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Four Types of Pre-swirls on the Leakage, Flow Field, and Fluid-Induced Force of the Rotary Straight-through Labyrinth Gas Seal 被引量:2
1
作者 Qingfeng Wang Lidong He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119-133,共15页
The labyrinth seal in turbomachinery is a key element that restricts leakage flow among rotor-stator clearances from high-pressure regions to low-pressure regions. The fluid-induced forces on the rotor from seals duri... The labyrinth seal in turbomachinery is a key element that restricts leakage flow among rotor-stator clearances from high-pressure regions to low-pressure regions. The fluid-induced forces on the rotor from seals during machine operation must be accurately quantified to predict their dynamic behavior effectively. To understand the fluid-induced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byrinth seal more fully, the effects of four types of pre-swirls on the leakage, flow field, and fluid-induced force of a rotary straight-through labyrinth gas seal (RSTLGS) we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using the proposed stead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ethod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of the RSTLGS. The leakage, flow field, and fluid-induced force of the RSTLGS for six axial pre-swirl velocities, four radial preswirl angles, four circumferential positive pre-swirl angles, and four circumferential negative pre-swirl angles were computed under the same geometrical parameters and operational conditions. Mesh analysis ensures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steady CFD method.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ur types of pre-swirls influence the leakage, flow field, and fluid-induced force of the RSTLGS. The axial pre-swirl velocity remarkably inhibits the fluid-induced force,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positive pre-swirl angle and circumferential negative pre-swirl angle remarkably promote the fluid-induced force. The effects of the radial pre-swirl angle on the fluid-induced force are complicated, and the pressure forces and viscous forces show the maximum or minimum values at a specific radial pre-swirl angle. The pre-swirl has a negligible impact on the leakage. The four types of pre-swirls affect the leakage, flow field, and fluidinduced force of the RSTLGS to varying degrees. The pre-swirl is the influence factor affecting the leakage, flow field, and fluid-induced force of the RSTLGS. The conclusions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fluid-induced force of labyrinth seals more fully, by providing helpful suggestions for engineering practices and a theoretical basis to analyze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the seal-rotor system in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RY straight-through LABYRINTH gas SEAL pre-swirl LEAKAGE Flow field Fluid-induced FORCE
下载PDF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high radius pre-swirl cooling system
2
