼神经功能,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戈 张余 +4 位作者 李鑫 陈亮 杨涌涛 李兴贵 展群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5,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3年”于2015年10月09日入院。既往3级高血压病病史6年,无动脉瘤家族史。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右利手,言语流利。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3年”于2015年10月09日入院。既往3级高血压病病史6年,无动脉瘤家族史。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右利手,言语流利。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确阳性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大型颈内动脉瘤 癫痫 动眼神经麻痹
下载PDF
首发为眼部症状的脑动脉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婧 傅相平 皮裕琍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首发为眼部症状的脑动脉瘤临床诊断和处理时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3—2008年我院收治首发为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脑动脉瘤患者42例,分别行头颅CT、磁共振、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给予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和DSA血管内... 目的探讨首发为眼部症状的脑动脉瘤临床诊断和处理时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3—2008年我院收治首发为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脑动脉瘤患者42例,分别行头颅CT、磁共振、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给予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和DSA血管内介入微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结果26例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患者术后完全恢复达84.6%,14例动眼神经全麻痹患者术后完全恢复达35.7%,部分恢复达64.3%。2例瞳孔中度散大患者,术后完全恢复。结论首发症状为动眼神经麻痹者,应考虑到脑动脉瘤的可能性。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促进动眼神经恢复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脑动脉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眶内电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畅 徐善才 +2 位作者 栗雪梅 刘铁镌 周凌云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291-298,共8页
目的分析眶内电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01—2021-07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经过眶内电针治疗的患者定为电针组,... 目的分析眶内电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的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01—2021-07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经过眶内电针治疗的患者定为电针组,未电针治疗的患者定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电针组与对照组6个月、12个月时的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情况。电针组以痊愈为结局指标,比较痊愈组与未痊愈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侧边、是否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发病至手术的时间)、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针灸时机(手术至开始针灸治疗的时间)、治疗次数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的患者68例,其中电针组24例,未电针组共44例。12个月后电针组痊愈11例(11/24,45.83%),总恢复率95.83%,未电针组痊愈14例(14/44,31.82%),总恢复率68.18%。2组在6个月、12个月时恢复情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针组患者眼运动神经麻痹各项评分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眼睑运动、水平内收、下视运动较上视运动、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改善明显。电针组痊愈与未痊愈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动脉瘤大小(P=0.047)、手术时机(P=0.047)、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P=0.004)等方面2组患者存在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为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OR=2.016,P=0.042)。结论眶内电针可有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术后患者的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症状,其治疗疗效受眼运动神经麻痹评分影响,其评分高痊愈的可能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康复 复视 电针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俊红 张国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由后交通动脉瘤(PComAA)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行后交通动脉血管内栓塞术,评估年龄、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大小、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严...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由后交通动脉瘤(PComAA)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均行后交通动脉血管内栓塞术,评估年龄、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大小、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严重程度和症状出现后至手术时间。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改善17例(80.9%),其中完全康复14例(66.7%),部分恢复3例(14.3%),4例无恢复(19.0%)。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对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后交通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观察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培中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2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性抽取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218例,分为两组,每组109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外科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介入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性抽取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218例,分为两组,每组109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外科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介入治疗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介入治疗患者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57%,明显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率为90.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介入治疗组患者治疗后Glasgow预后评分良好8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栓塞 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体会及切除瘤囊对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新利 周国胜 +2 位作者 周文科 张新中 王仲伟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研究切除瘤囊对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求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间,17例有动眼神经麻痹且直径大于8mm的后交通动脉瘤手术体会。6例行单纯夹闭(A组),11例夹闭后切除瘤囊(B组... 目的研究切除瘤囊对术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求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间,17例有动眼神经麻痹且直径大于8mm的后交通动脉瘤手术体会。6例行单纯夹闭(A组),11例夹闭后切除瘤囊(B组)。结果术后6个月,17例患者中12例患者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70.6%),5例患者部分恢复(29.4%)。