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坡彩陶艺术中的生活符号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晶 刘大宇 《陶瓷》 CAS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陶器是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仰韶-半坡彩陶是中国史前文明的瑰宝,也是我们窥探史前文明的窗口。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纹饰造型夸张,线条流畅,色彩丰富饱满,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仰韶-半坡彩陶上精美的图案、神秘的符号... 陶器是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仰韶-半坡彩陶是中国史前文明的瑰宝,也是我们窥探史前文明的窗口。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纹饰造型夸张,线条流畅,色彩丰富饱满,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仰韶-半坡彩陶上精美的图案、神秘的符号展示出华夏祖先的诸多方面,包括生产方式、精神寄托及早期的审美意识。研究半坡彩陶艺术中的生活符号,探求仰韶文化中图形纹饰及符号的演变,挖掘其内在含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探索史前文化,也让后人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华夏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坡彩陶 彩陶纹饰 半坡符号 仰韶文化
下载PDF
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出土珠饰的分析研究
2
作者 吴晨 刘松 +3 位作者 梁云 赵凤燕 李青会 王建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2-769,共8页
2017年—2018年度,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拜松市拉巴特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墓葬94座,出土了丰富的遗迹遗物。考古学初步研究表明,该墓地为公元前2世纪末到公元2世纪的一处月氏文化墓地,文化因素丰富,为古代月氏文化面... 2017年—2018年度,中乌联合考古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拜松市拉巴特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墓葬94座,出土了丰富的遗迹遗物。考古学初步研究表明,该墓地为公元前2世纪末到公元2世纪的一处月氏文化墓地,文化因素丰富,为古代月氏文化面貌研究及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新资料。拉巴特墓地发掘中出土各类材质珠饰1 500余件,选取了其中典型人造硅酸盐质珠饰残样13件,采用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OM)、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ED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科技分析,确定了这些人造硅酸盐质珠饰的材质属性和部分制作工艺相关信息,结合材质和工艺特点探讨了拉巴特墓地人造硅酸盐质珠饰可能的产地。结果表明,该遗址人造硅酸盐质珠饰包括富钠费昂斯、泡碱型钠钙玻璃、植物灰型钠钙玻璃、高镁钠钙玻璃、矿物碱型钠铝玻璃、植物灰型钠铝玻璃和钾玻璃等多种材质。其中,富钠费昂斯的产地与西亚有关;已分析出的六类玻璃产地涉及西亚、地中海周边、印度、巴基斯坦、中亚等多个地区。研究表明拉巴特墓地所处区域在公元前2世纪末期到公元2世纪文化面貌丰富,与西亚、地中海、南亚等地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人群间文化互动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巴特墓地 珠饰 费昂斯 古代玻璃
下载PDF
战国时期湖北出土费昂斯珠谱学特征及工艺技术研究
3
作者 何琰 陶然 杨明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00-3709,共10页
费昂斯是由石英、碱性助熔剂、着色剂构成的表面釉层尚未达到非晶态的类玻璃制品,五千年前在西亚地区出现,是最早的人工材料制品之一,常加工成珠饰的形式。费昂斯珠经由草原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后,在两周时期大放异彩,见证了我国古人... 费昂斯是由石英、碱性助熔剂、着色剂构成的表面釉层尚未达到非晶态的类玻璃制品,五千年前在西亚地区出现,是最早的人工材料制品之一,常加工成珠饰的形式。费昂斯珠经由草原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后,在两周时期大放异彩,见证了我国古人学习费昂斯制造技术并自主改进的历程。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显微成像、傅里叶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EDS能谱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多种方法对战国时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出土费昂斯珠样品的谱学特征、成分特征和制造工艺进行了测试研究。测试结果显示曾侯乙墓出土费昂斯珠呈褐黄色,较熊家冢墓地出土蓝绿色费昂斯珠有较大外观差异;显微成像可见费昂斯珠表面釉层与胎体界限、气孔及碎裂情况,熊家冢墓地出土费昂斯珠在端口处可见小部分明显的非晶态釉层;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激光拉曼光谱测试显示两处出土费昂斯珠均含大量石英;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熊家冢墓地费昂斯珠的蓝色釉层,结果为一个复合谱图,128、 207、 362、 468、 692、 797和1 188 cm^(-1)处为石英的特征峰位,979 cm^(-1)为磷酸钙的特征峰,磷酸钙的形成可能是因釉料中添加草木灰之类的植物灰料,590和1 066 cm^(-1)处的峰与CuSiO_(3)·H_(2)O有关,3 346和3 435 cm^(-1)为水的峰;扫描电镜—EDS能谱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试结果显示二者具体成分差别较大,曾侯乙墓出土费昂斯珠制作原料石英砂含杂质多,较高含量的硫元素是其显著的不同点,指示釉层可能使用了铜的硫化物;而熊家冢墓地出土费昂斯珠原料纯净,主体由大量石英砂构成,表面有白色石英风化浸蚀层。两处墓地时期相近,所处国别不同,对比其制作原料和工艺技术,推测两个墓葬出土费昂斯珠不属同源体系,且熊家冢墓地所代表的楚国工艺技术更成熟,因此在战国时期我国应存在多个费昂斯生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昂斯 谱学特征 微量元素 工艺技术
