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preS_1-Ag、HBV-DNA、HBVM的相关性分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乐爱平 鞠北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HBVM、HBV DNA及HBVpreS1 Ag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和HBVpreS1抗原 ,FQ PCR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HBVpreS1 Ag、HBV DNA在HB sAg阳性组与阴性组及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检出率...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HBVM、HBV DNA及HBVpreS1 Ag的相关性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和HBVpreS1抗原 ,FQ PCR定量检测HBV DNA。结果 HBVpreS1 Ag、HBV DNA在HB sAg阳性组与阴性组及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检出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 (P <0 .0 5 ) ;HB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HBVpreS1 Ag的检出率存在差异显著性 (χ2 =4 9.98,P <0 .0 5 )。HBsAg与HBVpreS1 Ag、HBV DNA的符合率分别为 70 %、79%。HBeAg与HBVpreS1 Ag、HBV DNA的符合率分别为 75 %、80 %。HBV DNA与HB VpreS1 Ag的符合率为 85 %。HBsAg、HBeAg与HBVpreS1抗原、HBV DNA在HBV感染者血清中具有良好的平行关系 ,HBV DNA及HBVpreS1抗原与HBsAg、HBeAg ,HBV DNA与HBVpreS1抗原之间均高度相关 ,HBV DNA与HBVpreS1抗原之间均无差异显著性 (P >0 .0 5 )。HBVpreS1抗原、HBV DNA均较HBeAg敏感。 结论 HB VpreS1 Ag、HBV DNA是反映病毒感染、复制及传染性方面的敏感指标 ,且优于HBeAg ;应用HBVpreS1抗原、HBV DNA及HBVM同时进行联合检测 ,对HBV感染的早期诊断 ,更确切地掌握病情的发生、发展及监测疗效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前后抗原 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ELISA FQ-PCR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and preliminery use of hepatitis Bvirus preS1/2 antigen assay 被引量:14
2
作者 CHEN Kun, HAN Bao Guang, MA Xian Kai, ZHANG He Qiu, MENG Li, WANG Guo Hua, XIA Fang, SONG Xiao Guo and LING Shi G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50-552,共3页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preS1/*!S2 antigen ELISA HEPATITIS B E antigen/analysis
下载PDF
HBeAg、HBV-DNA、前S_1抗原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3
作者 耿春浩 付艳丽 +1 位作者 唐喜玲 任宗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7-218,共2页
了解HBeAg、HBV -DNA及前S1抗原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 ,PCR法检测HBV -DNA。 196例不同模式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及前S1抗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38 78%和4 0 30 % ,二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其中 4 4例... 了解HBeAg、HBV -DNA及前S1抗原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 ,PCR法检测HBV -DNA。 196例不同模式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及前S1抗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38 78%和4 0 30 % ,二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其中 4 4例HBeAg阳性模式感染者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 88 6 4 %和 86 36 % ,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15 2例不同模式HBeAg阴性感染者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 2 4 34%和 2 6 97% ,明显低于HBeAg阳性模式的检出率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eAg、HBV -DNA及前S1抗原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前S1抗原是病毒复制的又一新标志 ,且与病程的发展及疗效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 HBV-DNA 前S1抗原 相关性 临床意义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病毒含量及前S_1抗原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涛 邓少丽 +1 位作者 陈伟 罗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 研究HBVC基因启动子(BasicCorePromoter,BCP)基因变异与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以及BCP基因变异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检测BCP中nt1762A-T和nt1764G-A的基因突变,酶联免... 目的 研究HBVC基因启动子(BasicCorePromoter,BCP)基因变异与前S1(Pre-S1)抗原的关系,以及BCP基因变异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检测BCP中nt1762A-T和nt1764G-A的基因突变,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Pre-S1抗原,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DNA。结果 在94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检测中,Pre-S1抗原阳性者65例,其中BCP阳性51例,BCP变异率为78.5%;Pre-S1抗原阴性者29例,其中BCP阳性23例,BCP变异率为79.3%。BCP基因突变血清中HBVDNA拷贝数明显高于非BCP基因突变血清中HBV含量。结论 在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的存在与BCP的变异无相关性,但BCP基因变异与HBVDNA拷贝数明显相关,可反映乙肝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其愈后、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血清学试验 前S1抗原 C基因启动子 HBV DNA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检测前S_1抗原和HBsAg浓度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华根 刘冰 杨道琼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 通过开展前S1 抗原及HBsAg浓度检测 ,判定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HBV复制情况。方法利用ELISA法及PCR法对 2 4 6例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进行前S1 抗原、HBV -M、HBV -DNA检测。