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源性HLA-A基因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展 李静 +5 位作者 张琳琳 贾莉婷 李辉 王婧彦 琚娟 荣守华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父源性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A基因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53对子痫前期患者及其配偶和51对正常孕妇及其配偶进行HLA-A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频率,并对两组夫妇HLA-A等位基因型别配伍... 目的:探讨父源性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A基因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53对子痫前期患者及其配偶和51对正常孕妇及其配偶进行HLA-A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其基因频率,并对两组夫妇HLA-A等位基因型别配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晚孕者中检出14个HLA-A等位基因,配偶中检出13个HLA-A等位基因。子痫前期组配偶HLA-A24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晚孕组(P<0.05);两组孕妇及其配偶的其它HLA-A基因型别无显著差异。子痫前期组夫妇均携带HLA-A11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5);子痫前期组妇不携带HLA-A24而夫携带HLA-A24基因的频率显著低于正常晚孕组(P<0.05);子痫前期组夫妇均不携带HLA-A24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5)。结论:夫妇间的某些特定HLA-A基因配伍模式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子痫前期 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 多态性
下载PDF
HBeAg、HBV-DNA、前S_1抗原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2
作者 耿春浩 付艳丽 +1 位作者 唐喜玲 任宗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7-218,共2页
了解HBeAg、HBV -DNA及前S1抗原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 ,PCR法检测HBV -DNA。 196例不同模式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及前S1抗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38 78%和4 0 30 % ,二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其中 4 4例... 了解HBeAg、HBV -DNA及前S1抗原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采用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 ,PCR法检测HBV -DNA。 196例不同模式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及前S1抗原的总检出率分别为 38 78%和4 0 30 % ,二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其中 4 4例HBeAg阳性模式感染者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 88 6 4 %和 86 36 % ,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15 2例不同模式HBeAg阴性感染者HBV -DNA和前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 2 4 34%和 2 6 97% ,明显低于HBeAg阳性模式的检出率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eAg、HBV -DNA及前S1抗原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前S1抗原是病毒复制的又一新标志 ,且与病程的发展及疗效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 HBV-DNA 前S1抗原 相关性 临床意义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PCR检测HBV DNA与HBV血清标志物常见模式和Pre-S2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树林 邹菊贤 常天恩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与六种常见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模式、前S2 蛋白抗原 (Pre -S2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PCR法对HBVDNA、ELISA法对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Pre -S2 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1484例六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与六种常见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模式、前S2 蛋白抗原 (Pre -S2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PCR法对HBVDNA、ELISA法对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Pre -S2 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1484例六种常见模式HBVDNA阳性率依次为 89 8% >5 5 6 % >2 1 8% >7 5 % >7 1% >6 8% ,即模式 (1) >(3) >(2 ) >(5 ) >(6 )>(4) ;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阳性例数依次为 (2 ) >(1) >(3) >(5 ) >(4) >(6 )。 (2 )、(3)种模式HBVDNA与Pre S2阳性率比较P <0 0 1,其余 (1)、(4)~ (6 )种模式HBVDNA与Pre-S2 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Pre -S2、HBVDNA的检测 ,三者缺一不可 ,ELISA法检测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Pre -S2 ,只是HBV的表型指标 ,提供HBV感染的间接证据。而PCR -HBVDNA的检测是HBV感染与否的直接证据。因此它们各自有其独特的临床检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乙型肝炎病毒 前S2蛋白抗原 PRE-S2 DNA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病毒前C区突变株感染的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松 崔金环 +1 位作者 司建华 刁均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4-205,共2页
