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时间观念的多元化审美特质:以“三礼”为中心
1
作者 单晨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时间审美观念的奠基期。然而,学界或从中西对比层面,或从阐释学和现象学维度,或从先秦单本原典以及“三礼”具体篇目入手,又或专注于时间审美与人类礼俗、艺术创作、儒释道文化的关系等进行研究。整体观之,直接涉及...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时间审美观念的奠基期。然而,学界或从中西对比层面,或从阐释学和现象学维度,或从先秦单本原典以及“三礼”具体篇目入手,又或专注于时间审美与人类礼俗、艺术创作、儒释道文化的关系等进行研究。整体观之,直接涉及“三礼”具体内容以及先秦基于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奠基作用的研究尚显不足。综合文献分析、归纳演绎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通过梳理和探析“三礼”时间观念审美特性的内涵及其成因,可发掘出“三礼”是以早期巫祭意识、农耕文明形塑出的自然经验以及《周易》、老子等对时间的哲学建构为基础,从而形成了融合自然神性之美、循环往复之美、生生之德美为一体的时间观念审美特性,这亦可证实先秦时间观念的多元化审美特质。不同于以往研究,以“三礼”为中心来切入先秦时间观念的审美特质,不仅对整体理解和具象把握先秦时间观念的审美特质起到重要的参照作用,还可使得时间观念在先秦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得以凸显。更进一步,亦可由此窥见“三礼”乃至先秦时间观念的多元化审美特质不只是建基于伦理纲常和等级位序等道德观念之上,其更深层地是源发于对自然时间秩序观念的审美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中国传统美学 时间观念 四时秩序 祭祀礼制
下载PDF
绵延与统合之力:先秦人文时空论纲
2
作者 王振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4-46,共13页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探索先秦自然时空与人文时空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阐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黄河流域四季分明的物候特征与北斗七星的规律变化,促使先民很早就建立了最初的时间系统;伴随着农业生...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要素。探索先秦自然时空与人文时空及其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阐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黄河流域四季分明的物候特征与北斗七星的规律变化,促使先民很早就建立了最初的时间系统;伴随着农业生产与祭祀的发展与需要,先秦时间不仅日益精确化与抽象化,而且统一的时间主轴随之形成。新石器时代六大文化区系共存于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之中,形成了背对高原、面向海洋的“两半”格局,而中原文化区恰居于中心区域,处于各文化区的结合处。这一格局及其中的山川形胜、气候物产等蕴藏着无限的物质力量与统合形势。生活在这个完整地理单元之中的各族先民,在碰撞、融合的过程中日益辐辏于统一的时间主轴与空间中心之下,此即先秦中国人文时空的最大特征:统一的时间主轴与通变思维相辅而行,蕴蓄着无限的绵延之力;差异互补的自然空间与大一统的人文空间相生相成,产生出巨大持久的统合力量。深沉的人文时空一旦形成,便与民族文化历史的特殊性、独立性、超越性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中华民族的心智结构、精神情怀,形成深沉而恢弘的绵延与统合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中国 自然时空 人文时空 绵延 统合
下载PDF
先秦词汇的时代特征自动获取及文献时代的自动判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浏 李斌 +1 位作者 曲维光 陈小荷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7-113,共7页
词汇的时代特征能反应词汇在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规律。该文将先秦分为前春秋、春秋和战国三个时代,获取并研究这三个时代的时代独有词、时代特征词及时代发源词。该文提出两种自动判断先秦文献时代的方法,分别基于向量相似度和朴素贝叶... 词汇的时代特征能反应词汇在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规律。该文将先秦分为前春秋、春秋和战国三个时代,获取并研究这三个时代的时代独有词、时代特征词及时代发源词。该文提出两种自动判断先秦文献时代的方法,分别基于向量相似度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在25种先秦文献上后者的分类性能更稳定。最后该文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验证了《列子》并非成书于先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词汇 时代 向量空间模型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下载PDF
回省“诸子时代”:儒、墨、道、名、法思想巡礼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振纲 齐文杰 连鹏晓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史的"轴心时代"。王权式徵,诸侯异政,学风下移,士精神的崛起,营造了思想史上"和而不同"百家争鸣的人文奇观。诸子学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思想的原创性,而原创性思维必然带有风格的多样性。...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史的"轴心时代"。王权式徵,诸侯异政,学风下移,士精神的崛起,营造了思想史上"和而不同"百家争鸣的人文奇观。诸子学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其思想的原创性,而原创性思维必然带有风格的多样性。诸子智慧中深藏着一个丰富的"意义世界",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受到深刻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子时代 士精神诸子哲学 思想巡礼
下载PDF
