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张晶 朱俊杰 +1 位作者 邹美林 马宗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34-1837,1843,共5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2月本院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传统组,2023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2月本院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传统组,2023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母婴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6.4±1.6 min)、院内转运时间(10.3±3.1 min)、急救物品准备时间(15.4±5.1 min)、急诊科救治时间(21.5±6.8 min)均短于传统组(8.1±1.8 min、13.8±4.2 min、24.5±6.4 min),急救总有效率(95.3%)高于传统组(85.5%),孕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3.5%)、新生儿窒息率(5.9%)及死亡率(1.2%)均低于传统组(16.9%、9.6%)(均P<0.05)。结论:在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采取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明显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孕产妇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 急救效率 母婴结局
下载PDF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安红 陈衍斌 谢瑶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 目的探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科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外固定松脱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程度[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生活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固定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外固定松脱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GCQ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组间、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在严重创伤性骨折院前急救中应用价值较高,能有效缩短固定时间,降低松动率,减少患者疼痛并提高舒适度与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外固定支具 创伤性骨折 院前急救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应用三维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章晓芹 庄冰冰 陈伟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185-188,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三维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1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9)...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三维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1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9)。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维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急救成功率、呼救后接诊时间、呼救后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指标(HR、SBP、DBP、MAP)、凝血功能指标(Fbg、TT、PT、APTT)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更高(P <0.05)。观察组呼救后接诊、呼救后急救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均P <0.05)。干预后,两组HR、SBP、DBP、MAP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均P <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bg水平更低、TT、PT、APTT水平更高(均P <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三维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加快急救进程,促进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三维管理模式 凝血指标
下载PDF
院前EMS对AIS患者发病-溶栓时间及溶栓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扬 袁宇凤 +1 位作者 颜源均 李良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62-765,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干预(EM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病-溶栓时间及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静脉溶栓救治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是否启动EMS方式分为EMS组(启动EMS,n=36)和非EMS组(未启动EMS,n=44);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干预(EMS)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发病-溶栓时间及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静脉溶栓救治的8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前是否启动EMS方式分为EMS组(启动EMS,n=36)和非EMS组(未启动EMS,n=44);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ODT)、入院至溶栓开始治疗时间(DNT)、发病至溶栓时间(OTN)、DNT达标率和溶栓疗效,并分析影响溶栓疗效的因素。结果:EMS组ODT、DNT、OTN短于非EMS组(P<0.05),DNT达标率及治疗1周溶栓有效率高于非EM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S患者NIHSS评分及启动EMS是影响溶栓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入院基线NIHSS评分、是否启动EMS、OTN均是AIS患者溶栓疗效的影响因素,启动EMS能明显缩短患者OTN,节约治疗时间,提高溶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干预 静脉溶栓 入院至溶栓时间 溶栓疗效
下载PDF
5G+院前院内一体化融合系统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5
作者 冯春玲 汪培培 +3 位作者 姜荷霖 胡夏晴 许朝彬 徐琴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5G+院前院内一体化融合系统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6月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同年7-1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创伤救治模式,观察组实施5G+院前... 目的探讨5G+院前院内一体化融合系统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6月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同年7-12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创伤救治模式,观察组实施5G+院前院内一体化融合系统的创伤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早期病死率、CT完成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早期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创伤救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5G+院前院内一体化融合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院前院内创伤救治的互联互通,提升严重创伤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患者 严重创伤 5G+ 创伤救治 院前救治 院内救治 信息化护理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新体系的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苏小梅 邓学林 +3 位作者 谢好 张杨姝钰 沈蓝 陈朝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61-66,共6页
目的 基于CiteSpace了解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20至2023年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分析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结果 研究共获得文献199篇;研究合作不密切,... 目的 基于CiteSpace了解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20至2023年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分析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结果 研究共获得文献199篇;研究合作不密切,关键词集中于院前急救、转运和阶梯型治疗,其中院前急救和患者转运是研究前沿。结论 近年来,随着急危重症患者数量的增加,相关救治研究也呈增长趋势。未来需加强研究合作,提升研究质量,并持续推动救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促进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急危重症患者 救治新体系 院前急救 骨髓腔注射 呼吸阶梯性治疗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海上颅脑损伤紧急救治与安全转运研究
7
作者 滕家杰 徐伟 +3 位作者 杨建炳 魏梁锋 王守森 张灏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总结海上颅脑损伤的治疗结果,探讨海上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年收治的海上颅脑损伤病例,总结转运技术和救治效果。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渔民或游客,年龄分别为47、40及56岁,均被缆绳致颅脑损伤,远程转运至陆地医院救治... 目的总结海上颅脑损伤的治疗结果,探讨海上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近年收治的海上颅脑损伤病例,总结转运技术和救治效果。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渔民或游客,年龄分别为47、40及56岁,均被缆绳致颅脑损伤,远程转运至陆地医院救治,经清创或开颅手术,前2例恢复良好,伤后均无落水经历;第3例死亡,该例伤后即落水,合并海水淹溺伤。结论海上颅脑损伤后,如果落水,可使伤情更为严重和复杂。及时进行有效的初步处理和平稳的轮船转运,以及进行清创、预防感染和必要的外科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颅脑损伤 安全转运 抗感染 院前急救 海水相关性损伤
下载PDF
