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sterior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fecal incontinence:Where are we?
1
作者 Anil Thomas George Rudra Krishna Maitra Charles Maxwell-Armstr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8期9139-9145,共7页
Neurostimulation remains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faecal incontinence who fails to respond to available conservative measures.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is the main form of neurostimulation that i... Neurostimulation remains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faecal incontinence who fails to respond to available conservative measures.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is the main form of neurostimulation that is in use today.Posterior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PTNS)-both the percutaneous and the transcutaneous routes-remains a relatively new entry in neurostimulation.Though in its infancy,PTNS holds promise to be an effective,patient friendly,safe and cheap treatment.However,presently PTNS only appears to have a minor role with SNS having the limelight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faecal incontinence.This seems to have arisen as the strong,uniform and evidence based data on SNS remains to have been unchallenged yet by the weak,disjointed and unsupported evidence for both percutaneous and transcutaneous PTNS.The use of PTNS is slowly gaining acceptance.However,several questions remain unanswered in the delivery of PTNS.These have raised dilemmas which as long as they remain unsolved can considerably weaken the argument that PTNS could offer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SNS.This paper reviews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PTNS and focuses on these dilemmas in the light of existing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tibial nerve STIMULATION Percutaneous TRANSCUTANEOUS FAECAL INCONTINENCE Efficacy of treatment NEUROSTIMULATION
下载PDF
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治疗跗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韩聚川 王焱 彭吉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78,205,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治疗跗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跗管综合征(TTS)患者23例(25足),采用局部麻醉下屈肌韧带切开、胫后神经血管周围松解,在不过度剥离的情况下进行跗管减压手术的方法进行... 目的评价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治疗跗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跗管综合征(TTS)患者23例(25足),采用局部麻醉下屈肌韧带切开、胫后神经血管周围松解,在不过度剥离的情况下进行跗管减压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周、2周、术后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记录患者疼痛程度;采用Kelly评定法以麻木症状缓解程度来评价疗效;两点辨别评价触觉功能;监测术前及术后3个月肌电图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术后第1天、术后1周、2周及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VAS),麻木感(Kelly分级)优良率及两点辨别觉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与术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格符合手术适应证的跗管综合征,应用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可以迅速且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及麻木症状,有效改善两点辨别觉。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改良胫后神经松解术也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神经 神经松解 跗管综合征
下载PDF
针刺神经治疗类风湿性膝关节炎疼痛的效果评估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立红 姜长林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7期795-79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松解副神经、隐神经、胫后神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为推广其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中医科及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观察针刺松解副神经、隐神经、胫后神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为推广其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中医科及风湿免疫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针灸针松解双侧副神经、隐神经、胫后神经镇痛治疗。采用数字分级法(NR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R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总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SDS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松解副神经、隐神经及胫后神经可有效减轻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引起的疼痛,降低口服镇痛药剂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副神经 隐神经 胫后神经 类风湿性膝关节炎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对枕颈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袁文 贾连顺 +1 位作者 朱建平 丁祖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比较齿状突骨折后对寰枕和寰枢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对6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C0~C3),通过截骨术复制成齿状突骨折Ⅱ型的模型,采用生物力学方法测量了寰枕及寰枢关节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表明,齿状突骨折后对寰枕... 