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ee flap transfer bridged by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posterior tibial vessel flaps temporally borrowed from the healthy leg
1
作者 裴国献 赵东升 +1 位作者 王前 钟世镇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1999年第2期70-74,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free flap transfer bridged by posterior tibial vascular flap in treating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s in low limbs without usable recipient blood vessels. Methods: Based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free flap transfer bridged by posterior tibial vascular flap in treating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s in low limbs without usable recipient blood vessels. Method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arterial pressure and blood flow, an antegrade and a retrograde vascular bridge flaps were designed using the healthy posterior tibial vessels to serve as vascular pedicles to carry two free flaps for transplantation. Results: Eight cases of patient with one or two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leg region were treated by the method. All the bridge flaps and free flaps survived well, and the defects were repaired completely.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an ideal method for using the posterior tibial vessels from the healthy limb to form vascular pedicles in repairing large soft tissue defects in patients without a usable recipient blood vess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tibial vessel Free flap Transplantation Vascular bridge Leg
全文增补中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1 位作者 郑和平 刘经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胫后动脉发肌间隙支2~7支,... 目的: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胫后动脉发肌间隙支2~7支,平均每侧2.2支,外径1.1±0.2mm。肌间隙主分出升支、降支,分布胫骨内侧中、下段骨膜,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设计胫骨内侧骨膜瓣,可修复胚骨中、下段骨不连,已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肌间隙支 胫骨膜瓣 转位术 胫骨骨折
下载PDF
胫后血管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液循环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裴国献 李忠华 +2 位作者 赵东升 杨润功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6-250,共5页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逆行皮瓣及其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供与静脉回流机理,为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特殊类型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侧新鲜下肢标本,分别进行小腿主干动脉乳胶灌注和动脉铸型;摹拟术式设计灌注墨汁和...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逆行皮瓣及其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供与静脉回流机理,为受区无可供吻合血管、特殊类型严重肢体创伤修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侧新鲜下肢标本,分别进行小腿主干动脉乳胶灌注和动脉铸型;摹拟术式设计灌注墨汁和X线血管造影;摹拟术式行胫后静脉逆行加压灌注试验。观察主干血管间的分支吻合、皮瓣血供来源途径及静脉回流方式。结果:小腿主干血管间有粗大的交通支和多途径的吻合,逆行皮瓣静脉血通过深—深、深—浅静脉间的交通支而逆流。结论:胫后动脉与胫前动脉、腓动脉间的广泛交通吻合是设计胫后动脉逆行皮瓣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供的形态学基础;静脉瓣节段性失效是此型皮瓣静脉回流的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胫后血管 形态学 解剖学 皮瓣移植
下载PDF
小腿火器伤严重组织缺损桥式肌皮瓣移植修复 被引量:5
4
作者 裴国献 王前 +2 位作者 赵东升 周围 顾立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火器伤严重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而受区无供血血管可供缝接时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形态学及动脉压和血流量测定的基础上,设计以健侧胫后血管形成一顺行皮瓣桥作为血管蒂携带游离肌皮瓣移植修复。结果:7例小腿... 目的:探讨小腿火器伤严重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而受区无供血血管可供缝接时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形态学及动脉压和血流量测定的基础上,设计以健侧胫后血管形成一顺行皮瓣桥作为血管蒂携带游离肌皮瓣移植修复。结果:7例小腿火器伤严重软组织缺损伤者采用皮瓣桥携带的肌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修复;同时有2例伴胫骨缺损,采用对侧游离腓骨移植一期修复,经X线检查均骨愈合。结论:以健侧胫后血管作为游离组织移植时的供血血管是解决小腿火器伤严重软组织缺损且受区无供血血管可供缝接时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局部软组织条件改善、丰富的血循环是同期游离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骨愈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外科皮瓣 胫后血管 肌皮瓣 修复 小腿
