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边孔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1
作者 姜丽丽 毕佳希 +4 位作者 樊闯 王丹 张海湃 李木子 刘欣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12期1313-1316,共4页
四边孔综合征(QSS)主要临床症状有四边孔区域明显压痛,患侧肩背部疼痛,感觉异常,肩关节外展外旋时肌力下降,疼痛加重,被动活动正常。本病通过中医、物理治疗、局部闭合和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保守治疗不理想者或出... 四边孔综合征(QSS)主要临床症状有四边孔区域明显压痛,患侧肩背部疼痛,感觉异常,肩关节外展外旋时肌力下降,疼痛加重,被动活动正常。本病通过中医、物理治疗、局部闭合和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保守治疗不理想者或出现肌肉萎缩、肌电图明显改变者、旋肱后动脉闭塞者应当可采取手术治疗。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对四边孔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详细分析并总结,旨在为临床诊疗本病提供指导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征 腋神经 旋肱后动脉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2
作者 谭金海 陈振光 +1 位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脉在出四边孔即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 5 .6± 0 .9cm处发大结节骨膜支和三角肌肌支 ,本干循肱骨外科颈后面向前行并与旋肱前动脉吻合。大结节骨膜支起点管径为 1.2± 0 .2mm ,向大结节顶点走行 ,沿途分 4~ 5条侧支呈扇形分布于大结节后外侧面骨膜 ,供骨面积可达 3 .0cm× 5 .0cm。结论 :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坏死 ,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旋肱后动脉 骨膜瓣移位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四边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单云官 魏焕萍 +2 位作者 张玉和 张金波 孟庆勇 《解剖与临床》 200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为四边孔综合征的病因和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尸胸上肢标本36(男30、女6)侧四边孔的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并摹拟观察四边孔综合征的成因。结果:①四边孔上下径(18.4±1.9)mm,左右径(18.6±4.3)mm;②腋神... 目的:为四边孔综合征的病因和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成尸胸上肢标本36(男30、女6)侧四边孔的组成、内容及毗邻关系,并摹拟观察四边孔综合征的成因。结果:①四边孔上下径(18.4±1.9)mm,左右径(18.6±4.3)mm;②腋神经外径为(4.3±1.2)mm,腋动脉外径为(3.0±0.9)mm,腋静脉外径为(2.1±0.9)mm;③腋神经位于四边孔内上壁处,肩关节外展90°或过度活动时,腋神经被绷紧在肩胛下肌腱、肱骨外科颈和肩关节囊之间。结论:肩关节持续的过度屈、伸、展及四边孔长期受压和周围骨骼肌病变,是挤压腋神经引发四边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征 解剖学基础 腋神经 肩关节 腋静脉 骨外科 腋动脉 肌腱 肌病 肱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