下载PDF
中国早期釉砂和玻璃制品的化学成分和工艺特点探讨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青会 董俊卿 干福熹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1-41,共11页
系统回顾了目前对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釉砂、玻砂和玻璃的科技研究状况.结合最近对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西周到春秋早期和淅川下寺出土春秋中期到晚期的釉砂制品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我国釉砂的化学成分演变和工艺特点.比较研究了湖北江... 系统回顾了目前对中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釉砂、玻砂和玻璃的科技研究状况.结合最近对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西周到春秋早期和淅川下寺出土春秋中期到晚期的釉砂制品的研究结果,讨论了我国釉砂的化学成分演变和工艺特点.比较研究了湖北江陵九店出土的战国K2O-CaO-SiO2、PbO-BaO-SiO2系统玻璃、玻砂与西周、春秋时期釉砂制品在助熔剂的使用、制品的成型、烧制等方面的异同,认为我国战国时期的玻璃制作是釉砂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概要讨论了外来玻璃制品和制作技术对我国古代玻璃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砂 玻璃 化学成分 工艺
下载PDF
显微CT在早期釉砂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周倗国出土釉砂珠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谷舟 谢尧亭 +3 位作者 杨益民 王宁 肖体乔 王昌燧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65-269,共5页
利用同步辐射显微CT、XRD和EDXRF对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一枚釉砂开展无损分析,探讨该枚釉砂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此釉砂珠的石英胎质较为致密,胎料为研磨很细的石英颗粒,与西方釉砂的内部结构相差较大,暗示该样品不是从西方输入。此釉... 利用同步辐射显微CT、XRD和EDXRF对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的一枚釉砂开展无损分析,探讨该枚釉砂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此釉砂珠的石英胎质较为致密,胎料为研磨很细的石英颗粒,与西方釉砂的内部结构相差较大,暗示该样品不是从西方输入。此釉砂珠的制作工艺为,首先围绕圆柱形内芯制作石英胎,然后施釉,烧制后去除内芯;这种工艺可能受当时青铜器铸造工艺和原始瓷制作工艺的影响。显微CT无损分析釉砂的内部结构的优越性,显示其在釉砂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砂 显微CT 三维重建 制造工艺
下载PDF
中国古代釉砂和玻砂 被引量:17
6
作者 伏修锋 干福熹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7-431,共5页
釉砂和玻砂是古玻璃的前身,和古玻璃相比有着不同的成分组成和化学结构。考古资料显示中国釉砂和玻砂的持续时间自西周初期至东汉时期。用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了几个出土于中国内蒙古、甘肃、河南的釉砂和... 釉砂和玻砂是古玻璃的前身,和古玻璃相比有着不同的成分组成和化学结构。考古资料显示中国釉砂和玻砂的持续时间自西周初期至东汉时期。用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了几个出土于中国内蒙古、甘肃、河南的釉砂和玻砂管珠的化学成分。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测定样品的显微形貌。结合已经报道的釉砂和玻砂的化学成分,探讨了釉砂、玻砂的现代科技鉴定方法以及对古玻璃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讨论了中国釉砂与古埃及釉砂的成分差异,论证了中国古代釉砂的自主生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砂 玻砂 古玻璃 化学成分 显微结构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青会 干福熹 顾冬红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47,共14页
化学成分体系的确定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感应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技术对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学者对古代玻璃研究的现有成果,从科技研究的角... 化学成分体系的确定是中国古代玻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采用外束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感应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技术对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学者对古代玻璃研究的现有成果,从科技研究的角度对中国古代玻璃(主要是东汉以前)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应加强对西周到战国时期中国出土的釉砂、玻砂、镶嵌玻璃珠(含陶胎镶嵌玻璃珠),以及伴随古代玻璃同时出土的绿松石等文物的科技研究,并结合对中国古代陶瓷和冶金技术的研究,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玻璃 釉砂和玻砂 镶嵌玻璃 珠科技研究