作者 P.New P.R.N.Childs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9-858,共10页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pre-swirl effectiveness and receiver hole discharge coefficient characteristics for a high radius injection pre-swirl cooling systems was carried out on a physically representative 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pre-swirl effectiveness and receiver hole discharge coefficient characteristics for a high radius injection pre-swirl cooling systems was carried out on a physically representative experimental rig with a 450 mm diameter rotor.The receiver holes and pre-swirl nozzle were located at a radius of 181 mm and 180 mm 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al work was mainly conducted at 5 000~12 000 r/min,4 bar absolute pressure and 1.132 kg/s air supply.The maximum air supply temperature was 190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pre-swirl system were examin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velocity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swirl system as a whole and on the discharge coefficients of the rotating 'receiver holes' in the roto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locity effectivenes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wirl ratio resulting in reduced blade cooling flow temperature.Different seal flow configurations caused very different effectiveness at different speeds,but outflow through the inner and outer seals always gave the highest effectiveness compared other configurations.Increasing the seal flow rate reduced the effectiveness.For the coefficient of discharge,except for the low speed range,it in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swirl ratio for most spe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漩涡冷却系统 燃气涡轮 速率 流量系数
下载PDF
Effect of Pre-Swirling Flow on Performance and Flow Fields in Semi-Opened Axial Fan
3
作者 Norimasa Shiomi Pin Liu Yoichi Kinoue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CAS 2023年第2期113-121,共9页
In this study, we tri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by giving a pre-swirling flow to the radial inflow that occurred in the semi-opened axial fan. In addition, the flow fields of rotor outlet were clarified experimenta... In this study, we tri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by giving a pre-swirling flow to the radial inflow that occurred in the semi-opened axial fan. In addition, the flow fields of rotor outlet were clarif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effect of pre-swirling flow was considered.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performance test wind tunnel with a square cross section of 880 mm. Three types of casings were prepared, in which the blade tip protruded 0%, 20%, and 40% of the meridional chord length. They were called R25, R15, and R05, respectively, in the casing bellmouth model code. Guide blades for generating a pre-swirling flow were installed on the vertical wall surface of the casing. In addition, a vertical wall was installed 60% upstream of the meridional chord length as an obstacle to prevent axial inflow. The velocity fields of the rotor outlet were measured using a hot-wire anemometer. From the results, the pre-swirling flow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an performance. When there was no obstacles wall upstream, there was a partial increase in efficiency,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o large. When there was an obstacle wall upstream, the efficiency increased overall in the case of R15, but in the case of R05, the efficiency increased only in the low flow rate region, and conversely decreased in the high flow rate region. By observing the blade outlet flow fields when the performance was improved,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influence of the tip leakage vortex was weak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xial Fan Semi-Opened Narrow Space pre-swirling Flow Fan Performance
