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项韧带骨化的影像学分析研究
1
作者 苏楠 费琦 +2 位作者 孟海 倪家帅 杨雍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统计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项韧带骨化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程度、稳定性及其他韧带骨化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项韧带骨化的发生与颈椎病理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该院脊柱外科行颈椎... 目的统计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项韧带骨化的发生率,并分析其与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程度、稳定性及其他韧带骨化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项韧带骨化的发生与颈椎病理改变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该院脊柱外科行颈椎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收集影像学资料完整者共57例。通过术前侧位X线及CT记录患者有无出现项韧带骨化,并测量术前颈椎曲度(C_(2-7)Cobb’s角)、椎管狭窄程度(C_(4)的Pavlov比值),记录有无颈椎不稳及后纵韧带骨化。计算患者椎体前缘骨赘高度率(osteophyte height ratio,OHR,骨赘长度与椎体中矢状径比值)。通过统计学分析是否存在项韧带骨化与上述颈椎影像学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7例患者的项韧带骨化发生率为54.39%。根据有无项韧带骨化分为A组(存在骨化组,31例)和B组(无骨化组,26例)。两组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但男性占比上存在统计学差异(67.74%vs 38.46%,P=0.027)。术前颈椎曲度A组平均(13.07±12.43)°,B组平均(15.45±10.0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6)。两组间C4的Pavlov比值亦无统计学差异(0.72±0.09 vs 0.75±0.10,P=0.261)。A组中有29.03%合并颈椎不稳定,B组中合并颈椎不稳定的比例反而增高(34.62%),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652)。两组间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占比无显著性差异(29.03%vs 11.54%,P=0.107)。A组OHR平均0.25±0.08,B组平均0.22±0.0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本研究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半数以上合并有项韧带骨化,男性患者更易于出现项韧带骨化。项韧带骨化与颈椎退变相关,合并有较多的椎体前缘骨赘形成,同时有合并其他韧带(如后纵韧带)骨化的趋势。是否出现项韧带骨化与颈椎曲度、椎管狭窄程度、颈椎稳定性的关联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韧带骨化 颈椎病 椎体前缘骨赘
下载PDF
行为与心理护理在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段美惠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与心理护理在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目的:探讨行为与心理护理在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与心理护理,2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2组脊椎关节功能、椎体前缘高度、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脊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0%,高于对照组的8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采用行为与心理护理,可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患者脊椎功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持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病 脊椎脓肿病变 行为与心理护理 椎体前缘高度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金宁 宋达炜 +7 位作者 乔渝森 杨炎 邹俊 张林林 耿德春 杨惠林 吴贵忠 倪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79-4484,共6页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 背景:目前临床上对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随访数据有限,且是否应进行伤椎置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探究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固定修复胸腰段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胸腰段骨折患者2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经伤椎置钉组和跨伤椎固定组。所有治疗均已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使用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矢状面后凸Cobb角度评估骨折椎体复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纳入随访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伤椎置钉组随访8-20个月,跨伤椎置钉组随访5-17个月,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伤椎高度丢失等并发症;②2组患者术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好转(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2 组患者术后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好转,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随访期间使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修复胸腰段骨折能够取得满意疗效,而经伤椎置钉和跨节段固定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短节段脊柱骨折内固定 经伤椎置钉 跨伤椎固定 椎体前缘相对高度 COBB角
下载PDF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与分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秦东京 张培功 +1 位作者 张新明 李岩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LPMN的好发部位和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LPMN的CT表现、好发部位及其原因,重点讨论LPMN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结果:根据LPMN的部位将其分为四型:(1)上缘后正中... 目的:探讨LPMN的好发部位和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LPMN的CT表现、好发部位及其原因,重点讨论LPMN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结果:根据LPMN的部位将其分为四型:(1)上缘后正中型(46.1%),易压迫硬膜囊和双侧或单侧神经根。(2)上缘后外侧型(24.6%),主要引起同侧神经根受压,同时也易压迫硬膜囊外前部。(3)下缘后正中型(26.3%),主要造成硬膜囊受压。(4)下缘后外侧型(3.0%),易压迫硬膜囊和同侧脊神经。结论:CT能清楚显示LPMN的改变及其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影响,是LPMN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腰椎体后缘 软骨结节 椎间盘移位 CT