论先秦时期儒道美育思想的特质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彭修银 张宏亮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先秦的儒家美育思想和道家美育思想都各具特点。在美育手段上,儒家重诗、礼、乐,道家重"自然"和技术美育;在美育原则上,儒家强调"里仁为美",道家要求"道法自然";在美育目的上,儒家讲究成人入世,道家要培... 先秦的儒家美育思想和道家美育思想都各具特点。在美育手段上,儒家重诗、礼、乐,道家重"自然"和技术美育;在美育原则上,儒家强调"里仁为美",道家要求"道法自然";在美育目的上,儒家讲究成人入世,道家要培养人的自由心性;在美育方法上,儒家通过"实践教化"来实现美育,而道家侧重"不言之教"。儒家美育所崇扬的人格理想、人格境界及人的道德主体性,对于提高人类的精神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而道家美育反对人为物役,主张天人合一、卫护精神自由等,对于当代人的物欲沉沦、精神家园失落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等现代社会弊病具有直接的救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美育 儒家美育思想 道家美育思想
下载PDF
先秦诸子“愚民”论考辨 被引量:7
6
作者 宋洪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2-139,共8页
先秦时期"愚民"的主要内涵,涉及知识、性情两个方面。就知识方面的"愚民"而言,先秦诸子普遍认为社会大众在是非辨别、利害判断方面存在愚昧无知的不足。"民愚"判断既是先秦诸子政教思想的社会基础,又是... 先秦时期"愚民"的主要内涵,涉及知识、性情两个方面。就知识方面的"愚民"而言,先秦诸子普遍认为社会大众在是非辨别、利害判断方面存在愚昧无知的不足。"民愚"判断既是先秦诸子政教思想的社会基础,又是一种最早的国民性批判。性情方面的"愚民"则是先秦诸子理想社会状态中的民风民俗,蕴涵着先秦诸子对现实"狡诈奸猾"社会风气的强烈批判意识,不能简单地认为先秦诸子在具体政策措施层面提倡"愚民"、"反智"。探讨先秦诸子,尤其是几乎已成学界公论的法家"愚民"思想,应对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和前提预设作一具体分析,反思"愚民"论的相对性和历史性。先秦诸子"愚民"论的话题,不仅关涉对先秦诸子思想内涵的重新认识,而且对于提升当代中国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亦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法家 愚民 反智
下载PDF
从《诗经》看先秦的美女观 被引量:4
7
作者 焦杰 魏秀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9-53,139,共5页
通过对《诗经》中诸多歌吟和感叹女性之美的诗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发现先秦时代对女性美的要求与后世传统社会有较大的区别,高大健壮的女性被视为最美的女性,最受君子欢迎。女性之美与男性之美并无明显的不同,只要高大健壮、眼睛明亮,... 通过对《诗经》中诸多歌吟和感叹女性之美的诗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发现先秦时代对女性美的要求与后世传统社会有较大的区别,高大健壮的女性被视为最美的女性,最受君子欢迎。女性之美与男性之美并无明显的不同,只要高大健壮、眼睛明亮,不论男女都是美丽的。此种美女观的产生与宗法社会要求女性多生多育以使家族繁衍和壮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先秦 美女观
下载PDF
承袭与变异:秦汉封爵的原则和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敏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3-110,共8页
秦汉封爵是最富时代特色的制度 ,其封赐原则既承袭先秦旧爵 ,如因功封爵和因亲封爵等 ,同时又有明显变异 ,总体看更加复杂多样 ,等级更加繁细 ,也更加轻滥 ,特别是普遍赐爵和买卖占爵 ,可谓最具时代特色。对君主和国家而言 ,封爵的作用... 秦汉封爵是最富时代特色的制度 ,其封赐原则既承袭先秦旧爵 ,如因功封爵和因亲封爵等 ,同时又有明显变异 ,总体看更加复杂多样 ,等级更加繁细 ,也更加轻滥 ,特别是普遍赐爵和买卖占爵 ,可谓最具时代特色。对君主和国家而言 ,封爵的作用和影响与先秦旧爵也有明显差异 ,如果说周的封爵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统治形式 ,那么战国后发展起来的秦汉新爵制 ,则主要体现为统治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是在全社会广泛推行的利益交换手段和激励措施 ,特别是爵位通过买卖获得 ,更使得其利益交换性 ,甚至可以说是商品性暴露无遗。而封爵对于占有爵位的个人的好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旧爵 秦汉新爵 承袭 变异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文学”观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群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由于汉民族性格中重功利的倾向和以政治为中心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中国古代正统文学观是和"文化"内涵相近的、广义的大文学观。这种观念最早是由作为汉民族早期文化重要代表的先秦诸子确立的。先秦诸子眼中的"文学&q... 由于汉民族性格中重功利的倾向和以政治为中心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中国古代正统文学观是和"文化"内涵相近的、广义的大文学观。这种观念最早是由作为汉民族早期文化重要代表的先秦诸子确立的。先秦诸子眼中的"文学"含义宽泛,指付诸政治实践的文治教化之学,为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的统称。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以《吕氏春秋》作者为代表的杂家学派,虽然对"文学"的理解不尽相同,但都将"文学"看做"文治教化之学"。这种文学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大文学观 文学 文治 影响
下载PDF
先秦诸子哲学对宗教传统的继承与转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敦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3-100,共8页
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着重指出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是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的。由于这种觉醒,三个地区的文化以精神自由的原则取代了古代文明的实体性原则,形成了哲学的突破。先秦诸子哲学与希腊、印度哲学起源于宗教的情... 雅斯贝斯的轴心期理论着重指出了人类精神的觉醒是在希腊、印度和中国这三个地区同时发生的。由于这种觉醒,三个地区的文化以精神自由的原则取代了古代文明的实体性原则,形成了哲学的突破。先秦诸子哲学与希腊、印度哲学起源于宗教的情况相同,都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希腊哲学重在求知,印度哲学重在人的精神的解脱,而诸子哲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天命秩序瓦解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寻求失去的"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 印度 中国 哲学突破 先秦诸子