为比较齿状突骨折后对寰枕和寰枢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对6具新鲜尸体的枕颈部骨韧带标本(C0~C3),通过截骨术复制成齿状突骨折Ⅱ型的模型,采用生物力学方法测量了寰枕及寰枢关节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表明,齿状突骨折后对寰枕关节的三维运动几无影响,该关节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性运动范围,对寰枢关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后伸及侧屈运动范围增大,后伸运动范围由正常的21.50°增至45.42°,增加52.7%,侧屈的运动范围由正常的7.25°增至20.81°,增加65.1%,与正常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生物力学 实验
下载PDF
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有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清汉 陈德松 +1 位作者 方有生 张树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 :为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治疗踝管综合征、跟痛症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 5例成人尸体标本 ,对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的分支部位及其走行进行了解剖观察研究 ,测量了胫后神经的滑动距离。结果 :胫后神经多在内踝水平下 3cm内分出足... 目的 :为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治疗踝管综合征、跟痛症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 5例成人尸体标本 ,对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的分支部位及其走行进行了解剖观察研究 ,测量了胫后神经的滑动距离。结果 :胫后神经多在内踝水平下 3cm内分出足底内、外侧神经支配足底部皮肤感觉及内在肌 ,少部分在内踝上分支。从胫神经主干内踝上 1cm内发出 1~ 2支神经 (跟内侧支 )在皮下或深筋膜下行走达足跟脂肪垫内及跟骨内 ,沿途呈树枝状分支。被动活动关节时 ,踝管内胫神经可滑动 8.2mm( 5.0~ 1 2 .5mm)。结论 :踝管内胫神经松解应充分松解胫神经的主干及主要分支 ,足跟分支卡压可能与足跟痛有关。故对顽固性足跟痛患者可考虑封闭、松解或切断有关神经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管 胫后神经 应用解剖 踝管综合征 足跟痛
下载PDF
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辉 白玉作 +1 位作者 吉士俊 王常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5-516,518,共3页
目的 :检测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PTN SEP)正常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 31例健康儿童PTN SEP ,分析各波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性别、左右肢体的关系。结果 :儿童PTN SEP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目的 :检测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PTN SEP)正常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检测 31例健康儿童PTN SEP ,分析各波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性别、左右肢体的关系。结果 :儿童PTN SEP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均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而性别、左右肢体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儿童PTN SEP峰潜伏期与身高、年龄均显著相关 ,正确分析儿童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 ,不仅要考虑身高 ,还要考虑年龄等其他因素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胫后神经 体感诱发电住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或胫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春光 刘蕊 +5 位作者 李艳军 李永旺 王旭伟 胡蕴伟 李艳青 赵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或选择性胫神经阻滞(T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 目的比较收肌管阻滞(ACB)联合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或选择性胫神经阻滞(TNB)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65~84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IPACK组(I组)和TNB组(T组)。I组于术前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IPACK,T组于术前采用含肾上腺素0.1 mg的0.25%罗哌卡因20 ml行TNB。I组与T组完成IPACK或TNB后行ACB,并留置神经周围导管,术后连接患者自控神经阻滞镇痛泵。术后VAS疼痛评分>4分时,患者按压镇痛泵,30 min未缓解,皮下注射羟考酮5 mg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 h腓总神经运动阻滞情况及术前、术后24、48、72 h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1~3 d患者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及步行距离。记录术后72 h内患者补救镇痛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I组腓总神经运动阻滞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 d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运动时VAS疼痛评分、补救镇痛率、术后3 d步行距离及术后1~3 d主动屈膝最大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B联合IPACK或TNB均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提供有效地术后镇痛,但IPACK对运动功能影响小于TN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 胫神经阻滞 收肌管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贺斌 吴萍嘉 +4 位作者 周晖 邵福源 吴维华 董淑桢 赵忠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0-562,共3页