下载PDF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钟桂午 张发惠 +3 位作者 郑和平 刘经南 闫毅 胡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为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骨缺损提供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并设计以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的胫骨内侧骨膜瓣转位术。结果:通过解剖学研究,应... 目的:为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骨缺损提供新的术式。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并设计以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的胫骨内侧骨膜瓣转位术。结果:通过解剖学研究,应用该骨膜瓣移位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骨缺损12例,胫骨骨皮缺损1例,均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术式解剖容易,血供可靠,适用于修复胫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肌间隙支 胫骨膜瓣 移位术 下肢
下载PDF
胫后血管顺、逆行皮瓣分别携带游离皮瓣动脉压及血流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裴国献 赵东升 +2 位作者 杨润功 李忠华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研究胫后血管顺、逆行皮瓣分别携带游离皮瓣移植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量动态变化,探讨此术式的血供规律。方法:在对兔后肢血管形态学研究基础上,以兔胫后血管制备出顺、逆行皮瓣桥并携带游离皮瓣的摹拟术式实验模型。分别进行兔... 目的:研究胫后血管顺、逆行皮瓣分别携带游离皮瓣移植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流量动态变化,探讨此术式的血供规律。方法:在对兔后肢血管形态学研究基础上,以兔胫后血管制备出顺、逆行皮瓣桥并携带游离皮瓣的摹拟术式实验模型。分别进行兔胫后血管切断前MAP测定、顺逆行皮瓣桥动脉压及脉压差测定、顺逆行皮瓣桥及所携带游离皮瓣血流量测定。结果:顺行皮瓣桥MAP及脉压差术后即刻轻微下降,逆行皮瓣桥MAP及脉压差术后即刻显著下降(P<0.05),1h后渐趋正常(P>0.05),顺行与逆行皮瓣桥及所携带的游离皮瓣血流量动态变化一致(P>0.05),顺、逆行皮瓣桥与所携带的游离皮瓣在各自时间点动态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逆行皮瓣供血具有血流动力学基础,顺、逆行皮瓣桥可作为血管蒂携带游离组织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皮瓣 胫后血管 动脉压 血流量
下载PDF
腓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段后面骨膜瓣移位术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振光 陈秀清 +3 位作者 余国荣 李国文 喻爱喜 谭金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为胫骨中、下段骨不连合并胫前区软组织条件极差者提供一种新的疗法。方法:应用经小腿后路以腓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段后面骨膜瓣移位予以修复。结果:临床应用6例,效果满意。结论:本骨膜瓣移位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安全。
关键词 胫骨不连 腓血管 骨膜瓣移位 胫骨骨折
下载PDF
胫后血管皮支岛状筋膜皮瓣及其应用
8
作者 张增方 娄宏亮 方绍孟 《河北医药》 CAS 1997年第2期69-71,共3页
胫后血管有多个皮支,但最常出现的皮支分别位于内踝上9~12cm、17~19cm和22~24cm。利用这三个皮支可以在小腿前内侧分别形成三个皮瓣,用来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皮肤缺损。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旋转弧度大、切取容... 胫后血管有多个皮支,但最常出现的皮支分别位于内踝上9~12cm、17~19cm和22~24cm。利用这三个皮支可以在小腿前内侧分别形成三个皮瓣,用来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跟皮肤缺损。此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旋转弧度大、切取容易等优点,基本可满足小腿中下段及足跟修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皮支 岛状筋膜皮瓣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9
作者 赵风林 赵鸣宇 +2 位作者 王鑫 岳立明 马志国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探测胫后动脉穿支的解剖学分布规律进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双侧胫后动脉穿支的数目、分布、蒂长及外径,并结合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皮瓣,用来修复手背、腕背等创面,自2016年7月临... 目的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探测胫后动脉穿支的解剖学分布规律进而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双侧胫后动脉穿支的数目、分布、蒂长及外径,并结合解剖学观察结果设计皮瓣,用来修复手背、腕背等创面,自2016年7月临床应用24例,皮瓣面积:2.0 cm×4.0 cm~8.0 cm×12.0 cm。结果探测到外径≥0.5 mm的胫后动脉穿支274支,每侧平均5.7支,穿支血管在胫后动脉起始点的外径为(1.4±0.8)mm,穿支血管蒂长度(4.5±2.2)cm。24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5例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受区功能、外形均满意,供区无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术前设计方面作用显著,该皮瓣血供可靠,是修复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较好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游离皮瓣 穿支血管
下载PDF
小腿内侧岛状皮瓣逆行移位术解剖学所见
10
作者 关桂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1期9-10,共2页
我院自1983年9月以来,采用小腿内侧岛状皮瓣逆行移位术13例,2例因解剖学异常放弃手术,10例成功,1例失败。着重介绍皮瓣的解剖学切取步骤、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体会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 皮瓣 岛状瓣 胫后血管
下载PDF
