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言对接现代性的试验:论鲁迅前“五四”时期的文言写作
1
作者 汪卫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 鲁迅在开始现代白话文学创作之前,有过前“五四”颇长的文言写作时期,其文言写作是在晚清近代文言的背景上展开的,受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林纾等近代文章家的影响并力图超越,试图用雅正文言对接新发现的文学现代性。其中,五篇文言论文系统阐述文学救亡思路,揭橥“立人”方案,以强烈的主体意识、深刻的问题意识、复杂的内在逻辑和丰富的情感将近代文言的论说能力推向极致;《域外小说集》以古雅文言直接对接“异域文术新宗”,对文言直译现代小说的可能性进行了极端试验;《怀旧》则已是用文言创作的现代小说。鲁迅的文言写作兼及论说体和叙事体两类文章体式,在文言论文、文言翻译和文言小说诸方面都代表了晚清文言的最后努力,这一过程充满障碍,但正是这一挫折经验,使其五四时期坚定转向白话文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言写作 前“五四” 近代文言 文学现代性
下载PDF
“帝国”概念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适用性”
2
作者 王子今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2期7-16,155,共11页
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指称方式,有“王朝”“帝国”异说。以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研究主题之一的《剑桥中国秦汉史》同时使用两种说法。有学者强调,在研究中,不应称王朝为“帝国”,以为清末之前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帝国”之说,并建... 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指称方式,有“王朝”“帝国”异说。以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研究主题之一的《剑桥中国秦汉史》同时使用两种说法。有学者强调,在研究中,不应称王朝为“帝国”,以为清末之前的文献中从未出现过“帝国”之说,并建议有关“王朝”的研究应避免使用“帝国”“国家”一类“具有现代西方涵义的词语”。就此有必要讨论。中国古代文献“基本没有‘帝国’一词”之说,是不确实的。而实际上“王朝”这一语词在历史记述中也并未见普遍通行。其实,“王朝”概念同样会面临“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而“国家”一类词语使用较早,汉镜铭文已有实例,恐怕不宜理解为“具有近现代西方涵义”。也许我们对于今天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应当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对于“帝国”“国家”一类词语,应当允许研究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学术论著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王朝 中国古代史 适用性
下载PDF
迈向农业现代化之路: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检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露 赵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2,共11页
根据2011—2021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正向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尤其在乡村经济和生活的数字化方面作用显著,但数字基础设施还需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对... 根据2011—2021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正向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尤其在乡村经济和生活的数字化方面作用显著,但数字基础设施还需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对产前、产中的农业现代化影响更为显著,其中,数字乡村建设最显著地影响了产中阶段的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其次是产前阶段的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对产后阶段的影响尚显不足。此外,数字乡村建设的影响随时间、空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而异。大数据战略实施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更加显著;在高水平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的助推效应更强;区域上,东部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最为明显,南北差异表现为南高北低,粮食主销区的数字乡村建设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产前-产中-产后 异质性检验
下载PDF
近代昆明城市功能的历史演变
4
作者 王丹 李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26,共9页
城市史研究中的“城市类型”是一个历史命题,特定城市的主要功能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恒定,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变化。昆明作为西南地区连通中原最主要的典型边疆城市,在清末的边疆危机中发展迅速。近代昆明经历了自主开埠、护国起义... 城市史研究中的“城市类型”是一个历史命题,特定城市的主要功能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恒定,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变化。昆明作为西南地区连通中原最主要的典型边疆城市,在清末的边疆危机中发展迅速。近代昆明经历了自主开埠、护国起义、支援抗战等重要历史事件,逐步由一处传统的边疆省份行政中心发展为一个综合性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昆明的主要城市功能发生了多次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昆明 边疆危机 城市功能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区治理组织的形态谱系、冲突演化与多维融合
5
作者 卢强 何玉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7,共11页
