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4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 of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relationship with spinal cord lesion
1
作者 戴力扬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3期214-216,共3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spinal cord defici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spinal cord defici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calculate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based on the midsagittal diameters and the hyphosis angle according to Cobb. The ASIA scoring of motor function of lower extremities was recorded .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P > 0.05) of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and the kyphosis angle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patients without neurological deficit, with incomplete and complete lesion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P > 0.05) between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and the kyphosis angle, and ASIA scoring was noted. Conclusion:The severity of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is not predicted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canal stenosis or the degree of kyphesis induced by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fractures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SPINAL CANAL SPINAL cord injuries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一项有限元分析
2
作者 商鹏 崔伦旭 +3 位作者 马奔原 侯光辉 宋万振 刘艳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741-5746,共6页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复高度下邻近椎体的应力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椎体强化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建立并验证了胸腰椎(T_(11)-L3)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4种不同恢复高度(100%,80%,60%,40%)的L1术后有限元模型,其中骨水泥容量随着恢复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模型如下:Model 1为正常恢复高度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8.3 mL;Model 2为L1前部高度切除20%,后凸角变为10.41°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6.9 mL;Model 3为L1前部高度切除40%,后凸角变为20.17°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4.7 mL;Model 4为L1前部高度切除60%,后凸角变为28.85°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3.6 mL。对术后模型进行评估时,施加了7Nm的力矩和500N的轴向力,记录并分析L2上终板和T12下终板的峰值应力,以及L2和T12松质骨的峰值应力。结果与结论:①L2上终板、T12下终板、L2松质骨、T12松质骨各工况的最高峰值应力都出现在Model 1和Model 4,特别是T12下终板(除后伸工况外),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工况都在Model 4达到了最高峰值应力,应力分别为50.3,33.1,44.9,34.3,31.9 MPa;②根据邻近椎体终板和松质骨的峰值应力,排除Model 1和Model 4两个模型后,大部分工况的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Model 2模型上,且Model 2模型出现最小峰值应力的情况占据了66.6%,尤其是在L2的上终板和松质骨(除后伸工况外),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了Mode 2上;③因此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100%和40%左右是比较危险的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较大;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80%左右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恢复高度在原高度的80%左右,邻近椎体所承受的应力较小,从而减小了患者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胸椎 腰椎 椎体强化 椎体恢复高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lumbar vertebrae by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被引量:14
3
作者 熊健 党育 +2 位作者 姜保国 付中国 张殿英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0年第5期270-274,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 lumbar vertebrae and correction of the deformity. Methods: Tw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 lumbar vertebrae and correction of the deformity.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thoracic/lumbar vertebral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07 and March 2008, and treated by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Patient's pain status was rated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system 1 day before and 1 hour, 48 hours, 6 months,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In addition, Rolland-Mor- ri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s (RDQ and ODI) were used for survey 1 day before and 1, 6,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Pre- and post-operative vertebral heights and Cobb's angles were measured based on the X-ray films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27 fractured vertebrae in these 25 patients. After SKY kyphoplasty, the Cobb's angles (9.8°±9.76°)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angles (17.18°±9.35°, P〈0.05), and the average improve- ment rate was 39%. Patients' pain VAS scores were also grea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 (P〈0.05). Moreover, postoperative RDQ and OD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preoperative values (P〈0.05). Conclusions: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thoracic/ lumbar vertebral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urgical wound and short dur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recover the anterior and medial heights of fractured vertebrae (33% and 50%, respectively), reduce the Cobb's angle, quickly alleviate pain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s bone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VERTEBROPLASTY Pain Osteoporosis
原文传递