目的:研究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电刺激胫后神经,于腰椎、胸椎、颈椎和头皮置记录电极,依次记录CE,N24,N28和P40电位峰潜伏期。共检测15例对照组和29例经磁共振(MRI... 目的:研究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电刺激胫后神经,于腰椎、胸椎、颈椎和头皮置记录电极,依次记录CE,N24,N28和P40电位峰潜伏期。共检测15例对照组和29例经磁共振(MRI)证实的腰骶神经根或脊髓病变患者。结果:(1)CE,N24,N28和P40电位均异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病变。(2)CE正常,N24,N28和P40异常,或N24异常,余电位均正常,见于腰骶髓病变。(3)CE,N24正常,N28和P40异常,见于胸髓病变。(4)CE,N24,N28正常,P40异常,见于第6颈椎以上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胫后神经 脊髓疾病 定位诊断 诊断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连续胫神经阻滞时0.2%罗哌卡因半数有效背景量 被引量:6
9
作者 伊军 林惠华 杨庆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3-755,共3页
目的 测定超声引导下0.2%罗哌卡因连续胫神经阻滞应用于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背景量(ED50)。方法 选择22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跟骨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胫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采用序贯法给药,0.2%罗... 目的 测定超声引导下0.2%罗哌卡因连续胫神经阻滞应用于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背景量(ED50)。方法 选择22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跟骨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技术行腘窝后入路胫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置入连续刺激导管,采用序贯法给药,0.2%罗哌卡因起始背景量为5ml/h,如术后24、48h患者胫神经区域感觉完全阻滞,则下一例背景量减少0.5ml/h;如阻滞效果不完善,则下一例背景量增加0.5ml/h。结果 0.2%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后入路连续胫神经阻滞镇痛时,ED50为2.6ml/h(95%CI:2.2~3.0ml/h),ED95为3.2ml/h(95%CI:2.9~5.8 ml/h)。结论 0.2%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腘窝后入路连续胫神经阻滞镇痛时,背景量ED50为2.6m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后入路胫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罗哌卡因 剂量-效应关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胫后神经中S-100蛋白、蛋白激酶C-β_2表达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朋朋 董聪慧 +5 位作者 李伟 宗治国 张鑫 刘肃 张春林 苏峰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胫后神经中蛋白激酶C-β_2(protein kinaseβ_2,PKC-β_2)、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PKC-β_2、S-100蛋白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观察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胫后神经中蛋白激酶C-β_2(protein kinaseβ_2,PKC-β_2)、S-100蛋白的表达情况,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PKC-β_2、S-100蛋白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因糖尿病足行高位截肢患者截下的肢体共50例,均于大腿中下1/3截肢,手术时留取截肢肢体胫后神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胫后神经PKC-β_2及S-100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的糖尿病足胫后神经均有PKC-β_2、S-100蛋白表达,且随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尿病足胫后神经中PKC-β_2表达水平逐渐增高,S-100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PKC-β_2表达增多、S-100蛋白表达减少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胫后神经 蛋白激酶C-β2 S-100蛋白
下载PDF
青少年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志军 邱勇 马薇薇 《实用骨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及建立青少年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对45名13~24岁健康青少年记录和测量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40、N50及P60的正常值。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性别、年龄及身高等生理因素对峰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所... 目的探讨及建立青少年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对45名13~24岁健康青少年记录和测量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40、N50及P60的正常值。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探讨性别、年龄及身高等生理因素对峰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所有45例受试者均检测出可清晰辨认的波形。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无明显差异,与性别、年龄及身高无关。P40、N50、P60的峰潜伏期与身高呈XEN关(r=0.766~0.896,P〈0.001),与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青少年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各波峰潜伏期正常参考值及上限标准可根据峰潜伏期与身高的回归方程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短潜伏期电位 胫后神经 青少年 正常参考值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磊 郑稼 +3 位作者 刘继军 刘立宏 魏建伟 董忠根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8月~2014年5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1例。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龄2...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2年8月~2014年5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1例。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龄29(4~62)岁。车祸伤33例,机器压伤5例,慢性溃疡3例。创面均伴骨和(/或)肌腱外露。创面范围为(4.0 cm×4.0 cm)^(15.0 cm×7.0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36例,创面均为Ⅰ期愈合。皮瓣远侧端部分表皮及表浅坏死5例,经换药或植皮后愈合。术后平均随访18.3(6~36)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质软,色泽良好;3例皮瓣受区为负重区,将隐神经与受区周围皮神经缝合行感觉功能重建,随访期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患者步态均正常。结论胫后动脉穿支加强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适于修复小腿中下段内侧、内踝、跟后区、足跟底、足背内侧中小创面,穿支筋膜蒂形式切取皮瓣,皮瓣血运更理想,成活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隐神经 胫动脉穿支 软组织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正常小儿胫神经诱发脊髓电位特征和脑瘫小儿该电位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荣庆 魏雨农 +2 位作者 洪学宾 张瑞林 刘国隆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2-17,共6页
