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心稳定性训练降低落地动作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风险 被引量:3
1
作者 薛博士 林昌瑞 +2 位作者 郑亮亮 杨辰 周志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67-2472,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动态姿势控制能力较差可能导致运动时产生异常的动作模式,进而可能增大下肢关节及前交叉韧带的损伤风险,而躯体核心的稳定是良好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的基础。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大学生动态姿势控制能力及落地动作损... 背景:研究表明,动态姿势控制能力较差可能导致运动时产生异常的动作模式,进而可能增大下肢关节及前交叉韧带的损伤风险,而躯体核心的稳定是良好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的基础。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大学生动态姿势控制能力及落地动作损伤风险的影响,并对比不同性别训练效果差异。方法:招募35名(男=19,女=16)大学生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6周核心稳定性训练,分析训练前后Y平衡测试、躯干伸肌耐力测试、躯干屈肌耐力、侧桥肌群耐力测试和落地错误评分系统(LESS)测试结果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6周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男女大学生的躯干伸肌耐力(P<0.001)、屈肌耐力(P<0.001)和侧桥肌群耐力(P<0.001);②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男女大学生Y平衡测试前向测试距离(P=0.026)、后内向距离(P<0.001)、后外向距离(P=0.005)和综合得分(P<0.001);③经过6周核心稳定性训练,男女大学生LE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同时可增大触地时刻膝关节(P<0.001)、髋关节屈曲角(P<0.001),减小触地时刻膝关节外翻角(P<0.001),并可增大最大屈膝角(P<0.001)和减小最大膝外翻角(P<0.001);④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动态姿势控制能力并改善落地动作模式,提示可能有助于降低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核心稳定性训练在提高躯干屈肌耐力、侧桥肌群耐力、改善动态姿势控制能力以及降低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方面无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训练 动态姿势控制 落地动作 前交叉韧带损伤 核心稳定性
下载PDF
DNS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丽蓉 周璐 +3 位作者 刘兆平 胡金鲁 曾雅琪 陈菁 《中医康复》 2024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下的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9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0... 目的:探讨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下的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9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DNS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8周后,对比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中步长、步速、步频参数;步态时相参数中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步行周期参数;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osture assessment of stoke scale,PASS)量表、Tinnetti(Performance-Oriented Assessment of Mobility)量表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E)量表评分数据。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长、步速、步频参数、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Tinnetti评分、PASS评分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步行周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步长、步速、步频参数、双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患侧单支撑相占步态周期百分比、PASS评分、Tinnetti评分及FMAL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步行周期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NS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局部针刺运动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核心稳定及姿势控制能力,改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NS) 核心稳定训练 针刺运动疗法 步行能力 姿势控制
下载PDF
肥胖与普通男性跨越不同高度障碍动态稳定性的差异
3
作者 张文丽 赵子麒 +2 位作者 梁雷超 汤运启 王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19-2326,共8页
背景:肥胖对步行时的动态平衡产生负面影响,而跨越障碍是较为日常的功能活动,对控制身体姿势的稳定性要求更高。目的:探讨肥胖男性与普通男性动态稳定性的差异,采用相对更具挑战性的跨越障碍对肥胖男性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方法:招募24... 背景:肥胖对步行时的动态平衡产生负面影响,而跨越障碍是较为日常的功能活动,对控制身体姿势的稳定性要求更高。目的:探讨肥胖男性与普通男性动态稳定性的差异,采用相对更具挑战性的跨越障碍对肥胖男性的平衡能力进行评估。方法:招募24名男性青年,肥胖组与普通组(非肥胖组)各12名,分别以随机顺序完成平地行走和不同高度(4,11,15 cm)障碍物的跨越测试。使用Qualisys运动捕捉系统与Kistler测力台采集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采用双因素(2组别*4动作类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肥胖组比普通组步速更低(P<0.05),跨越11 cm与15 cm障碍时第一单支撑期占比减小,第二双支撑期占比增加(P<0.05);②在平地行走时,普通组的内外方向动态稳度大于肥胖组(P<0.05);③在跨越4 cm障碍时,肥胖组前后方向动态稳度低于普通组(P<0.05);④在跨越11 cm障碍时,两组前后方向动态稳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内外方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⑤在跨越15 cm障碍时,肥胖组动态稳度低于普通组(P<0.05);⑥提示肥胖使人体在跨越障碍过程中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下降,动态稳定性降低,发生跌倒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更高;此外,相较于平地行走,跨越障碍时肥胖组稳定性下降较普通人群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跨越障碍 动态稳度 平衡 姿势控制 稳定性 跌倒 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下载PDF
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姿势稳定性特征
4
作者 梁晓笑 郑洁皎 +2 位作者 段林茹 陈茜 张廷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8-1213,共6页
