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nous Air Embolism Following the Use of Hydrogen Peroxide during Posterior Fossa Surgery in the Sitting Position
1
作者 Zhen-dong Xu Wei-min Liang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2年第5期377-379,共3页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手术过程 栓塞 空气 静脉 手术治疗 外科病 VAE
下载PDF
经不同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鹏 张鸿祺 +3 位作者 支兴龙 李萌 宋庆斌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42-346,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血,9例另由脑膜中动脉和蝶腭动脉参与供血,其中2例还伴有额极动脉供血;3例另由蝶腭动脉参与供血。②在16例患者中,1例经蝶腭动脉、8例经脑膜中动脉分支、7例经眼动脉供血的筛前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置管栓塞。所有患者均得到影像学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7例,无任何相关症状;半年影像学随访3例,无影像学复发表现。结论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膜 栓塞 治疗性 颅窝 Onyx18
下载PDF
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强 许奕 +4 位作者 张琪 洪波 黄清海 赵文元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54-359,共6页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gnardⅢ型1例,Ⅳ型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 5例,眼部症状2例。均采用经筛动脉入路,以10%~15... 目的评价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ognardⅢ型1例,Ⅳ型6例。表现为颅内出血 5例,眼部症状2例。均采用经筛动脉入路,以10%~15%液态栓塞剂NBCA栓塞2例,Onyx-18栓塞5例。对2例合并供血动脉血流相关性动脉瘤者,均首先栓塞动脉瘤。结果 7例中,经单支供血动脉栓塞即获完全栓塞者5例,其中2例用球囊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部分栓塞2例,分别在1周及1个月后造影,见瘘口再开放,再次进行多支供血动脉栓塞,直至瘘口基本不显影。1例因NBCA胶过度弥散发生对侧眼动脉阻塞,术后出现视力下降。7例均获临床随访(6~107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级5例,2级1例,3级1例。4例获造影随访,均未见瘘口显影。结论经动脉入路栓塞前颅窝底DAVF安全有效。术中应严格控制栓塞剂返流及过度弥散,防止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膜 颅窝 栓塞 治疗性 筛动脉
下载PDF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分析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邓剑平 陈虎 +5 位作者 张涛 于嘉 李江 陆丹 高国栋 赵振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并根据其而采取不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均通过双侧眼动脉或筛前动脉供血,其中脑膜中动脉前支也参与供血7例。采用开颅手术9例,血管内...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并根据其而采取不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均通过双侧眼动脉或筛前动脉供血,其中脑膜中动脉前支也参与供血7例。采用开颅手术9例,血管内治疗4例。并分析影像学特征对选择治疗方式的影响。结果术后DSA复查示所有病人的动静脉瘘均消失,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逐渐好转。术后1年,DSA复查7例,均未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明确有硬脑膜中动脉前支供血的病变,也可行介入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颅窝 栓塞 治疗性 影像学
下载PDF
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爱华 李传辉 +2 位作者 杨新健 罗斌 吴中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60-65,共6页
目的采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2月行栓塞治疗的PCoA-An患者13例,根据随访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4例和稳定组9... 目的采用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颅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A-An)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08年1月—2010年2月行栓塞治疗的PCoA-An患者13例,根据随访的结果将其分为复发组4例和稳定组9例。基于栓塞前后的三维脑血管造影资料建立动脉瘤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有限元算法对术前及术后瘤颈区域的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评价其对动脉瘤复发(2~18个月)的影响。结果栓塞术前,复发组瘤颈区域的收缩峰期壁面切应力(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29±7)Pa和(0.62±0.12)m/s,稳定组分别为(31±12)Pa和(0.85±0.29)m/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相同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分别为(48±4)Pa和(0.99±0.09)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稳定组分别为(21±12)Pa和(0.57±0.27)m/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栓塞术后,复发组瘤颈区域收缩峰期的WSS和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栓塞PCoA-An后,瘤颈区域存在的高WSS、高血流速度可能是导致术后动脉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治疗性 血流动力学 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复发
下载PDF
闭塞静脉窦治疗颅后窝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新峰 李宝民 +2 位作者 李生 王君 曹向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闭塞静脉窦治疗颅后窝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后窝DAVF的10例患者,先采用经动脉栓塞,而后对其中的4例行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对6例患者经静脉内弹簧圈填塞瘘口集中的... 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闭塞静脉窦治疗颅后窝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后窝DAVF的10例患者,先采用经动脉栓塞,而后对其中的4例行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对6例患者经静脉内弹簧圈填塞瘘口集中的横窦和乙状窦。结果①对10例患者技术操作均获成功,并于术后均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显示6例瘘口全部消失,4例瘘口消失>80%,残余瘘口无明显向皮质静脉引流的趋势。②所有患者术后颅内杂音消失。4例开颅直视下填塞静脉窦的患者,在术后10 d造影复查未见复发,门诊或电话随访2~24个月,亦未见复发;6例经静脉途径弹簧圈闭塞静脉窦患者中,1例在术后第6个月DAVF复发,表现为搏动性杂音,再次给予动脉栓塞后症状减轻。5例表现为视力下降,其中3例在术后6~12个月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例患者的视力术后恢复不明显。7例视盘水肿的患者5例有恢复。3例术前患者脑脊液压力>300mmH_2O的患者,术后分别降至240、230、200mmH_2O。结论颅后窝DAVF病情复杂,单纯动脉栓塞难以达到良好疗效;无论直视下填塞或经静脉途径闭塞患侧脑静脉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硬膜 颅后窝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明 张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蝶腭动脉栓塞的7例前颅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55~64岁,平均(60.4... 