胫后血管皮瓣桥在股动、静脉热力毁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蔡泽贤 陈加龙 +5 位作者 洪锡伟 王玉弟 林凯鸿 林耿明 陈邓荣 林少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2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股动静脉热力毁损伤无法用常规方法修补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形态学观察动脉压、血流量测定的实验基础上,设计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血管相串联吻合的方式,在双下肢之间形成桥式皮管,以健侧肢体血管供应患侧肢体血管。结果采用健侧... 目的探讨股动静脉热力毁损伤无法用常规方法修补的解决方法。方法在形态学观察动脉压、血流量测定的实验基础上,设计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血管相串联吻合的方式,在双下肢之间形成桥式皮管,以健侧肢体血管供应患侧肢体血管。结果采用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胫后血管相串联、桥式吻合的方式,修复股动静脉严重热力毁损伤16例,患肢成活良好,活动、负重正常。结论以健侧胫后血管与患侧胫后血管相串联的桥式吻合术,为患侧股动静脉严重毁损伤提供了一种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皮瓣桥 股动静脉毁损伤 修复
下载PDF
Avoiding second donor site and the second set of neck vessels in a case of absent peroneal skin perforators
12
作者 Aditya Narayan Choudhary Rajan Arora +3 位作者 Kripa Shanker Mishra Ravi Kiran Naalla Saket Srivastava Ajay Kumar Dewan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 2022年第1期661-666,共6页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procedure of a case in which the skin paddle of the free fibula flap derived its supply solely from a soleal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originating from the posterior tibial system.In contra...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procedure of a case in which the skin paddle of the free fibula flap derived its supply solely from a soleal musculocutaneous perforator originating from the posterior tibial system.In contrast,the osteo-muscular component was supplied by the peroneal vascular system.We harvested the skin paddle with its vascular supply from the posterior tibial artery separately,and the osteo-muscular fibula was harvested with its supply from peroneal vessels.In this way,we avoided violation of the second donor site for the skin paddle.In addition,we used the distal end of peroneal vessels to salvage our skin paddle instead of sacrificing another set of neck vessels for anastomosis.This technique may also be utilised in cases where the neck vessels may not be available due to previous surgeries,radiation therapy,or decision by the surgery team to not sacrifice two sets of neck vessels for anastom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 fibula flap peroneal vessels posterior tibial vessels mandible reconstruction flaps in series
原文传递
健侧胫后血管皮瓣桥携带游离皮瓣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裴国献 赵东升 钟世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而受区无供血血管可供缝接时的解决办法。方法在形态学观察及动脉压和血流量测定的实验基础上,设计以健侧胫后血管形成单一顺行皮瓣桥及顺、逆行两皮瓣桥作为血管蒂而携带游离皮瓣移... 目的探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而受区无供血血管可供缝接时的解决办法。方法在形态学观察及动脉压和血流量测定的实验基础上,设计以健侧胫后血管形成单一顺行皮瓣桥及顺、逆行两皮瓣桥作为血管蒂而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结果采用健侧胫后血管形成顺行皮瓣桥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伤肢一处创面缺损8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采用健侧胫后血管形成顺、逆行两个皮瓣桥分别携带两个游离皮瓣同时修复伤肢小腿及足部两处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例,两皮瓣均成活,创面修复。结论以健侧肢体胫后血管作为游离组织移植时的供血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胫后血管 修复 下肢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游离肌皮瓣桥接胫后血管修复对侧下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成德 狄海萍 +6 位作者 薛继东 赵耀华 李晓亮 李强 牛希华 李永林 连鸿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 观察游离肌皮瓣与健肢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对侧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13年6月,对10例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健肢胫后血管与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胸脐皮瓣、股前外侧肌肌皮瓣的血管吻... 目的 观察游离肌皮瓣与健肢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对侧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13年6月,对10例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健肢胫后血管与游离背阔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联合胸脐皮瓣、股前外侧肌肌皮瓣的血管吻合,形成以健肢胫后血管为蒂的顺行或逆行桥式皮瓣,交腿修复对侧小腿下段及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面积40 cm×21 cm ~22 cm×15 cm,皮瓣切取面积48 cm×26 cm~25 cm×18 cm,供瓣区游离皮片移植.