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cambrian Captured Zircon Ages in the Daheigou Formation, Xing’an Block 被引量:1
1
作者 SONG Wanbing CUI Fanghua +4 位作者 YANG Hongzhi ZHANG Li WU Xinwei SHI Jianmin ZHANG C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758-759,共2页
The Xing'an Block (XB) is located between the Erguna Block (EB) and the Songnen Block (SB), which topographically occupies the northeastern half of the Great Xing'an Range (Liu et al., 2017). The XB was tr... The Xing'an Block (XB) is located between the Erguna Block (EB) and the Songnen Block (SB), which topographically occupies the northeastern half of the Great Xing'an Range (Liu et al., 2017). The XB was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to be composed of a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and post-Cambrian cover. However, the recent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show that the so-called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rocks^^ are much younger in age and considered to be formed in the Early Paleozoic, indicating no existence of the Precambrian metamorphic bas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g'an block precambrian CAPTURED ZIRCON AGES
下载PDF
海南岛抱板岩群的形成时代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龙文国 王晶 +5 位作者 谭满堂 田洋 金巍 杨博 童喜润 周进波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70-285,共16页
抱板岩群(原称抱板群)是目前海南岛发现的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是研究海南(海南岛)地块大地构造属性及块体划分的重要载体。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海南岛东方市抱板地区抱板岩群混合... 抱板岩群(原称抱板群)是目前海南岛发现的最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是研究海南(海南岛)地块大地构造属性及块体划分的重要载体。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海南岛东方市抱板地区抱板岩群混合岩及后期侵入的花岗岩、基性岩开展了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厘定了抱板杂岩的形成时代、经历的构造热事件,并探讨其所代表的大地构造意义。根据岩石组合特征,本文将抱板岩群进一步划分为戈枕村岩组和峨文岭岩组,二者均被晚期花岗质和基性岩浆侵入,它们一起构成了抱板杂岩。锆石年代学结果表明:戈枕村岩组形成时代应介于1480~1440 Ma之间,峨文岭岩组形成时代介于1460~1430 Ma之间,片麻状花岗岩侵入时代为1450~1430 Ma,基性岩侵入时代为1425~1410 Ma。抱板岩群在中元古代早中期经历了花岗岩侵入、混合岩化作用、基性岩侵入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经历了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汇聚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区域上块体对比分析表明,海南地块与越南昆嵩地块具有相似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组成及多期构造热事件记录,显示二者具有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板岩群 中元古代 前寒武纪 结晶基底 锆石 海南地块
下载PDF
Paleo-to Mesoproterozoic Tectono-Magmatic Events Recorded in the Huwan Complex from the Dabie Orogen,Central China:Evidence from Petrology and U-Pb Geochronology 被引量:1
3
作者 ZHU Jiang CHEN Yuqiong +4 位作者 CHEN Chao LI Zhanke SHI Xianbin CHEN Song ZOU Yuanb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150-1162,共13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leo-to Mesoproter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Dabie Oroge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we present geochronological data for metasedimentary and metavolcanic rocks in the Huwa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leo-to Mesoproter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Dabie Oroge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we