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麦威拉呢·木合塔尔 高书涛 +3 位作者 胡宇坤 依力达尔·塞达合买提 盛伟斌 甫拉提·买买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9,共9页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 目的:总结跳跃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跳跃性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2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49.5±27.5岁。其中2处病灶24例,3处病灶7例。对每例患者明确责任椎,确定手术病灶、融合节段、内固定方式,以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随访29.7±14.7个月(15~85个月)。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红细胞沉降(ESR)和C-反应蛋白(CRP);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病灶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骨愈合标准分级以评估术后结核活动性、症状改善、畸形矫正及骨愈合。结果:31例患者中20例(65.4%)只有1处病灶出现临床症状,23例(74.2%)以疼痛为主诉入院,15例(48.4%)在病程中只有疼痛症状,而11例(35.5%)只有1处病灶出现疼痛症状,18例(58.1%)患者初诊时至少有1处病灶漏诊。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80.0±52.2min(165~330min),失血量567.7±332.0mL(150~1000mL)。术后出现脑脊液漏4例,切口感染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结核病灶均治愈,未出现复发。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ESR为41.5±26.3mm/h、16.3±13.4mm/h、12.5±6.3mm/h、11.4±5.2mm/h、9.2±3.1mm/h;CRP为32.8±23.2mg/L、7.3±5.6mg/L、6.2±4.1mg/L、5.1±3.7mg/L、2.8±2.3mg/L;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6.4±2.4分、2.4±1.7分、2.3±1.3分、1.6±0.9分、0.9±0.7分、0.4±0.3分。术后各个时间点CRP、ESR、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Cobb角25.7°±4.9°,术后1周15.4°±2.1°,末次随访时17.1°±2.3°,术后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10例存在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级患者恢复至C级;4例术前B级患者1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D级;5例术前C级患者2例恢复至D级,3例恢复至E级;术后6~12个月42处植骨病灶均获得骨融合,末次随访时34处病灶BridwellⅠ级愈合,8处病灶BridwellⅡ级融合。结论:对跳跃性脊柱结核患者,明确责任椎及各处病灶病变特点,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安全且高效,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跳跃性 个体化治疗 植骨融合内固定 手术疗效
下载PDF
脊柱融合术的现状与思考
2
作者 伍骥 郑超 杜俊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43-745,共3页
脊柱融合的理念源始于关节融合技术,即用不动的关节来替代随活动而疼痛的关节。脊柱融合与骨折愈合不同,前者是通过特定的外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骨组织终身生物性连接,让“链条式脊柱“变成“柱式脊柱”(并非理想的生理模式脊柱),达到治... 脊柱融合的理念源始于关节融合技术,即用不动的关节来替代随活动而疼痛的关节。脊柱融合与骨折愈合不同,前者是通过特定的外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骨组织终身生物性连接,让“链条式脊柱“变成“柱式脊柱”(并非理想的生理模式脊柱),达到治疗部分脊柱疾病的目的。1脊柱融合手术的发展简史脊柱融合技术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13年了,算得上骨科领域中的“百年外科技术”。ALBEE[1]和HIBBS[2]率先使用脊柱融合技术于脊柱结核等感染性脊柱疾病的治疗。在取得初期临床效果后,发现术后脊柱的融合率不高、假关节形成、疾病难以控制、需要长时间卧床或石膏固定、患者依从性差、并发症高、翻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术后疼痛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4
作者 杜壮文 欧阳帆 +1 位作者 王恩梁 曾繁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对病人创伤更小,利于恢复,安全性更高,治疗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后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李玲 毛贵超 +1 位作者 韦柳情 邓盼盼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6期61-64,共4页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观察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Cobb角、脊柱功能障碍、舒适度、心理状态、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度数小于对照组,脊柱功能障碍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应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更好地促进患者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改善患者脊柱功能,还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对其心理、睡眠和生活质量均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单纯椎管减压术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胸腰椎结核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50
6
作者 胡朝晖 李康华 +2 位作者 刘文和 李兵 李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Z-plate-ⅡTM前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总结行Z-plate-ⅡTM前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68例,随访时间2.2~6.3 a,平均3.3 a。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 [目的]探讨Z-plate-ⅡTM前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总结行Z-plate-ⅡTM前路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68例,随访时间2.2~6.3 a,平均3.3 a。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45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症状完全改善25例,部分改善15例;治愈率55.56%,好转率33.33%,合计恢复率为88.89%。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8.9°,随访2.2~6.3 a,平均3.3 a,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7°。[结论]Z-plate-ⅡTM前路内固定技术可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有利于骨融合,促进截瘫恢复和防止截瘫复发,矫正及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Z-plate-Ⅱ^TM系统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30
7
作者 张宏其 唐明星 +5 位作者 郭超峰 刘少华 王昱翔 邓盎 刘金洋 吴建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治疗14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3例。病变节段后凸...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上胸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11年4月治疗14例上胸段脊柱结核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3例,E级3例。病变节段后凸角度26°~55°,平均37°。结核病灶累及范围:T1~T2 1例,T2~T3 4例,T3~T4 5例,T4 2例,T4~T5 2例,受累椎体均在2个或2个以下,且病灶相对局限,无大的流注脓肿。均采用单纯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术式治疗。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40~270min,平均195min,术中失血量300~2500ml,平均850ml。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患者并发硬膜外血肿,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感染性脑脊髓膜炎发生。植骨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1例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者ASIA分级改善1~2级。术后后凸角度6°~18°,平均10°,平均矫正27°,后凸角度矫正率为73.0%,末次随访矫正角度丢失平均2°,无结核复发。结论:对于病灶较局限的上胸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内固定、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椎体间植骨 内固定 后路