目的初步探讨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蝶腭动脉栓塞的7例前颅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55~64岁,平均(60.4±3.6)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额叶血肿1例,非特异症状6例。分析经蝶腭动脉栓塞的技术方法和并发症,术中以栓塞剂闭塞近段引流静脉作为栓塞成功的标准。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 (1)选择蝶腭动脉作为首选治疗途径5例,在其他治疗途径栓塞失败后,应用蝶腭动脉途径再次栓塞2例。经蝶腭动脉成功闭塞病变5例,其中包括蝶腭动脉作为首选治疗途径4例、蝶腭动脉作为其他动脉途径失败后的补救栓塞途径1例。经蝶腭动脉未能成功闭塞病变2例,其中1例术中经其他供血动脉栓塞成功,另外1例术后造影提示病变近全闭塞。全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2)术后6个月患者均得到临床随访,无视物模糊及其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无新发颅内出血,无鼻腔症状。其中2例入院行造影随访,1例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完全闭塞,术后6个月DSA显示病变无复发;1例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病变近全闭塞,术后4个月造影显示病变完全消失。结论经蝶腭动脉途径栓塞前颅底DAVF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亦是其他动脉路径不良或其他动脉途径栓塞失败后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动静脉瘘 前颅底 栓塞 治疗性 蝶腭动脉
下载PDF
后颅窝扩大重建术治疗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继新 庾建英 +5 位作者 依斯哈尔 王志丹 李春丽 迪里夏提 李文娟 熊志刚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9期3595-3597,共3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扩大重建术治疗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由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后颅窝扩大重建组,每组... 目的探讨后颅窝扩大重建术治疗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由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收治的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后颅窝扩大重建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后颅窝减压术治疗,后颅窝扩大重建组采用后颅窝扩大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上肢、下肢及感觉功能恢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对照组和后颅窝扩大重建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分别为65.0%和72.5%,改善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后颅窝扩大重建组患者上肢、下肢及感觉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颅窝扩大重建组患者术后感染、皮下积液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颅窝扩大重建术治疗Chiar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畸形 脊髓空洞症 后颅窝扩大重建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微创血管栓塞术在治疗大脑后动脉动脉瘤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炯 郭文才 熊建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栓塞术在治疗大脑后动脉动脉瘤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微创血管栓塞术治疗的12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总... 目的探讨微创血管栓塞术在治疗大脑后动脉动脉瘤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微创血管栓塞术治疗的12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复发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总共12个动脉瘤,2例为P1段动脉瘤,3例为P1、P2段交界处动脉瘤,4例为P2段动脉瘤,3例为P3段动脉瘤;其中9例为夹层或者梭形动脉瘤,3例为囊状动脉瘤。1例行球囊闭塞载瘤动脉,9例行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2例行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术后进行DSA检查,结果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10例阻断载瘤动脉患者无缺血症状,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以及其他介入相关的并发症。术后3-6个月DSA复查,未复发动脉瘤。临床随访1-5年,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夹层或者梭形动脉瘤患者与囊状动脉瘤患者在治疗后的住院时间、术后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治疗方式的住院时间、术后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血管栓塞术治疗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颅后窝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10
作者 孙军 余泽 +3 位作者 张新元 潘力 姚国杰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86-87,89,共3页
目的 总结颅后窝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并发症的原因与处理方法,为进一步减少栓塞术并发症提供条件。方法 分别对栓塞术出现的主要并发症误栓,正常灌注压突破,颅内出血,血管痉挛,微导管断于血管内进行原因分析及临床处理。结果 各并发症均有... 目的 总结颅后窝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并发症的原因与处理方法,为进一步减少栓塞术并发症提供条件。方法 分别对栓塞术出现的主要并发症误栓,正常灌注压突破,颅内出血,血管痉挛,微导管断于血管内进行原因分析及临床处理。结果 各并发症均有其特殊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结论 根据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而采取的处理方法正确,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 治疗 并发症 颅窝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瘤
11
作者 陈怀瑞 吴小军 +3 位作者 齐向前 张磊 张晨冉 白如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瘤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大脑后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①8例患者共有8个动脉瘤,其中P1段动脉瘤1例,P1与P2交界处动脉瘤2例,P2段动脉瘤3...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瘤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大脑后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①8例患者共有8个动脉瘤,其中P1段动脉瘤1例,P1与P2交界处动脉瘤2例,P2段动脉瘤3例,P3段动脉瘤2例;梭形或夹层动脉瘤6例,囊状动脉瘤2例。②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例,弹簧圈动脉瘤内填塞同时阻断载瘤动脉5例,动脉瘤内填塞保留载瘤动脉2例。③术后DSA示动脉瘤均完全消失,6例载瘤动脉阻断的患者术后无缺血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和其他介入相关并发症。④术后3~6个月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临床随访1~12年,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大脑后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啸元 冯冠军 +2 位作者 吴红星 帕尔哈提·热西提 杨小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2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P1段2例,P1-P2段2例,P2段6例,P3段2例,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对其...