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mate Evolution Recorded by Organic Carbon Stable I sotope since 5 kaB.P.in Poyang Lake Area, China
1
作者 Peng Hongxia Li Chang’an Shi Chaoyi Yang Chao Huang Changsheng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 ratios and magnet ic susceptibility, climate evolution in the past 5 kaB.P. in Poyang Lake plain (in Jiangxi Province) has been reconstructed. The results of the re... Based on the data of 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 ratios and magnet ic susceptibility, climate evolution in the past 5 kaB.P. in Poyang Lake plain (in Jiangxi Province) has been reconstructed.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e climate evo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nine stages in the past 5 kaB.P.. Comparisons of different regional environmental records suggest that the intens ity and the temporal spatial changes of monsoon in China mainly controlled the climate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yang lake area paleoclimate evolution 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 pe ratio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下载PDF
Analysis on Change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in Poyang Lake Area from 1991 to 2005
2
作者 ZHU Bi-qin GU Xiao-qing CHEN Hu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2年第5期56-59,64,共5页
[Objective] The reseamh aimed to analyze variation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in Poyang Lake area from 1991 to 2005. [Method] Based on Landsat TM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1991 and 2005 in Poyang Lake area, NDVI dimidiate... [Objective] The reseamh aimed to analyze variation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in Poyang Lake area from 1991 to 2005. [Method] Based on Landsat TM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1991 and 2005 in Poyang Lake area, NDVI dimidiate pixel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vegetation cover- age. By transfer matrix, temporal-spatial change of the vegetation cover grade in the area was analyzed. [ Result] Vegetation cover in this region overall presented increase trend from 1991 to 2005, and forestry area increased somewhat. But at the same time, farmland area decreased to some extent. Sandlot and bare land also increased slightly. [ Conclusion] Government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reasonably allocate land re- sources and protect natural ecology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etation cover NDVI Change analysis poyang lake area China
下载PDF
Emergy Analysis of Agro-ecosystem in Poyang Lake Area 被引量:2
3
作者 PAN Xing-xia1,2,3, HE Yi-qing1,3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China 2.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63, China 3.Systems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8期23-26,31,共5页
By using emergy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s, we conduc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em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o-ecological system in Poyang Lak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 By using emergy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s, we conduct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em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o-ecological system in Poyang Lak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 is relatively low in this area; the net emergy yield rate is hig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is strong.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emergy analysi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develop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existing rich natural resources; increase technological inputs; develop circular agriculture; promot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Y ANALYSIS Agro-ecological SYSTEM poyang lake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ishery in Poyang Lake Area
