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2
1
作者 许德如 夏斌 +3 位作者 李鹏春 张玉泉 陈广浩 马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18,共9页
对海南岛北西部戈枕地区侵位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花岗质岩进行了CL成像制约下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455±12Ma的U—Pb谐和年龄、1454±12Ma有利的^207Pb/^206Pb中值年龄。结合该花岗质岩锆石内部结构、岩浆源区和... 对海南岛北西部戈枕地区侵位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花岗质岩进行了CL成像制约下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455±12Ma的U—Pb谐和年龄、1454±12Ma有利的^207Pb/^206Pb中值年龄。结合该花岗质岩锆石内部结构、岩浆源区和变形变质特征,以及前人多种定年成果,认为该花岗质岩结晶年龄应为~1450Ma,随后于~1400Ma经历了一次构造-热变质事件;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或至少是海南岛北西部)最可能位于劳伦大陆南缘的西南延伸部分。研究结果还暗示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所经历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可能较扬子地块偏早,古、中元古代抱板群沉积上限应约束在~145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海南岛北西部 劳伦大陆
下载PDF
中条山前寒武纪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瑞英 张成立 +1 位作者 第五春荣 孙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59-3573,共15页
涉及华北克拉通基底拼合的时、空演化近年已成为华北克拉通研究的热点之一。开展对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中条山前寒武纪涑水杂岩中非TTG质花岗岩的研究有可能为讨论这一问题提供重要信息。涑水杂岩中非TTG质的花岗岩以横岭关、解州黑云二长... 涉及华北克拉通基底拼合的时、空演化近年已成为华北克拉通研究的热点之一。开展对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中条山前寒武纪涑水杂岩中非TTG质花岗岩的研究有可能为讨论这一问题提供重要信息。涑水杂岩中非TTG质的花岗岩以横岭关、解州黑云二长花岗岩和烟庄钾长花岗岩为代表,岩相学、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横岭关和解州黑云二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几乎一致的形成年龄(锆石年龄分别为2609±31Ma和2620±14Ma),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烟庄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2351±37Ma)。横岭关、解州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εHf(t)值分别为-2.3~+4.8和+4.4~+7.6,对应的模式年龄分别为2791~3222Ma和2628~2823Ma。新太古代横岭关和解州黑云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源自~2.7Ga的TTG岩石和下地壳镁铁质岩石部分熔融混合而成。烟庄钾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为-1.8~+7.8,对应的模式年龄为2408~2996Ma,类似低Sr、Yb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其成因与地壳加厚引起陆壳熔融相关。综合前人及本项研究成果发现,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在2.8~1.8Ga这一长达10亿年的地壳演化过程中,并不存在明显的地壳生长"幕式"特点,而显示出小频率持续脉冲生长的特点,表明华北的东部、西部和中部带在晚太古代末之前已经是统一的陆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构造环境 中条山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辽东半岛南部早前寒武纪花岗质岩浆作用的年代学格架 被引量:149
3
作者 路孝平 吴福元 +3 位作者 林景仟 孙德有 张艳斌 郭春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38,共16页
激光ICP MS锆石年龄测定结果显示 ,出露于辽东半岛南部金州地区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年龄为 2 4 4 0~ 2 5 0 0Ma左右 ,比辽宁北部—吉林南部大致同时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略晚 ,或基本相当。结合其它地质证据 ,上述两者在太古宙可能是相互... 激光ICP MS锆石年龄测定结果显示 ,出露于辽东半岛南部金州地区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年龄为 2 4 4 0~ 2 5 0 0Ma左右 ,比辽宁北部—吉林南部大致同时的太古宙花岗岩形成略晚 ,或基本相当。结合其它地质证据 ,上述两者在太古宙可能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块体 (分别称辽南地块和辽北—吉南地块 ) ,它们在古元古代晚期因造山作用而拼合在一起。古元古代花岗岩形成于两个时期 ,早期形成的条痕状花岗岩侵位年龄为 2 1 60Ma,为辽河群沉积的基底岩石 ;晚期形成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石正长岩形成于距今约 1 85 0Ma ,标志着辽吉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结束。据此 ,可确定辽河群沉积—变质的时限为距今 2 1 60~ 1 85 0Ma ,其演化时间不超过 30 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 早前寒武纪 辽东半岛 华北地台
下载PDF
桂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与成因 被引量:28
4
作者 邱检生 周金城 +1 位作者 张光辉 凌文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208,共12页
桂北广泛发育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岩石 ,按岩石组合特征可区分为二类 ,一类为花岗闪长质岩石 ,另一类为黑云母花岗质岩石。二类岩石的A/NKC值均在 1 .1 0以上 ,属铝过饱和岩石 ,但花岗闪长质岩石相对贫硅、钾 ,富铁、镁 ,贫铷 ,富锶、钡 ,... 桂北广泛发育前寒武纪花岗岩类岩石 ,按岩石组合特征可区分为二类 ,一类为花岗闪长质岩石 ,另一类为黑云母花岗质岩石。二类岩石的A/NKC值均在 1 .1 0以上 ,属铝过饱和岩石 ,但花岗闪长质岩石相对贫硅、钾 ,富铁、镁 ,贫铷 ,富锶、钡 ,并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元素比值 ;黑云母花岗质岩石则具更显著的铕负异常。二类岩石εNd(T)值的变化范围与四堡群基底相近 ,但花岗闪长质岩石更接近四堡群基底中的变质镁铁质 -超镁铁质杂岩 ,黑云母花岗质岩石则更靠近四堡群基底中的浅变质沉积岩。对岩石产出动力地质背景的全面分析表明 ,区内二类花岗质岩石是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俯冲作用的不同阶段由成熟度不同的四堡群变质基底在不同深度经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岩石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前寒武纪 广西 动力地质背景