下载PDF
显微CT技术在古代料珠研究中的应用——以河南淅川县马川墓地出土料珠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谷舟 杨益民 +2 位作者 齐雪义 刘文阁 宋国定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4年第5期797-803,共7页
本文首次运用显微CT技术对中国早期料珠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XRD)及CT切片分析结果表明,河南淅川县马川墓地出土的料珠为玻璃珠,与西周时期的釉砂珠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区别。显微CT技术为料珠材质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结合玻璃珠的... 本文首次运用显微CT技术对中国早期料珠进行研究。X-射线衍射(XRD)及CT切片分析结果表明,河南淅川县马川墓地出土的料珠为玻璃珠,与西周时期的釉砂珠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区别。显微CT技术为料珠材质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结合玻璃珠的三维模型表明,战国时期玻璃珠内的气泡以球形为主,内部存在许多细小不规则的空隙,应是采用模压法工艺制造;这是在研究中首次发现战国时期采用模压法工艺制造玻璃珠。西汉时期玻璃珠内的气泡是纺锤状,应是采用拉制法工艺制造。显微CT技术能清晰无损地揭示古代玻璃珠内部结构特点,显示了该技术在古代玻璃珠制造工艺研究中有着广阔的运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CT 早期玻璃 釉砂 制造工艺
下载PDF
陕西临潼新丰墓地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玻璃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枫 王颖竹 +1 位作者 马泓蛟 马清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6-1552,共7页
陕西临潼新丰墓地的年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国中期偏晚至秦代,第二个阶段是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该墓地有700余墓葬,其中12座墓葬出土玻璃制品100余件,包括蜻蜓眼珠,玻璃珠、耳珰。选取5件样品,涵盖上述三种器形。采用光学显微镜... 陕西临潼新丰墓地的年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国中期偏晚至秦代,第二个阶段是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该墓地有700余墓葬,其中12座墓葬出土玻璃制品100余件,包括蜻蜓眼珠,玻璃珠、耳珰。选取5件样品,涵盖上述三种器形。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玻璃的结构特征,能谱仪分析其成分。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玻璃相中的晶体。结果显示5件玻璃样品中有4件铅钡玻璃,蓝色玻璃主要为铜离子着色,红色玻璃为Fe2O3晶体着色,白色乳浊玻璃为析晶造成的乳浊效果。1件为钾钙钠釉层的费昂斯制品,着色元素为铜和铁。同时讨论了铅钡玻璃和钾钙釉费昂斯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钡玻璃 钾钙钠釉费昂斯 技术
下载PDF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春秋时期费昂斯珠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颖竹 陈坤龙 +3 位作者 马清林 马泓蛟 张治国 姜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4,共10页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大型邦国墓地,其中M2009的六璜组玉佩上使用了费昂斯珠,作为人工制品的费昂斯珠,其材料组成和工艺特点显示了古代科技水平,利用科学分析揭示其科学价值很有意义。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大型邦国墓地,其中M2009的六璜组玉佩上使用了费昂斯珠,作为人工制品的费昂斯珠,其材料组成和工艺特点显示了古代科技水平,利用科学分析揭示其科学价值很有意义。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激光拉曼光谱(Raman)分析了四件三门峡虢国墓M2009出土的费昂斯珠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发现,四件费昂斯珠采用直接施釉法,釉层使用了铜离子着色,可能使用了含氯和铜的矿物。费昂斯珠的内外表层还发现了羟基磷灰石和朱砂,来自于墓主遗骸和墓葬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昂斯珠 风化腐蚀 施釉工艺 着色剂
下载PDF
彩陶纹饰中圆涡纹的探索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秀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5-66,72,共3页