术后双小腿应用克式针分别在胫骨中上段及跟骨部位固定,4周后拔除克式针,双小腿进行功能锻炼,5~8周断蒂.其中6例患者皮瓣断蒂时行健肢胫后动脉再吻合.结果 10例患者的游离皮瓣均成活,3例皮瓣臃肿行二期皮瓣修薄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患肢行走功能逐渐恢复,外观满意,健肢再次吻合的胫后动脉通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小腿下段及足部有广泛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患者,应用局部皮瓣或传统交腿皮瓣不能修复,且患侧肢体胫前或胫后动脉有1条受损,不能作为吻合血管行游离皮瓣移植者,可根据不同创面选择合适的游离肌皮瓣予以桥接移植修复,可降低截肢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肢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软组织损伤 肌皮瓣 胫后血管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带血供胫骨内侧面骨膜瓣移位术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余国荣 喻爱喜 谭金海 郑和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49-350,共2页
目的:为治疗胫骨不连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重点观测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胫后血管肌间隙支的走行、分布和吻合,并在7侧标本上进行了摹拟手术。通过解剖学研究,我们创用了带胫后血管肌间隙支的胫骨内侧面骨膜瓣移位术。结果:临床应用7例... 目的:为治疗胫骨不连提供一种新的术式。方法:重点观测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胫后血管肌间隙支的走行、分布和吻合,并在7侧标本上进行了摹拟手术。通过解剖学研究,我们创用了带胫后血管肌间隙支的胫骨内侧面骨膜瓣移位术。结果:临床应用7例,疗效满意。结论:本骨膜瓣具有位置表浅,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不连 骨膜瓣移位术
原文传递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骨缺损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玉龙 高顺红 +3 位作者 张净宇 董惠双 张云鹏 符健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探讨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创伤性小腿胫骨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胫骨骨折部位:中段6例,下段13例。G... 目的探讨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修复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创伤性小腿胫骨骨缺损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18~49岁,平均28岁。胫骨骨折部位:中段6例,下段13例。Gustilo分型:ⅢA型4例,ⅢB型14例,ⅢC型1例(胫前动脉损伤)。骨缺损长4.3~8.5 cm,平均6.3 cm;软组织缺损范围8 cm×5 cm^17 cm×9 cm。受伤至手术时间3~8 h,平均4 h。一期行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10 cm×6 cm^19 cm×11 cm;二期行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髂骨植骨修复骨缺损,骨膜瓣切取范围6.5 cm×4.0 cm^9.0 cm×5.0 cm,植骨长4.5~9.0 cm,拆除外固定架改用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创面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2.5个月。自体移植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6.5个月;无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患肢局部无疼痛及异常活动,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患肢长度恢复,与健侧相差0.5~1.5 cm;膝、踝关节活动良好,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马蹄足畸形等。末次随访时,参照Johner等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获优15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4.7%。结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骨膜瓣联合自体植骨是修复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骨膜瓣 胫骨骨缺损 软组织缺损 骨移植 修复
原文传递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不同厚度血供范围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于大志 方光荣 +2 位作者 汤海萍 江华 曹学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 对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方法进行改进,以了解穿支血管对不同厚度皮瓣的供血层次和范围,并应用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 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研究新鲜成人尸体6具,超大范围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解剖的同时进行解剖学测... 目的 对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方法进行改进,以了解穿支血管对不同厚度皮瓣的供血层次和范围,并应用于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研究. 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研究新鲜成人尸体6具,超大范围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在解剖的同时进行解剖学测量.离体皮瓣分全层、剔除深筋膜及剔除皮下脂肪层3组,将皮瓣固定于丝网网框上并照相.用硫酸钡硅胶灌注液对穿支皮瓣进行离体灌注,并进行钼靶拍照.最后将影像资料在软件上进行汇总,得出结果. 结果 胫后动脉穿支平均(4.17±0.94)支,位于AC连线上宽2-3cm的区域内.供血范围近端至胫骨内髁平面以远(4.51±1.84)em,远端至内踝平面,前、后分别至前、后正中线.剔除皮瓣的深筋膜对于皮瓣的血供范围没有明显影响.剔除远端皮瓣的皮下脂肪组织后动脉穿支的供血范围没有明显改变,而剔除近端皮瓣的皮下脂肪组织后动脉穿支的供血范围明显缩小. 结论 经过改进的方法能比较真实、直观地反映不同厚度穿支皮瓣的血供范围,对临床上如何切取皮瓣及对皮瓣进行修薄具有指导意义;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深筋膜对皮瓣血运影响不大,并且可以对远端穿支的供血范围进行皮下脂肪的适当修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血管灌注 离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