A组2例完全恢复(33.3%),4例部分恢复(66.7%)。B组10例患者完全恢复(90.9%),1例部分恢复(9.1%)。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8)。随访1年后,A组仍有2例动眼神经功能部分恢复,B组11例患者均完全恢复,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6)。结论单纯夹闭动脉瘤与夹闭并切除瘤囊相比,后者更有利于动眼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如果术中条件许可,应尽量切除瘤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闭术 动眼神经麻痹 后交通动脉瘤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形态学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飞龙 王斌 +6 位作者 祖庆泉 赵林波 贾振宇 周春 刘兴龙 施海彬 刘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67-870,共4页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未破裂后交通动脉(PComA)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71例单发未破裂PCom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ONP组(n=31)和非ONP组(n=40...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分析未破裂后交通动脉(PComA)动脉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N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71例单发未破裂PComA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ONP组(n=31)和非ONP组(n=40)。根据动脉瘤形态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ComA动脉瘤引起ONP的形态学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动脉瘤瘤颈宽度(P=0.046)、瘤顶指向(P=0.005)、有无子囊(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瘤颈宽度≤3.8 mm(OR=5.437,P=0.008)、瘤顶指向后外下(OR=5.953,P=0.003)、有子囊(OR=5.356,P=0.014)是ON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动脉瘤瘤颈宽度≤3.8 mm、瘤顶指向后外下、存在子囊,可能是PComA动脉瘤引起ONP的形态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形态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对术前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后交通动脉瘤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莘 朱继 +3 位作者 郭宗铎 徐睿 张晓冬 孙晓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分析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ver palsy,ONP)的颈内-后交通动脉瘤(internal carotid-posterior communication artery aneurysm,IC-PcomA)患者术后ONP恢复情况,并对影响ONP恢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 目的:分析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ver palsy,ONP)的颈内-后交通动脉瘤(internal carotid-posterior communication artery aneurysm,IC-PcomA)患者术后ONP恢复情况,并对影响ONP恢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0例伴ONP的IC-PcomA患者,其中行显微夹闭手术37例,介入栓塞治疗13例,对不同手术后3个月、6个月后ONP恢复程度进行对比。并对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瘤有无破裂、治疗间隔、麻痹程度、动脉瘤直径、Hunt-Hess分级、手术方式与术后ONP恢复程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术前各因素,治疗间隔对ONP术后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间隔是术后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OR为0.134(0.034,0.528),回归系数为-2.009,治疗间隔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其余因素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夹闭组OPN的完全恢复率(62.16%)高于介入组(38.46%),夹闭组部分恢复率(27.03%)较介入组(46.15%)低,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6个月后夹闭组的完全恢复率(75.68%)高于介入组(61.54%),夹闭组部分恢复率(13.51%)低于介入组(23.08%),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夹闭和介入栓塞均能有效改善IC-PcomA的ONP症状,总体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间隔是术后ONP完全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间隔越短,完全恢复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眼神经麻痹 颈内-后交通动脉瘤 介入栓塞 显微夹闭 术后恢复
下载PDF
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血管内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章永强 林东 胡锦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11例伴有OMNP的PComA患者的治疗时机、治疗方式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全部恢复10例(90.9%),部分恢复1例(9.1%),其恢... 目的探讨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血管内治疗疗效。方法对11例伴有OMNP的PComA患者的治疗时机、治疗方式与动眼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动眼神经功能全部恢复10例(90.9%),部分恢复1例(9.1%),其恢复状况与治疗时机、麻痹程度密切相关。结论血管内栓塞未破裂PComA可有效恢复其致OMNP,但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麻痹程度和早期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与动眼神经麻痹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平平 吴娜 +3 位作者 程洁 万亮 王晓蓉 刘振国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772-775,共4页
目的比较伴发动眼神经麻痹(OMNP)与非动眼神经麻痹(NOMNP)的颅内动脉(IA)瘤患者在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并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入组的224例经DSA确诊的单侧单发IA患者... 目的比较伴发动眼神经麻痹(OMNP)与非动眼神经麻痹(NOMNP)的颅内动脉(IA)瘤患者在各临床因素之间的差异性,并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入组的224例经DSA确诊的单侧单发IA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以下因素: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受累眼肌表现、动脉瘤部位及最大直径、是否伴发蛛网膜下隙出血(SAH)、手术方式及预后等。对IA的部位进行统计,并将其中的后交通动脉瘤按照其首发症状分为动眼神经麻痹(OMNP)组及非动眼神经麻痹(NOMNP)组,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1)对动脉瘤部位分析统计可知,后交通动脉(74例,33.0%)最常见;(2)NOMNP组患者发生SAH的概率(84.91%)要明显高于OMNP组(19.05%)。结论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患者,需排除动脉瘤的存在。对于继发于后交通动脉瘤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给予及时的干预措施,可预防动脉瘤破裂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后交通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关性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辰路 明智绪 +5 位作者 李兴辉 李贝贝 冯进 杨振兴 黄德俊 李宗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5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26枚动脉瘤)行LVIS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5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26枚动脉瘤)行LVIS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完全栓塞19枚,近全栓塞7枚;其中2例(4枚)为双侧对称大型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均完全栓塞。另外1例(1枚后交通动脉瘤)瘤腔较小(1.0 mm×1.5 mm×1.9 mm),弹簧圈反复无法置入瘤腔内,故应用单纯LVIS支架贴敷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19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3例无变化。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疗效显著,部分病人动眼神经功能恢复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后交通段 动眼神经麻痹 血管内栓塞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