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5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gnancy-related psychopathology:A comparison between pre-COVID-19 and COVID-19–related social restriction periods
1
作者 Daniela Chieffo Carla Avallone +12 位作者 Annamaria Serio Georgios Demetrios Kotzalidis Marta Balocchi Ilaria De Luca Daniele Hirsch Angela Gonsalez del Castillo Pierluigi Lanzotti Giuseppe Marano Lucio Rinaldi Antonio Lanzone Eugenio Mercuri Marianna Mazza Gabriele San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9期6370-6384,共15页
BACKGROUND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impacted in a still undefined way pregnant women’s mental health.There are reports of mood and affect change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he suggestion tha... BACKGROUND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pandemic impacted in a still undefined way pregnant women’s mental health.There are reports of mood and affect change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the suggestion that similar changes occur also in the pregnant population.The greater vulnerability of women during the COVID-19 restriction period may translate into a greater risk for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gestational period.We hypothesised that pregnant women in the prepandemic period would have less psychopathology and more psychological support than pregnant women during the pandemic restriction period.AIM To compare pregnant women for anxiety,prenatal depression,psychopathology,and social support before and after the awareness of the pandemic.METHODSWe administered to women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ir 2nd-3rd trimesters of pregnancy the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Form Y(STAI-Y),and the Symptom CheckList-90-Revised(SCL-90R);we further collected sociodemographicvariables and explored women’s social support.The comparison was cross-sectional.The firstsample was termed nonCOVID-19 because data were gathered before the COVID-19 outbreak(January 2020-February 2020)was declared,and the second sample termed COVID-19 becauseparticipants were already subjected to the COVID-19-related restrictive measures(January 2021-February 2021).Since normal distribution was not met(Shapiro-Wilk test applied),we appliednonparametric Mann-Whitney’s U-test to compare psychometric tests.Ethical standards were met.RESULTSThe nonCOVID-19 group reported higher support from partners only,while the COVID-19 groupreported multiple support(χ^(2)=9.7181;P=0.021);the nonCOVID-19 group scored higher than theCOVID-19 group only on state anxiety among psychometric scales[STAI-Y1,nonCOVID-19median=39(95%CI:39.19-51.10)vs COVID-19 median=32(95%CI:30.83-38.90);Mann-Whitney’sU=117.5,P=0.00596].Other measures did not differ meaningful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on the EPDS,the state and trait subscales of the STAI-Y,and most SCL-90R subscales intercorrelatedwith one another.The anxiety component of the EPDS,EPDS-3A,correlated poorlywith other measures,while it was the Global Symptom Index of the SCL-90-R that correlated moststrongly with most measures.Our results are at odds with most literature and do not confirmincreased depression and anxiety rates in pregnant women during the pandemic.CONCLUSIONThe ability of pregnant women to deal with novel generalised threats involves mobilization ofinner resources.Increasing sources of social support may have produced anxiolysis in the COVID-19 s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pandemic PREGNANCY Social Support Anxiety Depression PSYCHOPATHOLOGY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安麦19的选育 被引量:1
2
作者 齐光荣 杨春玲 +5 位作者 关立 张凡 董军红 宋志均 张坤朋 郭瑞林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安麦19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中育1154为母本、周麦28为父本,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高产、多抗、成穗率高、饱满度好、抗倒性强,于2023年7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30100。对安... 安麦19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中育1154为母本、周麦28为父本,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高产、多抗、成穗率高、饱满度好、抗倒性强,于2023年7月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30100。对安麦1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安麦19 选育
下载PDF
整合分析中国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 DNA的流行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康乐 杨树龙 +3 位作者 雷蕾 王玮蓉 冯惟萍 潘登 《甘肃医药》 2024年第6期517-520,527,共5页
