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19
1
作者 包荣华 陈杰 喻建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口腔颌面肿瘤术后引起感染的原因、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率为12.60%(81/643);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侵入性操作、制动和误吸等有关;创口...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口腔颌面肿瘤术后引起感染的原因、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率为12.60%(81/643);感染的发生与年龄、侵入性操作、制动和误吸等有关;创口和下呼吸道是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46.88%),其次为链球菌(占11.72%)、大肠杆菌(11.72%)和铜绿假单胞菌(10.94%),真菌的感染率为6.25%;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6.3%,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对七种常用抗菌素耐药率均在50%以上;革兰阴性杆菌对4种及4种以上的抗生素的耐药率超过40%,其对大多数常用抗菌素均显示较高的耐药率(>55%),与非耐药株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但革兰阴性菌仍是重要的致病菌;抗生素耐药率逐渐升高,且具有高耐药与多重耐药的特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治疗时建立有效的引流是必不可少的方法,细致而熟练的护理也是避免术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 肿瘤 术后感染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大型缺损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学伟 国美丽 +5 位作者 王志兴 沈军 张建成 张军 穆杰 严颖彬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026-1028,1062,共3页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缺损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皮瓣切取大小为6 cm×4 cm^11 cm×9 cm。26例修复口内缺损,1例修复面部缺损。17例经锁骨上、1... 目的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缺损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皮瓣切取大小为6 cm×4 cm^11 cm×9 cm。26例修复口内缺损,1例修复面部缺损。17例经锁骨上、10例穿锁骨下进入颈部。结果术后20例完全成活(74.1%),6例部分坏死(22.2%),1例完全坏死(3.7%)。1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48.1%):10例(37.0%)为伤口感染,其中受区感染8例,供区感染2例,7例皮瓣坏死的患者均出现受区伤口感染;其他并发症包括伤口裂开、颈部血肿及肺感染各1例(3.7%)。结论为避免皮瓣坏死及减少受区伤口感染,应按照胸大肌皮瓣的血供特点设计皮瓣并保护好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修复外科手术 胸大肌皮瓣 坏死 口腔颌面部肿瘤 缺损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桂英 江献芳 +2 位作者 覃迪生 文学锦 黄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639-641,共3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为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96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生...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为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96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生部位、病原菌种类。结果:963例患者中,81例发生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手术切口感染,占65.4%,其次为肺部感染,占22.2%。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9.9%。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常见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常见菌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感染常见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需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防治此类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术后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在口腔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强 潘熊熊 +3 位作者 刘莉 吴波 尹楠 俞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口腔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口腔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芬太尼0.05mg,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口腔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口腔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芬太尼0.05mg,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4mg和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芬太尼0.8mg和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背景输注2ml/h,PCA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持续输注48h。观察并记录苏醒时(T0)、术后6h(T1)、12h(T2)、24h(T3)和48h(T4)VAS评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PCA按压次数为零,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口腔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口腔肿瘤
下载PDF
老年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汤文兵 王立臣 +2 位作者 陈珍 陈江平 白东海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2期147-148,152,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口腔颌面肿瘤的术后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老年口腔颌面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48例,占9.6%;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和呼吸道[64.6%(31/48)]为主;全身和局部麻醉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 目的分析老年口腔颌面肿瘤的术后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老年口腔颌面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48例,占9.6%;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和呼吸道[64.6%(31/48)]为主;全身和局部麻醉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与住院时间有关。结论老年口腔颌面肿瘤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感染部位以手术伤口和呼吸道为主,医院应对此加强监护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肿瘤 老年患者 术后感染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朝军 王永灵 +2 位作者 廖明娟 李琰 蒉纲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术后创面未愈患者53例,采用中药长皮膏结合抗菌敷料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门诊治疗时间最短2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术后创面未愈患者53例,采用中药长皮膏结合抗菌敷料等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门诊治疗时间最短23 d,最长1年43天;治愈35例,有效12例,无效6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术后的创面不愈疗效明显,可避免多次皮瓣修复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 术后创面 修复
下载PDF
雷莫司琼预防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黄燕 姜虹 朱也森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比较雷莫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年龄23~72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雷莫司琼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 目的比较雷莫司琼与昂丹司琼预防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疗效。方法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年龄23~72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雷莫司琼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2mL,术后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加入0.3mg/2mL;昂丹司琼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2mL,术后在PCIA中加入4mg/2mL;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0.9%氯化钠溶液2mL,术后在PCIA中加入0.9%氯化钠溶液2m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雷莫司琼组和昂丹司琼组的PONV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昂丹司琼组比较,莫雷司琼组的PONV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结论雷莫司琼能有效预防口腔颌面外科手术PO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莫司琼 口腔颌面外科 自控镇痛 术后恶心呕吐