present geochronological data for metasedimentary and metavolcanic rocks in the Huwan complex.A total of 385 detrital zircon LA-ICP-MS analyses for metasedimentary rocks yielded three^(207)Pb/^(206)Pb age populations:1.50-1.80 Ga,1.81-1.87 Ga and 1.93-2.0 Ga,providing a maximum depositional timing of ca.1.50 Ga;while metafelsic volcanic gneisses yielded protolith U-Pb ages of 1893±54 Ma.The peak ages are remarkably consistent with the tectonothermal events that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Yangtze Block,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Paleo-to Mesoproterozoic magmatism in the Dabie Orogen.The age range of 1.93-2.0 Ga correlates with the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the age range of 1.81-1.87 Ga coincides with the period of the post-orogenic extension;and the age range of 1.50-1.80 Ga is interpreted to associate with an extensional regime.Zircon cores with age of 1732-1965 Ma haveε_(Hf)(t)values ranging from-11.70 to-2.47,indicating that juvenile crust involved in their magma sources.Owing to the similar age spectra,we proposed that the nucleus of the Dabie Orogen was close to the Yangtze Block since the Paleoproterozoic.The Huwan complex has an intimate affiliation to the Yangtze Block,and implies multiple orogenic cycles.It was not only experienced the Paleo-Tethys ocean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but also recorded Paleo-to Mesoproterozoic tectono-magmatic events in the Dabie O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chronology detrital zircon Huwan complex precambrian Yangtze block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对前寒武纪超大陆旋回的基本制约 被引量:62
4
作者 李江海 侯贵廷 +2 位作者 黄雄南 张志强 钱祥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全球大陆克拉通在前寒武纪至少记录了 3次超大陆聚合 -裂解的构造旋回。不同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证明 ,板块构造模式可以前推至新太古代。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大规模造山带的穿时性发育 ,而裂解则表现为大陆裂谷系、非造山花岗岩及巨... 全球大陆克拉通在前寒武纪至少记录了 3次超大陆聚合 -裂解的构造旋回。不同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证明 ,板块构造模式可以前推至新太古代。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大规模造山带的穿时性发育 ,而裂解则表现为大陆裂谷系、非造山花岗岩及巨型基性岩浆岩省的同期快速发育。广泛的区域地质研究揭示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特征 ,克拉通主体形成于新太古代陆壳增生与碰撞造山过程。华北克拉通在太古宙末期首次经历强烈的裂解作用 ,在古元古代晚期涉及强烈的陆缘再造作用。在古元古代末期发生第二次大规模的裂解活动 ,随后以中元古代末期的造山带拼合为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详细的区域构造对比证明 ,华北克拉通长期以来与波罗的地盾、东南极克拉通、印度南部克拉通、巴西克拉通等具有构造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陆 聚合 裂解 构造对比 华北地区 克拉通 前寒武纪 构造旋回 岩浆活动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前寒武纪地块岩浆热事件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1
5
作者 曹晓峰 吕新彪 +6 位作者 高翔 刘月高 朱江 陈超 王于健 刘智 张彬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391,共8页
