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miR-1976、GDF-15水平变化及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欧诒丹 钟纯正 +1 位作者 高元杰 郭春宣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miR-1976、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及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0月我院76例PD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取本院同期5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1976、GDF-1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miR-1976、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变化及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0月我院76例PD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取本院同期5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1976、GDF-15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运动亚型PD患者血清miR-1976、GDF-15表达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miR-1976联合GDF-15预测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miR-1976、GDF-15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患者病情程度与血清miR-1976、GDF-15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1976、GDF-15高表达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miR-1976、GDF-15联合预测的AUC值最大为0.907,对应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77.78%。结论 PD患者血清miR-1976、GDF-15水平升高,根据其表达情况能正向反映PD病情程度;另姿势步态异常型患者血清miR-1976、GDF-15水平较震颤型高,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姿势步态异常型PD,提升诊断准确度,利于临床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姿势步态异常型 miR-1976 震颤型 生长分化因子15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乙酰胆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姿势步态异常型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顾萍 袁永胜 +3 位作者 佟晴 徐勤荣 葛颂 张克忠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乙酰胆碱(AC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原发性PD患者(PD组)及21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Ch水平。比较两组间及不同类型PD患者的血浆ACh水平。采...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乙酰胆碱(ACh)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原发性PD患者(PD组)及21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Ch水平。比较两组间及不同类型PD患者的血浆ACh水平。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姿势步态异常型PD的影响因素。结果 PD组的血浆ACh水平[(248.7±99.1)n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33.5±138.7)ng/L](P<0.05)。姿势步态异常型患者的血浆ACh水平[(333.8±155.0)ng/L]显著高于震颤型[(229.2±53.5)ng/L]、强直少动型[(226.1±89.2)ng/L]及混合型[(221.0±99.1)ng/L]PD患者(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浆ACh水平为姿势步态异常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1,95%CI:1.000~1.021,P<0.05)。结论 PD患者血浆ACh水平下降。姿势步态异常型PD血浆ACh水平较其他亚型高,且血浆ACh水平为姿势步态异常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乙酰胆碱 姿势步态异常型
下载PDF
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在无痴呆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伟 李威 谢瑞满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在无痴呆型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及LOTCA对60例无痴呆型PD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并对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在无痴呆型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及LOTCA对60例无痴呆型PD患者和50例对照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并对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采用MMSE评分时,仅2例(3.3%)无痴呆型PD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采用LOTCA评分时,23例(38.3%)无痴呆型PD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主要累及视运动组织功能和思维运作能力。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起病年龄、抑郁症、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及类型与P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姿势不稳-步态异常(PIGD)型运动障碍是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LOTCA量表适合无痴呆型PD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老龄、抑郁状态及PIGD型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是影响无痴呆型P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 抑郁 姿势不稳-步态异常型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发疲劳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冯彩霞 史平 +2 位作者 乌兰 马嘉 杨利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99-802,共4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症状特点,为PD伴发疲劳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5例PD患者,根据疲劳严重度量表(FSS),PD无疲劳组(FSS>4分...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症状特点,为PD伴发疲劳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5例PD患者,根据疲劳严重度量表(FSS),PD无疲劳组(FSS>4分)59例,PD伴发疲劳组(FSS≤4分)96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MDS-UPDRSⅢ)、Hoehn-Yahr(H-Y)分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14项、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等评估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用疲劳量表-14(FS-14)对PD患者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进行评分。PD患者依据MDS-UPDRSⅡ~Ⅲ条目计算震颤类项目总分和姿势异常-步态障碍类项目总分。结果与非疲劳组比较,疲劳组患者MDS-UPDRSⅢ、H-Y评分、HAMA、HAMD、病程均增高,PDSS降低(P<0.05)。MDS-UPDRSⅢ评分(OR=1.105,P=0.011)、抑郁(OR=1.160,P=0.028)是疲劳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力疲劳与HAMD(r_(s)=0.792)正向强相关关系;躯体疲劳与MDS-UPDRSⅢ(r_(s)=0.645)、姿势异常-步态障碍类总分(r_(s)=0.659)、HAMA(r_(s)=0.654)、H-Y评分(r_(s)=06.74)正向强相关关系,与PDSS(r_(s)=-0.674)负向强相关关系。结论运动症状、抑郁严重的PD患者易发生疲劳。姿势异常-步态障碍型、抑郁、睡眠障碍的PD患者易发生躯体疲劳,焦虑的PD患者易发生脑力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疲劳 量表 运动症状 抑郁 焦虑 姿势异常-步态障碍
下载PDF
中年女性,进行性走路困难35年余——POLR3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HLD7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玲 朱泽宇 +1 位作者 曹立 田沃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8-192,共5页
本文报告1例POLR3A基因突变致髓鞘形成不良的脑白质营养不良7型(hypomyelinating leukodystrophy type 7,HLD7)病例。患者为53岁女性,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痉挛性步态和构音障碍,并伴部分感觉功能受累,幼儿时期有运动里程碑发育延迟和牙... 本文报告1例POLR3A基因突变致髓鞘形成不良的脑白质营养不良7型(hypomyelinating leukodystrophy type 7,HLD7)病例。患者为53岁女性,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痉挛性步态和构音障碍,并伴部分感觉功能受累,幼儿时期有运动里程碑发育延迟和牙齿发育异常。MRI提示有脑白质病变和小脑萎缩。基因检测提示患者POLR3A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928T>A(p.W310R)和c.3295C>T(p.R1099C),该变异位点既往未见报告。本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本文通过对该病例的报告及文献回顾,期望提高对HLD7及POLR3-HLD疾病谱系的认识,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R3A 髓鞘形成不良的脑白质营养不良7型 步态异常 运动发育迟滞 牙齿发育异常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医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认识和治疗特征 被引量:26
6
作者 容国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认识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技术的特征。资料来源: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4-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1994-01/2004-12关于小儿脑性瘫痪中医治疗的文章,检索词“小儿脑性瘫痪、中医、针灸”,并... 目的:探讨中医认识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及其治疗技术的特征。资料来源: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94-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1994-01/2004-12关于小儿脑性瘫痪中医治疗的文章,检索词“小儿脑性瘫痪、中医、针灸”,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通过文献检索,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推拿治疗、中西医综合治疗等6个方面选取近10年与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符合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标准,适合非手术治疗。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或一般性的经验总结和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8篇关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22篇符合标准。排除的86篇文献因是重复的同一研究及一般性的经验总结和综述文献。对剩余22篇关于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中医学认为小儿脑性瘫痪主要由于先天胎禀不足,肝肾亏损,后天失养,气血虚弱或受寒,阴气不运,肌肤失其温煦所致。辨证分型施治是中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特点之一,中医治疗脑性瘫痪方法很多,如中药、推拿按摩、针灸等,目前多采用2种以上方法综合应用。现代康复在抑制异常姿势与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功能恢复具有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是国内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发展趋势。结论:中药、推拿按摩、针灸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具有显著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不良预后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①脑性瘫痪的中医分型、诊断、疗效没有统一标准,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疗效比较。②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实验室的机制研究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中医疗法 综述文献 儿童 治疗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