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尚全 于杰 +3 位作者 冯敏山 罗杰 杨克新 赵国东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期55-57,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或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向后突起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或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退变、劳损、损伤等)导致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向后突起或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窜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即腰痛伴根性坐骨神经痛或二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的思路与程序 被引量:25
2
作者 黄仕荣 石印玉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发病,病因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疾病个体化特征显著,正确及时的疾病诊断是个体化有效治疗的前提。研究证实,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存在多变性。该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发病,病因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疾病个体化特征显著,正确及时的疾病诊断是个体化有效治疗的前提。研究证实,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存在多变性。该文系统分析了特异性的临床表现、选择性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的临床诊断价值,提出系统综合运用以上要素是该病正确及时诊断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临床方案 诊断
下载PDF
椎旁定位腰骶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魏东宁 耿晓非 +1 位作者 李晓井 马远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96-1097,共2页
目的探讨椎旁定位腰骶体感诱发电位(LSSE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54例有L4、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和椎旁定位LSSEP检查,测定其P40的潜伏期... 目的探讨椎旁定位腰骶体感诱发电位(LSSE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54例有L4、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和椎旁定位LSSEP检查,测定其P40的潜伏期。结果胫后神经SEP检测异常率为40.74%,其中多水平突出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单水平突出者(P<0.01);L5S1DSEP异常率为87.04%,明显高于胫后神经SEP异常率(P<0.01);椎旁定位LSSEP异常率为96.30%,显著高于胫后神经SEP和DSEP异常率(P<0.01)。在L3~4椎间盘突出中,以L4LSSEP异常为主,L4~5椎间盘突出中,以L5LSSEP异常为主。结论椎旁定位LSSEP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快捷、可靠、敏感的检测方法,其结果与神经根受累水平相一致,对多水平突出手术入路的定位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椎间盘移位 诊断
下载PDF
CT影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评估 被引量:26
4
作者 侯明 朱智奇 +2 位作者 唐向阳 谢小青 镇万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50.6岁。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检查,测出椎间盘髓核突出影的CT值。术后1周行CT扫描,同时测量术后椎管内软组织影...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及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50.6岁。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检查,测出椎间盘髓核突出影的CT值。术后1周行CT扫描,同时测量术后椎管内软组织影的CT值。结果术前CT可以扫描到椎间盘突出影、神经根水肿及硬脊膜受压等表现。术后CT扫描对椎管内的软组织分辨率较差。术前椎管突出影CT值为43.70-66.70HU,术后椎管突出影CT值为24.70±5.35。术前及术后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P=0.00)。结论术后早期CT扫描对判断椎管内软组织结果有局限性,但CT值测量对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椎管内软组织影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诊断 计算机辅助 椎间盘移位
下载PDF
基于动态肌电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和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萍 卢玄 +3 位作者 郭蕾 徐醒 沈峥嵘 陈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84-989,共6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部肌肉活动的动态肌电特征及相关因素,阐明动态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21年3月,采用表面肌电图遥测仪检测40例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背部肌肉活动的动态肌电特征及相关因素,阐明动态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21年3月,采用表面肌电图遥测仪检测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例,女26例;年龄20~61(40.68±10.56)岁;病程1~120(17.75±27.56)个月。另外招募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2例,女10例;年龄24~53(36.50±10.30)岁。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静止站立、躯干屈伸过程中的近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多裂肌的动态肌电测试。比较两组受试者肌电活动数据(肌电振幅、中位频率、原始肌电图形),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资料与肌电活动数据的相关性。结果:静止站立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组受试者右侧及左侧近胸段竖脊肌肌电振幅值较对照组增大(P<0.05)。躯干屈伸时,LDH组受试者右侧及左侧近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多裂肌肌电振幅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躯干屈伸时,LDH组受试者右侧及左侧近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多裂肌中位频率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躯干屈伸时,LDH组受试者的原始肌电图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不同,LDH组受试者的躯干最大限度屈曲维持过程中所测腰背肌肉的肌电活动存在高水平,原始信号中应该规律出现的肌电静止信号不能分辨;躯干屈伸时,LDH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分别与双侧近胸段、腰段竖脊肌和双侧多裂肌的肌电振幅、中位频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部肌肉存在不同于正常人的特征性表面肌电改变,这些特征更能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肌肉情况,可以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有效指标。由此可见,表面肌电图不单是一种检测手段,其可被考虑在LDH的常规诊疗计划之内来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肌电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诊断 治疗 相关因素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个体化分层诊断 被引量:9