结果 HBeAg阳性者中 ,前S1 抗原阳性率 92 .3% ,HBV ... 目的 通过开展前S1 抗原及HBsAg浓度检测 ,判定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HBV复制情况。方法利用ELISA法及PCR法对 2 4 6例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进行前S1 抗原、HBV -M、HBV -DNA检测。结果 HBeAg阳性者中 ,前S1 抗原阳性率 92 .3% ,HBV -DNA阳性率为 95 % ,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HBeAg阴性者中 ,前S1 抗原阳性率为 4 8% ,HBV -DNA阳性率为 5 0 %。且前S1 抗原阳性率与HBsAg浓度相关 ,HBsAg浓度 >4 .4 1(S CO值 )时 ,前S1 抗原阳性率为 88% ,HBV -DNA阳性率为 90 % ;HBsAg浓度≤ 4 .4 1(S CO值 )时 ,前S1 抗原阳性率为 6 % ,HBV -DNA阳性率为 7%。结论 对无症状慢性HBsAg携带者进行前S1 抗原及HBsAg浓度检测 ,可以判定HBV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HBV-M HBV-DNA
下载PDF
347例乙型肝炎前S_1抗原与HBV免疫标志物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康飞 《医学文选》 2005年第3期320-321,共2页
目的分析前S1抗原在不同HBV免疫标志中分布状态,了解其在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分布状态为HBsAg、HBeAb、HBcAb总阳性率为0.26>HBsAg、HBeAg、HBcAb总阳性率0.16。... 目的分析前S1抗原在不同HBV免疫标志中分布状态,了解其在HBV复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分布状态为HBsAg、HBeAb、HBcAb总阳性率为0.26>HBsAg、HBeAg、HBcAb总阳性率0.16。结论前S1抗原为一个反映HBV复制和传染性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复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血清前S_1抗原与HBV其它标志物及其DNA检测间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阮秀花 张效本 +1 位作者 卢洁 张喜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6,共2页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PreS1)与HBV其它标志物及其DNA检测间的关系。对 916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同步检测。在HBsAg(+)病例组 ,PreS1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77 0 9%、5 9 78%和 6 5 36 % ,结果...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PreS1)与HBV其它标志物及其DNA检测间的关系。对 916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同步检测。在HBsAg(+)病例组 ,PreS1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77 0 9%、5 9 78%和 6 5 36 % ,结果符合率达 72 6 3%和 74 72 % ,在正常对照组三者均为阴性 ;在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 ,PreS1与HBVDNA结果符合率为90 4 2 %、5 1 0 0 %和 5 3 4 1% ,PreS1阳性率 (91 5 9%、5 5 0 0 %、5 6 82 % )与HBVDNA(96 96 %、17 0 0 %、2 1 5 9%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提示血清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携带者 ,且与HBeAg和HBVDNA关系密切 ,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可靠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1 HBV 血清 抗HBC 前S1抗原 标志物 DNA检测 可靠
下载PDF
Hepatitis B virus pre S1 deletion is related to viral replication increase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被引量:5
8
作者 Seoung-Ae Lee Ki-Jeong Kim +3 位作者 Hong Kim Won-Hyuk Choi Yu-Sub Won Bum-Joon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6期5039-5048,共10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pre S1 deletion.METHODS:We developed a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ase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that can detect fo... AIM: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pre S1 deletion.METHODS:We developed a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ase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that can detect four genotypes(wild type, 15-bp, 18-bp and 21-bp deletion).The PCR method was used in two cohorts of Korean chronic HBV subjects with genotype C infections.Cohort Ⅰ included 292 chronic HBV subject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Cheju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Jeju, South Korea) or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Seoul, South Korea), and cohort Ⅱ included 90 consecutive chronic HBV carriers recruited from Konkuk University Hospital(Seoul, South Korea); the cohort Ⅱ patients did not hav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r liver cirrhosis.RESULTS: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study identified 341 of 382 samples(89.3%).Deletion variants were identified in 100(29.3%) of the 341 detected samples.In both cohorts, the subjects with deletions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 Ag)-positive seroprevalence [cohort Ⅰ, wild(51.0%) vs deletion(75.0%), P < 0.001; cohort Ⅱ, wild(69.2%) vs deletion(92.9%), P = 0.002] and higher HBV DNA levels [cohort Ⅰ, wild(797.7 pg/m L) vs deletion(1678.9 pg/m L), P = 0.013; cohort Ⅱ, wild(8.3 × 108 copies/m L) vs deletion(2.2 × 109 copies/m L), P = 0.049], compared to subjects with wild type HBV.CONCLUSION:HBV genotype C pre S1 deletion may affect disease progression in chronic HBV subjects through an extended duration of HBe Ag seropositive status and increased HBV re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preS1 start CODON DELETION 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enotype C