4
作者 Haihua WANG Yilong FU +2 位作者 Shengyun KANG Yougen LI Wenjing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12期39-44,共6页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n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fishery development in Poyang Lake area,this paper presents loc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dvantages i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ishery.According to...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n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s of fishery development in Poyang Lake area,this paper presents loca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advantages in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fishery.According to orientation of leading functions,Poyang Lake can be divided into breeding development,capture operation,enhancement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functional zones.In accordance with industrial foundation and ecological advantages of cities and counties in Poyang Lake,it determines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8 leading industries:river crabs,shrimps(Procambarus clarkia),eels,Pengze crucian carp,Siniperca chuatsi,Channa argus,Ietalurus Punetaus,and pearl.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ally summing up exploration experience,it comes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path"ecology oriented fishery and industrialization oriented ecological fishery"for ecological fishery in Poyang Lake area.It proposes a series of key technological measures,including reducing fertilizer and drugs,increasing output and benefits,low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high quality and safety,and standardization,to realize a benign cycle of"cost saving,benefit increasing,quality improving and low carbon"and the multi-win objectiv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ecology,economy and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FISHERY FISHERY ZONING DEVELOPMENT MODE
下载PDF
Rapid Extraction of Water Area in Poyang Lake Based on Sentinel-1 Satellite Images
5
作者 Huang Ping Xu Xiaohua Li Delo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5期55-58,共4页
Based on the images taken by Sentinel-1A before and after rainstorm in Poyang Lake in June 2017,the expansion range of water area in the lake area was extracted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using the threshold method and v... Based on the images taken by Sentinel-1A before and after rainstorm in Poyang Lake in June 2017,the expansion range of water area in the lake area was extracted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using the threshold method and vector superposition method.It is proved that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feasible,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Sentinel-1 satellite data in the assessment of flood disas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 SAR poyang lake Water area
下载PDF
鄱阳湖地区级配不良偏细砂砾石料力学特性
6
