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滹滏平原地下水位下降与灌溉农业关系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光辉 费宇红 +3 位作者 刘春华 冯慧敏 严明疆 王金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4,共7页
针对华北粮蔬主产区滹滏平原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成因问题,基于大量实测资料和相关分析方法与MapGIS技术,通过对近50年来区内地下水位、粮蔬播种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变化特征和降水量、气温变化下地下水位下降对粮蔬播种强度响应机制研... 针对华北粮蔬主产区滹滏平原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成因问题,基于大量实测资料和相关分析方法与MapGIS技术,通过对近50年来区内地下水位、粮蔬播种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变化特征和降水量、气温变化下地下水位下降对粮蔬播种强度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前粮蔬播种强度每增加0.01或夏粮和蔬菜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hm2,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为0.36 m或0.43 m;1980年以来随粮蔬播种强度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增大,粮蔬播种强度每增加0.01或夏粮和蔬菜播种面积每增加1万hm2,地下水位降幅分别达0.69 m和1.15 m。不仅与因播种强度增大导致农业开采量增加有关,而且还与1980年以来降水量不断减少密切相关。降水量减少100 mm,区内农业开采量增加35.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位下降 粮食和蔬菜作物 农业灌溉 降水影响 华北滹滏平原
下载PDF
淤泥质软黏土的电动加固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雷 王宁伟 +3 位作者 景立平 方晨 李永强 程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6,共9页
利用自主研制的室内试验装置,同时进行了3组室内电动加固试验。试验中,CaCl_2溶液的浓度为唯一变量,以此探讨CaCl_2溶液浓度对淤泥质软黏土的电动加固机理。利用观测记录的电流、电压及通电结束后土体承载力等指标,分析了不同浓度的CaC... 利用自主研制的室内试验装置,同时进行了3组室内电动加固试验。试验中,CaCl_2溶液的浓度为唯一变量,以此探讨CaCl_2溶液浓度对淤泥质软黏土的电动加固机理。利用观测记录的电流、电压及通电结束后土体承载力等指标,分析了不同浓度的CaCl_2溶液对电动加固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的浓度对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浓度为26%的浆液对土体的电动加固效果最好,16%的浆液次之,36%的浆液最差。依据室内试验结果,在大连东港商务区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整体承载力较加固之前有很大的提高,而且随着龄期的增长,强度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加固 CACL2溶液 电极腐蚀 承载力 离子沉淀 胶结
下载PDF
Li_(1.17)Mn_(0.48)Ni_(0.23)Co_(0.12)O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彦朴 韩恩山 +1 位作者 朱令之 赵玲 《电池工业》 CAS 2013年第5期248-253,共6页
以氨水和NaOH分别作为络合剂和沉淀剂,采用先络合后沉淀的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17Mn0.48Ni0.23Co0.12O2.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预烧温度对Li1.17Mn0.48Ni0.23Co0.12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在400℃下... 以氨水和NaOH分别作为络合剂和沉淀剂,采用先络合后沉淀的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17Mn0.48Ni0.23Co0.12O2.并通过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预烧温度对Li1.17Mn0.48Ni0.23Co0.12O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在400℃下制得的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对在最优条件下合成的材料进行XRD、SEM和电化学测试,分析得出在0.1C电流和2.0~4.8V电压下该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231.2 mAh/g,在0.1C(1C=358 mAh/g)下循环1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1 7Mn0 48Ni0 23Co0 12O2 富锂材料 锂离子电池 氢氧化物共沉淀 预烧温度
下载PDF
Calibration and Quantitative Forecast of Extreme Daily Precipitation Using the Extreme Forecast Index (EFI) 被引量:1
4
作者 Quan Do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2期143-164,共22页
Based on the extreme forecast index (EFI) of ECMWF, the “observed” EFI (OEFI) of observation is defined and the EFI is calibrated. Then the EFI equivalent percentile (EFIEP) and EFI equivalent quantile (EFIEQ) are d... Based on the extreme forecast index (EFI) of ECMWF, the “observed” EFI (OEFI) of observation is defined and the EFI is calibrated. Then the EFI equivalent percentile (EFIEP) and EFI equivalent quantile (EFIEQ) are designed to forecast the daily extreme precipitation quantitatively. The formul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FIEP is correlated not only to the EFI but also to the proportion of no precipitation. This characteristic