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体温管理在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赵俊超 孙磊 史福俊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36-1539,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体温管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急诊救护接诊的9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体温管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急诊救护接诊的9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其院前急救管理方案分为PICCO组(n=52)和常规组(n=44),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体温管理,PICCO组液体复苏采用PICCO指导,常规组液体复苏采用常规方式。收集2组临床相关资料,比较2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血乳酸(LAC)、内皮素1(ET-1)、白介素(IL)-1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入组ICU天数,观察2组病死率。结果治疗后,PICCO组HR低于常规组,MAP、ScvO_(2)高于常规组(P<0.05);PICCO组复苏液体量少于常规组(P<0.05);PICCO组LAC、ET-1、IL-10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APACHEⅡ、SOFA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天数均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在院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体温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循环,降低炎性因子,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院前急救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指导 限制性液体复苏 体温管理
下载PDF
气管插管与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9
作者 张相婷 冯超 宋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心搏骤停(SCA)心肺复苏(CPR)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寿光和信医院收治的80例SCA行CPR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通气方法不同分为A组(37例)及B组(43例)。A组... 目的探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与气管插管在心搏骤停(SCA)心肺复苏(CPR)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寿光和信医院收治的80例SCA行CPR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通气方法不同分为A组(37例)及B组(43例)。A组采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B组采用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比较两组通气及心跳相关指标、复苏成功率及生存率、心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指标、血气指标。结果A组建立通气时间及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钠肽水平低于B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氧饱和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救前、后各血气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救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均高于急救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低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与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均可有效用于SCA患者CPR院前急救,但后者使用能够更好地缩短心跳恢复时间及通气建立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气管插管 球囊面罩辅助通气 复苏成功率
下载PDF
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临床意义
10
作者 吕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3期351-35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对其纳入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急救干预方式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对其纳入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2月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急救干预方式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研究组院前反应、急救、球囊扩张和住院所消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护理后的CK-MB、cTnI、NT-proBNP水平均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配合后的研究组并发症更少,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社区医院院前急救护理配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工作,可大大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有效改善患者心肌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可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护理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社区医院 院前急救 护理配合 抢救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改进效果
11
作者 魏雅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8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6月医院急诊科接受的STEMI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基于质量...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3月至2024年6月医院急诊科接受的STEMI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基于质量改进理念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不良事件情况、抢救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急救不良事件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P<0.05)。观察组现场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护理评估完成时间、院前急救时间、院前-院内交接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首次接受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基于质量改进理念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应用在STEMI患者中可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急救不良事件的发生,预防相关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质量改进 不良事件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贾春岭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7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 目的探讨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54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态度、沟通质量、急救处理、无缝隙衔接、护理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痊愈率、致残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用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可提升临床治愈率和急救效率,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自我效能感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 院前急救护理 重度颅脑外伤
下载PDF
院前急救联合院内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3
作者 任培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1期176-178,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以及绿色通道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本中心抢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抢救方式分为基本抢救组(基本抢救方式)和联合抢救组(院前急救、绿色通道联合...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以及绿色通道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本中心抢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抢救方式分为基本抢救组(基本抢救方式)和联合抢救组(院前急救、绿色通道联合抢救方式),了解患者抢救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心功能变化等。结果联合抢救组患者分诊干预平均时间、心肌再灌注所需时间、抢救平均时间优于基本抢救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抢救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基本抢救组,且联合抢救组存活率高于基本抢救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多个心功能指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抢救组多个心功能指数均优于基本抢救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实践中,应充分认识到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相结合的应用价值。此举可缩短抢救所需时间,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并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确保患者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院内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在对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应用外固定处理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任培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时使用外固定处理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开展院前急救的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前处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不做外固定处理)及观察组(做外固定处... 