作者 吴平 凌华 +2 位作者 石北啸 傅华 韩华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基于大型三轴试验数据,研究了级配和相对密度D_(r)对鄱阳湖地区级配不良偏细砂砾石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于5 m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砂砾石料压实性能降低;随着大于5 m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P_(5)和D_(r)的增大,强度... 基于大型三轴试验数据,研究了级配和相对密度D_(r)对鄱阳湖地区级配不良偏细砂砾石料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于5 m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砂砾石料压实性能降低;随着大于5 mm粒径颗粒质量分数P_(5)和D_(r)的增大,强度指标、初始切线弹性模量与体积模量增大;本文研究范围内,随P_(5)和D_(r)的增大,强度指标c、φ、φ_(0)、Δφ线性增大,且P^(5)和D_(r)对强度指标的作用效应几乎不存在相互影响;随P 5和D_(r)的增大,邓肯E-B模型参数K、K_(b)增大,且P_(5)越高D_(r)对K、K_(b)的影响越显著,D_(r)越大时P_(5)对K、K_(b)的影响越强烈,存在相互影响效应;提出了考虑级配与D_(r)双重影响的强度指标和变形参数经验计算公式,该公式能高精度预测鄱阳湖地区级配不良偏细砂砾石覆盖层料的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石料 颗粒级配 强度指标 变形 力学特性 相对密度 鄱阳湖地区
下载PDF
近40年鄱阳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与空间异质机制
7
作者 魏国恩 刘耀彬 +3 位作者 李汝资 李硕硕 骆康 刘澄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08-2322,共15页
洞察快速城市化进程下三生空间的转型规律和空间异质驱动机制,是湖域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和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地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系统韧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 洞察快速城市化进程下三生空间的转型规律和空间异质驱动机制,是湖域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和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地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系统韧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0—2020年土地覆被遥感影像数据,从“空间结构-分布格局-空间功能”演变视角分析鄱阳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规律,并定量识别环湖区、近湖区和远湖区格局转型的空间异质机制。结果表明:(1)近40年鄱阳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具有显著的空间动态异质性,生产空间持续聚焦于湖滨及河流沿岸平原区,生活空间向各城市建成区蔓延集聚,生态空间存续于湖域及边缘山区丘陵地带。县域尺度格局转型同样呈显著的差异化演进格局,其中生态空间的收缩趋势呈现出由环湖向远湖逐渐衰减的态势;(2)尽管以生态空间为主导的结构基本面未改变,但生态空间在生产和生活空间侵占下持续减损,突出表现为大规模水域和林地生态空间被农业生产、工矿和城镇建设空间侵占;(3)功能指数转型中持续呈现出由环湖区向远湖区的梯度变化过程,证实了三生空间功能转型“湖泊效应”现象的存在;(4)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环湖区和近湖区三生空间格局转型的关键驱动因子,而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主导了远湖区的三生空间格局转型,而城市人口集聚、经济增长、产业经济规模增长和农机使用水平等二级细分因素通过不同情景组合塑造了鄱阳湖区不同地域差异化的三生空间格局转型机制。研究结果为认识湖域地区独特的国土空间演进规律和因地而异的演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构建面向现代化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生产-生活-生态”协同的生态文明新格局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格局转型 驱动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 鄱阳湖区
下载PDF
基于最佳景观尺度的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
8
作者 王博 舒晓波 +2 位作者 廖富强 黎钰 万智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7,共12页
[目的]科学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借鉴最佳景观尺度设定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分析尺度,分析了鄱阳湖区1990—2020年土地... [目的]科学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借鉴最佳景观尺度设定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分析尺度,分析了鄱阳湖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PLUS模型多情景模拟了2035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结果]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是滨湖区显著高于外围地区,南部地区总体高于北部地区,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和丘陵地区,河流两侧的冲突值也显著偏高。1990—2005年城镇地区的冲突变化并不显著,乡村地域及县域交界区域冲突水平较高,2005—2020年冲突水平进一步加剧;2035年不同情景下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将延续2020年的状态,但可持续发展情景能有效缓和冲突水平,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发展。[结论]1990—202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重心由乡村及县域交界区域向城镇地区转移,且冲突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未来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有序进行国土空间开发,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最佳景观尺度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鄱阳湖区