下载PDF
3种方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付杰 蒋栋能 蒲晓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8期2519-2520,共2页
目的探讨3种方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的异同,为检测方法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手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3种方式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1抗原检测;选择PreS1抗原强阳性... 目的探讨3种方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的异同,为检测方法的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用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手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3种方式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PreS1抗原检测;选择PreS1抗原强阳性血清和弱阳性血清分别用3种方式检测15次,对重复性进行比较;升高和降低反应孵育温度±3℃检测,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式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53%,92.81%,92.81%;重复性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强阳性和弱阳性标本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3.62%和13.42%;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强阳性和弱阳性标本的CV分别为5.10%和7.92%,手工ELISA检测强阳性和弱阳性标本的CV分别为11.10%和29.88%。改变反应孵育温度3℃,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测得的所有检测标本S/CO值下降,增大了假阴性的概率,手工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所有检测标本的S/CO值升高,增大了假阳性几率。结论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的检出率和重复性较好,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次之,手工方法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分析仪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下载PDF
IL-1β在子痫前期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文慧 李坚雄 连旭波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孕妇子痫前期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3年12月40例子痫前期孕者(孕12周)...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在孕妇子痫前期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2013年12月40例子痫前期孕者(孕12周)为病例组,正常孕者40例(孕12周)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L-1β、纤维蛋白原、癌胚抗原。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清IL-1β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孕早期血清IL-1β有助于子痫前期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白细胞介素-1Β 纤维蛋白原 癌胚抗原
下载PDF
198例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前S1及ALT检测结果分析
11
作者 朱玉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99-,101,共2页
对住院及初次门诊的患者共2220例进行前 S_1抗原的检测,并与其他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在2220例中 HBsAg 阳性198例,其中前 S_1阳性75例;HBeAg 阳性35例,其中前 S_1阳性33例,阳性率达94.3%;前 S_1和 HBeAg 均为阳性的33例中... 对住院及初次门诊的患者共2220例进行前 S_1抗原的检测,并与其他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在2220例中 HBsAg 阳性198例,其中前 S_1阳性75例;HBeAg 阳性35例,其中前 S_1阳性33例,阳性率达94.3%;前 S_1和 HBeAg 均为阳性的33例中,有20例伴 ALT 增高。表明前 S_1与 HBeAg 密切相关,而后者与肝功能的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病毒标志物 前S1抗原 ALT
下载PDF
A modifie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ying both preS1 and preS2 epitopes
12
作者 惠静毅 李光地 +1 位作者 孔玉英 汪垣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1998年第1期56-63,共8页
The DNA fragments coding for preS2(120 146) and preS1(21 47) amplified by PCR were fused to both 5′ and 3′ ends of S gene at the position of amino acid 223. The fusion gene was placed downstream of the promoter P7.5... The DNA fragments coding for preS2(120 146) and preS1(21 47) amplified by PCR were fused to both 5′ and 3′ ends of S gene at the position of amino acid 223. The fusion gene was placed downstream of the promoter P7.5 of the universal vaccinia viral vector pGJP 5 and the recombinant vaccinia virus vS2SS1 was then selected by \%in vivo\% homogeneous recombination. Fusion protein S2SS1 could be expressed in the mammalian cells infected with vS2SS1. The investigation of expression, secretion, antigenicity and particle assembly of the S2SS1 protein demonstrated that S2SS1 protein could be assembled into particles which presented preS1, preS2 and S antigenicity and be efficiently secreted from the cells. It also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its expression and secretion approached to that of the S protein expressed by the recombinant vaccinia 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preS1 and preS2 EPITOPES fusion protein particle recombi nant VACCINIA virus.
