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per Lillooet River Hydroelectric Project: The Challenges of Constructing a Power Tunnel for Run-of-River Hydro Projects in Mountainous British Columbia 被引量:1
1
作者 Nichole Boultbee Oliver Robson +1 位作者 Serge Moalli Rich Humphries 《Engineering》 2018年第2期96-102,共7页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Hydroelectric Project (ULHP) is a run-of-river power generation scheme located near Pemberto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consisting of two separate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HEFs) with a c...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Hydroelectric Project (ULHP) is a run-of-river power generation scheme located near Pemberton,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consisting of two separate hydroelectric facilities (HEFs) with a combined capacity of 106.7 MW. These HEFs are owned by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Power Limited Partnership and the Boulder Creek Power Limited Partnership, and civil and tunnel construction was completed by CRT-ebc.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HEF includes the excavation ofa 6 m wide by 5.5 m high and approximately 2500 m long tunnel along the Upper Lillooet River Valley. The project is in a moun- tainous area; severe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ce of sensitive wildlife species constrained the site operations in order to limit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e site is adjacent to the Mount Meager Volcanic Complex, the most recently active volcano in Western Canada. Tunneling conditions were very challenging, including a section through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the most recent eruption from Mount Meager Volcanic Complex (-2360 years before the present). This tunnel section included welded breccia and unconsolidated deposits composed of loose pumice, organics (that represent an old forest floor), and till, before entering the underlying tonalite bedrock.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ection of the tunnel required cover grouting, umbrella support, and excavation with a combination of road header, hydraulic hammer, and drilling-and-blasting method.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roject, a summary of the ke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chedule challenges, and a description of the successful 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through deposit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volcan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of-river hydro project power tunnel Umbrella support Canopy tubes Volcanic depositsPumiceRoadheader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下载PDF
Excavation of Inlet Tunnels at Geheyan Power Station
2
作者 LIU Li xin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China CHANG Han junEngineer, Design Institut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 430010,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1-22,共2页