彩陶是人类最原始的实用工具,彩陶纹饰也是人类最初的审美表现。圆涡纹作为彩陶装饰纹样的一种具有其本身的象征意义。从彩陶纹饰入手引出圆涡纹并从圆涡纹最初形成的起源及原始崇拜的三个方面,即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与原始审... 彩陶是人类最原始的实用工具,彩陶纹饰也是人类最初的审美表现。圆涡纹作为彩陶装饰纹样的一种具有其本身的象征意义。从彩陶纹饰入手引出圆涡纹并从圆涡纹最初形成的起源及原始崇拜的三个方面,即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与原始审美的关系来论述圆涡纹在彩陶中广泛应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纹饰 圆涡纹 探索
下载PDF
玻璃史上的十大里程碑及未来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承遇 李松基 +1 位作者 陶瑛 张咸贵 《玻璃与搪瓷》 CAS 2010年第3期39-42,共4页
阐明了玻璃发展历史中十大里程碑的发现和发明,即釉砂、吹管、水晶玻璃、燃煤坩埚窑、光学玻璃、玻璃成型机械、蓄热室池窑、浮法玻璃、非氧化物玻璃和光导纤维。此外还指出未来玻璃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 玻璃 发展史 里程碑 釉砂 光导纤维
下载PDF
基于“三雕一彩一绣”为代表的广东工艺美术产业的调研与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卓娅 王宁 +2 位作者 李全恒 刘明 吴成贺 《家具》 2016年第5期45-52,62,共9页
以大量的田野调查数据为背景,指出以"三雕一彩一绣"为代表的广东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现状和困境,并以顺德广绣庄企业发展为例,详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与"三雕一彩一绣"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工艺美术面临着巨大的挑... 以大量的田野调查数据为背景,指出以"三雕一彩一绣"为代表的广东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现状和困境,并以顺德广绣庄企业发展为例,详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与"三雕一彩一绣"的发展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工艺美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通过产教融合的实例,拓宽了传统技艺保护的思路。最后,依据活态传承原则,提出了政府主导、民众参与和建立良性产业体系的具体措施,以探讨适合于广东乃至中国境内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雕一彩一绣 传统手工艺 传承 产业发展
下载PDF
氟化物应作为建陶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一绥 《干旱环境监测》 2004年第2期93-94,97,共3页
对建陶行业氟化物的来源及其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釉面砖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氟化物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以此提出总量控制和评价因子的问题 。
关键词 氟化物 釉面砖 工业窑炉 评价因子
下载PDF
“古埃及费昂斯”衍生初探:建筑琉璃构件釉面技艺的文化地理传播
15
作者 陈健 董金鑫 王琼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0期216-218,共3页
陶瓷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化的陶瓷文化形态在世界地理版图中构造出一幅脉络清晰的文化地图,其中琉璃釉艺术形态在地域间流动既呈现独特性又具有内在联系与融合,形成特定文化空间。地理学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对于陶瓷釉学的研究介入空间维度,... 陶瓷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化的陶瓷文化形态在世界地理版图中构造出一幅脉络清晰的文化地图,其中琉璃釉艺术形态在地域间流动既呈现独特性又具有内在联系与融合,形成特定文化空间。地理学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对于陶瓷釉学的研究介入空间维度,关注民族、家族、信仰、风俗、制度等在地域之间的流变和相互联系,为古老的陶瓷釉文化研究拓新了方法。文章通过对琉璃釉的溯源、工艺衍生研究,在文化景观表征线索中进行梳理,递进式地探究了在地理传播过程中建筑琉璃构件釉面技艺中的铅锡釉艺术的衍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琉璃构件 琉璃釉 锡釉 埃及费昂斯彩陶 文化地理
下载PDF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M4出土硅酸盐珠饰的科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晓娟 严静 王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95-2900,共6页
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M4出土的11件装饰性硅酸盐珠饰进行了无损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将这些样品划分为钠钙硅酸盐玻璃、铅钡硅酸盐玻璃和釉砂三种类型。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钠钙硅酸盐... 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M4出土的11件装饰性硅酸盐珠饰进行了无损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将这些样品划分为钠钙硅酸盐玻璃、铅钡硅酸盐玻璃和釉砂三种类型。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钠钙硅酸盐蜻蜓眼玻璃珠的蓝色眼珠部分采用Co2+着色。拉曼光谱分析在铅钡体系硅酸盐样品中检测到了人工合成的硅酸钡铜系中国蓝和中国紫颜料,在钠钙蜻蜓眼玻璃的白色区域检测到了锑酸钙(CaSb2O6)乳浊剂/着色剂。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探讨了所分析样品的可能来源及其反映的早期文化和技术交流状况。含有中国蓝、中国紫的装饰性珠子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应当是受到当时秦人的影响。而钠钙蜻蜓眼珠的成分特点,又与新疆等西北地区出土的同类珠子有相似之处。可见西戎人在玻璃制作技术方面同时受到北方草原民族文化和秦文化的共同影响。这批样品中以泥芯和玻璃化材料共同组成的装饰珠子,可能是从釉砂珠向玻璃珠的过渡类型,这对于研究我国玻璃的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 激光拉曼光谱 中国蓝 釉砂 古代玻璃