目的:评估我国献血者B19 DNA的阳性率,并明确我国献血者B19分子流行特征,为国内各地区核酸筛查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中国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 目的:评估我国献血者B19 DNA的阳性率,并明确我国献血者B19分子流行特征,为国内各地区核酸筛查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以中国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 DNA”为检索词,使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6个研究,包括了32622名献血者,B19 DNA合并阳性率为1.4%(95%CI[0.8%~2.2%])。西南地区献血者B19 DNA合并阳性率最低,为0.4%(95%CI[0~1.3%]),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献血者B19 DN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2.4%(95%CI[0.3%~6.6%])和2.3%(95%CI[0.9%~4.3%]),东北地区献血者B19 DNA阳性率尚无相关调查研究文献。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中国内地献血者的B19主要是基因型1。结论:中国献血者B19 DNA的合并阳性率>1%,存在输血传染B19的风险,建议重点对中国华东和中南地区献血者的血液进行筛查,并明确这两个地区基因型,以降低B19经输血传播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小病毒B19 B19 DNA 中国献血者 阳性率 基因分型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4
作者 王毓 薛玉娟 +4 位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 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CD 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CD 19 难治 复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临床特征联合血清CA19-9、HE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陈丽 赵威 +2 位作者 李珊珊 梁爽 丁瑞敏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临床特征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 19-9、人附睾蛋白4 (HE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EAO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AOC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 探讨临床特征联合血清糖类抗原(CA) 19-9、人附睾蛋白4 (HE4)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EAO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手术且经术后病理确诊为EAOC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2的比例抽取同期在我院手术且经术后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CA125、CA19-9和HE4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AOC的独立风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临床特征、CA19-9和HE4诊断EAOC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A19-9和HE4水平分别为[20.99 (17.06,32.40)] U/mL和[64.47 (55.93,72.01)]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8(2.18,10.86)] U/mL和[43.39(34.61,52.40)]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A125水平为[59.85 (39.51,92.26)] pmol/L,明略高于对照组的[56.58 (39.80,80.68)] p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9-9、HE4、年龄、肿瘤最长径是影响EAOC的风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最长径、CA19-9、HE4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8,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年龄:0.857;肿瘤最长径:0.767;CA19-9:0.767;HE4:0.808)(P<0.05)。结论 CA19-9、HE4、年龄、肿瘤最长径可用于预测EAOC,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症 糖类抗原19-9 人附睾蛋白4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9号选育报告
6
作者 吕汰 王鹏 +5 位作者 郭天顺 杨晨 赵中梁 窦俊焕 罗照霞 颉炜清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为解决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的问题,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薯11号为母本、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了晚熟鲜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9号。该品种在2019—2020年进行的国家马铃薯西北晚熟组... 为解决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马铃薯专用品种缺乏的问题,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晋薯11号为母本、天薯9号为父本杂交,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了晚熟鲜食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9号。该品种在2019—2020年进行的国家马铃薯西北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249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3.0%。该品种生育期119 d左右,薯块卵圆形、黄皮黄肉、芽眼少而浅。薯块品质优良,鲜薯块茎含干物质204 g/kg、淀粉166 g/kg、维生素C 547 mg/kg、粗蛋白22.1 g/kg、还原糖3.5 g/kg。适宜在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南部、青海东部及生态类似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天薯19 晚熟 鲜食 选育
下载PDF
Paradigm shift in transfusion practices during early COVID-19 pandemic:A single 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7
