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2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新莽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1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文春峰 韩涛 崔彦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禹州市 阎寨遗址 新莽时期 墓葬
下载PDF
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建筑材料简论
2
作者 刘振东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和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都是利用汉长安故城营建新都,后赵也在长安城内做过较大规模的建设。本文利用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参考其他遗址及墓葬资料,分别对长条砖、板瓦、筒瓦和瓦当进行... 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和北朝时期的西魏、北周都是利用汉长安故城营建新都,后赵也在长安城内做过较大规模的建设。本文利用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的建筑材料,参考其他遗址及墓葬资料,分别对长条砖、板瓦、筒瓦和瓦当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并对它们的时代做了推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北朝 长安城遗址 建筑材料
下载PDF
金代长城屯兵堡的选址空间逻辑诠释
3
作者 解丹 汪萌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73-76,87,共5页
屯兵堡是金代长城军事聚落中规模中等的军堡,因其凸显女真民族特征的复合功能,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异同。结果表明:东北路屯兵堡扼守山谷、控制交通,平原腹地、河堡相依;临潢路... 屯兵堡是金代长城军事聚落中规模中等的军堡,因其凸显女真民族特征的复合功能,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异同。结果表明:东北路屯兵堡扼守山谷、控制交通,平原腹地、河堡相依;临潢路屯兵堡以谷中盆地、倚山临水,沙漠荒原、城壕相互为主要选址特征;西北路居于山谷、控制交通,沙漠丘陵、据守河口;西南路以丘陵盆地、堡立河边,平原腹地,双向防守为特色。受自然环境、民族分布、防御重心的影响,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与布局空间表现出相似性与异质性。通过诠释金代长城屯兵堡的选址空间逻辑,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制,进而为金代长城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长城 屯兵堡 选址空间 逻辑诠释
下载PDF
明清合浦县学宫的历史沿革与空间演变探析
4
作者 吴桂宁 黑箫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95-197,共3页
坐落于合浦廉州古城的合浦县学宫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合浦县学宫曾历经多次迁建、重修与损毁,现存的合浦县学宫遗址仅存大成殿。从历代的史料记载中,可推测出合浦县学宫在明清时期的大致建筑空间布局。在史料考证与实物... 坐落于合浦廉州古城的合浦县学宫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合浦县学宫曾历经多次迁建、重修与损毁,现存的合浦县学宫遗址仅存大成殿。从历代的史料记载中,可推测出合浦县学宫在明清时期的大致建筑空间布局。在史料考证与实物调查的基础上,挖掘合浦县学宫的历史沿革、选址变迁与空间演变,并探析其营建思想与哲学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县学宫 历史沿革 选址变迁 空间演变 明清时期
下载PDF
银沟遗址出土唐至元代青瓷的化学组成与呈色研究
5
作者 罗晨琛 王莹 +7 位作者 赵可心 王芬 朱建锋 罗宏杰 于春雷 黄晓娟 宁红军 王甜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为揭示银沟遗址出土唐到元代青瓷的原料特征与呈色特点,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色度仪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青瓷胎釉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与釉面呈色。研究结果表明:(1)金代青瓷胎中主要氧化物SiO_(2)、Al_(2... 为揭示银沟遗址出土唐到元代青瓷的原料特征与呈色特点,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色度仪和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青瓷胎釉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与釉面呈色。研究结果表明:(1)金代青瓷胎中主要氧化物SiO_(2)、Al_(2)O_(3)含量与其他各代有显著差异。唐代到金代胎中呈色元素TiO_(2)、Fe2O3含量逐渐降低,使得胎色从灰黑过渡到灰白。但是元代胎中的铁含量较高,而钛含量偏低,使得胎色偏黄色。(2)宋代青釉中的K2O、Al_(2)O_(3)、SiO_(2)含量均处于较高的水平,釉高温黏度大,釉中气泡密集并且尺寸不均匀。金代、元代釉中CaO含量较高,釉面多开片。主要呈色元素Fe2O3在唐代青瓷中含量较低,宋代,元代含量较高。(3)五代到元代青瓷釉色从冷色调蓝绿向暖色调黄绿转变,与釉中Fe元素价态和配位的变化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沟遗址 青瓷 唐到元时代 特征特点 化学组成
下载PDF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上庙地点北魏墓M75出土琥珀来源研究
6