库鲁克塔格地块是新疆前寒武系出露较全、保存较完好地块。通过对前人岩浆活动定年工作总结,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构建库鲁克塔格岩浆活动序列及构造演化格架。库鲁克塔格地块前后经历了4次构造岩浆运动,前3次较强烈... 库鲁克塔格地块是新疆前寒武系出露较全、保存较完好地块。通过对前人岩浆活动定年工作总结,进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构建库鲁克塔格岩浆活动序列及构造演化格架。库鲁克塔格地块前后经历了4次构造岩浆运动,前3次较强烈,具区域变质、变形、岩浆侵入及地形隆起特征,第4次构造运动主要为隆起和沉积缺失。具体划分为7个阶段:古太古代陆核形成阶段(3,6~3.3Ga);陆壳增生改造阶段(2,6~2.3Ga);古元古代陆壳改造阶段(2.1~1.8Ga);中元古代晚期一新元古代早期造山运动阶段(1.1-0.86Ga);新元古代中期造山后伸展阶段(830~800Ma);新元占代中晚期陆内裂解阶段(770-630Ma)和显生宙造陆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 前寒武纪 岩浆活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微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洋内与陆缘微地块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6 位作者 刘博 刘永江 李玺瑶 赵淑娟 朱俊江 王光增 张国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24-355,共32页
任何板块都存在一个由小长大的过程。微地块(微板块)有时是大板块的前身,微地块的起源、生长、夭折、消亡和残留过程对研究板块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据其组成,微地块可划分为微陆块、微洋块、微幔块。本文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的微... 任何板块都存在一个由小长大的过程。微地块(微板块)有时是大板块的前身,微地块的起源、生长、夭折、消亡和残留过程对研究板块构造具有重要意义。据其组成,微地块可划分为微陆块、微洋块、微幔块。本文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的微地块为例,系统总结了洋脊增生系统、俯冲消减系统、深海板内系统、伸展裂解系统、碰撞造山系统5种构造环境下的微地块特征,并据此首次进行了成因分类,提出拆离微地块、裂生微地块、转换微地块、延生微地块、跃生微地块、残生微地块、增生微地块、碰生微地块和拆沉微幔块9种类型。对不同类型微地块边界进行了系统界定,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系统讨论。这些微地块边界类型,包括活动的或死亡的拆离断层、俯冲带、洋中脊、转换断层、破碎带、切割岩石圈的断裂、假断层、洋内汇聚带、叠接扩张中心、非叠接扩张中心、洋脊断错等,其成因的关键研究在于对三节点稳定性进行分析。洋内或洋缘微地块研究,不仅为开展深海大洋精细化构造分析和板块重建工作提供参考,而且对解释大陆内部一些微地块成因具有启发性,可丰富大陆造山带、陆内、板内、幔内和陆缘构造的研究内容,使得造山带演化、板内变形和地幔过程研究更为精细化,甚至推广到早前寒武纪的前板块构造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块 微板块 板内 陆缘 洋中脊 俯冲带 前寒武纪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地块差异性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衍景 富士谷 +2 位作者 胡受奚 陈泽铭 周顺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基底系由嵩箕地块、华熊地块等构成,两地块在中岳(吕梁)运动时(1850Ma)沿三门峡-宝丰断裂带拼合。两地块各自具有独立的地质演化史,二者在基底、盖层、岩浆岩、构造线方向和矿产等方面都存在一系列明显的差异... 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基底系由嵩箕地块、华熊地块等构成,两地块在中岳(吕梁)运动时(1850Ma)沿三门峡-宝丰断裂带拼合。两地块各自具有独立的地质演化史,二者在基底、盖层、岩浆岩、构造线方向和矿产等方面都存在一系列明显的差异。用块体构造认识华北前寒武纪基底的组成不均一性,对认识与研究华北及其周边的构造特征并确定找矿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 差异 成矿 块体构造 华北
下载PDF
华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的生长和变质演化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贻灿 王程程 +1 位作者 张品刚 聂佳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47-2862,共16页
华北陆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高级变质地体或麻粒岩地体和中生代闪长斑岩中(麻粒岩)捕虏体两种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变质地体主要分布于霍邱和蚌埠地区,包括原"霍... 华北陆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岩石主要以高级变质地体或麻粒岩地体和中生代闪长斑岩中(麻粒岩)捕虏体两种形式存在,它们为研究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极好的天然实验室。变质地体主要分布于霍邱和蚌埠地区,包括原"霍邱群"(霍邱杂岩)及"五河群"和"凤阳群"(五河杂岩)等。其中,霍邱杂岩主要由白云斜长片麻岩、石英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变质砂岩、条带状铁建造(BIF)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但地表已被第四纪覆盖;五河杂岩主要含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变质岩。相比较,五河杂岩大多出露地表,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钾长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常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大多数都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综合的变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区前寒武纪下地壳经历了幕式生长以及多阶段变质演化与改造。强烈的构造-热事件和变质改造时间主要集中于2.7~2.8Ga、2.5~2.6Ga、~2.1Ga、1.8~1.9Ga、390Ma和176Ma,而前寒武纪下地壳的形成时间≥2.1Ga。