作者 Sumukh Arun Kumar Sushmita Prabhu +6 位作者 Ankushi Sanghvi Maya Gogtay Mithil Gowda Suresh Harshit Khosla Yuvaraj Singh Ajay Kumar Mishra Susan George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BACKGROUND The adv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unveiled the worst national blood crisi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d witnessed in over a decade.With the pandemic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acqui... BACKGROUND The adv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unveiled the worst national blood crisis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d witnessed in over a decade.With the pandemic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acquisition of blood products outside the hospital setting,we aimed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barriers contributing to the shortage of blood products within the medical community.the COVID era and pre-COVID era.METHODS We conducted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hospitalized patients distinguishing the pattern of blood transfusion during the COVID and pre-COVID era in a community hospital.Data was tabulated to include the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RBC)transfusions and if transfusions met restrictive blood transfusion criteria as per institutional guidelines.Chi-square was applied to test the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qualitative variables.Unpaired t test and Mann Whitney U test were applied respectively to test the mean difference of quantitative variables.RESULTS A total of 20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of which 108 were during COVID era and 100 were during pre-COVID era.The leading reason for admission in both the COVID era and pre-COVID era transfused patients was shortness of breath(53.7%and 36%P=0.001),followed b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25.9%and 21%P=0.001).There was a higher percentage of RBC transfusion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n the COVID-era group than in the pre-COVID era group(38.9%vs 22%,P=0.008).The restrictive transfusion criteria were met in 62%vs 79%in the COVID and pre-COVID eras,respectively(P=0.008).CONCLUSION The COVID-era group received RBC transfusions with less stringent adherence to restrictive blood transfusion practices in comparison to pre-COVID era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transfusion Restrictive transfusion COVID-19 pre-covid-19 Blood shortage PANDEMIC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及VOSviewer的COVID-19相关心律失常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8
作者 李敏 马晓娟 +2 位作者 赵小晗 刘敏 陈子怡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163-1172,共10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心律失常的文献,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趋势,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每项研究都进行了文献计量和视觉分析,使用CiteSpace和VOSvie...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心律失常的文献,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并预测未来的趋势,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借鉴。方法:选择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每项研究都进行了文献计量和视觉分析,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生成知识图谱。结果:共鉴定出768篇文章,发文涉及美国、意大利和中国为首的319个国家/地区和4 366个机构,领先的研究机构是梅奥诊所和哈佛医学院。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是该领域最常被引用的期刊。在6 687位作者中,Arbelo Elena撰写的研究最多,Guo T被共同引用的次数最多,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关键词。结论:随着COVID-19的暴发,对COVID-19所致新发/进行性心律失常事件的研究蓬勃发展,未来的研究者可能会对COVID-19感染后新发或遗留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COVID-19 心律失常 CITESPACE VOSviewer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吴茱萸碱对H_(2)O_(2)诱导ARPE-19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SIRT1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周洋 美丽巴努·玉素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30-1337,1343,共9页
目的 探究吴茱萸碱对H_(2)O_(2)刺激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去乙酰化酶1(SIRT1)在其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H_(2)O_(2)(0,25,50,100,200,400μmol/L)和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 目的 探究吴茱萸碱对H_(2)O_(2)刺激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去乙酰化酶1(SIRT1)在其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H_(2)O_(2)(0,25,50,100,200,400μmol/L)和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0,2.5,5.0,10.0,20.0,40.0μmol/L)处理ARPE-19细胞,CCK-8法筛选H_(2)O_(2)和吴茱萸碱的最佳作用浓度。使用H_(2)O_(2)(200μmol/L)与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2.5,5,10,20μmol/L)联合处理ARPE-19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IRT1蛋白表达情况。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将ARPE-19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对照组、200μmol/L H_(2)O_(2)处理组(H_(2)O_(2)组)、200μmol/L H_(2)O_(2)与不同浓度吴茱萸碱处理组(H_(2)O_(2)+吴茱萸碱10μmol/L组、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组)及100μmol/L的SIRT1抑制剂Sirtinol拮抗组(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Sirtinol组),处理24 h后,ELISA法检测各组ARPE-19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各组ARPE-19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RPE-19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环氧化酶-2(COX-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00μmol/L的H_(2)O_(2)对ARPE-19细胞的生长抑制相对稳定。