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POSTERIOR ELEMENT OF LUMBAR SPINE IN ROTATORY CHIROPRACTIC
1
作者 侯筱魁 董凡 +2 位作者 戴克戎 汤荣光 魏晋兵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3年第2期66-72,共7页
Rotatory chiropractic is one of the key manipul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backache.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kinematic changes in the posterior element oflumbar spine during rotatory manipulation, using mo... Rotatory chiropractic is one of the key manipul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backache.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kinematic changes in the posterior element oflumbar spine during rotatory manipulation, using motion segments of lumbar spine fromfresh cadavers as specimens and a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for the measurements. Theanalysis of the angle-displacement curve and the load-angle curve reveals that rotatorychiropractic is a kind of complicated 3-D. 6-degree-of-freedom motion. Correctmanipulation may adjust the volume of the nerve root canal and relax the articulation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joint processes so as to relieve the adhesion of the enclosuresin the nerve root canal and relieve the adhesion of the facet joints, and bring aboutimprovement of local circulation and amelioration of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ELEMENT of lumbar spine BIOMECHANICS 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
下载PDF
BIOMECHANICAL STUDY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LUMBAR SPINE AFTER THE POSTERIOR OPERATION
2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1999年第4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BIOMECHANICAL STUDY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lumbar spine AFTER THE posterior OPERATION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及护理研究
3
作者 季日峰 张元军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LDH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椎间盘后路摘除术,观察组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与术后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临床... 目的探讨LDH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80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椎间盘后路摘除术,观察组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与术后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t=3.01~20.87,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及OD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t=7.45,10.14;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9,P=0.034)。结论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LDH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后路摘除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腰椎术后综合征预防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4
作者 王婷婷 李呈慧 +2 位作者 吴春帅 顾海燕 高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1-15,23,共6页
目的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健康结局。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将行腰椎后路手术的10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腰椎术后综... 目的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健康结局。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将行腰椎后路手术的10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腰椎术后综合征预防管理方案。干预前后不同时间评价两组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躯干偏移角度、骨盆扭转角度、椎体左右旋转最大角度之和。结果干预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8周观察组躯干偏移角度、骨盆扭转角度及椎体左右旋转最大角度之和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基于Cox健康行为互动模式的腰椎术后综合征预防管理方案,有利于缓解腰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腰椎稳定性及腰椎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后路手术 腰椎术后综合征 健康行为 疼痛 腰椎功能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不同体位管理模式在腰椎后路手术应用效果
5
作者 许蕾 向涛 徐婷婷 《新疆医学》 2024年第4期439-441,451,共4页
目的分析针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应用不同体位管理模式对术后疼痛及血流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对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方便对比,纳入相同数量的两种体位患者)。采用患者手术角度分设... 目的分析针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应用不同体位管理模式对术后疼痛及血流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对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方便对比,纳入相同数量的两种体位患者)。采用患者手术角度分设对照组(传统角度,n=50例),试验组(低角度,n=50)。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下肢静脉血流指标及腰痛ODI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及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试验组左右侧腘静脉、左右侧胫后静脉血流变化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后路手术患者,低角度体位管理模式的应用,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血流指标,提升腰椎功能,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管理 腰椎后路手术 疼痛 血流指标 静脉回流
下载PDF