6
作者 黄仕荣 石印玉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3期228-232,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发病,病因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疾病个体化特征显著,正确及时的分层诊断是规范化个体治疗的前提。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排除与合并诊断、分型与分证诊断、病情分级诊断等分层诊断的内容...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发病,病因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疾病个体化特征显著,正确及时的分层诊断是规范化个体治疗的前提。本文系统地提出了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排除与合并诊断、分型与分证诊断、病情分级诊断等分层诊断的内容与方法,以适应该病个体化综合治疗和临床研究的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移位 诊断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神经根性症状的多变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黄仕荣 石印玉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10期684-686,共3页
大量的证据表明,临床症状体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在不同患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多变性,其灵敏度并不高。定位诊断的失误是导致临床治疗尤其是手术或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该文系统探讨了神经根性症状的多变... 大量的证据表明,临床症状体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在不同患者间存在着较大的多变性,其灵敏度并不高。定位诊断的失误是导致临床治疗尤其是手术或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该文系统探讨了神经根性症状的多变性及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的相关问题,提出多方法联合运用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定位准确性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定位诊断 神经根性症状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从痛论诊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仕荣 石印玉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2期1041-1047,共7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体征复杂多变,腰腿痛是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表现在疼痛的部位(范围或区域)、强度、性质、演变情况、影响因素与伴随症状等具有一定的特点与规律,临床上可将其总结归纳为皮节痛、运动痛、动态变化痛和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与体征复杂多变,腰腿痛是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表现在疼痛的部位(范围或区域)、强度、性质、演变情况、影响因素与伴随症状等具有一定的特点与规律,临床上可将其总结归纳为皮节痛、运动痛、动态变化痛和病变节段椎旁深压痛。这些疼痛特点与规律成为该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该文"从痛论诊"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腰腿痛 诊断
下载PDF
碎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洪美 孙钢 +3 位作者 张磊 赵铁军 顾力军 陈卫衡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9期519-521,共3页
目的 探讨碎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等问题。方法 23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手术证实为碎裂游离型者6例,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和术中所见,并将术中情况与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影... 目的 探讨碎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等问题。方法 23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手术证实为碎裂游离型者6例,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手术方式和术中所见,并将术中情况与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影像学表现按照胡有谷区域定位法,本组6例均属于Ⅱ、Ⅲ层面c、d域,在水平位分区上,多位于2、3区。6例中4例均在72 h内手术,术式为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游离2块者5例,游离2块并脱出于后纵韧带外者1例。多位于神经根管内,游离髓核组织块均与神经根、硬膜或马尾神经粘连。经过平均19.7个月的随访,JOA腰痛评分平均由4.0分提高到21.7分。结论 此类病例神经损害较为严重,应尽早手术。影像学诊断为脱出型或游离型较为容易,但诊断为碎裂性较为困难,术中应仔细探查,以防漏诊。2次或2次以上髓核游离而成为碎裂游离型是其发病机制,应视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骨科手术方法 诊断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断 被引量:114
10
作者 段红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4227-4230,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严重患者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明显影响。了解其发病机制并提高其诊断水平对指导该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诊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发病机制 诊断
下载PDF