作者 赵家宁 梁云 +4 位作者 艾昊 杜星雨 李晓健 先怡衡 李雨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7,共11页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北魏墓M75的时代约为北魏中期,墓主可能来自当时活跃在关中盆地北缘的一支游牧鲜卑人群。墓室棺内头侧出土一件圆帽状琥珀饰件,可能是用来佩戴的头饰或项饰,类似形制的琥珀饰件亦见于山西大同地区,目前仅见于鲜卑墓葬...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北魏墓M75的时代约为北魏中期,墓主可能来自当时活跃在关中盆地北缘的一支游牧鲜卑人群。墓室棺内头侧出土一件圆帽状琥珀饰件,可能是用来佩戴的头饰或项饰,类似形制的琥珀饰件亦见于山西大同地区,目前仅见于鲜卑墓葬中——可能跟特定人群、观念或功能相关,值得进一步关注。本研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对该件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该琥珀饰件的红外光谱有明显的“波罗的海肩”,可以确认是波罗的海琥珀,推测其应该是经欧亚草原进入北魏平城,再自北向南从雁北地区进入关中北缘的。这是目前首例通过科技分析确定产地的北魏时期琥珀,本研究可为深入讨论中古早期波罗的海琥珀的传播提供新材料和可靠的时空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头遗址 北魏 琥珀 产地 佩饰
下载PDF
陕西西安赤栏桥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
7
作者 胡松梅 刘军幸(绘图) +2 位作者 李彦峰 苗轶飞 杨苗苗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0,共16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21~2022年对西安市长安区赤栏桥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商文化遗存,遗迹主要包括灰坑、灰沟、陶窑、房址、灶坑、墓葬及较丰富的铸铜遗存,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卜骨等。赤栏桥遗址商代遗存具有典型的商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2021~2022年对西安市长安区赤栏桥遗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商文化遗存,遗迹主要包括灰坑、灰沟、陶窑、房址、灶坑、墓葬及较丰富的铸铜遗存,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卜骨等。赤栏桥遗址商代遗存具有典型的商文化特征,同时兼具一定的本地特点。该遗址的发掘丰富了关中地区商文化遗存,为研究关中地区商时期文化谱系和了解中商王朝对西土地区矿产资源的掌控、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安区 赤栏桥遗址 商代 铸铜
下载PDF
陕西西安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2
8
作者 闫永强(绘图) 夏培朝 +2 位作者 陈钢 梁璟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共13页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 东甘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兴隆街道东甘河村。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为一处仰韶晚期及商代时期遗址。其中商代遗迹25处,以灰坑、水井、陶窑为主,出土遗物丰富。东甘河遗址商代遗存既具有明显的商文化特征,又带有较多先周及关中地方文化因素,总体上与关中西部商文化及老牛坡商文化联系紧密,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体的遗存。该遗址是西安南部秦岭北麓区域新发现的一处商代遗址,为了解和探讨该区域商代聚落分布、文化面貌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东甘河遗址 商代 先周文化
下载PDF
陕西西安相家巷遗址H6发掘简报
9
作者 韩保全 张翔宇(整理) +6 位作者 柴怡(整理) 周阵锋(整理) 温晓星(整理) 王凤娥(绘图) 王文渊(照相) 温晓星 韩国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3,共18页
1997年1~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陕西省西安市相家巷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秦封泥。其中H6出土秦封泥234枚,内容丰富,为研究秦代官职体系、政区地理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古文... 1997年1~3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陕西省西安市相家巷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秦封泥。其中H6出土秦封泥234枚,内容丰富,为研究秦代官职体系、政区地理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古文字演变、书法艺术及古代封缄工艺的珍贵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相家巷遗址 H6 秦封泥 秦官制
下载PDF
广西容县古代田辽岭冶铜遗址初步研究
10
作者 李永春 黄全胜 +2 位作者 李光亮 邓敏娇 杨清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4-161,共8页
田辽岭冶铜遗址位于广西容县容西乡西山村,面积约0.12 km^(2),考古年代属汉唐时期。对取自该遗址的18个炉渣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方法进行成分分析;对其中2个炉渣样品采用变形法进行熔点测定。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采... 田辽岭冶铜遗址位于广西容县容西乡西山村,面积约0.12 km^(2),考古年代属汉唐时期。对取自该遗址的18个炉渣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方法进行成分分析;对其中2个炉渣样品采用变形法进行熔点测定。检测结果表明,该遗址采炼铜铅多金属矿石,使用“氧化矿—铜”工艺冶炼红铜。该遗址冶炼温度高,铜渣分离较好,该遗址冶炼技术比较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冶金考古 容县 田辽岭 炉渣
