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骨盆内入路结合后环经皮内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环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黎健鹏 缪旭东 曾秋涛 《中外医疗》 2021年第18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Tilec型骨盆环损伤微创骨盆内入路结合后环经皮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Tile C型骨盆环损伤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微创骨盆内入路结合后环经皮内固定治疗组(微创手术组,n=60... 目的研究Tilec型骨盆环损伤微创骨盆内入路结合后环经皮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该院Tile C型骨盆环损伤患者120例,依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微创骨盆内入路结合后环经皮内固定治疗组(微创手术组,n=60)、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前环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后环固定技术治疗组(传统手术组,n=6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2、14.165,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38,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5.0%(57/6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的60.0%(3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75,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57/6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的60.0%(3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6/60)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的40.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0,P<0.05)。结论Tile C型骨盆环损伤微创骨盆内入路结合后环经皮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传统髂腹股沟入路前环复位固定+切开复位后环固定技术治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e C型骨盆环损伤 微创骨盆内入路 后环经皮内固定 骨折复位 术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结合后路微创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新宇 原所茂 +5 位作者 田永昊 王连雷 阎峻 郑燕平 宫良泰 李建民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结合后路微创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为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无附件受累的单节段腰椎结核(均为边缘性结核),并接受一期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微创内固定患者... 目的回顾分析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结合后路微创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椎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为2010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无附件受累的单节段腰椎结核(均为边缘性结核),并接受一期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微创内固定患者共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1~61岁,平均(36.1±17.8)岁。病程2~16个月,平均11(9,12)个月。均为单节段受累,其中L2~3受累者7例,L3~4受累者10例,L4~5受累者6例,L5~S1受累者8例。31例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7(6,8)分。脊髓损伤程度ASIA分级:E级25例,D级6例。合并椎旁脓肿22例,髂窝流注性脓肿9例,伴后凸畸形12例,术前脊柱局部平均后凸Cobb角度21°±6°。术前采用四联抗结核方案化疗至少2周。手术均先俯卧位行后路微创固定,其中经皮微创螺钉18例(经皮组),经Wiltse入路置钉13例(经Wiltse入路组),再取侧卧位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和/或钛网融合。结果 31例患者手术时间160~240 min,平均(204±54)min,出血量100~300 m L,平均(168±73)m L。1例前路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2周后伤口愈合,余30例刀口一期愈合。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经皮组和经Wiltse入路组术后3 d伤口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3±0.3)分和(2.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降至2(1,3)分,较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合并神经症状者术后均恢复至E级。12例合并后凸畸形者平均Cobb角矫正15°±5°,较术前减小(P<0.05)。所有患者均获有效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6.8±9.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达到结核愈合标准,无腰椎后凸畸形、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钛网塌陷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路微创内固定结合前路小切口病灶清除治疗单节段腰椎椎体结核可有效清除病灶,通过短节段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融合节段,降低前路手术创伤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清除 前路 后路
下载PDF
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贺强 贾健 张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3-797,共5页
目的 探讨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后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5~69岁,平均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伤2例。移位... 目的 探讨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后侧微创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5~69岁,平均5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4例,跌伤2例。移位性关节盂骨折11例,根据Ideberg分型,Ⅱ型6例、Ⅲ型2例、Ⅳ型1例、Ⅴ型2例;骨折移位均〉3 mm。余5例为不稳定型肩胛颈(3例)或肩胛体骨折(2例),骨折移位成角〉20°,其中3例为浮肩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4~14 d,平均6 d。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05.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5.8 mL,住院时间平均17.6 d。3例发生切口周围炎性反应,经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5.8周。患者对切口周围皮肤外观均满意,随访期间无钢板、螺钉断裂及螺钉拔出等内固定失败发生。术后各时间点Constant肩关节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均逐步恢复,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时(P〈0.05);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侧微创入路无需游离筋膜皮瓣及进行广泛肩部后侧肌肉剥离,采用该入路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微创入路 内固定 肩胛骨骨折
原文传递
改良Judet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武兵 黄勇明 +3 位作者 许志贤 张旭鸣 许玮 蔡鸿儒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7年第7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6-03诊治的60例肩胛骨骨折,采用经典Judet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Judet入路附加肌间小切口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 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4—2016-03诊治的60例肩胛骨骨折,采用经典Judet入路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Judet入路附加肌间小切口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疼痛VAS评分,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个月肩关节功能Herscovici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 d疼痛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5~22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肩关节功能Herscovici评分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Judet入路附加肌间小切口显露骨折端、解剖复位骨折、个性化钢板内固定肩胛骨边缘治疗不稳定肩胛骨骨折,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疼痛轻,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肩胛骨骨折 改良Judet入路 微创 个性化钢板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膝关节微创安全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崇峻 陈波波 +1 位作者 曹年平 田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膝关节微创安全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2月—2022年3月采用膝关节微创安全入路治疗的26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 目的 探讨采用膝关节微创安全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2月—2022年3月采用膝关节微创安全入路治疗的26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33~58岁,平均45.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高处坠落伤7例,运动伤5例。左膝15例,右膝11例。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34.4±7.3)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69±12)°。骨折按Meyers分型:Ⅱ型8例,Ⅲ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2 d。结果 手术时间40~7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平均15 mL。1例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经保守治疗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感染及膝关节伸直障碍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端无移位;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为(120±9)°,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0.7±3.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76,P<0.001;t=47.665,P<0.001)。结论 膝关节微创安全入路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手术入路安全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安全入路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内固定 切开复位
原文传递
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对肩胛骨骨折患者应用价值
6
作者 朱纪辉 张磊 +2 位作者 陈国庆 杨永良 王浩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632-636,共5页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01-2022-02-25长清区人民医院骨科(25例)及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15例)诊治的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内固定技术入路分为后侧微创入...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8-01-2022-02-25长清区人民医院骨科(25例)及山东省立医院创伤骨科(15例)诊治的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内固定技术入路分为后侧微创入路组(观察组)、Judet传统入路组(对照组)各2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臂肩手功能障碍、肩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11.30±2.44)cm,短于对照组(28.02±4.51)cm,t=14.582,P<0.001;术中出血量(100.02±9.44)mL,少于对照组(420.03±9.12)mL,t=109.031,P<0.001;手术时间(86.42±11.45)min,短于对照组(120.56±9.86)min,t=14.290,P<0.001;骨折愈合时间(10.02±1.06)周,短于对照组(12.02±2.14)周,t=5.297,P<0.001。根据手术前基线数据调整,手术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外展、外旋、水平内收、屈曲活动度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1.200、11.028、12.211和12.139,均P<0.001。手术后,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均低于手术前,Constant肩关节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手术前,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onstant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690、10.310、18.135和3.331,均P<0.001。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χ^(2)=6.275,P=0.01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20.00%(4/20),χ^(2)=4.114,P=0.043。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度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χ^(2)=8.658,P=0.003。结论肩胛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后侧微创入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优于Judet传统入路内固定术,可改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和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优良率和切口周围皮肤外观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Judet传统入路 后侧微创入路 内固定技术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