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utopsy study of anatomical features of the posterior gastric artery for surgical contribution
1
作者 Takehiro Okabayashi Michiya Kobayashi +6 位作者 Isao Nishimori Kazuya Yuri Takanori Miki Yoshiki Takeuchi Saburo Onishi Kazuhiro Hanazaki Keijiro Ara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3期5357-5359,共3页
AIM: To investigate features of the posterior gastric arten/(PGA) with respect to incidence, location and size by using autopsy subjects. METHODS: Autopsies were performed on 72 cadavers of adults with no history ... AIM: To investigate features of the posterior gastric arten/(PGA) with respect to incidence, location and size by using autopsy subjects. METHODS: Autopsies were performed on 72 cadavers of adults with no history of abdominal operations.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PGA,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root of the splenic artery and the origin of the PGA, and the external diameter of the PGA were examined. RESULTS: The PGA was recognized in all patients. In 70 (97.2%) cadavers, the PGA branched from the splenic artery, and one female in this group had two PGAs. In 1 (1.4%) patient, the PGA originated from the root of the celiac trunk and in another (1.4%) patient, the PGA branched from the superior polar artery. Overall, the PGA extended for a length of 5.8-12.2 (mean, 8.4) cm from the root of the splenic artery, and the external diameter of the PGA was 1.2-3.2 (mean, 2) mm. CONCLUSION: The anatomical features of the PGA can be readily observed and characterized by autopsy. This study has provided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features of the PGA useful in the planning of surgic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gastric artery gastric carcinoma AUTOPSY
下载PDF
Distal gastric tube resection with vascular preservation for gastric tube cancer: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1
2
作者 Masahiro Yura Kazuo Koyanagi +12 位作者 Kiyohiko Adachi Asuka Hara Keita Hayashi Yuki Tajima Yasushi Kaneko Hiroto Fujisaki Akira Hirata Kiminori Takano Kumiko Hongo Kikuo Yo Kimiyasu Yoneyama Reiko Dehari Motohito Nakagaw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20年第9期397-406,共10页
BACKGROUND Survival rate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undergoing esophagectomy have improved,but the prevalence of gastric tube cancer(GTC)has also increased.Total resection of the gastric tube with lymph node ... BACKGROUND Survival rate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undergoing esophagectomy have improved,but the prevalence of gastric tube cancer(GTC)has also increased.Total resection of the gastric tube with lymph node dissection is considered a radical treatment,but GTC surgery is more invasive and involves a higher risk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or death,particularly in elderly patients.CASE SUMMARY We report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early GTC that had invaded the duodenum who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resection of the distal gastric tube and Roux-en-Y(R-Y)reconstruction.The tumor was a type 0-IIc lesion with ulcer scars surrounding the pyloric ring.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was not indicated because the primary lesion was submucosally invasive,was undifferentiated type,surrounded the pyloric ring,and had invaded the duodenum.Resection of distal gastric tube with R-Y reconstruction was safely performed,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right gastroepiploic artery(RGEA)and right gastric artery(RGA).CONCLUSION Distal resection of the gastric tube with preservation of the RGEA and RGA is a good treatment op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T1bN0 GTC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gastric tu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tube cancer Distal resection Preservation of right gastroepiploic artery and right gastric artery Elderly patients Duodenal invasion Case report posterior mediastinal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冷振鹏 吴静 +4 位作者 卢金生 王萍 华扬 李铎 李建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92-1594,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炎后门静脉高压症的多重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 2 2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和 12例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资料。结果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 目的 探讨肝炎后门静脉高压症的多重介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 2 2例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和 12例行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资料。结果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后脾静脉、门静脉管径缩小 (P <0 .0 5 ) ,门静脉、脾静脉流速流量明显增加 ,呈高动力状态。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脾静脉、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 (P <0 .0 5 ) ,血流量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若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联合运用可缓解门脉系循环高动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部分脾静脉栓塞术 门静脉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双介入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培民 李元 《当代医学》 2011年第5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先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超选栓塞,再行部分脾动脉栓塞,随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应用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先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超选栓塞,再行部分脾动脉栓塞,随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变化程度,再出血情况、脾脏缩小程度及并发症等。结果 27例患者手术成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好转。结论双介入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胃冠状静脉 脾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胃后动、静脉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兆龙 林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2期101-103,124,共4页