下载PDF
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婷婷 钱海燕 +1 位作者 周杨明 杨梅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0-542,共13页
【目的】土壤氮素是湿地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鄱阳湖受损湿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鄱阳湖退田还湖区中的双退区选择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的马... 【目的】土壤氮素是湿地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鄱阳湖双退区受损湿地土壤氮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鄱阳湖受损湿地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鄱阳湖退田还湖区中的双退区选择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多宝乡的马影湖湿地4类受损湿地土壤,分别为沼泽土、草甸土、草甸沼泽土和次生草甸沼泽土,研究0~20 cm(表层土)、20~40 cm(中层土)和40~60 cm(深层土)3个土壤剖面的全氮(TN)、硝态氮(NO_(3)^(-)-N)和氨态氮(NH_(4)^(+)-N)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聚类推进树算法量化环境因子对氮素的相对贡献,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氮素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氮素的影响路径。【结果】除沼泽土NH_(4)^(+)-N以中层土最高及次生草甸沼泽土土壤TN、NO_(3)^(-)-N、NH_(4)^(+)-N分别以中层土和深层土最高外,其余土壤类型皆以表层(0~20 cm)土壤氮素含量最高,分别为TN(0.35±0.03)g/kg、NH_(4)^(+)-N(4.02±0.38)mg/kg和NO_(3)^(-)-N(4.84±0.53)mg/kg。土层深度、有效磷(AP)对氮素分布和积累具有重要影响,pH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SOC)、AP、有效钾(AK)间接影响到氮素,阳离子交换量(CEC)通过影响SOC间接影响到氮素。【结论】与鄱阳湖天然湿地相比,区内4类受损湿地土壤氮素含量均处于极低水平,各氮素最高值多集中在土壤表层,其中TN以草甸土含量最高也最易淋失,其次为草甸沼泽土、次生草甸沼泽土,沼泽土最少且最易被流水冲洗,氮素的积累和分布受土层深度、AP、pH、CEC等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土壤氮素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双退区 鄱阳湖退化湿地
下载PDF
近20年间鄱阳湖湿地春秋季植被生物量时空动态
10
作者 杨梨萍 解秦米佳 +3 位作者 李谦维 张晓雅 朱佳涛 高俊琴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4,共8页
湿地生态系统是碳密度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摸清湿地植被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对鄱阳湖湿地2000—2020年间春秋季的植被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和估算,分析了植被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 湿地生态系统是碳密度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摸清湿地植被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对鄱阳湖湿地2000—2020年间春秋季的植被地上生物量进行了反演和估算,分析了植被生物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空间热点区域。结果表明:①近20年间鄱阳湖湿地春季和秋季植被地上生物量分别为0.85×10^(9)~4.20×10^(9) g和0.68×10^(9)~6.69×10^(9) g,春季植被地上生物量随时间变化不明显,秋季植被地上生物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②鄱阳湖湿地春季植被地上生物量分布热点区域面积为754.15 km^(2),秋季为1085.49 km^(2),分别占鄱阳湖湿地总面积的21.58%和30.66%。③鄱阳湖湿地春季和秋季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月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鄱阳湖湿地植被碳汇功能较强,且呈平稳甚至上升趋势,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生物量 遥感反演 时空分布 热点区域 鄱阳湖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鄱阳湖区水文化建设的路径
11
作者 陈文阳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15,共6页
鄱阳湖区水文化是湖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渔文化、水利文化和水神信仰等,这一文化在历史上对湖区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生产方式改变、科技发展以及教育普及,鄱阳湖区水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其他地区相比,鄱阳湖... 鄱阳湖区水文化是湖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渔文化、水利文化和水神信仰等,这一文化在历史上对湖区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生产方式改变、科技发展以及教育普及,鄱阳湖区水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其他地区相比,鄱阳湖区水文化建设存在较大不足。应尝试进一步加大水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重视加强湖区水文化宣传教育,建立水文化研究的专门队伍与平台,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等路径,解决当前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湖区可持续发展,助力湖区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区 水文化 建设路径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鄱阳湖影响过湖对流强度的数值模拟及机理分析