下载PDF
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结核 被引量:13
8
作者 贺茂林 肖增明 +2 位作者 李世德 黄成彬 李挺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8-822,共5页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7~58岁,平均35.8岁。L4~L58例,L5...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侧前方入路行一期病灶清除、减压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结核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7~58岁,平均35.8岁。L4~L58例,L55例,L5~S18例,L4~S13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3例,D级2例,E级18例。术前腰骶角为19°±3.5°。结果: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500~900ml,平均700ml。无血管、神经及输尿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患者即可佩戴支具站立及下地行走。随访24~36个月,平均29个月,椎间植骨均获骨性融合,融合平均时间为7.8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术前合并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中,1例B级恢复到D级,1例C级恢复到D级,2例C级恢复到E级,2例D级恢复到E级;腰骶角为26°±6.5°;结核病灶无复发,无断钉及内固定松动发生。结论:经侧前方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腰骶段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矫正畸形、稳定脊柱、预防植骨块移位、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段结核 病灶清除术 植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跳跃性结核 被引量:8
9
作者 贺茂林 肖增明 +1 位作者 黄成彬 罗高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跳跃型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腰椎跳跃型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1~62岁,平均为37.2岁。病变累及部位:L1及L3椎体2例,L1、2及L4椎体3例,L2、3及L5椎体1例,L2及L5椎体2例。术... [目的]探讨腰椎跳跃型结核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8例腰椎跳跃型结核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1~62岁,平均为37.2岁。病变累及部位:L1及L3椎体2例,L1、2及L4椎体3例,L2、3及L5椎体1例,L2及L5椎体2例。术前腰椎后凸Cobb’s角为5°~40°,平均为21.5°。术前按Franka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例,E级4例。四联抗痨治疗后,采用一期病灶清除、前路减压及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3.5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都能很好的耐受手术。术中显露清楚,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为120~180min,出血量为400~90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腰椎后凸Cobb’s角矫正5°~20°,平均矫正后凸矫正角度12.5°。所有患者都得到随访,随访中结核无复发,末次随访时4例合并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中,1例B级恢复到C级,1例C级恢复到D级,1例C级恢复到E级,1例D级恢复到E级。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植骨愈合良好,植骨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3个月。[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腰椎跳跃型结核的有效方法,具有矫正畸形、稳定脊柱、预防植骨块移位、术后患者可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术 植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锡阳 李洪波 +4 位作者 李伟伟 葛磊 魏伟强 庞晓阳 周炳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809-3812,3815,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疗效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08年8月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骶段脊柱结核23例。对比研究患者手术前后的腰骶角...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疗效及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08年8月行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腰骶段脊柱结核23例。对比研究患者手术前后的腰骶角、椎间隙高度、血沉、C反应蛋白及神经功能ASIA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23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结核复发,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出现。患者的腰骶角由术前的(18.8°±4.2°)(10.5°~26.6°)矫正为术后的(27.1°±3.8°)(20.6°~34.5°),术后的腰骶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7.9±0.4)mm(6.8~9.2)mm撑开为术后的(10.4±0.5)mm(8.9~11.3 mm),术后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ESR由术前的(40.8±10.2)mm/h下降为术后的(28.6±6.9)mm/h,至末次随访时继续下降为(10.0±2.1)mm/h,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由术前的(16.2±4.0)mg/L下降为术后的(11.5±2.3mg/L),至末次随访时继续下降为(1.9±1.1)mg/L,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损伤ASIA分级术前有障碍者20例,术后19例改善明显。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显著改善结核中毒症状,有效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植骨融合可靠,卧床时间短,是一种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腰骶段 后路内固定 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0
11
作者 任龙龙 张军武 +3 位作者 马永刚 高智 李天清 王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7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行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n=60)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行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n=60)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随访12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显著,且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保持和减少术后矢状面Cobb角丢失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跨伤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椎骨折 内固定术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 植骨融合术
下载PDF