下载PDF
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切除离断骨块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椎体后缘离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伊力夏提 张宁 刘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0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OVE)切除离断骨块对腰椎间盘突出(LDH)伴椎体后缘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LDH伴椎体后缘离断行改良LOVE治疗,且离断骨块未对神经根造成明显压... 目的探讨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OVE)切除离断骨块对腰椎间盘突出(LDH)伴椎体后缘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就诊的LDH伴椎体后缘离断行改良LOVE治疗,且离断骨块未对神经根造成明显压迫的患者56例,其中单纯髓核摘除组(实验组)26例患者只切除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未对离断骨块进行处理;骨块切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除了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还对离断的骨块进行了部分或完全切除。所有的患者术后至少随访2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JOA评分、VAS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时点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点VAS组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同时点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点JOA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3个月、1年及2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年随访周期内均未见症状复发,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LDH伴椎体后缘离断,离断骨块未对神经根造成明显压迫的患者使用改良LOVE治疗不处理离断骨块,与切除离断骨块比较,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失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椎体后缘离断 髓核摘除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雷亿成 何敬 +1 位作者 杨忠敏 林玉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141例共157个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灶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用CT对患者的腰2~骶1椎间隙行轴位薄层扫描,整理其临床与CT表现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157个病灶中大多数位于腰5、骶1椎体后上缘,与文献报道相反... 目的:分析141例共157个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灶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用CT对患者的腰2~骶1椎间隙行轴位薄层扫描,整理其临床与CT表现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157个病灶中大多数位于腰5、骶1椎体后上缘,与文献报道相反.CT的典型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周围骨硬化边及后凸的骨壁.结论:本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好发于腰4~骶1,CT为确诊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高代平 莫友发 +1 位作者 陈伟琼 陈国雄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4期50-52,共3页
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认识,着重探讨LPMN对中心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的影响及其伴随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9例LPMN的CT表现。结果32个软骨结节,26例单发,3例多发;中心椎管狭窄27个,其中单纯中心椎管狭窄7个,伴一侧侧隐窝狭... 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认识,着重探讨LPMN对中心椎管、侧隐窝、椎间孔的影响及其伴随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9例LPMN的CT表现。结果32个软骨结节,26例单发,3例多发;中心椎管狭窄27个,其中单纯中心椎管狭窄7个,伴一侧侧隐窝狭窄10个,伴一侧侧隐窝及椎间孔同时狭窄2个,伴双侧侧隐窝狭窄8个;单纯一侧椎间孔、侧隐窝同时狭窄5个。椎间盘突出13个,腰椎滑脱3例,双侧小关节半脱位1例,单侧小关节半脱位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2例。结论CT不仅能准确反映LPMN对椎管的影响,而且还能明确伴随改变,并能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2 位作者 周茂义 常光辉 李丽新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 CT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 2 5 12例腰椎间盘突出和其中4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分析其临床和 CT表现特点。结果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好发年龄为 2 0~ 40岁 ,以 S1 和 L5 后上缘最常见 ,约占腰椎...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 CT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 2 5 12例腰椎间盘突出和其中4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分析其临床和 CT表现特点。结果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好发年龄为 2 0~ 40岁 ,以 S1 和 L5 后上缘最常见 ,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 2 %。软骨结节的形态以类圆形最多见 ,多有硬化边缘。裂隙形或边缘无硬化者可能为本病早期改变。软骨结节下多形成骨性突起 ,造成椎管矢状径变小 ;软骨结节常使椎体终板变形后膨 ,导致椎体侧隐窝狭窄。结论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与腰椎间盘突出相互促进 ,CT是本病较好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缘 软骨结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
9