下载PDF
陕西西安十里铺陶棺葬汉墓发掘简报
11
作者 张全民 彭富仁(拍照) +7 位作者 许鑫涛(拍照) 刘善沂(绘图) 张颢馨(绘图) 赵娜(绘图) 李潇檬(绘图) 冯永恒 王焕 方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3,共14页
2018~2020年,为配合基础建设,山东大学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西安北郊十里铺汉墓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500余座,其中9座为陶棺葬,包括竖穴墓道洞室墓和竖穴土圹砖椁墓两种,形制保存相对完整,其年代为西汉早期... 2018~2020年,为配合基础建设,山东大学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西安北郊十里铺汉墓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500余座,其中9座为陶棺葬,包括竖穴墓道洞室墓和竖穴土圹砖椁墓两种,形制保存相对完整,其年代为西汉早期到东汉晚期。该批墓葬的发掘,对于了解陶棺葬在两京地区的传布、汉代婴幼儿丧葬习俗的演变和区域差异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里铺汉墓群 陶棺葬 婴幼儿葬
下载PDF
山西翼城冶南汉代冶铁遗址初步调查
12
作者 武越 黄全胜 +1 位作者 李永春 朱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5,共8页
冶南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冶南村,面积约1.2 km^(2),考古年代为西汉。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SEM-EDS)、金(矿)相显微镜等对冶南遗址采集的6个炉渣和2个金属铁块进行了基体成分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结... 冶南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冶南村,面积约1.2 km^(2),考古年代为西汉。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SEM-EDS)、金(矿)相显微镜等对冶南遗址采集的6个炉渣和2个金属铁块进行了基体成分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结果表明,6个炉渣样品为硅钙铝系低铁渣;2个铁块样品为熟铁,可能是生铁炒钢产品。判断该遗址为生铁冶炼遗址,同时也是生铁炒钢遗址。该遗址是目前山西地区确认的第一处大型生铁冶炼及炒钢的汉代官铁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南遗址 生铁冶炼 炒钢 汉代 炉渣
下载PDF
广西越州故城遗址玻璃珠饰的科学研究
13
作者 韦伟燕 刘松 +1 位作者 李青会 林强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 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超景深光学显微观测等多种方法对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出土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饰进行科技分析,获取了玻璃珠的化学成分、物相结构、内部物理结构、表面显微形貌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确定了玻璃珠的玻璃体系、制作工艺(着色工艺、成形工艺)和产地来源,探讨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国内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太平洋玻璃珠可能的输入路线。广西越州故城遗址发现的印度-太平洋玻璃珠为中外文明交流提供了新实物证据,对深入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中外文明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太平洋玻璃珠 越州故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 科技分析 丝路交流
下载PDF
“夏代信史”说的考古学观察——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
14
作者 袁泉 吴佳仪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17,共6页
夏代是否真实存在,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从文献记载、碳十四测年技术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龙形器遗物三个维度分析,二里头遗址与夏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我们推证夏代信史说提供了有力持证。进而,通过对遗址存在时间、地理... 夏代是否真实存在,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焦点。从文献记载、碳十四测年技术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龙形器遗物三个维度分析,二里头遗址与夏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我们推证夏代信史说提供了有力持证。进而,通过对遗址存在时间、地理方位及受战争破坏程度的探究可以认为,二里头遗址并非夏都斟鄩,亦非商都,而是一个跨越夏代中后期与商代早期的城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代 二里头遗址 斟鄩 考古学
下载PDF
“肇州盐”的考古发现与金代东北地区的土盐生产
15
作者 刘晓溪 SEBILLAUD Pauline 刘守文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57-67,共11页