下载PDF
士之溯源及其早期衍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余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士”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士”之初义为“任事”,后来,时代的推进和与士相关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带来了词义的改变。殷周时期,士成为社会等级制中最低级的贵族。春秋中后期,士开始了向“古代知识分子”的伟大过... “士”对中国古代文明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士”之初义为“任事”,后来,时代的推进和与士相关的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带来了词义的改变。殷周时期,士成为社会等级制中最低级的贵族。春秋中后期,士开始了向“古代知识分子”的伟大过渡。春秋战国之交,新型的文士集团已经略具雏形。战国时期的士,则呈现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面目。国祚短暂的秦代对士的演进也有着颇为深长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古代文明 中国 词义 社会等级制 文化史
下载PDF
先秦政治婚姻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明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就族类、中原诸侯国关于夷狄的概念及国势而言,先秦政治婚姻大致可分为七种类型;先秦各国主要出于结交军事同盟、恃大国以图存、取人之国、巩固盟约、解除兵威、酬恩报德等目的而联姻,但各种联姻的性质却不尽相同。先秦政治婚姻呈现... 就族类、中原诸侯国关于夷狄的概念及国势而言,先秦政治婚姻大致可分为七种类型;先秦各国主要出于结交军事同盟、恃大国以图存、取人之国、巩固盟约、解除兵威、酬恩报德等目的而联姻,但各种联姻的性质却不尽相同。先秦政治婚姻呈现出多元化、多方位,“媵”婚现象比较突出,小国往往被婚姻大国所灭,强国干预弱国内政等特点。尽管先秦时期的政治婚姻与汉唐和亲有很大差别,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却是非常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政治婚姻 婚姻
下载PDF
先秦丧服制度中的性别等级地位差异问题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塔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与先秦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社会制度,先秦时期的丧服制度是在确保父系(夫系)家族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对女性在服制内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普遍采取“压降”的办法加以限制,甚至剥夺... 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与先秦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社会制度,先秦时期的丧服制度是在确保父系(夫系)家族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对女性在服制内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普遍采取“压降”的办法加以限制,甚至剥夺,这必然导致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不平等。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差异,正是先秦统治者将“亲亲”、“尊尊”、“长长”以及“男女有别”等一套宗法制精神“外化”于丧礼服饰中的表现。其目的在于维系和巩固父权家长制的统治和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丧服制度 父权制 性别等级地位差异
下载PDF
人文学科的古典形态 被引量:3
14
作者 尤西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6,共6页
现代性的人文学科有其对应的古典形态,古罗马“七艺”与先秦“六艺”即典型代表。迄今的有关理解存在着套用现代分工的专业-职业性与实用主义的技术功能观的误区,如将“七艺”之几何学与天文学纳入文理分科之理科、“六艺”之“射”... 现代性的人文学科有其对应的古典形态,古罗马“七艺”与先秦“六艺”即典型代表。迄今的有关理解存在着套用现代分工的专业-职业性与实用主义的技术功能观的误区,如将“七艺”之几何学与天文学纳入文理分科之理科、“六艺”之“射”当作狩猎军事训练、“数”当作计数算术。古典之艺实际是古代人性理想范型制约下的修行科目,无论自由之“七艺”或礼仪之“六艺”,均具有重大伦理教化性质。此种以人自身发展为目标的精神境界与身心一体的教育模式对现代性困境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科 古罗马 “七艺” 先秦 “六艺” 人文素质教育 礼乐文化 道德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历政文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韦弦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3,共5页
中国古代自尧制新历起形成了实质上与巫史文化对立的历政文化,这标志着中国古人对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对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并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天人哲学,故历政文化是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自尧制新历起形成了实质上与巫史文化对立的历政文化,这标志着中国古人对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开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对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发生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并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天人哲学,故历政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优良传统文化之一。在先秦学术中,真正继承历政文化精髓并使之升华的是儒家之学,渊源于历政文化的阴阳五行之学则最终沦为一种“舍人事而任鬼神”的“小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政文化 天人哲学 阴阳五行 先秦儒家
