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脊柱脂肪指数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静杰 于超 +3 位作者 张贺庆 丁岩 魏晓东 王磊升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621-62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脊柱脂肪指数(SAI)对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DSS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发生DSSI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3∶1比例抽取同期在该院行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无DSSI的9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腰椎中矢状位T2加权MRI图像上测量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值,观察两组患者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平衡其他临床资料后,观察SAI与DSSI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皮下脂肪厚度和SA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糖尿病、ASA分级、术前类固醇、术前免疫抑制剂、非手术部位感染史、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I≥0.45、年龄≥75岁、ASA分级>2级、术后引流时间>3 d、手术节段>2节段是DSSI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SAI是腰椎后路器械融合术后DSSI的风险因素,可用于术前手术患者的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 深部手术部位感染 脊柱脂肪指数 核磁共振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周英勇 卢奇昊 +1 位作者 吉光荣 池开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37-14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中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后正中组和椎旁肌组,每组40例。后正中...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中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后正中组和椎旁肌组,每组40例。后正中组实施后正中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椎旁肌组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管占位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椎旁肌组手术时间较后正中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后正中组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组术后ADL评分较后正中组高,VAS评分较后正中组低(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减压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恢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体高度,降低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感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内固定术 后正中入路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管占位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和护理
4
作者 陈姝妤 凌玲 张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取综合护...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在宣城市人民医院接受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对血容量纠正不足的病例,术中追加少量异体血;对照组按传统异体血输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凝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异体血输血量、补液量与输血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异体输血量及补液量均少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输血后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均较输血前下降(P<0.01),但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时间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30,P=0.031)。结论:腰椎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会引起大量失血,通过自体血回输进行干预,可减少对异体血及补液量的需求,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后入路减压 椎间融合 内固定术 自体血回输 护理
下载PDF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黄开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后路椎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后路椎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椎间活动度、椎间高度指数,疼痛程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常规组的78.95%,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6、9、12个月,研究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5.44±1.28)、(6.54±1.32)、(7.68±1.36)、(8.45±1.69)分,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24.35±6.64)、(20.72±9.43)、(16.73±7.47)、(13.75±5.36)分;常规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3.33±1.07)、(4.43±1.21)、(5.57±1.24)、(6.34±1.53),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30.46±7.75)、(28.83±10.54)、(26.84±10.58)、(20.86±10.47)分。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更高,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更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椎间活动度更小、椎间高度指数更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腰椎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钉棒系统内固定 腰椎管狭窄症 疗效 腰椎功能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6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术后疼痛
下载PDF
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多模式超前镇痛在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文 蒋斌 郑舟婷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多模式超前镇痛对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术后镇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多模式超前镇痛对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术后镇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治疗,实验组采用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多模式超前镇痛治疗。比较两组Ricker镇静-躁动评分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48h,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3天,实验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补救镇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联合瑞马唑仑多模式超前镇痛对降低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瑞马唑仑 超前镇痛 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8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的效果
9
作者 郭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4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究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浠水县中医院治疗的98例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减压术)与观察组(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各49... 目的:探究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浠水县中医院治疗的98例DL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椎板减压术)与观察组(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各49例,对比两组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指标[胸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椎体滑移度、滑脱角、椎间盘高度]、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C反应蛋白(CRP)]、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胸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椎体滑移度、滑脱角、椎间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椎体滑移度、滑脱角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椎间盘高度、胸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TNF-α、IL-1α、CRP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SS接受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腰椎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腰椎功能
下载PDF
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10
作者 季现忠 孟宪庆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简单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70例,经皮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简单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70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57%,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Cobb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促使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改善患者的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时间 腰椎功能障碍评分
下载PDF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11
