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in the Bottom Boundary Layer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1
作者 刘欢 吴超羽 任杰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11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A structure function approach i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TKE) dissipation rate in the bottom boundary layer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PR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with an acoustic Do... A structure function approach i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TKE) dissipation rate in the bottom boundary layer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PR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with an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ADV) supplied independent data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structure func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pproach is reliable and successfully applied method to estimate the TKE dissipation rate. The observed dissipation rates range between 8.3 ×10^-4 W/kg and 4.9× 10^-6 W/kg in YM01 and between 3.4×10^-4 W/kg and 4.8×10^-7 W/kg in YM03, respectively, while exhibiting a strong quarter-diurnal variation. 2)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shear production and viscous dissipation is better achieved in the straight river. This first-order balance is significantly broken in the estuary by non-shear production/dissipation due to wave-induced fluct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e function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dissipation rate bottom boundary layer Pearl River Estuary
下载PDF
崩塌危岩体减震消能复合加固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祝介旺 王生勇 +3 位作者 李文乐 吕国靖 张爱社 周广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5,共12页
地震区工程建设中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方式目前主要是锚固和支挡两类结构形式。加固结构与危岩体的连结都采用刚性连结,结构与危岩体之间几乎无变形能力,因此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作用下,特别是强震作用下极易破坏失效,造成崩塌灾害,在我... 地震区工程建设中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方式目前主要是锚固和支挡两类结构形式。加固结构与危岩体的连结都采用刚性连结,结构与危岩体之间几乎无变形能力,因此抗震性能较差。在地震作用下,特别是强震作用下极易破坏失效,造成崩塌灾害,在我国西南地震区工程中大量存在此类破坏现象。为解决目前加固结构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允许地震作用下危岩体能够有限度的变位、可以缓冲危岩体的地震冲击力、具有减震消能功能的崩塌危岩体复合加固结构,结构由锚杆(索)、减震锚头(一级消能)、连梁、支撑桩以及设于连梁与支撑桩之间的作为二级减震消能装置所组成。为验证复合加固结构的功效,除理论分析外,利用振动台进行与同等条件普通锚杆加固结构的物理模型对比试验。试验选用具有地区代表性的不同波形、幅值与频率的地震波作为输入波形。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加固结构相较于无防护措施的同样崩塌体理论分析,其位移增长速度显著降低,累积位移幅度显著减小;相较于传统锚杆加固结构,所承受的拉力和压力显著减小;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明显降低。证明复合加固结构利用自身的弹塑性变形以及阻尼力,有效抵御由于地震作用在危岩体上产生的动应力,有效转移了危岩体的冲击动能,减震消能作用明显,避免加固结构损坏,从而阻止崩塌灾害的发生,证明复合加固结构能够分层次地削弥小震、中震、大震时产生的地震能峰值。减震消能复合结构为地震区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固方案,对于提升地震区工程中崩塌危岩体的加固技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危岩体 减震消能复合结构 振动台物理模型试验 减震消能器