本文采用3’端特异性PCR技术对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检测。结果发现4例HBV突变株感染,3例为混合感染,1例为单纯突变株感染。作者对使用3’端特异性PCR对HBV突变株检测的作用及... 本文采用3’端特异性PCR技术对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检测。结果发现4例HBV突变株感染,3例为混合感染,1例为单纯突变株感染。作者对使用3’端特异性PCR对HBV突变株检测的作用及HBV突变株在乙肝病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乙型肝炎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00TY5后代株系的抗穗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苏玫 尹钧 +3 位作者 任江萍 李永春 李磊 张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给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参考依据,以扬麦5号为受体,对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00TY5的后代株系进行PCR分子检测,并对阳性株系进行了穗发芽和籽粒发芽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T4代14个转基因株系中阳性株系占78.5%,具有抗穗发芽特... 为给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参考依据,以扬麦5号为受体,对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00TY5的后代株系进行PCR分子检测,并对阳性株系进行了穗发芽和籽粒发芽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T4代14个转基因株系中阳性株系占78.5%,具有抗穗发芽特性的株系占阳性株系的54.5%。这些抗性株系在成熟前5d至成熟后10d,各株系与扬麦5号相比平均穗发芽时间推迟2.1d,穗粒发芽率和穗发芽度分别降低26.4%和52.8%;籽粒发芽开始时间延迟2d,籽粒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降低40.8%和43.7%,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成熟后25d,各株系与扬麦5号的各种发芽参数差异减少或差异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穗发芽参数与籽粒发芽参数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麦系 PCR检测 抗穗发芽特性
下载PDF
应用PCR检测食品中沙门氏菌前增菌程序的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郭闯 贺宽军 +1 位作者 王炜 高原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9-192,共4页
为了探讨更为简便、快速的增菌程序,对4株食品中来源沙门氏菌进行增菌,比较振荡培养与静止培养,MM增菌液和BPW增菌液,以及以BPW为增菌液培养6、8、24h的增菌效果。结果显示对于4株食品中来源的沙门氏菌增菌6h和8h后,振荡培养相对于静止... 为了探讨更为简便、快速的增菌程序,对4株食品中来源沙门氏菌进行增菌,比较振荡培养与静止培养,MM增菌液和BPW增菌液,以及以BPW为增菌液培养6、8、24h的增菌效果。结果显示对于4株食品中来源的沙门氏菌增菌6h和8h后,振荡培养相对于静止培养并不能够提高沙门氏菌的增菌效果(p>0.05),但增菌24h后振荡培养能够极显著的提高增菌效果(p<0.01);在增菌6h和8h后,使用MM增菌液相对于BPW增菌液并不能提高增菌效果(p>0.05),但增菌24h后,使用MM增菌液能够极显著的提高增菌效果(p<0.01);与使用BPW增菌液增菌8h比增菌6h的增菌效果达到极显著效应(p<0.01),增菌24h与增菌8h相比,增菌效果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应用PCR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前对于沙门氏菌增菌的前8h,使用振荡培养和选择性培养液MM培养液增菌并不能提高增菌效果;使用BPW增菌液增菌8h与增菌6h相比增菌效果显著。由此可见在对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增菌时使用BPW液37℃静止培养增菌8h,是一种优化的增菌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PCR检测 增菌程序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将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张艳贞 王罡 +4 位作者 胡汉桥 魏松红 季静 王军军 李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杂交育种中广泛使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34 0、4112为材料 ,用带有质粒pGBIL0 4(Pactin -Bt-Tnos)的根癌农杆菌LBA44 0 4转化其幼胚及其初始愈伤组织 ,共培养 3天后 ,在含PPT的培养基上连续筛选培养 3代 ,然后分化获得再生植株。PCR检... 以杂交育种中广泛使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 34 0、4112为材料 ,用带有质粒pGBIL0 4(Pactin -Bt-Tnos)的根癌农杆菌LBA44 0 4转化其幼胚及其初始愈伤组织 ,共培养 3天后 ,在含PPT的培养基上连续筛选培养 3代 ,然后分化获得再生植株。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实验结果表明幼胚预培养后形成的新鲜的初始愈伤组织是比较适宜的转化受体 ,结果还发现将共培养温度降到 2 2℃可以提高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的筛选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转基因 农杆菌 预培养 共培养温度 PCR Bt杀虫蛋白基因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优良玉米自交系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艳贞 魏松红 +2 位作者 胡汉桥 王军军 王罡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95-199,共5页
以杂交育种中广泛使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340、4112为材料 ,用带有质粒pGBIL04(actin.Bt.35S .bar)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其幼胚及其初始愈伤组织 ,经PPT抗性筛选后分化再生植株。PCR分子检测初步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基因组中 ,... 以杂交育种中广泛使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340、4112为材料 ,用带有质粒pGBIL04(actin.Bt.35S .bar)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转化其幼胚及其初始愈伤组织 ,经PPT抗性筛选后分化再生植株。PCR分子检测初步证明Bt基因已整合到再生植株基因组中 ,转化率为1.68 %~4.44%。本实验利用转化受体的抗性筛选频率对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 :比较适宜的感染液浓度为OD600=0.5;预培养有利于幼胚转化 ,预培养时间以刚刚诱导出新鲜稳定的初始愈伤为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玉米 自交系 遗传转化体系 转基因 苏云金芽孢杆菌 预培养 共培养