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斌 何勇 +3 位作者 张毕 许洋 何永志 何明长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期经单一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脊柱结核患者,记录后凸角、神经功能及融合率,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 目的 探讨一期经单一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脊柱结核患者,记录后凸角、神经功能及融合率,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手术时间为75~14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0~1 0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41个月.后凸角度矫正率术后为85.5%,末次随访时为79.8%.21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情况:2例A级恢复至B级1例、D级1例;5例B级恢复至C级2例、D级1例,2例未恢复;6例C级恢复至D级4例、E级1例,1例未恢复;8例D级恢复至E级6例,2例未恢复.术后3个月ESR为5.0~14.0 mm/1 h、CRP为4.0~9.0 mg/L.随访1年后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路 病灶清除 植骨 椎间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凤松 王凯 +3 位作者 景成伟 张亮 刘宾 杨亚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方法是椎间盘切除,但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现象。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植入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的脊柱稳定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方法是椎间盘切除,但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现象。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植入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的脊柱稳定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应用后路减压cage植入椎间融合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情况以及腰椎稳定性。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的方法分析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后腰腿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椎间融合良好,优良率96.2%。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椎间不融合现象。后路减压cage椎间融合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症状缓解快、内固定坚强、椎间融合确切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螺钉 骨钉 椎体稳定性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CAGE 内固定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术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远征 陈兴 +3 位作者 薛海滨 李宏伟 吴长勇 孙继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9期547-549,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 48例 ,随访时间 1 5— 5 5年 ,平均 3 6年。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 目的探讨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 48例 ,随访时间 1 5— 5 5年 ,平均 3 6年。内容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38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 ,症状改善 35例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9 1° ,1 5— 5 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3 2°。结论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病灶清除可恢复脊柱的即刻稳定性 ,有利于骨融合 ,促进截瘫恢复和防止截瘫复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植骨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同期病灶清除术 治疗 胸腰椎结核
下载PDF
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优势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新 黄波 万海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1期5705-5710,共6页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的活动及功能,甚至引起瘫痪。目的:评价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 背景:腰椎管狭窄症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的活动及功能,甚至引起瘫痪。目的:评价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通过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椎间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并比较应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与单纯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以进一步明确椎间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对应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下腰痛、肢体局部感觉障碍以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可高达90%以上,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神经、血管及硬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较少。比较研究显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的优良率高达95.2%,而单纯减压治疗的优良率仅为23.8%,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减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学术探讨 椎间植骨 内固定 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减压 植骨融合 下腰痛 间歇性跛行 脑脊液漏 硬膜外血肿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军 张陆 +4 位作者 姜岩 刘志昂 高松明 高军胜 李凯龙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38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分为横突间融合组和椎间融合组,患者行后路减压内固定,23例行横突间融合,15例行椎间融合,比较各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手术... 目的比较两种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方式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38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分为横突间融合组和椎间融合组,患者行后路减压内固定,23例行横突间融合,15例行椎间融合,比较各组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优良率,观察临床并发症。结果横突间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22.3±13.61)min,出血量为(232.45±26.35)m L,治疗前JOA为(11.08±2.56),治疗后JOA评分为(25.72±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86.96%;椎间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5.68±20.36)min,出血量为(318.67±32.91)m L,治疗前JOA为(10.56±3.18),治疗后JOA评分为(24.36±3.45),手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86.67%。横突间融合组较椎间融合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P<0.05),但两组术后JOA评分及优良率无明显差异;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经后路减压内固定横突间融合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固定 脊柱融合术 植骨术
下载PDF
