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view of the Shenzhe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Call Pattern 被引量:4
1
作者 Shuk Man Lo Yi Min Yu +4 位作者 Lap Yip Larry Lee Mi Ling Eliza Wong Sck Ying Chair Edward J Kalinowski Tak Shing Jimmy Chan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2年第4期251-256,共6页
BACKGROUND:In Shenzhen,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system has been in service since 1997.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operation of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and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of calling EMS.BACK... BACKGROUND:In Shenzhen, th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 system has been in service since 1997.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operation of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and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of calling EMS.BACKGROUND:In this retrospective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study, the data from the Shenzhen 120 EMS registry in 2011 were analyzed.RESULTS:Shenzhen 120 EMS center is a communication command center. When the number of 120 are dialed, it is forwarded to the closest appropriate hospital for ambulance dispatch. In 2011, the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received 153 160 ambulance calls, with an average of 420 calls per day. Calling emergency services was mainly due to traffic accidents. Trauma and other acute diseases constituted a majority of ambulance transports. The adult patients aged 15-60 years are the principal users of EMS. There are no recognized 'paramedic' doctors and nurses.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service is under the oper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s of hospitals. Shenzhen at present does not have specialized pre-hospital training for doctors and nurses in posttrauma management. Moreover, specialized pre-hospital tr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on proper use of EMS should be emphasized.CONCLUSION:The Shenzhen 120 EMS center has its own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Traumatic injury and traffic accident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calling ambulance service. In-depth study emphasiz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uma patients is crucial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SHENZHEN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下载PDF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Hospital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Jeddah 被引量:1
2
作者 Nidaa A. Bajow Shahnaz M. Alkhalil 《Health》 2014年第19期2668-2687,共20页
Introduction: Disaster damage to health systems is a human and health tragedy, results in huge economic losses, deals devastating blows to development goals, and shakes social confidence. Hospital disaster preparednes... Introduction: Disaster damage to health systems is a human and health tragedy, results in huge economic losses, deals devastating blows to development goals, and shakes social confidence. Hospital disaster preparedness presents complex clinical operation. It is difficult philosophical challeng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how much time, money, and effort should be spent in preparing for an event that may not occur. Health facilities whether hospitals or rural health clinics, should be a source of strength during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 They should be ready to save lives and to continue providing essential emergencies and disasters. Jeddah has relatively a level of disaster risk which is attributable to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climate variability, topography, etc.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hospital disaster preparedness (HDP) in Jeddah. Methods: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five Likert scales. It was divided into eight fields of 33 indicators: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and furnishings, lifeline facilities’ safety, hospital location, utilities maintenance, surge capacity, emergency and disaster plan, and control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Sample of six hospita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nd rated to the extent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for each hospital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dicators. Two hazard tools were used to find out the hazards for each hospital. An assessment tool was designed to monitor progres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hospitals’ improvement. Weakness was found in HDP level in the surveyed hospitals. Disaster mitigation needs more action including: risk assessment,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prevention, and preparedness for contingency planning and warning and evacuation. Conclusion: The finding shows that hospital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have tools and indicators in hospital preparedness but with lack of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during disaster. So the research shed light on hospital disaster preparedness.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preparedness in disaster, it is necessary for hospitals to understand that most of hospital disaster preparedness is built in the hospit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spital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dicators (HDPI) hospital DISASTER PREPAREDNESS (HDP) Hazard Vulnerability Analysis (HVA) Mass CASUALTY Incident (MCI) Full-Scale Exercises (FSE)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AHO)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AHO) Hypothesis (H)