is prominent as two areas with nearly same EFIs but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no precipitation. Cases study shows that the EFIEP can forecast reliable percentile of daily precipitation and 100% percentiles are forecasted for over max extreme events. The EFIEQ is a considerable tool for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QPF). Compared to the probabilistic forecast of ensemble prediction system (EPS), it is quantitative and synthesizes the advantage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location forecast of EPS. Using the observations of 2311 stations of China in 2016 to verify the EFIEP and EFIEQ,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cast biases are around 1. The threat scores (TS) for 20 years return period events are about 0.21 and 0.07 for 36 and 180 hours lead times respectively. The equivalent threat scores (ETS) are all larger than 0 and nearly equal to the TS. The TS for heavy rainfall are 0.23 and 0.07 for 36 and 180 lead times respectively. The score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high resolution deterministic model (HRDet) and show significant forecast skills for quantitative forecast of extreme daily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FORECAST INDEX (EFI) EXTREME Precipitation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FORECAST (QPF)
下载PDF
Aerosol Microphysical and Radiative Effects on Continental Cloud Ensembles
5
作者 Yuan WANG Jonathan M. VOGEL +7 位作者 Yun LIN Bowen PAN Jiaxi HU Yangang LIU Xiquan DONG Jonathan H. JIANG Yuk L. YUNG Renyi ZH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34-247,共14页
Aerosol-cloud-radiation interactions represent one of the largest uncertainties in the current climate assessment. Much of the complexity arises from the non-monotonic responses of clouds, precipitation and radiative ... Aerosol-cloud-radiation interactions represent one of the largest uncertainties in the current climate assessment. Much of the complexity arises from the non-monotonic responses of clouds, precipitation and radiative fluxes to aerosol perturbations under various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study, an aerosol-aware WRF model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physical and radiative effects of aerosols in three weather systems during the March 2000 Cloud Intensive Observational Period campaign at the US Southern Great Plains. Three simulated cloud ensembles include a low-pressure deep convective cloud system, a collection of less-precipitating stratus and shallow cumulus, and a cold frontal passage. The WRF simulations are evaluated by several 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The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loud hydrometeors, such as their mass and number concentrations, generally show monotonic trends as a function of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concentrations. Aerosol radiative effects do not influence the trends of cloud microphysics, except for the stratus and shallow cumulus cases where aerosol semi-direct effects are identified. The precipitation changes by aerosols vary with the cloud types and their evolving stages, with a prominent aerosol invigoration effect and associated enhanced precipitation from the convective sources. The simulated aerosol direct effect suppresses precipitation in all three cases but does not overturn the aerosol indirect effect. Cloud fraction exhibits much smaller sensitivity (typically less than 2%) to aerosol perturbations, and the responses vary with aerosol concentrations and cloud regimes. The surface shortwave radiation shows a monotonic decrease by increasing aerosols, while the magnitude of the decrease depends on the cloud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cloud-radiation interactions cloud-resolving model cloud microphysics and macrophysics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高硫硅钢的硫化物析出行为及其微观组织和电磁性能变化