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鲁玉州 王雨 +6 位作者 杨晓旭 吴成强 张守翠 王金国 吴亚东 秦东 丁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吊复位法给予伤椎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59~76(69.74±4.50)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2例,T_(11)7例,T_(12)19例,L_(11)4例,L25例;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1~78(71.02±3.58)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3例,T_(11)8例,T_(12)17例,L_(11)2例,L_(2)5例。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0(8.45±1.73)个月。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9.82±2.55)°,低于对照组(15.87±4.60)°(P<0.05),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21.29±3.65)mm,高于对照组(17.16±2.91)mm(P<0.05)。观察组VAS术前(7.32±1.05)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56±1.18)、(1.83±0.67)、(1.27±0.34)分,ODI评分术前(40.12±14.69)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3.76±10.19)、(20.15±6.39)、(13.45±3.46)分。对照组VAS术前(7.11±5.26)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82±0.68)、(1.94±0.88)、(1.36±0.52)分,ODI评分术前(41.38±10.23)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5.13±14.22)、(20.61±5.82)、(14.55±5.27)分。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复位法 胸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宏琪 赵健军 +3 位作者 姜铁斌 熊敏剑 梁日东 黎庆初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值明显高于弥散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且骨水泥灌注越充分、弥散范围越广,治疗效果越好,要尽量避免骨水泥偏心分布且灌注不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骨代用品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苏瑞龙 徐维臻 +2 位作者 江惠祥 吴清泉 蔡弢艺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例,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AVCF分为AVCF组(n=21)和非AVCF组(n=46)。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的预测作用,并对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发生的影响。结果HGI预测PVP术后发生AVC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95%置信区间为0.864~0.994,P<0.0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45,最佳界值为0.237%,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935。单因素分析发现,AVCF组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胸椎骨折、高骨水泥注入量、未佩戴支具的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非AVC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6个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是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发现,高HGI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低HGI患者(Lon-Rank=54.411,P<0.05)。结论高HGI、更低的骨密度、高HbA1c值是OVCF合并T2DM患者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GI对AVCF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刘一丁 张沁昕 +1 位作者 刘昊 杨物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B组30例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C组30例采用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肌酸激酶(CK)水平、肌红蛋白(Mb)水平、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FIR)、伤椎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C组,术中出血量A组> B组> C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B组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0 h CK、Mb水平A组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多裂肌FIR A组> B组>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6个月伤椎Cobb角B组大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改善,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术后1 d、7 d VAS评分A组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损伤小,更符合ERAS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尧 张雪松 +4 位作者 胡文浩 张智发 杨全中 杨晓清 王岩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索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48.7... 目的探索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48.7岁;其中9例有明确外伤史,8例无外伤史;9例患者出现渐进性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无明显畸形。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损伤等级(E级11例,D级4例,C级2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和CT资料,测量整体后凸角度,局部后凸角度及矢状面平衡。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1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76 m L。ASIA D级4例恢复到E级;C级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术前平均局部后凸从29.1°降低至随访时的5.9°;术前平均整体后凸从59.1°降低至随访时的24.7°。平均矢状面平衡从术前153.7 mm改善至随访时的41.1 mm。平均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4分下降到随访时的1.1分,平均ODI由术前50.9%改善至随访时的16.9%。所有患者皆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及良好的融合,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截骨术
下载PDF
椎体CT值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树宝 葛晓勇 +2 位作者 陈灏 房心月 王善金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约占全部骨折的50%[1]。初发椎体骨折可称为哨兵骨折,是骨质量严重下降的标志,患者初发椎体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27.4%~38.0%[2-3]。椎体再骨折不仅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4],还给家庭和社...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约占全部骨折的50%[1]。初发椎体骨折可称为哨兵骨折,是骨质量严重下降的标志,患者初发椎体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为27.4%~38.0%[2-3]。椎体再骨折不仅增加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风险[4],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骨密度(BMD)下降是OVF及椎体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6]。BMD评估在OVF的预防和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用的BMD测量技术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定量CT扫描技术(QCT),DXA易受脊柱退行性变的影响而不够精确,QCT易受设备及软件的限制而无法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纵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何强 高志宇 +2 位作者 包阿如汗 郭圳 邢文华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04-209,共6页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比较常见,约占椎体前中柱骨折的60%,合并后纵韧带断裂时易出现神经损伤^([1-2])。不同类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3种术式,然而最佳的治疗方式目...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比较常见,约占椎体前中柱骨折的60%,合并后纵韧带断裂时易出现神经损伤^([1-2])。不同类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3种术式,然而最佳的治疗方式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纵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及手术方式进行综述。1后纵韧带损伤的判断后纵韧带是维持脊柱中柱稳定性的重要组织,其与椎间盘纤维环及椎体上下缘连接较为紧密^([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纵韧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11