下载PDF
直榫槽和斜榫槽两种出口结构预旋系统流动特性数值研究
4
作者 朱晓华 古冬 +1 位作者 郭文 刘松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4年第2期49-54,共6页
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对发动机直榫槽、斜榫槽两种出口结构的预旋系统开展模拟,研究改变预旋系统出口几何结构对叶片供气通道气体流动及压力损失的影响,并与一维工程计算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榫槽结构由直榫槽改成斜榫槽对叶片供气通道... 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对发动机直榫槽、斜榫槽两种出口结构的预旋系统开展模拟,研究改变预旋系统出口几何结构对叶片供气通道气体流动及压力损失的影响,并与一维工程计算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榫槽结构由直榫槽改成斜榫槽对叶片供气通道压力损失影响较小,两种结构预旋系统进出口流量差异较小,系统出口各腔流量分配略有差异;数值计算与工程计算结果在系统进口、出口无量纲流量差别较小,上封严出口、下封严出口无量纲流量差别较大,相对偏差接近50%,封严区域流动换热复杂,需要进行三维仿真计算,以提高设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预旋供气系统 榫槽结构 压降 无量纲流量 数值模拟 工程计算方法
下载PDF
预旋角度对预旋孔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高文 李碧云 +1 位作者 蒋兆午 张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0-746,共7页
对预旋角度分别为30°,25°,20°和15°的预旋孔在压比1.1~1.9范围内的流量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压比和预旋角度对预旋孔进出口速度和气流角度、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等参数的影响。流量系数的实验结果... 对预旋角度分别为30°,25°,20°和15°的预旋孔在压比1.1~1.9范围内的流量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压比和预旋角度对预旋孔进出口速度和气流角度、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等参数的影响。流量系数的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良好,数据显示预旋孔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随压比的增大显著增大。预旋角度的减小使流量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预旋效率由于出气角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最大增幅可达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系统 预旋喷嘴 预旋孔 流量系数 预旋效率
下载PDF
扩口孔型预旋喷嘴流动与温降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高文 张林 +1 位作者 李碧云 冯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0-396,共7页
分别对预旋角度为20°的直孔和扩口孔型喷嘴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计算模型包括仅有进气腔、预旋孔和出气腔的单独模型和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旋转部分的系统模型;研究内容包括速度场、出气速度、出气角度、流量系数、预旋效率和温... 分别对预旋角度为20°的直孔和扩口孔型喷嘴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计算模型包括仅有进气腔、预旋孔和出气腔的单独模型和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旋转部分的系统模型;研究内容包括速度场、出气速度、出气角度、流量系数、预旋效率和温降,并对单独模型的孔流量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流量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扩口孔的流量系数、预旋效率和温降都比直孔显著增大20%以上。数据还显示由单独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与由系统模型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根据单独模型的预旋效率而推算出的温降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预旋系统的温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系统 预旋喷嘴 温降 流量系数 预旋效率
下载PDF
熵分析法在盖板式预旋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衡 冯青 +1 位作者 刘高文 王掩刚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48-2054,共7页
为获得盖板式预旋系统内部流动损失的具体原因并为预旋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基于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对预旋系统内的熵增以及熵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参数固定的条件下,忽略系统与外界的传热,熵增为零时可获得最大温降,随... 为获得盖板式预旋系统内部流动损失的具体原因并为预旋系统的优化提供依据,基于三维流场数值计算结果,对预旋系统内的熵增以及熵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参数固定的条件下,忽略系统与外界的传热,熵增为零时可获得最大温降,随着熵增增大,温降逐渐减小;预旋系统各主要部件中供气孔处的熵增的变化量最大,约占到系统整体熵增的37%;预旋系统内湍流耗散产生的熵产比直接耗散产生的熵产大两个数量级,并且出现较大熵产的主要原因是供气孔入口处气流与预旋系统壁面之间的大速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系统 熵增 熵产 温降