当代中国社区治理的组织同时具备前现代化、现代化以及后现代化的因素,包含以规范为核心的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以习俗为核心的前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以虚拟和解构为核心的后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上述共存的社区组织相互之间存在着一... 当代中国社区治理的组织同时具备前现代化、现代化以及后现代化的因素,包含以规范为核心的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以习俗为核心的前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以虚拟和解构为核心的后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上述共存的社区组织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表现为道德习俗与法律规范的冲突、解构与建构的冲突、寻求共识的目标与不同利益差异的冲突。对此,可以以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为核心,发挥前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的道德优势,提升现代社区治理组织的道德正当性;发挥后现代化社会治理组织的技术优势,强化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的高效处理能力;展开对法律和规范的学习和认知,发挥意识形态在价值整合中的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组织 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 前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 后现代化社区治理组织
下载PDF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现代化的动因及路径
6
作者 张茂林 余昌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现代化是智慧理念统摄下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的建构过程,课程建构方向专业化、课程建构路径智慧化、课程设置人性化、课程动力自主化是其主要特征;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加速度发...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现代化是智慧理念统摄下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的建构过程,课程建构方向专业化、课程建构路径智慧化、课程设置人性化、课程动力自主化是其主要特征;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加速度发展则是其核心驱动力。实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现代化需要从构建现代化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智慧课程出发,通过树立岗前培训智慧课程理念、完善岗前培训智慧课程体系、优化岗前培训智慧课程环境、实行岗前培训智慧课程评价,最终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现代化教师岗前培训课程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岗前培训课程 课程现代化 智慧课程
下载PDF
先秦百家典籍中德育基因的类型与现代转化
7
作者 任立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4-82,共9页
现代德育应当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以促进德育的中国化。先秦百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在其典籍中都存在可为当代德育所借鉴的思想精神。先秦百家典籍中的德育思想内容可以根据个人与社会关系划分... 现代德育应当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以促进德育的中国化。先秦百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在其典籍中都存在可为当代德育所借鉴的思想精神。先秦百家典籍中的德育思想内容可以根据个人与社会关系划分为公德和私德,其中也蕴含了职业道德的内容。先秦典籍中蕴含的诸子德育思想受制于时代发展的局限,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内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下,利用“抽象继承法”可以对先秦典籍中蕴含的诸子德育思想进行“取精去粕”。先秦典籍中蕴含的诸子德育思想多以零碎和具象的方式存在,缺乏抽象层面的系统整合,应加强利用类型化的方法推动其体系性建构,实现先秦百家典籍中德育思想的现代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先秦百家典籍 类型 现代性转化
下载PDF
西方“前近代经济—社会史”的理论范式及其“中国化”:一个历史与逻辑的述评框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光祺 洪利华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2,18,共13页
关于"前近代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西方学界首开其端,形成若干种流派。进入中国以后,与本土问题相结合,表现更加多样。本文根据语义分析学中"同一‘能指’背后的‘所指转换’无限可能,以及在‘能指冲突’中理解‘所指’&q... 关于"前近代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西方学界首开其端,形成若干种流派。进入中国以后,与本土问题相结合,表现更加多样。本文根据语义分析学中"同一‘能指’背后的‘所指转换’无限可能,以及在‘能指冲突’中理解‘所指’"的方法,一方面将各流派对前近代经济社会结构的理解作为一个维度,形成"共同体本位"与"个体本位"之事实差异;另一方面,将各流派对自由的态度作为一个维度,形成"对自由的认同"与"对反自由的认同"之价值差异。两维交叉,构成一个历史与逻辑的述评框架,从中或许可以窥见各派之间的共同点与分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近代经济社会史理论范式 所指转换 能指冲突 共同体本位 个体本位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pre-modern s economic -social history”
下载PDF
转换与再造:陶瓷器物的陌生化
9
作者 韩祥翠 黄焕义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5,104,共8页
陌生化是诗学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有“使之陌生、奇特、不同寻常”之义。采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将陌生化系统性引入到陶瓷器物研究。作为诗学思维模式的陌生化能够突破传统器物“自动化”的魔咒,摆脱器物“前在性”... 陌生化是诗学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有“使之陌生、奇特、不同寻常”之义。采用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将陌生化系统性引入到陶瓷器物研究。作为诗学思维模式的陌生化能够突破传统器物“自动化”的魔咒,摆脱器物“前在性”的语言桎梏,悬置以“物用性”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它能够给器物性陶艺的形态构建以启迪,形态的扭曲与形变、分解与重构、组合与叠加、部件的嫁接与置换等均成为器物陌生化的重要手段。经由陌生化,传统陶瓷器物实现了形态语言与审美意义的转换与再造,成为兼具古典艺术记忆与现代审美气息的现代陶艺。器物陌生化一方面有助于强化现代陶艺同传统陶瓷艺术之间的文脉关联,同时也是器物实现现代性审美转型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 器物 现代陶艺 传统陶瓷 前在性 解构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昆明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10
作者 高一璟 《中国商论》 2024年第9期71-74,共4页