下载PDF
Na_2CO_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建波 孙国荣 +4 位作者 陈刚 曹文钟 梁建生 余政哲 陆兆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大于-4bar的胁迫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开放的P...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碱性盐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PSⅡ光能利用和耗散与培养基质渗透势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大于-4bar的胁迫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的变化不大;然而在小于-4barNa2CO3胁迫下,Fv/Fm、Fv/Fo和Fv′/Fm′均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而增大,而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速率、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及热耗散速率则随着渗透势的增大而减小。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星星草幼苗在Na2CO3胁迫所导致的不同的渗透胁迫下(小于-4bar和大于-4bar)其过剩光能的耗散机制可能不同,大于-4bar的胁迫下可能存在精细的渗透调节机制,而在高强度的Na2CO3所导致的渗透胁迫下具有与其它植物不同的保护机制,可能通过两条途径耗散过剩的光能,一方面通过增加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及热耗散速率;另一方面通过增大ΦPSⅡ、光化学速率、ETR,增强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而由此引起的活性氧的增加则通过体内较高活性的保护酶系统来清除,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剩光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星草 Na2CO 胁迫 渗透势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 PSⅡ光能利用 PSⅡ光能耗散
下载PDF
微振动力学系统模型构造微分方程系数矩阵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中付 华宏星 +1 位作者 石银明 陈之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1,共4页
对于多自由度定常约束微振力学系统的数学建模有许多方法 ,但这些方法不是受到使用条件限制就是计算繁琐 ,并且不适合于计算机建模。根据系统的动能、势能、耗散能量与运动方程决定的动能、势能、耗散能量分别相等的原理 ,提出了构造微... 对于多自由度定常约束微振力学系统的数学建模有许多方法 ,但这些方法不是受到使用条件限制就是计算繁琐 ,并且不适合于计算机建模。根据系统的动能、势能、耗散能量与运动方程决定的动能、势能、耗散能量分别相等的原理 ,提出了构造微分方程系数矩阵方法 (下称能量偏导法 )。论证了直接法[1] 、视察法[2 ,7] 是能量偏导法的特例。能量偏导法的优点是 :在建立运动方程的过程中 ,设有对时间求导的过程 ,也没有对方程整理和化简的过程。该方法既适用于单自由度系数又适合于多自由度系统 ,既适用于手工建模又方便于计算机建模。在该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又提出了运动方程解耦的数学条件 ,为广义坐标的选取指明了方向。文中也给出了能量偏导法的应用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系统 微分方程 数学建模 动能 势能 耗散函数 方程解耦 能量偏导法
下载PDF
海洋中尺度涡的机械能及其源汇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尚晓东 徐驰 +1 位作者 陈桂英 练树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36,共13页
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海洋中尺度涡的能量输送及生成与耗散动力过程一直是世界大洋能量循环中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而中尺度涡在海洋中又广泛存在,它不仅占据海洋表层动能的绝大部分,而且是能量级串中连接大尺度和小尺度的中间环节,在大... 由于观测手段的限制,海洋中尺度涡的能量输送及生成与耗散动力过程一直是世界大洋能量循环中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而中尺度涡在海洋中又广泛存在,它不仅占据海洋表层动能的绝大部分,而且是能量级串中连接大尺度和小尺度的中间环节,在大洋能量传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以中尺度涡场机械能的大小、分布、源汇为主线,结合作者在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当前对中尺度涡机械能及其源汇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 涡动能 涡有效重力位能 耗散 能量源汇
下载PDF
岩土工程不连续变形分析计算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1
6
作者 姜清辉 周创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14-2026,共13页