强化手术室护理在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夫娟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4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究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应用强化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究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中应用强化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于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椎体前缘、后缘长度及Cobb角大于干预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骨折患者实施强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改善其临床指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周英勇 卢奇昊 +1 位作者 吉光荣 池开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37-14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中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后正中组和椎旁肌组,每组40例。后正中...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中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后正中组和椎旁肌组,每组40例。后正中组实施后正中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椎旁肌组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管占位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椎旁肌组手术时间较后正中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后正中组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组术后ADL评分较后正中组高,VAS评分较后正中组低(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减压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恢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体高度,降低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感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内固定术 后正中入路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管占位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腰椎功能的影响对比
8
作者 张希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7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15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后路椎间盘... 目的探讨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与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收治的150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观察组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与腰椎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0.53±4.29)mL,少于对照组的(51.89±6.75)mL,手术时间为(82.39±9.36)min,长于对照组的(45.56±7.21)min,而下床活动时间为(1.61±0.42)d,短于对照组的(2.57±0.63)d,住院时间为(4.36±1.35)d,短于对照组的(7.15±1.8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为(1.24±0.3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为(10.26±1.7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7±0.58)分、(14.30±2.2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维度评分分别为(76.97±5.13)分、(78.95±4.26)分、(79.25±4.41)分、(81.25±4.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83±4.25)分、(70.29±3.58)分、(67.96±3.83)分、(72.84±3.9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创伤更小,下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腰椎功能快速康复,可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 腰椎功能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9
作者 季现忠 孟宪庆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简单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70例,经皮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简单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70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57%,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Cobb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促使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改善患者的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时间 腰椎功能障碍评分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海涌 谭荣 +4 位作者 邵水霖 陈晓明 马华松 邹德威 高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 目的 :比较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是否使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结果。方法 :本组病人都采用Cloward技术植入了自体髂骨 ,其中 13例进行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另 2 1例未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组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固定组 77%的病人获得优良疗效 ,非固定组为 81%。固定组的融合率为 76.9% ,非固定组 80 .9%。两组中均未发现有植骨块的塌陷。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5 .3 %。非固定组椎间隙高度平均减少了 18.4%。两组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没有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 :正确的手术 ,同时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髂骨骨块 ,可以承受正常生理载负荷 ,也可以达到很高的融合率。椎弓根系统螺丝钉内固定不必作为PLIF手术的常规以减少植骨块的下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 手术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PLIF 生物力学 影像学
下载PDF
后路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和不稳症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柏龄 刘少喻 +3 位作者 谢登辉 李佛保 梁春祥 于滨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8-792,共5页