背景:姿势控制能力受损是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发生跌倒、引发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现有研究大多是对患者直线行走时的步态参数进行分析,鲜有对患者在静态与动态活动中的姿势稳定性特征进行分析。目的:分析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 背景:姿势控制能力受损是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发生跌倒、引发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现有研究大多是对患者直线行走时的步态参数进行分析,鲜有对患者在静态与动态活动中的姿势稳定性特征进行分析。目的:分析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姿势稳定性特征。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诊断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患者22例作为患者组,同时选择健康陪诊家属18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多方向性伸展测试、Berg平衡量表和静态平衡功能测试(反应时间、移动速度、方向控制、最大偏移距离、端点行程)评估受试者的姿势稳定性特征。结果与结论:①患者组完成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所需时间及静态平衡功能测试的反应时间均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前、后、左、右方向上的伸展测试手臂伸展距离均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Berg平衡量表得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静态平衡功能测试的移动速度、方向控制、最大偏移距离和端点行程均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②结果提示,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表现出整体的姿势控制能力障碍,反应能力与执行能力受损使得这类患者在面对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干扰时无法做出及时、准确的运动反应而出现姿势不稳,增加了发生跌倒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 姿势控制 姿势稳定性 跌倒风险 平衡功能
下载PDF
简化太极拳干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者康复效果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许国才 汤惠如 +3 位作者 范志龙 王疆娜 张翠 聂祥坤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1-688,共8页
目的:探讨为期12周的简化太极拳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者康复效果及神经肌肉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CAI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为期12周的简化太极拳训练(实验组)和健康宣... 目的:探讨为期12周的简化太极拳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者康复效果及神经肌肉控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CAI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为期12周的简化太极拳训练(实验组)和健康宣教(对照组)。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者主观不稳定感觉、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及动态姿势稳定性进行评估测试。结果:12周干预后,实验组的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量表(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评分,改良星形偏移平衡测试(the modified 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m SEBT)后内向和后外向的最大伸展距离,以及踝关节跖屈、内翻和外翻时的峰值力矩均显著增加(P<0.05);踝关节跖屈及内翻时的被动运动本体感觉阈值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实验组CAIT评分、mSEBT中的后内向和后外向的最大伸展距离,以及踝关节跖屈、内翻及外翻时的峰值力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跖屈被动运动本体感觉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2周的简化太极拳训练可以改善CAI者的临床主观不稳定感,可能与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和动态姿势稳定性功能改善有关。建议将简化太极拳训练作为CAI者康复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动态姿势稳定性 本体感觉 肌肉力量
下载PDF
不同视觉条件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本体感觉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一晗 刘中强 +3 位作者 魏乔叶 刘明冬 陈科奕 李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0-1057,共8页
背景:频闪视觉训练可以迫使感觉重新加权,通过增强对于本体感觉信息的敏感性而使其重新恢复原有权重,这可能是改善本体感觉的有效方法。目的:确定低频、高频和正常视觉条件下的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 背景:频闪视觉训练可以迫使感觉重新加权,通过增强对于本体感觉信息的敏感性而使其重新恢复原有权重,这可能是改善本体感觉的有效方法。目的:确定低频、高频和正常视觉条件下的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在西南医科大学学生中招募3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视觉训练组(n=12)、高频视觉训练组(n=12)和正常视觉训练组(n=12),均进行渐进跳跃稳定平衡训练,其中低频视觉训练组、高频视觉训练组在训练过程中佩戴频闪眼镜,频闪频率分别为1.75,5 Hz,每周训练3次,连续训练4周。训练前及训练完成后1周内,评估所有受试者的踝关节本体感觉、动态姿势稳定性和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结果与结论:①踝关节本体感觉具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P<0.05);与训练前相比,低频视觉训练组和高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训练4周后的踝关节本体感觉有明显改善(P<0.05);训练4周后,低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的踝关节本体感觉较正常视觉训练组有明显改善(P<0.05);②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具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组别×时间因素主效应(P<0.05);与训练前比较,3组训练4周后的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均提高(P<0.05);训练4周后,高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的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高于正常视觉训练组(P<0.05);③与训练前相比,低频视觉训练组、高频视觉训练组受试者训练4周后的前向动态姿势稳定性、后内侧动态姿势稳定性、后外侧动态姿势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P<0.05),正常视觉训练组受试者训练4周后的前向动态姿势稳定性、后外侧动态姿势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P≤0.05);④结果表明,无论频率如何,在频闪视觉条件下进行平衡训练均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本体感觉、踝关节稳定性自我评价及动态姿势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频闪视觉 平衡训练 感觉重新加权 本体感觉 动态姿势稳定性