通过引入黏性阻尼吸收块体动能,基于变分原理建立考虑阻尼力影响的块体系统总体平衡方程,给出DDA方法求解准静态问题的正确能量耗散方式,并定义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收敛准则和相应的控制标准。考虑到开挖岩体的稳... 通过引入黏性阻尼吸收块体动能,基于变分原理建立考虑阻尼力影响的块体系统总体平衡方程,给出DDA方法求解准静态问题的正确能量耗散方式,并定义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收敛准则和相应的控制标准。考虑到开挖岩体的稳定性与开挖程序及应力历史紧密相关,根据DDA方法的特点,探讨DDA数值模拟中开挖荷载和锚固支护荷载的计算问题,发展采用DDA模拟岩体分期开挖的两种计算方法:基于开挖荷载的模拟方法和基于软化单元的模拟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迭代计算格式。数值算例和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后DDA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便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能量耗散 收敛准则 开挖 锚固
下载PDF
海洋中尺度涡旋源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徐驰 陈桂英 +1 位作者 尚晓东 黄瑞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6,共10页
借助卫星高度计数据,对中尺度涡进行识别和追踪;以16年内中尺度涡个数上的生消为判据,发现中尺度涡在除赤道外的全球大洋中生消频繁,但在海盆内区并没有明显的生成占优区或消亡占优区;而在中纬度近岸的狭窄东边界内中尺度涡生成居多,在... 借助卫星高度计数据,对中尺度涡进行识别和追踪;以16年内中尺度涡个数上的生消为判据,发现中尺度涡在除赤道外的全球大洋中生消频繁,但在海盆内区并没有明显的生成占优区或消亡占优区;而在中纬度近岸的狭窄东边界内中尺度涡生成居多,在另一侧近岸的狭窄西边界中尺度涡消亡居多。同时,我们以一阶斜压模态所对应的特征深度作为两层结构的内界面深度,并假定涡动能平均分配于正压模态和一阶斜压模态,计算得到了包含涡动能和涡有效重力位能的中尺度涡能量年平均净生成率和净耗散率,发现虽然海盆西边界是涡场能量耗散大于能量生成的区域,但强耗散过程实际上在海盆西侧内区的强流及其回流区均有发生。另外,中尺度涡生消个数差值的分布与中尺度涡能量净生成率和净耗散率的分布表明,虽然海盆东边界近岸区域内中尺度涡的生成居多,但该区域中尺度涡的能量偏弱,因此该区并非涡场能量的主要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涡 涡动能 涡有效重力位能 西边界 耗散
下载PDF
载流弹性薄板结构吸声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佟小朋 白国锋 +1 位作者 刘克 田静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8-425,共8页
对弹性薄板吸声结构在水下的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载流弹性薄板结构声阻抗的解析解。提出并计算了薄板结构的势能因子B_(nm)、动能因子A_(nm)和载流因子系数χ。得出薄板结构吸声性能严格的解析理论和幂级数近似表达式,本文获得的... 对弹性薄板吸声结构在水下的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推导了载流弹性薄板结构声阻抗的解析解。提出并计算了薄板结构的势能因子B_(nm)、动能因子A_(nm)和载流因子系数χ。得出薄板结构吸声性能严格的解析理论和幂级数近似表达式,本文获得的结果使薄板理论的吸声机理更加清晰,计算也更加简化。通过低频水声管对薄板结构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得较好,验证了本文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结构 吸声性能 弹性薄板 载流 计算结果 近似表达式 吸声结构 动能因子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基于结构潜能和能量耗散地震破坏评估 被引量:7
9
作者 薛建阳 吴占景 +3 位作者 张风亮 赵鸿铁 刘祖强 王豆豆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11,共9页
为了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加固后的抗震性能以及研究加固结构在各工况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对应的破坏状态,基于碳纤维布加固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和能量耗散原理,计算了两耗能元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 为了评估古建筑木结构加固后的抗震性能以及研究加固结构在各工况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对应的破坏状态,基于碳纤维布加固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和能量耗散原理,计算了两耗能元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抵抗破坏潜能";借助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振动台试验,计算了各工况地震作用下每一耗能元件所耗散的能量,基于构件的"抵抗破坏潜能"和各工况下的地震耗能建立了耗能元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并借助能量分配系数找出了各耗能元件破坏状态与整体加固结构破坏状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整体加固结构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评估模型。应用该地震破坏评估模型,定量计算了碳纤维布加固燕尾榫柱架和枓栱铺作层、整体加固结构在各工况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系数,并基于破坏程度,得出了整体加固结构不同破坏系数对应的结构不同震害等级。研究结果可为碳纤维布加固古建筑木结构的震前破坏预测和震后加固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再修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抵抗破坏潜能 能量耗散 地震破坏评估 破坏系数