0,2.5,5.0,10.0,20.0μmol/L的吴茱萸碱对ARPE-19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P均>0.05),40μmol/L吴茱萸碱可明显降低ARPE-19细胞活力(P均<0.05)。H_(2)O_(2)组和H_(2)O_(2)+吴茱萸碱各组ARPE-19细胞中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H_(2)O_(2)+吴茱萸碱5μmol/L组、H_(2)O_(2)+吴茱萸碱10μmol/L组和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组中SIR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_(2)O_(2)组(P均<0.05),且H_(2)O_(2)+吴茱萸碱10μmol/L组和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H_(2)O_(2)+吴茱萸碱10μmol/L组、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组和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Sirtinol组细胞中TNF-α、IL-1β、IL-6水平和COX-2、NF-κB p65、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leaved Caspase-3/Caspase-3、p-PI3K/PI3K、p-Akt/Akt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 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H_(2)O_(2)组比较,H_(2)O_(2)+吴茱萸碱10μmol/L组、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组中TNF-α、IL-1β、IL-6水平和COX-2、NF-κB p65、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leaved Caspase-3/Caspase-3、p-PI3K/PI3K、p-Akt/Akt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Sirtinol组中TNF-α、IL-1β、IL-6水平和COX-2、NF-κB p65、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leaved Caspase-3/Caspase-3、p-PI3K/PI3K、p-Akt/Akt比值均明显高于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组(P均<0.05), 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_(2)O_(2)+吴茱萸碱20μmol/L组(P<0.05),各指标与H_(2)O_(2)组、H_(2)O_(2)+吴茱萸碱10μmol/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吴茱萸碱可在体外通过上调SIRT1表达来抑制NF-κB通路、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和PI3K/Akt通路,从而减轻H_(2)O_(2)刺激下ARPE-19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去乙酰化酶1 ARPE-19细胞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超声及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联合诊断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郭迎 刘力 郭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 研究超声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微小核糖核酸-363(miRNA-363)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的P... 目的 研究超声及血清细胞角蛋白19(CK-19)、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及微小核糖核酸-363(miRNA-363)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诊断的PTMC患者92例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结节性微小甲状腺肿患者92例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病灶情况及超声特点;比较两组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水平,研究组是否发生CLNM患者病灶超声特点及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水平。分析PTMC~CLNM超声特点与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多枚病灶、病灶>0.5 mm、病灶纵横比≥1、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模糊、病灶微钙化、病灶低回声、淋巴结肿大占比分别为70.65%、71.74%、82.61%、61.96%、72.83%、80.43%、84.78%、70.65%,均大于对照组(31.52%、52.17%、27.17%、25.00%、19.57%、15.22%、66.30%、22.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分别为(30.45±3.31)、(4.68±0.48)μg/L,均高于对照组[(7.05±0.73)、(1.72±0.19)μg/L],血清miRNA-363水平为(2.89±0.30) fmol/L,低于对照组[(4.30±0.46) f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CLNM患者多枚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模糊、病灶微钙化、淋巴结肿大占比分别为90.91%、86.36%、95.45%、100.00%、90.91%,均大于未发生CLNM患者(64.29%、54.29%、0、25.00%、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CLNM患者血清CK-19、Galectin-3水平(41.20±4.42)、(5.94±0.62)μg/L,均高于未发生CLNM患者[(24.36±2.71)、(3.25±0.34)μg/L],血清miRNA-363水平为(2.14±0.23) fmol/L,低于未发生CLNM患者[(3.46±0.36) f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CLNM患者多枚病灶、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模糊、淋巴结肿大及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水平均与CLNM呈正相关(P<0.05)。结论 超声及血清CK-19、Galectin-3、miRNA-363联合诊断PTMC~CLNM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19 半乳糖凝集素3 超声 miRNA-363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血清DKK1、FGF19联合C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李森 曾庆 +1 位作者 马彦高 何行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DK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分别纳入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136例PHC患者,TACE治疗2个月后依据疗效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Dickkopf-1(DKK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分别纳入2022年1月-2023年2月本院136例PHC患者,TACE治疗2个月后依据疗效分为灭活组(59例)与残留组(77例)。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DKK1、FGF19水平,并对患者进行CT扫描。