下载PDF
叶轮对预旋系统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衡 刘高文 +2 位作者 冯青 王掩刚 李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了研究叶轮在盖板式预旋系统中的作用,基于简化三维模型,在保证系统进口总压总温、出口压力以及供气流量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对有/无叶轮的预旋系统流动特性、功耗特性和温降特性进行了稳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叶轮通过对盖板腔内的气... 为了研究叶轮在盖板式预旋系统中的作用,基于简化三维模型,在保证系统进口总压总温、出口压力以及供气流量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对有/无叶轮的预旋系统流动特性、功耗特性和温降特性进行了稳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叶轮通过对盖板腔内的气体做功,提高了气流的旋转比,增大了盖板腔的离心升压效果,并因为降低了供气孔入口气流的相对速度从而减小了供气孔内的压力损失。进而使得喷嘴出口的静压降低,喷嘴进出口压比和喷嘴出口气流旋转比随之增大。最终更高的喷嘴出口气流旋转比会导致预旋系统的整体功耗减小约56.88k W,系统温降提高约10.2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系统 旋流 叶轮 功耗 温降
下载PDF
低位预旋进气转静系盘腔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立 谭勤学 吴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5,共8页
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低位预旋进气转静系盘腔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流量与动盘转速变化对腔室内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腔内径向静压差随流量增大而增大,随转速升高而增大;引入腔内有效角动量的概念,用角动量系数表征其与盘腔... 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低位预旋进气转静系盘腔的流动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流量与动盘转速变化对腔室内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腔内径向静压差随流量增大而增大,随转速升高而增大;引入腔内有效角动量的概念,用角动量系数表征其与盘腔入口角动量之比,通过分析来流角动量与盘面转矩的相对大小,推导得到影响角动量系数的两个主要无量纲参数为修正的湍流流动参数与预旋来流雷诺数;对于给定结构形式的预旋系统,当改变转速时,角动量系数随修正湍流流动参数增大而减小,当修正的湍流流动参数大于0.0646时,角动量系数变化缓慢,腔内有效角动量约为入口角动量的70%~90%;当改变来流速度时,角动量系数随修正湍流流动参数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预旋 转静系盘腔 流动特性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盖板式预旋系统的压比和熵增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衡 刘高文 +1 位作者 冯青 武志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52-2261,共10页
对预旋系统内的压力变化相关研究较少。基于理论分析、实验测量以及数值计算,对某盖板式预旋系统的压比及熵增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对预旋系统内压比与无量纲温降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最高转速可达10000r/min的高转速实验台上,测... 对预旋系统内的压力变化相关研究较少。基于理论分析、实验测量以及数值计算,对某盖板式预旋系统的压比及熵增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对预旋系统内压比与无量纲温降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最高转速可达10000r/min的高转速实验台上,测量了转盘上的气流静压以及相对总温,进而获得压比及熵增特性。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并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对预旋系统内的熵产分布以及各元件的熵增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温降以及旋转马赫数大小决定了预旋系统的理想最大压比,而实际压比与理想压比的比值取决于系统内的熵增大小。采用数值计算以及实验测量所得结果对理论关系式进行了验证,最大偏差2.7%。旋转马赫数一定的条件下,随系统无量纲温降增大,系统压比逐渐减小。由于熵增影响,实测压比与理想压比最大相差约36%。预旋系统内的熵增主要发生在预旋腔静止壁面、接受孔前后、供给孔进口等气流旋转比发生剧烈变化的区域。预旋系统内主要元件的熵增随流量增大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接受孔处熵增最小值出现在喷嘴出口旋转比等于1左右时,流量过小或过大都会导致接受孔处熵增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系统 压比 熵增 数值计算 实验测量
下载PDF
预旋进气位置对转静盘腔换热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锁芳 朱强华 +2 位作者 张羽 栾海峰 黄爱霞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27-1232,共6页