作者 肖全平 魏乐群 牛焕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6-87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55例患者75节病...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接受治疗的55例患者75节病变椎体。采用随机数字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25例患者40节病变椎体接受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联合组),30例患者35节病变椎体接受PVP(单一组)。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评估疼痛程度及体力状况。CT评估骨水泥分布及渗漏,MRI评估肿瘤控制情况,记录两组骨水泥数量及^(125)I粒子数目,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是100%,联合组VAS评分由术前(8.25±0.31)分降至术后12个月(3.27±0.83)分,单一组VAS评分由术前(8.53±0.21)分降至术后12个月(3.98±0.69)分,联合组与单一组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KPS由(43.46±9.66)分升至术后12个月(90.05±2.06)分,单一组KPS由(41.15±8.36)分升至术后12个月(84.05±1.56)分。联合组与单一组术后1个月K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3),术后3、6、12个月K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2.8±0.6)mL,粒子植入量为(15±2)粒,单一组骨水泥注射量为(3.1±0.3)mL。联合组和单一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2.5%和53.5%,单一组骨水泥漏入椎管1例,无相应症状发生。术后随访联合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与单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生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结论PVP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治疗伴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安全可靠,较单纯PVP更能明显缓解疼痛、控制肿瘤生长。在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术 后缘破坏的椎体转移瘤
下载PDF
富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兔椎间关节融合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甘维 朱柔霖 +2 位作者 刘雪萍 张立岩 刘斌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3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富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兔椎间关节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10周龄的新西兰大白兔96只,雌雄不限,随机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设为空白对照组(4组)。剩余72只新西兰大白兔均经前路腹膜外行腰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术,建立新... 目的探讨富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在兔椎间关节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10周龄的新西兰大白兔96只,雌雄不限,随机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设为空白对照组(4组)。剩余72只新西兰大白兔均经前路腹膜外行腰椎间盘切除脊柱融合术,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1组(n=24)、2组(n=24)、3组(n=24)。1组建模成功后不采取任何措施处理,常规饮食、饮水;2组给予纤维蛋白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干预;3组在2组基础上联合富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干预,比较四组大白兔第12周时阶段活动程度、四组大白兔椎体后缘高度丢失情况、椎间关节融合情况、X线侧位片上测量Cobb角情况。结果1组关节活动范围与活动度低于2组、3组、4组(P<0.05),2组、3组关节活动范围与活动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组关节活动范围与活动度最差;四组大白兔椎体后缘高度丢失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1组椎间关节融合分级高于2组、3组、4组(P<0.05),2组、3组关节融合分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组关节融合分级最差;四组大白兔Cobb角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兔椎间关节融合中,富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效果显著,可以有效促进兔椎间关节融合,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 兔椎间关节融合 骨形态发生蛋白 纤维蛋白胶 椎体后缘高度
下载PDF
椎体后缘软骨结节149例CT-X线分析
11
作者 秦东京 张培功 +3 位作者 张新明 李岩军 庄悦新 马爱武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439-441,共3页
报告149例VPMN,根据软骨结节的部位将其分为四型:上缘正中型、上缘偏侧型、下缘正中型及下缘偏侧型。另外,对39例摄有腰椎正侧位征者进行了CT—X线对照分析,发现平片对椎体后下缘软骨结节的显示能力明显高于对后上缘者。
关键词 脊柱 椎体后缘 软骨结节 椎间盘移位 X光片
下载PDF
经椎体后上缘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健 蒋毅 +4 位作者 左如俊 袁帅 刘畅 张捷迅 马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229,共8页
目的 :分析经椎体后上缘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设计,并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 目的 :分析经椎体后上缘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设计,并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并行PKP治疗的患者67例,共74个椎体,按照患者接受PKP的不同入路手术分为经椎体后上缘入路组(观察组)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6.8±8.8岁;对照组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7.7±10.2岁。对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改善率、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穿刺角度、手术时间、术中放射暴露、骨水泥注射量、VAS评分和OD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穿刺相关神经损伤、节段动脉损伤等。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改善率[(47.68±23.76)%vs (48.70±22.10)%]、骨水泥注射量(4.35±1.00ml vs 4.63±0.75ml)、骨水泥单侧分布率(6.1%vs 0)、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率(27.3%vs 14.6%)、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率(12.1%vs 9.8%)、椎间孔骨水泥渗漏率(3.0%vs 0)及术后VAS(2.10±0.90 vs 1.92±0.67)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旁骨水泥渗漏率(30.3%vs 61.0%)、放射暴露、手术时间(39.2±4.7min vs 44.8±5.5min)及穿刺角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体后上缘入路单侧穿刺即可达到椎体中心实现骨水泥双侧弥散,可减少手术时间与放射暴露,降低骨水泥椎旁渗漏率,可获得与经双侧椎弓根入路PKP相同的椎体复位率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体后上缘 经椎弓根外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下载PDF