ROC曲线获取血清DKK1、FGF19诊断PH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最佳截断值。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为金标准,探讨血清DKK1、FGF19联合CT扫描对TACE治疗后疗效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血清DKK1、FGF19联合CT诊断PHC疗效与DSA结果一致性。结果残留组患者血清DKK1、FGF19水平分别为(2.41±0.33)ng/mL、(206.72±21.60)pg/mL,明显高于灭活组的(1.87±0.29)ng/mL、(169.57±18.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DKK1、FGF19水平诊断PH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916,敏感度为83.12%、84.42%,特异度为91.52%、94.92%。CT扫描评估PHC患者TACE治疗疗效与DSA结果一致性高,Kappa值=0.766(P<0.05)。血清DKK1、FGF19联合CT扫描诊断疗效的准确度为93.38%,敏感度、特异度为96.10%、89.83%,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优于单独DKK1、FGF19、CT扫描(P<0.05)。结论血清DKK1、FGF19联合CT扫描对PHC患者TACE治疗后疗效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DICKKOPF-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计算机断层扫描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下载PDF
膀胱肿瘤抗原膀胱肿瘤抗原、尿核基质蛋白尿核基质蛋白2222、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1919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12
作者 王晓甫 张云翔 +3 位作者 张胜威 赵永立 时新宇 许长宝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5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目的分析膀胱肿瘤抗原(BTA)、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细胞角蛋白-19(CK-19)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方法选取53例膀胱癌患者作为膀胱癌组,49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K-19、NMP22及BTA水平,分析三者水平与... 目的目的分析膀胱肿瘤抗原(BTA)、尿核基质蛋白22(NMP22)、细胞角蛋白-19(CK-19)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方法选取53例膀胱癌患者作为膀胱癌组,49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K-19、NMP22及BTA水平,分析三者水平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CK-19、NMP22及BT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结果膀胱癌组患者尿液NMP22、BTA及血清CK-1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的膀胱癌患者尿液NMP22、BTA及血清CK-19水平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K-19、NMP22及BTA联合检测诊断膀胱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5和0.869,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CI:0.774~0.934),均高于CK-19、NMP22及BTA单独检测。结论结论膀胱癌患者CK-19、NMP22及BTA水平显著升高,三者水平升高与肿瘤分期相关,密切监测三者水平变化可为临床诊断膀胱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膀胱肿瘤抗原 尿核基质蛋白22 细胞角蛋白-19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骆驼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株免疫试验
13
作者 高静 周峰 +8 位作者 彭程 胥元鹏 王子坚 聂龙祁 张建春 热孜婉 南金鱼 陈学生 王新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为通过骆驼布鲁氏菌A19株疫苗免疫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免疫方案,选择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阴性骆驼60头,按照不同剂量、不同年龄分4组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免疫抗体。结果显示,1~3岁骆驼标准剂量(6×10^(10)CFU/头... 为通过骆驼布鲁氏菌A19株疫苗免疫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免疫方案,选择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阴性骆驼60头,按照不同剂量、不同年龄分4组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免疫抗体。结果显示,1~3岁骆驼标准剂量(6×10^(10)CFU/头)免疫后23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00%,至免疫12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0;1~3岁骆驼减低剂量(1×10^(9)CFU/头)免疫23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4.1%,至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为0。3~12月龄骆驼标准剂量免疫38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0%,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0。3~12月龄骆驼减低剂量免疫38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6.7%,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为0。结果表明,1~3岁骆驼使用布氏菌活疫苗(A19株)标准剂量(6×10^(10)CFU/头)皮下注射免疫,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布鲁氏菌活疫苗A19 免疫试验
下载PDF
儿童CD19 CAR-T细胞治疗相关B细胞再生障碍的临床意义和对策
14
作者 卢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8-582,共5页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CD 19 CAR-T细胞治疗后普遍发生B细胞再生障碍(BCA),BCA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会产生影响。对BCA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减少CAR-T治疗后白血病患...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在CD 19 CAR-T细胞治疗后普遍发生B细胞再生障碍(BCA),BCA持续的时间长短对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会产生影响。对BCA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合理地选择治疗策略,减少CAR-T治疗后白血病患儿的感染机会,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 CD 19 CAR-T B细胞再生障碍 儿童
下载PDF
FAM 19A 4、PAX 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5