在综述、分析相关成果的基础之上,作者提出了华北东南缘前寒武纪下地壳变质岩石研究方面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相变质 幕式生长 下地壳 前寒武纪 华北东南缘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南带中元古代副变质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对北山造山带南带前寒武纪物质演化的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海 陈亮 孙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8-945,共18页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主要由一系列俯冲增生杂岩体构成。在其宽缓的造山区内,零散地分布着前寒武纪岩石。由于古生代以来强烈的造山作用和随后的陆内造山作用的改造,造成北山内的前寒武纪岩石和古生代以来的造山带产物难以区...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主要由一系列俯冲增生杂岩体构成。在其宽缓的造山区内,零散地分布着前寒武纪岩石。由于古生代以来强烈的造山作用和随后的陆内造山作用的改造,造成北山内的前寒武纪岩石和古生代以来的造山带产物难以区分。因此,关于北山造山带内的前寒武系归属问题,一直以来争议很大。本文在详细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报道了位于北山造山带中部的马鬃山地块内前寒武纪副变质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该岩石较高的变质程度、岩石组合、碎屑锆石年龄谱特征均显示其和北山造山带内古生代的残余被动大陆边缘产物不同,属于北山造山带内残余的前寒武纪基底,且沉积时代在中元古代约1.1~1.45Ga之间。结合前人的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北山的前寒武纪物质在中元古(约1.0Ga)之后,显示出和塔里木克拉通、蒙古地块均相似的特征,表明三者均卷入了Rodina超大陆的聚散事件。在中元古代及其之前(约1.1Ga之前)则显示多源区的特征。本文中的北山造山带中元古代副变质岩显示了中元古代及其之前与塔里木克拉通不同,与蒙古地块相似的特征。锆石的Hf同位素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北山造山带前寒武纪副变质岩和敦煌地块均记录了古太古代中晚期的新生地壳加入事件,显示了与塔里木克拉通的差异。这也暗示了敦煌地块和北山造山带在中元古代(约1.45Ga)之前可能具有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北山造山带 前寒武纪亲缘性 蒙古地块 敦煌地块
下载PDF
华北板块东南缘五河杂岩的麻粒岩相变质、部分熔融与交代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贻灿 王程程 +3 位作者 张品刚 GROPPO Chiara ROLFO Franco 王安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华北板块东南缘五河杂岩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于蚌埠及相邻地区,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五河杂岩中主要有石榴斜长角闪岩... 华北板块东南缘五河杂岩属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出露于蚌埠及相邻地区,主要由变质的镁铁质和长英质火成岩以及表壳岩系组成,并伴生有古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了"蚌埠隆起"。五河杂岩中主要有石榴斜长角闪岩/榴闪岩、石榴麻粒岩、异剥钙榴岩、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花岗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和变质砂岩等岩石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变质岩具有类似的峰期变质矿物,如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和石英等;结合其锆石U-Pb年龄,表明它们共同经历了古元古代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石榴子石包体中存在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矿物交生体,指示早期花岗质熔体的存在,证明五河杂岩在古元代变质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此外,部分变基性岩中存在方解石、绿帘石和绿泥石等蚀变矿物,沿石榴子石的裂隙中分布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表明它们经历了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以及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作用等。遭受过古元古代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表现为高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而未遭受含碳酸盐的熔/流体交代作用的变基性岩则表现为典型华北板块前寒武纪麻粒岩地体和下地壳包体岩石的低放射成因Pb同位素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相 多阶段变质作用 部分熔融 交代作用 前寒武纪 五河杂岩 华北板块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西部基底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性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成立 苟龙龙 +3 位作者 第五春荣 刘欣雨 赵娇 胡育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998,共18页