下载PDF
Effect of Airway Management and Impedance Threshold Device on Circulation, Survival and Neurological Outcome in Adult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3
作者 David Chase Angelo Salvucci +3 位作者 Rafael Marino Robin Shedlosky Nancy Merman Katy Hadduck 《Ope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4年第1期12-18,共7页
Purpos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use of the King Airway (KA) and impedance threshold device (ITD)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n ETCO2 as a surrogate measure of circulation, survival... Purpos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use of the King Airway (KA) and impedance threshold device (ITD)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n ETCO2 as a surrogate measure of circulation, survival, and 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 (CPC) scores. After analysis of the first 9 month active period the KA was relegated to rescue airway status.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pre-post study design. Patients >18 years with out-of-hospital cardiac caused arrest were included. Three periods were compared. In the first “non active” period conventional AHA 30/2 compression/ventilation ratio CPR was done with bag mask ventilation (BMV). No ITD was used. After advanced airway placement the compression/ventilation ratio was 10/1. In the second period continuous compressions were done. Primary airway management was a KA with an ITD. After placement of the KA the compression/ventilation ratio was 10/1. In the third period CPR reverted to 30/2 ratio with a two hand seal BMV with ITD. CPR ratio was 10/1 pos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ETI) or KA. The KA was only recommended for failed BMV and ETI. Results: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was similar in all three study periods. In Period 2 there was a strong trend to CPC scores >2. The study group hypothesized that the KA interfered with cerebral blood flow. For that reason the KA was abandoned as a primary airway. Comparing Period 1 to Period 3 there was a trend to improved survival in the bystander witnessed shockable rhythm (Utstein) subgroup, particularly if a metronome was used. ETCO2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eriod 2 and trended up in Period 3 when compared to Period 1. Advanced airway intervention had a highly significant negative association with survival.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n ITD into our system did not result 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urvival. The study groups were somewhat dissimilar. ETCO2 trended up. When comparing Period 1 to Period 3, the bundle of care was associated with a trend towards increased survival in the Utstein subgroup, particularly with a metronome set at 100. Multiple confounders make a definitive conclusion impossible. Advanced airways show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poor survival outcomes. The KA was ad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poor neurologic outco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way Management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SUPRAGLOTTIC AIRWAYS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下载PDF
院前急救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联合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ACI患者资料,根据EMS服务与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开展时间,将2023年...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联合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ACI患者资料,根据EMS服务与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开展时间,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的30例ACI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的3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采取EMS服务与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针对两组急救护理效率、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家属对于急诊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院前派车时间、分诊时间、入院-接诊时间、入院-CT检查时间、入院-静脉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评分相比,研究组NIHSS评分更低(P<0.05),BI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家属的急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EMS服务联合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救护理可以有效提升ACI患者的急救护理工作效率,促进其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且增强了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控制溶栓时间 急救护理
下载PDF
移动卒中单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现状
5
作者 兰锶鍚 何梅 +2 位作者 汪先花 唐继鸿 贺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对移动卒中单元的发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完善我国急救体系、促进医疗模式的转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移动卒中单元的发展历史、在急性缺血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应用现... 目的对移动卒中单元的发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完善我国急救体系、促进医疗模式的转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移动卒中单元的发展历史、在急性缺血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发展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移动卒中单元可缩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降低院前延误、提升院前急救质量。结论移动卒中单元对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有重大意义,但其应用与发展仍有不足,未来可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完善移动卒中单元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卒中单元 院前急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救体系 静脉溶栓 院前延误 分析和总结 现状及应用