下载PDF
热学中的新物理量 被引量:42
10
作者 过增元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通过与力学、电学的比拟,在热学中引入了热量的势、势能、速度、动能等新的物理量,从而可建立热量运动的守恒方程组。热量传递是不可逆过程,耗散的是热量的"能量"。以耗散最小(热阻最小)为目标函数,就能对传热过程进行优化。... 通过与力学、电学的比拟,在热学中引入了热量的势、势能、速度、动能等新的物理量,从而可建立热量运动的守恒方程组。热量传递是不可逆过程,耗散的是热量的"能量"。以耗散最小(热阻最小)为目标函数,就能对传热过程进行优化。傅立叶导热定律是热量运动方程在不计动量变化条件下的简化。在极端(低温、超高速、纳米尺度)条件下不再适用,引入新物理量后,能阐明热波、导热系数尺度效应等"超常"物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势 热量势能 热量运动速度 热量动能 热量能量的耗散
下载PDF
垂直湍流输送对大洋的重力位能和混合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宇 林一骅 王辉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8-844,共7页
利用WOA09(World Ocean Atlas 2009)全球大洋温盐客观分析数据,计算了不同湍流垂直混合系数下全球大洋重力位能的变化,并分析了混合系数、浮力频率和重力位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湍流混合造成的能量转换对湍流参数... 利用WOA09(World Ocean Atlas 2009)全球大洋温盐客观分析数据,计算了不同湍流垂直混合系数下全球大洋重力位能的变化,并分析了混合系数、浮力频率和重力位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湍流混合造成的能量转换对湍流参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洋中的垂直湍流运动不仅仅是动能能汇,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外部能量转化为重力位能的途径。垂直湍流增加的重力位能在混合系数取0.1 cm2 s-1时为0.08 TW,参考前人研究结果,外部能量输入甚至可引起等效于全球平均12 cm2 s-1的垂直混合系数。一般而言,层结越稳定、混合系数越大,垂直湍流对重力位能的影响也越大。考虑湍流动能可转化为重力位能后,参数化方案可以得到和实际观测更接近的湍流动能耗散率和混合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系数 重力位能 湍流动能 耗散率 湍流混合参数化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边界层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金莉莉 李振杰 +2 位作者 何清 缪启龙 买买提艾力·买买提依明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6-697,共12页
利用乌鲁木齐市晴天CFL-03型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边界层日变化特征。得出结论如下:边界层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300~600m以下风速较小,小于3m/s,且愈近地面风速愈小;以上风速大、风向恒定,基本为东南大风。夏季和秋季风速比... 利用乌鲁木齐市晴天CFL-03型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边界层日变化特征。得出结论如下:边界层结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300~600m以下风速较小,小于3m/s,且愈近地面风速愈小;以上风速大、风向恒定,基本为东南大风。夏季和秋季风速比冬季和春季小,流场特征较复杂,水平风速和风向变化较活跃,存在明显的风切变。折射率结构常数春、秋和冬季比夏季分别小1个、3个和1~3个量级;夏季最大,集中在10^(-16)~10^(-13) m^(-2/3)之间。春、夏和秋季晴天湍流动能耗散率量级分别在10^(-6)~10^(-2) m^2·s^(-3)、10^(-4)~10^(-3) m^2·s^(-3)、10^(-6)~10^(-3) m^2·s^(-3)之间;白天比夜间约大1个量级。晴天折射率结构常数和湍流动能耗散率日变化特征与风场日变化特征有较好地对应关系,即湍流发展旺盛的区域与风速较大的区域相一致。风廓线雷达资料反演的湍流动能耗散率对春季和夏季边界层结构日变化演变特征的监测较好。夏季夜间稳定边界层约400~500m,残余层可达到约1800m,对流边界层可发展到约2500m,混合层约2200m,夹卷层约300~4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层演变特征 风廓线雷达 风场 折射率 结构常数 湍流动能 耗散率
下载PDF
简单直管直接水击的液固耦合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昊 马跃先 马驭贞 《水电能源科学》 2004年第2期71-72,85,共3页
以能量原理为基础,在考虑水体可压缩性和管壁弹性变形对水击运动影响的基础上,对简单直管内发生的水击波动与管壁结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水击波与管壁相互作用的能量公式。依据该公式,可对在FSI效应下简单直管内的直接水击... 以能量原理为基础,在考虑水体可压缩性和管壁弹性变形对水击运动影响的基础上,对简单直管内发生的水击波动与管壁结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水击波与管壁相互作用的能量公式。依据该公式,可对在FSI效应下简单直管内的直接水击压强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能量原理 动能 弹性势能 水击压强