作者 练继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2498-2501,共4页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 目的:探究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并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观察。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内固定组(n=30),分别接受内固定术治疗和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7 d使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痛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测定患者的疼痛水平;使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测定患者的腰椎功能水平;使用影像学检查患者冠状面Cobb角、矢状面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突(Lumbar lordosis,LL)变化;术后3 m使用肌张力测试仪测试患者腰部前屈、后伸的躯干肌力和活动度,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3 m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低于内固定组,JOA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术后脊柱Cobb角高于内固定组,两种患者的TK、LL角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 m的腰椎躯干肌力、活动度均高于内固定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m复发率均低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可有效缓解ADS并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腰椎活动能力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椎管狭窄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脊柱侧弯患者炎症-应激因子、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李楠 段伟利 袁海胜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脊柱侧弯患者炎症-应激因子、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信臣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侧弯患者,电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脊柱侧弯患者炎症-应激因子、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信臣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侧弯患者,电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应激因子[血清肌酸激酶(CK)、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腰椎功能[胸腰段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ODI、VA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Cor、NE、CK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联合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两周TLK、TK、LL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在治疗脊柱侧弯患者中,能改善腰椎功能、减轻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3D打印技术 后路植骨 腰椎功能
下载PDF
颅盆环牵引及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效果
13
作者 赵国峰 田新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分析颅盆环牵引及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北京优联医院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脊柱矫形手术方案治... 目的:分析颅盆环牵引及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北京优联医院收治的重度脊柱侧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脊柱矫形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颅盆环牵引及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脊柱侧弯度、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0d后,两组侧凸Cobb角及后凸Cobb角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颅盆环牵引及后路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弯的效果显著,可降低脊柱侧弯度,增强腰椎功能,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弯 颅盆环牵引 后路内固定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强化手术室护理在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李夫娟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应用强化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究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应用强化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椎体前缘、后缘长度及Cobb角大于干预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改善其临床指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单纯减压术与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永胜 张晓璇 +3 位作者 宋兴华 田慧中 郑君涛 谢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1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减压术与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R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接受术式情况分为单纯减压组(31例)和减压内固定融合组... 目的比较单纯减压术与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73例R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所接受术式情况分为单纯减压组(31例)和减压内固定融合组(4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单纯减压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减压内固定融合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减压内固定融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脊液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19%vs 71.43%;χ^(2)=0.069,P=0.793)。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减压术与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均可有效治疗RLDH,单纯减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再手术 单纯减压术 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广满 王来毅 金根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论述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较B组更少(P<0.05);A组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稍优于B组,融合节段高度与Cobb角稍高于B组,并发症率稍低于B组,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疗效,但后路单开门的手术风险更小,减压更彻底,值得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下载PDF
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效果
17
作者 王晓希 赵晓萌 +2 位作者 刘桓江 王雪臣 李志强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2658-2661,共4页
目的观察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采用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6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3例行单纯扩大开窗潜式减压术治疗,试验... 目的观察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采用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65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3例行单纯扩大开窗潜式减压术治疗,试验组32例行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与临床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影像学指标(后凸角以及伤椎前缘、中线、后缘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可较好改善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侧弯状况,并发症少,远期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扩大减压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侧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祁文龙 陈学明 +6 位作者 刘亮 崔利宾 王彦辉 袁鑫 唐本强 赵鹏 许崧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n=144)和PELD组(n=78)。两组均随访...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TLIF组(n=144)和PELD组(n=78)。两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腰腿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PELD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TLIF组(P<0.05)。术后,两组下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随着时间推移而减轻,且各时间点PELD组下腰痛VAS评分均低于TLIF组(P<0.05);出院时,PELD组腿痛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相较于TLIF组,PELD组术后6个月ODI及Cobb角更低(P<0.05),腰椎前屈及腰椎后伸更高(P<0.05)。PEL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LIF组(P<0.05)。结论:相比TLIF,PELD治疗LDH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有利于腰腿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 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
19
作者 张树芳 陈荣春 +1 位作者 黄怀 叶书熙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9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退变性患者,随机分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组和OLIF–PF组,各40例...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5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退变性患者,随机分为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组和OLIF–PF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腰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骨融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IF–PF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少于TLIF组,手术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短于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年,OLIF–PF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低于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均显示骨融合良好。OLIF–PF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TLIF组2例患者出现术侧拇趾背伸肌力4级,考虑神经根牵拉所致,术后2周肌力恢复至5级;2例患者出现腰痛部疼痛,给予口服塞来昔布等止痛药物后好转。结论:OLIF–P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效果良好,与TLIF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浩然 于海洋 +4 位作者 焦伟 尹稳 崔西龙 张伟 吴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12,522,共9页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vs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 单侧/双侧 大通道全内镜下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