目的探讨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时使用外固定处理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开展院前急救的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院前处理模式分为对照组(不做外固定处理)及观察组(做外固定处理),对比两组的院前急救情况、疼痛缓解以及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死亡率和转运死亡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二次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时使用外固定处理可有效避免二次损伤,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可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合并多发性创伤 院前急救 外固定处理 恢复效果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中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心肺复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船川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对院前急救中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心肺复苏的临床价值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76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操作难易程度、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 目的:对院前急救中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心肺复苏的临床价值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将76例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操作难易程度、时间和复苏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和心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45.34±6.35)s、97.37%、36.84%和(212.28±15.34)s、26.32%、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在院前抢救时操作简答、时间短且安全有效,便于安全转移患者,提高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食道-气管联合导气管 心肺复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基于5G网络优化院前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流程的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萍 杨鹏 +3 位作者 陈鹏 余玲丽 张建军 梁军波 《医院管理论坛》 2023年第1期38-41,56,共5页
目的基于5G信息网络优化院前流程提高急危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借助5G信息网络优化流程提高院前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措施落实率,对比他院救护车转入患者评估效果。结果信息化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90天mRS评分χ^(2)分的占比72.84%,优于... 目的基于5G信息网络优化院前流程提高急危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方法借助5G信息网络优化流程提高院前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措施落实率,对比他院救护车转入患者评估效果。结果信息化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90天mRS评分χ^(2)分的占比72.84%,优于对照组的66.89%;入院至溶栓时间、入院至冠状动脉开通时间、严重创伤急诊手术准备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8分钟、65分钟和58分钟,均少于对照组的45分钟、82分钟和76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网络优化后院前急危重症救治流程能缩短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时间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危重症 5G网络
下载PDF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锋 徐术根 刘科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74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在心肺... 目的:分析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74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在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采用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观察组应用球囊辅助呼吸。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建立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复苏5 min时血氧饱和度(SaO_(2))、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急救前后,两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后,两组pH值、PaO_(2)、SaO_(2)水平均高于急救前,PaCO_(2)水平低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或球囊进行辅助呼吸,均可获得确切的急救效果,但球囊辅助呼吸更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建立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球囊辅助呼吸
下载PDF
院前急救人员不同气道建立方式技能培训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秋云 刘丽丽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调查院前急救人员不同气道建立方式技能了解及掌握现状,并比较培训效果。方法2021年5月12—15日调查北京急救中心直属站和网络站共13个急救站共184名院前急救医生、护士进行传统气道方式[球囊面罩(单人、双人)和气管插管(普通喉镜... 目的调查院前急救人员不同气道建立方式技能了解及掌握现状,并比较培训效果。方法2021年5月12—15日调查北京急救中心直属站和网络站共13个急救站共184名院前急救医生、护士进行传统气道方式[球囊面罩(单人、双人)和气管插管(普通喉镜、可视喉镜)]和声门上气道建立方式(喉罩、I-Gel喉罩和喉管)五种气道建立方式的掌握情况及应用现状,并进行一对一现场培训后,并行现场操作考核。培训后,调查培训对象对本次培训内容了解度、掌握度和评价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前,球囊面罩的操作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气道建立方式(P<0.05),气管插管的操作成功率与I-Gel喉罩和喉管的操作成功率相当(P>0.05),喉罩的操作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气道建立方式(P<0.05);培训后,声门上气道方式的操作成功率与球囊面罩(双人)操作成功率相当(P>0.05),明显高于其他传统气道建立方式(P<0.05)。结论声门上气道设备操作简便,院前急救人员可以快速掌握,需要在院前急救领域推广并促进声门上气道装置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建立 院前急救 培训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与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文涓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4期71-73,共3页
目的 分析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措施和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85例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由急救中心120送入院的患者视为试验组,送入院过程中行相关院前急救;另43例由家属送入院的患者视为对照组,未实施院... 目的 分析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措施和临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85例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由急救中心120送入院的患者视为试验组,送入院过程中行相关院前急救;另43例由家属送入院的患者视为对照组,未实施院前急救,所有患者到院后均采取相关的临床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格拉斯哥评分。结果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死亡发生率为0,对照组的相应值分别为20.93%、9.30%,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将对照组中4例死亡患者剔除,试验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并配合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与死亡情况的发生,并迅速改善患者的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急救 临床治疗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5期7-10,共4页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展开医治,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由系统抽样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院前急救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院前...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展开医治,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由系统抽样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院前急救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院前急救中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LVEDV(238.32±23.15)ml、LVESV(161.53±17.16)ml小于对照组的(254.48±24.87)、(176.84±17.91)ml,LVEF(35.81±3.62)%高于对照组的(28.54±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心理功能评分为(80.16±4.28)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为(81.28±4.61)分、社会功能评分为(80.13±3.2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37±4.64)、(72.13±4.62)、(70.92±3.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BUN、Cr、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BUN为(5.68±1.36)mmol/L、Cr为(100.26±10.36)μmol/L、NT-proBNP为(1216.49±124.56)ng/L,均低于对照组的(6.73±1.44)mmol/L、(108.86±15.69)μmol/L、(1406.46±189.5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效果更好,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其心功能情况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患者自身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治疗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