下载PDF
丁醇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聚合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治国 尹红 陈志荣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6,共6页
借助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 探讨了丁醇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聚合反应历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 方法对环氧乙烷、丁醇及其阴离子和丁醇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 确定了各个物种的电子结构、电荷分布和键级等参数。运用... 借助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 探讨了丁醇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聚合反应历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 方法对环氧乙烷、丁醇及其阴离子和丁醇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 确定了各个物种的电子结构、电荷分布和键级等参数。运用前线分子轨道理论从微观电子结构层次上分析了环氧乙烷阴离子聚合机理; 并采用 Synchronous Transit 方法计算了该阴离子聚合反应机理中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 确定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 得到该步反应的能垒为74.764 kJ/mol。该阴离子聚合反应机理表现为丁醇阴离子及其进一步加成产物对环氧乙烷单体进行亲核进攻, 完成了环氧乙烷开环聚合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 B3LYP方法 阴离子聚合机理 过渡态
下载PDF
垂直微结构剖面仪速度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玉红 宋诗军 +2 位作者 兰世泉 王延辉 房萍萍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2-757,共6页
依据垂直微结构剖面仪工作原理,探讨了垂直微结构剖面仪测量过程中对于下降速度的要求,确定了其下降速度范围。分析了影响垂直微结构剖面仪下降速度的因素,提出了垂直剖面仪下降速度控制的方法:可通过调节垂直剖面仪下降过程中的水阻力... 依据垂直微结构剖面仪工作原理,探讨了垂直微结构剖面仪测量过程中对于下降速度的要求,确定了其下降速度范围。分析了影响垂直微结构剖面仪下降速度的因素,提出了垂直剖面仪下降速度控制的方法:可通过调节垂直剖面仪下降过程中的水阻力来实现对下降速度的控制。对于下降过程中剖面仪所受的水阻力,采用基于动网格技术的流固耦合数值仿真方法,计算了带有弹性阻尼刷的垂直微结构剖面仪的阻力系数,并通过海试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微结构剖面仪 下降速度 阻力 流固耦合
下载PDF
由耗散结构简论企业经营发展能量与竞争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涛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6-29,36,共5页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竞争力理论分析了企业经营发展能量。经营发展能量表现为经营势能和动能的统一 ;两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作势活动形成企业的势能 (引力 ) ,做事活动形成动能 (营运力 ) ,势能和动能共同形成企业经营发展能量 ,体现为企业...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和竞争力理论分析了企业经营发展能量。经营发展能量表现为经营势能和动能的统一 ;两类经营管理活动中作势活动形成企业的势能 (引力 ) ,做事活动形成动能 (营运力 ) ,势能和动能共同形成企业经营发展能量 ,体现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必须坚持开放的经营管理理念 ,建立有序的管理系统 ,形成耗散结构 ;通过抓住经营契机 ,不断提升经营势能和动能 ,切合消费者选择期望作势和精益求精做事并重 ,才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 ,赢得全面竞争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企业 经营发展能量 竞争力 经营势能 经营动能 经营管理
下载PDF
含Maxwell阻尼的建筑结构振动混合控制研究
17
作者 周星德 明宝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5,共3页
当地震作用于建筑物时,其输入能量,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一部分转化为结构的变形能,其余能量被阻尼耗散掉,为了降低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所需激振器的作用力和增大结构的变形能,采用了Maxwell阻尼器。建立在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 当地震作用于建筑物时,其输入能量,一部分转化为动能,一部分转化为结构的变形能,其余能量被阻尼耗散掉,为了降低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所需激振器的作用力和增大结构的变形能,采用了Maxwell阻尼器。建立在拉格朗日第二类方程的基础上,推导了含Maxwell阻尼器及激振器的振动方程,同时还对不同松弛时间进行了结构响应分析。在控制方法方面,考虑到模型的不精确及地震波的高随机性,引入了广义预测控制。最后给出了一个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 混合控制 MAXWELL阻尼器 松弛时间