下载PDF
足球头顶球落地方式对下肢协调与能量耗散的影响
7
作者 焦培豪 张苗 +5 位作者 冯临光 李宇航 钱雪岩 孙阳 张星辰 高原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目的探究足球头顶球落地方式对下肢协调与能量耗散影响。方法招募14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利用动捕系统和测力台采集头顶球不同落地方式下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与双脚落地相比,单脚落地时下肢各关节角速度减小(p<0.05),vGRF第2峰... 目的探究足球头顶球落地方式对下肢协调与能量耗散影响。方法招募14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利用动捕系统和测力台采集头顶球不同落地方式下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与双脚落地相比,单脚落地时下肢各关节角速度减小(p<0.05),vGRF第2峰值时间延长(p<0.05),右脚落地时髋关节能量耗散减少而左脚落地时踝关节能量耗散增加(p<0.05,p<0.05);膝—踝关节耦合中,同相协调模式与单脚落地时髋关节能量耗散正相关(r=0.719,p=0.008);右脚落地时,APSI与髋关节(r=-0.594,p=0.042)能量耗散负相关。左脚落地时,DPSI与髋(r=-0.058,p=0.048)、膝关节(r=-0.622,p=0.031)能量耗散负相关。结论不同落地方式下膝关节都作为首要缓冲关节,但第2缓冲关节存在差异。单脚落地时,膝—踝关节的同相协调模式对髋关节能量耗散有显著影响。提高非优势腿的DPSI,有助于降低踝关节能量耗散率,减少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头顶球 关节耦合 能量耗散 动态姿势稳定
下载PDF
Effects of 16-week Tai Chi intervention on postural stability and associated physiological factors in older people 被引量:1
8
作者 洪友廉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Objectives: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16-week Tai Chi(TC) training on postural stability and associated physiological factors in older subjects,forty elderly individuals(aged ≥ 60 years)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were r... Objectives: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16-week Tai Chi(TC) training on postural stability and associated physiological factors in older subjects,forty elderly individuals(aged ≥ 60 years)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were randomly placed into either the TC intervention group(n=22) or the control group(n=18).The former underwent a supervised TC exercise program for 16 weeks,while the latter received general education for a comparable time period.Measurements:Postural stability was assessed by timed stance tests in single-leg stance with the eyes open(SLO) or closed(SLC),and tandem stance with the eyes closed(TSC).Proprioceptive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ankle and knee kinesthesia.The maximum concentric strength of the knee flexors and extensors,ankle plantarflexors and dorsiflexors was measured by isokinetic dynamometer.Moreover,the reaction time of different muscles in the lower extremity was also examined by measuring the onset latency of the muscles to perturbations on the ankle joint using an electromyography system.Results:After the 16-week TC intervention,significant TC training effects were gained on knee kinesthesia,knee flexor strength,latency of semitendinous muscle,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SLO.For the other measures,no significant training effects were found.Conclusions:The 16-week TC intervention was found to be beneficial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ostural stability and associated physiological factors.However,there are discrepancies in TC training effects on different factors in the sensorimoto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生理因素 姿势稳定性 太极拳 心理感觉运动系统 成熟过程
下载PDF
不同程度疲劳对半蹲跳动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9
作者 周琴 陈金鳌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9期9-1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疲劳对半蹲跳动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为预防下肢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三维测力平台,采集20名普通男性大学生在无疲劳、中度疲劳及重度疲劳状态下完成半蹲跳的生物力学参数,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不同程度疲劳...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疲劳对半蹲跳动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为预防下肢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三维测力平台,采集20名普通男性大学生在无疲劳、中度疲劳及重度疲劳状态下完成半蹲跳的生物力学参数,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不同程度疲劳状态下的半蹲跳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中度疲劳与重度疲劳状态下,半蹲跳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垂直方向稳定性指数和动态稳定性指数均显著增加(P<0.01),表明疲劳会减弱人体的姿势控制能力,从而增加下肢发生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半蹲跳 动态姿势稳定性 姿势控制