The Geheyan Power Station on the Qingjiang river has four inlet tunnels, on the right bank, with its excavation diameter of 11.3 m to 12.5 m, after lining diameter of 9.5 m, axis to axis spacing of 24 m. The thickness... The Geheyan Power Station on the Qingjiang river has four inlet tunnels, on the right bank, with its excavation diameter of 11.3 m to 12.5 m, after lining diameter of 9.5 m, axis to axis spacing of 24 m. The thickness of the pillar between tunnels should usually be more than two times of tunnel diamet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excavation. In this paper, the excavation methods of tunnels with the pillar thickness as small as the tunnel diameter, such as smooth surface blasting, shotcrete support protection, are emphatical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tunnel adjacent tunnel EXCAVATION 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 GEHEYAN power Station
下载PDF
Power allocation and mode selection methods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rectangular tunnel 被引量:2
3
作者 Zhai Wenyan Sun Yanjing +1 位作者 Xu Zhao Li S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2期253-260,共8页
For the multipath fading on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fined areas,the rectangular tunne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ultimode channel model and the ch... For the multipath fading on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n the confined areas,the rectangular tunnel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ultimode channel model and the channel capacity formula derivation was obtained.On the optimal criterion of the channel capacity,the power allocation methods of both amplifying and forwarding(AF) and decoding and forwarding(D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were proposed in the limitation of the total power to maximize the channel capacity.The mode selection methods of 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 and 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 models in the rectangular tunnel,through which the higher channel capacity can be obtained,were put forward as well.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comparison show that,channel capacity of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the rectangular tunnel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technology;channel capacity of the rectangular tunnel under complicated conditions is maximized through the proposed power allocation methods,and the optimal cooperative mode of the channel capacity can b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cooperative mode selection methods given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ngular tunnel Multimode channel model Channel capacity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power allocation Mode selection
下载PDF
基于锥角控制的下风向风力机功率调节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波峰 石腾 +3 位作者 李振 肖航 马远卓 蔡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753,共7页
针对中小型下风向风力机开展了功率调节策略研究.首先,对100 W下风向风力机进行了仿真计算和风洞实验,探究了下风向风力机的气动性能;然后,分析了风轮锥角对风力机输出功率和叶根载荷的影响机制,归纳出输出功率与锥角余弦值的三次方正相... 针对中小型下风向风力机开展了功率调节策略研究.首先,对100 W下风向风力机进行了仿真计算和风洞实验,探究了下风向风力机的气动性能;然后,分析了风轮锥角对风力机输出功率和叶根载荷的影响机制,归纳出输出功率与锥角余弦值的三次方正相关,叶根载荷与锥角余弦值的平方正相关;最后,形成了一套基于锥角控制的下风向风力机功率主/被动调节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主动调节策略可在超额定风速运行时有效控制风轮输出功率,并可使叶根载荷极值降低14.2%;较控制前,采用被动调节策略可使得在超额定风速运行时,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平均偏差减小20.84 W.两种调节策略皆可实现超额定风速运行时下风向风力机输出功率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风向风力机 气动性能 风轮锥角 功率调节 风洞实验