采取刺激后胫神经(PTN)诱发叠加技术,利用体表无创伤性双极记录方法观察了16例正常小儿和43例脑瘫小儿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正常小儿的SCEP自下而上潜伏时逐渐延长、电压减小。从椎体C6到T10表现为Pa-Na-Pb三相波,T10~T12为Pa-Na1-Na... 采取刺激后胫神经(PTN)诱发叠加技术,利用体表无创伤性双极记录方法观察了16例正常小儿和43例脑瘫小儿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正常小儿的SCEP自下而上潜伏时逐渐延长、电压减小。从椎体C6到T10表现为Pa-Na-Pb三相波,T10~T12为Pa-Na1-Na2-Pb波,T12~L4为多相复合波。左右侧SCEP波形相似,潜伏时、电压相同,它们之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别;但不同节段之间SCEP差异显著;脊髓传导速度为57.14m/s。脑瘫小儿SCEP正常者占14%;全髓反应低下者占20%;左右侧反应不对称者占46%;节段性反应低下者占15%;其它异常约占5%。不但节段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全脊髓左右侧电压间以及颈、腰骶髓的潜伏时间出现显著差异。脊髓传导速度减低(患侧46.22m/s,对侧53.48m/s)。结果提示:(1)正常小儿脊髓活动左右对称,不同脊髓节段对PTN刺激反应不同。(2)脑瘫小儿脊髓活动左右不对称,一侧功能下降时对侧有一定代偿力,脊髓传导速度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诱发电侠 脑性瘫痪 儿童
下载PDF
改良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术治疗跗管综合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祎 杜世伟 +1 位作者 李冬梅 毛更生 《武警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显微镜结合关节镜技术)治疗跗管综合征。方法采用独创的单切口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对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与屈肌支持带和拇展肌之间的平行于屈肌支持带的直切口,在显微镜和关节镜下...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显微镜结合关节镜技术)治疗跗管综合征。方法采用独创的单切口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对跗管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与屈肌支持带和拇展肌之间的平行于屈肌支持带的直切口,在显微镜和关节镜下同时对胫后神经主干及其分支进行满意松解,同时显著减轻了手术损伤。结果患者足底疼痛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120侧,缓解14侧患肢,麻木缓解28侧,缓解程度达85%以上,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上升。结论微创胫后神经减压手术为跗管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管综合征 神经减压术
下载PDF
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斌 吴萍嘉 +4 位作者 邵福源 周晖 赵忠新 吴维华 董淑桢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究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皮恒流电刺激胫后神经,采用髂棘、脐部和头皮Fpz作参考电极,分别于第4腰椎棘突、第12胸椎棘突和头皮Cz’置记录电极,依次记录CE、N24和P40电位之峰潜伏期。共... 目的:研究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皮恒流电刺激胫后神经,采用髂棘、脐部和头皮Fpz作参考电极,分别于第4腰椎棘突、第12胸椎棘突和头皮Cz’置记录电极,依次记录CE、N24和P40电位之峰潜伏期。共检测15例健康成人和29例经核磁共振证实的腰骶神经根或脊髓病变患者。结果:①CE、N24和P40电位均异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病变;②CE正常,N24和P40异常,见于腰骶髓病变;③CE、N24正常,P40异常,见于颈胸髓病变。结论: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能够鉴别腰骶神经根或不同节段的脊髓病变,临床上具有定位诊断价值。但对于轻度的腰骶神经根或脊髓腹侧病变,结果可出现“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神经 定位诊断 脊髓病变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1~14岁正常儿童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正常值及其特点
16
作者 王昕 杨健 +5 位作者 杨文民 王立文 陈倩 李尔珍 朱彦丽 徐光芝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6期348-350,354,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胫后神经(PTN)体感诱发电位(SEP)的特点及正常值。方法:对121名正常儿童进行PTN—SEP检测,分析各波的特点及各波参数随年龄变化规律。结果:PTN—SEP随年龄增长,波幅增高,使波容易辨认,波幅在个体问变异较...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胫后神经(PTN)体感诱发电位(SEP)的特点及正常值。方法:对121名正常儿童进行PTN—SEP检测,分析各波的特点及各波参数随年龄变化规律。结果:PTN—SEP随年龄增长,波幅增高,使波容易辨认,波幅在个体问变异较大。左右双侧对应波的潜伏期(PL)和峰间期(IPL)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各组男女间PL和IPL无性别差异(P〉0.05)。外周神经电位的腰髓电位(LP)、马尾电位(cE)、胭窝电位(PF)等3个波的潜伏期随年龄增长PI。延长,而P40和N45等皮层电位的PL在8岁前变化则不明显(相邻组间P〉0.05),8岁后延长明显。PF-T12的IPL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相邻组间P〈0.05);而T12-P40IPL3岁组较1岁组延长,但差异不明显,以后随年龄增长而缩短,6岁组达成人值。结论:儿童PTN—SEP的正常值按年龄组划分是完全必要的。由于各波PL受身长的影响大,因此绝对PL不宜作为PTN—SEP的异常标准。PTNSEP是评价小儿躯体感觉通路、脊髓、脑干和大脑功能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胫后神经(ptn) 体感诱发电位(SEP) 腰髓电位(LP) 马尾电位(CE) 腘窝电位 (PF) 潜伏期(PL) 峰间期(IPL)
下载PDF
带血管轴隐神经的应用解剖
17