下载PDF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在老年人姿势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马可 张芷棋 +2 位作者 郑艳 张秋霞 孔翎宇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正确的姿势控制是个体顺利完成日常各项运动的基础,是身体运动、感觉、认知功能系统相互作用的表现。衰老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减退以及罹患慢性疾病患病概率增加,这些都会使老年人出现姿势控制障碍。本文就动态神经肌肉稳定(Dynamic Neur... 正确的姿势控制是个体顺利完成日常各项运动的基础,是身体运动、感觉、认知功能系统相互作用的表现。衰老会导致人体生理机能减退以及罹患慢性疾病患病概率增加,这些都会使老年人出现姿势控制障碍。本文就动态神经肌肉稳定(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技术的基础理论以及本技术对老年人姿势控制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治疗人员改善老年人姿势控制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DNS技术是一种针对性强化人体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干预方法。相较于传统疗法,DNS技术强调了神经系统与肌肉骨骼系统的同时训练,非常适合用于提升老年群体的姿势控制能力,但是目前该技术在我国推广度较低,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 DNS 姿势控制
下载PDF
基于生物力学探讨恐动症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11
作者 陈永康 谢雪榕 王芗斌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使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恐动症(低KOA恐动症、高KOA恐动症)患者与年龄匹配的无KOA症状人群在登梯过程中姿势稳定性和下肢关节角度的差异。方法:运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检测低KO... 目的:使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恐动症(低KOA恐动症、高KOA恐动症)患者与年龄匹配的无KOA症状人群在登梯过程中姿势稳定性和下肢关节角度的差异。方法:运用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检测低KOA恐动症患者、高KOA恐动症患者和无KOA症状人群共78例受试者在登梯过程中的姿势稳定性(Mar‐gin of Stability,MoS)和关节角度等生物力学因素的差异。结果:低、高KOA恐动症患者在登梯过程中在矢状面和冠状面MoS较差,上梯时髋屈曲和内收最大角度及膝屈伸活动范围均增加;低KOA恐动症患者踝背屈和膝屈曲最大角度均减小;低KOA恐动症患者膝屈曲最大角度低于高KOA恐动症患者。下梯时,低、高KOA恐动症患者髋屈曲最大角度增加,低KOA恐动症患者踝内外翻活动范围增加,高KOA恐动症患者髋内收最大角度增加。结论:低、高KOA恐动症患者在登梯时矢状面和冠状面稳定性较差,但未发现恐动症对KOA患者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恐动症 登梯 姿势稳定性 关节角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12
作者 钱晶晶 刘晟 唐胜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施以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家庭姿势管理干预。... 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在痉挛型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施以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家庭姿势管理干预。5个月后,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粗大运动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痉挛型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和粗大运动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家庭姿势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并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进行粗大运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家庭姿势管理 痉挛型脑瘫 躯干控制
下载PDF
强化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对肥胖半月板损伤的影响
13
作者 王翠娟 么传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5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对肥胖半月板损伤患者姿态稳定性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于聊城市中医医院颈肩腰腿痛科肥胖半月板损伤患者38例,以双盲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9例。对照组实... 目的探讨强化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对肥胖半月板损伤患者姿态稳定性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于聊城市中医医院颈肩腰腿痛科肥胖半月板损伤患者38例,以双盲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2组护理干预时间均为2个月。观察2组姿态稳定性、下肢功能、膝关节活动度测试结果、股四头肌萎缩程度。结果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平均轨迹误差为(21.64±3.35)%、平均负重力量差(0.82±0.20)kg,小于对照组的(24.35±3.25)%、(1.02±0.26)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HSS评分(90.58±5.27)分、IKDC评分(89.65±5.33)分高于对照组(79.80±5.90)分、(76.24±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39.25±6.90)°,大于对照组(131.25±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股四头肌萎缩程度为(0.75±0.28)%,小于对照组(1.2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股四头肌早期康复训练对肥胖半月板损伤患者姿态稳定性、下肢功能、膝关节活动度、股四头肌萎缩程度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半月板损伤 股四头肌 早期康复训练 姿态稳定性 下肢功能
下载PDF
运动链理论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张红文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0期68-72,共5页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即在踝关节损伤后关节内的神经肌肉主观感知不稳状态。常见于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FAI踝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本体感受器受损,关节主...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即在踝关节损伤后关节内的神经肌肉主观感知不稳状态。常见于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FAI踝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本体感受器受损,关节主观表现和随意运动发生异常。踝关节不稳会导致同侧下肢肌肉募集能力减退、反应时间延长、踝关节动态稳定性下降,导致踝关节本体感觉、周围肌力、平衡功能等神经肌肉控制障碍。FAI的治疗以康复训练为主,以恢复踝关节功能为重点。当前,运动链理论逐步应用于肌骨系统疾病康复中,基于运动链理论的整体性、传导性及其生物力学效应,更加注重对肌骨系统康复患者实施整体性治疗,本文将运动链理论对FAI的临床康复实践进行总结,旨在为FAI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丰富康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姿势稳定性 生物力学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对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动态平衡、步态速度和稳定性极限的影响
15
