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dial tibial plateau morphology and stress fracture location: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被引量:2
1
作者 Kiminori Yukata Issei Yamanaka +4 位作者 Yuzuru Ueda Sho Nakai Hiroyoshi Ogasa Yosuke Oishi Jun-ichi Hamawak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6期484-490,共7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medial tibial plateau stress fractur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ibial plateau morpholog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atients with a diagn... AIM To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medial tibial plateau stress fractur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ibial plateau morpholog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stress fracture of the medial tibial plateau was performed for a 5-year period. Fourteen patients [three female and 11 male,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6.4 years(range, 15-50 years)], who underwent knee MRI, were included. The appearance of the tibial plateau stress fracture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tibial plateau were reviewed and measured on MRI.RESULTS Thirteen of 14 stress fractures were linear, and one of them stellated on MRI images. The location of fractures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Three fractures were located anteromedially(AM type), six posteromedially(PM type), and five posteriorly(P type) at the medial tibial plateau. In addition, tibial posterior slope at the medial tibial plateau tended to be larger when the fracture was located more posteriorly on MRI.CONCLUSION We found that MRI showed three different localizations of medial tibial plateau stress fractures,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tibial posterior slope at the medial tibial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UNNER Stress fracture tibial plateau tibial posterior SLOPE
下载PDF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陆栋 黄国伟 +2 位作者 周枫 汤志军 王思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接受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研究组接受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随访12个月,比较组间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资料(内翻角、后倾角、活动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估疗效,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45±0.56)、(3.01±0.34)、(2.56±0.38)分,均低于对照组[(3.88±0.61)、(3.37±0.33)、(2.98±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间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85.11±4.32)°、(5.03±0.35)°,均低于对照组[(88.98±3.16)°、(6.11±0.36)°],活动度为(113.26±13.66)°,高于对照组[(106.56±1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有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相当,但在术后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面半脱位 胫骨平台骨折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 Wahlquist C型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3
作者 毛冯缘 程邦君 +1 位作者 黄燕峰 罗轶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研究采用掌骨T形钢板和拉力螺钉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具人工合成的右侧胫骨模形,根据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的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外后侧劈裂塌陷性骨折模形,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采用3.5掌骨T形钢板固定;B组采用2枚拉力螺钉固定。测量两组在轴向负荷加载起始为10 N,最大为2000 N的压力下的垂直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结果钢板组和螺钉组在25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21±0.15)mm和(0.35±0.11)mm,在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32±0.12)mm和(0.91±0.27)mm,在10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76±0.16)mm和(1.75±0.21)mm,在1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垂直位移分别为(0.93±0.14)mm和(2.37±0.26)mm,在同一载荷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和螺钉组的最大失效载荷分别为(1865±183)N和(1242±146)N,二者最大失效载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骨T形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可以对塌陷的胫骨平台外后侧骨折块起到有效、稳定、坚强的固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外后侧平台骨折 外后侧骨折 支撑钢板 螺钉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后倾角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吴兴净 陶周善 程文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59-1663,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后倾角的改变以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病例,测出患者健侧、术后患侧及最后一次随访患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评价并记录Lysholm、HSS及Rasmussen等三种系统的膝关节评分数...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后倾角的改变以及其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行-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病例,测出患者健侧、术后患侧及最后一次随访患侧胫骨平台后倾角(PTS),评价并记录Lysholm、HSS及Rasmussen等三种系统的膝关节评分数据,根据术后PTS角度将患者分为PTS<9°组和PTS≥9°组。将两组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数行统计学分析,同时也将术后与最后随访PTS均数进行统计学处理。计算最后随访与健侧PTS的差值,将差值与最后一次随访膝关节功能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TS<9°组膝关节Lysholm、HSS、Rasmussen评分数据均明显高于PTS≥9°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PTS与最后一次随访PT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随访与健侧PTS之间的差值(b)与Lysholm、HSS及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数据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术后康复锻炼导致PTS角度发生改变。PTS<9°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好于术后PTS≥9°组患者,最后一次随访PTS与健侧PTS的差值与膝关节功能有相关性。因此手术中尽可能恢复平台骨折的解剖对位或控制术后PTS<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平台骨折 术后 骨折塌陷 膝关节功能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5
作者 金华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10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接受扩大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为研究组(56例),接受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使用扩大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10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接受扩大前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为研究组(56例),接受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的为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随访指标和影像学等方面的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55、14.71、7.53,P均<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膝关节各角度主动复位绝对误差角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88、6.88、4.85、5.92、6.73,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Rasmussen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结论扩大前外侧入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治疗中具操作便捷、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入路 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下载PDF