下载PDF
规范化急救护理措施在骨科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
6
作者 黄莉丹 章亚青 董辉详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7期842-844,共3页
目的探索在骨科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规范化急救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救治的84例骨科多发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规范化急救护理,对... 目的探索在骨科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规范化急救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救治的84例骨科多发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规范化急救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急救护理组,每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急救车抵达时间和入院进入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经抢救后,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5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结论在骨科多发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规范化急救护理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满意度和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医院 骨科 病人满意度
下载PDF
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的评价与优化
7
作者 白玉杰 吴建华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3期105-107,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疗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信息系统故障时有发生,可能导致医院服务中断、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因此,建立健全的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医疗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信息系统故障时有发生,可能导致医院服务中断、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因此,建立健全的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价与优化,旨在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故障应对能力,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信息系统 应急预案 信息技术 医疗服务
下载PDF
北京市院前急救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现况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韧 刘芳羽 +7 位作者 钟婷 刘红梅 王倩 刘杉 陈辉 邓贵芳 李云璁 安玮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医疗急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访谈等方式对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的编制配置、人力资源现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院前医疗急救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总量不足、专职化程度不高、职业发展不畅、人才队... 目的探讨院前医疗急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访谈等方式对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的编制配置、人力资源现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院前医疗急救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总量不足、专职化程度不高、职业发展不畅、人才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结论探索提出促进院前医疗急救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持续优化的策略建议,包括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畅通职业发展路径、完善绩效激励措施、加强职业保障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为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意见建议及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医疗急救 专业技术人员 卫生人力资源 优化策略
下载PDF
三级联动管理模式下医联体内院前急救培训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桂云 张秀华 +2 位作者 蔡辉 韩琳 刘金萍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81-285,共5页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从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该文综述了院前急救培训现状,提出综合医院、医联体、...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从患者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该文综述了院前急救培训现状,提出综合医院、医联体、高速公路从业人员三级联动培训方式,为高速公路从业人员提供全面、便捷的院前急救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综合医院-医联体-高速公路服务区 三级联动 急救模式 急救培训
下载PDF
住院与非住院患者启动快速反应系统早期干预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丹萍 王钰炜 +2 位作者 武作家 叶晨儿 王飒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住院与非住院患者启动快速反应系统(rapid response systems,RRS)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启动RRS事件的患者资料,比较住院与非住院患者在启动时间、原因、人员和结局方... 目的分析比较住院与非住院患者启动快速反应系统(rapid response systems,RRS)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启动RRS事件的患者资料,比较住院与非住院患者在启动时间、原因、人员和结局方面的区别。结果2016年—2021年共启动RRS 983例次,主要启动者是护士(94.80%),住院患者启动715例次(72.74%),非住院患者启动268例次(27.26%)。住院患者与非住院患者RRS启动后急救医疗小组(emergency medical team,MET)响应时间分别为3(2,4)min和2(1,3)min,就诊科室分别为外科(55.81%)和心血管内科(31.34%),启动RRS的主要原因分别为患者突发意识丧失(69.23%)和目击患者突然倒地(57.84%),92.77%需要进行现场干预。住院患者启动RRS时间分布较均匀,非住院患者的RRS启动时间集中分布在08:00—16:00。结论住院患者和非住院患者RRS启动后MET在5 min内到达,非住院患者在RRS启动时间、地点、原因及结局上与住院患者存在区别,需要关注非住院患者院内病情突发变化时RRS的启动,建议针对全院所有人员开展RRS相关培训和模拟演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应系统 急救医疗服务 住院患者 非住院患者 护理管理研究
下载PDF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祁文斌 《广州医药》 2023年第5期92-99,共8页