作者 高婷 潘婕 +2 位作者 陈晓莉 袁世伟 刘靖斐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 观察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对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动态平衡、步态速度和稳定性极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方剂... 目的 观察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对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动态平衡、步态速度和稳定性极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方剂组和针剂联合组。方剂组患者44例,给予化瘀通督方治疗;针剂联合组患者45例,给予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分,患者移动速度、反应时间、最大偏移、端点行程、方向控制水平,测试稳定极限时间及范围,记录患者步频及步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针剂联合组NSE水平较方剂组低,BDNF表达水平、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FM-B、BBS评分、患者移动速度、最大偏移、端点行程、方向控制水平较方剂组明显升高,反应时间短于方剂组;针剂联合组患者稳定极限时间长于方剂组,稳定极限范围大于方剂组,步频及步速高于方剂组。针剂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7.78%)高于方剂组(81.82%)。结论 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可改善其脑血流动力学和姿势控制力、步态及稳定性极限,提升其动态平衡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焦氏晕听区 化瘀通督方 脑卒中后平衡障碍 动态平衡 姿势控制力 稳定性极限
下载PDF
姿势控制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步态稳定性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陈芝英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 研究姿势控制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8月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电刺激组,每组45例。常规组给予包括... 目的 研究姿势控制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8月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电刺激组,每组45例。常规组给予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以及患肢综合训练等常规对症治疗;电刺激组给予姿势控制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即先评估步态和姿势,确定需要改进的关键区域,再给予静态和动态姿势训练,8周内训练时间由每次5~10分钟延长至20~30分钟,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对偏瘫侧下肢部位的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及股四头肌的运动点给予电刺激治疗,30min/次,1次/d;并外将躯干、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等部位固定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仪器上训练,每次20分钟,1次/d。两组每周治疗6天,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足下垂步态稳定性指标(步频、步幅、步宽、足偏角)、步行能力(FAC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和生活质量(GQOL-74评分)。结果 治疗后,电刺激组下肢FMA评分、步频、步幅、FAC评分、MBI评分及GQOL-74各项评分均较常规组高,而步宽、足偏角均较常规组低(P<0.05或P<0.01)。结论 姿势控制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步态稳定性,促进步行能力恢复,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足下垂 姿势控制 动作反馈 功能性电刺激 步态稳定性
下载PDF
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顾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1月徐州市邳州市东大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4年1月徐州市邳州市东大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干预。比较两组的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下肢评分分别为(44.25±6.02)分、(54.81±5.42)分、(24.85±2.6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9.64±5.85)分、(48.27±5.26)分、(21.47±2.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计时站立行走测试及10 m步行检查时间分别为(20.19±3.74)s、(22.89±3.76)s,均短于对照组的(23.57±4.06)s、(25.64±4.28)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肢体偏瘫以姿势与核心稳定训练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改善其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偏瘫 姿势训练 核心稳定训练 平衡能力
下载PDF
Novel photoelectric material of perovskite-like(CH_(3))_(3)SPbI_(3) nanorod arrays with high stability 被引量:3
18
作者 Ruiyuan Hu Chuangye Ge +6 位作者 Liang Chu Yifei Feng Shanshan Xiao Yuhui Ma Wei Liu Xing'ao Li Mohammad Khaja Nazeeruddi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8期581-588,I0012,共9页
Organometallic halide perovskite materials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in optoelectronic fields,especially in solar cells,in which the organic cations contain amine components.However,the amine with NàH bonds is easi... Organometallic halide perovskite materials make great achievements in optoelectronic fields,especially in solar cells,in which the organic cations contain amine components.However,the amine with NàH bonds is easily hydrolyzed with moisture in the air,weakening the perovskite materials stability.It is desirable to develop other non-amine stable perovskite materials.In this work,sulfur-based perovskite-like(CH_(3))_(3)SPbI_(3) nanorod arrays were fabricated by a solution-processed method,which can be indexed hexagonal crystal structure in the space group P63 mc.The binding force is exceptionally strong between the non-amine(CH_(3))_(3) S+and[PbI_(6)]_(4)-octahedral,leading to high stability of(CH_(3))_(3)SPbI_(3).The(CH_(3))_(3)SPbI_(3) nanorod arrays can keep the morphology and crystal structure in an ambient atmosphere over 60 days.In addition,the(CH_(3))_(3)SPbI_(3) nanorod arrays can offer direct charge transfer channels,which show excellent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The(CH_(3))_(3)SPbI_(3) nanorod arrays-based solar cells with VOx hole transfer layers achieved a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2.07%with negligible hysteresis.And the(CH_(3))_(3)SPbI_(3) nanorod arrays were also effectively applied in photodetectors with interdigitated gold electrodes.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sulfur-based perovskite-like(CH_(3))_(3)SPbI_(3) is a novel promising stable compound with great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ovskite solar cells High stability (CH_(3))_(3)SPbI_(3) nanorod arrays PHOTODETECTORS