下载PDF
PCR法检测大肠杆菌的增殖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吕晓萌 胡文忠 +2 位作者 冯叙桥 何煜波 董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4-136,14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模式与不同添加剂对大肠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大肠杆菌为目标菌,研究了2种培养模式(振荡与静止培养)、2种添加剂(甘露醇与乳糖)对大肠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PCR法检验其增殖效果。结果得出:振荡培养...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模式与不同添加剂对大肠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大肠杆菌为目标菌,研究了2种培养模式(振荡与静止培养)、2种添加剂(甘露醇与乳糖)对大肠杆菌增殖效果的影响,并采用PCR法检验其增殖效果。结果得出:振荡培养的增殖效果优于静止培养。在LB培养基中添加甘露醇和乳糖可起增殖作用,其中0.3g/100mL甘露醇与1.0%乳糖复配4h后,大肠杆菌的增殖效果最佳。检测中使用0.3g/100mL的甘露醇和1.0%的乳糖,并辅以37℃、150r/min的振荡培养即可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本方法在6h内即可完成大肠杆菌的增殖及PCR检测,可用于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检测 大肠杆菌 前增殖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前增菌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蕾 祝长青 +3 位作者 周光宏 徐幸莲 李彬 江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8-171,共4页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逐渐引起了关注。本实验利用胰蛋白胨培养基、改良磷酸盐缓冲液和氯苯酚-替卡西林-氯酸钾培养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前增菌,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增菌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纯菌体系中...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逐渐引起了关注。本实验利用胰蛋白胨培养基、改良磷酸盐缓冲液和氯苯酚-替卡西林-氯酸钾培养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前增菌,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增菌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纯菌体系中胰蛋白胨培养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增菌作用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并且增菌24h后即可检测到该菌。在混菌体系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经过改良磷酸盐缓冲液增菌后灵敏性最高,并且增菌时间可缩短至8h。因此在实际检测中可采用改良磷酸盐缓冲液对该菌进行增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前增菌 实时荧光PCR 培养基 食源性致病菌
下载PDF
冷却猪肉不同前处理对细菌DNA提取及PCR-DGGE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江芸 高峰 +2 位作者 徐幸莲 叶可萍 周光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8-262,共5页
比较研究冷却猪肉不同前处理对细菌DNA提取及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的影响。冷却猪肉4℃贮藏至第5天时,分别采用冻融、超声、摇床和匀浆前处理后,提取细菌DNA,进行Dilution-PCR和DGGE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前处理方法所制备的DNA量... 比较研究冷却猪肉不同前处理对细菌DNA提取及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的影响。冷却猪肉4℃贮藏至第5天时,分别采用冻融、超声、摇床和匀浆前处理后,提取细菌DNA,进行Dilution-PCR和DGGE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前处理方法所制备的DNA量稍有差别,但对PCR-DGGE结果无显著影响,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不同前处理方法。同时对16S rDNA V3区的DGGE图谱进行割胶测序,检测到腐败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其他还有不动杆菌属、环丝菌属和沙雷氏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猪肉 前处理方法 细菌 DNA提取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下载PDF
旋毛虫河南株TspE1基因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崔晶 王中全 +2 位作者 王会智 张荣光 赵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构建旋毛虫河南株成囊前期幼虫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的蛋白抗原结构基因(TspE1)的重组质粒(pUC18-TspE1),测定TspE1基因序列,分析旋毛虫河南株的基因多态性。方法:根据TspE1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取... 目的:构建旋毛虫河南株成囊前期幼虫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的蛋白抗原结构基因(TspE1)的重组质粒(pUC18-TspE1),测定TspE1基因序列,分析旋毛虫河南株的基因多态性。方法:根据TspE1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获取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目的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后用BamHI、HindⅢ进行双酶切,定向克隆人 pUC18质粒,转化大肠杆菌JM109;重组质粒用 BamHI+HindⅢ 酶切及 PCR扩增鉴定。用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 DNA序列测定,应用 DNASIS软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RT-PCR扩增获得成囊前期幼虫TspE1基因(871 bp),EcoR I 酶切鉴定正确;筛选出 7个阳性克隆,对目的基因的测序结果显示旋毛虫河南株TspE1基因有5种类型,但都与GenBank中的TspE1基因序列及由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结论:应用RT-PCR技术扩增出旋毛虫河南株成囊前期幼虫编码相对分子质量为31 000的抗原结构基因.