预制菜作为食品产业中的新兴业态,连接着现代农业与现代食品产业,既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向。昆明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农业资源,预制菜产业发展优势显著、大有可为。本文采取综合分析方... 预制菜作为食品产业中的新兴业态,连接着现代农业与现代食品产业,既满足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方向。昆明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农业资源,预制菜产业发展优势显著、大有可为。本文采取综合分析方法,以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背景,基于我国预制菜产业的现状,探讨了昆明市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优势、综合实力和堵点难点,根据广东、上海、广西、山东等省市预制菜“产业化”先发经验,认为促进昆明市预制菜产业集中度及全产业链协同势在必行,并从政策引导、人才培养、确立标准、畅通物流、企业培育、搭建平台六方面提出了构建预制菜产业链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昆明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菜 产业发展 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 现代食品产业
下载PDF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前现代到现代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28
11
作者 郑杭生 杨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共9页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从前现代到现代的演变,现代化的宏大过程铸就了其现代性意涵也凸显了其“问题性”意义。从社会学的视野看这一演变过程,能够使我们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会与社会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对于社会学的独特意义、...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从前现代到现代的演变,现代化的宏大过程铸就了其现代性意涵也凸显了其“问题性”意义。从社会学的视野看这一演变过程,能够使我们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会与社会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对于社会学的独特意义、它在社会学中具有的基本和核心地位,从而使我们对于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中的重大问题的探讨获得一个新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社会 社会学考察 前现代性 现代性 社会学 理论
下载PDF
山西古戏台声学分类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阳 高策 丁宏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5-190,共16页
古戏台声学分类是古戏台研究的科学基础。文章基于大量田野调查,根据声音传播原理,将山西古戏台分为直达型、聚向型、混响型和共振型四种类型,从中可管窥古戏台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建筑构件同演唱与听闻的关系。研究还表明,共振型古戏台具... 古戏台声学分类是古戏台研究的科学基础。文章基于大量田野调查,根据声音传播原理,将山西古戏台分为直达型、聚向型、混响型和共振型四种类型,从中可管窥古戏台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建筑构件同演唱与听闻的关系。研究还表明,共振型古戏台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古代建筑师对扩声传声原理的巧妙利用,是古戏台声学的巨大飞跃,在我国乃至世界声学史上独树一帜,不愧为古建筑中科学和艺术高度融合的珍贵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戏台 声学 结构 类型 共振
下载PDF
中国近代陆地棉引种和驯化评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强百发 李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6-189,共4页
鸦片战争后,纺纱业和织布业在中国的兴起引起棉花需求量增大,刺激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为了满足纺织业的需要,我国从晚清便开始了陆地棉的引种工作。张之洞率先从美国引回陆地棉品种,在湖北种植,尔后还有其他清政府官员也引进过种陆地... 鸦片战争后,纺纱业和织布业在中国的兴起引起棉花需求量增大,刺激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为了满足纺织业的需要,我国从晚清便开始了陆地棉的引种工作。张之洞率先从美国引回陆地棉品种,在湖北种植,尔后还有其他清政府官员也引进过种陆地棉品种,但由于缺乏科学引种知识导致失败。张之洞等人之后,张謇比较科学地引进并驯化陆地棉品种取得成功。在南京金陵大学美国专家的支持下,国民政府成立了植棉机构,筛选出适合中国实际的陆地棉棉品种,如爱字棉、斯字棉、德字棉等,使其成为当时主栽棉花品种,为中国近代棉花种植业贡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陆地棉 引进 驯化
下载PDF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预警体系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秦静 李瑾 +1 位作者 牛高华 贾凤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66-169,共4页
以天津沿海都市现代农业为出发点,针对农业发展转型时期的现状和特点,从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选取指标对天津农业生态环境进行预警研究。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农业自然资源环境、面源污染、人口、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发展、科... 以天津沿海都市现代农业为出发点,针对农业发展转型时期的现状和特点,从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选取指标对天津农业生态环境进行预警研究。预警指标体系包括农业自然资源环境、面源污染、人口、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发展、科技发展等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划分预警区间,预警天津农业生态环境状态。最后提出了促进天津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安全预警 现代农业 天津
下载PDF
中国体育文化生态的历史演变论绎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洪珅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在阐明中国体育文化生态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体育文化生态进行阶段式总结与阐释。认为:古代中国体育文化生态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保持稳定,并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平衡,总体呈"自然而然&qu...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在阐明中国体育文化生态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体育文化生态进行阶段式总结与阐释。认为:古代中国体育文化生态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保持稳定,并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平衡,总体呈"自然而然"的基本样貌;近代中国体育文化生态因中西文化对抗和社会大变革而失衡,且在"龙虎交争"的现实境况中发生变化;现代中国体育文化生态面临"西化"挑战,且处于彻底失衡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文化生态 古代 近代 现代