12
作者 陶雅琴 闵锦忠 +1 位作者 徐渊 朱利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湖陆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对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演变有很大的影响。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面积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而模式中的下边界一般默认湖面积不变,这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较大,必然带来模式预报误差。利用WRF模式对夏季夜间... 湖陆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对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演变有很大的影响。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面积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而模式中的下边界一般默认湖面积不变,这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较大,必然带来模式预报误差。利用WRF模式对夏季夜间发生在鄱阳湖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湖面积变化的敏感性试验,深入研究鄱阳湖对强对流天气发展演变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夏季夜间湖面上空2 m温度明显高于陆面,向湖陆风在湖面上空辐合上升,岸边则存在下沉辐散气流。这导致降水在湖西岸减弱、湖上空增强。随后用去湖敏感性试验印证了鄱阳湖的暖湖效应,湖泊的存在能够通过激发陆风次级环流对湖西岸(湖面)上空降水起抑制(促进)作用。去湖试验的降水在湖西岸增强20%,在湖面上空减弱16%,体现出湖泊对降水强度的重要影响。此外,还发现湖面积扩大1.5、2.5、3.5、4.0倍的扩湖敏感性试验的降水在湖面上空分别增幅7%、16%、30%、43%,进一步证实了强对流强度对鄱阳湖面积变化较为敏感。这指示我们在预报夏季夜间穿湖而过的强对流天气时,应重点关注其可能存在的入湖前减弱、入湖后增强的变化趋势。同时,在利用数值模式模拟湖区强对流天气过程时,如果湖面积与模式中默认的湖面积相差较大,则应考虑将实际湖面积引入模式下边界,以期提升模式对于湖区对流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强对流天气 湖陆风环流 湖面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鄱阳湖越冬雁类时空分布特征及热点区域识别
13
作者 王晨溪 夏少霞 +2 位作者 余定坤 于秀波 龚磊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6-845,共10页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雁类是迁徙路线上的优势种群。然而,近年来迁徙路线上的雁类种群数量有所下降,识别越冬地雁类时空分布特征,确定分布热点区域是科学、精准保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2018—2021年... 鄱阳湖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雁类是迁徙路线上的优势种群。然而,近年来迁徙路线上的雁类种群数量有所下降,识别越冬地雁类时空分布特征,确定分布热点区域是科学、精准保护的前提。本研究利用2018—2021年越冬期在鄱阳湖区域开展的共58次水鸟调查数据,提取了基于时间序列的白额雁(Anser albifrons)、豆雁(Anserfabalis)、鸿雁(Anser cygnoid)的分布数据,分析了3种雁类在越冬地的种群动态、时间和空间分布动态,评估了鄱阳湖各子湖的重要性,确定了雁类分布热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3种雁类在越冬地的种群数量表现出一定的年际波动,雁类种群总数量维持在27.9万~44.8万只;不同雁类迁徙的时间节律存在差异,本次地面调查数据显示白额雁、豆雁、鸿雁分别是在10月初至11月初、11月中旬、12月中旬到达鄱阳湖,其中鸿雁到达最晚;高峰期集中在11月底至次年2月初,持续时间约为100天;3种雁类分别在2月中旬、2月底和3月中旬开始迁离鄱阳湖。3种雁类空间分布范围有所差异,豆雁分布范围最广,白额雁分布相对集中,高峰期雁类的分布范围最大,对子湖的利用强度也最大。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大湖池和大汊湖重要性最高,鄱阳湖保护区是雁类利用强度最高的区域,其次是都昌保护区。此外,雁类,特别是鸿雁,对保护区以外的子湖利用强度也较高。本研究对精准刻画鄱阳湖越冬雁类时空分布范围、针对性地开展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加强子湖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越冬雁类 时空分布 重要性评估 热点区域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影像的鄱阳湖面积监测及其与水位关系研究
14
作者 赵辉 陈振 +3 位作者 冯超帆 张通 赵学晶 张兆旭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6,共9页
湖泊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湖泊水域的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近年来多次出现洪旱灾害现象,因此对鄱阳湖进行动态监测意义重大。文章以2000—2021年鄱阳湖175期Landsa... 湖泊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湖泊水域的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的生产活动都有着重大的影响。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近年来多次出现洪旱灾害现象,因此对鄱阳湖进行动态监测意义重大。文章以2000—2021年鄱阳湖175期Landsat影像作为数据源,对比分析了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自动水体提取指数(automated water extraction index,AWEI)、谱间关系法(spectrum photometric method,SPM)这4种水体提取方法,优选最适宜鄱阳湖的水体提取模型;利用175期面积数据分析了鄱阳湖2000—2021年面积的年际变化趋势,分析年内季节变化特征,同时结合2009—2013年和2017—2018年同时期的50组水位数据,建立面积-水位关系模型。结果表明:①AWEI模型提取水体精度优于其他3种,该文最终选用AWEI进行鄱阳湖水体提取;②鄱阳湖面积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且丰水季面积年际波动大,枯水季较平缓;③棠荫水位站湖泊面积-水位分段线性模型为最佳模型,从而可以根据鄱阳湖区域的实时水位观测值对水体覆盖面积进行预测,以弥补云雨天气时利用可见光遥感手段难以监测到湖泊水体淹没情况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LANDSAT 水体提取 面积变化 面积-水位模型