综合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孔兹岩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正、副片麻岩以及鄂尔多斯地块现代河流沙锆石U-Pb和Hf同位素资料,并根据最新获得的鄂尔多斯基底及盖层继承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统计分析揭示,该陆块存在古、中太古... 综合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阴山地块、孔兹岩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正、副片麻岩以及鄂尔多斯地块现代河流沙锆石U-Pb和Hf同位素资料,并根据最新获得的鄂尔多斯基底及盖层继承碎屑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统计分析揭示,该陆块存在古、中太古代陆壳物质,自新太古代以来先后发生了新太古代~2.7Ga、2.55~2.45Ga以及古元古代2.2~2.0Ga和1.95~1.85Ga等多期构造热事件。由基底和盖层中各类岩石中获得的~2.5Ga锆石的εHf(t)多为正值,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介于2.9~2.6Ga之间(峰值~2.75Ga),阴山地块存在~2.7Ga的岩石,鄂尔多斯地块基底有~2.7Ga继承锆石记录,证明新太古代存在一期重要的陆壳生长。2.55~2.45Ga的岩浆活动在西部陆块不同地质单元基底岩石中均有记录,出现大量壳源花岗岩和幔源岩浆侵入及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它们的锆石εHf(t)值由负到正变化大,Hf陆壳模式年龄(t_(DM)~C)除少数接近岩浆活动年龄外,多数明显高于它们的形成年龄,指示了强烈的陆壳再造和一定陆壳生长,岩石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汇聚挤压转为伸展环境,类似于华北陆块~2.5Ga广泛的岩浆变质事件及构造背景,揭示了不同陆块碰撞拼合而后转为伸展的构造演化过程。古元古代2.2~2.0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及东部边缘出现大洋俯冲消减有关的陆缘弧花岗岩类,它们的锆石εHf(t)和t_(DM)~C值变化范围很大,表明在古元古代中晚期鄂尔多斯地块基底仍发生有陆壳增生和再造。此后在1.95~1.85Ga期间,沿鄂尔多斯地块北部的孔兹岩带和东部的中部构造带均发生顺时针P-T演化轨迹的变质作用,证明~1.95Ga鄂尔多斯地块相继与北部阴山地块和东部陆块碰撞拼合为一体,至~1.85Ga发生陆壳抬升与伸展、发生陆壳物质减压熔融的强烈混合岩化和大量S型花岗岩形成,其后发生镁铁质岩墙侵入,标志着华北陆块最终克拉通化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地质事件 早前寒武纪 西部地块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对兴安地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质疑-来自大兴安岭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系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孙巍 迟效国 +10 位作者 宋维民 赵芝 刘建峰 潘世语 张蕊 权京玉 司秋亮 那福超 马永非 臧延庆 刘英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293-294,共2页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是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东北地区歹抛构造单元的划分集中反映了区域构造演化研究程度和对基底性质的认识。
关键词 锆石年代学 前寒武纪变质岩系 兴安地块 大兴安岭
下载PDF
阿尔泰南缘早泥盆世康布铁堡组的SIMS锆石U-Pb年龄及其向东向北延伸的范围 被引量:20
13
作者 刘伟 刘丽娟 +2 位作者 刘秀金 尚海军 周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7-400,共14页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康布铁堡组的年龄及其东界,以及阿尔泰南缘早泥盆世火山活动往东往北延伸的范围仍然没有确定;康布铁堡组火山岩的源岩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还有待阐明。近年来在麦兹盆地东侧发现了萨吾斯铅锌矿床,矿床赋存于康布铁堡组...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康布铁堡组的年龄及其东界,以及阿尔泰南缘早泥盆世火山活动往东往北延伸的范围仍然没有确定;康布铁堡组火山岩的源岩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还有待阐明。近年来在麦兹盆地东侧发现了萨吾斯铅锌矿床,矿床赋存于康布铁堡组火山岩,与别斯萨拉玢岩体密切有关。本研究对萨吾斯铅锌矿床的康布铁堡组流纹岩和别斯萨拉玢岩进行了SIMS锆石U-Pb定年以及主微量元素组成测定,以期回答上述问题。流纹岩锆石的18个靶点给出了一致的谐和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401Ma);花岗闪长玢岩锆石的15个靶点给出了一致的谐和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401Ma)。因此,萨吾斯铅锌矿床康布铁堡组流纹岩和别斯萨拉玢岩是同期喷发/侵入的;康布铁堡组火山活动的时代在早泥盆世;麦兹火山-沉积盆地的东界应抵达卡拉先格尔断裂西侧。在~400Ma时期,阿尔泰地区不仅存在着广泛的花岗岩类深成岩浆活动,也发生了强烈的酸性火山喷发,两者共同构成了阿尔泰南缘的大陆边缘岩浆弧。但是,火山喷发主要集中于阿尔泰南缘,受断裂控制。花岗闪长玢岩的一些锆石给出513.8Ma和3134Ma的U-Pb年龄,反映区内陆壳由寒武纪—奥陶纪岩石组成,并且还有前寒武纪微陆块。硅-碱、SiO_2-K_2O、logτ-logσ、SiO_2-FeO/(FeO+MgO)图以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表明,萨吾斯铅锌矿床的流纹岩、凝灰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玢岩以及阿尔泰南缘早泥盆世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康布铁堡组中下段细碧角斑岩在岛弧海底环境喷发,上段流纹岩喷发于大陆边缘环境。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多元素蛛网图表明,萨吾斯矿床的三类岩石具有明显的Nb、Ta、Ti和Sr、P、Ba负异常,显著富集Th、U、K、La、Ce、Pr、Zr、Hf。结合锆石U-Pb年龄,作者认为它们的源岩应以寒武纪-奥陶纪的岛弧岩石为主;同时,可能还含有一定比例的前寒武纪古老陆壳岩石。冲乎尔、克兰、麦兹三个火山-沉积盆地在所属构造单元、陆壳基底、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沉积岩的比例上都表现出系统变化,这些变异控制了阿尔泰南缘块状硫化物矿床从西部到中部到东部的成矿元素组合上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S锆石U-Pb年龄 康布铁堡组 麦兹火山-沉积盆地 岩浆弧 前寒武纪微陆块 萨吾斯铅锌矿床