6
作者 张峰 《电工材料》 CAS 2022年第2期75-80,共6页
为了弄清楚高硫硅钢中的硫化物析出行为及其对钢的微观组织和电磁性能的影响,以便为工业化生产制定更为合理的硫含量控制标准和采取更为有效措施减轻炼钢生产的硫含量控制压力,结合0.25%Si无取向硅钢,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提取+扫描电镜/透... 为了弄清楚高硫硅钢中的硫化物析出行为及其对钢的微观组织和电磁性能的影响,以便为工业化生产制定更为合理的硫含量控制标准和采取更为有效措施减轻炼钢生产的硫含量控制压力,结合0.25%Si无取向硅钢,采用非水溶液电解提取+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0.0068%、0.0102%、0.0255%和0.0353%硫含量条件下,钢中的硫化物夹杂物组成和存在形式及其形貌、种类、尺寸、数量变化,以及相应的热轧、成品试样的微观组织和电磁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钢中硫含量的增加,钢中的硫化物逐渐由MnS→MnS+Cu_(2)S→Cu_(2)S转变,数量逐渐增多,尺寸向高低两个方向发展。相应地,导致热轧再结晶组织劣化和抑制了成品晶粒尺寸长大。随着钢中硫含量的增加,钢的磁感、铁损劣化程度逐渐增大。钢中的硫含量平均每增加0.01%,涡流损耗、磁滞损耗分别劣化0.24 W/kg和0.41 W/kg,而磁感会劣化0.009 T。但是,在硫含量为0.0102%时,铁损可以低于6.0 W/kg,而在硫含量为0.0255%时,磁感可以高于1.75 T。据此,为设计更合理的硫含量控制标准提供了技术参考,在电磁性能满足高端用户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降低炼钢生产制造成本和提高炼钢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硅钢 非水溶液电解 硫化物 析出行为 微观组织 电磁性能
下载PDF
安徽省沿江地区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评估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岳伟 陈曦 +4 位作者 刘瑞娜 姚卫平 陈春秋 马洪管 蒋跃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46-1254,共9页
为进一步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关键时段和主要影响气象因子,提高对菌核病的监测评估能力,利用1995—2019年安徽省池州市、桐城市油菜菌核病病株率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通过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基于降水和温度的菌... 为进一步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关键时段和主要影响气象因子,提高对菌核病的监测评估能力,利用1995—2019年安徽省池州市、桐城市油菜菌核病病株率资料和逐日气象资料,通过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基于降水和温度的菌核病气象等级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回代检验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3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池州市和桐城市油菜菌核病茎秆发病的关键期。降水是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菌核病的发生。引入雨量系数和温度系数构建的综合气象条件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降水和温度对油菜菌核病的综合影响。池州市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评估模型的回代准确率和模拟准确率分别为86.2%和85.0%,桐城市则分别为83.8%和85.0%,因而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安徽省沿江地区菌核病的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气象等级 评估方法 降水 温度
下载PDF
降水梯度对青海湖河源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紫唯 车子涵 +1 位作者 刘芙梅 陈克龙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4-766,共13页
水分是影响高寒生态系统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选取青海湖流域瓦颜山河源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的水分特征湿地,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湿地24 h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探究了202... 水分是影响高寒生态系统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选取青海湖流域瓦颜山河源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的水分特征湿地,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湿地24 h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探究了2020年和2021年8月(生长旺季)的CK(对照处理)、+25%(增雨25%处理)、-25%(减雨25%处理)、+75%(增雨75%处理)、-75%(减雨75%处理)条件下,对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CO_(2)排放范围为47.52~123.71 mg·m^(-2)·h^(-1),CH_(4)通量范围为-8.50~6.74μg·m^(-2)·h^(-1),N_(2)O通量范围为-15.82~6.90μg·m^(-2)·h^(-1)。