下载PDF
长城与边界:明朝北疆边界意识及其前近代特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现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0-165,共6页
与现代民族国家具有明确边界意识不同,中国古代边疆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疆域而非固定不变的疆界。在洪武、永乐时期国力强盛之时,长城只是"内边疆"军事体系,与边界并无关系。但仁宣以后,伴随国力下降与防线内缩,边墙遂成为明朝... 与现代民族国家具有明确边界意识不同,中国古代边疆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疆域而非固定不变的疆界。在洪武、永乐时期国力强盛之时,长城只是"内边疆"军事体系,与边界并无关系。但仁宣以后,伴随国力下降与防线内缩,边墙遂成为明朝、蒙古政权边界。在此之外,明朝尚设置界碑、边墩,将之定位为"军事边疆",以作为边界防御之缓冲。但在明后期,伴随蒙古对明朝威胁加剧,明朝已在事实上丧失了对边墙以外的控制功能,这一局面在"隆庆和议"后进一步合法化。概而言之,对于长城与边界之关系,应从中国古代独特之边疆意识入手,考察其"前近代"特征与变化轨迹,而不应与当代边疆概念简单比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政权边界 军事边疆 明代
下载PDF
中国近世文学与“近代文学”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利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17,共7页
近世文学在崇尚以个人为本位的尊重个性的精神及对文学自身特征的重视和探讨等方面与现代文学存在着相通之处,因而成为中国文学从中世进到现代的中介。在近世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毋需也不应楔入所谓"近代文学"(1840年至1919... 近世文学在崇尚以个人为本位的尊重个性的精神及对文学自身特征的重视和探讨等方面与现代文学存在着相通之处,因而成为中国文学从中世进到现代的中介。在近世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毋需也不应楔入所谓"近代文学"(1840年至1919年间的文学)作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桥梁。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十九世纪末时段,并未出现明显的并足以成为一个新的文学历史阶段重要标志的文学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文学 近代文学 文学特征 中国 文学史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探索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芬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实践,从古籍修复人员配置及其协作管理、古籍修复工作开展规律、古籍修复程序及相关管理、古籍修复技术特点及内涵的文化特质4个方面,总结修复工作的经验与模式,提炼古籍修复工作的核心特征,并延伸对古籍修... 基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修复实践,从古籍修复人员配置及其协作管理、古籍修复工作开展规律、古籍修复程序及相关管理、古籍修复技术特点及内涵的文化特质4个方面,总结修复工作的经验与模式,提炼古籍修复工作的核心特征,并延伸对古籍修复发展相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修复 修复技术 修复文化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代文学精神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延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30,共7页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社会,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不仅它本身正在发展与转化,而且在西方文化撞击与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已开始由古典向现代转型,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文学精神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社会,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学不仅它本身正在发展与转化,而且在西方文化撞击与中西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学已开始由古典向现代转型,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文学精神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从如下五方面对此进行阐释:一、启蒙精神与文学启蒙;二、忧患意识与爱国精神;三、自由、民主精神的张扬;四、西学东渐与文学的变革;五、革新精神与大众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学精神 文学启蒙 西学东渐 革新精神
下载PDF
近代以前浙江中医诊治技术的创新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滨 江梅 王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究近代以前浙江医家在中医诊治技术方面的创新情况,为当今浙江中医医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近代以前的浙江中医药著作进行梳理;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寻找具有独有的创新知识信息。[结果]近代以前浙... [目的]探究近代以前浙江医家在中医诊治技术方面的创新情况,为当今浙江中医医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近代以前的浙江中医药著作进行梳理;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寻找具有独有的创新知识信息。[结果]近代以前浙江中医诊治技术的创新具有起步早、延续久、范围广的特点,而且在治则治法、诊断方法和内、外、妇、儿、骨伤及喉、鼻、眼等临床各科中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产生。由此促进了浙江中医诊治水平的整体提高。[结论]近代以前浙江中医诊治技术的创新来源于众多医家的医疗实践,浙江独自的地理与气候环境所形成的病种繁多现象为历代医家大显身手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浙江地区发达的社会与物质文明则为浙江医家发现和发明新的诊治技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则治法 诊断方法 治疗技术 创新 浙江 近代以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