作者 葛成才 黄定安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接受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时联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单侧组与双侧组,各35例患者...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接受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时联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单侧组与双侧组,各35例患者;单侧组患者接受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而双侧组患者则接受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治疗。结果:相比于双侧组,单侧组患者的术中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均明显更少(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更高(P<0.05),而Cobb角则更小(P<0.05),ODI评分、VAS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在选择高黏度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时,采用单侧入路能有效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胸腰椎 高黏度骨水泥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早期与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良晨 刘新波 +1 位作者 夏天 段纪晨 《系统医学》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目的对症状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早期与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对症状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行早期与延迟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采取延迟治疗的35例为对照组,采取早期治疗的35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并发症及椎体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较对照组的7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Cobb角小于对照组,后缘、中线及前缘高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对症状性胸腰椎OVCF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并发症较少,还可改善其椎体恢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椎弓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13
作者 郑冲 柴俊 卢伟杰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5期818-824,830,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常规经皮微创椎弓钉... 目的:探讨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3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常规经皮微创椎弓钉内固定术(常规微创组),30例采用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机器人微创组),术后随访至2024年1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手术指标、植钉准确率及安全率、手术前后病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面Cobb角的改变、疼痛、生活质量及功能障碍评分的差异。结果:机器人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微创组(P<0.05),植钉准确率高于常规微创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病椎前缘高度百分比逐渐增加、Cobb角逐渐降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逐渐降低、巴塞尔指数评分量表(Barthel)评分逐渐增加(P<0.05),但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下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钉准确率更高,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均明显减少,极大程度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且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 压缩性骨折 胸椎 腰椎 机器人辅助手术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辅助下精确定量法经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14
作者 杨勇 胡青青 +1 位作者 蔡教斌 顾宏林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6期399-403,共5页
目的探究CT三维重建辅助下精确定量法经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 目的探究CT三维重建辅助下精确定量法经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法伤椎置钉而不植骨,观察组患者术前使用Mimics软件对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精确计算骨缺失量并进行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比较2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时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Denis评分)、伤椎后凸角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及伤椎缺损面积水平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2组患者疼痛及功能得分均较术后1周时降低,且术后6个月、1年时观察组患者疼痛及功能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2组患者伤椎后凸角度均较术后1周时上升,且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时,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后1周时降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对照组患者伤椎后凸角度均较术后1周时降低,且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时,观察组患者伤椎缺损面积均较术后1周时下降,术后1年时对照组患者伤椎缺损面积较术后1周时下降,且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时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三维重建辅助下精确定量法经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有助于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疼痛减轻及功能恢复,且能控制伤椎后凸角度、伤椎前缘高度比变化,降低伤椎缺损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椎 腰椎 爆裂骨折 椎弓根 植骨
下载PDF
使用自制植骨漏斗经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荚龙 李向前 +4 位作者 高如峰 陈铭吉 付文芹 陶星光 陈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6-483,共8页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51.23±9.56岁(33... 目的:探讨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26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3例,年龄51.23±9.56岁(33~65岁);均为单节段损伤,T122例,L18例,L28例,L35例,L43例。采用跨伤椎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再通过自制的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内空腔内植骨(自体髂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伤椎中部高度压缩率及矢状面Cobb角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5.19±2.51个月(12~22个月),手术时间84.62±12.88min,出血量55.58±12.44mL,无伤口感染、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1枚椎弓根螺钉尾冒松动脱落。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6.89±7.25)%、(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7.11±5.75)%、(10.63±6.24)%]、Cobb角(4.38°±7.77°、2.14°±7.78°)、VAS评分(3.35±0.56、1.73±0.45)和ODI[(41.96±3.82%、13.77±2.42)%]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10.28±7.50)%]、椎体中部高度压缩率[(10.63±6.24)%]较术后1周轻度增加,Cobb角(2.14°±7.78°)较术后1周略有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1.73±0.45)和ODI[(13.77±2.42)%]较术后1周好转(P<0.05)。结论: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自制微创经皮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移植