再次腰椎间盘手术病人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苏宁 陈长玉 +1 位作者 沈晓秋 邹晓波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 对 84例腰椎间盘再次手术病人临床特征进行了资料分析 ,评价临床症状体征指标与术后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病人再次手术后至少随访 2年以上。其中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4例 ,继发性侧椎管狭窄 2 0例 ,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症 2 0例... 目的 对 84例腰椎间盘再次手术病人临床特征进行了资料分析 ,评价临床症状体征指标与术后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所有病人再次手术后至少随访 2年以上。其中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 34例 ,继发性侧椎管狭窄 2 0例 ,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症 2 0例。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 ,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症最常见临床诊断指标是神经根压迫症 ,休息痛 ,行走能力 >0 5公里和前次手术后无痛期 <1年 ,其中 3项以上阳性者诊断符合率达 75 %。再次手术随访效果 ,神经根再压迫病变效果优于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症 (P <0 0 1)。结论 休息痛 ,行走能力 >0 5公里 ,神经根压迫症 ,无痛期 <1年 4项指标对鉴别诊断神经根周围纤维化症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当排除实质性神经根受压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手术后 再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损害的肌电图检查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齐宗华 西永明 胡有谷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7.6岁;病史1周~1年;发病部位:L_(4-5)29例,L_5-S_18例,L_(4-5)并L_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7.6岁;病史1周~1年;发病部位:L_(4-5)29例,L_5-S_18例,L_(4-5)并L_5-S_1 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F波、H反射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观察电生理检查对神经根受损程度和定位的准确性。结果48例患者的周围神经感觉传导均正常;周围神经运动传导检查除5例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降低外,其余基本正常。F波异常3例,H反射异常12例。病程超过2周的40例患者的相应神经根前支支配肌肉的EMG出现异常表现,其中15例腰部椎旁肌EMG异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定位和神经功能状态,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和判断神经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神经根 诱发电位
下载PDF
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文元 李华 +3 位作者 申勇 董玉昌 张为 王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841-1843,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 [目的]探讨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6月-2005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5-38岁,平均23.96岁。诊断时间距外伤时间最短的为2d,最长的8个月,平均4.1个月。早期明确诊断后行经关节突入路胸椎间盘摘除术。[结果]11例患者获得1、1-3.8年术后随访,平均随访2.6年。根据Otani’s等分级方法进行疗效评价: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失败0例。手术优良率为90.91%。[结论]外伤性胸椎间盘突出较少见,无典型临床表现,本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远期优良疗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胸椎 椎间盘移位 早期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综合影像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善军 彭玉华 +2 位作者 赵静 陈立平 周宏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诊断本病的MRI特点与病理学关系及最佳影像学手段,以提高本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CT和MRI表现特点。CT组16例,MRI组2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6例。结果:16例CT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囊前高密... 目的:探讨诊断本病的MRI特点与病理学关系及最佳影像学手段,以提高本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CT和MRI表现特点。CT组16例,MRI组2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6例。结果:16例CT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囊前高密度影边缘较清,4例显示游离碎片与椎间盘呈细窄颈相连。MRI组中,7例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13例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3例T1WI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以MRI为最佳,MR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其病理的改变,仔细分析平扫信号特点即可明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的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燕梅 何新雄 李励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200例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64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椎间盘突出间隙及突出类型分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部位分布以L4~5和L5~S1最为常见,次为L3~4... 目的探讨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200例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64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椎间盘突出间隙及突出类型分别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部位分布以L4~5和L5~S1最为常见,次为L3~4+L4~5和L3~4+L4-+L5~S1,其余部位少见。突出类型以后突中央型最多见,其次为后突外侧型,其他类型少见。结论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螺旋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毅 杨卫良 +6 位作者 杜劲松 张波 纪青 宋科官 杨国夫 张涛 曲彦隆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55-456,458,共3页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及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特殊性。方法 分析 49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起病急 ,症状重 ,CT及MRI分辨率虽高 ,但易出现假阴性。腰椎管造影在一定程度... 目的 探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特点及其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特殊性。方法 分析 49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起病急 ,症状重 ,CT及MRI分辨率虽高 ,但易出现假阴性。腰椎管造影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其不足 ;由于游离在椎管间盘组织的压迫 ,神经根多处于固定状态 ,术中移动神经根及摘除髓组织时易损伤神经根及硬膜囊。