证实TspE1基因在成囊前期幼虫已有表达,结果还提示旋毛虫河南株可能存在有基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囊前期幼虫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DNA序列测定 遗传多态性 河南株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HBV标志物及肝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邓君 饶绍琴 +2 位作者 杜琼 文安阳 杨明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32,共2页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ALT、AST)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ELISA检测21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和HBV标志物,并与肝功能指标...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指标(ALT、AST)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ELISA检测211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和HBV标志物,并与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Pre S1抗原在HBeAg阳性模式中的阳性率(66.2%)高于HBeAg阴性模式中的阳性率(22.1%)(P<0.01);HBeAg和Pre S1抗原的阳性率随HBV-DNA拷贝数的升高而升高;HBV-DNA(-)组与HBV-DNA(+)组的ALT和AST差异显著(P<0.01),而HBV-DNA(+)组之间HBV-DNA拷贝数与ALT和AST无相关性。结论 Pre S1抗原、HBeAg和HBV-DNA含量三者彼此相关,均反映了HBV复制活性,其中HBV-DNA是最理想的指标;HBV-DNA能用于粗略判断肝功能是否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DNA 聚合酶链反应 乙肝标志物 前S1抗原 ALT AST
下载PDF
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株系00T89分子鉴定及抗穗发芽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苏玫 尹钧 +1 位作者 任江萍 张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8-444,共7页
以皖麦48为受体导入反义trxs基因已获得00T89第4代(T4)转基因株系,对其进行反义基因的PCR鉴定、相对定量RT-PCR基因表达检测以及抗穗发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T4代转基因株系中,13个株系目的基因检测呈阳性;成熟期籽粒萌发过程中,8... 以皖麦48为受体导入反义trxs基因已获得00T89第4代(T4)转基因株系,对其进行反义基因的PCR鉴定、相对定量RT-PCR基因表达检测以及抗穗发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T4代转基因株系中,13个株系目的基因检测呈阳性;成熟期籽粒萌发过程中,8个株系转录水平上mRNA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mRNA丰度与穗发芽指标呈显著和极显著的相关性(r=0·7181)。其中6个株系在开花后30d至成熟后10d表现出明显的抗穗发芽特性。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平均穗开始发芽时间推迟2·7d(P<0·01),穗粒发芽率和穗发芽度分别降低35·5%(P<0·01)和47·5%(P<0·01),成熟后25d这些株系又逐渐恢复发芽特性,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转基因株系00T89 PCR RT-PCR 穗发芽抗性
下载PDF
基于NIRS的煤样定量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宏伟 陈鹏强 +1 位作者 陆辉山 高强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4-226,共3页
研究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运用于煤的灰分和硫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研究煤粉样品的内部成分,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主成分回归(PCR)定量检测模型。预处理方法包括归一化、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和多... 研究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运用于煤的灰分和硫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通过研究煤粉样品的内部成分,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建立主成分回归(PCR)定量检测模型。预处理方法包括归一化、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和多元散射校正。结果发现经归一化处理后的灰分含量模型较优,多元散射校正处理后的硫分含量模型较优,证实了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煤粉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建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煤样 预处理方法 PCR
下载PDF
HBV前S1抗原与HBV 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小月 张祖平 +5 位作者 李宗光 丁丰 郑辉 李静 徐元宏 沈继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l)、HBV DNA与HBV表面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从临床乙型肝炎标本中筛出HBsAg阳性病例329例,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HBV DNA。结果血清HBeAg抗原阳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l)、HBV DNA与HBV表面标志物(HBV-M)的关系。方法从临床乙型肝炎标本中筛出HBsAg阳性病例329例,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前S1抗原,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HBV DNA。结果血清HBeAg抗原阳性组,HBV DNA和pre-Sl的阳性率分别为97.2%和90.0%,而HBeAg抗原阴性组的HBV DNA与pre-Sl阳性率分别为42.9%和37.0%,HBeAg阳性患者血清的HBV DNA与pre-Sl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结论 HBV pre-Sl和HBV DNA在各组中阳性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pre-Sl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HBV DNA。