下载PDF
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对比分析
16
作者 荚龙 高如峰 +2 位作者 陈农 陈铭吉 陶星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行PVP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 目的比较急性期与非急性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2月行PVP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根据患者发生骨折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期组(≤2周,80例)和非急性期组(>2周,56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弥散分布是否满意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比(前缘及中部),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5.92±2.78)个月(12~21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前缘及中部)、Cobb角、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急性期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分布、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及随访时椎体高度和Cobb角维持优于非急性期组患者(P<0.05),末次随访时急性期组患者疼痛缓解(VAS评分)和功能恢复(ODI评分)也优于非急性期组患者(P<0.05),术后即刻疼痛缓解(术后3 d VAS)和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采用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17
作者 李金健 李晓军 +9 位作者 于建林 段修杨 王哲 林海朋 姜传杰 杨永军 张卫 谭远超 席焱海 王伟恒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52-157,共6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弓根边界法置钉(边界组),30例采用机...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置钉与椎弓根边界法置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其中30例采用椎弓根边界法置钉(边界组),30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机器人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计算术前及术后1年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在术后CT上评估螺钉位置准确率及有无近端关节侵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边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螺钉位置准确率和近端关节侵扰方面,机器人组优于边界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边界法置钉可以提供与机器人辅助置钉相近的置钉准确率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机器人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应用横连接的必要性
18
作者 王越 李良生 +3 位作者 陈建泉 陈世杰 王春 陈恒梅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应用横连接的必要性。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37例应用横连接(横连接组),35例未应用...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应用横连接的必要性。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其中37例应用横连接(横连接组),35例未应用横连接(对照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即刻、3个月、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伤椎局部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脊柱功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横连接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随访时间点伤椎局部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提供足够、可靠的稳定性,在该术式中联合应用横连接的临床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集成愈伤片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李涛 张斌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97-699,703,共4页
【目的】探讨集成愈伤片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行保守治疗的64例OVC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目的】探讨集成愈伤片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行保守治疗的64例OVC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钙尔奇D600片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本院院内制剂集成愈伤片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3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残损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中医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伤椎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ODI、中医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早期(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伤椎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成愈伤片治疗OVCF患者,可减轻疼痛,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并发症 脊柱骨折/病因学 胸椎 腰椎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下腰痛缓解效果的列线图模型构建
20
作者 李东 周荣 +1 位作者 宋春健 陆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772-77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下腰痛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接受PKP治疗的218例老年OVCF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下腰痛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分析其预测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接受PKP治疗的218例老年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完善检查并进行PKP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量表评估疗效。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87)和无效组(n=31),分析老年OVCF患者PKP疗效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老年OVCF患者PKP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中Rstudio程序包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 strap法验证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结果间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在预测PKP疗效中的价值。结果术后6个月,JOA评分有效者187例(85.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887,95%CI 1.273~2.798)、骨折椎体数量(OR=2.980,95%CI 1.291~6.882)、骨折至手术时间(OR=1.281,95%CI 1.128~1.456)、术前Cobb角(OR=0.687,95%CI 0.523~0.902)及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OR=2.596,95%CI 1.228~5.489)均为老年OVCF患者PKP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PKP疗效的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为χ2=1.685,P=0.247,提示该模型精准性良好。ROC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OVCF患者PKP治疗无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 0.617~0.894;P<0.001)。结论影响老年OVCF患者PKP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年龄、骨折椎体数量、术前Cobb角、骨折至手术时间及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以此为基础建立列线图模型对判断疗效具有良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腰椎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列线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