对具有不同预旋进气位置的转静盘腔内的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进气流量恒定的条件下,改变预旋孔在静盘上的径向位置,研究了旋转雷诺数、预旋角、转静盘间距等参数对进出口气流的无量纲总温降和转盘换热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旋转雷诺数... 对具有不同预旋进气位置的转静盘腔内的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进气流量恒定的条件下,改变预旋孔在静盘上的径向位置,研究了旋转雷诺数、预旋角、转静盘间距等参数对进出口气流的无量纲总温降和转盘换热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旋转雷诺数的增大和转静盘间距的减小都能够增强气流对转盘的换热效果;当预旋孔的径向位置增大时,无量纲总温降和转盘表面的平均努塞尔数都是先增大后减小,预旋孔存在一个最优的径向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预旋 转静盘腔 流动 换热 进气位置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位预旋进气转静盘腔换热实验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锁芳 朱强华 +1 位作者 栾海峰 张羽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16-1221,共6页
将某型发动机的涡轮盘腔结构简化成高位预旋进气的转静盘腔模型,结合热色液晶先进测温显示技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转静盘间距、进气流量、旋转雷诺数以及旋流比等参数的变化对冷气降温效果和转盘换热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位预... 将某型发动机的涡轮盘腔结构简化成高位预旋进气的转静盘腔模型,结合热色液晶先进测温显示技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转静盘间距、进气流量、旋转雷诺数以及旋流比等参数的变化对冷气降温效果和转盘换热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位预旋进气对转盘外缘的冷却效果较好,转盘上的温度分布呈现为同心圆形状;随着旋转雷诺数和转静盘间距的增大或者进气流量的减小,冷气的总温降减小,气流对转盘的换热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预旋 转静盘腔 换热 实验 热色液晶
下载PDF
动盘带预旋喷嘴的旋转盘腔内流场的相似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青 卜其龙 刘松龄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9-243,共5页
采用 K -ε湍流模型对带有预旋的新型旋转盘腔内的流动进行相似分析和数值计算。分析了预旋系数βr 对某一复杂旋转盘腔流场的影响 ,在旋转盘的计算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网格剖分方法 ,计算的旋转雷诺数达到 2 .2× 1 0 7。定义了一个... 采用 K -ε湍流模型对带有预旋的新型旋转盘腔内的流动进行相似分析和数值计算。分析了预旋系数βr 对某一复杂旋转盘腔流场的影响 ,在旋转盘的计算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网格剖分方法 ,计算的旋转雷诺数达到 2 .2× 1 0 7。定义了一个新的压力系数 Cp ,给出了扭矩系数和压力系数随旋转雷诺数变化的关系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盘腔 预旋 K-ε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旋转雷诺数下预旋进气转-静盘腔流动换热特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成凤 张靖周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6-330,共5页
运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高旋转雷诺数和预旋进口速度下,静盘外缘预旋进气、转盘外缘轴向出流模型的流动和换热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冷气流量Cw、旋转雷诺数R ee等参数对转盘对流换热系数和出流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并与垂直... 运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高旋转雷诺数和预旋进口速度下,静盘外缘预旋进气、转盘外缘轴向出流模型的流动和换热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冷气流量Cw、旋转雷诺数R ee等参数对转盘对流换热系数和出流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并与垂直进气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预旋进气方式与垂直进气相比可降低涡轮叶片冷气入口总温;冷气流量增大以及旋转雷诺数增大均使得转盘平均换热增强;涡轮叶片入口温度随冷气流量增大而降低,随着旋转雷诺数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预旋 转-静盘 流动 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带盖板预旋系统的流动实验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振威 冯青 +2 位作者 刘松龄 许都纯 刘高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4-657,689,共5页
通过低转速的模拟实验对涡轮盘腔的带盖板预旋系统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紊流参数(0.5<λT<0.96)和旋转比(1.03<βp<1.9)下测量了预旋腔和盖板腔内的压力与速度分布,得到了两个腔内的旋转比变化情况,并分析了旋转... 通过低转速的模拟实验对涡轮盘腔的带盖板预旋系统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紊流参数(0.5<λT<0.96)和旋转比(1.03<βp<1.9)下测量了预旋腔和盖板腔内的压力与速度分布,得到了两个腔内的旋转比变化情况,并分析了旋转雷诺数和进出口压比对预旋喷嘴流量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两个腔内离心升压效应明显,预旋喷嘴出口气流对预旋腔内的气流压力和速度的影响要远大于接收孔出口气流对盖板腔的影响,压比和旋转雷诺数对喷嘴流量系数有较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盘 旋转盘 转-静系统 流场测量 旋转比
下载PDF
带盖板预旋系统流动与温降特性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彭鸿博 刘志宏 +1 位作者 刘聪 张宗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14723-14729,共7页