原文传递
Solution structure of N-terminal seg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Pre-S1
13
作者 龚庆国 吴季辉 +4 位作者 刘琴 施蕴渝 崔大敷 徐来根 张友尚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1998年第5期530-541,共12页
A synthetic peptide, the N\|terminus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Pre\|S1, was studied by two\| dimensional NMR techniques. A series of 1 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complete the iden... A synthetic peptide, the N\|terminus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Pre\|S1, was studied by two\| dimensional NMR techniques. A series of 1 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comple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in systems and sequential assignments of this 28\|residue peptide. 157 distance constraints and 55 dihedral angle constraints were obtained. 20 structures with the lowest target function were selected by the distance geometry program DIANA. Energy minimization and the following 100 ps time\|averaged restrained molecular dynamics (TRMD) simul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were performed for each conformer. After TRMD simulation, three locally convergent regions corresponding to residues 22\31, 36\40, 41\46 were found. The averaged pairwise root\|mean\|square deviation (RMSD) of backbone atoms for them were (1.71±0.49)?, (0.76±0.31)?, (1.05±0.52)?, respectively. Four reverse turns found in these regions, residues 22\25, 37\40, 41\44 and 43\46, correspond to several important antibody binding sites revealed in relevant immunological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solution structure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pre\|S1 distance geometry time averaged RESTRAINTS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在子痫前期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向兰花 谭小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903-190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子痫前期(PE)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50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PE患者按照病情分为:重度PE组20例,轻度PE组30例。选择同期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子痫前期(PE)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50例PE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PE患者按照病情分为:重度PE组20例,轻度PE组30例。选择同期40名健康孕妇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母血及脐血中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LFA-1的表达情况,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PE组母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1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PE病情的加重,母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1阳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组母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1阳性率高于未合并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PE组脐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O.05),且随着PE病情的加重,脐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1阳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母血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1的表达阳性率与PE患者收缩压呈正相关(r=0.597,P=0.019),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0.526,P=0.026)。【结论】PE患者存在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现象,且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与PE严重程度有关。因此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过度活化对PE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中性白细胞 先兆子痫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和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小丹 任姗 +5 位作者 于海滨 柳雅立 金恰 黄雁翔 陈俊梅 陈新月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前s1抗原(PreS1Ag)与前s1抗体(抗-PreS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428例,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及PreS1Ag、抗-PreS1,分析PreS1Ag、抗-PreS1在慢性HBV感染不同转归人群[即e... 目的探讨前s1抗原(PreS1Ag)与前s1抗体(抗-PreS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者428例,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HBVDNA及PreS1Ag、抗-PreS1,分析PreS1Ag、抗-PreS1在慢性HBV感染不同转归人群[即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组、e抗原阴性CHB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sAg血清学转换组1的检出情况及临床意义;同时分析PreS1Ag、抗-PreS1与HBV标志物、HBVDNA的关系。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或配对z。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f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PreS1Ag阳性率e抗原阳性CHB组为95.7%(67/70)、e抗原阴性CHB组为82.8%(24/29)、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为13.2%(7/53)、HBsAg转换组为2.2%(1/46),四组人群PreS1Ag阳性率依次下降,x^2=141.7,P〈0.0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PreS1Ag阳性率随病毒复制活跃程度下降而降低。抗-PreS1在四组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HBsAg阳性的前三组(即e抗原阳性CHB组、e抗原阴性CHB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合并为一组,再与HBsAg血清学转换组比较,抗-PreS1阳性率分别为0.9%(14/152)和23.9%(14/46),x^2=6.9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S1Ag的吸光度值的平均秩次在高复制组为179.30,低复制组为133.80,高复制组明显高于低复制组,Z=-3.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两组抗-PreS1的吸光度值平均秩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复制组(23.86)较高复制组(21.08)有升高趋势。通过配对计数x^2检验分析抗-HBs与抗-PreS1的吻合性,X^2=0.262,P〉0.05,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PreS1Ag、HBeAg、肝组织内HBcAg与HBVDNA有关联性,x^2值分别为33.840、24.159、4.854,P值均〈0.05。血清PreS1Ag与HBVDNA的关联程度(r=0.628)高于HBeAg(r=0.563)。结论PreS1Ag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抗-PreS1可能参与了HBV的清除,预示着慢性乙型肝炎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抗原 肝炎抗体 前S1抗原 前S1抗体