下载PDF
徐中舒先生读古史方法的一些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维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0,共4页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 徐中舒先生《先秦史论稿》一书是对中国自史前至战国之整个先秦时期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特征的概述,浓缩和代表了徐先生毕生对于先秦历史问题的主要见解。该书中多处谈及古史传说时期的问题,特别能反映徐先生在读古史时的一些方法上的特点。而这与当前古史界在传说时期历史问题上的讨论很有关系,值得我们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中舒 《先秦史论稿》 传说时期 中国古代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史揆要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子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4,136,共6页
在先秦,真、善、美密不可分,艺术与诸子学说更是交织在一起,它们从美与艺术的外部规律入手,构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母体,但实用艺术理论则因其远离哲理而首先独立。尽管儒家将其补入经典,《考工记》仍顽强地体现出实用艺术... 在先秦,真、善、美密不可分,艺术与诸子学说更是交织在一起,它们从美与艺术的外部规律入手,构成了整个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母体,但实用艺术理论则因其远离哲理而首先独立。尽管儒家将其补入经典,《考工记》仍顽强地体现出实用艺术本体论的独有属性。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转型时期。人们的认识已不局限于诸子美学,也不满足于外部规律探讨,而拓展和深入到艺术各个门类。在唐代,门类艺术理论进一步发展,构成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得以形成。宋代以后,各种艺术门类基本健全,理论上同样显示了前所未有全面和成熟,涌现出一些具有总结性的有关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创作问题的著作。晚清学者刘熙载的《艺概》一书之所以值得重视,是因为著者标举"观其全"和"兼通",用"艺"这个词将文、诗、词、曲、书法等艺术形式囊括其中,与后世谈论的艺术学基本概念暗合,在艺术理论史上,体现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独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史 艺术理论 先秦 中古 近世 刘熙载
下载PDF
先秦艺术精神之“和谐”及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维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6-158,共3页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挖掘先秦艺术精神的"和谐"价值。认为先秦艺术在天人关系的框架下,立足以人为本,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促成人的内心和谐,进而所形成天人和谐、为政和谐、为人和谐等"和谐"思想。它对当前建设社... 运用文献分析方法,挖掘先秦艺术精神的"和谐"价值。认为先秦艺术在天人关系的框架下,立足以人为本,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促成人的内心和谐,进而所形成天人和谐、为政和谐、为人和谐等"和谐"思想。它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艺术精神 和谐 和谐社会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人口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文琴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6,共6页
先秦时期的人口思想主要包括重民、爱民、养民、简单的人口分工、提倡人口众多、揭示人的本性等内容。其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学与人口思想相互交融、与诸多思想家的政治理想相联系。这种以现实需要为研究问题出发点的基本思路、... 先秦时期的人口思想主要包括重民、爱民、养民、简单的人口分工、提倡人口众多、揭示人的本性等内容。其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人学与人口思想相互交融、与诸多思想家的政治理想相联系。这种以现实需要为研究问题出发点的基本思路、揭示人的本性的探求精神、对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准确把握,尤其是诸多思想家所展示的辨证联系等方法论,对我们构建科学的人口思想,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人口思想 人口问题
下载PDF
论先秦军礼与儒法思想的形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晓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先秦军礼作为礼乐文明的重要内容,不仅反映了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文明演进的特色,同时对儒法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解决时代战乱的问题中,儒家主要继承了西周军礼的政治意义和道德特色;法家则将军礼中的军事秩序原理引入国家法度... 先秦军礼作为礼乐文明的重要内容,不仅反映了夏商周三代早期国家文明演进的特色,同时对儒法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解决时代战乱的问题中,儒家主要继承了西周军礼的政治意义和道德特色;法家则将军礼中的军事秩序原理引入国家法度,发展了内刑外兵的法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军礼 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