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2例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中,P1段2例,P1-P2段2例,P2段6例,P3段2例,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对其中2例单纯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8例以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2例植入支架。术后即刻行复查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1级10例,2级2例。术后4例诉头痛,经对症治疗后2周内好转;未见动脉瘤破裂出血及脑梗死。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颅内再次出血;末次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0分10例,1分1例,2分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大脑后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后动脉 动脉瘤 夹层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闭塞法治疗破裂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西亮 辛涛 +1 位作者 潘源 丰育功 《齐鲁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505-506,509,共3页
目的探讨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廇动脉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及并发症,并分析动脉瘤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位置关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13例,其中PICA远端动脉瘤8例,PICA近端动脉瘤5例,采用弹簧圈... 目的探讨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廇动脉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及并发症,并分析动脉瘤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位置关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人13例,其中PICA远端动脉瘤8例,PICA近端动脉瘤5例,采用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体,并采用膨胀圈栓塞系统HydroCoil或COOK公司栓塞弹簧圈同时闭塞夹层动脉瘤及载廇动脉。临床随访2~36个月,4例采用DSA随访。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全部病人夹层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完全,PICA通畅;术后早期发生WALLENBEEG综合征1例,病变位于PICA近端,临床随访无再出血病人。结论闭塞法虽然对防止再出血疗效确实,但是容易引起穿支血管闭塞,导致延髓梗死,尤其是PICA近端的病变;随着血管内重建技术的不断进步,闭塞法应该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动脉瘤 夹层 栓塞 治疗性 小脑后下动脉
下载PDF
术前栓塞联合手术切除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黄成 马廉亭 +5 位作者 秦尚振 姚国杰 杨铭 潘力 胡军民 秦海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联合手术切除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手术治疗的56例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21例(观察组)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再行开颅肿瘤切除术;3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联合手术切除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手术治疗的56例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中,21例(观察组)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再行开颅肿瘤切除术;35例(对照组)直接行开颅肿瘤切除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切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肿瘤全切除率明显提高(P<0.05),术后3个月KPS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血供丰富,先行血管内栓塞处理肿瘤供血动脉,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全切率,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后窝肿瘤 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栓塞 疗效
下载PDF
支架"摆尾"技术辅助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初步观察
15
作者 韩凯昊 郭新宾 +5 位作者 刘烁 陈振 权涛 范锋 徐浩文 管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1-796,共6页
目的初步观察支架"摆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PCoA)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支架"摆尾"技术辅... 目的初步观察支架"摆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后交通动脉(PCoA)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支架"摆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fPCA的PCoA宽颈动脉瘤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是否达到技术成功以及操作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术后6个月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并择期复查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神经功能状态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动脉瘤的栓塞效果以Raymond分级评价。结果14例患者全部获得技术成功,均未出现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6 d因呼吸衰竭死亡;另13例患者中,出院时mRS 0分11例,1分1例,2分1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13例患者的mRS均为0分。11例患者完成DSA随访,随访时间[M(Q_(1),Q_(3))]为7(5,10)个月;结果显示,PCoA均开放良好,未出现支架内狭窄,其中Raymond分级Ⅰ级8例,Ⅱ级3例。另2例患者仅复查磁共振血管成像,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初步观察发现,采用支架"摆尾"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fPCA的PCoA宽颈动脉瘤的手术并发症较少,且可有效栓塞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栓塞 治疗性 后交通动脉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支架"摆尾"技术
原文传递
小脑后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兵 钟鸣 +4 位作者 谭显西 郑匡 张明升 尹剑 何文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瘤栓塞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ICA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DSA资料估计动脉瘤的解剖分段。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8例、单纯液体胶栓塞5例、弹簧圈联合液体胶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瘤栓塞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ICA瘤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DSA资料估计动脉瘤的解剖分段。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8例、单纯液体胶栓塞5例、弹簧圈联合液体胶栓塞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球囊辅助弹簧圈PICA闭塞4例,用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评估疗效。结果单纯弹簧圈致密栓塞5例,90%以上栓塞2例,85%栓塞1例;单纯液体胶栓塞的5例及弹簧圈联合液体胶栓塞的2例均达到致密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90%以上栓塞;球囊辅助弹簧圈完全闭塞载瘤动脉3例,90%以上栓塞1例。术后脑干穿支动脉闭塞导致死亡1例,术后1周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其余未见再出血及小脑损害症状。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2±8)个月。GOS评分Ⅰ级1例,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12例。结论根据PICA瘤的解剖分段选择不同的栓塞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小脑后下动脉