(2)CK、+25%、+75%处理下CO_(2)、CH_(4)、N_(2)O日变化表现为排放状态;-25%处理下CO_(2)日变化表现为排放状态,CH_(4)、N_(2)O表现为吸收状态;-75%处理下CO_(2)、N_(2)O日变化表现为排放状态,CH_(4)表现为吸收状态,不同降水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CO_(2)与0~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CH_(4)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N_(2)O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P<0.05),而CK处理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减雨处理呈正相关(P<0.05),但无明显规律。(4)不同水分处理下植物群落发生小幅度演替情况。土壤水分、温度的平衡对该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影响较为显著,应避免失调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静态箱-气相色谱法 源汇效应 土壤水分 降水模拟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GLDAS与再分析资料的青藏高原内循环降水率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续昱 高艳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9-510,共12页
内循环降水率是本地蒸发产生的降水与总降水量的比值,可以表征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本研究使用准等熵拉格朗日后向轨迹追踪模型(Quasi-isentropic backward trajectory,QIBT),基于全球陆面数据同化产品(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 内循环降水率是本地蒸发产生的降水与总降水量的比值,可以表征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本研究使用准等熵拉格朗日后向轨迹追踪模型(Quasi-isentropic backward trajectory,QIBT),基于全球陆面数据同化产品(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GLDAS)的降水和蒸发数据,以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ERAI),选取降水量与气候平均态相当的2001年,研究了青藏高原内循环降水率。其次,使用2001年ERAI降水和蒸发数据替换GLDAS数据,分析地表数据不确定性对内循环降水率的影响,最后,选取30年降水和蒸发量的极端情况,探讨了极端干湿年对内循环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内循环降水率东南部小于西北部,年平均内循环降水率为0.42。极端干年大于2001年,极端湿年小于2001年。使用再分析资料的降水和蒸发数据后,内循环降水率减小为0.28,与再分析资料对青藏高原降水量的高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内循环降水率 GLDAS ERA-INTERIM 降水量
下载PDF
四川地区干旱指标估算及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聪晓 韦英英 +2 位作者 叶晓冰 吴徐燕 刘琰琰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1期36-38,48,共4页
四川地区干旱频发,为了预防和监测干旱,利用四川地区98个气象台站1961年至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估算了四川地区干旱指标,并对四川地区的干旱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能够有效反应四川地区的干旱特征;四川地区... 四川地区干旱频发,为了预防和监测干旱,利用四川地区98个气象台站1961年至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估算了四川地区干旱指标,并对四川地区的干旱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能够有效反应四川地区的干旱特征;四川地区年际干旱的强度和站点比例呈上升趋势,南部发生频率较低,中部、东北部和东南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四川 干旱指标 干旱特征
下载PDF
试论渗水地膜覆盖栽培对小量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11
作者 卫丽萍 张爱芝 《山西气象》 2004年第2期17-18,共2页
根据不同代表点降水资源特征,通过对渗水地膜性能与栽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进行渗水地膜栽培可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10mm以下降水利用率的结论,展望了旱作农业区使用渗水地膜的前景。
关键词 渗水地膜 小量降水 利用
下载PDF
抚顺近50年各季气温和降水异常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多文 蔡冰 +2 位作者 吴春英 沈斌 宁大可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9期47-49,共3页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气温二倍标准差和降水量业务化距平百分率标准,分析了抚顺3站1961—2010年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和汛期(6—9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地区易出现气温偏高...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气温二倍标准差和降水量业务化距平百分率标准,分析了抚顺3站1961—2010年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和汛期(6—9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抚顺地区易出现气温偏高和降水偏多,冬季是最易出现异常的季节;从年代演变来看,气温和降水异常偏高频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增长趋势,异常偏低频数在20世纪60—70年代呈小幅波动;从区域划分来看,全区春季和夏季易出现气温异常偏高,全区夏季和冬季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多,降水异常偏少集中在全区的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异常特征
下载PDF
常州金融商务区基坑工程支护方案设计
13
作者 章泽南 代国忠 +1 位作者 朱加 许家境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5,10,共6页