下载PDF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变质温压条件计算及氧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益林 傅斌 +1 位作者 李曙光 郑永飞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碧溪岭榴辉岩相岩石至少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质作用。矿物对氧同位素地质测温结果与通过岩石学方法计算的温度吻合得非常好,表明碧溪岭榴辉岩体中大部分同位素体系接近或达到了平衡,且退变质作用未明显破坏这种平衡。榴辉岩全岩δ18... 碧溪岭榴辉岩相岩石至少经历了5个阶段的变质作用。矿物对氧同位素地质测温结果与通过岩石学方法计算的温度吻合得非常好,表明碧溪岭榴辉岩体中大部分同位素体系接近或达到了平衡,且退变质作用未明显破坏这种平衡。榴辉岩全岩δ18O为3‰~5‰,指示其母岩玄武岩曾与地表水在变质作用之前发生过一定程度的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温压 氧同位素 榴辉岩 碧溪岭 大别山
下载PDF
皖南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片麻状构造的成因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应运 徐祥 邢凤鸣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9-66,共8页
本文运用岩组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该区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的片麻状构造属动力变质成因,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10公里左右)的准韧性剪切带内,发生于距今7.5亿年左右的地质历史时期;其变形方式及变形产物具有从准塑性向脆性转化的特点... 本文运用岩组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该区前寒武纪花岗岩类中的片麻状构造属动力变质成因,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10公里左右)的准韧性剪切带内,发生于距今7.5亿年左右的地质历史时期;其变形方式及变形产物具有从准塑性向脆性转化的特点;岩石的组构类型为S-构造岩和(B+R)-复合构造岩,显示出两次变形的显微组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花岗岩 片麻状构造
下载PDF
Nature of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locks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Central Tianshan:Constraint from geochronology and 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被引量:27
7
作者 LIU Shuwen,GUO Zhaojie,ZHANG Zhicheng,LI Qiugen & ZHENG Haifei The Key Laboratory of Orogenic Belts and Crustal Evolu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China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12期1085-1094,共10页
Granitoid gneisses are widespread in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locks of eastern segment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Tectonic Zone, and they have intrusive contact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metamorphic sedimentary country ro... Granitoid gneisses are widespread in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locks of eastern segment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Tectonic Zone, and they have intrusive contact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metamorphic sedimentary country rocks of Proterozoic Xingxingxia and Kawabulag groups. Zircon U-Pb ages from a granodioritic gneiss (IW11-1) and a parametamorphic schist (W05-9) are determined at the Weiya area. Euhedral prismatic zircons from the granodioritic gneiss (IW11-1) provide U-Pb isotopic discordia intercept ages of 1218±17 Ma and 426±26 Ma, respectively, and euhedral prismatic zircons from the parametamorphic schist (W05-9) display U-Pb isotopic discordia intercept ages of 1216±74 Ma and 290±15 Ma, respectively. A whole-rock Sm-Nd isotopic isochron is determined in augen granitoid gneiss samples at the Gang- gou-Kumishi area and we obtain the isochron age of 1142±120 Ma, and its ε Nd (t) = -4.3. These geochronological data suggest that thes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blocks within eastern segment of the Central Tianshan Tectonic Zone can be produced during 1140—1220 Ma, and occur a nearly homochronous metamorphism. Integrated to these geochronological data, Nd depleted mantle model ages (T DM ) and epsilon Nd(t) values of these granitoid gneiss samples indicate that they can derive from mixing in various scales both magmas from mantle and crust sources at a late Mesoproterozoic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environment. Similarity in geochronology, Sm-Nd isotopic geochemistry between Weiya-Xingxingxia, Pargangtag and Ganggou-Kumishi areas suggests that they could be a bigger uniform metamorphic basement block, which could be formed by the assembly of the supercontinent Rodinia and be separated by late geolog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TIANSHAN Tectonic Zon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locks granitoid gneisses isotopic chronolo-gy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supercontinent Rodini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