下载PDF
Toward more reliable stability measurements in stance: recommendations for number of measurements, foot position and feedback——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servicemen
19
作者 Saskia Maria Theresia van der Heijden Maarten Reinders Prins Peter van der Wurff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Background:In the military,insufficient postural stability is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Postural stability training programs ar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these injuries.However,an objective ... Background:In the military,insufficient postural stability is a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lower extremity injuries.Postural stability training programs are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these injuries.However,an objective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ostural stability in servicemen is lacking.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of repetitions,different foot positions and real-time visual feedback on postural stability,as well as their effects on the intrasession reliability of postural stability measurements in servicemen.The secondary objective was to assess the concurrent validity of the measurements.Methods:Twenty healthy servicemen between 20 and 50 years of age and in active duty were eligible for this quantitative,cross-sectional study.The measurements took place on a force plate,measuring the mean velocity of the center of pressure.Th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stand as still as possible in three different foot positions(wide stance,small stance,and on one leg),five times each for 45 s each time,and th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and without real-time visual feedback.Results:We observed a significant main effect of foot position(P<0.001),but not of visual feedback(P=0.119)or repetition number(P=0.915).Postural stability decreased in the more challenging foot positions.The ICC estimates varied from 0.809(one repetition in wide stance)to 0.985(five repetitions on one leg).The common variance(R2)between different foot positions without feedback varied between 0.008(wide stance)and 0.412.Conclusions:To yield reliable data,wide-stance measurements should be conducted three times,and small-stance measurements and measurements on one leg should be conducted two times.The scores of a measurement in a particular foot position cannot predict the scores of measurements in other foot 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ural stability Center of Pressure Servicemen Intrasession reliability Concurrent validity
下载PDF
First Principles Study-D8_8 Lattice Stability ofLow-Rate Metalloid Ti_5Si_3
20
作者 Hong Lihua Ye Yiying(Department of A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Gu Huawei(Henan Basic and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1998年第4期433-439,共7页
First principles study is reported for the band structures, site and angular momentum decomposed density of states. and the electronic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s in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D88-Ti5Si3 w... First principles study is reported for the band structures, site and angular momentum decomposed density of states. and the electronic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s in high-temperature structural materials D88-Ti5Si3 with the addition of low-rate metalloid: carbon, boron, nitrogen and oxygen. It shows that how the addition of metalloid atoms can stabilize Nowotny phase of Ti,Si3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electron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8_8 Ti_5Si_3 DOS electronic seructure phase st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