原文传递
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栓塞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破裂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史岩 刘亮 +2 位作者 刘振 崔斯童 陈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4-678,共5页
目的观察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LVIS支架"灯笼"技... 目的观察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的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的伴有fPCA的破裂PCoA宽颈动脉瘤患者,共24例。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栓塞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动脉瘤。围手术期2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完全栓塞)16例,Ⅱ级栓塞(次全栓塞)4例,Ⅲ级栓塞(不完全栓塞)4例,PCoA均通畅。20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58.0±9.2)个月(25~79个月),其中mRS 0分19例,1分1例。19例患者行影像学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3~65个月),其中Raymond分级Ⅰ级栓塞17例,Ⅱ级栓塞2例(其中1例为复发患者);支架内重度狭窄伴PCoA闭塞1例。结论LVIS支架"灯笼"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伴有fPCA的破裂PCoA宽颈动脉瘤安全,临床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后交通动脉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灯笼技术
原文传递
存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与手术夹闭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天禹 向鹏 +3 位作者 黄云峰 傅迎旭 邓一平 龚勇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836-839,共4页
目的在存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fPCA)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PCoAA)患者中比较介入栓塞治疗与开颅手术夹闭的疗效。方法纳人合并fPCA的PCoAA患者,收... 目的在存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fPCA)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PCoAA)患者中比较介入栓塞治疗与开颅手术夹闭的疗效。方法纳人合并fPCA的PCoAA患者,收集其基线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临床转归,评分≤2分认为转归良好。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35例合并fPCA的PCoAA患者,23例采用介入栓塞治疗,12例采用开颅手术夹闭,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基线GCS评分和动脉瘤分型方面无显著差异。介入栓塞组6个月转归良好率高于手术夹闭组,但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65.22%对41.67%;P=0.282)。结论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合并fPCA的PCoAA的疗效与开颅手术夹闭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的血管内重建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祁鹏 胡深 +6 位作者 王利军 陆军 王俊杰 杨希孟 陈鲲鹏 王海峰 王大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6-580,共5页
目的 探讨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血管内重建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9月至2017年8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例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患者,其中对18例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置入.术后每3... 目的 探讨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血管内重建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9月至2017年8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2例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患者,其中对18例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置入.术后每3~6个月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临床表现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术后3~ 24个月行造影随访,结果以稳定、好转及复发评价.结果 22例患者血管内重建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中,2例(9.1%)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另1例术后出现穿支梗死,出院时恢复良好.21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4.0~105.5个月,平均(42.1±26.3)个月,恢复良好(mRS 0~2分)18例(85.7%),预后不良(mRS 4~6分)3例(14.3%).19例患者获得造影随访,随访时间为3.0~47.0个月,平均(11.9±6.9)个月.10例患者的动脉瘤完全闭塞且载瘤动脉重建良好,病情稳定;5例好转或稳定;1例支架内闭塞;3例复发.结论 血管内重建治疗大型与巨大型后循环梭形动脉瘤较安全,中期疗效相对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后循环
原文传递
后颅窝非囊结节型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栓塞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国华 秦虎 +2 位作者 麦麦提力.米吉提 李彦东 更.党木仁加甫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非囊结节型血管母细胞瘤(HB)术前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肿瘤病区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后颅窝非囊结节型H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术前栓塞,栓塞后行显... 目的探讨后颅窝非囊结节型血管母细胞瘤(HB)术前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肿瘤病区自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例后颅窝非囊结节型H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术前栓塞,栓塞后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观察栓塞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KP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后颅窝非囊结节型HB多支血管共同参与供血,本组患者完全栓塞5例,大部分栓塞5例,部分栓塞2例。栓塞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全切11例,肿瘤次全切1例。平均手术时间5.3 h,术中出血200~1500 mL,平均出血680 mL。1例患者术后后组颅神经麻痹,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出现颅内感染。术后KPS评分均≥90分,可进行正常活动。结论术前栓塞是后颅窝非囊结节型HB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后颅窝 术前栓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