后路一期病灶清除结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启远 冯敬 +5 位作者 杨雯栋 罗小丽 李英博 雷超 冯志 赖显金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56岁,平均36.5岁。结核病灶累及2个椎体6例,3个椎体7例,4个椎...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6例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56岁,平均36.5岁。结核病灶累及2个椎体6例,3个椎体7例,4个椎体2例,5个椎体1例。其中胸椎9例,胸腰椎5例,腰椎2例。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28°-53°,平均37.6°。术前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6例,E级7例。术前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后,所有病例均行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手术时间160-290 min,平均215 min,术中失血量400-1 800 mL,平均780mL。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1年7个月。术后并发脑脊液漏1例,无切口感染及窦道形成。所有病例植骨均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移位、断裂。术后后凸Cobb角8°-27°,平均28.2°,平均矫正率7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2例,1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D级6例,4例恢复至E级,2例未恢复。结论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是一种固定牢固、植骨融合良好、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多节段 后路 内固定 病灶清除 植骨
下载PDF
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强 郭海龙 +5 位作者 盛伟斌 李世昊 盛军 买尔旦 普拉提 张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463-2470,共8页
背景:钉棒系统对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重建和稳定脊柱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材料。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器械内固定治疗、植骨融合与前路手术的选择常有争论。目的:观察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 背景:钉棒系统对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重建和稳定脊柱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材料。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病灶清除、器械内固定治疗、植骨融合与前路手术的选择常有争论。目的:观察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的效果,对比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老年胸腰骶椎结核患者47例,按手术方案分为2组,后路组27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前路组20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利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脊髓损伤和恢复情况;应用X射线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obb角变化。结果与结论: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术中及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植骨于10-18个月内均获融合,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2组患者Frankel分级改善情况及Cobb角、血沉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结合病灶清除治疗老年胸腰骶椎结核,后路与前路手术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均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应根据脊柱结核的类型、破坏程度及手术可能造成的脊柱稳定性改变等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临床实践 结核 脊柱 钉棒系统 内固定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老年人 腰椎 胸椎 骶椎 其他基金
下载PDF
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 被引量:11
19
作者 聂治军 白静静 +3 位作者 张银刚 徐洪海 常彦海 李全义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双...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侧前方入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3周,待全身状态改善后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椎间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bb角、ESR、CRP,观察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225 min,术中出血量450~1 060 ml。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2个月。术中切除病灶组织经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末次随访时患者结核症状均消失,ESR及CRP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8~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无移位、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1例B级者恢复至C级,4例C级者3例恢复至D级、1例恢复至E级,18例D级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全身有效标准化抗结核治疗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满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可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侧前路入路 植骨 内固定 脊柱融合
下载PDF
钛网及植骨融合修复中重度脊柱后凸畸形 被引量:4
20
作者 楚戈 张宏其 +4 位作者 唐明星 郭超峰 李劲松 项泽文 白靖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2期4034-4041,共8页
背景:有学者提出的经前路矫正脊柱结核后凸畸形和解除脊髓压迫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植骨块塌陷、吸收或断裂的并发症。研究证实,通过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可增加对后凸畸形的矫正力量,避免出现植骨并发症、降低假关节的形成并有助于患者... 背景:有学者提出的经前路矫正脊柱结核后凸畸形和解除脊髓压迫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植骨块塌陷、吸收或断裂的并发症。研究证实,通过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可增加对后凸畸形的矫正力量,避免出现植骨并发症、降低假关节的形成并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及功能恢复。目的:分析评价2个或多个节段受累伴中重度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患者,一期行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正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柱胸腰段有2个或更多节段受累的结核患者,一期行后路内固定融合并前路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内固定。所有患者内固定后持续9个月抗结核化疗,最初3个月采用四联抗结核药物,后6个月采用三联抗结核药物。随访时测量后凸角度,评价患者融合情况、神经病变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37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节段融合重返工作岗位。内固定治疗后15例(75%)的患者仅残留局部轻度疼痛,3例(15%)活动受限明显。内固定前11例有神经功能障碍,内固定后9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凸角度平均矫正了35.1°(84.8%)(P<0.001),在随访期间矫正丢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及植骨相应并发症。结果表明,对于2个或更多节段受累伴有中重度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患者,应环形融合,即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可获得更大矫正,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稳定病变节段,而且可以长期有效地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病变 胸腰段 内固定 钛网 一期前后路 脊柱结核 后凸畸形 植骨融合 神经功能 后凸角 植入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