目的分析华北地区某医院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资源利用状况,并依据相关影响因素针对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就诊于华北地区某医院急诊科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过程、症状特征。依... 目的分析华北地区某医院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资源利用状况,并依据相关影响因素针对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收集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就诊于华北地区某医院急诊科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过程、症状特征。依据是否接受过院前急救服务、是否为疾病急性发作的危重症患者将患者分为4组,分析比较4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疾病病症特点两个方面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探索影响院前急救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总计收纳患者病例5800例,其中接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患者共840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4.5%,其中危重症患者530例(63.1%),非危重症患者310例(36.9%);未接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患者为4960例占总调查人数的85.5%,其中危重症患者803例(16.2%)。对所得数据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得知,在急诊科接受的危重症患者中急性胸痛与突发性头痛是选择不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措施的独立影响因素。在非危重症患者中发热、外伤、腹痛是非急重症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资源的提供与利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资源闲置与服务空缺的问题。危重症患者在入院前仍有较大比例的患者没有选择接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该情况表明当前居民对危重症患者危重症状及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了解与认知不足,对此有必要加强对居民关于院前急救服务的科普宣教工作,并借助现有医疗服务力量支持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规范与准则,这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争取危重症患者存活机会,促进急救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院前急救 影响因素 医疗资源
下载PDF
BOPPPS联合PDG培训法在社区全科医生院前急救培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饶论文 易艺玲 +3 位作者 陈亮 张辰 程菊 任盈盈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9,共3页
目的探索能提高社区全科医生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方法。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整群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的全科医生50名为试验组,嘉定区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46名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导学... 目的探索能提高社区全科医生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方法。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整群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的全科医生50名为试验组,嘉定区另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46名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导学互动的加式教育”(BOPPPS)联合“问题-讨论-指导”(PDG)培训模式开展院前急救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止血包扎、导尿术、清创缝合)评分以及院前救治情况。结果培训前,两组理论知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止血包扎、导尿术、清创缝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理论知识、气管插管、电除颤、止血包扎、导尿术、清创缝合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1),高于对照组(P<0.01)。培训前后,对照组理论知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止血包扎、导尿术、清创缝合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院前急救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37)。结论BOPPPS联合PDG培训模式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院前急救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升临床技能,在社区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BOPPPS PDG 全科医生 院前急救 培训 分析
下载PDF
北京市院前非急救医疗服务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袁林 鲍彰焕 +1 位作者 张君德 张印增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4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院前非急救医疗服务现状,为优化急救资源配置,促进非急救医疗服务健康发展作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2022年180203份院前急救与非急救医疗服务病历数据。结果非急救医疗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四大类;... 目的分析北京市院前非急救医疗服务现状,为优化急救资源配置,促进非急救医疗服务健康发展作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北京市红十字会救援服务中心2022年180203份院前急救与非急救医疗服务病历数据。结果非急救医疗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四大类;服务对象男女比为1.07∶1;疾病谱前三为神经内科疾病(占比30.7%)、骨科疾病(占比23.0%)、呼吸系统疾病(占比9.8%);患者年龄80~89岁占比最高,急救组老年患者(年龄≥60岁)占比58.7%,非急救组老年患者占比81.6%,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院前急救与非急救医疗服务分离,使急救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非急救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满足。现有的非急救服务项目,患者年龄、性别、疾病谱具有一定流行病学特点,可为制定有效的服务标准,促进非急救医疗服务的健康发展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非急救医疗转运 人口老龄化 上门医疗服务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综合性医院门诊医疗服务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宜名 夏梦 +1 位作者 李戎梅 海雯雯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5期186-189,213,共5页
恶性传染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使公众提升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而医院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门诊医疗服务体系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从而实现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同时保证了医疗服务工作的正常进... 恶性传染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使公众提升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而医院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门诊医疗服务体系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从而实现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同时保证了医疗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本文中,深入研究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综合性医院门诊医疗服务的问题与对策。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综合性医院门诊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综合性医院门诊医疗服务的建议。在研究上述内容的前提下,希望能够帮助医院进一步加强门诊医疗服务水平,以实现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综合性医院 门诊医疗服务
下载PDF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院前急救中筛选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8
15