下载PDF
大别山造山带宿松岩群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特征:宿松地体物源和属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俊辉 于洋 +2 位作者 韦龙猛 胡昭平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1-33,共13页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南部的宿松地体主要由高压变质宿松岩群或杂岩组成,其岩性和物源构成复杂,历来的研究颇具争议。报道了宿松岩群的片麻岩、片岩和变质基性岩石等主要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组成,限定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南部的宿松地体主要由高压变质宿松岩群或杂岩组成,其岩性和物源构成复杂,历来的研究颇具争议。报道了宿松岩群的片麻岩、片岩和变质基性岩石等主要岩石类型的锆石U-Pb年龄和Nd同位素组成,限定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宿松地体的属性及地壳演化。两个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750 Ma至约770 Ma,初始εNd值为-7.3^-1.6,可以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岩;两个片岩样品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值分布范围较大,并主要集中于晚太古代(2 700Ma至约2 800 Ma)、早元古代(2 000 Ma至约2 500 Ma)、中元古代(1 100 Ma至约1 500Ma)和新元古代(700Ma至约800Ma),推测原岩为新元古代沉积岩。片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初始εNd值(回扣至750 Ma)为-20.2^-1.4,暗示剥蚀区的物质组成复杂。相似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也普遍地记录在扬子陆块的基底岩石或沉积盖层中。新元古代岩浆岩广泛分布于宿松岩群、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地体乃至扬子陆块边缘,指示宿松高压变质地体具有扬子陆块属性和相似的地壳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演化 构造属性 前寒武纪 U-Pb年龄 ND同位素 宿松岩群 扬子陆块 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华山—熊耳山地块早前寒武纪绿岩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红樱 胡受奚 +1 位作者 周顺之 陈衍景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华北地台南缘华山—熊耳山地块早前寒武纪绿岩带中存在有晚太古代第一期绿岩和古元古代早期第二期绿岩。它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第一期绿岩为一套大洋型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科马提岩类夹少量典型太古宙深海沉积建造,形成于... 华北地台南缘华山—熊耳山地块早前寒武纪绿岩带中存在有晚太古代第一期绿岩和古元古代早期第二期绿岩。它们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第一期绿岩为一套大洋型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科马提岩类夹少量典型太古宙深海沉积建造,形成于硅镁质地壳拉开背景下的洋中脊环境,代表当时的洋壳;第二期绿岩为一套岛弧型基性—中基性火山岩夹中酸性火山岩、下部的太古宙型沉积岩和上部的后太古宙型沉积岩,形成于第一期绿岩硅铝化而成的岛弧地壳背景上,存在硅铝质的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 构造背景 绿岩带 早前寒武纪 华山-熊耳山地块
下载PDF
福建上杭盆地发现3.4Ga碎屑锆石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思宏 梁清玲 +3 位作者 王少怀 张莉莉 刘春花 刘翼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5-656,共12页
碎屑锆石已经成为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华夏地块东部上杭盆地底部产出的含砾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开展了LA-MC-ICP-MS U-Pb 测年和Hf 同位素测量.结果表明, 这些碎屑锆石主要是岩浆锆石, 锆石年龄变化于328-3 403 Ma,... 碎屑锆石已经成为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华夏地块东部上杭盆地底部产出的含砾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锆石开展了LA-MC-ICP-MS U-Pb 测年和Hf 同位素测量.结果表明, 这些碎屑锆石主要是岩浆锆石, 锆石年龄变化于328-3 403 Ma, 至少记录了10 期的岩浆活动事件, 表明该地区曾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与华夏地块其他地区的碎屑锆石或捕获锆石一样, 上杭盆地这些碎屑锆石年龄数据记录下了诸如晚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地壳生长事件、哥伦比亚超大陆和Rodinia 超大陆的汇聚与裂解、冈瓦纳大陆的聚合等全球主要地质事件, 以及具有华夏地块特征的早古生代强烈的板内造山运动(武夷一云开运动).最高峰值年龄出现在450 Ma, 表明研究区附近最为强烈的事件是加里东运动(当地称作武夷-云开运动, 或者广西运动).Hf 同位素数据表明, εHf(t)= -27.2 - 19.8, 绝大多数εHf(t)值小于0, 两阶段亏损地εHf 模式年龄(tDM2)介于1 124-3 979 Ma, 峰值1 800-1 900 Ma, 表明其早期岩浆活动主要与大规模的新生地壳有关, 而晚期主要表现为对早期形成地壳的大规模改造, 古老物质的再循环, 很少有新生地壳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前寒武纪地质 华夏地块 上杭盆地 福建