下载PDF
电力管廊通风规律及结构布局优化研究
5
作者 高峰 姚海波 +3 位作者 耿英宸 冯天垚 庄璐 于贺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6-166,共11页
为改善电力管廊的通风效果,依托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综合管廊工程,采用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电力舱通风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在得到初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通风方式、通风口位置和电缆布局,对比研究机械进风自然排风和自然进风... 为改善电力管廊的通风效果,依托北京新机场高速公路综合管廊工程,采用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电力舱通风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在得到初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通风方式、通风口位置和电缆布局,对比研究机械进风自然排风和自然进风机械排风、通风口设在管廊顶部和两侧、10 k V和110 k V电缆交换位置3类6种工况下的通风效果。结果表明:1)现有正常通风条件下,从进风口到排风口,进风口处气流组织混乱;同时,由于在进风口处气流2次改变运动方向导致能量损失很大,致使可用于驱动管廊内空气的能量减小,通风效果下降,造成能源浪费。2)将通风口(风机)布置在电力舱两侧时,因初始风速与通风方向一致,避免了能量损失,有效提高了通风效果。研究显示,管廊中间断面的平均风速提高了0.31 m/s,变幅达39.6%;温度降低了1.6℃,变幅达6.1%;压力损失降低了13.7 Pa,变幅达30.4%,极大地改善了电力舱通风效果。3)在通风口(风机)位于顶部的条件下,对电缆布局优化后,10 k V电缆表面温度降低3.21℃,110 k V电缆表面温度升高1.68℃,纵断面平均温度下降0.365℃,电缆布局调整有利于降低舱内温度,减少压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管廊 通风规律 数值模拟 通风优化
下载PDF
电力隧道渗漏水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6
作者 张成 李上国 +5 位作者 赵明 刘遥 张益轩 崔奕铭 李金涛 宋庆贺 《农村电气化》 2024年第9期10-13,共4页
电力隧道内电缆数量较多,电缆及其他电力设施对水非常敏感,如果积水淹没电缆(尤其是电缆接头部位),可能会造成事故和损失。文章详细分析了暗挖、盾构等结构形式隧道的渗漏水成因,对管片、环梁、沉降缝、墙体及管孔等部位渗漏水治理措施... 电力隧道内电缆数量较多,电缆及其他电力设施对水非常敏感,如果积水淹没电缆(尤其是电缆接头部位),可能会造成事故和损失。文章详细分析了暗挖、盾构等结构形式隧道的渗漏水成因,对管片、环梁、沉降缝、墙体及管孔等部位渗漏水治理措施进行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建议并进行了试点应用,为电力隧道渗漏水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隧道 渗漏水 管片 环梁 管孔 沉降缝
下载PDF
隧道牵引分区所雷击暂态特性及其二次设备电磁兼容研究
7
作者 王继来 王朋成 +1 位作者 张威振 张国钢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牵引供电系统遭受雷击会在分区所内产生过电压与过电流,对分区所开关柜中二次设备产生瞬态电磁干扰,影响其正常运行。文中针对电气化铁路隧道分区所,建立雷击暂态仿真模型,计算了接触网不同位置遭受雷击时分区所的过电压与过电流,建立了... 牵引供电系统遭受雷击会在分区所内产生过电压与过电流,对分区所开关柜中二次设备产生瞬态电磁干扰,影响其正常运行。文中针对电气化铁路隧道分区所,建立雷击暂态仿真模型,计算了接触网不同位置遭受雷击时分区所的过电压与过电流,建立了27.5 kV开关柜的电磁场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开关柜中不同区域的瞬态电场、磁场分布。结果表明:雷击接触网会在分区所内产生幅值较大、频率较高的过电压与过电流,在其作用下开关柜低压室瞬态电场可达147.2 V/m、瞬态磁场可达1.3 kA/m,断路器室前壁处瞬态电场可达822.9 kV/m、瞬态磁场可达15.85 kA/m,超过标准规定的幅值,二次设备需要考虑相应的电磁屏蔽措施。论文结果对牵引供电系统雷击过电压/电流防护以及二次设备电磁兼容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牵引供电系统 分区所 雷击暂态特性 开关柜 二次设备 电磁兼容
下载PDF
爆破振动下城市管架型热力管道响应与安全研究
8
作者 李胜林 李黎 +3 位作者 龙彬 韩丽茹 侯宗新 尹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5-903,共9页
以下穿热力隧道的北京冬奥支线区间隧道爆破为背景,建立热力管道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利用锤击测试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在数值模型中输入实测的爆破振动波,研究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管架型热力管道动态响应.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作用... 以下穿热力隧道的北京冬奥支线区间隧道爆破为背景,建立热力管道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利用锤击测试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在数值模型中输入实测的爆破振动波,研究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管架型热力管道动态响应.结果表明: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管道结构的有效应力为45.89 MPa,有效应变仅为0.02%,与重力初始作用时结构应力应变分布保持一致,爆破振动对管道结构的作用效应较小;放大输入地震波5~100倍,管道结构的PPV随之等倍数增大,而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变的增幅仅为4.5%左右;提取实测地震波低频成分并施加在管道结构上,并不会引起热力管道的应力和应变大幅度增加,管道材料的等效应力均在50 MPa以下.由此可见,地震波峰值和主频对管道应力应变分布影响均较小。具有波纹管膨胀节的架空管道结构受力均匀,变形协调性和抗震性能较好,因工程爆破振动造成破坏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爆破 热力管道 动力响应 应力状态