用100具尸体(成尸66、童尸34),观测了胃后血管。(1)胃后动脉出现率88.0%,1支者占89.8%,2支者占10.2%.起自脾动脉中1/3段者居多(78.6%),有94.9%的胃后动脉穿入胃底部后壁。该动脉平均长3.5cm,外径1.5mm.(2)胃后静脉出现率87.0%,1支者占92... 用100具尸体(成尸66、童尸34),观测了胃后血管。(1)胃后动脉出现率88.0%,1支者占89.8%,2支者占10.2%.起自脾动脉中1/3段者居多(78.6%),有94.9%的胃后动脉穿入胃底部后壁。该动脉平均长3.5cm,外径1.5mm.(2)胃后静脉出现率87.0%,1支者占92.0%.注入脾静脉中1/3段者较多(76.6%),该静脉平均长4.4cm,外径1.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后动脉 胃后静脉 胃底部
下载PDF
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国向东 刘磊 付高洁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牡丹江某医院收治的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以及脾红髓小动脉栓塞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其术中... 目的分析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牡丹江某医院收治的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以及脾红髓小动脉栓塞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其术中造影表现、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术后经造影检查显示胃冠状静脉闭塞,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9例(85.3%)无上消化道出血症状,23例(67.6%)无胃底静脉曲张表现,4例(11.8%)复发胃底静脉曲张,2例(5.9%)复发胃底出血,全部患者的脾功能亢进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改善脾功能亢进情况,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 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并脾动脉、冠状静脉结扎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7
作者 刘小平 梁发启 张国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98-100,共3页
自1983年5月至1993年5月施行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并脾动脉、冠状静脉结扎术治疗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62例。经随诊,累积死亡率5.3%,上消化道再出血率8.8%,脑病发生率8.8%,优于同期其他分流术。此术式的优... 自1983年5月至1993年5月施行限制性门腔侧侧分流并脾动脉、冠状静脉结扎术治疗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压症62例。经随诊,累积死亡率5.3%,上消化道再出血率8.8%,脑病发生率8.8%,优于同期其他分流术。此术式的优点:(1)吻合口直径限制在0.9~1.1cm,术后防止吻合扩大;(2)限制性分流与断流相结合既降低了门脉高压、防止了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改善了脾功能亢进,又保留了脾脏;(3)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平均住院1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门腔分流术 脾动脉 结扎术
下载PDF
胃后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凤臣 初国良 +1 位作者 王庆林 吕来清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9-10,共2页
本文调查了33具尸体,胃后动脉出现28例,出现率为84.85%。本组共出现胃后动脉32支,其中起于脾上极动脉的17支(53.13%);起自脾动脉近侧1/3的5支(15.63%);中1/3的7支(21.88%);远侧1/3的3支(9.38%)。胃后动脉的平均外径为0.28±0.1... 本文调查了33具尸体,胃后动脉出现28例,出现率为84.85%。本组共出现胃后动脉32支,其中起于脾上极动脉的17支(53.13%);起自脾动脉近侧1/3的5支(15.63%);中1/3的7支(21.88%);远侧1/3的3支(9.38%)。胃后动脉的平均外径为0.28±0.10(0.1—0.5)mm。本文为解剖学和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后动脉 脾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脾动脉及胃冠状静脉主干结扎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乔自勇 高晓明 +1 位作者 闫军波 孔文杰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评价脾动脉及胃冠状静脉主干结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脾动脉及胃冠状静脉主干结扎30例(观察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0例(... 目的评价脾动脉及胃冠状静脉主干结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脾动脉及胃冠状静脉主干结扎30例(观察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0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及肝功能相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手术,脾动脉及胃冠状静脉主干结扎具有操作简捷、创伤小、止血确切等特点,并可降低病死率,尤其适合在无脾动脉栓塞及内镜止血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脾动脉结扎 胃冠状静脉结扎
下载PDF
国人胃后动脉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振华 王克强 《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79-180,共2页
本文在查阅了资料后就胃后动脉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1.胃后动脉的起源、出现率、类型;起源于脾动脉者最多,占78%;出现率为62%~88%;绝大部分为一支类型,占75.44~92%。2.外径、长度、毗邻;外径在1.53~3mm之间;长度为2.2~8.1cm;90... 本文在查阅了资料后就胃后动脉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1.胃后动脉的起源、出现率、类型;起源于脾动脉者最多,占78%;出现率为62%~88%;绝大部分为一支类型,占75.44~92%。2.外径、长度、毗邻;外径在1.53~3mm之间;长度为2.2~8.1cm;90%的与胃后静脉伴行。3.行径、供血区:在脾动脉上缘发出后,在网膜囊后壁腹膜外向上方走行,经胃膈韧带内最后进入贲门侧的胃底部,并供应该区的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后动脉 脾动脉 胃后静脉
下载PDF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盗血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稳稳 程昌盛 +3 位作者 杨红芳 吴燕 牛广林 赖辉强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75-776,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在89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53例接受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36例行脾动脉主干截... 目的观察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盗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在89例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53例接受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36例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变化及再出血和生存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联合组再出血率分别为0.0%、5.7%和15.1%,而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患者分别为0.0%、16.7%(P<0.05)和44.4%(P<0.05);术后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升高,但在6个月后又有所下降,两组生存患者Child-Pugh评分无显著相差(P>0.05)。结论采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脾动脉主干截流术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损伤小、安全性好,控制再出血作用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脾动脉主干截流术