pre-Sl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能为乙肝患者病毒复制、肝功能损伤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同时有助于慢性乙肝患者疗效考核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免疫标志物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HBV DNA 前S1抗原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_1抗原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刚 李庆 李洪政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3-364,共2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_1抗原与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_1抗原及HBV DNA含量。结果 前S_1抗原阳性者108例,HBVDNA阳性者130例,130例,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前S_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_1抗原与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_1抗原及HBV DNA含量。结果 前S_1抗原阳性者108例,HBVDNA阳性者130例,130例,HB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前S_1抗原阳性率(P<0.05);130例HBV DNA阳性者中,前S_1抗原阳性者80例;108例前S_1抗原阳性者中,HBV DNA阳性者80例。结论 前S_1抗原与HBV DNA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荧光定量PCR 前Sl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脱氧核糖核酸 基因
下载PDF
乙肝两对半、前S_1抗原与HBV-DNA含量的测定与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朝晖 王丰 +1 位作者 任金冬 刘志辉 《淮海医药》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乙肝两对半、前 S1抗原与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183 0份血清用 EL ISA方法测定 HBV“两对半”和前 S1抗原 ,用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 HBV- DNA含量。结果 不同两对半模式血清 HBV-DNA阳性率不同 ,检出率以 HBs Ag( + )... 目的 探讨乙肝两对半、前 S1抗原与 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183 0份血清用 EL ISA方法测定 HBV“两对半”和前 S1抗原 ,用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 HBV- DNA含量。结果 不同两对半模式血清 HBV-DNA阳性率不同 ,检出率以 HBs Ag( + )和 /或 HBe Ag( + )组最高 ;共检出前 S1抗原阳性血清 73例 ,其中 HBV-DNA检出率为 90 .4% ( 66/ 73 )。结论 前 S1抗原与 HBe Ag、HBV- DNA有较好相关性 ;FQ- PCR检测可更准确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荧光定量PCR 前S1抗原 HBV-DNA 诊断
下载PDF
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脱氧寡核苷酸抑制疟原虫红前期发育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继德 周桃莉 +2 位作者 徐文岳 丁艳 黄复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脱氧寡核苷酸(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对疟原虫红前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约氏疟原虫BY265株18S rRNA外标准品质粒,与小鼠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内标准品... 目的观察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脱氧寡核苷酸(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ODN)对疟原虫红前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约氏疟原虫BY265株18S rRNA外标准品质粒,与小鼠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内标准品共同组成TaqMan RT-PCR分析模型。用不同剂量(0.05×105、0.1×105、0.5×105、1×105和2×105个)约氏疟原虫唾液腺子孢子感染BALB/c小鼠,42h后处死小鼠取其肝脏,制备约氏疟原虫cDNA进行TaqMan RT-PCR反应,以小鼠肝脏虫荷指标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将12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CpG组、CpG对照组和PBS对照组,CpG组和CpG对照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脱氧寡核苷酸1826(ODN1826)及其对照(ODN1826 control)各30μg,PBS对照组注射0.01mol/LPBS溶液200μl。24h后各组每鼠感染100个子孢子,于感染后42h处死小鼠取肝脏,制备约氏疟原虫cDNA进行TaqMan RT-PCR,定量分析感染疟原虫24h前CpGODN预处理小鼠肝脏虫荷的变化。结果构建的约氏疟原虫外标准品质粒所插入的BY265株18Sr RNA基因与17XNL株18Sr RNA基因相似性为98%,它与小鼠GAPDH内标准品共同组成的TaqMan RT-PCR分析模型能够正确反映小鼠肝脏虫荷与唾液腺子孢子感染量的正比关系。感染疟原虫24h前给予CpG ODN处理,CpG组小鼠肝脏虫荷为CPG对照组的1/5(0.28/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TaqMan RT-PCR分析模型适用于红前期疟原虫(肝脏)虫荷指标的研究。CpG ODN能显著抑制红前期疟原虫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寡脱氧核糖核苷酸 约氏疟原虫 红前期
下载PDF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FMR1基因前突变家系分析
20
作者 谢建红 余洁 +3 位作者 胡利清 周玉球 陈兴 邱显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5期2117-2119,共3页
目的应用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FMR1基因CGG重复数并对一个前突变家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FMR1基因前突变家系成员的CGG重复数。结果咨询者CGG重复数为54/55,父亲为56,母亲为32/55,妹妹为33/58,弟弟为54,... 目的应用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FMR1基因CGG重复数并对一个前突变家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FMR1基因前突变家系成员的CGG重复数。结果咨询者CGG重复数为54/55,父亲为56,母亲为32/55,妹妹为33/58,弟弟为54,丈夫为37。结论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快速检测FMR1基因CGG重复数,并能对FMR1基因前突变进行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 前突变 PCR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