作者 李雅 刘慧 +2 位作者 任静静 李肖甫 智艳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4-744,共11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有关宫颈病变的DNA甲基化研究较多,但DNA甲基化作为宫颈病变的诊断及分流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宫颈病变进展中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 背景与目的:目前有关宫颈病变的DNA甲基化研究较多,但DNA甲基化作为宫颈病变的诊断及分流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宫颈病变进展中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HPV检测的患者的宫颈细胞学标本共129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不同宫颈病变中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3个基因甲基化改变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编号:2023-135-01)。结果: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4组: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o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or malignant lesions,NILM)组(4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组(2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36例)和鳞癌(squamous cervical cancer,SCC)组(23例)。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甲基化检出率逐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HSIL组FAM19A4、PAX1、miRNA124-2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81.2%、80.5%和71.8%,在SCC组3种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高达100.0%;细胞学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31,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和80.4%;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单独诊断HSIL+(HSIL和SCC)时,PAX1甲基化诊断HSIL+的效能最高,AUC为0.925,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87.3%;两两联合诊断时,FAM19A4与PAX1联合诊断HSIL+的AUC为0.930,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7.1%;FAM19A4与miRNA124-2联合诊断HSIL+,AUC为0.895,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5.7%;PAX1联合miRNA124-2诊断HSIL+,AUC为0.928,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9.1%;PAX1、FAM19A4及miRNA124-2基因甲基化联合诊断HSIL+,AUC为0.928,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1.8%。结论: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诊断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潜力成为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19A4 PAX1 miRNA124-2 甲基化 宫颈病变
下载PDF
血清IL-19、VASH-1、NLR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颜建军 李利萍 +5 位作者 胡杨 程木子 程玲 张文静 张楠 张丽莎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9(IL-19)、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一科治疗的T2DN患者100例作为T2DN组,同时收集...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9(IL-19)、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一科治疗的T2DN患者100例作为T2DN组,同时收集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作为T2DM组,比较2组血清IL-19、VASH-1、NLR水平,并分析血清IL-19、VASH-1、NLR对T2DN的预测价值。结果T2DN组血清IL-19、VASH-1、NLR明显高于T2DM组(t/P=8.374/<0.001、8.277/<0.001、8.762/<0.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IL-19、VASH-1、NLR升高是发生T2DN的危险因素[OR(95%CI)=1.120(1.037~1.210)、1.006(1.001~1.012)、2.586(1.165~5.740),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IL-19、VASH-1、NLR及三者联合预测T2D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7、0.799、0.822、0.854,约登指数分别为0.520、0.490、0.550、0.740,IL-19在最佳截断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40、0.580,VASH-1为0.660、0.830,NLR为0.920、0.630,三者联合为0.860、0.880。结论T2DN患者血清IL-19、VASH-1、NLR水平升高,且血清IL-19、VASH-1、NLR三者联合对T2DN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白介素19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间妊娠期肝生化指标异常情况分析
17
作者 刘彬彬 高文 +1 位作者 徐小元 刘建湘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和非COVID-19流行期孕妇的肝生化指标异常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出院的肝生化指标ALT、AST、GGT、TBil、总胆汁酸中至少一项异常的孕妇共539例... 目的分析比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流行期和非COVID-19流行期孕妇的肝生化指标异常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出院的肝生化指标ALT、AST、GGT、TBil、总胆汁酸中至少一项异常的孕妇共539例次。按照COVID-19流行期和非流行期两组分析患者的病因、凝血指标、转氨酶、胆汁酸、肾功能。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非COVID-19流行期产科出院患者中262例次肝生化指标异常,占同期产科出院患者的1.46%,COVID-19流行期为277例次,占比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P=0.047)。两个时期肝生化指标异常患者病因分析提示,四种妊娠期特有肝病(妊娠剧吐、子痫前期和子痫、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VID-19流行期的妊娠肝生化指标异常的患者中肌酐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正常的比例与非COVID-19流行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86.78%vs 87.90%,χ^(2)=0.141,P=0.708)。COVID-19流行期和非流行期ALT达到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的比例分别为7.94%和9.54%(χ^(2)=0.433,P=0.511);重度胆汁淤积(总胆汁酸>40μmol/L)的比例分别为7.75%和9.27%(χ^(2)=0.392,P=0.5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VID-19流行期产科出血的比例较非流行期明显下降,分别为14.61%和24.19%(χ^(2)=489.334,P<0.001)。结论COVID-19流行期妊娠期肝生化指标异常的患者中,妊娠期特有肝病的比例较非流行期无差别。COVID-19流行期这些患者中肌酐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均正常的比例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孕妇 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下载PDF