常州金融商务区基坑挖深约11.5 m,根据周边环境及土层条件,经优选采用"钻孔灌注桩+锚索"的支护结构形式,基坑采用"管井降水"方式。首先选取较为典型的GH剖面,对其支护结构进行承载力计算,验证结构的有效性。经计算... 常州金融商务区基坑挖深约11.5 m,根据周边环境及土层条件,经优选采用"钻孔灌注桩+锚索"的支护结构形式,基坑采用"管井降水"方式。首先选取较为典型的GH剖面,对其支护结构进行承载力计算,验证结构的有效性。经计算锚杆理论抗拔极限承载力为902.75 kN,桩身最大弯矩为59.56 kN·m,满足设计要求。然后计算基坑降水,BE段采用PBFC防渗浆材五轴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以确保安全施工。工程实践证明,该优选方案可以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围护 土钉墙 预应力锚索 管井降水 五轴搅拌桩
下载PDF
永州市干旱指数的研究和应用
14
作者 高永娜 袁铁 +3 位作者 曾文卓 刘沈 李羚 詹德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6期43-44,48,共3页
对永州市年和季节的干旱情况使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标、Z指数、M指数3种方法进行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Z指数干旱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干旱程度,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反映干旱程度较轻,M指数指标反映干旱程度较重。
关键词 干旱指标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指标 Z指数 M指数
下载PDF
鄂托克前旗近5年降水特征分析
15
作者 崔彩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第5期105-106,共2页
利用2013—2017年鄂托克前旗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和各镇人工雨情点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5年降水的概况和特征。结果表明,鄂托克前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量逐渐减少,近5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4—6月降水占整个生长季(4—9... 利用2013—2017年鄂托克前旗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和各镇人工雨情点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近5年降水的概况和特征。结果表明,鄂托克前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量逐渐减少,近5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4—6月降水占整个生长季(4—9月)降水的比例不足30%,7—9月降水占整个生长季(4—9月)降水的71.8%,最大月降水量出现在9月份,为54.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托克前旗 降水特征 降水量
下载PDF
唐代华北降水与黄河下游河道决溢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龚俊文 《农业灾害研究》 2016年第7期24-29,共6页
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唐代黄河下游河道的决溢与华北地区的降水之间的相关性。从年代分布上来看,二者在公元698—838年这一时段内的线性相关性很强,黄河决溢次数累计值与降水等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基... 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唐代黄河下游河道的决溢与华北地区的降水之间的相关性。从年代分布上来看,二者在公元698—838年这一时段内的线性相关性很强,黄河决溢次数累计值与降水等级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季节分布上来看,二者多发生于夏秋之季,伏秋汛期时华北地区的集中降水使得黄河下游河道径流量增加而引发决溢。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唐代黄河下游河道的决溢多发生于华北地区降水集中且降水等级偏高的区域,尤其是支流汇入段与河口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华北降水 黄河决溢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方法对高浓度单克隆抗体A的稳定性预测
17
作者 昌根琼 林军 +2 位作者 肖红星 曹天助 罗顺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24-131,共8页
通过高通量方法研究单抗分子的溶解特性、热稳定性、胶体稳定性等稳定性相关特性,建立稳定性预测方法,快速评估单抗分子的可开发性特性。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沉淀法这种高通量的方法同时结合扩散相互作用系数(Diffusi... 通过高通量方法研究单抗分子的溶解特性、热稳定性、胶体稳定性等稳定性相关特性,建立稳定性预测方法,快速评估单抗分子的可开发性特性。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沉淀法这种高通量的方法同时结合扩散相互作用系数(Diffusion interaction parameter,kD)、Kirkwood-Buff integrals(G_(22))以及不同处方条件下的等温稳定性来预测单抗的溶解度、胶体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特性。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方法确定的kD、G_(22)、C_(mid)等指标组合,确定了预测单抗在高浓度条件下稳定性的初步方法。预测的较优处方条件(20 mmol/L Histidine-HCl,200 mmol/L ArgCl,pH 6.0)可以保证单抗产品在高浓度条件下的溶解度以及胶体稳定性,这也得到了加速稳定性的证实。此研究通过采用多种高通量预测指标组合,为准确高效地开展制剂处方尤其是高浓度制剂处方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单抗 高通量 稳定性 溶解度 聚乙二醇测定法 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KR脱硫渣矿物学特征及渣中硫行为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启帆 包燕平 +3 位作者 林路 徐国平 程慧高 辛彩萍 《中国冶金》 CAS 2015年第8期44-47,共4页