下载PDF
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水力特性
9
作者 高学平 魏南疆 刘殷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102,共9页
对于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立面转弯隧洞的转弯段将直接影响侧式出水口的水力特性。若立面转弯隧洞参数设计不合理,极易导致侧式出水口内部发生流动分离。选取RSM紊流模型,针对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进行数值模拟,探究立面... 对于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立面转弯隧洞的转弯段将直接影响侧式出水口的水力特性。若立面转弯隧洞参数设计不合理,极易导致侧式出水口内部发生流动分离。选取RSM紊流模型,针对接立面转弯隧洞的侧式出水口进行数值模拟,探究立面转弯隧洞曲率半径R、弯道后直隧洞长度L及转弯角度α等参数对出水口水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隧洞内流动过程进行了讨论。增加立面转弯隧洞曲率半径R和弯道后直隧洞长度L能显著改善出水口的水力指标。当曲率半径R≥12 D(D为隧洞直径)、弯道后直隧洞长度L≥16 D时,侧式出水口内部无明显流动分离,拦污栅断面流速分布均匀且无反向流速区。研究成果将对抽水蓄能电站侧式进/出水口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侧式出水口 立面转弯隧洞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抽水蓄能电站无压泄洪洞台阶消能型式研究
10
作者 刘洁玉 尚渝钧 +1 位作者 刘合睿 刘洁 《西北水电》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基于甘肃某抽水蓄能电站泄洪洞洞内消能设计,探讨在流量及底坡恒定的条件下,台阶尺寸与消能率的相关关系,探寻台阶尺寸的初拟原则,采用现行NB/T 10867-2021《溢洪道设计规范》中跌落流上限及滑行流下限的经验公式(坡角范围为2.86°~... 基于甘肃某抽水蓄能电站泄洪洞洞内消能设计,探讨在流量及底坡恒定的条件下,台阶尺寸与消能率的相关关系,探寻台阶尺寸的初拟原则,采用现行NB/T 10867-2021《溢洪道设计规范》中跌落流上限及滑行流下限的经验公式(坡角范围为2.86°~59.53°)进行台阶消能流态的初步判别,通过Chanson半经验公式理论计算和CFD数值模拟水工隧洞底板布置不同台阶尺寸对应的消能特性。结果表明:在流量及坡度不变的情况下,台阶尺寸(台阶步长及高度)对消能率的影响有限;台阶尺寸越大,水力要素受流动边界条件影响和扰动越明显;初拟台阶尺寸时,应分析水流掺气点位置及出现掺气均匀流位置随台阶尺寸变化向上游移动的速率,同时结合实际边界条件、便于施工及后期运维等方面综合考虑,台阶高差宜控制在0.20~0.6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泄洪洞 台阶消能 流态 消能率
下载PDF
公路隧道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容量配置研究
11
作者 李金 林志 +3 位作者 于冲冲 尹恒 刘超铭 黄可心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4-130,共7页
为降低公路隧道的电力运营成本,探究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系统在公路隧道的应用前景,研究合适的容量配置求解方法。建立利用风、光、水和储能设备的互补发电系统为公路隧道提供电力资源。以特长公路隧道(总长7.1 km)为估算模型,采用改进... 为降低公路隧道的电力运营成本,探究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系统在公路隧道的应用前景,研究合适的容量配置求解方法。建立利用风、光、水和储能设备的互补发电系统为公路隧道提供电力资源。以特长公路隧道(总长7.1 km)为估算模型,采用改进后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即离散型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全生命周期的建设成本和设备维护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缺电负荷率(LPSP)和储能电池的状态为约束,对风力发电设备、光伏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最优容量配置进行求解。结果表明:1)对比标准粒子群算法,离散型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总投入成本更少,寻优能力更强;2)对比该隧道1年的用电成本,前期投入将在5年内回本;3)在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的设备全生命使用周期的20年内,该隧道可节省1 920.39万元电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公路隧道 风光水储互补发电系统 离散型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 容量配置
下载PDF
超长电力隧道通风设计运行参数计算方法
12
作者 王亮 汪雄平 +1 位作者 成瑾 钟珂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13-219,共7页