下载PDF
胃癌行D2根治术加No.12p和No.8p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坤 郝磊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行D2根治术加No.12p和No.8p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青岛市商业职工医院(现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D2根治术加No.12p和No.8p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行... 目的分析胃癌行D2根治术加No.12p和No.8p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青岛市商业职工医院(现为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68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D2根治术加No.12p和No.8p淋巴结清扫治疗,对照组行标准D2根治术治疗,每组184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1%和52.2%,对照组分别为58.7%和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行D2根治术加No.12p和No.8p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兼具安全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2根治术 肝总动脉后 肝门静脉旁 淋巴结清扫
下载PDF
国人胃后动脉的应用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美因 《解剖学杂志》 CAS 1988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调查76具尸体,61例有胃后动脉,出现率为80.26±4.56%。胃后动脉起于脾上极动脉31例,占50.82±6.40%;起于脾动脉26例;占42.62±6.33%;起于脾动脉及脾上极动脉2例;占3.28±2.38%;起于胰尾动脉1例,占1.64±1.62%,... 本文调查76具尸体,61例有胃后动脉,出现率为80.26±4.56%。胃后动脉起于脾上极动脉31例,占50.82±6.40%;起于脾动脉26例;占42.62±6.33%;起于脾动脉及脾上极动脉2例;占3.28±2.38%;起于胰尾动脉1例,占1.64±1.62%,起于胃左动脉1例,占1.64±1.62%。胃后动脉按支数可分四型:1支型,占75.41±5.51%;2支型,占18.03±4.92%;3支型,占4.92±2.77%;4支型,占1.64±1.62%。该动脉外径平均为1.42±0.43mm。胃后动脉于腹膜后间隙向左上斜行,经膈胃韧带入胃后壁,距胃底缘2.07±0.70 cm,距贲门左侧为2.68±0.94 cm。分布于胃体上部近贲门侧及食管腹段后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后动脉 脾动脉
下载PDF
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防治上消化道出血10例分析
14
作者 宋继业 桑俊勇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亦是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重要治疗措施,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在国内广泛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旨在研究采用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联合部分...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亦是重要的致死因素之一,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寿命的重要治疗措施,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在国内广泛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旨在研究采用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防治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及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所致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 食管曲张静脉结扎术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全文增补中
限制性门腔分流并门体断流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15
作者 刘小平 梁发启 +4 位作者 陈凛 李荣 郭伟 宋少柏 张国华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 评价应用限制性门腔分流并门体断流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 10年间资料较完整的实施该术式的 94例。结果 手术前后平均自由门静脉压由 3.8kPa降至 2 .8kPa ;手术死亡率为 0 ,术后一年内无死亡 ,术后累积... 目的 评价应用限制性门腔分流并门体断流联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 10年间资料较完整的实施该术式的 94例。结果 手术前后平均自由门静脉压由 3.8kPa降至 2 .8kPa ;手术死亡率为 0 ,术后一年内无死亡 ,术后累积死亡率 9.5 % ;上消化道再出血率 8.3% ;脑病发生率 7.1% ,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限制性门腔分流并门体断流联合术 ,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 ,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 ,是一种合理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腔分流术 门脉高压症 门体断流术 疗效
原文传递
脾脏动静脉血流参数预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出血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维群 刘小铭 +2 位作者 丁炎 朱巧英 吴鹏西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33期4256-4259,共4页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技术探讨脾脏动静脉血流参数在评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胃底静脉曲张(EGV)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并对EGV程度分级;患者接受脾脏超声造影后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后确认3个时间点,... 目的运用超声造影技术探讨脾脏动静脉血流参数在评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胃底静脉曲张(EGV)破裂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并对EGV程度分级;患者接受脾脏超声造影后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后确认3个时间点,分别是脾动脉、脾静脉显影时间点及脾静脉达到最大强度的时间点,然后计算脾脏动静脉最小循环时间(MCT)、峰值增强时间(PET)。绘制ROC曲线,比较MTC、PET对诊断EGV及评估静脉破裂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结果有无EGV患者间脾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值及脾静脉直径、平均流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EGV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MTC、PET均高于无EGV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均P<0.01)。以胃镜结果为金标准,MTC和PET诊断EG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CI:0.761~0.969)和0.843(95%CI:0.740~0.94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4.8s和13.5s,灵敏度为93.88%和93.88%,特异度为63.64%和72.73%;其预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高分险的AUC分别为0.857(95%CI:0.748~0.966)和0.820(95%CI:0.709~0.93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6s和14.8s,灵敏度为86.36%和88.64%,特异度为75.00%和68.75%。结论脾脏动静脉MCT和PET有助于诊断乙肝后肝硬化患者EGV及预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脾动静脉 肝硬化 胃底静脉曲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