原文传递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分子在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欣 刘丹丹 +1 位作者 漆洪波 姚珍薇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在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妇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为子痫前期患者,按病情分为子痫前期轻... 目的 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分子在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妇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为子痫前期患者,按病情分为子痫前期轻度组(20例)、子痫前期重度组(16例);同期足月择期剖宫产孕妇为对照组(18例).采用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各组胎盘微血管密度(MVD);SP法检测磷酸化的p38 MAPK(p-p38 MAPK)在胎盘组织中的定位;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胎盘p38 MAPK及p-p38 MAPK的蛋白表达差异;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及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oluble endoglin,sEng)的水平.结果 (1)MVD:对照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及子痫前期重度组患者胎盘MVD分别为103±3、81±5、63±4,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38 MAPK和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对照组、子痫前期轻度组及子痫前期重度组患者胎盘组织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4±0.05、0.90±0.14、0.86±0.18,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3±0.05、0.59±0.12和1.16±0.18,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p38 MAPK蛋白的表达部位:p-p38 MAPK蛋白主要表达于胎盘滋养层细胞的胞质及胞核、血管内皮细胞及少量间质细胞的胞核.(4)sFlt-1及sEng的水平:①对照组孕妇血清sFlt-1、sEng水平分别为(5.2±0.3)、(10.9-±0.4)μg/L;子痫前期轻度组分别为(12.5±1.2)、(20.4±5.3)μg/L;子痫前期重度组分别为(19.3±3.0)、(29.5±3.7)μg/L;各组sFlt-1、sEng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sFlt-1、sEng水平的相关性:子痫前期重度组和子痫前期轻度组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sFlt-1、sEng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0.68,P<0.05;r=0.87,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p38 MAPK信号分子的显著活化,使血清中sFlt-l、sEng水平升高,损伤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胎盘MVD降低;p38 MAPK信号分子可能是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键信号传导通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内皮 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受体 细胞表面 抗原 CD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及肝功能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文冰 鞠瑛 +4 位作者 王子娥 宋晓斐 刘义庆 闫壮敏 张炳昌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之间的关系,探讨HBV前S1抗原在病毒复制中的意义及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5月-7月住院及门诊的HBV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之间的关系,探讨HBV前S1抗原在病毒复制中的意义及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5月-7月住院及门诊的HBV表面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10例进行检测,HBV前S1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eA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谷丙转氨酶采用酶学速率法检测。结果①HBeAg阳性组前S1抗原检出率高;②HBV前S1抗原与具有病毒活动性复制意义的指标HBeAg有高度的相关性;③谷丙转氨酶水平增高时前S1抗原阳性率增高。结论 HBV前S1抗原检测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HBV的复制及慢性肝炎的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谷丙转氨酶
原文传递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 在子痫前期蜕膜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玥 刘伊宁 +3 位作者 王珊 顾永忠 许莲琼 孟金来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研究蜕膜各淋巴细胞亚群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的表达,及其与... 目的研究蜕膜各淋巴细胞亚群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和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的表达,及其与子痫前期免疫失衡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剖宫产分娩的单胎妊娠子痫前期患者25例为子痫前期组,按照1∶1的比例选取剖宫产日期和分娩孕周匹配的产前检查正常并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健康单胎妊娠孕妇25例为正常妊娠组。剖宫产胎盘娩出后收集蜕膜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PD-1、PD-L1和LAG-3在蜕膜T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和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PD-1、PD-L1和LAG-3的表达差异。结果子痫前期组蜕膜中PD-1在T细胞和NK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37.84±3.82与57.02±3.89,t=3.529,P<0.001;3.28±0.48与5.69±0.99,t=2.184,P=0.034),而在NKT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1)。子痫前期组蜕膜中PD-L1在NK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0.60±0.11与1.32±0.19,t=3.319,P=0.002),而在T细胞和NKT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子痫前期组蜕膜中LAG-3在T细胞和NKT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组(2.32±0.36与4.09±0.67,t=2.335,P=0.024;35.40±4.97与56.27±4.49,t=3.282,P=0.002),而在NK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结论免疫检查点PD-1、PD-L1和LAG-3在子痫前期蜕膜淋巴细胞亚群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可能通过母胎界面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参与子痫前期的免疫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蜕膜 淋巴细胞亚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B7-H1抗原 抗原 C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