为有效排除电缆发热量,超长电力隧道通风能耗巨大。实际运行中电缆大多数时候处于非饱和运行状态,故实际所需的通风量明显小于通风设计工况,因此存在很大的通风节能潜力。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支持,该节能措施难以落实。为此,本文针对超长... 为有效排除电缆发热量,超长电力隧道通风能耗巨大。实际运行中电缆大多数时候处于非饱和运行状态,故实际所需的通风量明显小于通风设计工况,因此存在很大的通风节能潜力。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支持,该节能措施难以落实。为此,本文针对超长隧道内部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讨通风量、电缆发热强度和通风区段长度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隧道出口气温不高于40℃限制条件下的运行参数关联式,可快速准确地预测已建成隧道实时所需通风量,也可用于隧道设计阶段参数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隧道 通风区段长度 节能 通风量
下载PDF
超长电力电缆隧道冬季温度分布特征及通风节能潜力
13
作者 周嘉怡 王亮 +2 位作者 成瑾 钟珂 亢燕铭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为了解冬季通风时隧道内的换热情况和节能潜力,对冬季室外气温为4~12℃时超长通风区间特高压电力隧道内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ANSYS Fluent 19.2软件,通过用户自定义程序完成电力隧道全长的模拟。对冬季隧道的传热特征... 为了解冬季通风时隧道内的换热情况和节能潜力,对冬季室外气温为4~12℃时超长通风区间特高压电力隧道内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ANSYS Fluent 19.2软件,通过用户自定义程序完成电力隧道全长的模拟。对冬季隧道的传热特征和通风节能潜力进行分析,定义并给出了冬季能实现最大节能效果的临界通风量。结果表明:具有超长通风区间的电力隧道存在通过降低通风量从而实现节能的潜力;冬季电力隧道前段土壤放热、后段土壤吸热,土壤放热量占比受室外气温影响,而土壤吸热量占比受室外空气温度和通风量影响;冬季室外气温越低,临界通风量越小,通风节能潜力越大,当冬季室外气温为4~12℃时,最大可能节能率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缆隧道 超长通风区间 温度分布 节能潜力 数值模拟 传热特征 冬季
下载PDF
基于动态格栅的湍流风实验模拟方法研究
14
作者 金瑞麒 武广兴 +3 位作者 魏永刚 张海瑞 李新凯 刘永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7-594,共8页
开发一种基于动态格栅的湍流风实验模拟方法和装置,并通过调节格栅运动参数和来流风速,实现对湍流风特征参数的定量调控。实验分别研究罗斯贝数Ro、格栅雷诺数Re_(M)、格栅运动角加速度α、格栅运动周期长度T对湍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 开发一种基于动态格栅的湍流风实验模拟方法和装置,并通过调节格栅运动参数和来流风速,实现对湍流风特征参数的定量调控。实验分别研究罗斯贝数Ro、格栅雷诺数Re_(M)、格栅运动角加速度α、格栅运动周期长度T对湍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湍流参数仅对罗斯贝数敏感,平均风速与湍流度均随罗斯贝数增加而增大,而湍流积分尺度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综合实验工况参数,得到湍流强度可调节范围为0.05~0.39,湍流积分尺度可调节范围为0.15~1.56 m,适用于缩尺比1∶20~1∶1200范围的风电机组模型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风洞 湍流 动态格栅 湍流积分尺度
下载PDF
健康监测在高速公路电力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席三平 张建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44-147,共4页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普及与成熟,自动化监测技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电力隧道基坑工程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搭建监测系统框架将数据信息统筹集中,从而分析结构变化趋势并及时识别结构损伤状态。基坑以“知物云”...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普及与成熟,自动化监测技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电力隧道基坑工程采用自动化监测技术,搭建监测系统框架将数据信息统筹集中,从而分析结构变化趋势并及时识别结构损伤状态。基坑以“知物云”健康监测系统为依托,通过对监测设备采集数据实时监测并系统分析对比,保障施工作业安全以及应对特殊施工环境,为隧道基坑监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隧道基坑 自动化监测 知物云
下载PDF
新建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铁路U型槽的施工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霍永鹏 《山西建筑》 2024年第7期154-156,181,共4页
为了给涉铁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某电力隧道下穿丰沙铁路U型槽结构的工程案例,建立“土体-U型槽结构-电力隧道”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并分析新建电力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轨道及U型槽结构的变形影响,研究表明铁路轨道沉降最大值... 为了给涉铁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基于北京市某电力隧道下穿丰沙铁路U型槽结构的工程案例,建立“土体-U型槽结构-电力隧道”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并分析新建电力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轨道及U型槽结构的变形影响,研究表明铁路轨道沉降最大值为-3.592 mm,水平位移最大值为3.496 mm;U型槽沉降最大值为-3.974 mm,水平位移最大值为4.142 mm,可满足安全要求,并进一步提出必要的工程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隧道 U型槽 数值模拟 下穿铁路 结构变形