作者 何明丰 吴智鑫 +4 位作者 黎练达 郭奇虹 冯锦昉 杨延斌 李莹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the recognition of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room,ROSIER)评分量表在社区院前急救中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以面、臂、言语、时间(the face arm speech time,FAST)评分量表为对照,急诊医师在社... 目的探讨急诊脑卒中识别(the recognition of stroke in the emergency room,ROSIER)评分量表在社区院前急救中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的快速筛选价值。方法以面、臂、言语、时间(the face arm speech time,FAST)评分量表为对照,急诊医师在社区院前急救中使用ROSIER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以综合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根据患者的颅脑CT或MRI扫描,由神经专科医师拟定综合临床诊断标准),比较ROSIER评分量表和FAST评分量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关联系数。结果 108例可疑脑卒中患者社区院前急救中,以综合临床诊断为标准,FAST评分量表的敏感度为88.6%[95%CI(82.6%,94.6%)],特异度为71.1%[95%CI(62.6%,79.6%)],阳性预测值为84.9%[95%CI(78.2%,91.7%)],阴性预测值为77.1%[95%CI(69.2%,85.0%)],关联系数为0.520;ROSIER评分量表的敏感度为90.0%[95%CI(84.3%,95.7%)],特异度为84.2%[95%CI(77.3%,91.1%)],阳性预测值为91.3%[95%CI(86.0%,96.6%)],阴性预测值为82.1%[95%CI(74.9%,89.3%)],关联系数为0.594。ROSIER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的筛选与综合临床诊断相关联(P<0.05)。ROSIER评分量表与FAST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筛选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院前急救中,使用ROSIER评分量表对可疑脑卒中患者进行筛选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诊断鉴别 医院社区 急救医疗服务 院前急救
下载PDF
冬奥会雪场医疗站和近地医疗保障医院在滑雪运动伤救治体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渝平 马骁 +5 位作者 陈拿云 蒋艳芳 张晓伟 丁中伟 刘涛 敖英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0-585,共6页
目的:对中国崇礼万龙滑雪场的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救治滑雪受伤者的情况和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建立和优化冬奥会雪场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之间的救治流程提供依据,为群众滑雪运动的医疗保障提供经验。方法:收集崇礼万龙雪场医疗站201... 目的:对中国崇礼万龙滑雪场的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救治滑雪受伤者的情况和流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建立和优化冬奥会雪场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之间的救治流程提供依据,为群众滑雪运动的医疗保障提供经验。方法:收集崇礼万龙雪场医疗站2018-2019雪季(2018年11月—2019年4月)和最近救治医院的两个时间段(2019年3月和2019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所有崇礼区滑雪受伤者的资料,分析受伤者不同的受伤原因、损伤类型和受伤部位等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万龙雪场医疗站共记录滑雪损伤者755例,日损伤发生率为2.02‰,最近救治医院共救治838例来自崇礼不同雪场的滑雪受伤者。雪场医疗站的记录中,受伤原因以技术缺陷与失误(53.6%)为主,膝关节受伤比例最高(18.7%),其次为头颈部(12.9%)和下肢(11.9%),中级道上受伤人数最多(40.0%),参加滑雪运动的年限小于5年者最多(81.2%)。救治医院的记录中,损伤类型以骨折或裂隙性骨折、挫伤+外伤、肌肉软组织损伤占据前三位,分别占30.5%、27.4%和21.2%。9.6%的受伤者由雪场救护车转运至医院,其中50%的受伤者为骨折或裂隙性骨折。结论:2018-2019雪季崇礼万龙雪场的滑雪受伤率高于国外文献报道,严重创伤也时有发生(包括严重骨折和脑震荡等),需要转运到最近的救治医院治疗。雪场医疗站和最近救治医院都应加强建设,配备足够的医疗人员和设备,并且在重伤患者的及时转诊、滑雪巡逻队的组织建设和大型赛事的医疗保障等方面加强协同工作,以便在形成我国滑雪运动医疗保障与救治体系基层网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雪 运动损伤 急救医疗服务 医院快速反应小组
下载PDF
现代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得坤 谢钢 +4 位作者 宁晔 桑宝珍 蒋崇慧 赵双彪 尹刚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5-46,共2页
充分分析目前中国的院前急救体系,剖析中国院前急救的现状及需求,构建出具有中山特色的院前急救体系。通过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城市院前急救体系的构建,完善EMSS体系,着重加强院前急救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了整体急救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构建
下载PDF
院前急救模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强 毛志森 王合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1~10月由急诊科兼院前(两栖型)急救出车的1301例病例作为“两栖型”院前急救的对照组;2004年1~10月由专职院前科出诊的1574例作为专业化院前急救的急救组。比较和分析两...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2003年1~10月由急诊科兼院前(两栖型)急救出车的1301例病例作为“两栖型”院前急救的对照组;2004年1~10月由专职院前科出诊的1574例作为专业化院前急救的急救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救治效果。结果:急救组和对照组间的平均急救半径,病情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院内反应时间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短(P〈0.01);院前死亡率急救组较对照组低(P〈0.05);现场处置率、救治有效率急救组较对照组明显高(P〈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专业化院前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两栖型”,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也是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急救医学 急诊室 医院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耗材保障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0
19
作者 石丽军 周龙甫 +2 位作者 张超群 李正 呼永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4年第3期127-128,共2页
简要介绍了应急医疗耗材的配置现状,阐述了应急医疗耗材储备的不足,从需求调研、储备管理、制订预案、耗材研发以及储备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最后指出了做好医疗耗材的需求分析、日常管理等工作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将起... 简要介绍了应急医疗耗材的配置现状,阐述了应急医疗耗材储备的不足,从需求调研、储备管理、制订预案、耗材研发以及储备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对策,最后指出了做好医疗耗材的需求分析、日常管理等工作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用耗材 医院管理 卫生勤务
下载PDF
再造新型急诊医疗服务流程的研究和实践 被引量:12
20
作者 许宝华 杨国斌 +4 位作者 孙海晨 吴学豪 毛琦敏 聂时南 唐文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针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运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次排队、多次交费、多处检查和等待就诊,以及等待检查、检验时间过长等症结进行改造,以期达到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快速、高效和畅通。方法:资料来源于该院急诊科。2005年1~3月和2... 目的:针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运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次排队、多次交费、多处检查和等待就诊,以及等待检查、检验时间过长等症结进行改造,以期达到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快速、高效和畅通。方法:资料来源于该院急诊科。2005年1~3月和2006年同期就诊患者的数据,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各收集100例次(共200例次)就诊患者诊疗过程的相关数据。2005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对照组,2006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重新整合方法,同时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改造。主要干预措施包括:采用急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计费自动化系统、影像及检验数据网络传输共享系统;医师资源和设备资源重新整合,依据峰谷患者流特点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等措施。结果:经过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改造后,患者在就诊、检查、检验、交费的等待时间和全程诊疗时间比改造前均有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造后的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可明显缩短患者在就诊、检查、检验和交费等方面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全程诊疗时间,并且为患者提供高效、快速、满意的急诊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 作业重组 医院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