共表达IL-7/CCL19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对小鼠肺癌的抗肿瘤研究
18
作者 吴迪 李晨辉 +5 位作者 汪艳 何正强 金常娥 郭敏 陈荣昌 周承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4-51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 背景与目的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neoantigen reactive T cell,NRT)具有抑制表达特异性新抗原的肿瘤生长的能力。然而,由于免疫浸润困难和肿瘤微环境的抑制,NRT在实体瘤中的治疗效果有限。本研究针对小鼠肺癌细胞设计出可以同时表达白细胞介素7(interleukin 7,IL-7)和趋化因子19(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9,CCL19)的NRT细胞(7×19 NRT),并对7×19 NRT细胞和常规NRT细胞的抗肿瘤效果差异进行了评估。方法针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进行了新一代测序和新抗原预测,制备了RNA疫苗,培养了NRT细胞,构建了编码IL-7和CCL19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导NRT细胞并成功表达IL-7和CCL19,成功获得了7×19 NRT,并在小鼠体内外对其抗肿瘤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7×19 NRT细胞通过分泌IL-7和CCL19显著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在小鼠肺癌中实现了显著的抑瘤作用,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经7×19 NRT治疗后,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及肿瘤组织坏死显著增加。此外,7×19 NRT治疗与常规NRT治疗均安全。结论通过IL-7和CCL19的表达,NRT细胞的抗实体瘤能力显著增强,这是一种对NRT安全有效的基因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抗原 白细胞介素7 趋化因子19 肺肿瘤 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凌静 杨旭萍 +3 位作者 董露露 蒋艳 邹素兰 胡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3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CRP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4月使用伏立康唑静脉注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LC-MS/MS法测定稳态血... 目的分析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与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CRP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4月使用伏立康唑静脉注射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采用LC-MS/MS法测定稳态血药浓度,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RP将患者分为非/轻度炎症组和中度炎症组,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2例患者,中度炎症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显著大于非/轻度炎症患者(P<0.0001);非/轻度炎症患者中,超出治疗范围上限5.0μg/ml的比例为21.05%,而中度炎症患者中该比例高达41.67%(P=0.03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年龄、CRP及CYP2C19基因表型是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对于快代谢及中间代谢患者,中度炎症患者的血药浓度显著大于非/轻度炎症患者(P<0.05),而慢代谢患者,CRP对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是影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因素之一,且与患者CYP2C19基因表型显著相关,快代谢及中间代谢患者炎症期间使用伏立康唑应加强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C反应蛋白 伏立康唑 血药浓度 CYP2C19基因型
下载PDF
CYP2C19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给药后ADP抑制率的关系
20
作者 赖志荣 彭卓 +4 位作者 梁嘉碧 罗文基 张雷 田琳 陈文礼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6期21-24,共4页
目的 分析CYP2C19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个体化给药后二磷酸腺酐(ADP)抑制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和脑血管病科确诊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 目的 分析CYP2C19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个体化给药后二磷酸腺酐(ADP)抑制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和脑血管病科确诊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并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住院患者1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75 mg治疗7 d后,检测患者ADP抑制率,同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患者CYP2C19和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多态性与ADP抑制率的关系。结果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存在显著差异(χ^(2)=6.807,P=0.033),男性患者ADP抑制率高于女性患者(t=2.686,P=0.008)。CYP2C19超快代谢型、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的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9,P=0.340)。CYP2C19*1/*17型、*1/*1型、*1/*2型、*1/*3型、*2/*2型和*2/*3型的ADP抑制率有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6,P=0.126),组间两两比较显示,*1/*1型的ADP抑制率高于*2/*2型(t=2.257,P=0.036)。ABCB1 C3435T的CC型、CT型和TT型的ADP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55,P=0.576)。CYP2C19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中ABCB1 C3435T不同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的ADP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P=0.192/0.826、0.525/0.594、0.666/0.540)。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在CYP2C19各代谢型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U=2 146.50,P=0.608)。结论 在氯吡格雷个体化治疗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ADP抑制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BCB1 C3435T基因多态性与ADP抑制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CYP2C19 ABCB1 C3435T 基因多态性 ADP抑制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