下载PDF
华南地区古地磁研究初步成果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惠民 赵风清 +1 位作者 王富福 张文治 《安徽地质》 1994年第Z1期112-121,共10页
依据2000余个热退磁样品,经计算获得极点60余个,可以构成代表华南地区不同块体的视极移轨迹5条,并与已知的华北和扬子两地块的极移轨迹进行对比,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在研究区内划分出扬子、华夏两个地块和江南、怀玉山-越北... 依据2000余个热退磁样品,经计算获得极点60余个,可以构成代表华南地区不同块体的视极移轨迹5条,并与已知的华北和扬子两地块的极移轨迹进行对比,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在研究区内划分出扬子、华夏两个地块和江南、怀玉山-越北两个地体。同时本文还对有关的地层对比和各地块间的演化关系作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研究 极移轨迹 前寒武纪变质岩 扬子地块 华夏地块
下载PDF
华北中部构造带不同前寒武纪地块主要特征对比研究
18
作者 赵远方 胡健民 +4 位作者 公王斌 陈虹 董晓朋 任名华 杨家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59-2279,共21页
古元古代是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主要体现在由新太古代大陆地壳垂向增生到古元古代侧向增生的转换。华北中部构造带的构造性质是近年来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构造带中段出露恒山、五台和阜平等多个前寒武纪变... 古元古代是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主要体现在由新太古代大陆地壳垂向增生到古元古代侧向增生的转换。华北中部构造带的构造性质是近年来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构造带中段出露恒山、五台和阜平等多个前寒武纪变质杂岩,其中发育多条大型韧性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的主期活动时代均为1. 85~1. 80Ga。本文以这些剪切带为构造边界将变质杂岩划分为恒山地块、繁峙地块、五台地块和阜平地块,并在早期研究中解析了繁峙地块构造挤入事件和阜平地块西部的伸展构造事件,表明这些前寒武纪地块的构造位置在古元古代末前后可能有所不同。结合前人资料,本文对这些地块的岩石组成、形成时代、变质作用以及典型构造样式等特征进行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恒山地块、阜平地块和五台地块共同组成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高级区-绿岩带"的典型壳层结构,而繁峙地块与其他地块具有明显差异,具有外来地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中部构造带 古元古代 前寒武纪地块
下载PDF
鲁中南上前寒武系土门群的时代归属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子新 王战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22-30,共9页
本文通过对鲁中南上前寒武系土门群地质特征的研究,确定了土门群各组的时代归属,并应用数学地质方法划分了化学地层,进而通过苏皖北部和辽南上前寒武系的对比,阐明了晚前寒武纪华北地块东南缘的古构造环境。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土门群 华北地块 时代
下载PDF
陕南马岭关构造混杂岩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亚婷 张飚 +2 位作者 王北颖 王向利 李红兵 《陕西地质》 2005年第1期49-58,共10页
1998年开展的马池幅1∶5万区调项目,在石泉县—马岭关一带发现一套中浅变质火山杂岩系。通过调查:( 1 )该套变质火山岩系是由大小不等的元古界变质中基—酸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变质古侵入岩、早古生代脉岩及下古生界变质沉积岩等岩... 1998年开展的马池幅1∶5万区调项目,在石泉县—马岭关一带发现一套中浅变质火山杂岩系。通过调查:( 1 )该套变质火山岩系是由大小不等的元古界变质中基—酸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变质古侵入岩、早古生代脉岩及下古生界变质沉积岩等岩块或岩楔组成,经多期、多级韧性剪切带、脆性断裂分划拼贴形成,呈菱形交织网状岩片拼贴带展布而具构造混杂岩带属性;( 2 )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杂岩中变质火山岩包容有洋溢拉斑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弧后盆地拉斑玄武岩及板内玄武岩、盖层变质沉积岩等组合,胭脂沟府冲型古侵入岩体侵入其中;( 3)该变质火山岩系夹持于马岭关构造带中,南、北边界分别由推覆构造、剥离断层及断裂构造限定,向西延交于饶峰—麻柳坝断裂带中;向东延伸于茨沟—吕河一线;( 4 )在酸性火山岩中获得1 70 0±1 2Ma (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值和547±1 4Ma变质年龄值。上述表明马岭关杂岩属一套包容形成于不同构造环境、不同岩类,以多级骨架构造分划、拼贴组成的构造混杂岩,其物质组成复杂,岩浆作用、地质构造演化与古勉略构造带相近,并构成分划南秦岭微地块与凤凰山构造过渡基底的分区界线,应属古勉略构造带的构造物质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关 前寒武系 南秦岭微地块 构造混杂岩 陕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