下载PDF
齿型迷宫灌水器抗堵塞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模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彬 吴勇 +4 位作者 王建东 马晓鹏 王海涛 张彦群 莫彦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89,128,共7页
【目的】揭示齿型迷宫流道灌水器物理堵塞的内在流动特性成因,同步优化提出高抗堵型齿型灌水器流道结构。【方法】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中的Workbench数值计算平台,对5种不同齿型流道结构(含改进后流道结构)的灌水器进行水砂两相流数值... 【目的】揭示齿型迷宫流道灌水器物理堵塞的内在流动特性成因,同步优化提出高抗堵型齿型灌水器流道结构。【方法】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中的Workbench数值计算平台,对5种不同齿型流道结构(含改进后流道结构)的灌水器进行水砂两相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齿型结构水流流速、流道内湍动能、湍动能耗散率分布规律及物理颗粒运动轨迹等。【结果】提出了齿型流道结构优化改进方案,优化后的流道结构增加了灌水器内低速区域面积和低速区域湍动能值,区间湍动能范围同比最高提升了52%~200%,同时提高了物理颗粒的运移速率,减少了颗粒运移路程和滞留时间,提升了齿型迷宫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结论】齿型流道灌水器的抗堵塞性能与流道内低速区的流体速度及流道内湍动能大小分布密切相关,流速和湍动能较大的区域不易造成堵塞;湍动能最大值均出现在主流区,并且在齿尖迎水区达到最大;湍流动能耗散率分布与湍动能分布具有十分相似的规律,湍动能耗散最严重的区域分布在齿尖处,齿尖结构对灌水器的消能效果起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器 抗堵塞性能 湍动能 结构优化 湍动能耗散率
下载PDF
包含等离子体辅助沉积参数和离子刻蚀作用过程的结构区域相图 被引量:1
19
作者 André Anders 吉小超 魏荣华 《中国表面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文中提出一种扩展的薄膜微观结构的区域相图,可以用其来表征过滤阴极弧以及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镀膜过程中含有大量离子流的动态沉积过程。其坐标轴包括广义同系温度,标量化动能以及可以表征离子刻蚀作用的净膜厚。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影... 文中提出一种扩展的薄膜微观结构的区域相图,可以用其来表征过滤阴极弧以及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镀膜过程中含有大量离子流的动态沉积过程。其坐标轴包括广义同系温度,标量化动能以及可以表征离子刻蚀作用的净膜厚。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影响薄膜生长的实际参数要远超相图中有限的坐标轴数,因此该结构区域相图展示的生长条件与薄膜结构之间的关系是近似和简化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区域相图 薄膜制备 等离子体辅助 离子刻蚀 应力 形貌 同系温度 位能与动能
下载PDF
块系岩体摆型波能量转化和耗散规律
20
作者 朱守东 戚承志 +3 位作者 姜宽 于航 赵发 王晓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11760-11767,共8页
摆型波现象发生在块系岩体之中,其特性迥异于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摆型波携带大的能量,易引发冲击地压等各种工程地质灾害。基于一维块系岩体中摆型波传播动力模型,利用中心差分法,求解块体系统在不同刚度、黏度及块体尺度情况下摆型波... 摆型波现象发生在块系岩体之中,其特性迥异于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摆型波携带大的能量,易引发冲击地压等各种工程地质灾害。基于一维块系岩体中摆型波传播动力模型,利用中心差分法,求解块体系统在不同刚度、黏度及块体尺度情况下摆型波的能量值,分析上述因素变化对能量转化和耗散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刚度系数的增大,每个块体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也增大,系统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衰减周期减小;黏性系数越大,每个块体弹性势能最大值越小,每个衰减周期内的能量峰值显著降低,能量衰减速度变快;随着块体尺度的减小,系统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衰减周期变大,衰减周期的能量峰值显著降低,系统总能量在前期的衰减速度变快。受到固定端的影响,靠近固定端的块体的最大动能和最大弹性势能会有所增加,且最大弹性势能增加的幅度远大于动能增加的幅度。研究结果对预防工程灾害、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系岩体 摆型波 中心差分法 动能 弹性势能 能量耗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