作者 谢华 吕端远 +4 位作者 黄群武 林炎生 魏建华 陆卓琼 欧伟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血管的隐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乳胶灌注成人尸体32侧下肢并解剖,对隐神经及血管进行观测。结果:隐神经自穿出深筋膜处至内踝最突点的全长为(34.2±3.2)cm,宽度为(3.2±0.8)cm。隐神经的... 目的:为临床应用带血管的隐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乳胶灌注成人尸体32侧下肢并解剖,对隐神经及血管进行观测。结果:隐神经自穿出深筋膜处至内踝最突点的全长为(34.2±3.2)cm,宽度为(3.2±0.8)cm。隐神经的上都由隐动脉营养,其穿出深筋膜处外径是(1.3±0.3)mm,中、下1/3都由4~6条焊后动脉的肌间隔穿支及附内侧动脉管养,它们的外径均超过1.0mm。营养隐神经的血管轴与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发出的穿交互相吻合。隐神经在穿深筋膜处及小腿下1/3区,位于大隐静脉的后方。结论:隐动脉及胜后动脉的肌间隔穿支可分别作为带血管的轴型和岛状隐神经皮瓣的轴心动脉。大隐静脉的行径可作为寻找隐神经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隐动脉 胫后动脉 解剖学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邢武军 马跃琨 +4 位作者 姬智 秦奎伟 黄德才 范晓云 赵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34期85-89,共5页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佳木斯市中医院就诊的LDH患者300例。选取患者脐部乾卦、坎卦、震卦、巽卦以及患侧腰夹脊穴、环跳穴、风市、阳陵泉、殷门、承山穴,埋入2-0号...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佳木斯市中医院就诊的LDH患者300例。选取患者脐部乾卦、坎卦、震卦、巽卦以及患侧腰夹脊穴、环跳穴、风市、阳陵泉、殷门、承山穴,埋入2-0号可吸收缝合线。15 d/次,3次为1个疗程,患者接受1个疗程的穴位埋线治疗。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腰腿痛VAS评分以及肌电腓总神经、胫后神经波幅与F波出现率的变化。结果: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穴位埋线治疗后,腰腿痛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肌电检测中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运动波幅与F波出现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有效缓解LDH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促进下肢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病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腓总神经 胫后神经
下载PDF
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解剖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宇 高秋明 +3 位作者 李泽宇 刘畅 时培晟 邓小文 《中国医药》 2016年第4期568-572,共5页
目的 研究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足踝创面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 选取红色乳胶动脉灌注的2侧新鲜和8侧4%甲醛固定下肢标本于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研究,观察胫后动脉、腓肠外侧皮动脉及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解剖... 目的 研究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足踝创面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 选取红色乳胶动脉灌注的2侧新鲜和8侧4%甲醛固定下肢标本于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研究,观察胫后动脉、腓肠外侧皮动脉及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学特征.根据解剖学结果设计皮瓣.纳入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行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患者15例,观察疗效.结果 设计以胫后动脉在小腿远端穿支为蒂的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胫后动脉穿支由腓肠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穿支与腓肠外侧皮动脉间吻合血管两条供血通路逆行灌注.15例患者中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3例;9例静脉回流良好,移植皮瓣完全成活,6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其中2例移植皮瓣远端部分坏死.随访12例,随访34- 98个月,皮瓣质地及外观良好,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12 ±4) mm;踝关节功能优5例、良5例、中3例、差2例.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充分且受解剖变异影响小,可用于踝周和足底内侧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腓肠外侧皮动脉 腓肠外侧皮神经 穿支血管 皮瓣
下载PDF
胫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及辣椒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小玉 宋娟 +1 位作者 张阿康 高晓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研究胫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及膀胱中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 vanilloid1,TRPV1)通道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期探究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6只:正常组,假手术组,脊髓损... 目的:研究胫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源性膀胱及膀胱中辣椒素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 vanilloid1,TRPV1)通道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期探究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6只:正常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干预组。对于脊髓损伤组及干预组,使用改良Allen’s打击法进行脊髓损伤造模。同时在2周后对干预组进行电刺激,每日2次,每次20min,每周5天,持续4周;实验第6周以尿流动力学指标及膀胱组织HE染色衡量干预效果,使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膀胱中TRPV1通道蛋白的表达。结果:干预组膀胱顺应性为0.05±0.01(ml/cmH_(2)O),脊髓损伤组大鼠膀胱顺应性为0.03±0.01(ml/cmH_(2)O),干预组较脊髓损伤组相比膀胱低顺应状态明显改善(P<0.05),膀胱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与此同时干预组TRPV1通道蛋白在转录及翻译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胫神经电刺激有效促进了脊髓损伤大鼠膀胱中TRPV1通道蛋白的表达,并对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胫神经电刺激 脊髓损伤 辣椒素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