【目的】总结后路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和不稳症的远期疗效,并对该术式的优缺点进行探讨。【方法】2001年开始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辅助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和不稳症共228例,选择获得2年以上随访、仅行单节段融合术... 【目的】总结后路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和不稳症的远期疗效,并对该术式的优缺点进行探讨。【方法】2001年开始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辅助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和不稳症共228例,选择获得2年以上随访、仅行单节段融合术的手术患者102例进行分析,其中腰椎滑脱症75例,腰椎退变性不稳症27例;应用X线评价植骨融合情况,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侯树勋标准评价腰腿痛程度及社会和生活功能情况。【结果】随访24~84个月,平均43个月,102例中99例获骨性融合,骨融合率97.1%。下腰痛VAS术前为6.82±1.33,术后为3.11±1.05;腿痛VAS术前为8.25±1.84,术后为4.32±1.08。ODI术前为(68.6±14.7)%,术后为(13.7±1.6)%。侯树勋标准:优40例,良46例,可13例,差3例,优良率84.3%。【结论】后路360°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和不稳症的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可获得高融合率和良好临床疗效的积极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后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余斌 靳安民 +1 位作者 杨建成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5-506,共2页
目的 :研究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 7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 (L1~S1) ,通过逐级切除L4~ 5节段的后部结构 ,共形成 7种减压状态 ,运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测试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全椎板加双侧小关节... 目的 :研究后部结构逐级切除对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 7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 (L1~S1) ,通过逐级切除L4~ 5节段的后部结构 ,共形成 7种减压状态 ,运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测试各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全椎板加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 ,脊柱的前屈及左 /右轴向旋转稳定性即已受到显著性破坏。结论 :腰椎后部韧带结构对脊柱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减压治疗时 ,在尽可能维持小关节完整性的同时 ,亦应尽量保留椎板及后部韧带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结构切除 腰椎 稳定性 脊柱 小关节完整性 椎板 韧带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器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强 邹德威 +2 位作者 海涌 马华松 白克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器固定术(简称为后路斜方向腰椎椎间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OLAr治疗46例腰背痛及下肢根性疼痛的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i...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器固定术(简称为后路斜方向腰椎椎间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OLAr治疗46例腰背痛及下肢根性疼痛的腰椎退行性滑脱患者,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视觉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painscore,VAS)、腰功能评分(lowbackoutcomescore,LBOS)和手术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60个月,平均28.5个月。术前VAS和LBOS评分分别是6.2±2.5分和23.6±16.5分,随访时为2.3±1.8分(P<0.01)和48.4±20.2分(P<0.01)。46例患者中43例(93%)认为手术效果优良。滑脱由术前28.6%减少到术后的3.7%(P<0.01)。腰椎前凸由术前平均12.1°改善到术后的18.2°(P<0.01),没有与器械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斜方向腰椎椎间关节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滑脱 后路斜方向腰椎椎间关节固定术
下载PDF
单节段后部结构分级切除对腰椎三维运动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运章 陈庄洪 +2 位作者 余斌 刘梅 杨芬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单节段脊柱后部结构对腰椎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标本(L1~S1),采用单节段逐步切除腰椎后部结构的方法,形成7种状态,从单侧开窗至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切除等,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10N.m的载... 目的:研究单节段脊柱后部结构对腰椎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具成人新鲜尸体脊柱标本(L1~S1),采用单节段逐步切除腰椎后部结构的方法,形成7种状态,从单侧开窗至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切除等,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施加10N.m的载荷,使脊柱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结果:切除脊柱的后部结构后,在脊柱的三维稳定性中,前屈及轴向旋转运动的稳定性最易受到破坏,当全椎板及双侧小关节部分切除时,腰椎的稳定性受到显著影响.结论:除小关节骨性结构及关节囊外,椎板、黄韧带,棘突、棘上及棘间韧带等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前屈及轴向旋转运动,全椎板切除会削弱脊柱对载荷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加术后不稳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腰椎 切除 椎板 三维运动 小关节 双侧 研究 分级 载荷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智勇 朱家恺 +4 位作者 刘均墀 劳镇国 刘小林 许扬滨 程钢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4期1684-1686,共3页
目的 :探讨SPR术对腰椎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 1992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在本科行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 195例。结果 :术前常规行腰椎X线检查 ,发现胸腰椎侧弯 1例 ,L5峡部裂 2例。在 61例来院复诊的患者中 ,有 10例行走... 目的 :探讨SPR术对腰椎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自 1992年 10月~ 2 0 0 0年 12月在本科行SPR手术治疗的脑瘫患者共 195例。结果 :术前常规行腰椎X线检查 ,发现胸腰椎侧弯 1例 ,L5峡部裂 2例。在 61例来院复诊的患者中 ,有 10例行走时表现为明显腰前凸行走姿势 ,与术前相比 ,腰前凸角有增大。术后出现L5~S1椎体不稳者 4例 ,表现为Ⅰ度滑脱 ;腰后凸畸形 1例。结论 :脑瘫患者有脊柱发育异常 ,SPR术破坏脊柱的后柱结构和髂腰肌挛缩等因素可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腰前凸角的增大及腰椎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瘫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腰椎 手术 治疗
下载PDF
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强 邹德威 +1 位作者 马华松 海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14-81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腰椎侧后方对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80例,男28例,女52例;...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腰椎侧后方对神经根管彻底减压,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80例,男2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5岁;其中融合2个节段者56例,3个节段者20例,4个节段者4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前症状完全缓解。经6个月~6a(平均2a)随访,除5例患者外都获得了牢固的椎间骨性融合;临床疗效:优62例,良15例,可3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后路斜向腰椎关节固定术(POLAr)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能够恢复椎问高度,重建腰椎轴向排列和载荷,能尽可能地保留脊柱后部结构,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植骨融合牢固,POLAr术式是一种有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神经根管狭窄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行性不稳 神经根管减压 脊柱椎间融合术 POLAR