下载PDF
综合管廊电力舱电缆火灾研究进展
17
作者 许德胜 李炎锋 杨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3-1217,1246,共6页
综合管廊的电力运营输送安全是韧性城市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在分析电力舱火灾成因、火灾特点及消防安全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了综合管廊电力舱电缆火灾的关键科学问题。从电缆火灾的燃烧动力学机理、风险评估以及预警防护3个方面,综述... 综合管廊的电力运营输送安全是韧性城市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在分析电力舱火灾成因、火灾特点及消防安全特殊性的基础上,归纳了综合管廊电力舱电缆火灾的关键科学问题。从电缆火灾的燃烧动力学机理、风险评估以及预警防护3个方面,综述了管廊电力舱火灾安全的研究成果和总体进展。结果表明:在电力舱电缆火灾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上已经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但关于复杂廊体结构因素对火灾的影响研究还缺乏深入的探讨。结合管廊行业实际工程的发展,指出长通风区间电力舱电缆火灾的蔓延及联动防治是未来综合管廊消防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管廊 电力电缆 火灾研究 风险评估 消防预警
下载PDF
基于随机变量概率分析的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间距计算方法
18
作者 陈昕 于丽 +2 位作者 郭晓晗 王明年 张晨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182,共9页
考虑着火列车位置和残余运行时间两个随机变量,构建基于列车残余运行的紧急救援站间距定量计算方法并进行验证,分析隧道纵坡、列车制动性能、列车动力损失对紧急救援站间距的影响,以及不同紧急救援站间距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列车... 考虑着火列车位置和残余运行时间两个随机变量,构建基于列车残余运行的紧急救援站间距定量计算方法并进行验证,分析隧道纵坡、列车制动性能、列车动力损失对紧急救援站间距的影响,以及不同紧急救援站间距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动力损失增大、制动性能减弱、隧道纵坡增大均会导致紧急救援站间距减小,其重要性排序为列车动力损失>列车制动性能>隧道纵坡;紧急救援站间距15 km的适用条件为列车动力损失≤1/4;间距20 km的适用条件为列车动力损失≤1/4,且隧道坡度为30‰时,通行列车制动性能应与CRH5相当;间距30 km的适用条件为99.97%保证率的列车残余运行时间≥21.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紧急救援站间距 列车动力损失 列车制动性能 隧道纵坡
下载PDF
抽蓄电站无压隧洞交叉区体型优化试验研究
19
作者 田静 顾长宽 +1 位作者 郭汉驰 薛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17,38,共4页
交叉无压隧洞交汇区域水流的水力特性复杂,无压隧洞交叉区体型及交汇口水流水力特性的研究对确保水利枢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高落差泄洪排沙洞和放空洞交叉区体型进行优化,最终确... 交叉无压隧洞交汇区域水流的水力特性复杂,无压隧洞交叉区体型及交汇口水流水力特性的研究对确保水利枢纽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对某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高落差泄洪排沙洞和放空洞交叉区体型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圆弧连接+交叉角21°的交叉区体型。对比分析圆弧连接+交叉角21°的交叉区优化体型下特征试验工况的水力特性。结果表明,6种特征试验工况下,泄洪排沙洞和放空洞交叉口及下游均为急流,明流泄洪且流态较稳定,均在交汇口下游右边直墙处形成最大水深,水深低于直墙高度,满足水面线不宜超过直墙范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无压隧洞 体型优化 交汇水流 抽水蓄能电站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直流线路互联的区-隧供电系统弹性恢复策略
20
作者 孔惠文 马静 +1 位作者 程鹏 贾利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9-2103,共15页
在“双碳”目标下,以服务区光伏车棚、光伏隧道为代表的能源交通融合供电场景逐步普及,这使得形态开放且布局分散的区-隧供电系统在面临极端灾害或人为攻击时更为脆弱。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线路互联的区-隧供电系统弹性恢复策略... 在“双碳”目标下,以服务区光伏车棚、光伏隧道为代表的能源交通融合供电场景逐步普及,这使得形态开放且布局分散的区-隧供电系统在面临极端灾害或人为攻击时更为脆弱。为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直流线路互联的区-隧供电系统弹性恢复策略。根据灾害前对直流线路的改造与韧性加固计划,首先,提出了基于直流线路被优先遍历的可行拓扑搜索策略,用于保障所提系统在极端灾害后的有效互联;其次,基于对故障负荷重要级权重的多层级分类策略,该文先后以重要负荷恢复量最大化和系统额外损耗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故障恢复目标函数,共同保证极端灾害发生后系统基于稀缺分布式能源的最大弹性恢复;再次,基于传统二阶锥松弛方法可能挣脱原始约束的缺陷,提出通过约束额外损耗中流经电流分量实现对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的收敛,确保所提模型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稳定适用;最后,通过涵盖区-隧供电系统的改进IEEE 123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隧供电系统 直流线路互联 深度优先遍历 弹性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