经后方Lobenhoffer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基锴 吴琦明 +3 位作者 唐文成 程喜红 施良森 曾洁洁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方Lobenhoffer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18年10月,采用膝关节后方Lobenhoffer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2例,于膝关节线至腓肠肌内侧头取倒L形切口,从半膜肌和腓肠... 目的探讨经后方Lobenhoffer入路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18年10月,采用膝关节后方Lobenhoffer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12例,于膝关节线至腓肠肌内侧头取倒L形切口,从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之间暴露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并采用支撑钢板固定。采用AKS膝关节功能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无关节面再塌陷及膝内外翻畸形发生。根据AKS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4~92分,平均88.4分。结论经后方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显露充分、骨折固定可靠,无复位丢失、关节面再塌陷等并发症发生,为膝关节功能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膝关节 后侧入路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新型前外侧钢板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璐 王仁崇 +5 位作者 谢友 胡居正 温定付 杨通池 黄书钟 石展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设计新型钢板,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模型,同时建立4组内固定模型(新型钢板、L型锁定钢板、斜T型钢板、拉力螺钉),施加轴向载荷500,1000,1500 N,比较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及内固定物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与结论: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的位移、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均随轴向力的增加近似等比增大,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①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小,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新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较L型锁定钢板组小;新型钢板组、L型锁定钢板组、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均位于外侧缘近端,从近端至远端位移逐渐减小,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位于外侧缘中部,从外侧向内侧位移逐渐减小;②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大,L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新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大于拉力螺钉组;③新型钢板组与斜T型钢板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拉力螺钉组内侧螺钉中部,可见明显应力集中;L型锁定钢板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④结果显示,L型锁定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分布最均匀、应力最小,但骨折块位移大,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相近,因此,新型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L型锁定钢板及拉力螺钉,有良好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外侧柱骨折 新型钢板 有限元分析 万向锁定螺钉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榅青 魏锋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至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就诊的10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月至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就诊的10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手术前后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内翻角、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内翻角、后倾角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具稳定性,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内翻角 膝关节后倾角
下载PDF
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存 李红霞 牛培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4例患者接受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观... 目的探讨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4例患者接受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观察组),另外53例患者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过程指标、术后指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伸膝最大角度数、屈膝最大角度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中跛行、支持、绞锁、不稳定、肿胀、上楼、下蹲、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手术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治疗中具有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Carlson后外侧手术入路 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杨英华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在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PF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 目的:探讨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在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PF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膝关节功能、胫骨平台后倾角、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护理后,两组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OL-30)评分均升高,胫骨平台后倾角均降低,观察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QOL-30评分高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干预能够提升TPF患者疾病康复知识知晓率,减小胫骨平台后倾角,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多元化康复模式护理 膝关节功能 胫骨平台后倾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腓骨头上方入路与膝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比较
11
作者 许斌 周江山 +3 位作者 詹德平 潘律 过锡敏 储旭东 《临床研究》 2023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腓骨头上方入路和膝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接受的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 目的比较腓骨头上方入路和膝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接受的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72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实施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结合普通钢板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腓骨头上方入路联合腓骨头上方入路相配套的解剖钢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相关数据,Rasmussen评价结果,术前或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价量表(HSS)、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骨骼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关节面塌陷4例,研究组未出现;研究组12个月随访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月、6月、12月和末次随访的HSS、VAS评分和ROM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3月和术后6月)HSS评分和VAS评分、(术后3月、6月和12月)的ROM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头上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疗效优于传统的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腓骨头上方入路具有解剖简单安全、术后愈合快、膝关节功能康复快和并发症少的优点,且本院自制的配套钢板可以更好的支撑和固定后外侧髁骨折块,更有益于骨愈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单纯后外侧髁骨折 开放复位内固定 腓骨头上方入路 前外侧入路
下载PDF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朱爱杰 陈海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5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后内侧切口...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后内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保证手术安全性,利于术后尽早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双窗口入路 内固定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解剖型胫骨髁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道俭 朱天岳 +5 位作者 柴卫兵 卢宏章 曹永平 李军 刘震宁 叶一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542-1544,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LINK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3.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的方法,评估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对本科2000~2006年收治的22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德国LINK解剖型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33.3个月,骨折均于3个月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关节活动度、疼痛、关节稳定性进行HSS评分,平均89.5分。[结论]解剖型胫骨髁钢板可很好的治疗各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满意,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胫骨髁钢板 胫骨平台 骨折
下载PDF