为了研究带盖板预旋系统的流动与温降特性,对不同喷嘴角度和不同转速(工况)下的预旋结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相同进气条件下,研究有无预旋结构和不同喷嘴角度下的盘腔流动与温降特性,分析旋转雷诺数对系统流动情况和温降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带盖板预旋系统的流动与温降特性,对不同喷嘴角度和不同转速(工况)下的预旋结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在相同进气条件下,研究有无预旋结构和不同喷嘴角度下的盘腔流动与温降特性,分析旋转雷诺数对系统流动情况和温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旋结构在盖板腔内产生的漩涡增强了盘腔的流动,相比于无预旋结构,预旋系统的盖板腔压力和系统出口总温明显降低;随着喷嘴角度的增大,盘腔总温和静压均增大,温降效果变差;随着旋转雷诺数的增大,系统无量纲质量流量增大,无量纲温降和总压损失系数均减小;预旋角由50°减少到30°时,系统无量纲温降增加了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系统 流动特性 喷嘴角度 温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部分喷嘴关闭对预旋供气系统供气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雷昭 刘高文 +3 位作者 王俊凇 顾伟 霍雨 郑龙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为了研究部分喷嘴流路关闭对预旋供气系统供气流量和供气温度等特性参数的影响,在部分喷嘴流路打开和关闭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嘴压比增大,以几何流通面积定义的喷嘴流量系数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转动对喷嘴流量... 为了研究部分喷嘴流路关闭对预旋供气系统供气流量和供气温度等特性参数的影响,在部分喷嘴流路打开和关闭工况下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喷嘴压比增大,以几何流通面积定义的喷嘴流量系数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转动对喷嘴流量系数的影响在1.6%以内,可以忽略;在系统压比为1.30时,由于阀门关闭不严和关闭后预旋腔腔压的变化,供气流量降幅是喷嘴几何流通面积降幅的67.8%~81.8%,实验状态下阀门关闭会导致供气温度降低约1.2~2.4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供气系统 阀门 部分喷嘴关闭 供气流量 供气温度
下载PDF
预旋结构影响带盖盘预旋系统流动的实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占东 罗翔 +2 位作者 黄由之 周志翔 廖乃兵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26-1832,共7页
为探究预旋结构如何影响盖盘系统内的流动特性,对不同预旋角度和进气位置的带盖盘预旋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高转速下静盘表面静压和中心面总压的分布、中心面旋流系数、预旋孔排气系数以及腔内流阻系数。结果表明:预旋角度和进气位... 为探究预旋结构如何影响盖盘系统内的流动特性,对不同预旋角度和进气位置的带盖盘预旋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高转速下静盘表面静压和中心面总压的分布、中心面旋流系数、预旋孔排气系数以及腔内流阻系数。结果表明:预旋角度和进气位置分别影响腔内压力分布大小和分布趋势。随预旋比增加中心面旋流系数整体增加,转静腔内旋流系数与无量纲半径的-2次幂存在线性关系。预旋孔排气系数随预旋孔进出口压比的增加而增加。流阻系数随湍流参数增大而上升,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盘 预旋角度 进气位置 转静腔 预旋腔 流动
下载PDF
预旋系统稳态和非稳态计算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靓 刘高文 +1 位作者 雷昭 冯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46-2553,共8页
针对预旋系统由于旋转引起流场和温度场参数周期性瞬态变化的问题,分别采用滑移网格的瞬态法和固定转子相位的稳态法进行数值求解,并在稳态计算中通过改变转子相位来近似模拟非稳态问题的时空变化特性。通过稳态空间平均结果与非稳态时... 针对预旋系统由于旋转引起流场和温度场参数周期性瞬态变化的问题,分别采用滑移网格的瞬态法和固定转子相位的稳态法进行数值求解,并在稳态计算中通过改变转子相位来近似模拟非稳态问题的时空变化特性。通过稳态空间平均结果与非稳态时均结果的对比,以期为预旋系统非稳态问题的低成本求解提供方法依据。结果表明:稳态计算结果与非稳态计算结果相比,周期性波动频率一致,接受孔进口处,稳态计算的压力波动幅度小39%左右,温度波动幅度小15%左右;多个相位的稳态空间平均结果与非稳态时均结果相比,压力高0.2%,温度低0.1%;采用多个计算周期数与单个周期的非稳态计算结果差异微小。当采用喷嘴出口气流中心正对接受孔迎风面前缘的转子相位时,稳态计算结果与非稳态计算时均结果最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系统 对比 非稳态 转子相位 时均
下载PDF
燃气涡轮发动机预旋系统温降和功耗的作用机制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阿强 赵义祯 +2 位作者 王俊凇 吴衡 刘高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090-4101,共12页
涡轮预旋供气系统内转-静盘腔和转-转盘腔的功热转换性能直接影响涡轮旋转动叶的高温热防护。文中重点开展理论分析,揭示预旋供气系统温降和功耗二者性能指标的关联机制。理论推导结果发现,系统无量纲温降和无量纲功耗特性与旋流恢复系... 涡轮预旋供气系统内转-静盘腔和转-转盘腔的功热转换性能直接影响涡轮旋转动叶的高温热防护。文中重点开展理论分析,揭示预旋供气系统温降和功耗二者性能指标的关联机制。理论推导结果发现,系统无量纲温降和无量纲功耗特性与旋流恢复系数、预旋半径比、预旋喷嘴出口速度系数及转子马赫数变量的函数关系呈现强关联。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系统无量纲功耗随无量纲温降增大而线性减小;当系统温降越高时,则系统功耗越低。绝热条件下,随着预旋喷嘴出口速度系数增大、转子马赫数减小,系统无量纲温降和无量纲功耗分别呈现增大和减小的趋势。因此,温降和功耗的关联机制可以有效评估预旋供气系统性能设计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盘腔 预旋供气系统 功热转换 温降 功耗 旋转比 旋流恢复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