下载PDF
鄱阳湖拟建水利枢纽工程对洪泛区地下水动力的影响及其生态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思佳 李云良 +3 位作者 姚静 李宁宁 赵贵章 李志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57-1469,共13页
洪泛湿地是位于水生系统和陆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河流和陆地之间的水文生态方面起着纽带作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其水文过程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循环、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本文以鄱阳湖洪泛区湿地为研究区,... 洪泛湿地是位于水生系统和陆生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在河流和陆地之间的水文生态方面起着纽带作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叠加影响,其水文过程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循环、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本文以鄱阳湖洪泛区湿地为研究区,应用湖泊水动力和洪泛区地下水数值模型,评估鄱阳湖拟建水利枢纽工程对洪泛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拟建水利枢纽工程将会遵循调度方案使得湖泊水位明显提高,但同时导致洪泛区地下水位的整体抬升,且东部主湖区附近的地下水位受到的影响(约1~3 m)要明显强于洪泛区其它区域(约小于1 m)。地下水位的变化同时导致不同典型时期洪泛区地下水流速的减小及地下水流向的改变,表现为枢纽建设后地下水流向的逆转和流速基本小于0.1 m/d。鄱阳湖涨水-丰水期总体为湖水补给洪泛区地下水模式,枯水-退水期主要为地下水补给湖水模式,但水利枢纽可能导致洪泛区地下水系统水均衡状态发生转变,影响了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和排泄状态,最终形成了长期稳定的湖泊补给地下水的作用模式。从地下水-生态系统响应变化的角度分析,拟建水利枢纽建设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可能会给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元素的迁移转化、植被群落的演变与退化等带来潜在风险。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枢纽建设背景下的湿地水资源评价、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枢纽工程 地下水模拟 鄱阳湖 洪泛湿地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鄱阳湖典型洪泛区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思佳 李云良 +4 位作者 李宁宁 陈静 宋炎炎 赵贵章 李志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8-312,共15页
受地表河湖系统水情变化干扰,高度动态和异质性的洪泛区地下水文对河湖水资源、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鄱阳湖洪泛区湿地在长江中下游具有重要区位优势和研究特色,但变化环境下其水动力特征和水量交换情况等... 受地表河湖系统水情变化干扰,高度动态和异质性的洪泛区地下水文对河湖水资源、水污染以及生态环境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贡献。鄱阳湖洪泛区湿地在长江中下游具有重要区位优势和研究特色,但变化环境下其水动力特征和水量交换情况等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本文以鄱阳湖典型洪泛区为研究区,采用地下水流二维数值模型,开展了洪泛区地表地下水转化作用与水量变化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季节性水位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湖区与周边地下水之间的动态补排模式,即洪泛区地下水补给湖泊主要发生在枯水和退水时期,而湖泊补给地下水主要发生在涨水和高洪水位时期。一般情况下,整个洪泛区地下水位与湖水位的年内变化态势基本一致,主湖区附近的地下水位年内变幅较大,而大部分洪泛区的地下水位变幅相对较小。北部地下水流速明显大于南部,主湖区附近地下水流速明显大于洪泛区,地下水流速基本小于1~2 m/d。水均衡分析发现,洪泛区地下水系统以接受降雨输入(52%)和主湖区补给(39%)为主,以地下水蒸发输出(72%)和向湖排泄(24%)为主,但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而排泄则发生在秋、冬季。地形地貌对洪泛区地下水位分布以及流速场演化具有主控作用,但湖水位动态变化却是一个关键的外部驱动力,形成了地下水湖水交互过程的季节转变。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鄱阳湖洪泛区的水资源优化管理与配置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洪泛区 湖水地下水相互作用 数值模型 水动力场 水均衡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农灌区浅层土壤无机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一慧 余圣品 +6 位作者 张书缘 李佳乐 刘亚洁 丁惠君 熊帆 叶海龙 孙占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2-504,共13页
鄱阳湖流域是中国南方重要粮食产区之一,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尤以农业活动为主。本文以鄱阳湖流域农灌区浅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 鄱阳湖流域是中国南方重要粮食产区之一,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尤以农业活动为主。本文以鄱阳湖流域农灌区浅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无机氮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内农灌区浅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硝态氮为ND~28 mg/kg、1~11 mg/kg,平均值分别为7 mg/kg、6 mg/kg;铵态氮为4.1~130.0 mg/kg、1.3~31.1 mg/kg,平均值分别为43.0 mg/kg、6.5 mg/kg;亚硝态氮在丰水期未检出,在枯水期为ND~0.4 mg/kg,平均值为0.1 mg/kg。时间上,浅层土壤中无机氮含量在丰水期以铵态氮为主,在枯水期以硝态氮为主;空间上,L1层(0.2~0.4 m深)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普遍高于L2层(0.9~1.1 m深)。包气带岩性、土壤pH、大气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浅层土壤无机氮的来源和分布产生影响。鄱阳湖流域农灌区无机氮分布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含氮肥料使用的影响。对南昌市的土壤氮平衡计算结果显示,人畜粪便返田氮是最主要的氮输入形式,占总输入量的70%,氨挥发脱氮和反硝化脱氮是主要的氮输出形式,分别占总输出量的43.7%和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农灌区 浅层土壤 无机氮 氮平衡模型