结论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 ;术前应详读X线CT、MRI等资料 ,有疑问时应行椎管造影 ;在取出游离于椎管内的间盘组织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 病理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部肿瘤漏诊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廷宝 范清宇 +2 位作者 怀居刚 刘晓平 周银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1126-1127,共2页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部肿瘤漏诊的原因 ,提出诊断时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 1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合并腰部肿瘤者 11例 ,漏诊 7例 ,从中找出漏诊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以腰椎间盘突...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部肿瘤漏诊的原因 ,提出诊断时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 13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合并腰部肿瘤者 11例 ,漏诊 7例 ,从中找出漏诊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诊断收住院治疗 ,合并椎体转移瘤 4例 ,合并硬膜内、硬膜外神经鞘瘤各 1例 ,合并硬膜内囊性畸胎瘤 1例 ,经 CT强化、MRI检查并结合临床化验确诊。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部肿瘤少见 ,常易漏诊。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查体和必要的临床化验可减少漏诊 ,MRI对腰部肿瘤的早期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并发症 腰部肿瘤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疗效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李鹤平 庄文权 +3 位作者 杨建勇 陈伟 吴彩华 刘世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前后的作用。方法:对40例有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介入手术前后进行L5和S1的DSEP检查,测定其N40的峰潜伏期,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结果:术前DSEP检测的异...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手术前后的作用。方法:对40例有L5和S1神经根损害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介入手术前后进行L5和S1的DSEP检查,测定其N40的峰潜伏期,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结果:术前DSEP检测的异常率达90.0%(36?40),主要表现为N40峰潜伏期延长;术后DSEP复查异常率明显减少,为15.0%(6?40),术前DSEP检测异常者术后DSEP复查表现为N40峰潜伏期较术前明显缩短。结论:DSEP检查是在介入手术前判断神经根功能受损程度和术后神经根功能改善程度客观、敏感和可靠的检测方法,可协助评价介入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介入手术 疗效
下载PDF
腰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
19
作者 曾行德 马著彬 +2 位作者 黄信华 张有益 黄福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153-156,共4页
脊髓造影是腰间盘突出症常用影像检查之一。本文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2例腰间突出脊髓造影。腰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和腰骶骨质异常。本组病例脊髓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5.9%,与Kieffer报道... 脊髓造影是腰间盘突出症常用影像检查之一。本文报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2例腰间突出脊髓造影。腰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和腰骶骨质异常。本组病例脊髓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5.9%,与Kieffer报道接近。游离骨块是腰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本文着重讨论了它的脊髓造影表现和形成原因。还讨论了腰5~骶1,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诊断体会。最后,提出本症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脊髓造影术 鉴别诊断 病理学 腰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 被引量:5
20
作者 廖伟 邱波 谢鸣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诊断方法,评估个体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2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ELLD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7例;椎板部分切除减压、椎弓根... 目的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诊断方法,评估个体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2年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ELLD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术7例;椎板部分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LIF)8例;经峡部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11例。比较单纯腰椎CT、MRI检查及联合CT、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察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腰椎CT扫描、单纯MRI检查、联合CT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24/26)、88%(23/26)和100%(26/26),3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2,P=0.224)。术后患者下肢痛均完全缓解。随访时间2~6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随访期间未见腰椎间盘再突出,无翻修病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5.8±4.2)分,明显优于术前的(11.5±2.8)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45,P=0.000),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7例行开窗术患者中1例术后5年出现腰痛及腰椎失稳,其余患者随访情况良好;PLIF和TLIF患者末次随访时融合良好,未见假关节形成,未见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未有Cage移位、下沉或脱出。结论 ELLDH临床表现复杂,联合应用CT和M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ELLDH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植骨融合良好,并发症少,远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椎管狭窄 关节不稳定性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