关于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手术处理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方亮 杨新军 +3 位作者 史成富 谭军 李立钧 周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处理、其前后路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2年7月~2006年6月共收治高能量损伤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4例,男:女为1.7:1,年龄21...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处理、其前后路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2002年7月~2006年6月共收治高能量损伤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4例,女14例,男:女为1.7:1,年龄21~62岁,平均39.5岁,按Dennis分类,前柱损伤为14例,前、中柱损伤为24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为68%,按Frankel分级,其中:A级6例,B级6例,C级10例,D级8例,E级8例。对其后缘骨块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不同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前后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复查术后胸腰椎的功能和影像学资料来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随访14.4个月,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其中20例患者采用前方入路,术后平均2周下地活动,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神经功能改善按Frankel分级,都有1~3级的改善,X线片显示椎体高度达解剖复位,椎体后缘骨块完全复回至椎体内,无椎管压迫,脊柱植骨融合率达100%,无椎体高度塌陷。18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有4例椎体骨折复位不理想,椎体高度由术前48.14%恢复至术后的92.14%,残留腰背部疼痛、后凸畸形、神经功能恢复不全。骨折全部愈合,术后腰痛基本消失,椎体高度恢复好,脊柱融合好,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有1~3级的改善。[结论]对于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后缘骨块处理均应用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可提供良好固定,降低并发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爆裂性骨折 后缘骨块 手术处理
下载PDF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
14
作者 魏鹏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5期67-69,共3页
目的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先后顺序从1~78编号,再按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2的方式将78例患者平均分... 目的对比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先后顺序从1~78编号,再按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2的方式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39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疗法进行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经伤椎固定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VAS评分、Cobb角以及前后缘高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JOA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Cobb角(2.35±7.54)°小于对照组(8.32±5.64)°,术后半年(3.15±6.38)°也小于对照组(9.64±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9、4.827,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前后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前后缘(85.31±8.42)、(95.15±6.41)mm均长于对照组,术后丢失率(0.56±0.24)%也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4、6.186、6.304,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效果优于跨伤椎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短期治疗效果相似,但从长期来看经伤椎固定治疗法能够减少患者术后的伤椎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JOA评分 COBB角 前后缘
下载PDF
颈胸段椎弓根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与邻近解剖标志研究
15
作者 关典 金正帅 +2 位作者 殷国勇 曹晓建 张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3-588,共6页
目的 :测量多个解剖标志与上终板平面之间的角度,寻找颈胸段(C6~T6)脊柱后路手术术中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sagittal screw angle,SSA)新的定位技术。方法:选择60例(男女各30例)正常成人颈胸段(C6~T6)CT片,分别测... 目的 :测量多个解剖标志与上终板平面之间的角度,寻找颈胸段(C6~T6)脊柱后路手术术中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sagittal screw angle,SSA)新的定位技术。方法:选择60例(男女各30例)正常成人颈胸段(C6~T6)CT片,分别测出上终板平面在矢状面上与同一椎骨棘突与相邻上棘突顶点连线夹角(方法 1);相邻下棘突顶点连线夹角(方法 2);同一椎骨棘突嵴线夹角(方法 3);同一椎骨左侧椎板平面的夹角(方法 4);右侧椎板平面的夹角(方法 5)。得出每个椎骨各种方法的参考值,比较各方法的优劣,采用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法作为颈胸段(C6~T6)脊柱后路手术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定位新技术。结果:上终板平面和同一椎骨棘突与相邻上下棘突顶点连线夹角在下颈椎C6到C7段角度在100°~110°之间且数值差异较大,在上胸椎T1到T6两种方法的角度值趋于90°,差异相对较小;上终板平面和同一椎骨棘突嵴线夹角从C6到T6角度值逐渐变小;上终板平面和同一椎骨左右侧椎板平面夹角基本为90°即垂直位。结论:在颈胸段(C6~T6),当椎弓根螺钉垂直于椎板平面进钉时,即椎弓根螺钉在矢状面上角度为0°,椎板平面可作为颈胸段(C6~T6)椎弓根螺钉矢状面徒手进钉角度的解剖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胸段 椎弓根螺钉 棘突顶点连线 棘突嵴线连线 椎板平面
下载PDF
