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于宿命观悲剧色彩的艺术大师——读托马斯·哈代“The Distracted Preacher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林楷 《鄂州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47-49,共3页
:“The Distracted Preacher”是 Hardy的悲剧主题作品之一。
关键词 "TheDistractedpreacher" 宿命观 悲剧艺术 托马斯·哈代 英国文学研究
下载PDF
传教士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传播 被引量:6
2
作者 万发达 李卫国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46,共4页
清末民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时期。传教士对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 清末民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时期。传教士对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还引发了中国人体育价值观念的变化,催生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中国化。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路径主要有:大众传播,通过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组织传播,通过教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等社会组织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人际传播,通过体育竞赛这种特有形式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传教士 清末民初 西方体育文化
下载PDF
传教士理雅各中国经典英译策略解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何立芳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91,共3页
理雅各通过其中国经典的翻译实践找寻中国宗教的神圣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位传教士的宗教融合观,而且"直译加注"与"心灵沟通"的翻译策略体现了这位虔诚的传教士兼学者型翻译家对中国文化的亲和态度。
关键词 传教士 翻译家 经典翻译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美国来华传教士第一人——裨治文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浩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西方早期来华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更多地是为西方在华经济、政治利益服务。当然,他们带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对沉睡的中国也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美国首位来华传教士裨治文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之一。研究裨治文在华31年历史,对... 西方早期来华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更多地是为西方在华经济、政治利益服务。当然,他们带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对沉睡的中国也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美国首位来华传教士裨治文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人物之一。研究裨治文在华31年历史,对正确了解早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裨治文 传教士 早期中美关系
下载PDF
专业化教师角色的前提假设:从传道者到普通人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忠海 《教师发展研究》 2017年第3期47-53,共7页
当下的教师专业化唯方法、技术、模式是从,崇尚功利导向的绩效主义,将教师异化为"专业"的传道者,走向教师专业化的反面。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社会以外在于人的职业、权力、财富、能力等将人等级化、终极化的桎梏,确立以有限性... 当下的教师专业化唯方法、技术、模式是从,崇尚功利导向的绩效主义,将教师异化为"专业"的传道者,走向教师专业化的反面。为此,必须打破传统社会以外在于人的职业、权力、财富、能力等将人等级化、终极化的桎梏,确立以有限性、生成性和共生性为人性基础的人人平等、独立、自主的普通人观,进而祛魅教师职业的神圣论。因此,教师只有根植人性,以普通人的理念激发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成为和时代共鸣、与学生共生的学习者、未竟者、共生者,让专业化生命之树常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道者 教师 专业化 普通人 人性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卫道士和布道者——论辜鸿铭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娟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6-19,23,共5页
以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大变革为背景 ,对辜鸿铭通过中西文明的比较 ,向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并向西方世界宣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推动中学西渐所做的工作及其影响进行了阐述 。
关键词 中国 思想文化 近代 中学西渐 辜鸿铭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传教士在近代西北的“赈灾辅教”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亮 《商洛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1-67,共7页
晚清"禁教"命令解除后,传教士大举进入灾荒频发的西北传播"福音"。以"赈灾"之"实利"来"服华人之心",是传教士传播"福音"的重要策略。然令其殊料不及者:一方面,民众接受的... 晚清"禁教"命令解除后,传教士大举进入灾荒频发的西北传播"福音"。以"赈灾"之"实利"来"服华人之心",是传教士传播"福音"的重要策略。然令其殊料不及者:一方面,民众接受的多是"赈灾"之"实利"而非"福音";另一方面,传教士与官、绅、民间的关系演进显示"实利"纷争更使其"福音"传播的实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利 赈灾 福音 传教士
下载PDF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谷忠玉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6-99,共4页
教会女子学校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会女子学校在中国的兴办因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宗教目的而存在一定的弊端 ,但它在开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道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 近代 教会女学 传教士
下载PDF
大方之家,所见略同——赛珍珠与冰心文学文化观管窥
9
作者 乔世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因为人生经历、成长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相似相仿,赛珍珠和冰心在对中国新文学的认识上有不少相通共鸣之处,她们笔下的传教士形象的塑造以及在对西方的海外传教活动的认识上多有不谋而合的地方,反映出两位文学大家通透睿智的文化见解。
关键词 赛珍珠 冰心 传教士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明季清初西方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影响探微
10
作者 杨惠滨 《满语研究》 2002年第1期69-72,共4页
明季清初是满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伴随清王朝在全中国统治地位的确立,满族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清初,前几朝皇帝对传教士的态度有所不同,但在不同层面认同和接纳了以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的西方文化,使满族文化在接受... 明季清初是满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伴随清王朝在全中国统治地位的确立,满族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清初,前几朝皇帝对传教士的态度有所不同,但在不同层面认同和接纳了以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的西方文化,使满族文化在接受汉文化的同时,注入了西方文化。然而,因封建统治需要,西方文化毕竟不可能取代理学和八股文的显学地位,也不可能是一种文化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时期 西方文化 满族文化 传教士 柯许技术 理学 八股文
下载PDF
Radio Preaching in Southern Appalachia
11
作者 Rebecca Dea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7年第5期259-262,共4页