下载PDF
口腔肿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梁冰 徐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病率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5月—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口腔...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外科老年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发病率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5月—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口腔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15例,所有入选患者于术前1 d、术后7 d行神经心理测试,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术后7 d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分为POCD组及非POCD组,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围术期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OC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口腔肿瘤术后7 d天,POCD发病人数为37例(32.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1,95%CI 1.003~1.142,P〈0.05)、高血压(OR=0.267,95%CI 0.105~0.676,P〈0.01)、麻醉时间(OR=1.003,95%CI 1.000~1.006,P〈0.05)、及术后住院天数(OR=1.071,95%CI 1.008~1.138,P〈0.05)可增加口腔肿瘤老年患者POCD发病的风险。结论 :高龄、高血压、麻醉时间延长及术后住院天数是口腔肿瘤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口腔颌面肿瘤 危险因素 老年患者
下载PDF
前臂Kiss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洪劲超 郑军 +1 位作者 谢远鸿 彭良超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5期17-20,共4页
目的:探究前臂Kiss皮瓣修复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的10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在行肿瘤切除术后均存在组织缺损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6例... 目的:探究前臂Kiss皮瓣修复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的10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在行肿瘤切除术后均存在组织缺损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36例,其中甲组采取前臂皮瓣修复术,乙组予以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丙组开展前臂Kiss皮瓣修复术,对比三组的修复效果、修复总满意率、口腔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后,三组修复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68,P<0.05),且乙组、丙组修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而乙组和丙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三组口腔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三组口腔功能均有所提升,乙组、丙组口腔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且丙组口腔功能评分高于乙组(P<0.05)。手术后,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丙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但乙组与甲组、丙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乙组、丙组对修复总满意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前臂Kiss皮瓣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口腔功能,促进术后康复,修复效果为患者所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缺损 前臂Kiss皮瓣修复 修复效果 口腔功能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亚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4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本院进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100例患者根据不同修复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前臂皮瓣游离修复)和观察组(n=50,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本院进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100例患者根据不同修复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前臂皮瓣游离修复)和观察组(n=50,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胃管拔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口腔闭合、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外形修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股前外侧皮瓣 术后缺损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术区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田忠奇 刘慧 +2 位作者 胡露露 王冰 龚忠诚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术区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科室进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术后术区感染的可能因素,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均数&...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术区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科室进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术后术区感染的可能因素,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χ~2检验。结果:2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术区感染者24例(11.0%)。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值、口腔卫生、术后置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用药及手术方式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术区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加强患者营养以改善患者术前白蛋白值,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方式,减少术中出血,加强术后护理,减少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 术后 术区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魏卓 郭骏 +2 位作者 黄怡 费伟 罗建峰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5期328-333,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36例口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同期行ALTF修复缺损患...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36例口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同期行ALTF修复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皮瓣成活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相关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皮瓣移植成活率97.1%(132/136);糖尿病、手术时间与股前外侧皮瓣危象有关(P<0.05);53例(40.0%)患者出现全身并发症,38例(27.9%)出现术区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率最高(28.6%);术后1年相关功能评估,52例(38.2%)患者语言功能评分为10分;58例(42.6%)患者张口度评分为10分;82例(60.3%)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为10分。结论ALTF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移植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损伤小,术后相关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恶性肿瘤 口腔颌面部 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并发症 皮瓣危象 术后功能恢复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燕波 霍秀英 李瑞平 《西部医学》 2013年第11期1618-1620,共3页