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陶杰 杭栋华 +4 位作者 王秋根 高伟 朱力波 吴小峰 高堪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863-186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6年7月,采用改良的侧后方“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13例。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人路自胭肌和比目鱼... [目的]探讨改良侧后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6年7月,采用改良的侧后方“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方剪力骨折13例。后内侧入路经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间隙,后外侧人路自胭肌和比目鱼肌间隙分别显露后内与后外侧髁。骨折块直视下复位,用3.5mm“T型”锁定钢板或有限接触加压钢板于胫骨后内或后外侧固定骨块。半月板与韧带损伤均I期修复。[结果]13例患者全部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时间13-16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后1个月80°-130°,平均105°;术后3个月90°-135°,平均115.3°;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伸范围:115°-135°,平均125.1°。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86-97分,平均92.1分。无1例发生手术区皮肤坏死、感染或内固定松动。[结论]本组所采用的改良后外侧或后内侧入路可充分暴露胫骨后平台,减少前方大范围剥离所带来的软组织并发症,直视下复位和固定骨折块可以充分防止力线的改变和骨折的再移位,有利于患者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方骨折 侧方入路 膝关节功能 钢板固定
下载PDF
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42例 被引量:18
15
作者 施利华 袁永健 +1 位作者 王丹 戴季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07-1008,1014,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42例,后侧柱骨折均采用胫骨平台后内侧入路,累及内、外侧柱者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均愈合。术后Rasmussen膝关节功能为14~30分,优良率为90.5%;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3~18分,优良率为95.2%。术后2例膝关节伸屈活动明显受限,经康复科康复锻炼后改善;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经向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疼痛缓解。[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利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复位和固定,结合外侧入路或/和正中入路可对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有效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运用恰当的康复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侧 三柱 后内侧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累及后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黎宇 陈志伟 +2 位作者 李春 廖瑛 戴祝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2-503,506,共3页
目的对累及后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进行探讨。方法运用关节镜及C臂X光机辅助,对7例累及后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骨折均愈合,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2例(28%),良3例(43... 目的对累及后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进行探讨。方法运用关节镜及C臂X光机辅助,对7例累及后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骨折均愈合,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2例(28%),良3例(43%),中2例(29%)。结论在关节镜及C臂X光机辅助下治疗累及后交叉韧带止点的胫骨平台骨折能明显地减小手术创伤,避免交叉韧带的II期重建,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
下载PDF
前后联合切口入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国文 刘志彬 +2 位作者 李毅 丁志勇 黄玉良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0~70岁,平均49.7岁。致伤原...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20~70岁,平均49.7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5例,坠落伤7例。平台前外侧骨折6例,前内侧骨折11例,前内、前外广泛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4d,平均6.5d。22例均采取前内侧或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型切口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X线片下骨折线消失为准)以及术后12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73.4±40.3)min,术中出血量(187.5±53.1)mL,术后住院时间(16.3±4.6)d,骨折愈合时间(31.2±7.5)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3±4.9)个月;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HSS评分为(84.6±17.3),优良率为81.8%(18/22),两侧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前内侧或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型切口入路对组织损伤小,骨折端暴露充分,利于直视下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柱骨折 联合切口 内固定
下载PDF
胫骨平台内侧髁后缘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手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伟 季卫锋 马镇川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5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单块桡骨远端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内侧髁后缘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因膝关节过伸致胫骨平台内侧髁后缘骨折合并PCL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患者5例,其中... 目的:探讨单块桡骨远端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内侧髁后缘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因膝关节过伸致胫骨平台内侧髁后缘骨折合并PCL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5~42岁,平均35岁;左膝3例,右膝2例;运动伤2例,车祸3例;均为急诊收治。手术采用胭窝入路,对骨折端行解剖复位,单块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并发症,通过X线片观察术后愈合情况,并采用HSS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5例患者均荻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切口均为Ⅰ期愈合。膝关节屈曲均达120。以上,稳定性良好,无膝关节疼痛、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HSS评分为94.40±6.09,结果均为优。结论:单块桡骨远端钢板对胫骨平台内侧髁后缘骨折固定稳定性好、成功率高,且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后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经后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孙君 陈舰 +2 位作者 陈杰 俞光荣 张世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5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后侧切口暴露骨折后直视下复位,支持钢板固定。术后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和治疗结果满意度定期随... 目的探讨经膝关节后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后侧切口暴露骨折后直视下复位,支持钢板固定。术后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和治疗结果满意度定期随访。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时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4例,中2例。结论膝关节后侧入路能够充分暴露单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骨折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支持钢板固定稳定可靠,但术中要熟悉腘窝区解剖结构。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侧入路 支持钢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不同入路的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方 褚旭峰 +1 位作者 叶积飞 兰树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6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不同入路的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的153例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内固定的入路不同分为后侧内入路治疗组(A组,n=75)进行后侧内入路治...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不同入路的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的153例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内固定的入路不同分为后侧内入路治疗组(A组,n=75)进行后侧内入路治疗和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侧入路治疗组(B组,n=78)进行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侧入路治疗,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估疗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方法(HSS)评估膝关节功能,随访12~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SS评分。结果 B组的优良率(89.7%)明显高于A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0.2±2.5)周]明显短于A组[(21.3±5.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SS评分[(89.9±13.5)分]明显高于A组[(71.2±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骨不愈合、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膝关节不稳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后内侧联合后外侧双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患者可以更好地暴露胫骨平台后髁,减少软组织损伤,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及膝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外后侧髁骨折 内固定 HSS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