Appalachian inspired Pentecostal radio preaching maintains the Protestant legacy of that region first settled through the medium of radio. These serm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affect in delivery, and serv... Appalachian inspired Pentecostal radio preaching maintains the Protestant legacy of that region first settled through the medium of radio. These serm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levels of affect in delivery, and serve to differentiate "preacher culture" from those denominations that abandoned their original heritage for admittance into middle class status. Thus, preacher culture is an act of both religious and class descent because they are "inspired" by the Holy Spirit (that is, not composed before delivery). Gramscian notions of hegemony are used to interpret how "preacher culture" has maintained itself since the settlement by the northern British and the Scots to Appalachia. The genre of melodrama and "preacher culture" share significant parallels and content, dynamics of presentational styles, and because of these basic parallels, theories of melodrama offer analytical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the inspired sermons and the way of life they elaborate. Gramscian notions of negotiation and consent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tenance of "preacher culture", which maintains both tradition and cultural specificity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southern Appalach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acher culture southern Appalachian inspired radio preaching cultural maintenance cultural specificity
下载PDF
山东费县塔山林场造林史
12
作者 党东雨 刘志柏 樊宝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9-33,共5页
1896年德国传教士华德胜在塔山开始造林,到1944年造林面积达6 500亩。塔山林场于1946年建场,几经变迁,坚持造林,科学营林育林,最后转变职能,借助森林资源走旅游经营发展的路子。总结了林场发展的4个阶段,客观评价了德国传教士华德胜通... 1896年德国传教士华德胜在塔山开始造林,到1944年造林面积达6 500亩。塔山林场于1946年建场,几经变迁,坚持造林,科学营林育林,最后转变职能,借助森林资源走旅游经营发展的路子。总结了林场发展的4个阶段,客观评价了德国传教士华德胜通过造林改善塔山生态环境的贡献。最后提出了林场下一步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山林场 造林史 传教士
下载PDF
早期华人教会的运作——1851年6月之汉会
13
作者 罗家辉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5-44,共10页
本文以新近发见的《汉会众兄弟宣道行为》为中心,利用这批函件考察汉会的日常运作,探讨传道员的派遗周期、传教地点、宣讲方法、防伪制度、传道员生计等。函件具细无遗地记载了汉会于1851年6月的营运,显示汉会已有健全的机制,包括粗放... 本文以新近发见的《汉会众兄弟宣道行为》为中心,利用这批函件考察汉会的日常运作,探讨传道员的派遗周期、传教地点、宣讲方法、防伪制度、传道员生计等。函件具细无遗地记载了汉会于1851年6月的营运,显示汉会已有健全的机制,包括粗放集约并用的宣教手段,以及利用见证函和盖章防止传教员作假,从中也可了解早期华人的教会生活。从这批函件可见,不能单以"吃教"理解华人加入教会的动机,当中情由还需更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会 运作 华人教会 传教
下载PDF
晚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医学活动考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5期148-151,共4页
19世纪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势力扩张至东亚,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渐趋被动。西方传教士随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步伐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基督教,东方的中国成了其传播对象。明末清初传教士主要通... 19世纪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势力扩张至东亚,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渐趋被动。西方传教士随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步伐而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基督教,东方的中国成了其传播对象。明末清初传教士主要通过传播西方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传教,晚清时期的部分传教士则开始“借医传教”,以便他们进行传教。西医的传入,改变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推动了晚清医学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借医传教 西医
下载PDF
从“无党派”到“歌德派”——老舍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亲密关系
15
作者 李来根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5-70,共6页
老舍自幼饱尝国耻家难,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使他产生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要求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但从初登文坛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作为无党派的老舍对革命和革命者还比较陌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下,老... 老舍自幼饱尝国耻家难,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使他产生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要求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但从初登文坛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作为无党派的老舍对革命和革命者还比较陌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支持下,老舍成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主要负责人,成为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朋友。解放战争时期,老舍虽身在美国,但依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影响,思想进一步发展。1949年12月,老舍回到北京,开始在新中国担任了多个团体的多种职务,全身心地投入共产主义事业,成为"歌德派"。老舍的这一人生经历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中国共产党 歌德派
下载PDF
北美早期非正统行医者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诉求
16
作者 丁见民 李泽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44,共11页
北美早期历史上的行医者,既没有因循英国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的三级行医者体系,也很难按照美国学者所谓的常规与非常规医生的二分法来描述。实际上,北美行医者种类繁多,而且各个群体的行医目的和诉求各异。精英专业医生无疑以... 北美早期历史上的行医者,既没有因循英国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和药剂师的三级行医者体系,也很难按照美国学者所谓的常规与非常规医生的二分法来描述。实际上,北美行医者种类繁多,而且各个群体的行医目的和诉求各异。精英专业医生无疑以追求医学专业化为目标,牧师医生则以服务政治与社会为诉求,普通白人医生、白人民间医生、女性行医者以及少数族裔行医者多追求经济利益、依赖行医谋生,更有行医者群体如女性和少数族裔则通过行医展现其独立性,维护他们的社会文化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早期 非正统行医者 牧师医生 医疗市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