下载PDF
鄱阳湖边缘地带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小龙 王伟民 +4 位作者 戴伟强 王香莲 张湘文 吴代赦 黄庭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论文探究了鄱阳湖边缘地带沉积物中Hg、Cu、Pb、Cd、Zn、As、Cr、Ni重金属含量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内梅罗、地累积、污染负荷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累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Hg... 论文探究了鄱阳湖边缘地带沉积物中Hg、Cu、Pb、Cd、Zn、As、Cr、Ni重金属含量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内梅罗、地累积、污染负荷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累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Hg、Pb、Cd、Zn、As、Cr、Ni的含量均值是鄱阳湖背景值的5.61、1.71、2.29、5.83、2.10、0.85、2.20、1.40倍;重金属元素与pH、有机质(OM)显著相关(P<0.01),与氧化还原电位(Eh)相关(P<0.05),与粒度(D)相关性不显著;由于环境影响,边缘点源重金属污染可能会转成面源污染,8种重金属污染来源主要为生活生产人为来源与工农业、矿厂来源,Cu为主要污染因子,其严重程度为Cu>Cd>Pb>Cr>Zn>Hg>Ni>As;鄱阳湖重金属污染负荷等级为强,部分研究区域受到重大环境污染,单一元素的潜在危害性为Cd>Hg>Cu>Pb>As>Ni>Cr>Zn,总潜在生态危险平均值为302.2,研究区重金属为强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边缘地带 重金属 累积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基于MIKE 21模拟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湿地植被生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平 张汇明 +1 位作者 林昊 汪苏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4-57,40,共5页
为分析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湿地植被生境的影响,选用MIKE 21建立鄱阳湖水动力二维模型,通过丰平枯典型年份的情景,模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主湖区及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位及湿地植被生长生境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枢纽运行对松门山以北区域的... 为分析鄱阳湖水利枢纽对湿地植被生境的影响,选用MIKE 21建立鄱阳湖水动力二维模型,通过丰平枯典型年份的情景,模拟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主湖区及湿地自然保护区水位及湿地植被生长生境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枢纽运行对松门山以北区域的水位影响较大,影响程度由北向南逐渐减小。枢纽的运行对不同水文年份的湿地植被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生境面积的影响差异较大,在枢纽运行后枯水年增加43.8%,平水年增加24.6%,丰水年仅为16.4%,10、11月适宜生境面积可达2 000 km~2以上,约占湖泊总面积的2/3,表明湿地植被将可为西伯利亚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并使它们更好地在湿地中生存和繁殖。模拟结果揭示了当前调度方案下,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和湿地植被生境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可为工程建设和调度运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水利枢纽 湿地植被 水动力模型 生境面积
下载PDF
鄱阳湖洪泛系统淹没动态时空异质性特征及驱动机制
20
作者 吴娟 李云良 叶许春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87,共7页
基于ESTARFM(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ion Fusion Model)模型,重构2000—2020年鄱阳湖区高时空分辨率淹水数据,分析鄱阳湖洪泛系统淹没动态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鄱阳湖洪泛系统主湖区与碟形湖... 基于ESTARFM(Enhance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ion Fusion Model)模型,重构2000—2020年鄱阳湖区高时空分辨率淹水数据,分析鄱阳湖洪泛系统淹没动态的时空异质性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鄱阳湖洪泛系统主湖区与碟形湖区淹水面积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239 km2和407 km2,受湖泊淹水自然过程和人为干扰的影响,碟形湖区的淹没动态在3月和10月与主湖区存在明显差异。在空间上,鄱阳湖的淹水频率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主湖区和碟形湖区淹水频率分别为58%和36%。在时间上,鄱阳湖主湖区的淹水面积与淹水频率整体上呈减小趋势,但在碟形湖区内二者均呈微弱的上升趋势。这种相反的变化趋势主要归因于长江中上游来水减少、三峡工程运行引起的长江中下游河床降低,以及湖区大规模采砂活动引起的入江水道下切侵蚀等综合作用造成的湖泊泄流能力的增大和湖泊流域入湖流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ESTRAFM模型 淹水面积 淹水频率 碟形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