为提高KR脱硫渣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利用XRF、XRD、SEM+EDS对某厂KR脱硫渣的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并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对渣中硫的赋存形式及析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灰系脱硫剂的KR脱硫渣,渣中的主要矿物相为钙铝硅酸盐相、... 为提高KR脱硫渣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利用XRF、XRD、SEM+EDS对某厂KR脱硫渣的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并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对渣中硫的赋存形式及析出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灰系脱硫剂的KR脱硫渣,渣中的主要矿物相为钙铝硅酸盐相、硅酸钙相以及尖晶石相。钙铝硅酸盐相为连续延伸的无定形状,表面光滑平坦,无孔隙和裂纹;硅酸钙相为无规则形状,且表面较为粗糙,有较多的孔隙和裂纹;尖晶石相尺寸大小不一,形状多呈不规则多边板形,少量为不定形状。当温度高于1 220℃时,试验KR脱硫渣中的硫会以SO2的形式存在,CaS约在1 220℃时开始析出,CaSO4在1 160℃时开始析出,约在1 100℃时,CaS和CaSO4的析出量不再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化,且最终渣中析出CaSO4的较CaS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铁水预处理 脱硫渣 矿物学特征 硫存在形式 硫析出规律
原文传递
脱甲河氢氧同位素组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红宝 赵强 +2 位作者 秦晓波 高清竹 吕成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61-1469,共9页
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是研究水体转化和示踪水循环过程的重要内容.为研究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揭示河水补给来源,于2017年4—8月对亚热带农业小流域脱甲河4级河段(S_1、S_2、S_3和S_4)水体氢(D)、氧(^(18)O)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监测,... 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是研究水体转化和示踪水循环过程的重要内容.为研究河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揭示河水补给来源,于2017年4—8月对亚热带农业小流域脱甲河4级河段(S_1、S_2、S_3和S_4)水体氢(D)、氧(^(18)O)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监测,分析其时空动态特征和过量氘(d-excess)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它们与降水、高程和水质等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δD、δ^(18)O和d-excess的变化范围分别在-43.17‰^-26.43‰(-35.50‰±5.44‰)、-7.94‰^-5.70‰(-6.86‰±0.74‰)和16.77‰~23.49‰(19.39‰±1.95‰).受季风环流的影响,δD和δ^(18)O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春季(δD和δ^(18)O为-29.88‰±3.31‰和-6.18‰±0.57‰)>夏季(δD和δ^(18)O为-39.25‰±2.65‰和-7.32‰±0.42‰);空间上,δD和δ^(18)O表现出明显的沿程变化,随着采样点的位置到河流源头的距离波动增加,δD为S_1<S_4<S_3<S_2,δ^(18)O为S_1<S_3<S_4<S_2.d-excess在时间尺度上无显著变化,在空间上随河流级别的上升呈下降趋势.脱甲河河水水线方程斜率和截距均略小于当地大气降水线,表明大气降水是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相关分析表明,在季节尺度上,δD和δ^(18)O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δD:r=-0.92;δ^(18)O:r=-0.88);δ^(18)O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r=-0.96);在空间上,δ^(18)O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r=0.98);δD和δ^(18)O与降水量呈不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过量氘 水温 降水 高程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雨水控制设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质明 潘润泽 +3 位作者 李俊奇 王文亮 胡蓓蓓 黄诗月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气候变化对降雨产生的影响会干扰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控制设施的效果。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识别我国雨水控制设施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在统计分析全国186个气象站1980年—2012年日降雨序列的基础上,对比各气象站... 气候变化对降雨产生的影响会干扰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控制设施的效果。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影响,识别我国雨水控制设施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在统计分析全国186个气象站1980年—2012年日降雨序列的基础上,对比各气象站在不同时段0~200 mm设计降雨量所对应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变化;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标准差作为评价依据,讨论我国各区域气候变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造成的标准差大致在0~0.06之间,气候变化敏感性的峰值出现在设计降雨量为25~40 mm范围;敏感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其中京津冀地区、山东省和海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敏感性较高。对于气候变化敏感的区域,雨水源头控制设施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或因气候变化而无法达到预期值,因此应尽量增加设施规模;而对于气候变化不敏感的区域,气候变化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影响不大,因此根据时长较短的降雨序列即可准确确定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海绵城市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降雨 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