下载PDF
后部结构切除引起的腰椎过度活动(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戴力扬 徐印坎 +1 位作者 张文明 周志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实验采用7具新鲜尸体腰骶椎,测量其完整时、椎板切除加小主节部分切除和全切除后的屈伸后动度。结果表明,随着后部结板切除量的增加,腰椎各节段和总屈伸活动度均逐渐增加,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之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因此... 本实验采用7具新鲜尸体腰骶椎,测量其完整时、椎板切除加小主节部分切除和全切除后的屈伸后动度。结果表明,随着后部结板切除量的增加,腰椎各节段和总屈伸活动度均逐渐增加,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之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因此,对于广泛的后部结构切除手术应严格掌握指征,以防止手术后腰椎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影响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伟俊 蔡东岭 +2 位作者 陈晓峰 马航展 许伟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93-196,288,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腰椎后路融合减压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缩短患者术后LOS提供依据及相应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腰椎后路融合减压内固定术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影响腰椎后路融合减压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缩短患者术后LOS提供依据及相应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腰椎后路融合减压内固定术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喝酒史、婚姻状况、职业状况、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ASA)、术前合并病、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术中减压方式、估计失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输血量、腰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及术后显著事件等26个可能对LOS有影响的因素,按LOS≥16d(75th LOS)定义为超长住院,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LOS的关系,探讨其中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正常LOS为15d(6~34d),超长LOS患者共60例(26.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年龄(β=0.051,P=0.010)、术中估计失血量(estimated blood loss,EBL)(β=0.002,P<0.001)及减压方式(β=-1.603,P<0.001)与腰椎后路融合减压内固定术后LOS存在显著独立线性关系。结论年龄、术中估计失血量、椎板减压方式是影响LOS独立危险因素,控制失血量及正确选择减压方式可有助于缩短L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手术 术后住院时间 多元回归 年龄 估计失血量 减压方式
下载PDF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勇 李锋 +2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h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应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h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3例L5/S1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8~60岁(41.6±11.0岁);记录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tl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症状,术前术后腰骶角(lumbosacral angle,LSA)评估腰骶段前凸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后1例m现逆行性射精,1例患者发生单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前路手术时间为70~120min(90.0±27.5rain),失血量为200—600ml(361.5±150.2m1);后路手术时间为50。70min(57.7±8.3min),失血量为50~200ml(106.9±56.9m1)。术后培养结果其中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大肠杆菌,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2例未见细菌生长,但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感染性病变。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30个月(16.6±7.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临床愈合,骨融合率100%,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VAS评分术前平均7.8±0.7分.术后6个月平均1.3±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术前4.4°±2.90°.末次随访时17.5°±2.8°.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L5/S1椎间隙感染的一种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前后路 腰椎前入路 Wiltse入路 腰椎间隙感染
下载PDF
腰椎弓根钉固定后两种融合术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滨生 刘少喻 +3 位作者 李佛保 ABUMI Kuniyoshi 陈柏龄 龙厚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对侧后方融合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探讨腰椎重建术式的选择方法。【方法】10具小牛尸体腰椎标本(L3-L6)用于实验。从L4-L5后方破坏腰椎稳定结构,并用椎弓根钉固定(PSF)和椎体间cage行以下重建:①完整脊柱+PSF,... 【目的】对侧后方融合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进行生物力学比较,探讨腰椎重建术式的选择方法。【方法】10具小牛尸体腰椎标本(L3-L6)用于实验。从L4-L5后方破坏腰椎稳定结构,并用椎弓根钉固定(PSF)和椎体间cage行以下重建:①完整脊柱+PSF,②两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切除+PSF,③两侧关节突关节全切+PSF,④椎间盘部分切除+PSF,⑤椎间盘部分切除+PSF/cage。各组均行载荷量为5N·m的前-后屈曲测试,记录固定椎间(L4-L5)的刚度值及L4螺钉的应变量,并比较。【结果】除椎间盘部分切除+PSF外所有重建组的脊柱刚度均显著大于完整脊柱组,椎间盘部分切除+PSF/cage组在所有的固定组中获得最大的脊柱刚度。椎间盘部分切除+PSF组在所有的重建组中螺钉的应变量最大,而椎间盘部分切除+PSF/cage组的螺钉的应变量在所有重建组中最小。【结论】若脊柱前方的承载能力尚存,使用PSF的侧后方融合可获得充分的力学稳定性。当脊柱前方丧失其承载能力,单纯PSF的脊柱刚度低,螺钉的应力显著增大。对此种病例,cage的使用可增加重建脊柱的初期稳定性,有利于降低后方固定器械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侧后方融合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 生物力学 椎弓根钉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