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一种治疗原发性恶性脊柱肿瘤的新手术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富田胜郎 马原 田慧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0-505,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整体切除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并使肿瘤治愈成为可能的新手术技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背景资料:传统切除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方法,是从肿瘤病灶内分块进行逐步切除。而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手术切缘较宽或较窄的病灶外... [目的]介绍一种整体切除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并使肿瘤治愈成为可能的新手术技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背景资料:传统切除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方法,是从肿瘤病灶内分块进行逐步切除。而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手术切缘较宽或较窄的病灶外整块切除的报告却鲜为有之。[方法]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在前路椎间支撑器植入,后路脊柱器械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整块椎板切除和整块椎体切除的新手术技术。有5例息有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者及2侧患有巨细胞瘤的患者施行了这种手术。除l例患者在术后7个月时因肿瘤转移到纵隔而死亡外,其余所有患者的观察期为2~6.5a。[结果]除1例病人之外的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后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经组织学研究证实,除椎弓根外,均获得了较宽或较窄的手术边缘,但在病变影响到椎管和脊柱的后方时,则需采用病灶内切除的传统方式。1例死于肿瘤转移的患者,其死亡原因与手术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且肿瘤切除的部位也没有局部复发的迹象。[结论]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优势在于,它是将整个椎体分两次予以完全切除,也就是一次切除椎体的一半,这种技术远胜于分块逐步切除的模式,并且是一次性完成整个手术的全过程。“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为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肿瘤的可治愈性 原发性脊椎肿瘤 手术分类 手术切缘 全脊椎整块切除术
下载PDF
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树波 姚发秋 刘世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3期305-306,共2页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双侧组和单侧组各31例。双侧组采用伤椎双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侧组采用伤...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双侧组和单侧组各31例。双侧组采用伤椎双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单侧组采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VSA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结果单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双侧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局部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单侧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椎体前缘高度
下载PDF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手术处理分析
18
作者 王浩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2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手术处理方式以及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全部获得跟踪随访,20例患者采取前方入路,根据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都有1~3级的改善,... 目的:分析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后缘骨块的手术处理方式以及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全部获得跟踪随访,20例患者采取前方入路,根据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都有1~3级的改善,X线显示椎体高度达到解剖复位,椎体后缘骨块全部恢复到椎体内部,脊柱植骨融合率达到100%。18例患者采取后路手术,骨折愈合良好,椎体高度恢复良好,脊柱融合良好,神经功能都有1~3级的改善。结论: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后缘骨块采取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能够给予有效固定,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 后缘骨块 手术处理
下载PDF
益肾健骨汤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的影响
19
作者 张晓丽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0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肾健骨汤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 目的:观察益肾健骨汤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方案,口服钙尔奇D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健骨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度、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度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基础治疗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处理满意度评分、出院指导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健骨汤能减轻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疼痛,促进椎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益肾健骨汤 椎体前缘丢失高度 伤椎Cobb角度 骨密度
下载PDF
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附10例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曹庆选 曹来宾 张化龙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85-387,共3页
笔者分析了10例较为少见的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典型的改变为:(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 笔者分析了10例较为少见的腰椎后上缘软骨结节的临床、X线及CT表现。典型的改变为:(1)椎体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2)缺损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3)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对发生于椎体后上、下缘的软骨结节的发病机理做了探讨并比较了二者影像学上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软骨结节 椎间盘移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