目的 探究不同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和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16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胸大肌肌皮瓣、游离前臂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三种方法进行修复重... 目的 探究不同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和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165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胸大肌肌皮瓣、游离前臂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三种方法进行修复重建,每组55例,观察修复与重建后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游离前臂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方法进行修复的两组患者皮瓣成活和外形满意情况明显优于胸大肌肌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并发感染情况明显低于胸大肌肌皮瓣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大肌肌皮瓣患者出血情况明显少于游离前臂皮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Ⅰ期修复与重建效果和并发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恶性肿瘤术后缺损I期 修复 重建
下载PDF
北京地区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朗 鲁大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4期1715-1717,共3页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370例,采集患者脓液标本,分离培养厌氧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 目的研究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及药敏分析,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370例,采集患者脓液标本,分离培养厌氧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37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感染患者中,颌下间隙感染228例,咬肌间隙感染70例,咽旁间隙感染36例,舌下间隙感染20例,颊间隙感染16例;370例患者共检出厌氧菌134株,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卟啉单胞菌46株,普雷沃菌36株,梭杆菌20株,消化性球菌16株,似杆菌10株,其他6株,其中前3种约占76.1%;主要厌氧菌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而对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北京地区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厌氧菌分布以卟啉单胞菌、普雷沃菌及梭杆菌为主,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值得临床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感染 厌氧菌 药敏分析
下载PDF
80例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雯文 白岫峰 胡一帆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10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了8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均行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通过观察并记录感染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人数为35例。单因素...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了8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均行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通过观察并记录感染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人数为3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给药时间是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35例感染患者中32例患者检出病原菌,检出率91.4%,其中革兰阳性菌11例、革兰阴性菌21例,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P<0.05)。结论为了降低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有必要加强术后抗感染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补充每日所需营养元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肿瘤 术后感染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凌 王烨华 +1 位作者 张静 赵雨翡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口腔颌面肿瘤患者86例。收集患者所有临床资料,依据术后下肢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23例)及非DVT组(63例),分析影响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口腔颌面肿瘤患者86例。收集患者所有临床资料,依据术后下肢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23例)及非DVT组(63例),分析影响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VT组年龄大于非DVT组,恶性肿瘤、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非DVT组,住院时间长于非DVT组,术后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恶性肿瘤病史、高血压病史及术后D-二聚体水平是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P<0.05)。结论 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恶性肿瘤病史、高血压病史,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下肢DVT中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临床在制定手术方案及围术期护理时需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东飞 胡倩 刘泽文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4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应...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4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480例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23例,发生率为4.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性别、吸烟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体质量指数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饮酒史、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和手术时间为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饮酒史、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和手术时间为其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函菲 吴洋 +2 位作者 任朋娟 王爱萍 李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31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整体...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整体护理。观察两组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在术后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口腔颌面部肿瘤 术后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项洋 陈辉 +1 位作者 李雪莲 贾彬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2期60-62,共3页
目的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8,放射治疗)和观察组(n=28,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 目的针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28,放射治疗)和观察组(n=28,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8.5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为39.29%,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其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 手术治疗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分析
下载PDF
不同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闫长山 李文敏 时毅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2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A组行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B组行串联皮瓣修复术。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相关时间...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A组行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B组行串联皮瓣修复术。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相关时间指标。术后随访1年,对比2组术后相关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皮瓣制作与纤维吻合时间明显较B组长,但手术时间明显较B组短(P<0.05)。A组的外形修复、口腔开合功能、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2组进食情况、容纳水测试、咬合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管危险发生率(2.94%)与B组(19.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串联皮瓣修复术相比,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可缩短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手术时间,促进术后外形修复及口腔开合功能、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 串联皮瓣修复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 术后功能恢复 手术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