下载PDF
新疆阿敦乔鲁墓地出土釉砂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宇辰 王颖竹 +1 位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新疆西北端阿敦乔鲁墓地是西天山地区一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该墓地SM41出土47件连体串珠经鉴定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釉砂制品。本文选取6件釉砂珠通过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均为混合碱类型。6件釉砂采用内芯成型法制成,成... 新疆西北端阿敦乔鲁墓地是西天山地区一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该墓地SM41出土47件连体串珠经鉴定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釉砂制品。本文选取6件釉砂珠通过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均为混合碱类型。6件釉砂采用内芯成型法制成,成分特征与埃及、欧洲较为接近。对其研究为早期釉砂的传播与交流提供新的证据,也进一步补充对欧亚草原青铜时代生业互动模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敦乔鲁 釉砂 青铜时代 生业互动
下载PDF
湖北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费昂斯珠科技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天然 崔剑锋 +2 位作者 黄文新 史德勇 向光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63,共13页
湖北宜昌万福垴遗址是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以楚文化为主的遗存,以该遗址M8出土的费昂斯(faience)珠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分析其成分和结构特征并讨论其工艺特征,丰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该时期费昂斯的相关认识。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 湖北宜昌万福垴遗址是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以楚文化为主的遗存,以该遗址M8出土的费昂斯(faience)珠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分析其成分和结构特征并讨论其工艺特征,丰富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该时期费昂斯的相关认识。本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费昂斯制品以富钾费昂斯及混合碱费昂斯为主。再依据以往发表的西周时期费昂斯制品的科技研究,结合考古发掘相关材料,试图从费昂斯器物使用方式的角度,窥视其在古人精神文明进程中的角色,反观费昂斯在中原地区的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昂斯 西周中晚期 富钾助熔剂 SEM-EDS
下载PDF
青海大通县出土汉代玻璃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史美光 周福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0年第2期22-26,共5页
本文共对12件玻璃样品进行化学组成分析.其中,部分样品还进行了密度测定,X 射线衍射分析和显微镜观察.此外,还对一颗黄色玻璃珠的表面层进行 SEM-EDX 分析.结果表明,该玻璃珠表面有金箔涂层.根据分析结果,青海大通县出土玻璃的基础成分... 本文共对12件玻璃样品进行化学组成分析.其中,部分样品还进行了密度测定,X 射线衍射分析和显微镜观察.此外,还对一颗黄色玻璃珠的表面层进行 SEM-EDX 分析.结果表明,该玻璃珠表面有金箔涂层.根据分析结果,青海大通县出土玻璃的基础成分可归为三类,即铅钡玻璃(Na_2O-PbO-BaO-SiO_2系统玻璃),钠钙玻璃和钾硅玻璃(K_2O-SiO_2系统)。此外,还对玻璃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玻璃 金箔玻璃珠 费昂斯 古玻璃化学组成
下载PDF
大河口西周墓地M6043出土釉砂珠饰的科学分析研究
20
作者 刘勇 王颖竹 +5 位作者 陈坤龙 梅建军 马泓蛟 李存信 朱磊 谢尧亭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本文对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M6043出土的12件珠饰样品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显示:12枚珠饰均为釉砂制品,其成型工艺皆为在木质芯撑上直接塑形且使用了风干施釉法,其中表面有釉层的7件又使用了包埋施釉工艺。其K2O... 本文对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M6043出土的12件珠饰样品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显示:12枚珠饰均为釉砂制品,其成型工艺皆为在木质芯撑上直接塑形且使用了风干施釉法,其中表面有釉层的7件又使用了包埋施釉工艺。其K2O含量高于Na2O的助溶剂特征及以Cu作为着色剂的特征显示了这些釉砂皆为中国本土自制。本文为研究西周时期釉砂制作技术体系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河口墓地 釉砂珠饰 成型工艺 施釉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