吉林省大安市尹家窝堡遗址所处区域,在金代隶属于上京会宁府下设的“肇州”管辖,《金史》中有多条关于肇州作为金代重要产盐地的记载。2014—2015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该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学角度证实了文献中记载的“肇... 吉林省大安市尹家窝堡遗址所处区域,在金代隶属于上京会宁府下设的“肇州”管辖,《金史》中有多条关于肇州作为金代重要产盐地的记载。2014—2015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该遗址的发掘,从考古学角度证实了文献中记载的“肇州盐”即应为土盐。文章以发掘资料为依据,结合文献史料和近现代土盐生产的相关资料,不仅复原了以尹家窝堡遗址为代表的土盐生产的整体操作流程,还进一步推断该遗址应为金代早中期一处因盐而兴的村落。该遗址所反映的金代土盐技术和生产场景,也是该时期东北地区土盐生产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尹家窝堡遗址 金代 肇州 土盐
下载PDF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层积演变及特征解析——历史性城镇景观理念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亚亭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历史性城镇景观理念强调遗产是与城镇发展密切相关的,且呈现层积演变和动态变化的特征。基于这一理念从历时性角度分析城镇的层积演变,从共时性角度识别遗产的特征和价值。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的发展经历了商代及以前、周至明清、民国... 历史性城镇景观理念强调遗产是与城镇发展密切相关的,且呈现层积演变和动态变化的特征。基于这一理念从历时性角度分析城镇的层积演变,从共时性角度识别遗产的特征和价值。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的发展经历了商代及以前、周至明清、民国以及建国后四个阶段。该文基于这一阶段划分解译其层积特征,并从郑州商城遗址、各遗产之间及遗产与城市的关系三方面总结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共时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性城镇景观 郑州商都历史文化片区 层积演变 特征
下载PDF
唐宋时期川渝地区研磨器的用途初论
17
作者 吴功翔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1,共7页
川渝地区唐宋遗址中出土的一类常见器物(少数也见于墓葬),极相似于共出的碗、盏,但其内壁均密布戳刺锯齿状研磨面或刻划有细且密的浅刻线或篦划纹,可称之为研磨器。研磨器的用途至今仍没有定论,本文通过考古材料与文献记载,针对研磨器... 川渝地区唐宋遗址中出土的一类常见器物(少数也见于墓葬),极相似于共出的碗、盏,但其内壁均密布戳刺锯齿状研磨面或刻划有细且密的浅刻线或篦划纹,可称之为研磨器。研磨器的用途至今仍没有定论,本文通过考古材料与文献记载,针对研磨器的用途进行研究,认为研磨器的功能主要有研磨茶饼和研磨姜蒜类调味品两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磨器 用途 茶具 唐宋遗址
下载PDF
山东无棣县发现晚商至西周早期煮盐遗存
18
作者 游丽霞 燕生东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0-80,F0003,共12页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 近年来,位于古黄河及其支流入海处的无棣境内发现了一批商周、金元时期的盐业遗址群,邓王东北、傅山子一带规模较大的晚商至西周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首次发现。这些盐业遗址群规模较大,成群分布,时代从殷墟各时期至西周早期,均与相邻地区沾化以及莱州湾南岸近同。调查和钻探发现了地下卤水坑井,面积较大的盐灶,煮盐后形成的草木灰、红烧土、盔形器碎片堆积,以及各类坑池堆积,其规模、结构和布局与莱州湾南岸同时期盐业遗址相同,说明其制盐工艺流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棣 晚商至西周早期 盐业遗址群 盔形器
下载PDF
南川龙崖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19
作者 谢廷静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4期37-49,共13页
文章讨论了南川龙崖城名称的由来和发展演变过程,概述了龙崖城的筑城背景和经过,以及南宋龙崖城之战及其以后龙崖城的战事,介绍了龙崖城遗址的整体现状和其主要遗存,分析了龙崖城选址特征及其战略意义,提炼了龙崖城的特点和价值,最后阐... 文章讨论了南川龙崖城名称的由来和发展演变过程,概述了龙崖城的筑城背景和经过,以及南宋龙崖城之战及其以后龙崖城的战事,介绍了龙崖城遗址的整体现状和其主要遗存,分析了龙崖城选址特征及其战略意义,提炼了龙崖城的特点和价值,最后阐述了龙崖城遗址的保护利用策略,并展望了龙崖城遗址公园的未来图景,以提升对龙崖城的全面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川 龙崖城 南宋山城 宋元战争
下载PDF
清代陕甘地区新建厅城的特征及其在清代城市史上的地位
20
作者 魏欣宝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从陕甘地区新建厅制城市的历史进程来看,清朝在内地的边缘地带置厅筑城一般是地域开发的结果,在边疆地区置厅筑城则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从城池选址的大位置角度来看,清代的交通路线与政区地理格局是影响厅城选址的重要因素。... 从陕甘地区新建厅制城市的历史进程来看,清朝在内地的边缘地带置厅筑城一般是地域开发的结果,在边疆地区置厅筑城则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从城池选址的大位置角度来看,清代的交通路线与政区地理格局是影响厅城选址的重要因素。就小位置而言,因地方长官着重考虑政治、军事因素,城址大多面临诸多地理条件的不足,但得益于清代对上述地域开发的深入,大量的厅城城址沿用至今。对于清代的城市发展而言,厅城作为清代特有的建置城市类型,在城市体系构建和整体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陕甘 厅制城市 城市变迁 城市选址 城市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